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的一面镜子。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 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

的一面镜子。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唐代以前的有关茶的神话、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的影响 摘要:茶树原产中国,发现与利用茶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形成茶文化以来,逐渐传播至全中国与世界各地。中国现代茶文化蓬勃发展,茶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它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和谐社会、茶产业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Impact on The Society and Tea Industry Cheng Qikun Yao Guokun (China International Tea Cultural Institute,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The tea tree originates in China, and we find and utilize tea to have a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The tea culture formed more than 1,000 years since the Tang Dynasty, and propagated to the whole of China and all parts of the world gradually. China's modern tea culture grows vigorously, and the tea cultural activity is very flourish. It has not only enriched the masses of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but also exerted a positive influence with progressing on the harmony of the society, and it gives a powerful push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 tea culture, harmony society, tea industry 所谓茶文化,广义而言,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茶业物质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就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为促进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抛砖引玉。 一、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是茶的故乡,近代科学家通过考察,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近200处,发现了许多野生大茶树,其中大多数是高大的乔木型大茶树。唐代陆羽《茶经》中就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古人的考察发现与现代古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证明,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茶的饮用,发源于史前的神农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初以后已有种茶产茶的迹象,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称:周武王灭纣后,巴族地方出产的“……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地“园有……香茗”。 公元前316年蜀国王曾以葭萌(古代茶的称呼)作为人名、地名。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古长沙国置“荼陵县”(因产茶多而名之,“荼”字汉时就音茶)。

细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细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 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 奢侈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大迁徙,特别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 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传播,陜西.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羡实茶",汉朝名 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江南初次饮茶的纪录始于三国,在<<吴志.曜传>>中,曾叙述孙皓以茶代酒客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 史册.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 部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再南朝宋 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载有:"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汉代,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座禅,饮茶可以镇定精神,夜里饮茶可以驱睡,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因此 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许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 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南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茶叶之乡,很早就开始对茶叶进行研究。以茶待客,以茶助兴,以茶消遣,以茶娱乐,以茶治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我们家乡属丘陵地带,山清水秀,盛产茶叶。“佷山茶”、“老雾冲茶”更是荚名远扬,深受人们的喜爱。组织学生走进茶园,走访茶农,亲自感受茶园的满目新绿,体验“十指尖尖采茶忙”的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为茶乡人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介绍茶文化的资料,组织开展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二、活动方案 主题:茶文化的研究 内容:茶叶的发展、中国名茶、相关的茶联、采茶歌、中国茶艺及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长阳茶叶的栽培、名茶等。 具体目的和任务:从茶叶的种植、品尝、贸易、茶楼、茶联,泡茶的用水、器具、技艺,名人和茶等方面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的对象、情境、方法: 1.经过到图书馆、网上浏览的方式,查找相关的茶叶知识,能够手抄报的形式对茶的知识进行介绍。2.组织学生到茶园进行实践活动,亲手采一采茶,向茶农了解茶的主要品种、茶叶的销售及评价标准。 三、活动的实施 (一)组织交谈。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子,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社会各阶层。今天,我们以“中国的茶文化”为研究主题,进行一次调查。 (二)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 1、茶的历史与发展小组:了解茶叶采摘的历史、茶圣陆羽对茶的研究及历史地位。了解中国茶叶贸易、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2、名茶荟萃小组:了解全国各地的名茶,包括茶的产地、得名、传说及主要特点。 3、茶与健康小组:了解饮茶与健康的关系。 4、茶艺与茶道小组:了解茶艺表演的内容、形式,一些文学作品中对茶艺的描述,中国茶具、茶道对世界茶文化发展所起的影响。 5、茶联茶歌小组:了解有名的茶楼、茶联、采茶歌曲及各地饮茶的习 俗,并能简单地谈一谈体会。

中国茶道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发展历程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 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 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 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 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 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 《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 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 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 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 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 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 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 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 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 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略评

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略评(转自丁以寿) 来源:婷Via臻的日志 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略评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丁以寿 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专职、兼职和业余的三支队伍,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文博三大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创办了一批茶文化杂志,为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条件。此外,各种茶学类杂志以及一些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类杂志、大学学报也刊发一定数量的茶文化研究论文。全国数十家出版社也纷纷抢滩茶文化阵地,形成一股茶文化书籍出版热潮。初步统计,近30年来全国刊发的茶文化研究论文约3000篇,共出版的茶文化书籍有600多种。 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茶文化总论、茶史研究、茶艺和茶道研究、陆羽及其《茶经》研究和茶文化工具书编纂五个方面。此外,在茶与儒道释、茶文学与艺术、茶俗、茶具、茶馆研究等方面,也有可圈可点的成果。 一、茶文化总论 (一)“茶文化”概念的确立 尽管中国茶文化在中唐时期已经形成,但“茶文化”这一名词的出现却是在当代的事。 在20世纪70年代末,吴智和撰著《茶的文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78年)。20世纪80年代初,陈椽在《茶业通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年)中列“茶与文化”专章。其后,茶的文化、茶与文化、茶叶文化、茶艺文化、饮茶文化等频见文著,“茶文化”呼之欲出。

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新名词在中国海峡两岸先后出现。1984年,庄晚芳在论文《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国农史》,1984年第2期)中,最早使用“茶文化”一词。1987年,张宏庸在《茶艺》(台北: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一书中使用“中国茶文化”。1988年,范增平等发起成立了“中华茶文化学会”,“研究发展茶文化学术,发扬光大中华茶文化”。[1]尽管如此,“茶文化”一词在当时还未被普遍接受。198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型茶文化展示活动仍称“茶与中国文化”。1990年6月,孔宪乐主编《茶与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一书,还是称“茶与文化”。?? 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新名词的“茶文化”已成潮流,势不可挡。1990年8月,安徽省茶文化学会在合肥成立。1990年10月,在浙江杭州举办“首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研讨会主题是“茶文化的历史与传播”,王泽农等向研讨会共提交了50多篇论文,后来出版了《茶的历史与文化——九0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选集》(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1年),“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着手筹备成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同年,在江西南昌成立了“中国茶文化大观”编辑委员会,计划编辑《茶文化论丛》、《茶文化文丛》、《茶文化译丛》。到1990年,“茶文化”作为新名词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 1991年,王冰泉、余悦主编的《茶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对构建中国茶文化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年,姚国坤、王存礼、程启坤编著的《中国茶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本以“中国茶文化”为名称的著作,筚路蓝缕,开创之功不可没;同年,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陈文华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推出“中国茶文化专号”,每年两期。在第1辑上,发表了陈香白的《中国茶文化纲要》等一批有份量的学术论文。 1992年,《茶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选集》由台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一、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2)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萌芽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在三国以前,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开始走入文化圈,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形成时期唐代,物质基础丰厚,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开始形成,标志就是780 年陆羽著的《茶经》。以后唐代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兴盛时期有唐代的形成基础,中国茶文化在宋代就开始了兴盛发展。尤其是在普通百姓阶层,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普及时期在经历了唐宋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开始了真正的普及。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茶文化茶的渊源 (一)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自古以来就陆续发现过不少野生大茶树。早在三国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唐代陆羽《茶经》中就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代云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讲究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环顾四周,多是分秒必争的喧嚣,有多少人能够安静宁和坐 下来,沏一杯清茶,轻抿,然后沉入一种心情或境界呢? 在西方文化洪水般涌入的中国,在洋节、快餐文化、可乐文化泛滥的中国,在民俗日益粗简,许多地方语言、民间技艺日趋衰落,后继无人,甚至湮没的中国,茶文化又处于怎样一种尴尬境地? 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从茶的出现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茶及其中的风骨意蕴怕是早已融入中国人的骨血,存在于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心的归依处吧。 我们为它痴迷,为它痛心,我们有深深的无力感,但我们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具体内容。体会茶文化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与博大精深。初步了解茶文化在现今中国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三.研究的意义 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许多古老文化目前面临的严峻现状。唤起社会上对它更多的关注。 四.研究方法 以查阅资料、亲身体验、社会调查为主 五.研究结果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

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茶道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中国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茶为国饮,勿庸置疑;国饮时代,已然来临。优雅生活,从茶道 修习开始。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领域的课程逐渐进入了一些 大学的课堂。而茶文化精神指导下的茶艺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生活 与精神享受的艺术,越来越多地为青年朋友们所喜爱和追求。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用茶和茶饮方式的源流,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学基础知识,在对茶、茶文化、茶道茶艺进行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茶道艺术实践教学,包括茶叶的冲泡、品饮、鉴别等,同时,尝试茶艺表演展示与 实作。课程内容中茶道艺术欣赏和创作,加之茶文化理论学习,有 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精萃——茶道艺术的审美情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及传播,掌握茶树栽培、茶叶加工与分类等茶学基础知识,学会茶叶冲泡等茶艺基本技能,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并懂得一些关 于普洱茶的识别、保管、品评知识,让学生走近身世复杂的茶之生命,受其文化薰陶,提升大学生艺术品味的层次,引导其追求高层 次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享受。 课程参考书目: 1、《中国茶文化》,徐晓村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2、《中国茶艺集锦》,林治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中国茶道》,林治著,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年9月版。

4、《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5、《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茶艺与茶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7、《茶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8、《中国茶艺》(配碟片),赵立英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版。 9、《普洱茶品鉴》,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0、《云南普洱茶》,周红杰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

我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

我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 影响研究综述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叶并开始制茶、饮茶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茶叶种类不断增多,制茶技术不断进步,并且茶叶和制茶技术及其所特有的茶文化也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以韩、日、俄、英、美、法为例,最后进行对中国茶和茶文化现状及未来走向的分析。 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饮茶,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但是中国却是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茶树、种茶及制茶技术和品茶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中国被称作“茶的祖国”。从公元前2世纪起,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叶先后传播到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对人类文明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 一、茶的起源及传播 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饮料几个阶段。吴英藩在《浅议用茶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引《神农本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充分说明了我国发现茶,利

用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五千年了。2008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学者也一致确认神农氏炎帝为中国茶文化的始祖。茶的使用价值在这片文章中也有体现,吴英藩以《晏子春秋》为据认为公元前六世纪就用茶鲜叶作菜食。林治在《中国茶道》一书中指出三国张辑在《广雅》中的有关茶的记载是我国茶叶加工、品饮及饮茶功效的最早记载。这与吴英藩的观点是一致的。 中国茶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对外传播的,并且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茶的对外传播以及中外茶文化交流的论文、期刊有不少,像是何丽丽的《中国茶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齐运东的《试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张稚秀和孙云的《茶之西行》及《西方茶文化溯源》、李幸哲的《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杜大干的《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王春华的《中法茶文化交流探析》等。在众多资料中,以韩国、日本、俄国、英国、美国和法国为研究对象的占很大比例。 二、以韩、日、俄、英、美、法为例的研究资料整理 中国茶传入朝鲜是在唐朝时期,林治在《中国茶道》一书中以《三国史记·新罗本记》为据提出:公元828年(兴德王三年),茶种已传到朝鲜,并且就种植在“地理山”,即今韩国的庆尚南道,韩国从中国引进茶叶的历史至少已有一千一百八十年。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韩国茶道也逐渐形成。丁俊之在《中、韩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提到:受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影响,韩国茶道逐渐成形,现在韩国各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的视频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的视频 形成演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2]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国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

中国的茶文化简介

中国的茶文化简介 自老子将具体事物之道发展为哲学之道,道便成为中国哲学的最 高范畴,统惯于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之始终,并随着历史的演变,不断 具体丰富,是各个时期哲学家们思考的中心。道本义为道路之道, 引伸为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 各家各派都按照各自的哲学观点去阐释道,赋予道范畴以本家本派的 内涵。但是,老子所确立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原,是存 在之根据──这一权力话语体系得到了各代各家各派的认同并践行。道这一范畴巳成为宇宙本原、普遍规律性的代名词。 “道”实质上被建构为永恒的真、善、美。在认识论上,“道”是超越常规认识的目标;在价值观上,“道”是超凡脱俗的崇高境界;在本体论和宇宙论上,“道”是万物的始基和宇宙演变的依据和整体。金岳霖《道论》曾经说:”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 的最基本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道是可以储存一切事物──生命 和非生命的,神圣和非神圣,自我与非我的──既隐喻又实体性的 神圣、神奇,神喻的子宫。“道”作为现象之本体、作为变化多端 的世界之动力和不变的永恒者,被描述得具体、生动而玄妙,从而 加强了“道”在世人面前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人对于得“道”这种 理想的追求,或者说对于现实的超越要求更加强烈了。 得道便是永恒,得道便是超越,得道便是生命常青。道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永恒的活力;而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只有求道修 道而后得道,那么个体生命便会超出有限性而获得永生。当人经过 修炼,主要是通过超越常规认识,而达到与“道”沟通甚至能与“道”一体化时,人就能在“得道”中达到永恒。如老子所言,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 殆”(十六章)。就是说,在人得“道”即“知常”以后,纵然身亡,

中国普洱茶文化上下的简介

中国普洱茶文化上下的简介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中国,茶更是为国人所青睐,以至于唐宋饮茶之俗成为一时之盛,著书立说,推行茶会,斗评佳茗…… 茶艺、茶道一时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才有了茶为国饮之说, 并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博大精 深的中国茶文化。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的一朵奇葩,已有近两千年 的历史,明代已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盛况。源于唐宋、盛 于明清,从普洱起步廷伸至东南亚、南亚的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 茶久盛不衰、延绵不断的辉煌历史,架起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 流的桥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成就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等过程 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总和。从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先民 濮人种茶和利用茶开始,普洱茶就与云南的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到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以至藏族人民说“加霞热、 加察热、加梳热”,汉语的意思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普洱茶成了生活的必需,融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生命的必需,融人了人们的生命。正是这种融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许 多多与普洱茶有关的传说、故事、小说、诗词、曲艺、歌舞等文化 艺术。 普洱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总和。从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先民濮 人种茶和利用茶开始,普洱茶就与云南的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到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思想观念、 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以至于藏族人民说“加霞热、加 察热、加梳热”,汉语的意思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普洱茶成了生活的必需,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生命的必需,融入了人们的生命。正是这种融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许 多多与普洱茶有关的传说、故事、小说、诗词、曲艺、歌舞等文化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 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已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关于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 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 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 如“武阳”一类的 茶叶市场。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中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 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 重要中心。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 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 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 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 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 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 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 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 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 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_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建设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建设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 丁以寿 一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现状 (一)成立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社团和机构 虽然中国茶文化酝酿于两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但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研究仅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受当时兴起的“文化热”大气候的影响,中国茶文化研究也迅速发展,并很快建立起茶文化研究机构、团体等。1982年,台湾率先成立中华茶艺协会;1988年,台湾成立中华茶文化学会;199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中国茶叶博物馆于1991年4月在杭州正式落成开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开始筹备,1993年正式成立,每两年举行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致力于茶文化研讨与交流;2001年,在浙江上虞成立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江西省社科院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于1998年成立,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于2000年成立,这是茶文化学术研究的专门机构。此外,香港、澳门和全国许多省区市纷纷成立了茶文化社团。目前,大陆已有湖北、四川、浙江、河北、辽宁、福建、山东、新疆、云南、宁夏、贵州等省级茶文化学会或协会成立,还有湖州、广州、昆明、思茅、桂林、宁波、绍兴、抚顺、汕头等市级茶文化学会和协会的成立。这些研究机构和学会、协会、团体的建立,对开展茶文化研究和交流,推动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出版和发表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论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创办了一批茶文化杂志,为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条件。《茶人之家》杂志1983年创办,1993年改名《茶博览》,200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自1983年开始编辑《陆羽研究集刊》,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自1990年起也编辑《陆羽茶文化研究》;《农业考古》杂志自1981年创刊后,先辟有茶史专栏,1991年开始推出《中国茶文化专号》;北京的《中华茶人》和《茶道》、上海的《上海茶业》、广州的《茶文化》、昆明的《民族茶文化》、四川的《茶界》、福建的《海峡茶道》、河北的《河北茶文化》 《福建茶业》、 《广 《茶业通报》、 《中国茶叶加工》、 等也先后创办;此外,《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 《茶苑》等茶学杂志也刊发一定数量的茶文化论文。而一些文史《茶叶通讯》、 东茶叶》、 《茶叶》、 哲、艺术、饮食类杂志及大学学报也偶尔刊发茶文化论文。众多出版社也纷纷抢滩出版茶文化书籍,形成一股茶文化书籍出版热潮。 综观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是发表了数千篇茶文化论文。以《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代表,该刊是国内容量最大的茶文化杂志,每期约300页,刊发各类文章130篇左右,每年出2辑,现已出31辑,计约发表文章4000篇。初步统计,20多年来全国刊发的各类茶文化文章约有6000篇,其中研究论

中国茶文化过去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过去的历史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 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 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 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 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 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 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 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 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 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 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 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 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当今价值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当今价值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故乡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同样也是茶叶的原产地。 关键字:茶的故乡茶文化茶的功效中国茶道茶的现世价值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 一、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中国,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二、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茶”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