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类解放的科学

一、填空题

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

括、和。

4.得以使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世界联系的清晰图画”的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

和。

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是。

二、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D.阶级斗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

论D.剩余价值论

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

国D.俄国

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

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三、多项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代表是()。

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莫尔

2.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

观D.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

性D.人民性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四、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2、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7、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不需要发展。()

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10、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六、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填空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是。

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

力。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观是人们()。

A、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D、关于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理论和不可知论

3、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解放思想,敢于思考

B、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集体智慧的调动和协调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变化

B、事物的质变和飞跃

C、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

A、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客观世界一般联系的概括和反映

C、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总概括

D、客观世界最普遍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8、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

B、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事物内部结构是否变化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

B、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三、多项选择题

1、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4、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5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四、判断题

1、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 )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即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

5、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

6、度即关节点。( )

7、辩证的否定是全盘否定。( )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

10、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

五、简答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简述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六、论述题

1、试述发展的实质对其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指导意义。

2、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是。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

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4、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

二、单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的对立

3、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

A、个性共性的关系

B、特殊一般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原因结果的关系

5、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客观规律

B、科学理论

C、社会实践

D、对人们是否有用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A、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是相对

的C、是绝对的

D、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相对的

7、客观真理是指()

A、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D、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形式

8、绝对真理是指()

A、它的客观性

B、它的永恒性

C、它的不变性

D、它的终极性

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

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10、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客观精神

D、真理是任何人都可利用的

三、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 生产实践

B. 政治实践

C. 思维实践

D. 科学实验

2、感性认识的形式有( )。

A. 经验

B. 感觉

C. 知觉

D. 表象

3、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

A.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 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 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4、真理的本性是( )。

A. 主体对客体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B. 绝对性

C. 相对性

D.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 )。

A. 没有区别

B. 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C. 界限是相对的

D. 辩证的统一

四、判断题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学习间接经验是没有用的。( )

3、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

5、客观物质中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

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

7、绝对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真理是主观的。( )

8、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即真理。( )

9、真理总是同谬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 )

1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到自由

的无限发展过程。( )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简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六、论述题

1、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评析下述观点: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使人们在观

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

2、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填空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

2、社会存在也称,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劳动资料也称。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5、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

的。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精神

B、物质

C、文化

D、道德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数量

B、地理环境

C、社会意识

D、生产关系

3、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的发展()

A、有推动作用

B、有阻碍作用

C、无任何作用

D、有破坏作用

4、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社会形态是同一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6、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

A、人口太多

B、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C、生产力落后

D、党组织的建立

7、英雄史观理论的出发点是()

A、人类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人类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8、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偶然的

B、纯粹是必然的

C、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D、上天早就安排好的

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生产者的地位

D、产品的生产能力

10、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

B、改变党的领导

C、实现社会公平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C、全部社会关系

2、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这是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C、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D、社会形态是超阶级、超历史的

5、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圣人标准

B、历史分析法

C、阶级分析法

D、因需要而定

四、判断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不起决定性作用。()

2、生产力中应该包括科学技术。()

3、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传统观念。()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5、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性作用。()

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思想政治范畴。()

7、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方式内部的矛

盾运动。()

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9、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

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0、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五、简答题

1、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2、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六、论述题

1、试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

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2、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及理

论价值。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填空题

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地中海城市,其途径

有两个:一是从分化出来,二是

从和转化而成。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

暴力手段剥夺,二是用暴力手段掠

夺。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的出现,二

是和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具有和两个因素。

5、货币有五种职能:,,,,。

二、单选题1.在炼钢厂中运输铁水的火车属于( )

A.劳动对象B.原材料C.劳动资料D.辅助材料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B.首先是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C.生产力只能适应生产关系的现状而发生变化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3.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 )

A.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多B.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少

C.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越多D.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越少

6.纸币的发行( )

A.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无关B.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C.数量越少越有利于币值稳定D.能起到货币流通蓄水池的作用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

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

8.超额剩余价值是本企业( )

A.产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B.产品的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C.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D.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9.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创造出剩余价值

10.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

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

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 A.150%,100%B.150%,200%C.150%,300%D.100%,200%

三、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辩证唯物主义方法B.历史唯物主义方法C.科学抽象法D.逻辑方法E.历史方法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E.社会劳动

3.加速资本集中的杠杆包括( )

A.成本B.价格C.竞争D.信用E.利润

4.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包括( )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E.商品资本5.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即( )

A.追加的生产资料B.追加的消费资料

C.追加的货币资本D.追加的不变资本

E.追加的可变资本

四、判断题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4、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6、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7、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8、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9、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10、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五、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及研究对象。

2.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六、论述题

1.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填空题:

1、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

2、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是。

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4、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是。

5、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是。

二、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竞争的结果

2、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6、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

A.军备力量的强弱;

B.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

C.国土的大小;

D.人口的多少

7、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8、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

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9、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 )

A.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C.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D.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10、“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是()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不可调和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三、判断题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2、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3、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的()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可能克服( )

5、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

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市场的手段是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

7、第二资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辛迪加( )

8、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资本、管理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这表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

10、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

四、多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2、垄断组织比较发达的一般形式有( )

A.短期价格协定;

B.卡特尔;

C.辛迪加;

D.托拉斯;

E.康采恩

3、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E.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4、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

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

A.避免了经济危机;

B.在一定程度上削平经济高涨时的尖峰,垫起经济萧条时的低谷;

C.减弱了经济周期的震荡;

D.仅仅是治标的办法;

E.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的、深刻的矛盾

五、简答题:

1、垄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2、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六、论述题:

1、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2、谈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的认识?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填空题

1、十月革命的胜利,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制度。

2、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3、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的先锋队。

二、单选题

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6、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8、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9、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0、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三、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无产阶级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5、社会主义民主是()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四、判断题

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3、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4、社会主义发展的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到无阶级社会。()

6、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7、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毫无任何联系。()

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9、“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主义政党的领导?

2、怎样理解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

会理想

一、填空题

1、实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实现人类从向的飞跃。

3、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是。

4、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建设。

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共产主义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8、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9、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种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1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地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四、判断题

1、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4、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5、实现共产主义可以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社会理想。()

7、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将最终实现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

9、共产主义社会本身是一种没有任何社会矛盾的社会。()

10、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五、简答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消费资料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问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

2、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进化论

5、理论联系实际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C

7、A

8、D9、A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C

2、C D

3、A B

4、B C D

5、A B C 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题

1、答: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但在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的同时,资本主义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并突出地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同有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在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英勇精神,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几次起义均告失败。这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中积累的

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指导理论,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答: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

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

六、论述题

1、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就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哲学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些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并同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2、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第二,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第三,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唯一特性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同一性和斗争性

5、矛盾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D

6、

D 7、B 8、C 9、C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C

2、BCD

3、ABCD

4、BCD

5、AD

四、判断题

1. √

2. √

3.╳

4.╳

5.╳

6. ╳

7.╳

8.

╳9.╳10.╳

五、简答题

1、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以及原因结果、必要性和偶然性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三,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根本区别之所在。

第四,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核心,但它不能代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2、①辩证的否定观认为,由于内在的矛盾性,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扬弃自身而发展的,因而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则否认事物自身的矛盾性,因而把否定看作是外力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消灭,是绝对否定。

③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因而对于任何事物都应坚持肯定是包含否定的肯定,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则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六、论述题

1、第一,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否定都是新质对旧质的克服,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中没有的、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和过程是曲折的。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必然表现出曲折性;在开始时,是旧事物力量强大,新事物力量弱小,它们的斗争必须是曲折的过程,甚至会出现暂时的倒退;新事物本身有弱点、缺点,甚至犯错误,它的成长、完善也是曲折的过程。

第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事物的前进性运动中,必须造成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表现了真正的发展,是发展的决定环节,因此,它是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是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不符合历史发展方

向和趋势,是落后的,丧失存在必然性的,它是没有前途和日趋没落、灭亡的事物。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1)新事物作为旧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既是促使其灭亡的因素,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因素,是旧事物无法克服的力量。(2)新事物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条件。(3)新事物对旧事物进行了辩证的否定,增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4)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但由于旧事物力量的强大及其长期存在,由于新事物本身存在的弱点和错误,由于人民群众对它的认识有个过程,新事物的成长、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又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的论断告诉我们: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它的产生和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二,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开始时力量弱小,又存在某些缺陷,面对强大的资本主义势力,出现挫折复辟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局部、暂时的复辟,不能否认历史发展总的趋势。

第三,广大人民在曲折中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前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了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所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相互代替,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注意有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参考答

案)

一、填空题

1、实践的观点

2、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4、客观的

5、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C

5、C

6、A

7、

C 8、A 9、B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AC

4、AD

5、BCD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5.√

6.╳

7. ╳

8.

╳9.√ 10.√

五、简答题

1、(1)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唯心主义主张主观真理论,因而主张主观标准而否认客观标准。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用客观事物本身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而也不能正确解决真理的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真理标准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因此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不与客观世界相联系,在主观范围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客观事物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实相比较,同样也不能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所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的特性,从而检验出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

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不仅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而且它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通过实践活动,就能把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相对照、相比较,检验出理论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即检验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

2、第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无限发展的过程,也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

第二,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认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克服和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统一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事物和实践相符合;这种统一又应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相符合。

六、论述题

1、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总是受一定思想的支配,带着头脑中已有的思想开始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人们的哲学观点决定着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结果。

科学活动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须以正确的哲学理论为先导,并根据一定的理论来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结论。科学活动如果脱离理论的指导,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不可能取得成功。

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用来指导科学活动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论。“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一般是指带着某种错误认识或先入之见去歪曲客观事实的做法,它与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以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科学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以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来否定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在实践中完全排除已有的理论认

识也是不可能的。

2、真理的绝对性,通常也称作绝对真理,它具

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指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和逼近。真理的相对性,通常又称作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是依赖于主体、依赖于人和人的主观形式,都是运用语言和逻辑对客观对象所作的正确反映。第二,指每一真理都具有近似的、不完善的性质,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和有限程度上所作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虽然是相互区别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第二,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同样都是错误的。绝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相对性,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相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绝对性,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性。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一百多年实践检验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对它的种种怀疑和反对都是缺乏根据的,因而是错误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许多具体观点、具体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作出的,它们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有的则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得到不断的修正。因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活生生的学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我们只有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具有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回答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科学结论。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参考

答案)

一、填空题1、基本问题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3、劳动手段4、根本动力5、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D

5、B

6、B

7、C

8、C

9、

A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AD

4、AC

5、BC

四、判断题

1 、× 2、√3、× 4、√ 5、× 6、× 7、× 8、√9、√10、√

五、简答题

1、答:(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答:(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六、论述题

1、答:(1)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

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2、答:(1)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性的,其中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首先,生产力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可以用物质的手段对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精确的测定;其次,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推动社会全面进步。(3)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4)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参

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商品经济,商人,高利贷者

2、农民的土地,货币财富

3、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劳动产品

4、交换,劳动产品,使用价值,价值

5、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B

6、B

7、

A 8、A9、D10、C

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CD 3、CD 4、CDE5AB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简答题

1、答:(1)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

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

2、答:(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

经济关系。(2)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3)价值又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部门之间为进行商品交换而决定价值量时,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转化为同一的抽象劳动,把复杂劳动转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样,价值就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化,因而价值体现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六、论述题

1、答:剩余价值的生产:(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3)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劳动者以其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转移旧价值到新产品中,同时,他的抽象劳动则凝结到产品中形成了新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4)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制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

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共50题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 1.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2分)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标准答案:A 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理论不能代替实践③.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④.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标准答案:D 3. 马克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分)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标准答案:C 4. 白天和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是()(2分) A.因果联系 B.偶然联系 C.非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标准答案:C 5. 一对兄弟到公园游玩,回来后讲述各自的感受。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弟弟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这说明() (2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见仁见智现象是主体能动作用的表现 C.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相对主义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D.人的看法不同,决定着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标准答案:B 6.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分)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标准答案:A 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2分)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标准答案:C 8.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2分) A.唯物主义时空观 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标准答案:C 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2分)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标准答案:B 10.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2分)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标准答案:A 11. 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 (2分) 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作业二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3、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 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8、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二、辨析题: 1、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答:观点正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在线练习答案

(一)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 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 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 生产不足的危机 (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6.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二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科你学以及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由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体征。 4.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7.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个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8.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 9.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化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2. 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3.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运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14.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 16.共产主义:它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它是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她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知道下,以建立这种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用,即共产主义的实践。 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基本标志。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性质和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动因与后果? A.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化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因素: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01 10:1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可知论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辩证法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B.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物质手段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B.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2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展开解析

解析 4. (5分) ? 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B.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D.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B.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C. 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者理论 ?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