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初探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初探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初探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初探

走出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初探

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作文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

2、教师方面:一些农村教师是由民师转正的,对写作理论掌握不好,自身作文能力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拈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既无目标,也无路标,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

3、指导方面:未严格按照年级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超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

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际。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有许多仍有“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挤不出一点墨水。

2 、地域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制约着作文的进步。一些农村教师对当前作文教改的形势不十分清楚,缺乏作文教学改革精神,理论不够,方向不够明确,教改信息闭塞。有些教师未严格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力,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写出来的文章趋于雷同、缺乏创新,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思维发展。再加上素质相对较差,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缺乏层次性;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作甚至套作上,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

兴趣,写出漂亮的作文。

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教育。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三、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如何才能克服农村不利因素,充分开发农村有利资源,切实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1、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

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2、学习观察,做好指导,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让孩子们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他们的身边,常常有忙碌的身影,可让他们留心观察。例如,让学生回家跟妈妈做一件家务事,教师提示三方面的内容:(1)学做家务事的时间、地点、名称;(2)做这件事的经过、结果;(3)你学到了什么,妈妈的态度怎样?这种作文由于学生的参与和有意识地观察、记忆、思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也有话可说可写。作文也会有真情实感,能实事求是,杜绝说空话,假话。

3、鼓励阅读,开发书角,在阅读中做好积累。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图书室不健全,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学校可充分发动教师、同学捐书,开展人人每月捐献一本书的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

4 、开展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要利用好综合实践活

动。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还可让学生观察一种动、植物或一处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

5、说写结合,加强训练,提高作文指导效果。对一个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自己亲身体验,作文就是把自己刚刚说的话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他们还未掌握足够的文字时,就应当不失时机地发展口头语言,到了中、高年级,可采取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办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提高作文指导课的质量。

此外,还要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有所进步。总之,注意拓宽思路,激发兴趣,使农村学生也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

初中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初中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摘要:提起作文教学,似乎就有“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学生常因写作困难而头疼。如何才能走出作文教学“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奔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呢?经过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一条初中作文教学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作文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作文教学企盼创新。近几年的作文改革也没有使作文教学冲出重围。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引导不够;二是学生积累太少;三是教师的作文评语贫乏。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出作文教学的这种困境呢? 一、正面宣传写作的意义 笔者从语文教学的年级段作文竞赛入手,向全班学生发起“战斗宣言”。以竞赛的荣誉感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介绍当今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重视程度。紧接着,又以朋友为例子,将“短信写手”“网络编辑”“专职写手”等富有写作才能又自由的一些新潮名词说的“天花乱坠”,也许这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刺激了他们,学生对写作重新重视了起

来。在我看来,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基本以知识为主,罕有真正能体现学生创造精神的能力训练,然而作文却是唯一的可以任学生纵横驰骋的一片疆域。因为其他学科的训练,答案基本都在老师那里。而作文,却只在学生自己手上。学生明确了作文是挥洒个性的舞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教育专家们公认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在他们对写作毫无兴趣、毫无激情的状态下,哪怕老师讲得再多,说得再重要,学生也感到困惑和无奈,要么无话可说,大脑空空如也,要么“写作开头难,下笔如有鬼”。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情景则截然不同,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妙笔生花,感人肺腑的佳作就会不断产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或是在校外旅游、观赏、爬山、远足等活动中,临场引导,教师启发学生看到的某种景物或场景,该怎样描写,看到某人的表情及状貌该怎样形容,经历了什么过程该怎样叙述。 2.利用语文课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经常向学生介绍名家名作,名篇名段,刻意诵读并欣赏分析其绝妙之处、细腻之处,让学生深切领会到成功的段落和篇章的感人之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范进中举之后喜疯了上街乱跑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张爱梅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张爱梅 发表时间:2014-04-09T09:44:47.81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爱梅[导读] 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河北省成安县柏寺营乡南散湖小学张爱梅摘要:如何开展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有效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写作兴趣创新能力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1、开启学生心门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转贴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7点建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

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2、重视积累,丰富语言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积累习作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如:在校内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在法定节假日,引导学生在旅游、扫墓、公益宣传等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并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积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摘抄下来,并要求熟读或背诵。这样做,一些语言文字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写作时,一些佳词好句自然涌上笔端。 3、勤练笔,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外活动及学生积累为习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就像是盖楼打好了地基,但“砌楼”的方法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多练笔。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农村孩子怕写作,对写作是谈之色变,无从下手。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孩子呢?那就要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材,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把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真情火花,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教材文本阅读积累引导迁移写作创新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写作文,学生是谈之色变,尤其农村孩子更怕作文。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的也没有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 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形成了: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惧、畏缩心里呢?我经过这几年的上下求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如何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阅读、去积累呢?那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即组成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最小组成单位的单篇文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文本即“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之意(叶圣陶语)。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本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位好老师,好向导,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孩子们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了解气势非凡的《长城》,欣赏了《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祖国的山山水水...... 以文本轴线,生发开去,品相关文章,作家趣事,时代背景,让每一个孩子爱学乐学,从而多阅读,广积累。学校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农村办公室图书,都给了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诗词歌赋拨动人的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着大作、佳篇佳作。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孩子,激起孩子智慧之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2、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3、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 三、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究教材,紧扣文章,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浅谈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发表时间:2015-12-30T09:31:01.4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作者:谢寒峰[导读] 陕西省汉中市第四中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谢寒峰陕西省汉中市第四中学723000 摘要:过去,提起作文教学,似乎就有“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学生一遇到作文课便唉声叹气,咬着笔杆,脸上充满焦虑和无奈。一节课写不出一段像样的文字,更不要说章法和文彩。语文老师常因作文教学影响语文成绩而发愁。学生常因写作困难而头疼。如何才能走出作文教学“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奔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一条初中作文教 学的路子,积累了点滴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们共同商榷,希望得到指正与帮助。 关键词:走出作文教学困境 面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无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其次是指导学生从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中获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再次,强化课堂作文指导,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文字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并严格要求,强化训练。第三,批改和讲评。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这几方面的认真努力,严格要求,只要负出艰辛的努力,作文写作一定会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地。 一、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教育专家们公认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在他们对写作毫无兴趣、毫无激情的状态下,哪怕老师讲得再多,说得再重要,学生也感到困惑和无奈,要么无话可说,大脑空空如也,要么“写作开头难,下笔如有鬼”。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情景则截然不同,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妙笔生花,感人肺腑的佳作就会不断产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或是在校外旅游、观赏、爬山、远足等活动中,临场引导,教师启发学生看到的某种景物或场景,该怎样描写,看到某人的表情及状貌该怎样形容,经历了什么过程该怎样叙述。例如,有一次在车站开展活动,在休息时,我让学生各自找一观察对象,仔细观察,然后口头描述观察的对象。有一位同学对在车站等人的一位中年人的描写中有这样的话:“他一会儿向远处张望,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看看时间,一会儿使劲跺着脚,他心急如焚,如热锅上的蚂蚁。时不时地发出焦虑的喟叹……又过了一会儿,他更焦急了,急得七窍生烟,五官冒火,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在他看来,仿佛过了半个世纪。”我听到这些感到非常惊喜,及时进行了口头点评,并高度赞扬,这个同学表现出了异常的高兴,并充满了成就感,其他同学听了后,也争先恐后地口头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闻,不乏意料之外的优秀佳作和惊人之处。我感到非常欣慰,便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口头作品整理成书面作文,随时自我欣赏。 2.利用语文课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经常向学生介绍名家名作,名篇名段,刻意诵读并欣赏分析其绝妙之处、细腻之处,让学生深切领会到成功的段落和篇章的感人之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范进中举之后喜疯了上街乱跑的丑态描写,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之深,每当教师讲解这些文段时,同学们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3.在批改和讲评作文时,对于学生的习作只要有点滴长处,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批语要恳切热情,重在鼓励,使学生鼓足勇气,充满信心。在讲评作文时,全面讲评与重点讲评相结合,每次选出10篇左右的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赏析。对某些同学作文中的优秀段落也进行赏析,从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爱好。 二、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素材,一是要注重从书本上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包括从课本上学习、积累、整理和从课外读物中阅读积累写作所需的材料,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长此以往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二是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发现和积累最鲜活、最生动的写作素材。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校外活动、家庭生活和集体场合中,仔细观察场面、景物、地形、山川河流的静态和动态、人物活动及表情等等,并把精彩之处记下来。加以分析、整理,作为写作的备选材料,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也就日益丰富,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 三、认真指导课堂习作 上好作文指导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决非轻而易举之事。首先要结合例文,指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修饰语,并确定体裁、取材范围、写作对象和表达重点。其次确立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选取与本题有关的原始素材,并进行筛选对比,精选出文章最需要的内容,对所筛选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文章的章法结构,对材料进行调整安排,加以整合,使其符合文法和逻辑顺序。另外,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达到词通意顺、符合逻辑的目的,并要从正面、反面设例分析说明。例如有同学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孩子十分可爱,十分聪明,遇事能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这句话中的“见风使舵”含有贬义,用在这里很不恰当,明确指出,认真分析其错误根源,使学生印象深刻,牢记于心。对于书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严格要求,毫不含糊。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不停地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加以正确引导。

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人教版新课标 “作文难,难作文”,自我开始接触作文,这句话就一直牢刻脑海。中师毕业后,我走上了教师岗位,才发现作文不仅难在写,更难在教。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教学这块领地,老师似乎已经谈作文色变了。也许正是因为一个“怕”字,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老师定框框,学生永远只能在这个框框里面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按照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去应付。空洞,不真实,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就不足为奇了。不单这样,很多学生视作文如“虎”,遇“虎”头痛,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请人代写等等。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再看看别班孩子的作文,虽然篇幅上可能不如我班,有些孩子的作文甚至句子极不通顺,但那作文中透出的纯真却是我班孩子没有的,从他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个性。再来反思自已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逼着学生写已经严重地抹杀了孩子的作文兴趣,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被我的牵引所扼杀。如何从作文框框中走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已是我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静下心来思考,解铃还需系铃人,是我把孩子带进了框框中,我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走出这个框框,看看外面的世界。趁着今年学校重点研究作文教学的契机,再翻阅一些资料,我决定从学生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革自已的作文教学,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又如,小河的水干了,树上的知了叫了,小黄狗生崽了……一切一切,小学生都觉得有趣,觉得有意思。遗憾的是,小学生对这些人和事,只是临时“兴”起,事后往往只是“过眼云烟”。而这些生活中的人和事,正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如何让这些“兴起”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呢,我开始要求学生写周记。我永远忘不了我在班级宣布这一要求时的情境。那是一节班会课,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乐意写(一、二)年级→自由些(三、四)年级→学会写(五、六)年级→独立些(七、八)年级的训练序列。其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与乐于表达自己真情实感需要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那如何正确把握写作课程目标,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必须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有序训练 低年级的作文主要是看图写话,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基本能说出图意,但是怎样才能将图的内容全面、流畅的写下来,还应当分两部进行训练。第一步,训练学生会写最简单的句子。第二步,训练学生写有修饰成分或限制成分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三年级为作文启蒙阶段,应以?放胆文?的形式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经历的事,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植物、小物件等,写出真情实感,而升入四年级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把内容写具体的训练,通过优秀作文和内容空洞作文的对比,使学生明白自己作文中那些内容不具体,指导学生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补充内容。 进入高年级后,由于记叙的事物比较复杂,学生常常出现条理不清,

主次不分,缺乏想象等现象。因此,就要具体的指导学生编写作文的提纲,把文章的中心一层一层的表达出来,分清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把与表现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祥写,使文章主次分明祥略得当,还要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使?放胆文?与命题文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运用相结合,细水长流与作文强化训练相结合,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二、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写作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乐意去写。只要写了,就会有收获,写作能力就会有提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有收获了,能力提高了,就会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这样的良性循环的局面一旦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学生的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费时多,效率低?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实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 1.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的写作目标中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吴洪刚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吴洪刚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 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城市小学生与农村 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 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 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 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 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 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 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 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 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 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此将本人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 段等 1.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 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 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 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1.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 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 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 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 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 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 出来。 3.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 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 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 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 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 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 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 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规划方案.docx

......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强调 " 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 ,思考 ,表达 ,评价的能力 ".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 "要求学生说真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 "标准 "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 ,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 ,注重语言运用能力 ,淡化理论讲解 ,注重实际操作 ,淡化名词术语 ,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 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 "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从而 "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 .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 另外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 "半壁江山 ",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 .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其一 ,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 ,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 其二 ,不正确的评价机制 (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 性定量评价机制 )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 ,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d19230913.html,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潘磊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7期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集中体现,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加强学科间的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素材,能够自由的挥洒情感,激扬文学,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熏陶感染中逐步提高写作素养,是当前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一、加强课程合作,注重知识积累 课程是可以让学生接受的、同今天和未来密切相关的文本,同时又是师生对话的材料, 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学中,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通力合作,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掌握多元知识。通过教学中的互动开放,丰富了学生知识,拓宽了视野,用所学知识去体验生活,稍做加工提炼,写作时就不会提笔茫然了。古人曾言:“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千古名言道出了“读”的重要性,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增加知识面,扩大视野,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读中,以期培养成好的语感。 一是课文,课文是经过反复实践的有利于学生知识提高、道德熏陶、能力培养的最佳载体,特别是名家名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早读的大好时间,尽大可能地督促学生去读课文,一定要读得烂熟于心。二是课外阅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读物,划定一大的范围,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广泛阅读,并且要有一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检测手段来检测,诸如每天三分钟说话、每周1000 字阅读、每学期一篇课外读物调查报告等等,当然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的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融入到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之中。 二、学生计划写作,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是主导,在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指导得当,写作前宏观指导,不要细致入微,以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让学生独立构思,自主选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待学生成文 后,再作适当的指导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如一些精美的语言,新奇的构思,有表现力的文题等。析其精妙之处,一起品读借鉴。 写了作文,就要适时的对作文作出评价修改。对作文的评价也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其作用都持肯定态度。首先,教师要细改。细改时不就某个明确的目标集中笔墨, 而要一应俱全,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都做全方位批改,什么问题都要涉及到。在这种细改后,在学生看教师对作文的改动中,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次,教师略改。教师略改的重点应着眼于作文的构思、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陈静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专题成果 金堂县福兴镇小学陈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一出重头戏。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无论如何也不令人乐观。“害怕、讨厌学作”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只要一上习作课学生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大敌”,但迫于老师的一脸威严下,只能抓耳挠腮,胡乱拼凑起来。结果使一篇篇文章里出现许多空话和套话,甚至成为笑话,编造成许多作文“同胞胎”,毫无个性特征。 习作原本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如今这样瞎编乱造的文章又谈何感情色彩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心,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3、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对象: 我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3、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4、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大衣哥”的启示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李淑美 朱之文是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人,因在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身穿军大衣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洪基原音重现,而技惊四座,并引来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捧,朱之文随即被网友奉为中国“真正的农民歌手”。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的成功之路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在农村小学任教20多年的语文教师的深思,我总觉得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教师也为改作文而头疼。 一、具体表现: 1 、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没有思想,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学生腔十足。 2、好多农村教师是半路出家,由民师转正的,对写作理论掌握不好,自身写作能力就不行,当然更不知如何下手指导,一到作文课,教师随意出个题目,任学生胡编滥造。学生写起来既无思路,也无思想,写到哪里算哪里,写来写去,还是不知所云。还有的教师任意给学生读几篇范文,好像给学生出个路,其实,这样做恰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更有甚者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头换面,严重者照搬照抄,应付了事。 3、指导方面: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

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 二、存在原因: 1、学生差异。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际。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 2 、地域差异。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大部分农村教师对当前作文教改的形势不十分清楚,缺乏作文教学改革精神,理论不够,方向不够明确,教改信息闭塞。一些教师未严格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作文难,难作文,自我开始接触作文,这句话就一直牢刻脑海。中师毕业后,我走上了教师岗位,才发现作文不仅难在写,更难在教。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教学这块领地,老师似乎已经谈作文色变了。也许正是因为一个“怕”字,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老师定框框,学生永远只能在这个框框里面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按照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去应付。空洞,不真实,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就不足为奇了。不单这样,很多学生视作文如“虎”,遇“虎”头痛,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请人代写等等。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再看看别班孩子的作文,虽然篇幅上可能不如我班,有些孩子的作文甚至句子极不通顺,但那作文中透出的纯真却是我班孩子没有的,从他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个性。再来反思自已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逼着学生写已经严重地抹杀了孩子的作文兴趣,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被我的牵引所扼杀。如何从作文框框中走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已是我

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静下心来思考,解铃还需系铃人,是我把孩子带进了框框中,我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走出这个框框,看看外面的世界。趁着今年学校重点研究作文教学的契机,再翻阅一些资料,我决定从学生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革自已的作文教学,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又如,小河的水干了,树上的知了叫了,小黄狗生崽了……一切一切,小学生都觉得有趣,觉得有意思。遗憾的是,小学生对这些人和事,只是临时“兴”起,事后往往只是“过眼云烟”。而这些生活中的人和事,正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如何让这些“兴起”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呢,我开始要求学生写周记。我永远忘不了我在班级宣布这一要求时的情境。那是一节班会课,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是什么?”“棒棒糖!”这是贪吃鬼周义山的声音。 “是玩具。” “是影碟。”王昊天还不忘记我答应给他们看电影的承诺。 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我示意庞显弘打开了投影,把一篇学生作文放在了展示台上:今天一天早,我就和妈妈来到了公园里。可能是太早的缘故吧,公园里的人并不多。走到水池旁,我发现一群蚂蚁,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海塞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在我长达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创作的美好,我把自己思考过的、感觉到的、爱过的、悲伤的情绪和经历记载下来,确实是一件值得心醉的事情了。而我也一直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播和碰撞。但是在农村,没有良好的汉语言环境,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作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来提高农村作文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下面谈谈我在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兴趣。 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虽然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天地没有城里的孩子那么宽阔,但我认为在孩子的心中,自己的故乡才是最美的,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在这里有勤劳的农民、有潺潺的流水、有动听的蛙鸣,有金黄的稻田,还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有爱我们的父母,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有让我们为之感动的故事,还有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都是他们眼中的美丽。而我们农村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美描写出来。我记得孩子们有一次写自己的家乡,他们写到了自己村子的小河,那条小河是孩子们种地、洗衣、玩耍的天堂。面对这条熟悉的小河,有些孩子按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写出了小河的变化。有些同学写出了自己在河里抓鱼捉虾的趣事。每一篇文字都是他们对小河的迷恋。而这些熟悉的事物就是孩子们创作的基调。有了熟悉的事物,那么也就铸造起坚固的作文城墙。 二、熟读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朗读和作文会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孩子们大量的积累阅读,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拓展思维,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让朗读成为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让写作变得轻松有趣。 三、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量的积累可以丰富了学生的创作,因此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集本”,鼓励学生把课内课、外读物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让孩子们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的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我一直坚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就好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修而作文的批改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完美,同时我认为作文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文批改可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