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中生物必修3提纲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单细胞生物在水环境中生活 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前者占体液的2/3,后者占体液的1/3 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淋巴

4、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5、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大多数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生活的

具体的环境为组织液、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6、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

胞、吞噬细胞,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透。

7、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较多的蛋白质。

8、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

9、正常人的血浆pH 为7.35—7.45,血浆的pH 保持稳定与HCO 3-,、HPO 42-等离子的缓冲作用有关

10、神经—体液—免疫组成的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2章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

1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两种神经元

组成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运动

神经元三种神经元组成

1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部

分组成

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递兴奋

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感受器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的功能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淋巴细胞

细胞内液

血细胞毛细血管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

传出神经的功能是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向效应器 效应器的功能是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14、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树突)等部分组成 15、脊神经的后根由大量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在后根上有由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的神经节,后根与脊髓灰质的后角相连,后角较前角细,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组成后根的神经纤维进入脊髓后通过轴突与中间神经元间接连接。 16、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在受刺激时,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由于兴奋部位与未兴奋

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

部电流,膜外的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

位,膜内的电流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神经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细胞内钾离子浓

度高于细胞外。

17、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

流方向相反 18、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不是直接接触的,有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液体

环境为组织液。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多次分枝,小枝的末端叫做突触小体,

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19、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0、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

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线粒体、细胞膜有关。

2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

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息—电信号的转变。在突触前膜上电信号—化学信息,突触后膜上化学信息—电信号。

22、大脑皮层中有调节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躯体感觉中枢,

小脑中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及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脊髓中有缩手反射中枢、排便、排尿中枢、膝跳反射中枢

1

静息电

位 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钠钾泵作用,钾

一般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

...高级中枢的调节

23、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语言文字,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当S区损伤,病人患运动性失语症,

当H区损伤,病人患听觉性失语症,人的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通过重复,可使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24、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其形成部位是小肠黏膜,形成条件是盐酸的刺激

25、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并分泌

.....抗利尿激素;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释放

..抗利尿激素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6、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抑制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稳定,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该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

27、人体在寒风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动员起来,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激素中起重要作用的

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8、当人体受寒冷刺激时,皮肤中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受刺激,神经冲动传至

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神经冲动再传至下丘脑,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传至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传至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该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当血液中激素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减弱。

29、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

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30、单细胞的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3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局限,作用时间

2

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

32、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热

的部位主要是骨胳肌、肝脏,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

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调节血流量散热,调节上

述过程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33、当人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对外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

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使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4、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即神经-体液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5、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其中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

髓。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后者包括B细胞、T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6、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以上两道

防线是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37、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

细胞主要靠效应T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这两种免疫是专门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的,因此也称为特异性免疫。

抗原:外表来病原体或者自身衰老坏死病变的细胞表面的大分子物质。

38、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是:

(1)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再将

抗原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将抗原传递给 B细胞,B细胞受到刺

激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2)少数抗原不经吞噬细胞的处理及T细胞的传递直接刺激B细胞而使其增

殖、分化;

(3)当同一种

...抗原再次

..进入人体后,刺激相应的记忆细胞使其迅速增殖分

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人体经过一次免疫应答后体内将留有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一般同一种

传染病短期内不会得第二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和记忆细胞会逐渐消

失,且病原体本身会发生变异

39、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的作

用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0、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特异性的与被抗原入侵的宿

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如消灭侵入体细胞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有识别功能,识别有害病原体。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先进行体液免疫,入侵细胞后再进行细胞免疫。

4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42、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是AIDS,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的中文名称是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是HIV,该病毒主要入侵T细胞,并逐渐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病人最终引起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

43、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生活中下列途径易传染:(1)静脉吸毒共用针管;

(2)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3)输入含HIV的血液;(4)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44、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且胚芽鞘的尖端能感受光的刺激。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单侧光

...照射后使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当生长素传递到伸长区时,伸长区背光一侧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慢,使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45、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英文缩写是I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吲哚

丁酸(IBA)。

46、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其合成原料是色氨酸。

在合成部位形成层进行横向运输。生长素从合成部位运输至作用部位是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生长素还可以通过韧皮部从一侧向另一侧运输,引起这种运输的外界刺激可能是单侧光照射,也可能是重力作用。这种运输叫非极性运输。

47、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溶液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器官种类有关,根、芽、茎

三种植物器官中对生长素反应是最敏感的是根,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因此茎有背地性,根有向地性。

48、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上部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

因此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果树、花卉、棉花、油菜的生长后期需解除顶端优势以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

抑制,从而多开花、多结果。与生长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

....物质有α-萘乙酸(NAA)、2、4- D等。

49、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同种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常用的生长

素类似物有NAA、2、4- D等,作用的方法有浸泡法、沾蘸法该实验可先设计浓度梯度较大的预实验,再做细致的实验.该实验成功的另一关键措施是控制无关变量。

50、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种子萌发,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

的发育

..。

...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和保鲜。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果实衰老脱落、促进种子的休眠。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

增长型

稳定型

年龄组成衰退型

性别比例

空间特征: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预测和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除此以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①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五点取样法及_等距取样法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随机取样_,不能掺入_主观因素_。计算时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N只鼠,第二次捕获m只,其中有标记的鼠为n,则该种群中共有鼠的只数M= Nm/n

③灯光诱捕法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公式:N t=N0λt

增长率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1)产生条件:食物、空间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实

验室)举例:自然界中,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增长率逐渐变小,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

(1)产生条件:自然界的空间和资源有限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时增长速率为0

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__。K 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外界环境_的影响。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降低,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增大环境阻力减少其K值。

(4)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所以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5)网络构建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 ★2、DNA的结构特点: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含实验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5、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 3 /H 2 CO 3 Na 2 HPO 4 /NaH 2 PO 4 6、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8、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刺激时外负内正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 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 2 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1.2g/L 低于L:低血糖症高于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

最新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杜宇刚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鸟类,两栖类的不能做为实验材料)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1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粘滞性下降,使得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 三、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激素、接触、胞间连丝)

四、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注: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胶状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差速离心法) 2细胞器种类: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能量供应站) 2、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蛋白质运输通道) 4、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与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循环 淋巴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调节: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注意: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属于细胞内液成分。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 3H+ + HCO3- 3. 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 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四、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章提要: 第一节 D 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①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②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P 43图3-2) (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促使R 型转化为S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P 44图3-3) (2)实验证明:DN 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 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 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 T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 模板是亲代T 2噬菌体的 DNA,原料是来自细菌体 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45图3-6) 标记大肠杆菌 → 标记T 2噬菌体 →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即:DNA 是遗传物质) 结 构 C 、H 、O 、N 、P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双螺旋DNA DNA 基因 遗传 信息 空间结构 特点 多样性 特异性 DNA 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证 明 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肺炎双球菌 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 功能 单位 复制 时间 场所 过程 特点 意义 准确 复制 条件

二、RN A也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三、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 NA ,所以D 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构建依据(看书P 47) 二、DNA 的结构 1、D NA 的组成元素:C 、H 、O、N 、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 的结构: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3)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 A的特性: (1)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 (n 为碱基对对数) (2)特异性:每个特定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3)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碱基配对原则。 5、DNA 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 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 有关的计算: (1)在双链DN A分子中: ① A=T、G=C ②A+G = T+C = 50% 或 A +C = T+G = 50% (2)(A 1+T 1)%=(A 2+T 2)%=(A+T )% 或 (C 1+G 1)%=(C 2+G 2)%=(C +G)%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 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看书P 53) 二、D NA 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 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主要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P 54图3-13)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 分子。 5、特点: 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1)模板:亲代D NA 分子的两条链 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胸腺嘧啶

(新)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到第三章综合试题。

生物阶段性考试试卷 Ⅰ卷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试卷只交答题卡和Ⅱ卷。) 1.下列叙述中,属于糖类作用的是() A.良好的溶剂 B.良好的储能物质 C. 主要的能源物质 D.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氮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物质不含氮元素的是()A.酶 B.纤维素 C.RNA D.DNA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分别是() A.维生素和糖原 B.麦芽糖和乳糖 C. 淀粉和糖原 D.葡萄糖和纤维素 4.某些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 C.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 D.碘液-淀粉-蓝色 5.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A.细胞核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叶绿体 6.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有() A.8种 B.5种 C.4种 D.1种 7.两个氨基酸缩合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A.氨基 B.羧基 C.氨基和羧基 D.R基 8.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9.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磷脂、胆固醇 B.载体蛋白 C.蛋白质、磷脂 D.膜蛋白、糖蛋白 10.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 B.个体 C.种群 D.生物圈 11.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A.大肠杆菌与蓝藻 B.大肠杆菌与病毒 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 D.酵母菌与病毒12.细菌与洋葱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不具有() A.细胞 B.核膜 C.细胞壁 D.核糖体 1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14.在家兔细胞和小麦细胞中都可找到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15.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有染色质和染色体 B.酵母菌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 C.是同一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不同形态 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16.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A.水 B. 钙盐 C. 钠盐 D. 尿素 17.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A.染色体B.叶绿体C.线粒体D.溶酶体 18.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染色体与核糖体 B.中心体与核糖体 C.线粒体与高尔基体 D.中心体与线粒体 1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茎表皮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D.目镜10×,物镜40× 20.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 A.核膜B.核仁C.染色质D.核基质 21.下列具双层膜的一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线粒体和叶绿体 22.下面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是 ( ) 23.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 ) 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 24.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 B.液泡 C.高尔基 D.叶绿体 25.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

1.在家兔细胞和小麦细胞中都可找到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D)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2.人体内的红细胞和洋葱根尖细胞,两者相似的是( ) (A)都有细胞壁(B)都有大型液泡 (C)都没有叶绿 (D)都没有细胞核 3.不能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 (A)抗体(B)胆固醇(C)维生素D (D)核酸 4.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镜头的组合情况。 1、2代表物镜;3、4代表目镜;5、6是观察时,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使用下列哪组组合, 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1、3、6 (B)2、3、5 (C)1、4、6 (D)2、4、5 5.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 信号传导中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高的可能是( ) (A)细胞膜(B)线粒体膜(C)叶绿体膜(D)内质网膜 6.糖蛋白(含有寡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 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在蛋 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溶酶体 7.将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物质注人金丝雀体内后,经检测,新生细胞的细胞核 具有放射性。注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脱氧核苷酸(B)脱氧核糖核酸(C)氨基酸(D)核糖核酸 8.在洋葱根尖细胞中,DNA存在于( ) (A)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B)细胞核和叶绿体 (C)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和线粒体 9.炭疽杆菌与人成熟的红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 (A)有无细胞结构(B)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有无核膜、核糖体(D)二者分别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通过纤维素酶把它分解掉 (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是低等植物细胞 (C)蓝细菌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中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11.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②抗体③淀粉④唾液淀粉酶⑤纤维素⑥胰岛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12.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的能量转换场所是 ( )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_最新修正版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稳态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 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 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A、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B、营养不良 C、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K+外流外负内正N a+内流外正内负N a+外流 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与传导方向相同) 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动作电位 传导方向:双向不定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 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轴突)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树突或细胞体) 2传递方式:、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速度:比较慢因为递质通过是以扩散的方式 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5、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总结打印的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R菌:菌落表面_____荚膜,______毒 S菌:菌落表面_____荚膜, _____毒 *实验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实验过程: ①无毒活R菌 + 小鼠结果小鼠_____; ②有毒活S菌 + 小鼠结果小鼠_____; ③加热杀死的S菌+ 小鼠结果小鼠_____; ④活R菌 + 加热杀死的S菌+小鼠结果小鼠_____,分离出_____ ;说明S菌体内含有使R菌_____为S菌的物质。 实验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菌体内含有“”,将R菌转化成S菌。 巧记:R不死,S死;加热不死,混合死。 (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实验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实验过程: 多糖、RNA或蛋白质 R菌 活S菌 DNA + R菌培养基 R菌 +_____ 菌 DNA+ DNA酶 R菌 (一)实验方法和原理: 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原理:T2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二)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细菌病毒,其结构非常简单,仅由和两种物质组成。 (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_____, 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_____ 。 思考:能否直接标记T2噬菌体?为什么?如何获得被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过程:先通过培养基(含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后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而被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侵入合成组装释放 (四)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 ①标记细菌细菌+含35S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 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搅拌、离心)上清液中放射性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搅拌、离心)沉淀物中放射性 (五)实验结果:亲代噬菌体中用_____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用_____ 标记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内,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 遗传的。 (六)实验结论:_____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三、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过程:烟草花叶病毒RNA 烟草被感染(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蛋白质烟草未被感染 2.结论:在无DNA情况下(如RNA病毒),_____ 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其遗传物质都是_____ 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DNA病毒,如:T2噬菌体,其遗传物质是_____ 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SARS病毒,其遗传物质是_____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 ,所以说_____ 是_____ 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的平面结构如图: 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的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前三章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页,写在其它位置不得分) 1、与乌龟的心脏所属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A、人的血液 B、人的肌纤维 C、人的皮肤 D、人的呼吸系统 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有简单到复杂层次的是() ①核酸②神经元③呼吸道的上皮④病毒⑤胃⑥一只野兔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 兔⑧一片草地中所有的昆虫⑨一片果园 A.①④②③⑤⑥⑧⑨ B.②③④⑦⑧⑥⑨ C.②④③⑤⑧⑥⑨ D.②③⑤⑥⑦⑨ 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 4、在浅海中,藻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各种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C.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D.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 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7、在放大100倍的低倍镜下,可以看见整个显微镜视野中有640个细胞,则换成400倍的高 倍镜后,视野中应看见的细胞数目是() A.10 B.20 C.30 D.40 8、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般() A.能看见物像,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B.不能看见物像,用粗准焦螺旋把物像调出来,再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C.能看见物像,用粗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D.不能看见物像,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9、在家兔细胞和小麦细胞中都可找到的细胞器是 (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10、下列结构和物质中,蓝藻和衣藻都具有的是() A.核膜和叶绿体 B.DNA和叶绿体 C.叶绿素和DNA D.线粒体和叶绿体 11、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上生物课一定要听,不听课完全有可能考0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一)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还有胆固醇),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差别主要是膜上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 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减少。 三、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选择透过性膜,只有活细胞有此特性)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方式一: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方式二:直接交流。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方式三:通道交流。相邻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前两种方式一般需要受体。 三、细胞壁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二)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均不是细胞器。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静息时内负外正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