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

试论校园文化的功能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精神文化,这种具有审美特点的校园文化有非强制性、非压抑性、中介性、渗透性特点,其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为陶冶个性、感染情绪、熏陶行为;审美功能表现为凝聚、直辖作用。校园文化还有情感陶冶、释放和升华,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的民族性功能,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非实体文化;传统文化

概括来讲,校园文化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陶冶学生情操、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无声管理机制,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陶冶个性

陶冶,即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是有意识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健康的育人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昔孟母,择邻处。”说明古人就对利用育人环境有所了解,知道育人环境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从理论上精辟地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校园

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平海上店小学创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合格学校”工作总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的通知》(闽委教宣[2012]40号)、市委教工委、市教育局《转发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的通知》(莆委教[2012]宣15号)、《转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莆委教〔2012〕宣28号)和秀屿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莆秀委教[2012] 1号)等文件精神,我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基本思路是: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工作思路,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我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整合校园时代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校园师生生活内涵,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而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离开了校园文化活动,其他一切文化结构要素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园文化活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还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主流文化、支流文化、暑期文化、文学文化、爱情文化、交往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广告文化等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兼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

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2、规范作用 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建立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通过抓制度落实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自我成才的良好环境。可以促使他们养成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地将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不断提高学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3、激励作用 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浅谈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浅谈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海盐县澉浦中学纵明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在基于对校园文化概念认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并依据校园文化的存在形式论述了如何发挥中学校园文化的强大功能,指出只有具备完善而又强大的校园文化功能,才能源源不断的向社会各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展示新时期教师队伍的风采,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中学、校园文化、功能、教育 对于学校来说,其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幸福、快乐、凝智、健体的校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在其中获得一种幸福感,我们也必须为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而校园文化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要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就不可能离开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如何丰富、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功能也就成了一个不断探讨的话题。本文则主要就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问题发表一些浅显的看法。 校园文化的研究在我国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随着近二十来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兴起,和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生等一起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建设及利用的,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主要是从高校兴起的。后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对其研究也逐渐延伸至中小学乃至幼儿教育,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化至其功能、构成、建设等各个不同成份。 研究认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它不断的受到商品经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包括要方文化、港台文化等)、市场文化等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碰撞。在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发展都很迅速,一些充满现代及时代特色的校区不断兴起,也比较注重人文管理及制度文化建设。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存在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筑布局缺乏文化内涵和格调,校园环境不和谐,校园管理观念陈旧等问题,限制和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健全与发展。 基于此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与研究校园文化,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一线教师在此也斗胆谈一下自己对中学校园文化功能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我想,要谈一谈校园文化的功能,还是有必要认识一下什么是校园文化。因此笔者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校园文化和中学校园文化功能的认识。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及其存在形式。 (一)校园文化简述,即什么是校园文化。 没有学校就根本谈不上对人才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学校与文化也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联系。从学校的布局与调整,校园的建筑群体到学校的管理、人际关系,从教育的目的到内容、方法等都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折射。因此,从这一方面说,学校的所有活动也是整个社会文化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活动,而校园文化的功能也是其它的任何社会组织及个人所不能比拟的。①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以下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课外活动说:认为校园文化以开展活动为主,作用为娱乐、调剂学生文化生活。 第二课堂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和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 氛围说:认为校园文化既非为课内活动,也非为课外活动,而是创设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 校园精神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在物质上、意识上的具体化。 规范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不免有些片面,校园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构成,单纯的理解为一种或活动或课堂或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些理论概括说明了优质教育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优质教育是指质量优良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一流的教育。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活动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该《通知》对于引导各级教育部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文明、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民发展和健康成长。笔者在深入学习《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基础上,联系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时所讲授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读与思考。在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有了一些自己思考与认识。 对于什么是校园文化,人们的观点不一,可谓见仁见智。这一方面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

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文化。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是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对教育者--校园文化的主体产生影响的,这对学校进行校园文化整体设计和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本人的浅见。 1、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其效率都比较高,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比较愉快,精神比较轻松,做事的积极性就高。学校要想方设法把校园环境建设好,并加以美化。校园或大或小,其建筑物要求做到大的雄伟,小的玲珑,布置整洁、优美、品位高雅、错落有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过程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习惯养成教育与校园文化

义堂中学2018-2019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校园这个特定空间中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建设早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13条指出:“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健康高雅德方向发展。”可见,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营造健康、科学、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文明成长的空间。 学校作为培养新人的摇篮,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对广大师生不仅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和陶冶功能,而且具有极强的感召和激励功能,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氛围的育人功能,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使养成教育具有人文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德。由于学生长在新时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他们向开放性、多样

性发展,我们应改变一味地简单说教灌输,空洞地讲大道理式的教育,而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学校德育宣传栏,教室内外的黑板报采用图文并茂,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报道新人新事,比如我校就在醒目的位置悬挂“读书明理、做人成才”的校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爱国”的校风,“敬业、诚信、师表、爱生”的教风,“诚实、守纪、好学、善思”的学风。每层楼道墙壁上都挂满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人轶事、师生才艺展板、校园掠影等,令人感叹的是,许多经典的话语都出自于学生自己对读书、对学习、对生活的感悟,内容十分丰富,设计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独具匠心,很有创意。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学校团支部创办的广播站每天定时播颂好人好事、师生佳作、校园歌曲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用这些无声和有声的语言,时时熏陶和感染学生,学校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同学们置身于校园之中,如同开始了快乐的文化旅行。 二、营造榜样育人环境,使养成教育具有榜样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豁达的情趣、开阔的视野、民主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以德立身,不断增强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师表形象,要有正确的政治信念;其次要有关爱之心,对学生的关爱是师德的集中表现;再次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时时处处都给学生以示范和启迪,以教师良好的人格塑造学生人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教师榜样相比,学生榜样有

浅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后代的主力军,只有让学生学习了文化,他们才有机会对文化进行传承与积淀。本文就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怎样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可分为:“精神层面”和“环境层面”,它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完善,就是充分发挥了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为育人营造了最优化的环境,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它所包括的容广泛地播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 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 . .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1.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校园文化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校园文化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藻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3.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化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新华出版社《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向人生的路。几年来,我校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内部管理的优化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和对照创建要求,汇报如下: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我校特点和时代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环境文化风格,即:让校园每一处都说话。 1、校园美化: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这是我校多年来对校园文化建设不懈的追求。走进校门,右侧的墙上贴着《中小学生守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这些内容掩映在绿草丛中,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烈的人文气息;办公楼外墙上张贴着“博学、笃志、求实、创新”的校训,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学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学校每一处都是宣传的阵地,从校园的橱窗、提示牌,到走廊的名人画像,到班级的黑板报、国旗、班训,到图书阅览室的书刊、报纸,无处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已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2、校园绿化: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从2015年春季开始,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校园进行绿化。三分栽种,七分管理,学校将所有绿化区切块定位,指定管理人员,确保花草树木自然成长,为使校园绿化既美化环境,又起到育人作用,我们在绿化区内竖起多块温馨提示语牌,如:“让花更红,草更绿,心灵更美”、“珍惜生命从保护环境开始”、“爱护脚下的绿色,珍惜头顶的蓝天”。同时也给各种花草树木挂上了品名牌,这样既让学生在花草树木中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有关花草树木的知识。整个校园桂花飘香,翠竹青青,绿草茵茵,鲜花竞放,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接着,我校又建立了绿化档案,将校园绿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因此,我校于2011年被评为孝感市市级“绿化生态校园”。 二、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通过各类有效的校园活动的开展,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师生行为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鲜活校园文化生活,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即:让每一次活动皆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我校善于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环境大课堂,使学生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 1、道德教育净化灵魂。学校开展了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开学毕业典礼、入队离队、观看爱国影片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主题班会、评选“校园孝星”、书写感恩书信等方式,开展“知孝、行孝、扬孝”活动,弘扬孝文化传统;以“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主题阅读活动、演讲比赛和“爱心救助”、“清洁家园”、“学雷锋讲奉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净化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节日活动异彩纷呈。在元旦、植树节、“六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汇演、游园猜谜、植树造林等活动,学雷锋日到学校门前主干道或村组主路打扫卫生。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3、留守学生教育。“留守学生”的成长问题成为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的安定严重问题,也是一个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校在深入调查留守学生的情况后,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民心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务实工程,是建设美好社会的希望工程。因而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加强关心留守学生成长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处室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原镇中心学校王春满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谈点看法。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通道,美观科学的教师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通道,美观科学的教师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建设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的形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感情更加丰富,兴趣和爱好也更加广泛。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适当的增加投入和设施,开展一系列活动:①思想性活动。如:每周一回的升旗仪式、每学期一项的专题活动。②娱乐性活动。可以组织书法、美术、音乐的课外兴趣小组,举行艺术节,现场书画表演,广场音乐会等等。③竞赛性活动。开展各种球类比赛,组织师生对抗赛,在学生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和各类征文比赛等等。另外,学校以广播站、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充分发挥教育导向作用;举办文学社,使学生有自己的刊物;还可以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是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勤俭小学张宝华 古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揭示出了我国古代的德育经验并流传至今。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人生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校园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它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构成。它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和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的青少年共同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为人处事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 1、校园文化的作用

首先是潜在的规范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校园环境和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它是在学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就学校来说,各个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已的特点和传统,这些特点和传统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被历史地承袭下去,形成为一种环境气氛和集体舆论。逐步形成以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为主的环境氛围和集体舆论,从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已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环境熏陶;使一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要求的人和事,受到群体的批评甚至谴责,而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来。 其次是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虽然对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习惯具有潜在的规范性,但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来说,它并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通过特定文化心理氛围的熏陶和有目的地传播信息及文化知识内容,以主动地选择代替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斥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再次是个性发展的塑造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园环境中形成的群体需要、目标对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总是由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引起的,对中学生来说,中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制约其人格及“三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会给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打上深刻的烙印,具有持久性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说明,从校风良好的学校毕业的学生,

校园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陈彩霞2014.11.24 摘要: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解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设计的重要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的重要性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的关系利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环镜利用校园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建设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利用校园课堂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利用校园制度文化规范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利用校园环境文化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利用校园环境文化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解析、重要性、路径、与教育的关系。 正文: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是靠精神活着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支柱,就会消沉、颓废、一蹶不振。同样,一个校园如果没有文化精神引领,它就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就像人失去灵魂一样。所以说学校不能缺失文化精神。 一、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解

1、文化的概念 人们对文化的概念的探讨由来已久,这主要反映在文化定义的众说纷纭及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方面。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的定义被普遍认同,经过梳理我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习性,是特定人群普遍自觉的概念和方式。 2、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解 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生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主体包括生活在校园内的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三大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精神文化,是在学校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广义上的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也有论者将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而所谓环境文化是指以环境为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硬件和软件。具体表述有差异,但其内涵都是基本相同的。

[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设计师禅师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开展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辅导员培训班专题报告提纲) 史华楠 (2006年8月25日下午3:00) 这次党校、党委学工部利用暑期专门组织辅导员培训班,是一件很有眼光、意义深远的事。培训班对讲座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其中安排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充分说明了校部领导的真知灼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年,教育部、团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和创新,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需要硬件和软件,需要载体和队伍,尤其需要处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辛勤劳动。 前几年本人对校园文化有过一些兴趣和研究,曾主编过我国第一本《校园文化学》、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几年因研究方向和重点发生转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关心得不是很及时和充分。感谢学工部和党校领导给了一次让我继续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本讲座,既是我学习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教育部、团中央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也是我接受任务后利用这一机会,学习思考有关校园文化问题的不成熟成果,现把它抛出来与大家作一交流。 校园文化涉及问题很多,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如何全面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如何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何积极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