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宋田园诗异同

唐宋田园诗异同

唐宋田园诗异同
唐宋田园诗异同

从王维、孟浩然到范成大、杨万里

——浅谈唐宋田园诗之异同文秘10班林茜1021110204

摘要:在“以俗为雅”这样的审美态度影响下,宋人在唐代诗歌巅峰难以逾越的情况下,造就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新变之感。这种态度下的新变,在田园诗中同样有所体现,题材、艺术风格、情感表现较之于唐代田园诗都有所变化。下面我们主要从唐代田园诗的代表王维、孟浩然与宋代田园诗较出众的范成大、杨万里的诗作中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田园诗唐宋新变异同

自从颇受后代推崇的魏晋诗人陶渊明在其诗中大量吟咏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起,田园诗才真正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题材而固定下来,并在诗歌极度繁盛的唐宋时代得到高度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田园诗篇,并出现了以描写田园生活而著称的一批诗人,王维、孟浩然、范成大、杨万里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作为自陶渊明起一脉相承的田园诗,必然有其相似之处: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的和谐、自然宇宙与人生的和谐;以描写河光山川、田园生活、景象为题材;抒写作者或闲适、隐逸、怡然自得等心境与情感……但是,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一路走来,相承之中也必有取舍、偏重与相异之处。

唐代政治经济的空前繁荣,盛唐精神的熠熠生辉带来了中外文化、南北文化的大融合,这样的大背景下,盛唐诗歌走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境地。这一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亦进入创作高潮,体现了大唐光彩与时代风貌。

而到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唐代相比都稍显逊色,外族在边境的叨扰更是造成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况,名族矛盾激烈。在

这样一种背景下,宋代文人的性格特征与审美情趣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变化——世俗化。他们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辩,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否高雅。这也就是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曾提出的“以俗为雅”的观念。正是在这样的态度中,宋人在唐代诗歌巅峰不可逾越的情况下,造就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新变之感。这种态度下的新变,在田园诗中同样有所体现,题材、艺术风格、情感表现较之于唐代田园诗都有所变化。下面我们主要从唐代田园诗的代表王维、孟浩然与宋代田园诗代表范成大、杨万里的诗作中具体分析。

从题材来看,唐代田园诗主要继承了陶渊明诗歌的传统,以描写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为主,以此表达作者的闲情逸趣与人生追求。如我们熟知的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主要描写乡村的风光图景与生活图景,以此表现出诗人的闲逸与内心情绪,并未涉及到景致之外的现实生活方方面面。

与之相比,宋代田园诗在题材上更加开阔,诸如湖光山色、田野风光、农事劳作、风土人情、农人形象、农业器具以及农民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尽现诗中,从田园角度真实、全面、深刻地展现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风貌。虽然同样还是田园诗,但审美主体关注的聚焦点,已经由前人笔下的那充满诗情画意为美而美的田园风光,转变为对农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对田园生活中活动着的人的关注。①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许多诗歌都表现这一点。如《夏日田园杂兴》之六中的“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写农人的辛勤劳作;如《秋日田园杂兴》之八“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假响到明”写出了农人的劳作与收获及喜悦之情;再如《夏日田园杂兴》之十一中的“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深刻的反应了农民生活的艰苦,所受的赋税重,剥削严重,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亦和诗圣杜甫的诗歌一样兼具史料价

值。同时,《夏日田园杂兴》之六中“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还描写了农具与农人劳作的具体景象。这样的描写对象,在宋之前的田园诗中是几乎没有的,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宋代田园诗的题材相较于唐代的变化,向更广阔、更细致、更“生活化”扩展。

在艺术风格上,从唐代到宋代,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从温馨闲雅的浪漫情调到本色自然的真实再现。唐时的田园诗总体呈现出一种宁静温和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许是唐代的总体风气感染下,诗人都有一股浪漫情怀,这股浪漫情怀同样延伸到田园诗中。诗人笔下的乡村风光总是那么优美迷人,农人的生活也总是悠闲安逸,无忧无虑,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生活的艰辛,一切都是清净平和。②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陶渊明式“世外桃源”下的田园生活描写,充满浪漫情怀的同时也注定了它们与现实的差距。其中我们所熟知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便是此类诗歌代表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描写秋日薄暮时分的山村图景,恍若人间仙境。很明显,这是一种经过诗人审美美化的理想途径,最终目的还是借以表达诗人高雅的志趣与浪漫的情怀,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远离世俗的隐逸之美。这样的诗歌带有明显的唐代气息,同时,也正是同类诗歌无法超越唐代巅峰的原因——独一无二的时代烙印。

这类风格的诗歌到了宋代能同样表现出这种韵味的作品已经少而又少了,但也并不是没有。宋代虽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仙诗圣,但同样有陆游苏轼这样的大家。陆游的诗作,一首我们很熟悉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同样表现出了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等田园诗的“人间仙境”韵味。同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以哲理的阐述把诗歌的意境与含义推向一个高峰。

但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宋代的田园诗总体上还是以平实、自然、本色、富有生活气息见长。如果说唐代的田园诗是浪漫,那么宋代的田园诗便是现实。这是社会大风气在诗歌上的具体体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一幅幅“桃花源“式的纯美图景,而更多的是一幅幅现实生活图景:农人的劳作景象,农具的使用景象,收稻晒谷的景象等等,同时,农人生活的喜怒哀乐也包含其中。不再是永远的安静祥和、闲适无苦,劳作的辛苦、赋税的繁杂、生活的艰辛亦同样包含其中。

宋代诗人面对山水园林,田园乡野,不再只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不再只是纵情于自然之后的单纯陶醉,不再只是超然于生活真实的闲情雅趣,不再只是全身心的享有浪漫的情调,而更多的是真切的融入其中,真正的走进田园,真实的体现生活的喜怒哀乐。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杨万里《插秧歌》一诗中体会——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仿若家常闲话般的描写,将一幅农人雨中插秧,家庭成员相互配合的劳作情景写得真实、动人。这样看似“大俗”的描写对象,正是在宋代“以俗为雅”的观念下越来越多的进入文人笔下,不仅让我们看到诗歌的新气象新变,同时让我们全面的了解到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大俗即大雅”,俗的是尘事,雅的是内心,这正是宋人有别于唐人的内心追求。

在抒情方面,唐代田园诗多是借景抒情,作者描写田园风光景致,旨在抒发内心的闲适之情与高雅志趣,抒情可以说是他们诗歌的最终目的,同时抒情主体亦是作者本人。到了宋代,田园诗更多的是抒情主体不局限于作者本人,于真实的情景描写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描写主体的情感。农人的收获的喜,农人遭受剥削的怒、农人赋税冗杂的哀,农人合家劳作的乐……自然而然的于描写中表现出来。

宋人“以俗为雅”的观念下,让宋诗在唐诗这座巅峰之后,亦能推陈出新。田园诗的新变便是其中鲜明的表现。正是在题材、艺术风格及抒情

方式等方面的扩展与深入、推新,让我们的文学发展始终沿着前进的道路而行,不断为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添砖加瓦。

①李晶《唐宋山水田园诗之比较》,《西北大学》2010硕士论文,第42页。

②周秀荣《从文人雅趣到泥土气息——唐宋田园诗之比较》,《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第30—32页。

③李晶《浪漫与现实——唐宋山水田园诗之异》,《青春岁月》2011年04期,第118页。

唐宋文化差异

唐宋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就唐宋诗词方 面 中国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灿烂的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两个时期:唐朝与宋朝,更值得我们研究。这两个朝代在时间上上下承接,在文化上肯定有一些相同与相异之处。那这相同与相异之处到底就是什么呢?又为何会有这些相同相依之处产生呢?我认为不同文化产生必然与当时社会背景相关,必然由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关。接下来我将以唐宋时期诗歌的异同之处来阐述唐宋文化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想谈一下唐代诗歌的文化特征。唐代就是中华民族相当繁荣鼎盛的时代,就是四海皆平的时代。纵观唐代诗歌,我们发现有一个很重要的诗歌流派:边塞诗。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唐朝的边塞诗作,就其美学上来说,其主导特征就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初唐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吞并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她们都在做着这样悲壮之梦,她们的意志就是坚决的。如素被称为非战诗人的杜甫杜少陵,也有”男儿生世间,及北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邱。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誓以奉吾

君。”的壮阔诗篇。这也表明了唐代诗歌就是以大气磅薄,雄宏壮阔的豪迈气概为主。 而宋代的诗歌却以词的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众所周知,宋代的词可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或许许多人由于的辛稼轩,陆放翁,苏东坡所写的豪放派诗歌的磅礴大气所吸引,但不得不说的就是在早期宋代引领潮流的却就是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派词曲。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就是代表了这种瞧法。那么婉约派的词有什么特点呢?其特点主要就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也就就是说宋代文学的特征便就是一种柔美的特点。 瞧完唐代诗歌与宋代词曲的特点,我们对唐宋诗词的文化异同就有了一些结论。首先无论就是唐代诗歌还就是宋代的词曲都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在文学上的价值极高。而且在诗词的创作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文学底蕴。无论就是运用典故,还就是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这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同时诗词还对平仄都要有要求。这也就是唐宋文学所继承的相同的地方。 但同时这两种文学创作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而在情感与基调上也完全不同。就文学风格,题材唐文学大气磅礴,诗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山水田园诗(简介练习)

(一)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什么?有什么作用? 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三)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2、“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五)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六)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七)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1]绮筵,华美的筵席。[2]琴瑟:比喻友情[3]长河:指银河 1、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八)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1(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唐宋诗的不同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1.题材相同而它们的侧重点则不同。一般的说,唐诗多具抒情性,而宋诗多具哲理性: 同写庐山: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2.宋诗不仅在章法上,在音调上也一改旧观,多挺拔瘦劲,以黄庭坚诗为代表,与唐诗的浑雅之音迥异。此外,严羽曾指摘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实际这也正是宋诗区别于唐诗之处,是宋诗的一大特点。 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富于理趣。同是写庐山,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清人赵翼评论道:“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3在说理诗上唐、宋诗各有各的特色,写景诗亦然。再如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百草折),虽然极尽描摹之能事,但款款道来,数换韵脚以作停顿,步骤合拍。宋诗中例苏轼的《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效仿韩愈《送石处士序》中的比喻手法,一气呵成,使人应接不暇;且中间不换韵脚,大有直下之势。诗的优美与文的流畅兼有,写作技巧可说比岑诗有进步,但不免失之急迫,没有唐诗的雍容之态。 4宋人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而唐诗中香草美人、男女情辞,在宋诗中却很少能见到;这主要是唐末出现并在宋代发展起来的词,其体裁形式适于言情,故宋人的这类情感大多转注到了词中。

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以王维为例 琼州学院教科院10级小教数学班沈坚 【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以下主要讲述的是该诗派中代表人物王维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盛唐王维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王维 王维○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后谪官济州。曾在骐上,蒿山一带隐居,开元二十三年被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出使凉州。天宝年间先后住在终南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被强迫任伪官。晚年笃奉佛,官终尚书右丞。王维是盛唐最负盛名的大诗人。 王维今存诗三百七十六首,其中山水诗一百零二首,田园诗三十五首,可见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就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其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谢灵运及同代山水田园诗人一样:具有质朴、自然、清新的风格,但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熔铸陶诗的意趣和谢诗细腻逼肖的诗风的同时,继往开来,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的诗个性与自然契合、情与景相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调丰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这就使得他在这领域有很高的成就,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会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一些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句。陶渊明、谢灵运这些前辈的诗歌给王维提供了创作基础。王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踵事增华,学陶之自然浑成,取谢之细丽精工,再加之独有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修养,成为诗坛上开宗立派的大师。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

陕师大 中文本科——《唐宋诗词研究》作业题及答案

陕师大中文本科——《唐宋诗词研究》 作业题及答案 一、分析: 1.骆宾王《在狱咏蝉》: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全篇 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以托诗人遭受谗陷之忧,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 2.孟浩然《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 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高适《燕歌行》: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 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4.李白《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 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5.杜甫《兵车行》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 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6.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诗的主题是“长恨”。 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这首《无题》描写了爱情的珍贵难得和对爱情的贤贞不渝,真 实地反映了封建文人对爱情生活的挚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可看作一首爱情诗。此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语言精美,丰富多彩。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是此诗的风格特色,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风格特色。 8.柳永《雨霖铃》: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 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明显受到了李白的影响,好像是抄袭,没有什么新 意。但苏轼的整个命意与李白有所不同。李白的主题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相比是短暂的,但是,虽然短暂,仍然要潇洒地欢度,而苏轼的却不是。李白笔下的月亮是没有具体时间的,而苏轼面对的月亮是中秋的月亮。李白的月亮固然引起了戍客的乡愁和思妇的怀远,但并不是指向具体的个人,而是一般概括,富于哲理性,而苏轼的月亮却很有个人色彩,充满对亲人的怀念。 10.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 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1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这是辛弃疾词的压卷之作,怀古伤今,苍凉悲壮。虽作用典 颇多,但能关合时事,用得极为贴切。 12.姜夔《扬州慢》: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 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二、论述: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鉴赏 【复习要点】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 【知识梳理】 一、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孟浩然清淡。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此类诗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李白雄奇豪迈,杜甫早年英气豪迈。表现在描写对象上则通常是一些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二、思想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因美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2019-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阅读答案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无论唐代的复 三代两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在这旗帜下进 行的,不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 魏晋以迄唐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他们 一面复古,一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 文章并不全同于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 代而完成了宋代独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则所复之古当然是 三代两汉。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 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兼取古律。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 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正是就律诗而言。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佺期宋之问的:裁成六律,彰 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这实 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诗则并不一 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 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宗元。王禹偁赠朱严云:谁怜所 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可 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自然他们也进而 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 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之心,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 为必开之为其涂矣。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欧阳作苏氏文集序云:子美(舜钦)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 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 诗杂文。可见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欧阳修统名苏穆所作为古

山水田园诗复习

2014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山水田园诗 知识链接—— 山水田园诗是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等。 1、山水田园诗的内容: 题材主要有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但并不只为写山光水色,这类诗歌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感情寄托的问题,应认真分析诗句,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中意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它的主题常常有: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厌弃官场,向往隐逸;淡泊宁静,志趣高远;生活闲适,悠然自得;官场失意,寄情山水…… 2、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意象: 自然景物:青山、流水、明月、清风、清泉、松竹、菊花、炊烟、桑麻、白云等。 常用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 小结:田园风光——清新优美、宁静和谐、远离尘俗、冷寂荒僻 3、山水田园诗的类型: 按照诗人抒发的主体感情,山水田园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对山水自然、田园生活的歌颂与热爱。 以王维《汉江临泛》为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整首诗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进而表达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已经寄情山水,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闲适恬淡的心情。) 以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为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3)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的刻画,表现主人公一种高洁的志趣。 以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摘要:山水田园诗起源于晋代,其中代表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是代代经典相传的佳句,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维和孟浩然成为当时的主流。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优美典雅,风格恬静清秀,语言清丽洗练。整首诗句都体会着作者的真实情感。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东晋时期,陶渊明等人形成了一种东晋田园诗派,南朝山水诗派则以谢灵运、谢脁为主,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些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唐诗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种繁荣的局面,山水诗出现了丽日惊天的奇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意境幽深,色彩雅淡,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唐代山水田园诗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在盛唐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优越,为四处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提供了一定得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盛行佛道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追求自然的和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精神条件。文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不免的对风景和自然发起兴趣,诗歌的创作中就逐渐转变成描绘山川美景,乡村的田园风光为主题。进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不是影藏起来道德,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中最有特点的一种诗体。 山水田园诗的具体风格以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为主。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701-761)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人。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诗代表了全盛的开元天宝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象。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有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古典诗文 2010-01-20 0435 5d56b7b40100gd0g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 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唐宋诗中的疟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3216471097.html, 唐宋诗中的疟之比较 作者:白珊珊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6期 摘; ; 要:疟疾作为一种疾病历史悠久,古籍中常见其记载。唐宋时代,随着诗歌的发展,饱受病痛折磨的诗人们也常常将疟疾写入诗中,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典故,生发出一些特别的生命感悟。本文拟从此入手,分析唐宋诗中有关疟的现象,并比较其内容与情感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唐宋诗; ; 疟; ; 比较 疟疾作为一种疾病历史悠久,古籍中常见其记载。如《难经本义》中说:“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1](491)《左传·昭二十年》曰:“齐侯疥,遂痁。”[2](4544) “疟”“痁”和另外一个字“痎”均表示疟疾。《说文·疒部》:“疟,热寒休作。从疒,从虐,虐亦声。”[3](155)段玉裁注:“谓寒与热一休一作相代也。”[4](350)《说文·疒部》:“痁,有热疟。从疒,占声。”段玉裁注云:“痁,有热无寒之疟也。”《说文·疒部》:“痎,二日一发疟,从疒,亥声。”段玉裁注:“人谓间二日一发为大疟。”而“痎”字往往出现于医学典 籍之中。 到了唐宋时代,随着诗歌的发展,饱受病痛折磨的诗人们也常常将疟疾写入诗中,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典故,生发出一些特别的生命感悟。本文拟从此入手,分析唐宋诗中有关疟的现象,并比较其内容与情感方面的异同。由于在古代文獻中,“疟”“痎”“痁”三个字均表示疟疾,所以本文在讨论唐宋诗中的疟时,也主要聚焦于这三个字所出现的诗歌。 在《全唐诗》[5]中,提到疟的诗歌共有21首,其中元稹5首,杜甫4首,韩愈4首,白居易2首,沈佺期、罗隐、皮日休、李商隐、李涉、王维各一首。《全宋诗》[6]中提到疟的诗歌则相对较多,共有119首。其中写的较多的有赵蕃(12首)、陆游(8首)、舒岳祥(6首)、刘克庄(4首)、项安世(4首)、梅尧臣(3首)、虞俦(3首)等,此外,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等人也写过此类诗歌。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诗,在提到的疟的诗歌中都有几点共同的现象:一是瘴、疟并称,二是认为疟疾是由于“疟鬼”行疟所致,三是以疟为喻。 一、瘴、疟并称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本文是关于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

诗之唐宋辨(一)

诗之唐宋辨(一) 摘要:唐诗主情,宋诗逐理。文章从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诗歌形式入手,通过对二者的师承对象、学风政风差异的比较,以及词出现之后,诗词承栽功能的异同分析。来阐明诗分唐宋的成因,以深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诗歌范型。 关键词:唐宋诗歌;异同 唐宋诗歌,在风格情调上有其整体性差异,这早已是诗学界公认的事实。自南宋始历代诗论家便十分重视二者的比较,且褒抑不一,其中较中肯的评述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夫人各有禀性,各自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而宋诗逐理。把握缘何形成这两种审美追求明显不同的诗歌范型。是深入了解唐宋诗分别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将从这一话题入手,试作一粗疏探索。 1诗分唐宋情理各妙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宋诗》中,对唐宋诗之分有精彩论述:“唐宋诗之异点,……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唐诗在整体情调上气韵酣畅,情昧淳美。它在继承前代诗歌成果的基础上,一洗建安时代的“萧瑟”与“悲哀”,以鲜明的艺术特色,改变了玄言的寡淡和齐梁诗体的繁缛,在集体面貌上给人以神行语外、语浅情浓、丰神毕现、朝气蓬勃之感。王维以清新浅近见长,一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让我们领略尽风光旖旎,山林闲适之趣。刘禹锡达观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即便是一首用以写仕途艰难的《行路难》,也被李白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悲而不伤的大气。可以看出。唐人作诗是将气象和笔力结合,倡言笔力雄健,气象浑厚.诗歌境界的追求偏于壮美。唐人之所以有这种开阔的胸襟,得益于他们擅长通过大量的意象来构成意境。严羽《沧浪诗话》云:“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冰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而且唐诗中对“意象”的刻画,并非描写对象的平面书写,而是能够“起兴”的某一特定时空中的“象”。唐人对兴象的偏爱,促使他们偏重于主性情,一刹那的灵光闪现和妙手捕捉,使他们吟咏的通常是瞬间便能摄住人们情感的风景,因此,唐诗极富于深情、激情,极富于深思、想象,“一往情深于天地万象,诗情勃然而兴。” 与唐诗多情不同,宋诗在审美追求上则注重思辨,擅长析理。宋代诗人大都以积极用世的态度去驱遣笔墨,用诗意来表达哲理,极富思理的情调,显露出美不胜收的理趣。道学家朱熹借景喻理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水之清澈缘于活水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补充新知,启示后人不断学习以达到新境界。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将抽象的哲理用诗化的形象生动表达,言简意赅,寓意深邃。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地阐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非凡的智慧使读者在审美过程中受到深刻的启迪,耐人回味。可以看出,相比于唐诗的高华浪漫,运之以情,宋诗更显朴实理智,骨鲠健峭。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缘于宋人以儒家的冷静自足.辅以禅学的活泼有趣和老庄的恬淡通达,自成寓理于形象的一代诗风:宋诗格物体情,观景取象,以议见理,以“文字,才学,议论”为特色,浓郁的哲理色彩使其议论思辨超越了形象思维。虽然宋诗也有情,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以神韵称道的佳句,但和唐人的沉迷不同,宋人常常在情之深处,翻转上来,转柔弱为刚健,化悲哀为通达,在冷静观物的同时,也冷静的观照自我。 综观上述,唐诗重情韵和气象,多生动形象,富于抒情性,美在情辞;而宋诗重思辨和析理,多索求缘由,富于哲理性,绝在理趣。如缪钺先生言:“唐诗如芍药海棠,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