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 ( 。 ( 九年级物理上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 F 1//F 2=L 2/L 1。这个平衡

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 F 1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 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 :焦(耳)J ;F :N ;s :m 。(1J=1N ·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

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 有/W 总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 =W /t 。单位:P :瓦(特)W ;W →J ;t →s 。(1W=1J/s 。1kW=1000W )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 ( ( -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J 。 8.热量(Q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

1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

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11.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容是:c 水=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 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

13.热量的计算:

① Q 吸=cm(t -t 0)=cm △t 升 (Q 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 ·℃);m

是质量;t 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 放 =cm(t 0-t)=cm △t 降

1.热值(q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 。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 放=qm ;

(Q 放是热量,单位是:J ;q 是热值,单位是:J/kg ;m 是质量, 单位是:k g 。)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

循环中对外做功 1 次,活塞往复 2 次,曲轴转 2 周。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

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

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

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 I 的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06μA 。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 ”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 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A ;②0~3A ,每小格

表示的电流值是 0.1A 。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 电 压 U 的 国 际 单 位 是 : 伏 特 (V) ; 常 用 单 位 是 : 千 伏 (kV) 、 毫 伏 (mV) 、 微 伏 (μV) 。 1 kV

( (

=103V=106mV=109μV 。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 ,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V ;②0~15V ,每小格表

示的电压值是 0.5V 。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 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 ;②1 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V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V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

是:不高于 36V ;⑤工业电压 380V 。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

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 Ω )、千欧(k Ω )。

1 M Ω =103 k Ω ;1 k Ω =103 Ω 。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

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R =ρ L/S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 ”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是 2A 。

④ 正确使用:A .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值的

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 式中单位:I :安(A);U :伏(V);R :欧(Ω )。1A=1V/Ω 。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 I 、U 和 R 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 、U 和 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

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

大。(R=U/I )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 )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 R 1,R 2 串联) ① 电流:I=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 1+U 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 R 总=nR ④分压作用 U 1∶U 2=R 1:R 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 R 1,R 2 并联) ① 电流:I=I 1+I 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 1=U 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则有 1/R 总= 1/R 1+1/R 2:; 如果 n 个阻值相同的 电阻并联则 R 总=R / n

④ 分流作用:I 1:I 2=1/R 1:1/R 2=R 2:R 1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或写成: F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有——有用功:J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W 总——总功:J

F = 1 (

G 物+G 动) η=(G 物 h )/(G 物 h+ G 动

h)(不计绳重和摩擦)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F

L

1 =

2 L

2

1

物理量 单位

F 1——动力:N L 1——动力臂:m F 2——阻力:N L 2——阻力臂:m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L 1、L 2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 须国际单位;

滑轮组:

物理量 单位

F = 1

G n

F —— 动力:N

G 总——总重: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 =nh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1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J F ——动力: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 力做功:W =G h

功率公式:

P = W

t

物理量 单位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单位换算: 1W=1J/s 1kW=103W

6

提示:机械效率η 没有单位,用百

机械效率:

分率表示,且总小于 1

物理量 单位 η =

W

有 ×100% η——机械效率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n

电流: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m △t

(保证

>0)

△t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I =

Q

t

物理量 单位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c ——比热容容:J/(kg· ℃) m ——质量:k g

△t

——温度差:℃

物理量 单位

Q 放 ——放出的热量:J m ——燃料的质量:k g q ——燃料的热值:J/kg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A

Q ——电荷量:库 C t ——时间:s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 t 2 高于

初温 t 1△, t = t 2 - t 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 t 2 低于 初温 t 1△。 t = t 1- t 2

提示:电流等于 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

的电荷量。

欧姆定律:

I =

U

R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A U ——电压:V R ——电阻:Ω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

(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U 分压原理: U 1 = 2

R 1

R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图在右上):

I R 1 = 2 分流原理: I R

2

1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想要学好初中物理,熟记物理公式是前提。下面是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包括初中物理力学公式、热学公式、电学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物理量: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 速度υ= S / t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 = F / S 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浮力①F浮=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G ③F浮= G排=ρ液g 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不计动滑轮重 F =(G动+ G物)/ n 理想滑轮组忽略绳重和轮轴间的摩擦 SF = n SG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P = W / t = Fυ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 额外功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 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 η=G /(n F)= G物/(G物+ 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公式要推导)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内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 4、内能与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P=F/S (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2、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称为分子。用10-10m做单位。 3、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态物质,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资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2、符号:m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6、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在刻度盘中间或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表示平衡。在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要放在0的位置。哪个肩高平衡螺母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向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7.复数测量法 三、密度符号:ρ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公式: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对应质量的单位kg 体积单位立方米。密度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对应克和立方厘米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1克每立方厘米= 103 千克每立方米 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6、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由于热胀冷缩,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密度。(水的反常膨胀——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水的密度都变小) 四、量筒使用方法、 1、以什么单位标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最大量程是多少 3、分度值是多少 4、读数时要与液面凹底相平。

新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点 1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可在液 体中进行,也可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V 气>V 液 >V 固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 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不能抵消。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但并不是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3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3)固体很难被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4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主要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两种正确的说法: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5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用功和能量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6 (1)热传递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热传递最终结果:物体的末温相同。(3)热传递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热量从高温传到低温(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能发生热传递)。练习:下面每句中的热指什么,用热量、温度、内能填空:(1)摩擦生热:内能(2)今天的天气很热:温度(3)热传递:热量(4)放出热,温度降低:热量。 7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的多少等无关。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C),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1oC吸热4.2×103J。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例:①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炎热,冬季比沿海寒冷;②用热水取暧;③用循环流动的水冷却机器或机器用水作冷却剂;④傍晚向秧田灌水,白天放水;⑤用水来缓解“热岛效应”。 8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即“1循环4冲程1次功转2圈”)。其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的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顶部是喷油嘴。 9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情况等无关。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表示完全燃烧1 kg木炭放热3.4×107J。 10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例:①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②化纤布衣裤容易打脏;③夜间脱毛衣时看见火花。摩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怎样掌握好物理公式这个问题被很多学生频繁的问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公式,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学习物理有所帮助。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水=1.0103kg/ m3)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密度=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m3 Cm3 1 m3=103dm3=106cm3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冰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gh 液体压力公式F=PS=ghS 规那么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存在着。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内能越, 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等因素有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和,两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的。 5、燃料燃烧过程是把燃料的能转化为能。燃料的热值是指1Kg 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或,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特性,它与燃料的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或。 6、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和有关,比热容是指单位的物质,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7、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并转化为的装置。常见的内燃机有和。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把把能转化成能,压缩冲程把能转化成能,一个工作循环包括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次,曲轴连杆转周,飞轮转转,只有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把能转化成能,其他三个冲程靠来完成。 2、热机效率的公式。 第三章认识电路 1.物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着________________。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本领强,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束缚电子本领弱,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______。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 4.________是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电荷的_______移动形成电流。我们把___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根据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______极流向______极。 6.用导线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 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0(r 0=10-10m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温度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0) m =Q 吸 c (t -t0) t =Q 吸 cm + t 0 t 0=t- Q 吸 cm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0-t ) m =Q 放 c (t0-t ) t 0=Q 放 cm + t t =t 0 - Q 放 c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 1、 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