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11-29T10:09:00.3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月总第121期供稿作者:仲永虎[导读]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仲永虎甘肃省永登县树屏镇初级中学730300 摘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

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见解。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部分农村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包括农村初级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上机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生学习多半时间是学生在操作练习。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技能性相结合的操作性特别强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当精讲多练,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去练习,多让学生活动。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信心随之也会大增,学习劲头也就更高。这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材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

例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及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的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有所发展。

三、注重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1.注意兴趣技能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Windows XP的窗口操作和鼠标操作时,我就选择了一个Windows XP中自带的“纸牌”游戏。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窗口的操作和鼠标的单、双击拖动时,他们看得是那么认真。示范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做起来,可是如何玩、怎样积分我却没有给他们讲,而是让他们去自学“帮助”,因为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恰当进行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的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可以先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程序设计任务更容易设计,如事先设计好各班的成绩表,并填好学生的成绩。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在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着自己在班级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热情高涨,在这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能很快完成目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差异也很大,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时发现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信息技术在农村初级中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6页)

信息技术在农村初级中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6页)

信息技术在农村初级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重要的课程。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把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有机的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由于存在着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困难,教育之路艰难曲折,发展缓慢,但是前景让人乐观。 关键词:初级中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前言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任何现代技术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协助,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农村初级中学,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如何实现初级中学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顺利整合、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教育理念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改革,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课程评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模式的亲身体验与探索: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二、大胆放手,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技能;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四、三评结合,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兴趣自主探究创新信息素养评价发展 【正文】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教育理念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改革,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课程评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解读制订中的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模式的亲身体验与探索。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07-03T15:26:07.6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作者:陈桂容[导读] 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陈桂容(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加以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96-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三维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而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往往将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如何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重视信息道德素养,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将信息道德素养表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信息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如感兴趣、喜欢、兴奋、满意,或者讨厌、没兴趣、不高兴等等。情感态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通俗的说,是帮助人们分辨“好坏”的概念。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信息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落实在平时的课堂评价内容中,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并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根据,忽视了评价对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期末得到的也就是成绩单上简单却具有决定性的“优”、“良”、“合格”或“不合格”。这种简单而不合理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更不利于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收集整个教育系统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从对象上,可以设为师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1、师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体在其不同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个人纵向的发展,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对于后进生要多鼓励,有了进步及时表扬,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创意、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有信心、有兴趣继续努力。学生每堂课对照督促自己并且进行自评。这样便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检测,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激发学习自我效能感。 3、生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每一节课小结时,往往要选几位同学的作品,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在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你觉得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让他说出作品需要修改的地方,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接着也请被评价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观察。 三、展现评价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激励学生 评价语言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时的语言以及对学生的操作、作品进行指导评论时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贫乏的评价语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评价的语言非常地机械化、模式化,要么频繁使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简单的语言,要么一整堂课教师都强堆着满脸笑容,领着学生重复单调乏味的热烈鼓掌。评价中缺乏灵性和智慧,评价语言缺少了生机和活力,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教师对于评价语言的预设与课堂驾驭要做到胸有成竹。 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法、价值观的形成、情感等方面能力的评价而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重视课堂评价中的信息道德素质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关注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苗逢春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农村中学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一人一台电脑的需求,四五个学生共享一台,学生实践操作中难免有些力不从心,有时部分学生来不及练习,老师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学生课后一无所获。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深感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处,要如何来面对现实,才能把信息技术这门课上好呢?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过很多方法,其中有几种是切实可行的,下面作简要阐述: 一、合理安排,轮流操作 基于农村学校电脑严重紧缺的情况,如何让多数学生能在信息技术实践操作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关键在于教师的合理安排。 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可以少用一点时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上,一节课不一定按教材完成任务,关键是看全体学生在这节课上是不是学会了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分组,每组的几名学生分别尝试学习,若在操作过程中有学生不会,其他学生可讨论交流共同来完成。最后让每位学生都操作一遍,直到人人都会为止。 二、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次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电脑的数量,对学生进行均等分组,讲完一个课题立马进行小组比赛,这样学生在听课时会集中注意力,学生会把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在心里,便于在竞赛时能很好地回答问题。竞赛分组进行,各组抽出一名学生来监督另一个小组,各组派一名学生进入大比拼,完成的时间由各组监督员来记时,然后由老师查看完成的质量按等级评出相应的分数。通过小组比赛评出技能高手。接着下一组继续比赛,被评为技能高手的学生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对小组的比赛进行点评。 人人必须参加比赛,人人必须学会,绝不会有漏网之鱼。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学,改变了以往的那种“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教学模式。当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教师不得不这样做,但我的教学观念和他们不一样,哪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我也愿意让学生学到知识,直到学生学会操作为止。 三、寓教于乐 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转移,这就得靠老师的教学方法了。比如:在讲word之前,完全可以布置一个大的任务,即学完后每人制作一份小报,进行全校评比,并颁发奖项;学习word 中的图文混排时,老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各类海报,这些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精美,其中包括了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还有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页小报,进行评比。如我所愿,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论文:浅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论文:浅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 课教学方法 摘要:文章从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入手,简述了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时间不算太长,而在农村中学,其开设之初,限于农村中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是五十人的班级,仅有七八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直接传授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任务式教学法、伙伴教学法。

1.直接传授法 直接传授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地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 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2.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 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 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 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根据几年来的计 算机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较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 教学模式 1.1 讲练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 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 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 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 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 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 更为牢固。 1.2 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 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 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 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 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 令人发笑。但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 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需演示一遍 操作过程,有的要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可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 辅导过程中,我注意站在他们的角度,小心地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 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1.3 因材施教。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 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 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 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 行安排。 2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 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 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 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 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地 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的。网络中的计 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 地址,IP 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 神秘面纱。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中学部五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七年级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硬件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熟悉了键盘,初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一些简单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八年级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会简单的利用WORD处理文字工作,每周只有两节课,加之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可喜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仍使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编着的教材,本学期七年级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文字信息、加工数据信息等。其中加工文字信息部分是本学期的重点。八年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能简单的制作修改美化电子表格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九年级重点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基本技能,能用好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班级学生多电脑少这一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每节课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机动手

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几点思考 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中学张伶红 作为一名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我感觉这门课很难上。首先学校、家长、学生都不重视这门课,总认为这是一门副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在农村更有家长要求学生信息技术课不上,用来写主课作业;其次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发展非常快,老师的业务素质也很有限。从我自身来说,我认为这门课非常值得我们探究。就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我提出几点看法: 现阶段我校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目前,我教学的初一、初二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没有接触过微机(即使小学有这门课,也是用来上语数课的)对信息技术课上经常使用的一些专业术语、一些基本操作的认识完全是零。在讲授初中新知识的同时,会涉及到小学阶段的一些知识,比如WORD 中文档的修饰这一课时,光输入一段文档就要花掉一节课的时间,再加上对这段文档的修饰又要花掉一节掉,仅这一节内容就要花两节课时间,而且每周一节课的课时,往往是这周学好了,下周再上课就忘记了。因此,学习进度比较慢。 2、微机配备方面: 我校微机室的大多数电脑在配置上有些不尽人意,反应缓慢,经常死机,且上课时学校机房30机子,有两到三台没用,

学校也不进行维修,根本不能满足一个学生一台,人多的班级要两到三个人合用。计算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调查,我校学生的家庭电脑拥有量仅占到我校学生总数的2%,这样就无法保证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确有些棘手。如何把课上得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好?掌握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汲取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严把纪律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大多需要学生在微机室进行上机操作,课堂秩序就比较难以把握。何况电脑对学生的诱惑力比较大,特别是装有网络的微机室,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必须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学习习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在备课时,明确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围绕重点、难点如何突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确保他们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同时,把上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需要的一些素材准备好。 3、研究学生。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20-03-30T07:11:27.92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5期作者:张丹丹[导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中学161435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基础教学任务 一、教学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刚开设的学科,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而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只有从其他学科抽调来兼任,或只是这些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相对于他们以前所都学科的经验,而这些教学经验相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是不适应的。 2.学生的问题:我校是农村中学,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能接解计算机的很少,同样家长也如此,所以说学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的概念还很陌生,不能足够地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而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觉得信息技术不参加应试考试,学习重点都放在主教学科上,觉得信息技术只是课余之后的兴趣爱好。 3.教学经验不足:信息技术还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其教学经验、理论不成熟,不像其它学科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信息技术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可供参考教育资料,只能根据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经验来摸索,而这摸索来的经验有的并不适合信息技术教学。 4.教学设备的限制:信息技术需要学生们大量的上机实践和教师对软件操作过程的讲解。有的学校配有微机室但是滑配备网络连接,就无法完成网络部分的知识;有的学校虽然有计算机教育,但是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配备相应数量的学生机,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只能两人或三人共用一台微机,这就相应减少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时间。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1.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 2.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能力、正确评价信息能力、准确地处理信息能力、合理地使用信息能力。 3.能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其它课程进行探究的能力。 4.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倡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绕着教师转。现在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只是从老师那里获得,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教的过程,而是学习过程,在教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里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四、信息技术多采用的教学方法 1.课堂演示,讲解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开设,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计算机教育,不仅配备了相应的电脑设备,而且也陆续地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做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强化练习:为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技巧,必须通过定量的实践练习。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制定多种练习方式:(1)课堂提问,对基础性知识,课堂上提问学生,加深基础性知识的掌握。(2)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在上机操作练习时,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 3.网络教学: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现在各个学校也都陆续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网络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从网络上收集学习网站及学习资源,下载学习软件,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对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及加工能力。

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面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该文首先指出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如何加强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农村教师存在问题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如果各门学科的教师不能在各个不同的年级水平上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功地结合到教学中去,将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至无法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信息素养亦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培训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能恰当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而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很多教师不能认识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可有可无。目前,大部分教师是为了教学竞赛或优质课比赛而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出于“为教学竞赛或优质课比赛”或“因学校组织不得不用”而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还有些教师认为学会信息技术可从网上直接下载照搬上课堂,省时、省力。这些都不是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是不合理的。可见,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要注意明确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态度不一致 农村学校的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态度大致有先学习后使用、大胆采用、尽量少用、害怕不会用而影响教学效果等几种。有的教师选择“先学习后使用”,这种理性的态度将有利于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这部分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他们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有的教师选择“大胆采用”,表明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认可,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要有积极的态度,还要具备较强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的教学设计能力,如果应用得不好,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也有的教师选择“尽量少用”或“害怕不会用而影响教学效果”。他们对于新的信息技术存在一种畏惧感,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 计算机在辅助中小学教师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有的教师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成绩处理,还能够使用PowerPoint、Authe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多媒

农村初中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初探 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利用的速度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飞速发展。计算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以及卫星通讯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存储和传递的能力。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已成为当今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一直到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笔者以自己多年从事农村初中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我市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意识内化为每个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让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成为支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和手段,为将来高一层次的学习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组织好信息技术教学呢?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3、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 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 4、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5、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6、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中心初级中学陈桂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里我主要就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教学 近年来,各学科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很多探索,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在课

堂教学的实践上,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而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给人感觉是换汤不换药,教学效果不显著,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使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整合过程里具有普遍性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一、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二、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三、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四、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垃圾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垃圾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垃圾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

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①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②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③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④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⑤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 类比迁移,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再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①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②剪切或复制;③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