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

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

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

定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看问题。

芝加哥机能主义的特点:

1、反对构造主义把意识分析为元素。

2、关心心理的作用而不关心心理的内容。

3、重视心理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不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学科。

4、代表心理学中的生物学倾向,而不局限于生物学的传统。

5、要求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动物心理、变态心理、儿童心理以及其他各个心理学领域,而不局限于一般成人的

正常心理。

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的特点:

1、它摆脱了心理学研究共同的通则的束缚,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心理测验成为它的主要研究方法。

2、它摆脱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尽管没有把意识排除在心理学研究之外,但似乎认为意识没有多大的作用。于

是,观念的联合就被刺激和反应的联合所代替。

3、摆脱了心理学只用内省法的束缚,采用实验法、测验法以及统计法等。

4、摆脱了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性的学科,认为应该更多的了解集体活动的“为什么”。

新行为主义的特点:

1、最突出的特点是新行为主义这不像早起的行为主义者那样忽视对于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2、新行为主义者把巴甫洛夫学说和操作主义观点相融合,这就是构成新行为主义理论核心的关于条件作用的理论体系。

3、托尔曼等人使操作主义理论同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些术语相结合,用以说明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成为新行为理

论体系中的独特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对于尝试错误说的批评: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不存在任何智慧活动,而盲目的尝试和活动的效果对错误动作的消除,以及对正确当作的选择与巩固,则是学习的基本规律。顿悟说与尝试错误说是截然对立的,它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领会情景的智慧活动,即动物在行动之前,对于其行动的结果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发现情景中的新的格式塔,使原来无关的物体和情景发生关系。

各市特心理学家对尝试错误说的批评:首先,他们认为,桑代克所设计的实验情境,对于动物来说,难度太大,超出了动物可能理解的范围。其次,格式塔心理学也批判了桑代克的联系律和效果律。

新精神分析的主要特点:

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是强点神精病病因学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新精神分析学家否里比多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5、新精神分析学家重视发生法,研究发展心理学。

6、新精神分析学家倾向于性善论,而不同鱼弗洛伊德所任俄文ide潜意识里装着的是不可告人的欲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来源:

1、本能与动力,来自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

2、前意识,来自莱布尼茨(微觉、统觉)和赫尔巴特(意识阈)

3、无意识,来自叔本华(无意识意志)和尼采(权利意志,超人哲学)

梦的解析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里活动具有严格的因果关系。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体现,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的时候,由于检查

作用的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以化装的方式,闯入意识而成梦。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凝缩、换位、戏剧化、润饰。梦的解析即要将这些化装解开,寻求隐义。

梦的解析揭示了弗洛伊德对于人性压抑的体现方式,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

2、最短距离原则或临近原则。

3、类似原则。

4、共同命运原则。

5、完形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

6、闭合原则。

4、理论关系:

5、笛卡尔——身心交感说

6、哈特莱——身心平行的对应关系

7、苛勒——身心同型说

8、冯特——身心平行独立说

9、莱布尼茨——预定和谐说

10、培因——身心平行不互为因果

笛卡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

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像。

2、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笛卡尔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哈维关于血液

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刺激反射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3、在心身关系上提出“心身交感论”二元论观点。在心物关系上,笛卡尔认为除了物质实体外,还有所谓的精神实体。

心灵和身体即使两个不同的东西,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笛卡尔根据当时的解刨学认为松果体是心身交感的地方。

洛克的主要观点:

1、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

2、洛克把感觉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3、洛克又把观念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4、在欧洲心理学史最先提出“联想”一词。洛克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和“习得联合”。

冯特的主要观点:

1、在研究对象上,冯特认为心理学的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他将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身心平行论。

3、在研究内容上,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分析出心理元素并分析

他们构成符合概念的原理和规律。

4、在研究方法上,冯特将生理学上的一套实验方法搬到心理学上,改造传统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法为实验性的内省

法,使内省法在心理学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冯特提出感情的“三度说”,认为感情存在: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冯特认为意志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

6、通过分析文化产品的方法,想得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

冯特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以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2、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铁欽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研究对象:铁欽纳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学的内容,而不讨论其意义和作用。他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只是心理学

的运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身。

2、研究方法:铁欽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他打破了冯特的局限,把内省法应用到高

级心理活动。

3、研究问题: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确定这些元素组合的规律;用一个与该过程相应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这一

过程。

詹姆士的实用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和条件。按他对心理生活的理解,把心理现象

和心理条件都纳入心理学研究对象中。

2、研究方法:他认为内省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他主张心理学研究可以运用实验法,认为可以将比较法作为内省

法和实验法的补充。

3、心理学的实质问题: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身心关系的问题,仍然是哲学问题,不应该纳入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的关于意识的功用、意识流等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其情绪理论由于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而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他还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于1894年和19O4年两度当选该会主席。

勒温的动力场说观点:

勒温借助于向量的分析来说明力的动的交涉作用。他认为这些力也像物理的力一样可有三种属性:方向、力量和作用点。前两种力可用向量的概论来表示,而作用点则可用箭头来表示。

他用向量的分析来说明场的力量的相对的矛盾的情境。在个体与心理体系动力的交涉中,由于一定的方向和力量的引拒作用,由于几个力量的相辅相成,由于障碍的影响,由于目的达到、欲求满足和活动受到阻止而产生的力的分配的改变,于是就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动力场。

勒温的心理系统说:

勒温由早期的联想研究而转至需求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的研究。他把需求分为需求和准需求,前者是客观的生理需要,而后者是指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他认为需求可以引起活动,其目的即在于使需求得到满足。因为在需求的压力下,可引起一定的紧张的心理系统,若需求得到满足,紧张的心理系统就得到解除。

勒温不仅提出了理论,并且和他的弟子们精心设计了卓有成效的实验,把需求、欲求水准、由欲求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人格倒退等等复杂的心理现象,置于实验的基础上。这不仅弥补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不足,而且也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学习的认知理论以替代"刺激-反应"学习的理论。符号学习和潜伏学习是他的两项最主要的研究。

1、符号学习

他认为学习者所学习的并非简单的、机械的活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他设计了位置学习、阻塞途径等实验,根据结果阐明了学习者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他认为,"认知地图"是动物对环境有了"顿悟",建立了一种综合的知识,在动物的头脑中产生了某些类似一张现场的地图,知道目标的所在,从而改变它们的行为,以适应环境。他的"符号-格式塔"理论是他全部学习理论中

最基本的概念,可用以说明行为的目的性、行为的整体性、行为的期望和预见性。

2、潜伏学习

托尔曼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发现动物存在着效果未显示于外的学习,他称之为"潜伏学习",并认为潜伏学习的效果正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

托尔曼的实验显示:动物在开头几天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无食物奖励,但同样在进行学习,对新情境有所认识。一旦给予食物,动物获得急切需求的目的物,促使白鼠更好的运用已形成的认知地图,使“符号-格式塔”进一步巩固,因而实验组的错误从给予食物那天起显然减少。

潜伏学习的效果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此阶段的儿童能区分自己和客体,逐渐知道运动与效果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的永存

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动作与动作之间开始逐渐协调。这个阶段只有动作活动,并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但还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这一阶段是儿童思维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阶段的主要是语言的出现,思维的表象性和直觉性,自我中心思想比较突出,还不能进

行可塑性运算,因而不能形成守恒概念。对量的判断缺乏系统的传递性。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这个阶段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到具体的或观察

所及的事物,只限于初步的逻辑思维。而且这些运算是零散的、孤立的,还不能把逻辑运算结合为各种可能的变换形式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够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

知的事实,朝着非直接感知或者是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这个阶段不受具体事务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假设推理解答问题,或从前提出发,作出应有的结论。它的思维特点是把逻辑运算组合成各种系统,并根据可能的转换形式去解决脱离了当前具体事物的观察所提出的有关命题;或是根据掌握的资料,做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发现规律。

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有科学创见和理论创新的能力。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伊底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伊底和外部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而活动,对伊底进行压抑和控制;超我就是一般所说的良心,即由外部要求内化而成的内部规则。

弗洛伊德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这三者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中的,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产生神经病。

华生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华生把人的反应分为四种:1、明显的遗传反应;2、潜在的遗传反应;3、明显的习惯反应;4、潜在的习惯反应,如思维等。从而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而不留下任何所谓精神因素。他把情绪也看成是身体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他规定了行为、反应、刺激等定义,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为行为,把作为行为的最基本成分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称为反应,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并认为全体行为,包括身体活动和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而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连结叫反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

华生在强调刺激、反应的同时,极不重视神经组织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在人的行为里,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与其它器官相等。他贬低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暴露出他的反中枢说的倾向。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内容:

1、学习是一个知觉重组的过程。

2、顿悟学习的核心是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样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被遗忘。

3、顿悟说对尝试错误说进行了批评,认为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需要理解、领会和领悟等认识活动的参与。

4、韦特海默认为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他们与整体就结构联系起

来考虑。他还认为学习应该打破旧的知识和模式的束缚,争取在对问题领域的基础上产生顿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

7、阿德勒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实际上就是受所谓的“权力意

志”的支配。

8、所有的人或至少多数人都可能在生理器官上比不过别人,由此导致自卑感。自卑感在性格上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

面愧不如人,另一方面为掩饰自己的缺陷而力图装腔作势,高出于人。

9、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有生理缺陷的人,力求补偿,结果反而使缺陷器官的机能超过了完好的器官。他后来

把补偿的概念从生理学的领域扩展到心理学的领域,认为儿童的心理差不多完全受补偿作用的支配。儿童看到成人处处比自己优越,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力图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这一推一拉的过程继续终生而不停止,从而使个体达到更大的成就。补偿也可能造成神经病。

10、他认为每一个儿童用以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在生活中不断加以终结、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

行为方式,用以补偿他的真正的和想象的自卑感,这就是生活风格。他所说的“创造性自我”概念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风格”以决定自己的人格能力。

11、阿德勒指出儿童在家庭中出生的次序及所处的的地位对于人格的形成影响是颇有意义的。儿童都是以“争取优胜”为

目的,长幼达到目的的方法各不相同。

12、他认为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和世界的事业富有责任。社会兴趣发展程度,可用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情

况。

13、他认为神经病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补偿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作用。“向上意志”的目标本来志在争胜,但因

外界抵抗力过大,自己无法客服,于是只有逃避竞争。神经病就是逃避的方法之一。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

1、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2、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

关系。

3、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

(S、A)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因。然而,他对行为的研究只着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

赫尔的行为理论

1、习得律

赫尔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本身去自动获得那些具有适应作用的感受器—效应器联结的能力。而学习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情况下刺激与反应的接近。习惯强度和反应势能是赫尔学习理论的两个中心概念。

2、抑制和消退律

赫尔提出反应抑制和条件抑制的概念。他认为消退的原因是由于条件抑制和反应抑制的逐渐增强,也就是说,消退不是由于强化的重复,而是由于一直的影响。

3、反应的发生和反应的阈限

他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就是反应阈限和一些不相容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有效反应势能在阈限以上,反应就会发生;同时存在这不相容的反应的情况下,那个反应势能最大的反应,就应该发生的反应。

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基本特点就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和腺体的分泌,而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则归因喻外在和内在的刺激,这便导致了刺激-反应的简化的行为公式。同时,由于行为主义以行为为研究对象,故而主张采用客观的方法而反对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1、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华生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四种:1明显的遗传反应;2潜在的遗传反应;3明显的习惯反应;4潜在的习惯反应,如思维等。从而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而不留下任何所谓精神的因素。比如,他认为思维就是默语,是身体肌肉内隐的活动,与其他身体活动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更加复杂,难以观察罢了。他把情绪也看成是身体机构的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他规定了行为、反应、刺激等定义,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之为行为,把作为行为的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称为反应,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并认为全体行为,包括身体活动和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而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连结叫反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

华生在强调刺激、反应的同时,极不重视神经组织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在人的行为里,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与其它器官相等。他贬低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暴露出他的反中枢说的倾向。

2、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华生反对内省法,而极力主张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他认为语言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反应,因此听取别人在接受某种刺激后的语言反应和观察别人的身体动作一样,都属于客观观察,所以他主张用语言报告法来研究人的行为和反应。由于他混淆了内省和自我观察,因而他在把内省法从前门赶出去后,又以语言报告的形式把它从后门迎了进来。

3、与巴甫洛夫的分歧

华生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来研究动物行为和人的情绪反应,但他的行为主义与巴甫洛夫的基本理论观点是有分歧的。

(1)巴甫洛夫十分重视动物和人的行为同神经系统的关系,他通过条件反射的研究来探索大脑皮层和皮下的活动,这也就是他所称的生理学方法;而华生则仅仅注意腺体的生理学而完全忽视大脑皮层的生理学

............。.

(2)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他认为人与动物都拥有第一信号,但是人还拥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语词;而华生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煞了人类思维的特点。(3)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虽然他不满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他认为反映主观世界的心理学还是需要的;而华生则根本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

4、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

否认行为的遗传也是华生的基本观点之一。他认为,因为刺激不可能来自遗传,所以最终可归结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的行为也就不可能来自遗传;同时,因为遗传是不能控制的,而行为主义是以控制行为研究目的,故而所以遗传的作用愈小,控制的可能性就愈大。

但是在对待行为遗传的问题上,华生的见解是不一贯的。他最初不否认本能,承认有简单反射以及若干反射之间的组合的遗传。后来,他认为只有一些简单的反射是遗传的。有时,他又完全否认行为的遗传,而只承认身体结构的遗传。

华生逐渐发展起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主张,认为只有一些最简单的与生俱来的非学习行为,而比较复杂的行为以及通常所说的心理品质则完全来自于学习。有机体结构上的差异和早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全部后来行为的差异,并认为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可通过条件反射法来控制--他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习惯都是由一系列反应连结而成的,连结的关键就是先行反应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成了后继反应的条件刺激--所以无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在华生看来,人类特别是人类儿童的行为都可以用学习或训练加以控制。不过,这样否定遗传的重要,强调教育、学习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种族歧视的批驳。

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冯特认为感情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伴随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可分为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每一维度代表一对感情元素沿相反两极不同程度的变化。三个维度相交于零点。每一种具体的感情体验就可按照这三个维度而确定它所在的位置。

苛勒的学习理论:

苛勒总结了黑猩猩在学习实验中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系列迂回实验的结果,提出了顿悟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于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所有顿悟而获得成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的关系。

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1、否认行为的遗传也是华生的基本观点之一。他认为,因为刺激不可能来自遗传,所以最终可归结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的行为也就不可能来自遗传;同时,因为遗传是不能控制的,而行为主义是以控制行为研究目的,故而所以遗传的作用愈小,控制的可能性就愈大。

2、在对待行为遗传的问题上,华生最初不否认本能,承认有简单反射以及若干反射之间的组合的遗传。后来,他认为只有一些简单的反射是遗传的。有时,他又完全否认行为的遗传,而只承认身体结构的遗传。

3、华生逐渐发展起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主张,认为只有一些最简单的与生俱来的非学习行为,而比较复杂的行为以及通常所说的心理品质则完全来自于学习。有机体结构上的差异和早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全部后来行为的差异。

4、认为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可通过条件反射法来控制。

5、他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习惯都是由一系列反应连结而成的,连结的关键就是先行反应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成了后继反应的条件刺激。所以无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在华生看来,人类特别是人类儿童的行为都可以用学习或训练加以控制。不过,这样否定遗传的重要,强调教育、学习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种族歧视的批驳。

桑代克的两条学习理论:

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的实验,提出了两条学习的定律,即练习律和效果律。前者就是指学习需要重复,而后者则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可以改变的连结可因导致满足的结果而加强,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华生行为主义与巴甫洛夫的分歧:

4、巴甫洛夫重视动物和人的行为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他通过条件反射的研究来探索大脑皮层和皮下的活动。而华生

则仅仅注意腺体的生理学而完全忽视大脑皮层的生理学。

5、巴甫洛夫热内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他认为人与动物都拥

有第一信号,但是人还拥有动物所没有的第二信号——语词;而华生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杀了人类思维的特点。

6、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虽然他不满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他热内反映主观世界的心理学还是需要的;而华生则根

本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

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

1、纳出于对现有教学方法的不满,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设计和制造了为学生安排有效学习程序的教学机器,在他的倡导下,不到一年,机器教学便在美国风行起来并波及了全世界。

2、关于机器教学的理论,也是贯穿着他的行为主义的观点:学习就是行为,任何学习,甚至最复杂的学习都可以分解和编制成为详细的行为目录。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他的机器教学中,忽视了社会语言刺激对人的影响的复杂性。他的机器教学主张由于这种局限性而受到了批评。

3、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和有关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原先应用在教学机器中的程序设计,已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中被广泛地应用了。

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过程。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而且,儿童年龄渐长,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将随之增加。

2、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前者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后者指个体作用于物体,从而理解动作的协调结果。

3、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言语等,它们同样是一些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是以儿童是否建立适当的认识结构为前提。

4、平衡过程是心理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平衡过程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这种作用实现儿童认识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沙利文的人格发展过程:

沙利文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年期、成人早期和成人后期这六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的年龄大约与某一成熟程度相当。成熟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人觉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各个方面并能给予应付。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生理成熟与社会认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可以引起焦虑、倒退和自我中心的人格。

他的人格发展已证实有三个过程:动能、人格化和认知过程。动能代表一种相对持久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有机体在体验自己生存时出现的,可用以了解人对人的行为的有意义方面。人格化是个人保持着的关于别人和自己的意象。认知过程指儿童应付不同种类符号化的真实能力,以及儿童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这些能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未分化模式、不完善反应模式和综合模式。

皮亚杰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

1、在发展进程中可区分为几个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以标志这

一阶段的行为特征。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差异。

2、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而且不能前后互换。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准备,并为后阶段所取代。

3、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义叉重叠的。

4、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各人的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教育影响而有差异,可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则保持不变。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1、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无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是被压抑或排除在意识阈限之下的,因而也称为潜意识。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就是在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潜意识则是不可召回的。

2、压抑和抵抗

弗洛伊德发现患者努力回忆过去的情绪经验时,这些经验会遇到很大的抵抗,这是因为当初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使之遗忘的力量。为使患者从潜意识中挖掘出过去被压抑的情绪经验,从而使患者的疾病痊愈,精神分析者就得帮助患者进行自由联想以便克服抵抗。只有当患者不复抵抗时,病情才有可能改善。

3、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徊的道路,通过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神经病患者的最终被压抑的欲望。梦通过它的工作方式:凝缩、换位、戏剧化和润饰,表现了并非本来面目的欲望,即显梦。因而得对梦加以分析和解释,把这重重化装揭开,由显相寻示其隐义,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4、泛性论

弗洛伊德所谓的性的含义,是极为广泛的,一切快感都直接或间接和性有关。他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并把它称为"里比多"。在失常情况下,里比多会附丽在别的活动上。

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和生殖期。他认为其中某一阶段发生停滞或倒退,

5、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又受现实的限制,因而提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概念。快乐原则是顺从心理冲动,即本能的要求;而现实原则则要求人们顾及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等等。快乐原则受到现实原则的指导。

十九世纪感觉生理心理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3、色觉说

4、听觉说

5、韦伯定律

格式塔心理学对似动现象的解释:

惠太海默认为似动现象说明运动知觉在机能上与静止的光亮知觉不同,它是一种新的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线索可解释的,即它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所具有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之中。似动现象的关键即在于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发生了一种动的交互作用。

惠太海默也试图用某些中枢机制的机能来解释似动现象,提出了大脑交互历程说,认为似动现象是由于视觉皮层的不

同区域接受了不同位置的光线刺激,因而在皮层的不同区域之间,产生了电流的动力的交互作用。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 (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6-10章)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教育史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①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2、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

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3、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2)、要爱与教相结合;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4.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特点有三: (1)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2)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 (3)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 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5、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一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教育史论述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答:强调重视教育,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1)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 (2).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民众。 (3)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 (4)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总结,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如教材“六艺”。 (5)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 (6)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7)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 (8)重视道德教育,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 孔子总结的教育经验是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2简述孟子关于教学的教育思想。 答: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他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孟子思想倾向的内向,并不意味这他反对从外界获得知识;相反,他同样认为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感知,他的教学论分为: 一、深造自得;在思维与感官之间,孟轲更倾向于强调思想。他以为扩充善性就应“从其大体”,“大体”即“心之官”。 二、盈科而进;强调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三、教亦多术; 四、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两意。 3、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答:地位:荀子将君师并称,进而把教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他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因此,他强调尊师重师。荀子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作用:荀子认为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从师是积累善和改变自己的有效方法。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教育有着治理国家的作用。因此,国家兴亡与教师和教育息息相关。 条件:荀子认为为师之道在于:有尊严而令人起敬,德高望重,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至于简单的传习学问,是不足论的。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哪几方面? 答:《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过程具体概括为学,问,思,辩,行五个前后相续的步骤。它把学习过程视为学习,思索和行动诸多环节前后相续,缺一不可的完整过程,只有每个步骤的完整实现,才能有个人学习的进步。它着重于求知意义上的学习过程,列举了知识获得过程中一些基本的学习环节,比较局限,但亦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的基本特征。 5、《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答:教育教学的原则:“预、时、逊、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1)“禁于未发之谓预”:预防性原则 (2)“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施教原则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试卷一 简答题 1.简述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简述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通过掌握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自觉地实施有效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3)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4)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5)联系实际。

试卷二 简答题 1.简要说明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意识倾向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2)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 (3)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 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2.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①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③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随意注意。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5)个性特点:对性格、意志品质的依存性。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大小。 (3)刺激物与背景对比的差异大小。 (4)刺激物的变化和运动。 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 (1)符合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3)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