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1.诗两首(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2 月 21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4.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通过探究欣赏法解读诗歌意象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三、知识梳理

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看题目,明题材;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解,知写作原由;品意象,体会意境;抓关键词句,悟感情及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及作者感情。

(2)背诵课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1)听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划分节奏。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

2.设问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本诗以?鸟?作比,抒情言绪,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全体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3.学生整理笔记。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指什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达标题

背诵课文。

诗两首(第_2_课时)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12月 22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

3.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通过探究欣赏法解读诗歌意象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三、知识梳理

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看题目,明题材;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解,知写作原由;品意象,体会意境;抓关键词句,悟感情及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1)体会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诗歌。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1)先初读课文,划分诗的节奏,再初步质疑,最后将各自的问题在小组中汇总。

(2)设问

(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用了哪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3)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4)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全体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3.学生整理笔记。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1)《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2.达标题

背诵课文。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2 月 22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联想想象欣赏,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2.通过研讨点拨法分析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三、知识梳理

⑴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锦幛(zhàng)荇(xìng)藻蓬蒿(hāo)

蝼(lóu)蚁憔悴(qiáo)灰烬(jìn)

⑵重点字词的意思

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苏醒。

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四、学法指导

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①听配音朗诵,体会诗人的情感。初读课文,划分诗的节奏,再初步质疑,最后将各自的问题在小组中汇总。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②设问

(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3)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发言。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探

究,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全体学生熟读试背诵全诗。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达标题

理解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2 月 23日主备人:陈春燕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2.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通过讨论点拨分析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三、知识梳理

1.重点字词

干瘪biě纤qiàn绳簇cù新笑涡wō绯fēi红淤yū滩

2.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第三节诗歌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4.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感悟法

2、联想想象法

3、讨论点拨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①熟读课文重点词。

(1)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如何理解诗中的?我??

(2)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②设问

(1)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2)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3)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句该怎样理解?

3.讨论释疑

通过合作讨论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

①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②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边做题边进行对帮互帮,对查互查。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边板书边试着背诵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感情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悲痛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痛苦、希望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希望、欣喜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深情、热烈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节的板书由学生补充填写)

3.展示结束后要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重难点及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形成笔记。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给下列加点注音。

疲惫()隧()调驳()船胚()芽

簇()新喷薄()迷惘()富饶()

2.达标题

用?/?给下面的诗节划分朗读停顿。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4.外国诗两首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2012 年 2 月24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 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 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 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

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2.难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三、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记忆清单:

虔(qián)信镶嵌(xiāngqiàn )深邃(suì) 晨曦(xī)瞰(kàn) 望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2.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感悟法

2.合作研讨法

3.联想想象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①听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划分节奏。熟读字词。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

②设问释疑

(1) 《祖国》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2) 《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找出《祖国》一诗中的中心句。

(4) 在《祖国》一诗的第一节中,作者连用了?无论……?这样表示让步的句子,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祖国》一诗中,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有什么好处?

(6)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8)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3.讨论释疑

个人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整理板书:

祖国

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统舏全诗)

俄罗斯原野景色:草原森林河流白桦

农家生活: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饮酒笑谈舞蹈(平实中见真情)

黑人谈河流

休斯

核心词?河流?(历史的象征)

中心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幼发拉底河沐浴

深邃刚果河畔盖茅舍

中显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2.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这两首诗,读出对这两首诗的独特体会。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1)给汉字加拼音

虔( )信颤( )抖镶嵌( )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瞰( )望黝( )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国别)诗人(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姓名),被誉为??

2.达标题

1)如何理解《祖国》这首诗中?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奇异?的含义?

2)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5 孔乙己(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2 月 28 日主备人:汪玉文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难点

理解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三.知识梳理

通过感知课文,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四.学法指导

诵读品析法与讨论探究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明确本课任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自读课文,用笔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与同学交流。

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臵辩?等词语。

(2)结合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准备当堂介绍。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互相质疑并释疑。

2.讨论释疑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a)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b)孔乙己的地位 (c)孔乙己的结局

(2)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的六个生活片断。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

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

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四)达标检测评价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他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 3日主备人:汪玉文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探究主人公的死因,理解小说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探究主人公的死因,理解小说的主题。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主题

三.知识梳理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四.学法指导

导-学-教-练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深入理解课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造成孔乙己的悲剧根源是什么?

(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3)讨论小说写作手法.

2.教师设问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在练习自学指导环节中所做的基础训练题或讨论的问题,明确答案。

死因分析:

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3)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主题: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写作手法

(1)讨论并归纳:

?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以乐境写哀情,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精巧的布局)

(2)A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B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与获胜者的对比描写,揭露科举制度罪恶

C邻居孩子与大人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揭示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而变得冷漠。

(五)达标检测评价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200字左右。

6蒲柳人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 18日主备人:汪玉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过程与方法

1、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通过研讨探究分析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三.知识梳理

自由反复读文。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四.学法指导

通过研讨探究分析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明确本课任务。

(二)自学讨论释疑

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1自由反复读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1)、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教师设问

(1)、概括一丈青大娘性格。

(2)、何满子的爷爷为什么叫?何大学问??

(3)、何大学问的性格。

(三)展示汇报梳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1、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2、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3、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淳厚朴实

4、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这外号具有戏谑性。

5、何大学问的性格。

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2、读一读写一写

擀嘬剜檎

腌臜倒气呼哨隐匿荣膺

一气呵成妙手回春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天伦之乐

影影绰绰望眼欲穿

7变色龙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 28 日主备人:汪玉文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课文。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过程与方法

1、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激疑探究,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难点

认识小说用个性化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三.知识梳理

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课文;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四.学法指导

通晓课文大意。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师适当讲解辅助下,逐渐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自由反复读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1)复述课文

(2)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5)归纳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2.教师设问

(1)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题目?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更正,教师启发纠错并归纳明确:

1、复述课文

2、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3、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4、文章的细节描写有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等。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5、这篇小说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忠实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他具有善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不知羞耻的本质特征。

6、(教师设问)这是个比喻性文题,以自然界中皮肤颜色会随周围物体颜色而变化的小动物变色龙来比喻在处理咬人狗过程中不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的奥楚蔑洛夫,由此引起人们的深思,进一步使人认清其丑恶的面目、卑劣的本质。题目的幽默、辛辣、形象,体现了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

(四)达标检测评价

文章最后写到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发生的事,100字以上。

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8热爱生命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2 月 6日主备人:汪玉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过程与方法

1、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知识梳理

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四.学法指导

诵读品析法与讨论探究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 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自由反复读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主人公在自己求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考验?

教师设问

(1)、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够战胜困难,取得命运的胜利呢?

(2)、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三)讨论释疑

(1)、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给予自己的有益启示。

(四)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更正,教师启发纠错并归纳明确:

1、作者用细腻逼真的语言叙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的故事。

2、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的体力虚弱、伤病及野兽等。

3、主人公有着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正是这种"硬汉"精神,才使主人公化危为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