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试析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楷书

试析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楷书

试析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楷书
试析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楷书

欧阳询与田英章二人都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创立者,一位是继承者。

欧阳询是初唐时期一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书法大家,他所写的楷书体被后

人确为“欧体”,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人能够超越,他的楷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田英章是

当今一位欧体楷书继承者和勤于研习与探索者,由于他不断的实践与融会,书法成就也就

令人刮目相看,堪称“当今欧体楷书第一人”。

欧阳询的“欧体楷书”到田英章的“欧体田楷”已历时一千三百六十九年。从“书学”定位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妨对田英章的“欧体楷书”称为“欧体田楷”。欧阳询的“欧体

楷书”应从唐贞观6年(公元632年)所刻石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为时间坐标点,此年

欧阳询76岁。虽然前面有《化度寺》等碑刻,但世人均认为最能体现欧体“险劲严谨、刚劲挺拔、规矩端正、瘦健俊美”显著特征的则是后者,以至于被其后历代书家奉为“楷模”。田英章的“欧体田楷”以公元2001年为时间坐标点,此年田英章51岁,正值人年龄的第三个黄金阶段,他的作品才有了明显的风格和特征。此前他写的“欧体楷书”还未

臻于完美,不能用“欧体田楷”四个分量很重的字来做以学术性的界定。观此前他的“毛

笔书法”作品,虽然很美,也很令人兴奋,但细察之,则是拘束多有,不能超脱“欧体”

习惯性的藩篱。进入新世纪后,或许因时代风气与社会思潮的激荡,艺术市场与艺术价值

的革变,他的“楷书”才显得颇有生机,比原来的作品更“活些”。他的作品,章法气韵

贯通,不拘束于规矩而守规矩,在险劲中不显得生涩,结体中宫内敛处不显得气弱,并且

加重了欧体的“婉润”成分。分析其因,他是受到赵体用笔和“二王”风格的影响过多,

致使他的“欧体楷书“有了“欧体田楷”的明显风格。这也是最能表现“活些”的地方。

因此也引起当今不少的书法爱好者聚焦其处,訾言美语不断。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田英章对欧阳询是一位忠实的继承者和跟随者,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却有推陈出新的意向和趋势。他将二王气韵与赵体笔法柔和在不失去“欧体

楷书”本有的特征前提下开创新的欧体书写笔法,敢于在严谨中越雷池而开创新的欧体章

法与结构,敢于对“欧体楷书”进行大胆的创新。正如孙过庭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家可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做以对

照和比较。另外,我们见到欧体楷书大部分是“碑刻”拓本及影印本,也就是说见到的并

非“欧体”的原貌。用毛笔蘸朱砂书写在石头上并用刀刻之和用毛笔蘸墨写在纸上的“字”,以及翻印、拓印等原因,同样是欧体字,但在视觉、感官、质感上有多种差异。

譬如用毛笔写在纸上的字,因“力度”未能恰到好处的送至锋端,或收笔过早,或用墨不当,有时会出现“锋梢虚笔”,如长撇、反捺、左下提等,即使再好的书法大家也不能避

免这一率真特性的现象。但是刻石时因“刀法”和“笔法”的不同就往往不能够表现出用

笔的这一率真特性,并且致使字的笔画显得更为干净利落,最后的结果,无疑就增加了

“欧体”特有的“刚劲”特征,而少去了“欧体”的灵动性,也就是“率真”及“活些”

的问题。当然“刻石书丹”与“毛笔书丹”有很大区别,恕不详谈。

再之,身居皇家宫廷的欧阳询用的笔是紫毫笔,属于坚笔系,是上品笔。用这种

“上品笔”写出的字和现代狼羊相兼的笔写出的“字”是大不相同的,无疑前者多了几份

刚劲,后者则增添了几份柔弱。还有狼羊相兼笔的“笔性”问题,或者说笔的质量问题,

在同等书法功力下都会造成对“字”的书写影响。再譬如,假如用鸡毛、鹅毛制成的“软

笔系”书写欧体,即使书家的功力再深厚、再有学养,还是写不出欧体的“样”,这个“样”包括欧体字的神韵、气韵、形状等。还有,欧阳询写《九成宫》时已经是人书俱老,名动朝野,而田英章在新世纪中始有“欧体田楷”的风格确立,相距人书俱老、名动朝野

的境地还很远。用年龄来算相差欧阳询25年,也就等于相差25年的书法功力。当然也有

其它客观因素制约,如学识、书写环境、书写工具,以及对书法艺术理解与认识、实践等。因此,我们看“欧体田楷”时总与欧阳询的“欧体楷书”有很多不大相同的地方。通过以

上简单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两大问题存在。一是欧体楷书自问世以来就经久不衰,代

有人习。但是真正以欧体楷书行世、名世的书家却是寥寥无几,且以欧体楷书为终生艺业

追求者更是海水一尘!当然晚唐时期柳公权是学“欧体”之后独辟蹊径的开创了“瘦硬锐利、险绝遒健”的“柳体楷书”。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点。此间,虽然宋、元、明、清、

民国五个时期出现过很多楷书大家,并且推崇“欧、颜、柳、赵”为四大“楷模”。但是以颜、赵行世、名世者居多,精于欧体楷书者,以欧体楷书行世、名世者少之又少,是谁呢?确无人答。及至当今,写欧体楷书者也很多,而写出成就者是谁呢?唯一人敢应答—

—就是田英章!此内虽有几位老先生也写欧体,但是他们却以行书行世,以书法教育名世,偶为“欧楷”也有严重的魏碑迹象。二是欧体楷书是不是“唐楷”的准则,是不是“楷模”。这个问题能够确答,欧体不能为楷模,也不能准则,只不过欧体楷书艺术成就和艺

术价值极高而已。由此推导,虽然田英章可堪称“当今欧体楷书第一人”,但是我们不能

蜂拥而上的都去写“欧体”,或者去写“欧体田楷”,甚至去追赶时风。当前书坛的“风”刮得很厉害,一会这个风,一会那个风,稍不注意就有“风”的病变。因而笔者多言提醒。我们承认“欧体田楷”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但绝不能一味的去推崇他,更要客观公允

的去对待他,认真分析与学习。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徐浩、颜真卿、钟绍京、柳公权“唐楷”八位大家各有千秋,不用多说。此间需要注意的一位书家是虞世南。因

“虞体楷书”字内多“阴柔之美”,并且用笔极具“静功”,书写时最好能够做到正襟危坐,焚香抚琴,心胸豁达于白云,意念结集毫端,写出“虞体”温润含蓄,端庄静穆,不

激不厉的风格。这对于时下急于求名求成的“书法家”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要轻易错过。目前书家大都不会抚琴,这怎么办?建议在合时、合适的情况下多听些梁祝、二泉映

月之类的经典曲调借入心法。当对“欧田”二人的欧体楷书做了简单阐述之后,我们需要深

思的是什么,需要明白的是什么,留个话头,以求智者虑而后答!一、楷书的形成与发展

在历史上,楷书也叫真书、也叫正书,甚至也有将隶书称为楷书的,在名称上不尽一致。楷书作为一种书体,在历史上肯定是慢慢形成的,而且公认的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时间

应该是在东汉时期。传统的说法是由东汉时期王次仲首创楷书。《宣和书谱》中说:“上谷王次仲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书?即今之正书也”。王次仲,东汉时期书法家,今河北怀

来人,首将隶法作楷法,字方八分,称为“八文书”。

严格讲,王次仲当时的楷书有很多隶书的成分,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体势。从体势

上讲,和我们见天的楷书并不完全一样。我们今天所用的楷书叫“今楷”,确切地说,今楷

是到了唐代才正式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写的楷书仍然是唐代的楷书。

至于说王次仲创造了楷书,我个人觉得有失于公允,我们很难想象,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怎

么可以完成一种书体的创造和形成,并被后人所公认、所流传?这应该说是不可能的事。

但有一点也是应该肯定的:在由隶书往楷书方面演变的过程中,王次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但不管怎么说在东汉末年时期,楷书的基本特征已经形成。

东汉以后,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书法大家,如锺繇、王羲之、王献之等等,他们将楷书推到了一个高峰,楷书已经成熟,以至于到了隋唐时期楷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

变化,仅有的变化也就是风格特点上的不同而已+二、隋唐时期的楷书

从总体上看,隋唐以前的楷书在形体上、面貌上比较放纵,飘逸撒放的成分多一些,端

庄工整、严谨规矩的成分相对地要少一些。到了隋唐时期,楷书在法度上严格了起来。隋

代在历史上时间虽然很短,从建朝到消亡仅仅37年。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杨广是个地地道道的昏君,人品极差,历史上记载他是弑父夺权、鸩兄图嫂,在治理国家上一事无成。为

了到扬州看花,耗巨资修了一条大运河。但这个皇帝在文才方面很好,就其文学水平,在

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皇帝。隋朝时间虽然很短,但是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

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书取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你的字写的好不好,字不好不可

以当官。既然有“以书取仕”,就有“以书求仕”的,所以,学习书法成了当官的必修之课,

成了当时政府教育机构的必备课程。因此书法也就朝着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方面发展,

讲求共性,讲求法度,讲求规矩,成了当时的最高准则。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并极力推广、带头学习临摹。上行下效,举国上下,书法大兴。要想当官,

要想在社会上有地位,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按照当时的统一标准将字写好,写不

好字,或是胡写乱画是根本行不通的。政府提倡什么,国家就出什么人才,在唐代初期出

现了四大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唐代中晚期又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

钟绍京等一大批书家,在他们的努力下,楷书的法度达到了极至,达到了前所未有、后人

从未越过的高峰,建立了唐朝尚法的典型,开启了中国书法楷书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的鼎

盛时代。在这个时期,欧阳询当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的楷书被后人称为欧体。

三、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字信本,乳名叫“善奴”,生于公元557年,卒于公元641年,在世84周岁,潭

州临湘人,即今湖南长沙人。其实欧阳询的祖先在山东,后来做官南下,落在长沙。欧阳

询的祖父欧阳頠,父亲欧阳纥,都是陈朝的高官,欧阳纥当时是广州刺史。在欧阳询14岁

那年,即公元570年,陈宣帝陈须以谋反罪把欧阳询全家满门抄斩。当时有一个叫江总的

人冒死把欧阳询私藏了起来,江总与欧阳纥是至交,时任尚书令,也是一位书法家。于是,欧阳询在少年时期在读书写字方面受到江总不少的教育和启发。欧阳询长的偏瘦,相貌不

好看,但是他聪颖过人,学习及其用功,在很年轻的时候在社会上就有了一定的影响。成

年后结识了一个朋友叫李渊。李渊后来作了唐朝开朝皇帝,也就是唐高祖李渊。李渊很看

重欧阳询的才学,当皇帝后便给欧阳询在朝中安排了官职。李渊去世后,由李渊的儿子李

世民继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政见上和欧阳询并不一致,但看在父亲李渊的面

子上,也念其欧阳询在书法文才上的成就,给欧阳询先后封了几个不小的官职,如银青光

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渤海男等等。虽然这些官职都不算太低,但都属于研究、教育之类的文官,没有太多的实权。

欧阳询少年时期生活坎坷磨难,成年后在仕途上也并不分得志,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与

聪明才智用在了学问和书法上。欧阳询应李渊的邀请主持编写了唐代大型文献巨著叫《艺

文类聚》共100卷,这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影响很大,评价很高。另外他的书法在当

时被朝野所看重。《新唐书》曾说欧阳询的书法是“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就是说,欧阳询当时所写的书信都被人拿来作为字帖去临摹、去学习。高丽国还曾派人来向他求字。他一生写了不少的作品,流传至今的几块碑刻,以当时的眼光来看,从内

容上说,都是很有分量的几块碑。特别是他写的定武兰亭碑,被公认为是碑刻之冠。四、

欧阳询的楷书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险峻刻历、刚劲挺拔;

2、清雅秀丽、瘦健俊美;

3、规矩端正、一丝不苟;

4、大小有法、错落有致。

以上特点我们在今后的讲座中再一一论述,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总之在学习欧体之前先

知道了解欧体的特点,对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练字就是练心,把心里练明白了,字也就

写好了。五、学习书法为什么先学楷书? 1、学习书法为什么一入手要先学楷书?看来

这个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许多人,特别是经常写字的人,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许

多误解和偏见。有的以文字形成脉络为根据,说中国文字是由古文字到甲骨文,由甲骨文

到大篆,由大篆到小篆,由小篆到隶书,由隶书到楷书,是以这个程序形成发展起来的,

那么练字也应按照这个程序去练。kvN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个是时间问题,人的一生仅有几十年,生命没有

给我们那么长的时间。如果我想专攻楷书,照此程序我应从古文字练起,那么古文、甲骨、大篆、小篆、隶书,然后再到楷书,这几十年的时间太少了,这是不行的,这是空洞的不

切合实际的教条主义;"另一个问题是有没有榜样可以参照学习?,稍懂得点书法常识的人便知道,甲骨文是从请末才被发现的,尽管甲骨文是几千年前的文字,但在晋唐时期不用

说去学习临摹,甚至连甲骨文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那时人们见到最早的文字也就是大篆、金文之类的书体。当时的书家以致于后来的书家都没有按照文字的发展脉络去练字的

先例,所以练字应按照文字的发展脉络去练,这种说法不能成立。有的人说,只写行书草书,从不写楷书行不行?当然,这也是可以的,但是,这里有个层次标准的要求问题,就

是说你写字到底要求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许多人写字也是写了一辈子,但是就是达不

到高层次,写到一定的时候写不动了,他的字再也长不上去了,原因是什么?往往就是楷

书的基础不行所造成的,也就是功底不过关,他的功底已经不够用了。我们举目看一看象

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赵孟頫、郑板桥等等,这些一流的书法大家,那一个不都有着雄厚的楷书基础,那一个不

都是因为楷书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才产生了自己特有的书体风格呢。所以我们说虽

然练字可以不写楷书,但是没有楷书基础的字,水平不会太高。2、中国文字的发展有一个特点,笔画越来越简单,技法越来越复杂,书写法则与规定难度越来越大。对于那些复杂

的书写技法来说,楷书的出现应该是达到了顶峰。具体地说,楷书囊括了书法中所有的笔法,如藏锋、露锋、中锋、偏锋、缩锋、裹锋、连笔、顿笔、抽笔、断笔、跪笔、弹笔、

悬针、垂露、暗过、淹留、欲竖先横、欲横先竖、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无垂不缩、无往

不收、阴阳顿挫、俯仰翻合、还有指法、腕法、掌法、身法、拨灯法等等等等。这些技法

笔法在楷书中均可用到。先学楷书实际上就是先从规矩入手,先认识和了解什么是共性、

什么是公认的法则?什么是必要的法度?六、为什么要学习欧阳询楷书?

学习书法先从楷书入手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是不是非要先学欧体,这要根据自己的现实

情况和客观条件而定。在学欧体之前有几个情况需要大家了解和参考。

1、欧阳询在历史上被列为唐初四大家之首,公认的是“翰墨之冠”。《续书断》中云:他是“杰出当世,显名唐初,尺牍所传,人以为法。”自唐已后,历代书法家对欧阳询的赞

颂之词举不胜举,当然这些赞颂不单指欧阳询的楷书,对他的其他书体也是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这一点我们主要说的是书法界内部对欧阳询艺术的肯定与公认。2、自唐以后,历代学欧者代不乏人,而且是人才济济。因为学欧而成名者举目皆是,自唐以后很多书法大家

都有着学习欧体的经历。实践证明,学习欧体是通往成功、实现理想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3、顺便再说一下,楷书有四大书体:欧、颜、柳、赵。那么学其他的楷书可以不可以呢?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不仅可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书家,必须要学,要学透学精。并

且不仅仅是这几种书体。只要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都应该学。我本人虽然主要是学欧体,

但在以前也曾学过颜体、柳体、赵体,看了我写的字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依我本人的学习经验来看,这里有几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颜体:颜

真卿的是楷书就其功力、水平、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并不亚于欧阳询的楷书,自唐代以后,学颜者也是代不乏人,因为学颜而成名者也是大有人在。但我始终认为少年儿童,特别是

几岁的孩子一入手就学颜不太合适,特别是那些女孩子。因颜体的特点是直朴苍老,古拙

大度,敦厚雄伟。就其苍老古拙这一点年纪太小的孩子恐很难理解,很难领会。倒不如等

年纪稍大一点了,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再学也不迟。再说柳体,柳公权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

了不起的大家,他的楷书骨力遒健,结构严谨,用笔方圆兼备,自成一家,世称柳体,对

后世影响很大。但有一个客观现象是,学柳的人不多,学成了名的更是少之又少。不是柳

体不好,是说为什么没有继承人呢?什么原因我说不清,但这是个客观现实,希望大家能

了解这一点。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赵楷,赵孟頫的书法直追王羲之,不仅在行、草、篆、隶方面,在楷书

方面也称得上是一流高手。他的字潇洒飘逸,清秀典雅,雍容华贵,遒健挺拔,对后世也

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不宜作为初学,赵楷不应是首选的目标。因为他过于放纵,过于潇洒,个性偏多,共性偏少。初学者还是应先从规矩,先入规范,先找共性为好,待有了一定的

基础再去研习为好。

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点。但学不好,也容易发生问题,

比如:欧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僵,颜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傻,柳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弱,赵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滑。骨,赵体为肉,是最为理想的书体风格。

以上所谈,绝非我个人偏见,大量的实例证明,学习欧楷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入门之路,这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扭曲了艺术的真谛,不可以以自己所能而误人子弟。

七、欧楷应该用什么笔?

许多朋友曾问过我这个问题,写欧体应该用什么样的毛笔?是用羊毫的、还是用狼毫的?还有的朋友问我,当时欧阳询用的是什么笔?你用的是什么笔?等等。

原则上讲,用什么笔是个习惯问题,无论什么毛的笔,用习惯了自己感觉也就好使了。如若具体地说,那就是羊毫太软,狼毫太硬。我使用的笔一般都是兼毫,即羊毫狼毫和掺的笔。我个人感觉这种笔相对要好使一些,注意的是笔锋不要太长,笔毛不要太少。至于欧阳询当时用的什么笔已无据可考,但从历史有关资料来看,大概用的是紫毫笔,也就是兔毫笔。羊毫笔在北宋年间才开始使用,狼毫笔虽然年代比较早,但在宫廷里,以及那时的统治阶级均不用狼毫,都用紫毫。另外,从欧阳询的笔迹看,也基本可以肯定用的是紫毫笔

有许多朋友抱怨现在的笔太难用,无论什么毫的笔,虽然价格不菲,外观也很好看,但好用的不多。这是个客观实际情况,我也有同感,我也是一直在为笔的质量发愁。现在市场上卖的这些笔,无论什么毫的笔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笔写横、竖行,写撇捺不可;有的写点行,写钩挑不可,这是客观现实。笔的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制笔人的技术问题,也是制笔人的品质和素质问题。

为了写好欧体,您在挑笔的时候一要注意笔杆直不直;二要看笔肚圆不圆;三是笔锋不可太长;四是写一笔试一试。写“九”字钩便可试出笔的质量。

写完字要把毛笔涮出来,一定要洗干净,因为墨中有胶,时间长了会损伤笔毛,要养成爱惜笔的习惯。

另外,对于写字来说,笔固然是重要的,但和手比起来毕竟是次要的,大家应该相信,同样一只笔,拿在不同人的手里会写出不同的字。在要解决笔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更要努力

解决手的问题。

八、关于执笔问题*

原则上说,无论怎么执笔,只要将字写好就是正确的。

执笔问题自古就有争论,历史上有的书家告诉人们应怎样拿笔,还讲了许许多多的法则。

但也有的书家,比如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只要注意指间不要太紧,

掌心不要太实就可以了。实际上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也是有法的,“虚而宽”不也是

法吗。“法”是必要的,“法”就是法则、就是规定、就是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执笔的高度问题,也是众说不一,但各自都有道理。比如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他说拿笔的位置离笔毛不可高于

三寸。写楷书应在一寸的位置,写行书应在二寸的位置,写草书应在三寸的位置,他说的

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但应基本差不多。

写欧楷执笔不可过高,笔管尽量垂直。写大楷以下的字肘部可以伏案,但尽量使腕部抬高,以不影响挥运为原则

九、关于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中最重要的途径,其宗旨就是要在古人的碑帖中学习技法、法度和理解、

把握书法的共性。因为那里是金山玉海,是无尽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决定一个

书家水平的高低,往往都是体现在临帖的基本功上。请注意的是,我所说的碑帖是指古人

遗留下的碑帖,并不是指今人的书法。这是因为一切艺术都是要经由历史所认可,都要经

过时间的浓缩和检验。今人的书法尚未经过这一不可缺少的程序,因此只能作为参考而不

能作为楷模。更何况中国现今的书法正受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影响,已处在历史上最低谷

时期。

在临帖的问题上,最容易出错的就是两个方面:

一是知难而退。因为临帖的枯燥和对自由的束缚,是不曾临过帖的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它是学习书法最大的“屠杀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学者大都“牺牲”到这里。大都因

为困难而退缩,因为枯燥而放弃。

二是糊写乱画。同样是因为忍受不了临帖的枯燥和约束,却又自以为是的想着“创新”和“自己风格”,于是便踢开“绊脚石”,打破“旧框框”,盲目地“创”起“新”来。其

实准确地说这就是糊写乱画。其结果也必然是一事无成。因为任何技艺本领的增进,都是

在痛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既然是临帖,就要忠实于帖,不要总是想着怎样去“改革”它。即使你感到帖上的字并不

好看,也不得去改,因为你看到的“不好”,未必就是正确的。不客气说,凡是经过历史

所认可的碑帖,对我们今人来说,都是难以跨越的高峰,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想去修

改或是摈弃,绝对就是一种无知。

历史证明,唯有一样东西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的空间——那就是书法。

有初学者问,学习书法是否有捷径?坦白地说没有,确实没有!如非要让我说出什么可以

称作捷径的话,我只能遗憾地说,不走捷径也许就是最好的捷径。

总之,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既科学又严肃的问题。特别是楷书,它的端庄和精密,它的高深

和广博,它的严整和法度,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和修正。一切有志于楷书的初学者和

研究者,应该首先明了的是——楷法无欺!

心得:

一、关于执笔和坐姿。上第一堂课时,我惊奇地发现,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写

字姿势是正确的,主要表现为握笔太低,头偏向左边并靠近桌面,有的学生眼睛距离桌面

甚至不足10公分。也有的执笔偏高,但占少数。具体执笔方法五花八门,难以尽述。因此,第一堂课我重点进行了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的教学,执笔以三指法为标准。现在小学生多

用削铅笔机削铅笔,削好的铅笔笔头约2.5公分,手指握在靠近笔头处刚好。这种握笔方

法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写着写着,又回复原来的错误执笔方法了。我只好一遍一遍地提醒,同时多次强调掌握正确执笔方法的重要性,告诫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与家长取得

联系,督促学生尽早改正错误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二、关于断笔。上了几堂课后,我发现学生写字时铅笔芯很容易断,断笔声“此起彼伏”,一只新铅笔用不了几节课就报废了。这样既浪费铅笔,又浪费削铅笔时间。我分析原因,是学生初学写字,不知道运笔的

轻重缓急,执笔太紧,按笔太重所致。有的是由于执笔太高,笔杆与纸面角度太小。为此,我一方面加强基本笔画教学,利用范字认真讲解笔画的轻重快慢变化;另一方面,对个别

同学进行重点辅导,指出错误,及时改正。并将按笔力度太重的学生与按笔力度适中的学

生写的字作一比较,纸背笔画明显突出的为按笔太重,突出不明显并有提按变化的为适中,

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堂上的断笔声明显减少了。另外,我还

教学生写字时不时转动笔杆,以延长笔尖变粗的时间,从而减少削铅笔次数。三、关于教材。我使用的教材是《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编的楷书教程,范字由卢中南先生所书。此

教材附有练习册,练习册中的2500个常用字按笔画顺序排列,方便学生日常读帖、查阅和练习。在具体教学中,则不为教材所囿,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灵活掌握,穿插进自己整

理的相关内容,以充实教材。如教材中笔画一章未列举范字,就要自己精心选择范字了。

偏旁的范字也要予以增改充实。四、关于教学内容。小学生写字教学,应以楷书的基本笔画技法和规范字的结体规则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基本笔画教学中,重视点画的提按、徐疾、转折、停顿、藏露等技法练习,为规范字书写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横平竖直、突出主笔、

把握中线、避让穿插、疏密匀称、均衡对应、同形异态、各随体势、笔势连贯、变化统一

等楷书结体规则要善加总结,详加阐释。在具体教学中,笔画和结体同步进行,如在讲解

某一笔画时,选取结体相近的例字作示范,讲明其结体的异同之处。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因教学目的的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即:对初学写字的低年级小学生,入门先进行基

本笔画的教学,结合较为简单的范字,进行巩固练习。此阶段以笔画书写技巧的讲解为主,结体讲解为辅。然后进行偏旁、结体的教学,此阶段以结体讲解为主,笔画讲解为辅。笔

者认为,把笔画和结体完全割裂开来,先纯学笔画,再偏旁,后结体的教学方法是不足取的。五、关于范字。教学时,老师的范字书写非常重要。黑板上的范字要写得规范、严谨,对一些关键笔画和重要的例字,可用空心笔画放大书写,让学生看清楚用笔的轻重变化。在学生用铅笔练习前,先叫大家一起对着黑板上的范字用手空临三遍,空临时要朗读

出这个字所有笔画的名称,并根据笔画的长短、轻重、快慢决定手甩动的幅度,以加深学

生对老师讲解的写字要点的印象。教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运笔方法。老师在黑板上书写范字时,由于是背对着学生,学生很难看清楚行笔技巧,以至于有

的学生运笔太慢太重,过于拘谨,有的则太快太轻,过于草率。为此,上课时我亲自为每

位学生在练习纸上书写范字,并引导学生对照范字,找出自己写的字的不足之处。此法果

然凑效,一些学生的字很快有了明显的变化,家长们特别高兴。由于学生不是很多(一个

写字班只招收12名学生,以保证教学效果),上课时在练习纸上书写范字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进度,相反却能使学生近距离看到老师的书写技巧,体会更深,

进步更快。六、关于作业。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而且多数学生业余时间不只接受写字

一种教育,还要学习写作、英语、舞蹈、钢琴等。故作业量不能布置太多,主要是对上课

时讲解的笔画、偏旁和范字进行巩固练习。上课时,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列出来,让学生自己评改,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认为作业中写得最好的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相

互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泼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对作业较好的学生,要

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对作业不太好的,要及时指明努力方向,迎头赶上。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 第1法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

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田英章楷书技法

一基本笔画 右点:文主永方左点:小乐尔示上下点:冬尽斗头相向点:关兑单羊相背点:共其具真聚四点:兆函泰挑长横:下丁上万短横:天五玉互垂露竖:川乍师悟悬针竖:中申甲年短竖:占当工土小撇:千禾乎乔长撇:在少乡老

竖撇:火夫月周斜捺:人又文更平捺:之乏过赶反捺:不食英经横折:口四田目竖折:山画凶击撇折:云会去至长提:刁如把物短提:地环求浊竖提:民氏切衣横折提:说语计讨横钩:买卖宁皮竖钩:寸水可求斜钩:戈式戏伐

卧钩:心必思忘 弯钩:了承予家 竖弯钩:无光巴尤 横折钩:司同月内 横折弯:朵设沿船 横撇:又久歹汉 撇点:女安好要 横折弯钩:九乞几亿 横折斜钩:飞气风氧 横折折撇:及延极延 横折折折钩:乃仍场杨 竖折折钩:马弓与鸟 二偏旁部首 “口”整体上仰,位稍居上,下部略收。

叶号叮可叵卟只叭史兄叹吱哎吗喝吸呈味哎咕呵咂呸咙咔咀呻呷咒呙命呤呼咋知和咐呱咚咎鸣周咆咛咏呢咄亟呶咖 “冫”顿笔上提,两点互应。 江冯冰冲冷冶净冻况凋凉凌凄凇准凑减冱决凛凝 “氵”上面两点稍小,下面一提稍大,注意角度和走向。 汁汀汇汉汈汛汐污汜汤汕汝江汲汗池汊沘沚沄沅沂汹沃沩汪汰沈沙汭

沁汽沏沛沤沐沔汨汶没沦沥泐沪沆汩沟沨沣泛沌沉沧汴泜注治沼沾泽油泳泱沿泫泻泄沱泗沭泅泣泼泡泮泞泥沫泯泖泺泸泷泠泪沮泃泾浅泓河沽泔沸法泊波泌洚浊洙洲浈洇洋洵洫洨涎洗洧洼洮浉洒洳洽洴派浓洺洣洛浏洌浕津洁浇浃洎济活浑浍洄洹浒洪浔洑洱洞泚浐测浞浙涨涢浴浥消浠浯涠涂涕涛涑涘涉涩润浦涅浼流涟涝

浪涞浚涓浸涧浣涣浩海涡浮涤涌涔浡浜 “亻”垂露竖于斜捺的中下部起笔亿仂仅仃仇化仆仁仍什仉仕仨仞仟仫们伋仡付代他仙仗仔仪佤似伤任伟伪伍仵休伢伊仳伦伉伧伥传伐仿伏伙伎价件仰优伛仲伫伶你佞伾伸体佟佗位何估伯伴伺但低佃佛伽佝佚佣佑住作佐侬侔侣例佬侩侉佩侨使侍佻侃佼侥侧侪侈侗佴供佶佳佰侠佯依佾侑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转载) 第1法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 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臵。点竖直对,有 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 思后书,目测位臵,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 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 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 以全局定其位臵,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 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 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

田英章楷书(7000个常用字)

行书字帖
碍爱 隘鞍 氨 安 俺 按暗岸胺 案 肮 昂盎 凹敖熬翱 袄傲奥懊 澳 把 耙 坝 霸罢爸 白柏 百摆佰 败
阿埃 挨哎唉哀 皑 癌蔼矮艾
芭 捌扒 叭 吧笆 八 疤巴 拔跋 靶 拜 稗斑 班 搬扳 般 颁板 版 扮 拌 磅 蚌镑 傍谤 苞胞 包 褒 剥薄 雹 保 堡饱宝 抱报 暴 豹 鲍 爆杯碑 悲 卑北 辈背 贝钡 倍 狈 备惫 焙 鼻比鄙笔彼碧蓖蔽 毕毙 毖 币 边编贬扁便 变 卞辨 辩辫遍标
伴 瓣半 办 绊邦帮 梆榜膀绑 棒
被奔 苯本笨崩 绷甭 泵 蹦 迸 逼 庇 痹 闭敝弊必辟壁 臂 避 陛鞭 彪膘 表 鳖憋 别 瘪彬 斌 濒 滨 宾
摈兵冰 柄 丙秉饼炳病 并 玻 菠
播 拨钵波博勃 搏铂 箔伯帛 舶
脖膊 渤 泊驳 捕 卜哺 补 埠不布
第 1 页 共 50 页

行书字帖
步 簿部怖 擦猜裁材 才 财睬踩 采彩菜蔡 餐 参蚕残惭惨灿 苍 册测 层 蹭 插叉茬茶查 碴 搽 察 铲 产 阐 颤 昌 猖场尝常长偿 肠 舱 仓 沧藏操 糙 槽曹 草 厕 策侧 岔 差诧 拆柴 豺搀 掺蝉馋 谗缠 厂 敞畅 唱倡超抄钞朝嘲潮 巢 晨忱 沉陈趁衬 撑 称城橙 成 呈 乘程惩澄诚承逞 骋秤吃痴 持 匙 池迟 弛驰耻 齿侈尺赤翅斥 炽充 冲虫 崇宠 抽 酬畴踌 稠愁 筹仇绸瞅丑 臭 初出橱 厨躇锄 雏 滁除楚础储 矗搐 触 处 揣 川 穿椽传 船 喘串 疮窗幢床闯 创
吵炒 车扯 撤 掣彻 澈郴 臣辰 尘
吹 炊 捶锤垂 春椿 醇 唇 淳纯 蠢 戳绰疵 茨 磁雌辞慈 瓷 词 此刺 赐次 聪葱囱 匆 从 丛凑粗醋 簇
第 2 页 共 50 页

田英章楷书学习教程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 导航目录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 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 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 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

田英章楷书笔画教学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 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 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 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 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田英章楷书结构28法

田英章楷书结构28法.txt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很多朋友耳熟能详,但是作为初学者还了解不多。学习不够。这里转载长沙胖子——范琛书友在《华声论坛》上的帖子,希望能对大家(也包括我)有所启示和帮助。在此也谢谢范琛书友。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简析田英章楷书和欧楷的差异

田氏楷书的主流和根基是欧,这是公认的。田氏楷书笔法灵动自然,严谨规范,恪守法度,功力深厚。我们无法知道欧公到底用的是何种笔法书写他精美绝伦的欧楷,但必然是符合“准确、简捷、形美、自然”等原则的。在目前写欧楷的名家中,田氏笔法应该是相对最为科学合理,最接近“书写原则”的。当今写或写过欧楷的如康氏兄弟、卢中南、孟繁禧、刘小晴、施兴国等等,或者自我风格较多而和欧公不似,或者笔法有过多不必要的修饰,和书法“自然”的原则违背。所以,即使说田氏(包括田蕴章先生)是“当今欧楷第一人”也不为过,要说他们不是的话,您又能说谁是呢? 另一方面说,能不能认为田字就是标准的欧楷呢?当然不能。 欧阳询历经陈、隋、唐三代,从名门世家到父辈时满门抄斩,寄人篱下,虽学富五车,却东奔西走,事隋、窦建德、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最后虽逢盛世,终只以文事和书艺立命,可以说欧公一生是坎坷崎岖,不尽得志的。相比之下,田英章先生出身于文艺世家,从小随父、伯、兄学习书法,成年后在部队从事文艺,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出任国务院任命书书写员,就教著名高等学府,屡获书法大奖。各国办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获数百万身家。可以说,田英章先生的人生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在商业上也是成功的。这是天赋加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不能排除重要的一个原因——时代使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田字比欧字多了温婉秀润,标准规范,而少了险峻刻厉,变化多端。 应该指出的是,在单纯的用笔方面,欧阳询已经适度简化了二王系统的笔法(但在结构上匠心独具),这也是唐楷的共同特征,事实上到颜真卿、柳公权尤甚(但颜柳楷书的起收笔又增加了一些修饰性笔法)。事实上,后人学前人,尤其是主学一人的话,越是善于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往往越是抓住重点而忽略变化。 见图-1 上面例字取自二王笔法的代表智永真书千字文,其中的悬胆点、波浪横、鶽尾捺、蟹爪钩,等等笔法,在包括王羲之的书法里是常见的,而欧楷中几乎不用。田蕴章先生曾评论欧书“庄重严谨有过前贤,灵巧润秀稍逊羲献”,虽然是评价欧体小楷的,但我觉得对中楷也同样精准。 至于田英章楷书,则又简化了欧阳询的笔法。田楷基本上继承了欧楷的典型写法,而舍弃了欧阳询的一些变化写法。从结字上说,田楷更趋向于标准规范,不追求欧楷的一些险绝变化。如果说欧阳询将二王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北碑风貌的话,田英章则将欧阳询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现代风貌。 下面本人不揣浅陋,就田欧的部分差异之处举例分析,希望抛砖引玉,使欧楷和田楷爱好者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发,从而更好地学习欧楷和田楷。 下文就田与欧的差异进行一些说明和举例。需要指出的是,差异并不意味着孰优孰劣。欧书例字取自《九成宫》,田字例字未加说明的均取自楷书网发布的《田英章临九成宫》,所选欧字和田字尽量对应,但因资料有限,不是严格一一对应。 1. 点(侧法) 以标准点为例,田楷的形态讲究“三角一肚”,笔法是从左上到右下直接点。“一

田英章间架结构二十八法

田英章间架结构二十八法 1、首点居正 首点应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这是点笔技法的要诀。 2、通变顾盼 点的变化就像布棋。一字之中若有几个点就应顾盼通变,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3、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如果上面有点下面有竖,应该考虑是否直对。如直对,再考虑点笔的位置。 4、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如果中间有上下两竖的,那么两竖应该直对。而且两竖中有一竖须要竖挺垂直,使整个字正而不倒,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免字显得呆板。 5、中直偏右 凡有中直笔画的字,都应该垂直劲挺、管逐势行,但需稍偏右,以免显得呆板。 6、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楷书是这样,行书依然。 7、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 8、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的字,不是全部都居中,或偏左,或偏右,偏右者多,偏左者少。 9、上收下展 字的上方如果收紧,那么下方就要展开以托住上方;反之亦然。只要是上下结构的字比选择其中一种。 10、上展下收 上展讲的是飘扬洒脱,以显示字的精神;下收将的是凝重稳健,以显示字的端庄。 11、上正下斜 上正指的是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中心则应不倒。 12、上斜下正 凡是上下结构的字,上斜下正的居多,上斜以取其势而呼应下方。 13、下方迎就 凡是上方有撇捺开张的字,下方多应上移迎就,这是为了使字显得紧凑不脱节。 14、左收右放 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收右放的居多,所以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的普遍规律。 15、左斜右正 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斜右正的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 16、对等平分 凡是左右结构对等平分的字,指的是高低对等、宽窄平分,其中一方不可过小。 17、左右对称 凡是左边有撇或右边有捺的字均需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该就字的形态而定。18、主笔脊柱 字中有一笔是主笔,其他的笔画为辅笔,主笔但当字的脊梁,其他笔画则为附其之血肉。 19、中宫收紧 中宫指的是核心,中宫收紧而其他笔画向外开展,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 20、收缩纵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