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兴化市陈堡镇中心幼儿园 225714 杨萍萍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学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就幼儿园小班而言,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为其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现状以及培养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三个方面论述了同伴的交往,以期为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由于幼儿的年龄越小,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就难免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每个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责任和心愿。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

4-5岁是幼儿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到了这个阶段,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发

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不少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角度看,一方面,为其他幼教研究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有了更好的依据;另一方面,从实际的现状角度出发也是幼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同伴的交往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兴化市某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同伴进行了一系列现状的调查,找出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另外,通过此次研究,不仅可以为幼儿们更好的促进同伴关系的交往,同时也帮助老师们更好的关注和解决一些幼儿交往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思路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兴化市某幼儿园进行研究。笔者在幼儿园各小班共6个班级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班级小朋友的同伴交往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同伴交往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同伴交往

3.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同伴交往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调查法中的观察法,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对观察的内容、手段、步骤、范围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的调查方法。本次观察旨在对泰州某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们进行观察。

2.文献检索法

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幼儿同伴交往的相关资料。

(四)相关概念界定

同伴交往:指儿童或青少年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渐渐超过了与父母的交往。随着年龄增长,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同伴既是儿童学习社会化技能的强化物和榜样,又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的镜像。与同龄的儿童交友、玩耍。同时,同伴是强化物、同伴是范型、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三、研究结果

(一)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外在发展特征

3~4岁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生活范围扩大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幼儿动作的发展已经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3岁幼儿的

语言能力已基本发展起来,能够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别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幼儿认识依靠行动3~4岁幼儿情绪作用大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还很容易受周围人感染。有时看见别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笑起来。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易冲动。教师要善于理解,引导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爱模仿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1.小班幼儿同伴交往具有随机性

例如:早晨入园时,小朋友们陆陆续续的进园,已经到达班级的幼儿在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这时彤彤小朋友刚刚到班级的门口时,浩浩就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是彤彤来了!”边说手边指着教室的门口,于是班级里面的许多小朋友看了看门口也兴奋地喊:“彤彤……”浩浩一下子就跑到彤彤的面前,手里的玩具也不要了,高兴地和彤彤打招呼。还不忘了跟老师说:“看是彤彤的妈妈,彤彤妈妈也来了”,其他的小朋友也全都挤过了……

从上面的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幼儿有着强烈与人交往的愿望,即使自己在玩游戏也会控制不住的去找好朋友,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抱在一起玩耍,也可以看出幼儿此时与人交往积极性很高。只要有交往的可能性,都会表现的很主动积极,没有任何的干预性,幼儿在幼儿园里,大多时间与自己的同伴和老师在一起,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大集体中,他们会有各种表现,能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其中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就非常重要,他们在新的集体中能

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同伴会更好的去自我中心,亲社会。而且在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的获得新的信息,这种自主性地交往有助于我们幼儿更好的完善自我发展个性。

2.小班幼儿同伴交往具有情境性

记得有一次要放学时,幼儿在离园时教师要帮忙给所有小朋友整理衣物等一系列事,准备放学,那一天因为一些原因特别的赶时间,所以老师们也都忙的不可开交。“给你呢?你的书包我帮你拿给来了。”回头一看,原来是孙梦倩小朋友对着崎崎说话呢,而一边的高崎还愣在一旁,不敢和她讲话。这时我便插上一句:“高崎,快谢谢孙梦倩啊,她帮你拿书包了呢。”“谢谢孙梦倩。”高崎小声的说。之后,他们两个人就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来了,而我也并不阻止他们,留给他们交流的空间。高崎小朋友各方面能力都没有其他小朋友发展的好,而且讲话并不清楚,不敢也不懂的怎么样和他们交谈、交往,但我相信,如果老师多给他鼓励,给他信心,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应该很快的到提高的。

以上事例可以告诉我们当给予幼儿一定的环境情景时,她们可以自主的自然而然地进行同伴交往。

(二)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特征

1.幼儿交往的意识能力

现如今在园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长辈们全部围着自己转,而他们恰恰缺少与人的交往、合作,所以进入幼儿园后不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的身上多多少少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

向,小班的幼儿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年龄特点、心理发展决定了他们社会交往技能的匮乏,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大部分的小班幼儿都有着想与他人交往的这种行为或愿意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别的小朋友的喜欢,在我们的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常常是处于被动的交往状态的地位,都是在成人的引导下或成人主动的去与之交谈,但是进入幼儿园后就不一样了,当幼儿与幼儿在一起时,没有成人的介入他们就很快失去了方向,例如有些幼儿愿意交往,也敢于交往,却由于采取了不适宜的交往行为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打下基础。

2.幼儿交往的理解能力

我们的孩子不是不愿意去交往和不敢交往,其实幼儿们还是有非常强烈的交往需求的,只是他们经验缺乏,所以导致在交往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班幼儿本是可爱,稚嫩,天真,富有童趣,但是当那些个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面满是眼泪,有的时候发怒,或者嘟着小嘴,甚至还出手打人,咬人的时候你会想,到底是什么情况让他们变成这样的,他们同伴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例如:自由活动的时候玩桌面游戏,当老师分发玩具时,所有的幼儿都会抢着要拿玩具,甲小朋友看到乙小朋友手上有不一样的玩具,于是就马上去抢乙小朋友手上的玩具,乙小朋友没有留意,手上的玩具被抢走了,立即

哗啦啦的哭了起,听到哭声老师走过去,问到底发生什么事,怎么了,乙小朋友哭着说,他抢了我的玩具……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了解,小班的小朋友们的情感其实很脆弱,当遇到问题和发生矛盾后,幼儿们不能够懂得要怎样与同伴商量,往往都是自我中心比较的强烈,哭是他们遇到问题后所表现的第一反应语言,当在和同伴交往时遇到问题和矛盾时,引起不高兴了,他们就会立马的哭泣,诸如此类的事例在小班的日常活动中经常会有发生。他们不懂的交往技能,于是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很容易会发生矛盾,小班阶段是幼儿发展语言、交往等能力的关键期,为此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交往策略,促进他们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幼儿交往的表达能力

由于幼儿们在自己的家中有家长的细心呵护,当幼儿有所需要时不需要表达真正的意思我们家长就能知道幼儿需要什么,但是在幼儿园里就不一样了,如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却成了最大的问题所在,常常会因为这些照成一些矛盾,甚至打、抓、咬人等现象。在玩一些桌面游戏和区域活动游戏时,有的幼儿们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很开心,都找到自己喜欢玩的东西了,其实他在一旁已经看了好久了觉得他们玩的很有趣,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进入到其中,于是就出现把玩具抢过来或者故意破坏让大家都玩不了的情形,这样往往就会发生矛盾,出现打架等攻击性的行为了。他们不懂的要怎么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别的小朋友也更不会理解同伴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4.幼儿交往的协调能力

在小班中有的幼儿虽然能够正常的进行交往,但却不能有效的与别的小朋友进行沟通,有的小朋友明显的有些不合群,孤僻等现象,静静的一个人坐在一旁,不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话也不爱讲,就算别人拿她的玩具时也不知道说。就例如当时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一样,平时一直不爱讲话,一天下来我们很少听到她讲几句话,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当老师发玩具的给小朋友们玩时,和她一起同桌的小朋友每个人手里都有许多的玩具,而她只有很少的几个,后来班上的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生走过来把她的玩具全部抢走了,她只是很淡然的看看了,然后爬在桌上哭,这个时候旁边的另一个小女孩看到她哭了,就叫老师,老师,老师她哭了……案例中的幼儿明显的表现的很不合群,更不会与别的小朋友进行沟通了,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多关注此类的幼儿,有效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启示

(一)组织丰富的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其家庭结构小型化,幼儿交往的范围也就缩小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就更少了。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交往,在小班中最突出的就是看到幼儿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事,独自游戏,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更好的交往,在小班中幼儿对于同伴的交往已经有了一个渴望性,他们也希望自己被小朋友们所喜欢,所

接纳。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地引导幼儿怎么去做,怎么样和小伙伴们友好的相处,怎么样让别的小朋友们能够接纳自己。帮助幼儿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让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在集体活动中寻找到快乐,友好的与同伴进行交往。

(二)创设教育的环境,提供锻炼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我的家》中,幼儿们都喜欢介绍自己的家,自己喜欢做事,老师问:“小朋友们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啊?”当幼儿甲说:“我最喜欢小白兔了”时,其他的小朋友也都会说,“我也喜欢小白兔”,于是几个人就自发的交流起来了。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当给予幼儿一个想说,会说的问题时,他们会自发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促进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的平台,幼儿们遇到自己喜欢的话题也会自发的交流,很快的就能与别的小朋友找到相同的话题,适应集体生活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存在的,是可以和别人相处的。《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作为语言能力的指导要点,所以我们教育者更应该要注重幼儿语言交往的技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去交往。

(三)教给幼儿有礼貌,热情的态度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应是积极的,及时的给予正面的强化。培养幼儿遇到人时主动地问好,打招呼,放学后说:

“再见”,学说:“对不起,没关系,请”等词。

例如:在吃副餐或者午餐的过程中,会看到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的去洗手拿毛巾,然后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所有的小朋友都拿到食物时,老师会说:“小朋友们请。”小朋友们就会主动的说:“谢谢老师,大家请”。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以饱满的热情,有礼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让幼儿感染到这种氛围从而更好的发展。

(四)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

幼儿在园时,一日常规的教育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来不断地重复把一些交往技能潜移默化的传输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学会提升和消化。每天早上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时,我们教师要主动地去跟他打招呼,说:“XX小朋友早,并提示他也学会相应的打招呼”久而久之小朋友就会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在园时多提供相应的交流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这种良好的环境带来的快乐,以便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自由活动时,两个小朋友吵起来了,发现,原来是甲小朋友早晨来园时,妈妈给她带来了一个喝茶的杯子,杯子很可爱还有小耳朵,乙小朋友看到后觉得很有意思就想看看,于是就去抢甲小朋友的杯子,结果两个人就起了矛盾吵起来了。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朋友对喜欢的东西都想去拥有,看一看,摸一摸,可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帮助他们怎么去做,问清楚幼儿的想法,让他们学着去沟通交往,教给他们要主动地与小朋友交流,启发他们同伴之间的

交往,如“可以把你的东西借我看看吗?”“你们是怎么玩这个玩具的?”“我想和你一起玩,可以吗”“我们做好朋友,好不好”。

(五)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

活动评价是指对照活动目标,对由于活动行为而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活动中的评价: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评价应该注意随机性,但是方法要多样化。遇到正确的交往行为时,及时的去表扬,发挥榜样作用,让其他的小朋友知道他们这么做是对的,我也可以这么做来得到老师的表扬,起到模范的作用。

例如:教学活动《扶爷爷奶奶走路》中,教师先根据课题内容,让幼儿理解我们爷爷奶奶走路和小朋友走路有什么区别,先示范爷爷奶奶走路,让幼儿模仿,再请个人幼儿示范。然后进入主题,教师提问:“我们一起来扮演小朋友扶爷爷奶奶走路的怎么样啊?请小朋友踊跃的参加哦。”适时有许多的小朋友都加入游戏活动中,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分配角色了,小朋友们都想扮演爷爷奶奶,很少有人愿意扮演小朋友,所以一时间就争闹了起来。这个时候旁边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已经开始进入游戏的角色了,了解后知道了,原来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其中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答应了她现在我先扮演老奶奶,等一会儿她再扮演老奶奶。”老师夸奖道:“你们真棒!”他们在游戏时因为角色的确定,自己已经处理好了,而且也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也来学习他们的这种办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多数幼儿都已经进入状态,在活动中,同伴的模仿作用很重要。

制活动中教师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交往,学习同伴的行为,有榜样模仿为基准,当幼儿出现合作时,及时的鼓励他们,强化幼儿对同伴交往的技能,对一些不会交往合作或者缺乏合作的小朋友我们要给予适宜的引导,根据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建议。

活动后的评价: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那些完成合作的小朋友们的一些出色表现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合作表现好的小朋友一起讲讲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适应的对一些合作成功的小朋友给以一些小礼物的奖励以作强化,激发他们的集体感,体会成功的喜悦;二是对于没有完成合作的小朋友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有好的表现,提出期望,给予一定的信心;这样既强化了幼儿的正确、积极的交往行为,又可以使幼儿们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足,要怎么做弥补去改正。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评价应注重儿童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及时发现孩子萌发的智慧的火花,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六)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的意愿

例如:在玩积木游戏时,发现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在搭自己的玩具,各自玩各自的,这个时候,老师走到一组的小朋友旁边,与他们交流,“你们在玩什么呀?可以告诉老师吗?让我也加入你们?”“那老师请你们两个一起搭一个更大的好不好?”当两个小朋友在合作时,引导所以的小朋友来学习,“我们小朋友来看看他们两个在干什么呀,他们是不是在一起搭一个更大更漂亮的东西啊?”那老师想

看看我们其他的小朋友可不可以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搭一个更好的东西。鼓励幼儿多用:“你们在玩什么啊,可以带我一起玩吗?”或者“我也喜欢这个玩具,可以让我参加吗?“等等一系列话语,让幼儿试着与别的小朋友进行沟通,以方便更好的交往。

(七)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家园教育一致

由于每个幼儿都是来自与不同的家庭,所以也有的不同的交往背景,我们教师应该去关注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交往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认真的分析小朋友们身上的特点和个性,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所以我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园地、每月填写家园联系卡、家访等方法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鼓励家长们在有空的时候可以多多带自己的孩子到公园、附近的小区绿地或者到亲戚朋友的家中去玩耍,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触到新鲜的环境,学会多于人交往。同样在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来客时,要积极主动,热情的招待,多为幼儿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我们家中要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让幼儿能够自由交往的环境氛围。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生活过程中得到教育,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五、本研究不足之处

1.由于初次进行此类调查,准备还不是很充分,导致有的时候不能及时的处理相关事宜。

2.由于时间和物质准备的不充分,研究对象只对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观察,所以毕竟还是有限的,使结果可推广性不强。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13页

[2]朱智贤. 心理学大辞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16页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下)第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4]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缩印本)[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1885页

[5]何媛.儿童行为失范情境中的教师策略研究.基于亲子机构中现象的透视[DB].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4.6页

[6]黄琼. 庞建萍. 4~6岁幼儿在物质缺失条件下交往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1996.(3):162—165页

[7]穆岩. 苏彦.10—12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页

[8]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9]郑健成. 《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21页

[10]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1页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2】。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占泽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36名 2、研究方法:日常观察 3、观察时间:2009.09月—10月 4、观察内容: A、在游戏、区域、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间是否有遇到冲突有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这些行 为表现: (1)在角色、表演、建构游戏中,抢道具、头饰、胶粒,抢不到打人,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体育游戏中,排队推挤别人,游戏中,没位置玩,把别人推走,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2)在区域活动中,全部挤到一个区去,互不相让,都想玩同一个材料,抢过来,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3)在预备、喝水时,人太多了,不懂得相让,全部挤过去。看书时,小老师发书,发到不满意的,就向别的小朋友抢书看。还是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换书看。 观察幼儿在这些环节遇到冲突的表现,记录哪种表现出现的次数高,次数高的说明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这个。

幼儿同伴交往 开题报告

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同伴交往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三岁以后,他们开始试探着与同龄伙伴平等交往,所以人的交往合作能力要从这一时期就开始着手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的人,现在的幼儿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偏强,缺乏同情心,不会礼貌交往,做事任性、霸道,不能与人合作,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园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交往规则有了了解和认识。我们在《纲要》精神指引下,教学观念有了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重说教、轻体验等现象。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更为幼儿的交往发展提供可能,他们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材料,能力相仿、兴趣爱好相同,教师面对小群体幼儿能够满足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区域活动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实践/探索、研究。 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同伴:我国的申继亮认为,同伴是指“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复杂程度上处于或接近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同伴交往又称同伴沟通,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从动态说,是个体和同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从静态说,是个体与同伴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与自己年龄相同或相仿的人在同伴交往中感受/适应/协调和

浅谈培养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浅谈培养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发表时间:2019-08-20T17:33:42.9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作者:王佳慧[导读] 针对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欠缺,提出了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浙江省绍兴市湖塘中心幼儿园312032 摘要:针对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欠缺,提出了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与途径。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交往素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进行团队合作取得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在幼儿小班时期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现状 1.小班幼儿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发现自我中心是小班幼儿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很难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班上有些幼儿常常会有任性、霸道、蛮不讲理、自私、骄傲自大、支配欲强等特点。有的幼儿独占玩具;喜欢指挥别人,却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故意捣乱;侵犯他人;当别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有反抗表现,如哭闹、摔东西等。 2.小班幼儿交往范围小:(1)年龄越小交往范围越小。交往范围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中自己熟悉认识的人群,85%小班幼儿交往最多的是父母。(2)走亲访友机会少。90%幼儿与成人的交往主要是本班老师和自己熟悉的老师,不熟悉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幼儿很少主动与他们交往。(3)交往对象比较单一。95%的同龄幼儿交往最多的是与自己性格、爱好相同的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年龄越大越突出。 3.小班幼儿交往机会少。现代社会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多数时候都是独自在家,即使大人在家,也很少陪孩子玩。我们班的徐之谦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他家住在河边,平常在家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总是一进家门就把门关得实实的,不允许他出去玩,到现在他都没有好朋友,每天只是和他的爷爷奶奶玩,他的性格就和班里的孩子不太一样,有点任性,遇事不对就哭鼻子。长此以往,使得很多孩子性格孤僻,不懂得谦让合作。 4.小班幼儿交往技能欠缺。小班幼儿在交往中,往往不懂得怎样遵守行为准则,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礼貌待人,争抢多、哭闹多。常见的不良交往类型表现有:(1)“小强盗”型。这些孩子往往有些霸道,不明事理,甚至有些自私,占有欲强。班里的叶子涵就是“小强盗”型,经常通过抢的形式去争夺不是自己的东西。(2)“受气包”型。这类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班里的孙沂诺受到委屈从来不敢反抗,也不敢向老师倾诉,长此以往她总是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玩具被抢了、图书被抢了她也从来不啃声,去干其他的事。(3)“含羞草”型。这类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害羞、不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的现象,这样的孩子缺少的是对自己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自信心。每次课堂上请沈彦琪来回答问题,她总是低着头,然后脸越来越红,有时候还会飘几颗泪珠,其实她儿歌都会,就是不自信,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表达。 二、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1.克服自我为中心,激发幼儿交往欲望。小班的幼儿刚上幼儿园,喜欢争抢事物,自我中心行为特别明显,这是一种客观的交往问题,如我们班上的魏钰清,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总喜欢争着抢着去做事情,比如喝完牛奶吃完饼干,他看到与他一组的小朋友拿放饼干的盆子给老师,他就会很“起劲”,与那个小朋友抢,有次被我发现后他对我说:“老师,他抢盆子。”另外一位小朋友就会反驳他,并且说了一句“我不跟你玩了”。钰清真的以为小朋友不和他玩了,他又开始“骚扰”另外的同伴,他的种种行为,显示出他的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都存在问题。其实他很渴求与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却用错了方法,这才导致了钰清的“不合群”。 2.提供幼儿交往的时间与空间。孩子与孩子思维方式相同,相互容易沟通和理解,他们在一起做游戏,既能获得情感上的愉快和满足,又有利于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幼儿园则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创设不同的环境。班级可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最好的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 3.传授幼儿交往的技巧。作为一名小班老师,应该加强对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小班幼儿拥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行为。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给小朋友补充“请”“谢谢”“不客气”“非常感激”等礼貌用语的知识,现在班级里时不时的就能听到“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生活中的教育时机俯拾即是,幼儿在先掌握了这些方法、技巧后,实际遇到类似的生活场景,处理起来便游刃有余了。 4.正确引导,改变孩子的交往缺陷。孩子的行为是受大人的影响和鼓动的,家庭环境很能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养成。对于活泼好动的小班幼儿,应给予鼓励与更多的同伴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带领他们和其他孩子玩在一块儿,学在一块儿,交往的范围广了,对学校的陌生感就会消失。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00。 [2]易凌云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J].中国教育学刊,2003,(2),56-57。 [3]刘晓华教师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潜在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84。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幼儿同伴关系探究 开题报告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同伴关系探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关系在幼儿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同伴交往困难将影响幼儿以后的社会适应。因此,在与幼儿紧密联系的班级一日活动中,形成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上世纪开始成为儿童研究的方向之一。对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主要从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对同伴关系的干预等方面进行,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关键词:同伴关系;一日活动;培养途径 二、选题探究的内容: 1、了解幼儿同伴关系的定义及特点,其次查找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和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研究资料;总结培养幼儿同伴关系的意义。 2、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定义及分类,其次查找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3、根据以上的内容总结: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日活动中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紧密联系。 4、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同伴关系:1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积极的同伴关系.2.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又幼儿的同伴关系。3.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同伴关系。 三、文献综述: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1》“需要鼓励和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勇气和兴趣。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都蕴藏中锻炼即增强幼儿交往能力的契机,性格内向的幼儿不善于主动和别人交谈,但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也会展现出另一个全新的自己。”同伴关系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充分把握住幼儿班级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关系。 皮亚杰认为:《2》“正是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得幼儿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 在幼儿与同伴关系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小结:新的世纪要求新的一代不仅需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而且还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幼儿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教师作为班级一日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心态,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要教幼儿做一个品行优良、人格健康的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才是最大的幸福,才能为今后高情商的培养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选题的研究的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近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五、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文本细读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同伴交往研究报告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同伴交往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依靠幼儿的自主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自由的在没有老师干预下的情况与同伴交往,锻炼自我的交往能力,在集体中得到成长。 同伴交往是个体早期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共同的交往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上的相互影响的过程。许多心理学家都曾指出儿童间的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利因素,同伴关系对于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大量研究文献也表明了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同伴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儿童与同伴的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生理上断乳到心理上断乳,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离,与同龄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成为一个从思想到行为完全独立的人,这是正常发展的必然。这些孩子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与同伴交流,不会分工协商。小班幼儿刚刚接触集体生活时,在游戏中通常都是各玩各的,没有交流的意识,经常会出现争抢同一件玩具的现象。幼儿不知道怎么去协商、怎么避免问题的发生。更甚者有些幼儿平时在家中活泼好动,但到了幼儿园后,就一言不发,单独在一旁,也不和小朋友交流;有些幼儿则胆小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怎样和同伴进行沟通,经常是独自一人游戏。 因此,提高小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幼儿认知技能的学习,情绪的安定和愉快,更重要的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能。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观察法,根据研究内容每天观察幼儿在下午的高瞻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

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能力现状的调查报 告

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她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可是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已经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有些家庭都是六个大人对一个孩子,围着一个孩子转,父母和祖辈的宠爱和保护过度,使得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自理能力差,入园后往往不适应集体生活,同伴之间不知道如何交往;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疏忽关注和关心,导致孩子性格比较胆小,内向,入园后,不敢或不愿意,同时也不知道如何和同伴交往。为贯彻《指南》精神,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我们以角色游戏为载体,对小班幼儿的交往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思考如何能够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方法步骤 1、调查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小班年段的幼儿96,其中男生59人,女生37人。 2、调查方法:以观察法为主,细心观察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现状。

3、调查时间: 12月—— 4月 4、调查项目:1)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态度、2)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语言、3)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行为。 三、结果与分析 表一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态度 表一的调查结果表明 1、绝大多数的孩子接受别人的邀请一起游戏的还是比较少的,有时接受的 比较多一些,能够看出来游戏孩子没有交往的习惯,因为在家里都是一个人玩的。有些孩子胆子比较小,不敢和同伴玩。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安安小朋友进幼儿园小班已经有五个月了,她最喜欢一个人玩玩具,不愿和别的孩子说话。有时候她看到别的孩子跟老师撒娇,她很羡慕地看着,自己则站在一边。老师提问时,老师也常常请她,但她站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来源于娴熟的交往技巧和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无论他们想要的东西、想要做的事,大人们都已经帮他们做好了。不会分享,不会交往,安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于这样一群孩子,我觉得,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社会交往能力是当今社会竞争力之一,因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知识和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还要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对于像安安这样小班的孩子,角色游戏是最合适的了。因为角色游戏是装扮性游戏,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以假想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表情和事件,来满足儿童的一种模仿的需要,获得一种想成为大人的心理满足。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显示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材料都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安排和设计。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针对小班幼儿的比较好的方法。 一、构建生活化的游戏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物之间互动的中介因素,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主动交往和探究的态度和倾向。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像安安这样的小班幼儿,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总免不了有些胆怯。“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觉得安全的地方,教师就要为幼儿打造一个温馨的“家”,让幼儿一眼就喜欢上新“家”。同时还为幼儿的家里配备了许多家用的厨具、家具等等,有了这么多的玩具,幼儿往往会被这样的地方吸引住,就愿意去玩了。安安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能够更安心地搬弄玩具,通过玩具的摆弄过程中就会与同伴有了互动。 二、提供情景化的语言环境 角色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自己假想一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 的同伴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浏览 1211 次 推荐于2016-09-05 15:24:36 最佳答案 从教师的角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对儿童的同伴交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教师的角度: (一)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例如,在幼儿园中营造温暖和谐的环境;对儿童实行民主的管理方式;能够宽容儿童的一些小的错误;对儿童的呵护能发自心底的关爱等。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经常遭到同伴拒绝,一些儿童就会感到焦虑和沮丧,甚至表现出害羞、疑虑、哭闹、肌肉紧张、活动性下降、抗拒远离教师等各种情绪症状。4如果老师能够在此时给他营造一种温暖的、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转化这些。另外,对于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例如,经常引导他们参加互动性的、需要交往技能的集体活动;带他们参加社区的活动小组和班级中其他儿童的生日晚会,鼓励他们表演节目。 当缺乏社交技能的儿童偶尔主动地和别人交往时,老师就用搂抱、抚摸、微笑或奖励等积极方式来肯定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他就巩固了这种行为。鼓励儿童多观察成人或同伴的社会行为,有效模仿他人动作、言语,从而学到一些社

会化的行为。当这种社会化行为受到肯定时,就会继续扩大到其它领域。这种方法能够感染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培养儿童对的认知 为儿童创设一个虚拟的或现实的交往情境,让儿童在虚拟的或现实的情境中去思考如何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分等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得与同伴的化交往。在游戏中要告诉儿童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表演,使他们在模拟的情景中,认识在中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并理解心理换位的重要性。 帮助缺乏社会交往技能的儿童创设一种交往情境。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让缺乏社会交往技能的儿童扮演某一角色,使他们理解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认识自己应尽的角色义务。从而最终达到帮助他们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以上都是基于儿童初入园后,教师对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在幼儿园,没有不能交往、不会交往、不善交往和“不受欢迎”的儿童。 二、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的角度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为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为儿童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为儿童创设社会交往的情境,这些途径除教师可采用外,父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以上的措施。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师是无法取代的。父母是儿童的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交往能力是指采用恰当的方式解决交往中所遇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当前3岁左右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众多的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幼儿首先步入的是这样的一个成人社会,而且家长对于孩子,只知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形成了孩子“一切为我” 的心理态势,幼儿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或者有的霸道,常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或伤害别人;表现出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差,不会友好地与同伴交往的现象。对于刚从家庭走出来升入小班的幼儿来说,除亲子关系之外,同伴关系又是他们在初入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社会关系。尽管同伴关系不像亲子关系那样持久和牢固,但是却为幼儿提供了与众多同龄伙伴平等和自由交流的机会。与同伴的交往使幼儿在更大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作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为幼儿提供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学习交往技能。 有一些孩子在家称王称霸,但一到其他环境中,就变得胆小、怕羞,和小朋友在一起时表现退缩、不主动,见到生人不肯打招呼,躲在成人的背后。如果不趁现在对其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将来就容易出现交往障碍,很难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改变幼儿的自卑心理,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引导其学习交往技能。对于这些胆小怕羞,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要经常鼓励他们敢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尽量给他们说话和游戏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交往自信,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幼儿克服与同伴交往的障碍。还有一些幼儿常常争强好胜,霸占心理很重,自己喜欢什么东西都必须得到,不会谦让。对这些孩子,我则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玩、交换玩,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等。 二、利用玩具学习交往的方法,鼓励幼儿独立交往。

小班社会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

小班社会:我们都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目标是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等。小班幼儿之间不知道如何交往。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乏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通过活动能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给自己带来快乐体验。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你好,你好,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准备: 1.事先将4个小朋友藏在电脑桌后面。 2.幼儿在园生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的好朋友,可是他们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一起把好朋友请出来吧。我们应该怎么说?请你跟他做一做亲密动作吧! 二、友好示意 ——原来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见面时会做什么动作呢? ——哇,你们说得真好,那现在请你去找好朋友做一做友好的动作吧! ——幼儿相互做好动作不动,引导幼儿讲述好朋友之间友好的动作! 小结:原来好朋友之间有这么多亲密动作,碰碰屁股、膝盖碰一碰、抱一抱等。 三、音乐游戏:碰一碰 ——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好吗?请你找到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游戏2-3次。 四、小结,结束活动 ——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开心吗? ——嗯,真开心。请你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 小结: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游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幼儿园小班教案《和同伴交往礼仪》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和同伴交往礼仪》含反思 小班教案《和同伴交往礼仪》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一些文明礼仪的知识,逐步养成文明行为,学习一些文明用语、并在交往中运用文明用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游戏、活动中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和同伴交往礼仪》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些文明用语、并在交往中运用文明用语。 2.学习一些文明礼仪的知识,逐步养成文明行为。 3.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游戏、活动中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重点、难点 建立文明用语意识,能遵守游戏规则规则。 活动准备 1 少儿礼仪录像(早晨到校、放学离校等等的情景)。 2、幼儿有序活动课件。 3、相对情景画面。 活动过程 一、观看少儿礼仪录像。 1、使幼儿感知早晨见面要问:早上好!中午见面要问:中午好!等。离别时要说:再见!会用:晚安。等等 2、教师和幼儿互相问好。 3、幼儿和幼儿互相问好。对做得好的引导幼儿评价予以鼓励。 二、出示画面。 请幼儿指出那个行为正确,那个不正确为什么?滑滑梯一定要有

秩序,上下楼梯的靠右行等等。 三、组织游戏活动(猫捉老鼠)。 1、老师示范讲游戏规则。 2、按规定轮换猫和老鼠。对按规则做游戏的孩子进行导向性评价。 教学反思 在这次有关礼仪教育的社会活动中,给幼儿一个实践练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示范、师幼练习、生生练习多种方式对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进行训和建立游戏规则。教师看到有很多幼儿在礼貌方面进步很快。现在班级中绝大部分幼儿早上来园时都能跟老师问早、问好还对家长说再见。但离园时,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家长来接时,都非常激动、兴奋,离园时跟老师说再见的小朋友不是很多,在游戏时、大多幼儿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小百科:交往是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而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建立和发展相互接触的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实验研究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实验研究 一、课题缘由 小班幼儿大部分刚从家庭走入社会,要突然面对众多老师和伙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如何交往。在集体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时,有的幼儿会一人独坐,不愿与同伴一起游戏;玩积木时,会将喜爱的玩具占为已有;有时也会因争抢玩具而哭啼打架;见到老师、同伴也不会热情地打招呼,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等等。总之,他们大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周围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这些都是以往带小班的经验总结。下个学期本人就要带小班幼儿,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溶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促使他们更快地完成从自然到社会人的转变,我们确定了本课题。 在以往的同类课题研究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的只是通过单一的方式(如实践、游戏、家庭教育)进行教育,忽略了幼儿心理素质、习惯、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制定的这一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的实验研究,更有利于使幼儿综合交往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因此,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小班幼儿交往的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预期目标: 1、不独占玩具,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物品; 2、逐步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愿意与同伴合作; 3、在活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学习等待和轮流; 4、逐步学会遵守规则,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愿意帮助他人,自己有困难时知道求助他人; 6、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7、能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活动中去,愿意进入陌生的环境; 根据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们又选择了快乐交往为本的原则,开 1 展了如谈话法、游戏法、改善环境法、榜样法、言语训练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 1、环境的改善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2、游戏中幼儿交往的建构对幼儿交往能力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3、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交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分析 (一)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幼儿园小一小二班的幼儿 课题研究阶段 1、(2004年9月) 幼儿刚入园,我们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熟悉了解班上的老师和同伴,开展了“开心宝宝”、“我喜欢”等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在幼儿园乐意参与集体游戏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2004年10月—2004年11月) 在幼儿基本适应幼儿园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乖宝宝”、“一起玩” 等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日常礼貌用语,知道怎样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并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运用适当的礼貌用语与同伴进行交往,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并把这一教育延伸至家庭教育中。 3、(2004年12月—2005年1月) 我们总结了前期研究情况,收集、整理幼儿相关资料,开展“大家一起玩”、“开心宝宝”、“亲亲热热一家人”等各种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谦让、等待和轮流,并充分利用区角活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同时,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其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然而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往能力,并经常产生冲突。此时,培养幼儿广泛的交往兴趣,使其在交往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快乐,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培养幼儿正确的同伴交往方式,学会基本的交往规则,能为日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奠定基础,这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三方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从而分析提出培养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通过查阅文献、访谈、调查等方法,收集、整理现有培养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求小班幼儿能与同伴顺利交往,友好相处。与此同时,对于有关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等相关学前教育理论,起到理论扩充的作用。 关键词: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策略 ABSTRACT Children peer intercommunion capacity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bility, enhance adaptability, formed the basis of friendly attitude. However small children ar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self consciousness formation are often self-centered, lack of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often create conflict. At this time, foster kids extensive contacts in the communication interest, experience and feel happ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develop a positive attitude is very important. At the same time, foster kids the right way, peer intercommunion learn basic rules for future communication, establish good companion relates to lay the foundation, the children,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tripartite is very significa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preschool classes peer intercommunion process problems and cau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ining classes and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peer intercommunion ability to children.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collecting, sorting existing peer intercommunion ability training clas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easures classes with companion friendly exchanges, smoothly. Meanwhile, about foster kids for peer intercommunion ability, promote cheeper to peer intercommunion development education theory, related pre-school played the role of theoretical expansion. Key words: Preschool classes Peer intercommunion ability strategy 目录 1.引言 1 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概述 1 2.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含义 1 2.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2 2.2.1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 2 2.2.2提供情感支持 2 2.2.3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 2.2.4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 3.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 3.1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3 3.2原因分析4 3.2.1 幼儿自身因素 4 3.2.2家庭因素 5 3.2.3幼儿园的影响 6 4.培养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7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性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自从我园参加了《儿童社会化》课题之后,作为幼儿园小班的教师,我在幼儿社会交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具体目标 在幼儿入园前,我们进行了“幼儿社会生活能力调查”、“幼儿入园前家庭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新入园的幼儿已有交往的需要,并乐意交往;自我意识较强,大部分幼儿能区别自己与别人的东西,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孩子入园后,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当幼儿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主动交往的意识不强。鉴于这种情况,我把初步培养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帮助幼儿学会一些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作为小班阶段的主要目标,具体地说包括这些内容:让幼儿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及家庭;能够与周围的小朋友玩耍,熟悉他们;学习使用礼貌语言;在游戏活动中,能轮流等待,学习收放整理玩具,掌握初步规则,不争抢独占玩具;能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敢于表达个人的意愿;学会大胆地与成人交流等。 二、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饮食、睡眠、盥洗等日常活动之外,游戏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同时,游戏本身具有自主性、兴趣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部的需要,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熟悉的地方,也是他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为了让幼儿尽快地熟悉、适应幼儿园环境,我在班里创设了“娃娃家”,让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通过活动,孩子们逐渐消除了恐惧和紧张感,在游戏中熟悉了解同伴,适应了集体生活。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游戏,来促进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的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动的兴趣,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交往用语。 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学会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介绍自己,大胆地说话,大方地与成人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设计了“我的一家”、“抢椅子”、“坐上我的小火车”等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不时对幼儿加以鼓励、表扬。我班幼儿赵首智、李芳青平时胆小,很少在集体面前说话,更怕与成人交谈,可经过多次的游戏活动,他们逐渐地敢于大胆地表现,自由活动时还能和老师大胆交谈。 自选游戏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在幼儿熟悉了幼儿园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后,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自选游戏活动区,设了娃娃家、建构区、图书区、美工区,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

幼儿同伴关系的解读

自主游戏中同伴交往合作行为的分析 我们在撰写幼儿交往合作类的游戏案例时,最常用的几句话是什么?“通过游戏,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地与同伴交往。”“游戏让幼儿有了自主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等等。然而这些话表达的其实是同一层意思,而且是最浅的一层。案例分析共通性太强、挖得不够深,直接导致案例分析不到位。 其实,幼儿交往合作、结伴游戏分几个方面,在分析前,我们可以想想它的侧重点,就某一行为进行有针对的分析。今天的业务学习我们就同伴间结伴游戏行为进行一次学习。 一、儿童需要自己的玩伴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体验、交流情感、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支持的重要源泉。儿童在亲密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满足,体验到自我价值、归属感和包容。 二、儿童结伴过程中拟达成的目标 1、结伴形成 主动结伴:培养儿童的结伴经验、共同活动的意识、同伴平等的意识、责任意识、同伴配合交往的能力、独立寻找玩伴的能力、沟通与选择能力等。 接纳同伴:培养儿童的宽容心、学会理解、学会从同伴的立场协商和共同活动等。

2、任务与分工 任务产生:培养儿童在兴趣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对结伴的游戏活动目的性的理解与掌握。 分配任务:培养儿童的选择能力、沟通协商能力等。 3、游戏阶段 支持缺乏游戏经验的儿童进入游戏:培养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及积累工作经验等。 促使游戏从无序到有序:培养儿童的活动计划能力等。 各种问题的解决:培养儿童的意志力、自我管理意识等。 4、合作阶段 共同使用材料: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能区分公共物品、有私人物品的意识等。 共同推进游戏:培养儿童理解同伴的意识、理解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 5、沟通与交流 倾听与表达:培养儿童尊重发言者的意识、倾听别人发言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等。 6、游戏中的“领袖” 理解什么是“领袖”:培养儿童对“职务”与责任的理解等。 选择“领袖”时出现“一边倒”时的应对:培养儿童不盲目跟从而具有自我认识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集体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顾全大局等。 争抢“领袖”时的应对:培养儿童民主、公平意识、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意识等。

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文章来 初中教师 网w w 9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因为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儿童可以有大量的机会来检验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协商和讨论同伴提出的各种想法,决定认同或排斥某个看法。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幼儿;交往;问题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

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伙伴没有朋友整天被关在商品房里的孩子对其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同伴交往又有那些重要性呢?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现状分析 一个整天一个人玩的小朋友他不用与他人对话,不用思考,自己一个人玩,而与同伴一起的小朋友则不同,他需要对话比如:两人同样在玩玩具,他们可能会交换玩具,那么他就要想办法进行交换,借我玩一下或我们交换玩好吗?如果遇到拒绝,他还会想出其他办法,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两人同样玩玩具,他们会边玩边聊“我是什么”,会手舞足蹈,充分发挥想象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幼儿也会两人商量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什么规则,这些幼儿都需要表达,当然两人交往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矛盾或吵架,有些家长怕幼儿吵架不让幼儿玩,其实吵架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一些幼儿在吵架中口齿变的伶俐,用语丰富,不过幼儿前一分钟“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好朋友。又会玩的很开心。在这里幼儿不得不去认识、理解他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