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带一路”:美国对中国周边外交构想的解读

“一带一路”:美国对中国周边外交构想的解读

“一带一路”:美国对中国周边外交构想的解读

国研院时间: 2014-12-19 作者: 龚婷责编: 龚婷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构想在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中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作为中国处理大国关系主要对象和影响中国周边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之一,美国将对中国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产生突出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美方对中方构想的意图、方式及前景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中国应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周边外交“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美国

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新战略的提出成为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0月举行的周边外交工作会上提出,周边对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应与时俱进、更加主动地开展周边外交,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基本理念[1]。

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周边外交新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以创新的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内涵的“五通”工程,旨在促进欧亚国家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相互合作更为深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2]。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在印尼国会大厦发表演讲,指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在陆海两个方向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被外界广泛视作中国新时期周边外交的构想,引起主要大国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长期以来,作为全球霸权的美国不仅是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主要对象,也是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在战略、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维度深刻影响亚太及欧亚地区。由于美国在“一带一路”构想所涉及的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中东等地均长期以来拥有重要的战略存在及外交运筹,因此中国在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构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受到美国的影响,也进一步凸显了研究把握美国学界、政策界及舆论界对“一带一路”意图、方式及前景看法的重要意义。

一、美方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意图的认知

美方看来,出于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等一系列考虑,中国提出陆海并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在战略空间上可以实现向西拓展,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

资源进口需求及急迫的海上通道安全需求。此外,中国在双边关系、地区及全球事务上拉拢

俄罗斯,意在振兴欧亚地缘板块,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及全球

秩序。

(一)陆上“西进”和海上扩展:拓展战略空间

美方认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上大国。不断崛起的中国势力将加速扩张,必然

会将自身力量扩展至全球地缘政治的支点,覆盖整个欧亚大陆。当前,中国已经深入欧亚大陆,通过拓展贸易、修建油气管线等方式紧密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系,但是“扩展的范围还

远远不够”[4],中国力量还将继续在陆上向西延伸,在海上加速扩展,追求陆权和海权的齐

头并进及再平衡。

从陆上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在经济和外交上拉近“本国与南亚、中亚和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海湾国家关系”的机遇” [5],超越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开放

和交往主要面向的东亚及太平洋方向,向广阔的西部方向大力拓展。下一阶段,中国将在美

国从阿富汗撤军之际密切与阿的经济和商业联系,进一步拉拢巴基斯坦以打通赴印度洋通道,增强与资源丰富的海湾及非洲国家的互联互通。另外,欧盟也将成为中国扩大共同利益的工

作重点[6]。从海上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使中国的触角超越西太平洋海域,向南深入南太平洋、向西开辟进入印度洋通道,与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在这些海域的海上

力量抗衡。此外,“西进”还与中国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将会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强西部边界和各省的安全[7]。

(二)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

美方认为,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安全上推动与地区盟友及伙伴的军事联盟,政治上靠近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经济上打造具排他性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以下简称TPP),被中国视作全方位遏制和打压中国的战略手段。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冲突和零和博弈的性质[8]。

中国主动出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本质上是在美国主导力缺乏、区域合作机制化程

度较低的中亚、南亚、中东及其他相关地区推行一体化战略。中国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东亚与

美国的竞争和对抗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扩大自身影响力,以经济合作为先行力,逐步带动

和整合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协作。

以中亚地区为例,中国在中亚尚无类似自由贸易协定一类的地区机制,这抑制了中国与

中亚经济融合,而中国必须把握中亚为中国提供通向世界市场出口通道的意义[9]。随着俄罗

斯在中亚实力的相对下降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中国在中亚影响力将日益上升,在资金方面比美国更具优势,从而对美国在中亚的存在形成挑战[10]。

一种更为激进的观点认为,中国新领导人上任后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及举措,意在与美国寻求陆上及海上战略空间的权力分享甚至势力划分。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实质在与美国瓜分太平洋水域,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在于将东盟海洋空间划归自己的太平洋水域势力范围[11]。中国将在东亚地区之外打造以自身为中心的经济圈,更多地与发展中国家而非仅仅是发达国家进行经济融合,化解美国以TPP为手段对中国的挤压,进而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进行的遏制和围堵形成有效的反制。

(三)联合俄罗斯等国,重振欧亚地缘战略板块,构建“去美国化”地区秩序

美方认为,2013年以来,中俄首脑互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显著加强、中俄天然气协定签订等一系列双边重大往来表明,两国正摒弃分歧,空前加强战略团结并形成事实上的“准同盟”,打造“新的反美轴心”[12]。中俄明确指向美国,旨在对抗和反击美国在亚太和欧亚地区的控制力,重新夺回地区主导权。两国在斯诺登事件、叙利亚危机及乌克兰危机上的协作,实质是对抗以美欧为中心的价值观,重新制定地区和全球秩序,同时对包括日本等国在内的美国地区盟友起到震慑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中俄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俄罗斯获得了来自中国的经济动力,中国则得到了巨额的能源利益。

此外,中国对俄罗斯、印度、蒙古等中国周边欧亚大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除俄罗斯以外,2013年蒙古和印度总理相继访华。这说明,中国加速实施外交和周边战略,重心向亚洲内陆调整,一方面有利于打造贯穿欧亚大陆的经济集团,另一方面也降低俄罗斯和印度影响力,获取这些国家的资源并让其在外交上向中国靠拢[13]。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认为中国正在加强自身主导下的地区机制,通过打造亚信峰会、提振亚太经合组织(以下简称APEC)构建“去美国化”秩序。2014年中国主导召开亚信峰会,并将继续担任接下来两年的轮值主席国,美国及在亚太最重要盟友日本仅作为“观察员”身份参会。这表明,中国试图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反恐、经济合作等手段加强亚洲内部的多边机制化交流。尽管亚信峰会能否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多边安全体系尚存不确定性,但是它“可能会决定亚洲未来发展的方向”[14]。另外,作为2014年APEC轮值主席国,中国大力强调APEC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美国近年来不太重视APEC,这让中国看到了一个机会”

[15]。

(四)功能性领域的意图:能源诉求及海上通道安全

受中国“走出去”利益推动,“一路一带”建设对中国扩大能源资源进口来源地、拓展

成本更低的运输通道、巩固能源通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美方认为:第一,崛起中的中国对

海外能源资源的战略性需求急剧增加,中亚、南亚、中东、非洲都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增强与欧亚大陆上非欧洲文明国家在交通和基础设施

上的互联互通,将使中国获得成本更低的陆上能源运输通道[16];第三,中国能源进口多元

化战略决定不能仅仅依靠中东满足油气需求,“一带”建设将中亚摆在重要位置,其主要考

虑之一在于通过陆路管道运输来自中亚的油气比通过海路运输来自中东的油气在安全上更有

保障[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帮助中国拓展海上通道、保障海上运输安全。美方认为,针对东盟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与中国已在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布局的“珍珠链”战略

形成对接,联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域及海上基础设施,使中国的海上力量进一步西进[18]。印太海域是中国海外能源资源通道运输的必经之地,中国面临的海上通道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一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封锁和阻拦,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上运输

通道构成实际威胁;二是印度、日本等地区大国在印太海域日益崛起的海上力量;三是印度

洋沿岸及马六甲海峡周边的海盗袭击;四是相关海域及沿岸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为应对这些

威胁,中国将在相关海域及沿岸部署更多的力量存在,逐步向海权大国迈进。此外,美方还

强调,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对南海问题及与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海上争端的回应,也是应对美国主导下TPP的替代方案[19]。

二、美方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前景的认知

美方认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不仅面临诸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在“一带”建

设上,尽管中国拥有资金优势,但恐怖主义将构成威胁沿线安全的主要因素,而中国能否处

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将影响“一带”建设的前景。在“一路”建设上,一方面中国可以充

分利用海外华人的影响力增强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等问题上日益强势

的立场也会加强东南亚国家的不安。

(一)对中国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前景的认知

第一,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威胁“一带”建设。美国认为威胁“一带”建设的关键点在

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是随着美国及北约撤离阿富汗,阿现任政府瓦解,塔利班势力很可

能卷土重来,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将威胁“一带”沿线的稳定。因此,美方提出,中国应乐

见和欢迎美国在阿富汗持续驻军,这将是“一带”建设所需稳定环境的底线[20]。二是中国

必须与巴基斯坦反恐问题上加强立场政策协调。“一带”的西端是从海上连接能源运输通道

的瓜达尔港和陆上连接中国的喀喇昆仑公路,两者均位于恐怖势力、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集

中的巴基斯坦境内,中国必须确保巴基斯坦政府能够有效打击恐怖组织、分裂及极端势力[21]。

第二,中俄合作看似紧密实则“同床异梦”。尽管中俄在政治、军事、经济、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呈现制度化趋势,然而双方在诸多领域仍存在分歧[22]。一是中对俄贸易顺差导致双边贸易失衡,中国进口俄能源并向俄出口消费品及其他高价值产品,引起俄不满;二是俄致力于打造俄白哈关税同盟并扩大“欧亚联盟”,与中国“一带”建设在地区主导权上存在矛盾;三是中俄人文交流水平较低,互信的民间基础薄弱;四是俄在中国敏感的领土争议问题上抱暧昧态度,与日本、印度、越南及其他亚洲国家积极发展关系,将引起中国不满;五是中俄历史上的领土争议、军事争端、意识形态分歧等导致双方隔阂。美方认为,“莫斯科吹嘘其与北京的伙伴关系,主要是为了向世界各国证明自己仍然是重要的,而中国则将这一伙伴关系视为安抚俄罗斯的一条低成本途径”[23]。

第三,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比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更有资金优势。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美国开始打造连接中亚和南亚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然而迄今为止这一倡议在战略上牵制中俄、在军事上打击恐怖主义、在经济上控制中亚资源等一系列目标均未实现,同时“美国正在部署撤离阿富汗的方案”[24]。相比于美国,中国拥有大量的资金优势推动丝绸之路建设,“美国人通过追求实施宏大战略所未能获得的(对中亚资源)的控制权,中国却正在通过实行资本市场战略而实现”[25]。

第四,多方参与是“一带”建设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一带”建设所涉及的跨国项目中,中国不应该仅仅诉诸于双边途径,而是应该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多渠道融资、多样化所有权”[26],加强中、俄、欧及相关国家与国际多边组织的合作,例如世界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

(二)对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前景的认知

第一,团结海外华人,扩大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基础。海外华人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所覆盖的东南亚地区,在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及财富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可以利用海外华人群体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深化联系,提升中国形象。如果中国能够在“一路”建设中充分调动海外华人的积极性,并与相关国家能够在围绕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海洋方面达成共识,则有助于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一是缓和围绕南海问题所造成的地区紧张局势,二是有利于维护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27];三是有助于在东盟、地区及中国间增强海上互联互通;四是打造双赢结果,有助于东盟实现其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目标[28]。

第二,发展前景不甚明朗。美方认为,当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还处在概念阶段,中

国并未提出具体的措施。从这一点来看,“一路”很难替代TPP的吸引力[29]。以“中国—

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为例,该基金在很多方面信息不透明。一是中国期待从项目中获得经济

收益,但安全项目的导入会带来严重问题,即政府主导而不是产业驱动条件下如何量化项目

收益。二是该基金由哪个部门主管仍不清楚,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向东盟国家公布该基金细节;三是缺乏信息中心。该基金成立两年来,中国政府只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些合作领域,东盟国家不知如何申请[30]。此外,中国与南海权益争端国家的海上共同开发步调也相对缓慢,中国与文莱的油气合作、与越南在北部湾海域附近的共同开发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31]。

第三,中国在东海、南海日益强硬的维权维稳姿态对“一路”实施具有负面效应。2013

年以来,中国宣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加剧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抗、与菲律宾在仁

爱礁问题上对抗的强硬姿态、在南海加强军事和经济存在等一系列举动均表明,中国正逐步

加快海上权益的扩张步伐[32]。中国与争端相关国家的政策都受到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美国也将进一步加强同越南、菲律宾、日本等国的军事安全联系。南海争端各方在各自政策

上都很难让步,冲突呈现加剧趋势,这将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三、美方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构想影响的认知及美方的应对

美方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可能削弱美国、俄罗斯及其他地区大国在相应地区的影

响力。此外,美国不应仅仅重视东亚地区,也应该将西亚地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应对

策略上,美国应该重新思考自身的中亚政策,抗衡中国的影响力,此外还应该组织中俄形成

事实上的同盟。

(一)中国将削弱大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可能将改变亚太及欧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和权力架构。在宏

观层面看来,美国和俄罗斯也将对“一带一路”做出消极反应。中美俄三者在中亚的竞争中,中国明显日益占据上风[33]。相对于美国,美国在阿富汗撤军的步伐日益推进、以阿富汗为

核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也举步维艰,而中国优势则在于拥有大量资金;相对于俄罗斯,

尽管俄罗斯在中亚拥有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战略存在,然而中

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亚五国中四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亚与中国的

联系将远远超过其与阿富汗、南亚、俄罗斯及欧洲的联系。据此,美国有必要调整自身中亚

政策的目标,加强对中亚及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关注。重视中亚将有助于美国拉近与除中东、东南亚以外地区的穆斯林温和派的关系 [34]。另外,长期以来美国中亚政策的重要目标在于

限制中亚五国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依赖,现在看来应该更加担忧中国与中亚日渐紧密的贸易

和投资关系[35]。

此外,地区性大国也将对“一带一路”做出消极反应。具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实施会引起印度、伊朗及土耳其的不适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会引起日本及印度

的不适感。

(二)亚洲呈现出整体性崛起趋势,亚太与欧亚并重,东亚和西亚并举

美方认为,美国应该重新思考其“重返亚洲”战略,不仅应该关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而且应同等重视西亚地区[36]。原因包括:一是亚洲的崛起呈现整体性趋势和趋势,东亚和

西亚并举。尽管长期以来亚洲的东部和西部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缺乏深入联系,然而这一状况正在逐渐被打破。地区大国纷纷重视“丝绸之路”概念,这反映了东亚和西亚

的联系和融合正在稳步提升,双方内部贸易日益紧密。二是东亚地区与中东、西亚的联系日

益紧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与以中东为代表的西亚国家的能源和非能源贸易联系比重

不断提升,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伊朗的贸易额远远高于其与美国的贸易额;西亚国家对东亚的关注也不断增大,西亚在全球博弈中的分量不断加大。三是东亚和西亚之

间在海上和陆上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从海上来看,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海上核心通道印度洋

通航量巨大,其重要性不断提升;从陆上来看,横贯亚欧大陆内部的公路和铁路线路正在形

成中。四是以伊斯坦布尔、迪拜、新加坡、香港、上海为代表的亚洲金融中心的互动关系也

日益密切。

(三)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第一,在经济领域,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并不能替代其与亚太地区方向重要经济体的

联系,其影响力难以超过美国。在“一带”建设方向,阿富汗局势不稳、印巴冲突等因素造

成中亚和南亚不稳,这将危及“一带”建设;在“一路”建设主要覆盖的东南亚地区,美国

的影响力仍然超过中国,地区国家也更加欢迎美国的存在[37]。

第二,在安全领域,亚太诸国仍希望看到美国发挥积极作用。美方认为,一方面,中国

在南海等问题上态度日渐强势,地区国家不得不求助于美国发挥更大的地区安全保障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主导的亚信会议是否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去美国化”的作用还尚有待

观察[38]。

第三,中国在团结“一带一路”国家上面临诸多障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迥异,中国应至少思考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处理与

这些国家双边合作及与欧盟、东盟等地区多边组织之间的关系;二是中国是否应该用诸如建

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或者是以其他方式,将相关国家联合在一起[39]。

(四)美国应阻止中俄结盟,避免丢掉欧亚地区主导权

尽管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诸多分歧,然而双方在亚太和欧亚地区都分别与美国主导下

的安全集团发生冲突,走向结盟的趋势日渐明显。美国不能低估中俄靠近的严重性,应避免

丢掉欧亚地区的主导权,因此防止中俄结盟应该成为美国下一阶段外交政策重中之重[40]。

鉴于中俄的潜在分歧和矛盾,美国阻止结盟的不会付出太大的成本。

四、政策建议:中国的应对

在中美关系超越双边和地区维度、逐步走向全球的大背景下,必须正视第三方因素在中

美关系中的作用。如果说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竞争和合作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那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则为双方的互动开辟了新的空间:陆上从东亚向西拓展

至亚欧大陆的内部,涵盖但不限于中亚、南亚、中东等地区;从海上看从西太平洋海域向西、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深入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中美在新的陆海战略空间上如何管理双边

竞合关系,将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阶段看来,美方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存在较大疑虑、对前景的看法也存在

诸多不确定性。由于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尚在起步,合作构想及政策措施尚未完全成形,美方政策界、学术界的反应也处于初步阶段,客观上也为中方提供了向美方增信释疑、

增强双方良性互动的机会。具体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调“一带一路”倡议非战略性、合作性和非排他性。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

业遂所阐述的:“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

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41]。“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一直作为经

济合作倡议而非战略构想存在。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美政界、学界、商界等公共外交,强

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性、开放性、非排他性和互利共赢性,淡化零和博弈及对抗的抗

美色彩。

第二,在具体地区和领域探索和加强中美务实合作的基础。中美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以能源资源合作领域为例:在东南亚,中美在“大湄公河次区域

合作”(GMS)能源资源互联互通、能源政策方面已经开展一些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果;在中亚,中美在地区安全事务、管线安全维护等领域拥有共同利益;在中东,中美在确保能源供应稳定、运输安全、价格合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潜力很大[42]。在阿富汗问题、中东热点

议题上等问题上,中美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面存在广泛利益,而这些因素将对“一带一路”建设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应努力保持中美的良性互动及沟通。

注释:

1.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3年10月25日,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politics/2013-10/25/c_117878897.htm

2.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新华网,2013年09月08日,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mrdx/2013-09/08/c_132701741.htm

3. 《习近平:携手开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美好未来》,新华网,2013年10月04日,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mrdx/2013-10/04/c_132771877.htm

4. Robert D. Kaplan, The Geography of Chinese Power: How Far Can Beijing Reach on Land and at Sea?, Foreign Affairs, May/June 2010

5. Shannon Tiezzi, Why China Needs the US in Afghanistan, The Diplomat, Mar. 25th,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3/why-china-needs-the-us-in-afghanistan/

6. 《日刊:“中欧桥梁”可助平衡中美关系》,参考消息网,2014年4月25日,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425/380404.shtml

7. Yun Sun, March West: China’s Response to the U.S. Rebalancing, Brookings, Jan 31st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blogs/up-front/posts/2013/01/31-china-us-sun

8. Yun Sun, March West: China’s Response to the U.S. Rebalancing, Brookings, Jan 31st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blogs/up-front/posts/2013/01/31-china-us-sun

9. Alexandros Petersen, A Hungry China Sets Its Sights on Central Asia, The Atlantic, Mar.5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china/archive/2013/03/a-hungry-china-sets-its-sights-on-central-asia/273746/

10. Simon Denyer, China envisions new ‘Silk Roads’ to West by land and by sea, The Washington Post, Nov. 1st 2013,

http://www.japantimes.co.jp/news/2013/11/01/asia-pacific/politics-diplomacy-asia-pacific/china-envisions-new-silk-roads-to-west-by-land-and-by-sea/#.U28-XHn6i2k

11. 《俄报:海陆“丝绸之路”构想延伸“中国梦”战略》,《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0日

12. Leslie H. Gelb&Dimitri K. Simes, A New Anti-American Axis? , New York Times, July 6th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3/07/07/opinion/sunday/a-new-

anti-american-axis.html?pagewanted=all&_r=0

13. Stephen Blank, Moscow Talks Business, Beijing Answers with Geo-strategy, China Brief Volume: 13 Issue: 22, Nov. 7,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regions/chinaasiapacific/single/?tx_ttnews%5Bpointer%5D= 5&tx_ttnews%5Btt_news%5D=41596&tx_ttnews%5BbackPid%5D=52&cHash=ae7495499bdf92d98b 716e62e979cdc4#.U3B3dnn6i2k

14.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为何看重亚信峰会》,参考消息网,2014年5月19日,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519/390151.shtml

15. JamilAnderlini, China reinvigorates regional clubs to counter US power, Financial Times, May 20th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intl/cms/s/0/a01c11b8-e009-

11e3-9534-00144feabdc0.html#axzz32WQuIaet

16. 《俄报:海陆“丝绸之路”构想延伸“中国梦”战略》,《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0日

17. Jane Perlez, China Looks West as It Strengthens Regional Ties, Sep 7th 2013, The New York Times

18. Shannon Tiezzi, The Maritime Silk Road Vs. The String of Pearls, Feb. 13,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2/the-maritime-silk-road-vs-the-string-of-pearls/

19. David Cohen, China Pushes “Silk Road” Regional Trade on Two Fronts, China Brief Volume: 13 Issue: 20, Jamestown Foundation, Oct. 10th 2013

20. Shannon Tiezzi, Why China Needs the US in Afghanistan, The Diplomat, Mar. 25th,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3/why-china-needs-the-us-in-afghanistan/

21. Keith Johnson, Rough Ride on the New Silk Road_China's plan to build a new trade route with Pakistan is threatened at both ends by terrorism, May 1st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articles/2014/05/01/rough_ride_on_the_silk_road

22. Richard Weitz, Symbolism over Substance: Sochi Showcases China-Russia Pragmatic Partnership, China Brief Volume: 14 Issue: 5, Mar. 6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3/10/26/central-asias-new-silk-road-paved-by-china/

23. 《外媒:中俄不会打造“欧亚协约”》,参考消息网,2013年8月12日,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3/0812/253953.shtml

24. Simon Denyer, China envisions new ‘Silk Roads’ to West by land and by sea, The Washington Post, Nov. 1st 2013,

http://www.japantimes.co.jp/news/2013/11/01/asia-pacific/politics-diplomacy-asia-pacific/china-envisions-new-silk-roads-to-west-by-land-and-by-sea/#.U28-XHn6i2k

25. P. Stobdan, India and Asian Geopolitics,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is, Nov. 28, 2013,

http://www.idsa.in/policybrief/IndiaandAsianGeopolitics_pstobdan_281113

26. Ana Palacio, Russia and the Silk Road Approach, Project Syndicate, May 6th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commentary/ana-palacio-emphasizes-the-economic-and-security-benefits-of-china-s-latest-initiative

27. Yukon Huang, Courting Asia: China’s Maritime Silk Route vs America’s Pivot, The Diplomat, April 25th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4/25/courting-asia-china-s-maritime-silk-route-vs-america-s-pivot/h93c

28. Karl Lee, What Does China’s New Maritime Silk Road Mean for ASEAN, The Sundaily, Oct.15th 2013, http://www.thesundaily.my/news/855643

29. David Cohen, China Pushes “Silk Road” Regional Trade on Two Fronts, China Brief Volume: 13 Issue: 20, Oct. 10th,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single/?tx_ttnews%5Btt_news%5D=41468&no_cache=1

30. Karl Lee, What Does China’s New Maritime Silk Road Mean for ASEAN, The Sundaily, Oct.15th 2013, http://www.thesundaily.my/news/855643

31. Carl Thayer, China-ASEAN Joint Development Overshadowed by South China Sea, The Diplomat, Oct 25th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3/10/china-asean-

joint-development-overshadowed-by-south-china-sea/

32. 《美刊:中国周边外交试图“左右兼顾”》,参考消息网,2014年4月15日,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415/375442.shtml

33. Simon Denyer, China bypasses American ‘New Silk Road’ with two of its own, Washington Post , Nov.14th 2013

34. Frederick Starr, Moderate Islam? Look to Central Asia, New York Times, Feb. 26th 2014

35. Jeffrey Mankoff, Work with Moscow in Central Asia, National Interest, Mar 21st 2013,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commentary/work-moscow-central-asia-

8242?page=1

36. 瓦利?纳斯尔:《美国需重新思考“重返亚洲”战略》,金融时报中文网,2013年12月5日,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story/001053790

37. Simon Denyer, China envisions new ‘Silk Roads’ to West by land and by sea, The Washington Post, Nov. 1st 2013,

http://www.japantimes.co.jp/news/2013/11/01/asia-pacific/politics-diplomacy-asia-pacific/china-envisions-new-silk-roads-to-west-by-land-and-by-sea/#.U28-XHn6i2k

38. 《学者:中美未来将“低烈度广泛对抗”》,《联合早报》,2014年5月22日,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special/report/politic/sino-us/story20140522-345712

39. Shannon Tiezzi, China's 'New Silk Road' Vision Revealed, The Diplomat, May 9th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2014/05/chinas-new-silk-road-vision-

revealed/

40. Mark Adomanis, A Russia-China Alliance Is Emerging, And It Will Be A Disaster For The West, Forbes, May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sites/markadomanis/2014/05/20/a-russia-china-alliance-is-emerging-and-it-will-be-a-disaster-for-the-west/

41. 《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建设陆海丝绸之路”分组会上的演讲》,外交部网站,2014年3月25日,

https://www.sodocs.net/doc/302624673.html,/mfa_chn/wjbxw_602253/t1140481.shtml

42. 贾秀东、王友明、王洪一、苏晓晖:《中美合作共赢潜力探讨——两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合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IIS研究报告》,2014年5月

(来源:《中美外交:管控分歧与发展合作》,时事出版社,2014年12月)

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

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 步树立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例: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积极领导并参与“六方会谈'机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二.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中国坚定支持朝鲜半岛北南双方进行和解与合作、实现自主和平统一;领导建立上合组织;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等地区对话与交流机制;三.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中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四.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中国先后加入APEC,WTO,“二十国集团”,“金砖四国峰会”;五.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上多达17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坚持了改革开放2,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了可持续发展道路4,坚持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道路5,坚持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毫不动摇的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考点名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初级阶段的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

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时间(1956——2050左右)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及未来外交战略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及未来外交战略 13XXXxxx1班 xxx 2013111111111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以下我将对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形势和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外交战略定位做一次简要分析。 一、中国周边形势 1、南海争端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是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朝鲜核武器 2016年1月6日上午,朝鲜第四次核爆举世震惊。其实,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所以,朝鲜说,它的威胁来自美国,所以它拥核是“迫于无奈”。其实,朝鲜的核遏制力只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并非什么保卫主权和生存权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正是如此,朝鲜在安全上所以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何况,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再看看第四次核爆后朝鲜发表的声明:自主权不受侵害下不会用核武器,自主权不受侵害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核武器,此次氢弹试验标志着“我们的核武器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实,朝鲜这份声明意义,因为,对朝鲜来说,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是存在主动出击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对朝鲜拥核充满了担忧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而是它的不可控性。一个退出了六方会谈、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两度撕毁朝鲜停战协定,且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世袭制国家,如何让人放得下心?因此,可以

15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doc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内容标准】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3.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4.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5.探讨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6.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各自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试说明】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建交;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考点解读】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美国坚持了20多年的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本原因)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2)重返联合国的经过 ①美国“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破产。 ②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①这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②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③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 (1)原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根本)②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直接)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方面: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经过(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第31届世乒赛,日本)②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 ③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3、中日建交(最敏感问题:历史问题) (1)原因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日本国内产生影响(根本)②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2)过程 ①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9月②中日建交: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 (3)阻碍中日关系的问题 ①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②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③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④慰安妇问题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的改善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②、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差不多原则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进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断,爱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 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是指:往常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显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布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同进展中国家,也要同发达国家进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状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党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咨询题。邓小平同志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大局动身,明确提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紧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的差别”,“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咨询题和处理咨询题”。(12)这就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意识形状咨询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差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然而2010年9月7日,我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东海海底资源开发问题更为凸显,引起了两国民众的“口水之战”,两国的经济交往、民间往来倍受影响。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但中日两国始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搬不开的邻居。作为世界上两大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日两国的矛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世界的和谐稳定。对于俄国,俄罗斯是世界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按照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共识,努力维护和发展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安全上相互信任的新型睦邻关系。 在西南方,我们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友好关系历经时势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生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姓名:罗岳林 学号: 201038795160 系别:中兴通讯3G学院 班级: 3班 指导老师:宋娜 完成时间: 2013-10-15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内容摘要:我国现在正式把外交策略重心由以往的西方国家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此为我国外交布局之变。一阖一辟谓之变。然而这种变最为直观的当属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这两个大的改变都意味着我国外交正一步步的趋于主流。 关键词:外交新任国家主席第一夫人升级 第一部分,文件综述: 1.资料出处:思政部网站提供的材料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3-2014学年上学期,总第71期,第52-60页《环球杂志》《中国新闻网》 2.主要内容: 一、3月下旬,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俄罗斯等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习近平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出国访问。故而此次访问引起了国际舆论与战略界的格外关注。西方有媒体认为,中国已着手调整外交布局,开始把外交政策重心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它们进而猜测,中国新领导人有意疏远欧美日等西方国家。 二、我国外交并不是一直墨守成规,相反,一些新举措的浮现,使我国外交颇惹人注目。2011年9月1日,该部例行记者会正式从每周两次增至五次,发布频率、答问时效全面“提速”。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无论是在节假日还是凌晨,外交部都及时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实现了建立28年来的重要“升级”。 第二部分,个人感想: 以上种种的表现都呈现出了我国外交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外交一直都是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 一、西方的媒体这样猜测是不对的,这只会加深中与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领导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肯定已经意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我觉得我国做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现在我国已经快速的强大起来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对西方国家这样以礼相待了,我们得让西方国家明白,我们国家以前强大起来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软弱了,没有它西方国家,我们国家自己也能独挡一面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西方国家知道我们的实力,从而尊重我们中华民族。 二、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死板,或者不懂得变通。实践证明,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外交一直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国家和平昌盛的发展,才能保证给予人民以稳定的生活环境。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是重中之重,这样的改变,更能让那些生活在国外的同胞们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密切关心。才能更好的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这样的改变也能让外国家对我们国家更加的赞同,从而为我国继续走上世界大国的舞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我国的外交契合于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我们愿发挥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于此同时,我

一 中国外交发展阶段

一中国外交发展阶段: 联苏反美(一边倒):1949-1960 反美反苏(两面开弓):1961-1971 联美反苏(一条线、一大片):1972-1981 不结盟的独立自主:1982- 二毛泽东“中间带理论” 1946年8月,毛泽东首次提出“中间带理论”:美苏之间有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在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上进攻苏联的。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中,毛泽东又意识到有两个中间地带:一部分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可以联合的力量。 三“独立自主不结盟”的政策 主观认识:①中国领导人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 ②中美交往过程中发现结盟和建立外交关系不一定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佳选择 客观形势:①国家工作重点转移 ②一条线政策出现偏差,已到非要纠正不可的地步,重新强调独立自主不结盟 四“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 不抗旗:中国仍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不取代苏联的旗手位置 不当头:中国是第三世界最有影响的国家中国坚决不当这个头 不树敌:在东欧国家出现政局变化时坚持不干涉内政,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他们发展关系 不对抗:与西方国家发展关系时,在涉及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寻求和他们的对抗 超越意识形态: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仍坚持1982年以来的超越意识形态,不以意识形态化线的这种做法 适当超脱:在涉及和我国国家利益和利害关系不大的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采取一种适度超脱的态度 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新中国的成立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展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开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纪元。2、引领着国际的政治潮流,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加强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着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主要外交政策1、另

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大外交课后测试答案

1.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 A 2016年 B 2015-2019年 C 2016-2020年 D 2020年 正确答案:C 2. 2015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 A 第九次 B 第十次 C 第十一次 D 第十二次 正确答案:A 3. 2015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增长10%左右,达到()人次。√ A 0.5亿 B 0.8亿 C 1亿 D 1.2亿 正确答案:D 4.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简称()。√ A GATT B TPP C TTIP D FTAAP 正确答案:C 5. 与周边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是中国地缘政治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A “一带一路”

B 全球治理 C 国际责任和义务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有()。√ A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小康水平 D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7.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A 国际贸易增长低迷 B 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 C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D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正确答案:A B C D 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 A 和平友谊纽带 B 联系中华儿女的纽带 C 共同富裕之路 D 共同繁荣之路 正确答案:A D 9.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 A 互联互通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五: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概述: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外交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知识网络: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 、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幅度之大,在世界各国外交史上是罕见的。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演变是中共领导人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的应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原因: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后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等,相应地,苏联也在东欧针锋相对地建立起了对应的组织和订立了计划,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外交方向的选择问题。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并且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中美关系成为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问题,美国企图利用军事威胁、政治包围、经济封锁等手段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以图挽回在内战中的失败。因此,中国外交最紧要的目标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认为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需要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二是加强同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三是积极支持亚

非拉的民族独立,同时同它们发展友好关系。针对于大的目标,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的意思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承认,签订的条约也进行重新审定。“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就是不急于去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肃清,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上同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的意思是新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三大外交方针”的实施,确实是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彻底地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方面,获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的援助,特别是156个援建项目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60年代,特点:“两个拳头出击”原因:此时,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苏联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于是,苏联开始确立了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是又妥协又对抗。其次,就是东西方各自阵营中,开始出现了分化现象,如社会主义阵营中,有苏匈、苏波事件,而在西方阵营中,有法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第三世界也开始进行了不结盟运动。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是,中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结盟关系不断走向破裂。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已经不合适宜。此时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也反

2020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2020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 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 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 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 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 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 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 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 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 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 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 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 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

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

篇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急需, [ 标签:中国外交,论文 ] 匿名回答:1 人气:311 解决时间:2009-11-02 11:11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争取与它们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在建立多极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点的战略道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是中国既往外交思想的深化。“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了。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并且必将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以捍卫国家经济利益为内涵,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底线,采取了灵活而不僵化,抗争而不对抗的外交思路。在外交实践中大力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理念。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中国的外交工作,在民间一度被误解为只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与老百姓似乎无关。但现在我们看到,从2003年9月开始,中国外交部不仅有了对外“开放日”,老百姓可以走进神秘的大厦去参观。而且外交部公开了一批已失去保密价值的外交档案,公民可以自由查阅;外交部长在网上与网民交流,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新时期外交工作朝着“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方向迈进的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等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建国第一年中国就与17个国家建交。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世界外交舞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

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在广大发展中国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战略的神来之笔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战略的神来之笔 ——写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之前 朱毛斋 随着3月31日申请期限临近,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正式提交了作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确认函。3月17日,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也表示同意加入亚投行,这是以中国两会为节点“一带一路”的最新进展。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在3月26~29日举行。而媒体透出,在此前后,一份“一带一路”规划有可能很快公布,总计几百重大项目的清单有可能亮相,包括铁路、公路、能源、信息、产业园区等。3月27日,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到博鳌,就“一带一路”和香港机遇发表演讲。今年的博鳌论坛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将成为重点话题。作为中国第二步现代化阶段的经济外交战略,“一带一路”信息在早春时节如此密集绽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以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同时做好和平与发展作为两条主线。”这是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的声音。“‘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这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福建泉州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高峰论坛的呼应。上周二,敏锐的深圳商报发表评论员江风扬的独家评论:《亚洲国家更需要“一带一路”》。 有位专家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3月23~24日,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第五届中国学论坛。两年前的一个观察焦点是,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完成第一步现代化,进入第二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面对发展中的内外部问题,历史上确实也从没有哪个大国走过的路是和平崛起,中国怎么办?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是什么?如今,“一带一路”从提出到亚投行被付诸实施,“一带一路”已然成为新时期,最耀眼的中国外交发展战略的一个神来之笔。 发展与新常态期 对称的外交战略 诞生于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非一个大国的地缘政治工具。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给出的信息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一带一路”绝非一家独奏曲,而是各方参与的交响乐,“一带一路”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合作共赢。 在记者会上,作为官方的代表外交部长王毅告诉中外记者,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方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倡议、中国的方案,它并不是排他的,而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合作建议,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凡是有意愿参与这一合作的国家、地区、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可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参与进来。 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中国目前经济增速放

中国外交决策过程

中国外交决策过程 3月17日,北京。两会帷幕徐徐落下。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在世界注视下推进中国各项改革议程,外交领域自然亦不例外。 此前一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提名,决定了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其中,原外交部长杨洁篪任国务委员,原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任外交部部长,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系统主要人事调整尘埃落定。 不过,时至今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国发展亦非往日面貌,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对中国外交的决策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厘清中国外交决策过程,捋顺中国外交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外交意义重大。 张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研究员 图表系作者张骥据公开资料整理。制图:郁斐 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外交决策在国内政治议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外交决策的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外交政策及其决策的关注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上迅速提升。 由于外交往往涉及到核心和重要的国家利益,外交权力高度集中,并且对保密性和专业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外交决策往往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在现代民主体制之下,民主化和制度化成为外交决策的重要追求和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的外交决策机制,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在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今天,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还原出中国外交决策的全过程,但透过外交决策的制度性安排,我们仍然能够勾勒出中国外交决策的基本过程。 外交决策权在中央。“外交决策权在一国的最高领导。”任何国家的外交决策权都掌握在最高领导或实际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执行机关手中。外交决策体制是国家政治决策体制的组成部分,外交决策体制的构成由国家的政治决策体制的性质所决定。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是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当然也就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国的对外战略、方针、政策,涉外重大问题、重大事件,涉外危机管理的最高决策在中央进行,实行“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外交的决策和协调。中央于1981年恢复设立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涉外事务的议事、协调机构。2000年,中央又设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统称“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职权涵盖了涉外事务和国家安全事务。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由国家主席、副主席担任正、副组长,成员包括国务院系统的负责涉外事务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公安部长、国家安全部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等;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军队系统有关部门的高级将领等。 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不是常设机构,它只在有涉外事务议程时作为议事和协调机制以全体会议或办公会议的形式进行决策或协调工作。从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构成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领域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事务涉及到的部门越来越多,利益格局越来越复杂,外交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对外交决策带来了挑战,对加强外交决策的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在进行跨系统、跨部门的涉外事务协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和日益关键的重要作用。随着涉外事务的日常化、突发化的趋势,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议程也日益增加。中央外事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为主管外交事务的主要职能部门,外交部在外交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调查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中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外交工作的重大问题,为中央外交决策提出建议。比较重要的部门还有负责党际交往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负责对外经济事务的商务部。随着涉外事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其他部门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在日益增长。外交决策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此外,与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的经济部门(特别是相关行业、大型国有企业等)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政策需求会通过作为中央外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相关主管部门输入到外交决策的过程中。

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周边环境外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周边是我国利益最集中、对我国影响最直接的地区。周边形势的好坏,与我们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抓住、用好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目前,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大国外交是关键,周边外交是首要,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其中的周边外交被放在首要地位,足以说明周边外交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周边国家互为战略依托,推进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交融和安全合作日益深化。各国对中国期待和倚重增加,对华友好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明显好转。 但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国际形势和挑战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当属中国的领土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成功和周边国家签订了领土合约,然而,依然存在很多领土存在争议,亟待解决。中印的边界问题已经延续多年,印度在藏南地区布置了相当雄厚的军力,中国在南海的领海也不断受到一些亚洲小国的侵占,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沙群岛派遣了大量自己的海军,随着日本扣押我国船长事件的发展,中日钓鱼岛问题再次成为国际外交的焦点,中国必须做到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其次,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不断提出“中国威胁论”,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更是大肆购买先进武器,炮口全部对向中国。日本自卫队的规模不断扩大,意图也越来越明显,朝鲜半岛局势近日非常紧张,处于特殊位置的中国,又成为了这次事件的焦点。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介入,和韩方举行海上军事演习,又一艘航母驶入东太平洋,这对中国来说是莫大的威胁。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明显好转,使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到底面临着哪些方面的机遇呢? 一.被倚重期待的机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