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

十天的时间过得好快,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云南,是我们憧憬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过完了这充实的十天,旅程结束后,发现,我了解的最多的就是少数民族的风俗。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导游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的民族并且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我们一行随团游览了昆明、大理、泸沽湖、香格里拉、丽江等一些地方,十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经过一天的休

息和赶路,我们第

二天去参观了大理

天龙八部影视城,

在那里我们看过了

许多熟悉的建筑,

想起了许多熟悉的

电视剧里的场景,如段家二小姐抛绣球相亲,官差缉捕杀人犯等。然后我们游览了苍山洱海。如果把苍山比作

一位豪气干云的真汉子,那么缠绵于他脚下的洱海就是他至爱的女子了。关于苍山和洱海,大理的白族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以前,南诏王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公主叫阿凤,阿凤和苍山上一个英俊但却贫穷的猎人阿龙彼此相爱,遭到了南诏王的极力阻挠,无奈之中,俩人逃到了苍山的玉局峰上,以苍山雪为证,以洱海月为媒,结为恩爱夫妻,过着贫穷但却快乐幸福的生活。相爱的人不知道前途还有许多坎坷在等着他们。秋去冬来,玉局峰飘起了漫天大雪,变成冰天雪国,让单薄的阿凤忍不住瑟瑟发冷,年轻的猎人

怎忍让心爱的人儿受苦,于是偷偷溜

到洱海之东的罗荃寺盗来罗荃法师

的袈裟为阿凤卸寒,不幸被罗荃法师

发觉,一路赶来,生生把猎人打入了

海底,变成一只石螺,阿凤眼见爱人

为自己丧命,不禁疼彻心肠,在悲伤

怀念中很快死去,其精气不散,化为一团云,时时飘向洱海,吹散海水,凝望已变为石螺的丈夫。这就是传说中的望夫云。每当望夫云出现,苍山洱海就会狂风大作,海面惊

涛翻涌,白浪滔天,这是阿凤和阿龙

在相互悲啼呼唤。

在大理我们受到了金花导游的

热情接待。云南的白族主要居住在大

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男女都崇尚白

色,以白色为尊贵。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脚穿绣花鞋,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耳坠银饰。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她们的头饰代表了“风、花、雪、月”的含义,这是由于大理以前被称为南昭国,是云南历史最为丰富的地方,它有驰名中外的风花雪月,分别为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些景物都很好地在头饰上表现出来。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篱笆房或“木垛房”,厨房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来到了泸沽湖,在那里见到了现在仍保存着母

系社会的遗风的摩梭人。在那里,女

性在家庭中地位比男性高,家庭中一

般以年长或能干的妇女当家。男女不

娶不嫁,实行走婚,双方关系以感情

来决定相处的时间的长短。摩梭人的

寿命普遍很长,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生

活在城市中人们的很多压力,也就没了忧虑,因此心情舒畅,再加上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很适合人们居住。我们还参加了他们的篝火晚会,看着摩梭男女手拉手,载歌载舞的情景,我们每个人都陶醉了。由于摩梭人数不多,所以并不独立成为一个民族,它只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泸沽湖的水特别清澈,能直接饮用。我们坐在摩梭人滑的小船上,看着湖边秀美的景色,心情十分舒畅。

后来我们还去了香格里拉,浏览了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

外,还参加了藏民家

访,品尝了他们特制的

酥油茶并观看了他们

表演的精彩节目。这次

能够亲自来到藏民家

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

使我感到特别开心。纯朴热情的扎西、卓玛向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还邀请我们一块舞蹈。藏族人笃信藏传佛教,所以,藏族的男女青年和老人身上都少不了一串精制的念珠和一些刻有表示吉祥的藏文饰物。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内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

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

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至三十厘

米,长约一至二米,用纱或丝绸织

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

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

哈达以表敬意。

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

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

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糌粑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酥油茶是把砖茶熬出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生长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有肉食和奶制品,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藏民的住房也很有特点,通常是两层楼。屋内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铺地。据说屋内的中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中拄越粗表明家中的财富越多。藏族原来是个游牧民族,因此他们不习惯随身带很多钱,他们把钱全都用在精美的服饰或是修建房屋上,由于藏族人笃信藏传佛教,因此他们把积蓄下的钱也很大部分用在朝拜上了。

藏族的节日较多,几乎都与宗教有联系。每年五月端午节要举行

盛大的传统盛会──赛马节。

藏族通行天葬(即鸟葬),僧人圆寂和某些在林区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获季节忌行火葬。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

去各个地方的间隔,我们游览了著名的丽江古城,也对纳西族有了一些了解。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

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

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

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

之意。

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巴”文化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学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东巴绘画一方面源于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一方面也得益于丰富多彩的宗教活

动。例如在

东巴教的各

种祭祀活动

中,东巴祭

师除了诵念

经书,还要

装扮成各种

各样的神佛

人物、动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艺人们把这些形象用画笔描绘下来,于是便有了东巴画。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仍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丽江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人们都喜欢江南水乡的典雅秀丽,却不知高原水乡更具迷人的魅力。丽江古城地处海拔2400米的滇西北高原之上,但是那里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气候条件特别好,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河水不结冰、四季如春,是人们居住的理想的地方。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次“云南之行”,难忘的云南之行使我对少数民族的特有风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把此次考察过程中学到的和看到的运用于专业中,更好的表现中国少数民族的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