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要点

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要点

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要点
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要点

四社区护理四

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陈爱珍

?摘 要? 目的 探讨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三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三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护理,作为治疗组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慢性病的知识知晓情况和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二心理状态二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慢性病知识和基本护理技能得分均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焦虑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分显著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干预后,治疗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U =6.335,P <0.05)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社区连续护理模式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知识水平知晓率及护理技能掌握率,缓解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三

?关键词? 社区连续护理模式; 老年; 慢性病;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12.004作者单位:273500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

随着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国亦迈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1﹞,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也与日俱增,已成为危害患者健康和生活的重要问题三由于衰老等原因,老年患者为社区慢性病主要群体﹝2﹞,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

且因多种社会因素如退休二空巢等影响,使患者病情更加恶化﹝3﹞三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国内仅局限于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忽视了连续护理的意义三

老年慢性病护理机构的发展尚不完善,不仅浪费了资源,亦增加了老年人负担

﹝4﹞

三连续性护理模式由美

国首先提出,现已成为新型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模式,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二改善生活质量等

﹝5﹞

三本研究分析连续性护理模式对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意义,现报告如下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5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三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护理,作为治疗组三所有患者均符合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诊断标准﹝6﹞三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0~

81岁,平均年龄(67.48?6.19)岁;疾病种类:19例高血压,10例心血管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

糖尿病,2例慢性胃肠疾病三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9.52?7.79)岁;疾病种类:18例高血压,10例心血管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糖尿病,2例慢性胃肠疾病三两组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三研究符合中国临床试验研究法规及赫尔辛基宣言,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三组内所有患者于入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的获取的过程符合相关要求三

1.2 纳入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不低于60岁;且符合WHO 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诊断标准;②无严重器质性疾病二传染性疾病;③无精神认知障碍,可正常参加试验研究;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治疗三

1.2.2 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不足60岁;不符合WHO慢性病的诊断标准;②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二传染性疾病;③存在精神认知障碍,不能正常参加实验研究;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够配合治疗三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三具体方法如下: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发放宣教手册,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以及写明书面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二药物护理二运动护理等,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营养支持三

1.3.2 治疗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三主要包括:①成立持续护理干预团队,主要成员包括老年慢性病医师二护理专家二心理专家二营养师二康复师及其他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②社区护理时,详细记录患者的医疗情况,保证其清晰性二合理性及完整性三每周同一时间,对相同疾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包括饮食二药物二运动等,并组织康复较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介绍,通过情景剧等使患者受到更好的指导三同时加强家属及患者的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更好的交流,促进患者康复;③对已住院的患者,出院前,由专家对患者的情况及居住环境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出院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健康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二药物使用方法二随访时间;④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提供出院后咨询,详细记录患者家庭护理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并要求患者每周进行疾病治疗二护理二锻炼等,并鼓励家属一起参加,共同学习三共进行6个月的随访指导三

1.4 评价标准

1.4.1 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使用自制的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基本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基本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三

1.4.2 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在护理周期结束后,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三

1.4.3 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当日,分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采取封闭式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二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三1.4.4 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二社会支持和睡眠四个维度,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人输入及核实,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分类有序变量之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

2 结果

2.1 两组知识知晓情况和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慢性病知识和基本护理技能得分均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见表1三

2.2 两组SAS与SDS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焦虑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分显著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见表2三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治疗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U=6.335,P<0.05)三见表3三

表1 2组知识知晓情况和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分,x?s)组别例数慢性病知识分数基本护理技能分数治疗组4584.49?5.0289.33?5.21

对照组4571.24?4.8573.42?4.56

t值8.6959.183

P值<0.05<0.05

表2 2组SAS与SDS结果比较(分,x?s)组别例数SAS SDS

治疗组4528.16?3.8928.56?4.33

对照组4540.35?5.7241.37?5.85

t值9.4389.830

P值<0.05<0.05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

(%)治疗组45367295.56

对照组457251371.11

U值 5.308 5.943 6.446 6.335

P值<0.05<0.05<0.05<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见表4三

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分,x?s)

组别例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利用度睡眠质量治疗组4582.03?3.3385.41?5.2286.73?5.5089.35?5.62对照组4575.80?3.0777.46?5.0978.04?6.4379.65?4.77 t值7.478 5.803 6.3958.131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慢性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二衰老等因素,更易受到慢性病的威胁﹝7﹞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慢性病患病率超过92%,且常存在一种以上疾病﹝8﹞,由于医疗费用较高二医疗机构床位稀缺等原因,较多老年慢性患者在尚未完全康复时即已出院,出院后仍要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但较多患者不能接受连续护理,不利于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9﹞三社区慢性病具有患病率二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且需要长期的治疗,给患者本身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10﹞三连续护理是指护理服务延伸到社会二社区二家庭的护理﹝11﹞,其目标为实现护理的连续性,有效节省医疗资源,促进患者康复,实现人性化护理三但Hung等﹝12﹞研究表明,较多护理人员未能明确认识连续护理模式,仅理解为对患者的随访三

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模式可延缓病情进程二缩短住院时间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降低医疗支出,在社区治疗护理慢性病中具有重要意义﹝13﹞三本研究在社区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连续护理模式,与对照组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慢性病知识和基本护理技能得分均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表明治疗组患者通过反复的学习,接受专业指导,使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技能掌握率显著提高,良好的知识也为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三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焦虑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分显著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表明连续护理模式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大大降低,树立康复的信心,有利于患者恢复三此外,干预后,治疗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U=6.335,P<0.05)三说明连续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好的指导,符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说明经连续护理模式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有利于患者康复三

综上所述,应用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知识慢性病知晓率及护理技能掌握率,缓解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三但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未能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仍需大量病例数,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证实三

参考文献

1 程淑玲,臧小英,赵岳.中国城乡老年慢性病护理现状和

需求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23):66-70.

2 孔令娜,周颖清.重庆市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

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13):2545-2546.

3 Vanden Bussche H,Koller D,Kolonko T,et al.Which chronic diseases and disease combinations are specific to multimorbidity in the elderly?Results of a claims data 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Germany﹝J﹞.BMC public health,2011,11(1):101.

4 Weiss CO.Frailty and chronic diseases in older adults﹝J﹞. Clin Geriatr Med,2011,27(1):39-52.

5 孔令娜,周颖清.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社会支

持,应对方式及生命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48-4549.

6 王海燕.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4-75.

7 Diederichs C,Berger K,Bartels DB.The measurement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a systematic review on existing multimor-bidity indice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1,66 (3):301-311.

8 孟利敏,王欣,姚宏亮,等.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与

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23):5232-5233.

9 翟晓晴,李卉青,黄敏,等.居家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

出院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18(32):3870-3872.

10 于瑞彦,耿跃然,齐国娥,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

模式及实施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39-3940.

11 张兴文,唐莹,张义雄.卫生信息化下的医院-社区-家庭

三位一体老年慢性病健康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

医学,2013,11(10):1602-1603.

12 Hung WW,Ross JS,Boockvar KS,et al.Recent trends in

chronic disease,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J﹞.BMC geriatrics,2011,11(1):47.13 崔静,张淋淋,朱海玲,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

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25):2896-2898.

(本文编辑:腾悦)

基于老年视角的社区护士主导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董晓艳 王岚

?摘 要? 目的 通过老年人的视角来探讨社区护士主导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三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1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主题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三结果 从老年人的视角提炼出5个主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源配比不均衡,老人经济条件不足,社区护士待遇低,社区护士养老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欠缺,社区护士的社会价值降低三结论 大部分老年人对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养老接受度不高,社区护士主导居家养老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社区护士应加强各项养老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政府和社区应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以提高居民的信任三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护士; 居家养老; 质性研究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SR 13-006)

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12.005作者单位:300070天津医科大学

通信作者:王岚,E-mail:cy-dxy@https://www.sodocs.net/doc/322728822.html,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nurse-led home ca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lderly people Dong Xiaoyan ,Wang Lan.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nurse-led home care based on the per-

spective of elderly peopl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nurse-led home care service system.Methods A total of 15elderly people participated in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by the method of phenome-nological qualitative research.All of data available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Colaizzi thematic analysis.Results Five main factor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lderly:the uneven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the insuf-ficient of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people,low income of community nurses,the lack of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n home-car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mmunity nurses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social value of commu-nity nurses.Conclusions Most of the elderly people have a low acceptance degree for the community nurse-led home care,and national policy and financial support were in great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e-led home care;community nurses should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strengthen various life skills'training,mean-while,the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community care,so as to improve residents'

trust.

?Key words ? Elderly people;Community nurses;

Home care;Qualitative research

Fund program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tific Planning Pro-ject of Tianjin in 2013(TJSR 13-006)

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两周见习的体验,虽然觉得有点辛苦,但还是蛮开心的,因为在与临床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尤其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对于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就像是一副“偏方”,不管是于病情轻还是重的病人,如果护理的得当,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在市立医院本部的呼吸内科,大多数都是肺部感染的病人,多数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但是其中有些就是偏于年轻的,所以他们每天表现出来的就是非常焦虑紧张,从每天的晨间护理就发现他们的心情都不是太好,总是忧心忡忡的样子,我们的老师就会刻意的和他们多多聊聊其他的事情,从而转移一下注意力。我们给他们做血压、脉氧的测量时候,他们也比较关心结果,只要有一点点异常,他们都会比较紧张,会非常忧虑的担心结果,然后我们就会耐心的和他们讲,血压的结果早上和午后会不同,运动前后也会有所不一样等等之类的影响因素。他们听完我们的解释之后,才会有所放下心来。还有其他日常的护理都可以反应出他们忧桑的心情。其实对于他们身体的康复是不好的,所以作为护士的我们,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更要注意这些患者的心理变化,解开他们的心扉,从而对于病情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利用见习回校的空余时间,在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想如何通过一些方法从而更好的与这些慢性病病人交流沟通,我了解到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反应可粗略的分为三个时期:初患疾病时的震惊,随着治疗过程的展开,病人的期待心理受到挫折,他们往往会感伤自己将要失去的生活,将要经历的痛苦,从而感到无助,绝望,孤独;随着病程的延长,病人逐渐进入病人角色,此时,有些病人会表现出角色强化。影响慢性病病人心理变化的因素除疾病本身外,还与病人的部分社会生活能力丧失,就会适应不良问题等消失,而常见的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与:1.震惊;2.抑郁心境;3.敏感多疑;4.紧张忧虑;5.角色强化; 了解了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我们就要想出解决的方法,对于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五点护理措施:1.提高疾病的适应性;2.提供心理支持;3.情绪疏导;4.社会支持;5.认识调整;而在这五点里面,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与临床的实际特点,我们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还有情绪疏导,对于初次急性发病的病人,我们要耐心解答其疑问,询问其需求,并且给予安慰及恰当的心理指导,告诉他们病区的环境特点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多多鼓励他们。而对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病人,我们应该做到心理与生理护理相结合。就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叔叔,我们就可以和他们聊聊其他的方面,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多多鼓励他们,给予积极地心理暗示,从而调节一下病房的氛围。 经过见习,结合临床的真实情况,对于心理护理的认识及其重要性又提高了一个台阶,看看常见的护理心理学,结合实际情况,做一个有心的护士,才会做到更好的把握患者的心理,更好的将心理与生理相结合,从而促进病人病情的恢复。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由于老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与之前的有很大差异,且在干休所里的社交范 围明显减少,人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部分老干部难以适应,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出现忧郁、焦虑、孤独、失落、愤怒、怨 恨等不健康心态及情绪,极易导致其出现异常行为,或诱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 身心健康。在对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可通过增加沟通时间、增进相互 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法改善其精神状态,逐渐克服心理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心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修养好、生活 经验十分丰富,且对社会有很多贡献,这对干休所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 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越来越多,现已发展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1]。对干休 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不但要熟练掌握他们的病理、生理、心理状况,而且 还需善于沟通,消除不良情绪,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 提高其生活质量。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整 理报道如下: 1. 心理特点分析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与退休之前的有较大差异,部分老干部一 时难以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表现出忧郁、焦虑、孤独、失落等不健康心态,极易导致异常行为的出现,或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其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自尊与自卑并存、空虚孤独、没有安全 感以及焦虑犹豫等。 1.1 自尊与自卑并存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一般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离休前可能是 单位的核心人物,在单位、家庭及社会上备受周围人的尊重与爱戴,所以,一般 情况下,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尊心很强[2]。而离休以后,其影响力和权威 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它们容易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沉,有明显 的失落感。 1.2 孤独空虚 由于干休所的活动范围较小,社交人群单调,且亲朋好友纷纷去世,与儿女 分居,生活十分空闲且整日无所事事,精神十分空虚,不免感到孤独、寂寞。 1.3 焦虑忧郁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的身体状况不理想,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遇到繁琐的事情就有心有余但力已不足的感觉,情绪自然就会忧郁焦虑。若干休所 老年慢性病病人与儿女居离的较远或生活得不到子女或周围人的体谅、理解与支持,其症状会明显加重,易出现心情压抑、焦虑不安、急躁易怒以及嫉妒别人等 状况。 2 护理对策 开展干休所护理工作,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统一思想,充 分认识该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2.1 增进理解和相互尊重 在护理过程中要理解、关心慢性病患者。依据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社会角

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及中医护理观察

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及中医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中医护理对策。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58例,分析入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为心理承受力下降、抑郁、易怒、自卑等方面。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缓解患者的自卑感,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可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 标签:慢性患者;心理特点;中医护理 现阶段,临床上的老龄患者逐渐增多。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易怒、焦躁等心理症状,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笔者为了解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医院收治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历史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58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3例,年龄为76~84岁,平均年龄为(80.42±1.37)岁。本组158例患者中,51例呼吸系统,39例内分泌及代谢病,36例心血系统疾病,32例消化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性别等未出现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患者行常规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疏导护理方法如下。 1.2.1.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现阶段,医院临床护理逐渐趋于人性化发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时进行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式不仅能消除患者的恐惧感,还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 1.2.1.2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可组织小型讲座,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慢性疾病的治疗特点,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使得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来。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武威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专科)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何婧 学号:1413010415 指导老师:王菲 完成日期:2016年9月26日 教学系:护理系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录 1 什么是心理护理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5 2.1 疼痛的心理护理 5 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6 2.3恐惧的心理护理 6 2.4悲伤的心理护理 6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6 4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7 4.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8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9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11 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12 5护理措施13 致谢14 主要参考文献15 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关键词: 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慢性病心理护理论文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汪春霞 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242300 【摘要】: 1.目的:研究慢性病病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心理干预作用. 2.方法:在常规护理之上进行特殊的心理干预. 3.结果:经过护理之后,慢性病患者精神状态、病情的改善及对疾病战胜信心得到提高。结论:对慢性病患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病患提升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康复情况,可以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关键词】慢性病;心理;护理 慢性疾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慢性病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因为慢性病病人有病程长,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加重、疾病痛苦折磨、死亡危险降临等特点,部分慢性病患者会过分的关注自身感觉,从而希望得到快速的恢复,或者认为自身可以像患病前一样的生活,从而拒绝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排除家庭中成员的支持,但是事实情况上恢复情况较慢,从而悲观失望情况更佳容易滋生.另一部分人因此出现淡漠、消沉的情绪特点,或者其他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出现,对周遭的事物反应迟钝,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因此心理护理对相关病患的生活非常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在宁国市中医院2016年5月1日到2017年6月1日期间收治的慢性病患49例案例,通过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和24例,其中男性共38例,女性共11例,年龄范围为58-88岁,其中甲减18例,糖尿病19,类风湿关节炎 1.2 护理方法 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配合医生治疗之上进行特殊的心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其中观察组护理方式如下: 1.2.1 提供优良的环境 其心理干预首先是提供给病患一个良好环境,避免因为长期康复治疗带来的压抑感,良好的诊治环境可以让内心得到舒缓.病房内使用柔和的色调,房间范围宽敞,有安全扶手设计,沐浴有座椅设置,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播放愉悦舒缓的音乐,或者病患自己喜欢的歌曲,尽可能的满足病患对环境氛围的需求; 1.2.2 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要建立起护患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要对病患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同时要热情的相处,多聊聊病患的生活起居,个人爱好,多交流谈心,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感,可以和病患做朋友,减少生疏感和护患之间的生硬的身份距离. 1.2.3 有针对性的个性护理和健康宣教 针对病患的心理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当病患出现焦虑或者消极情绪时要了解产生这种不良情绪的根源,虽然可能是由于疾病引起,但是疾病对其个人的生活的影响是有不同的,要针对个性问题进行心理护理计划与心理干预.必要时可以跟病患一起进行病情发展的分析,让其充分认识疾病治疗的过程,同时分析当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贾维宁左宪宏米娅莉(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社区护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通过计划免疫,改善营养和食品供应及有效地治疗疾病等手段,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也提高了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0多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这样,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就应该引起重视,而且,由于我国养老的现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社区里生活的,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 由于种种原因,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很多。首先,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下降,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有所下降,尤其现在富贵病的增加,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病的人很多,所以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要求很高,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给予各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治疗知识。其次,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而子女不在身边的几率很大,导致出现了很多的空巢家庭,这

样导致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给予日常生活的照顾。再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丧偶的越来越多,尤其对于同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就非常容易出现孤独,抑郁,悲观等各种心理问题。周萍等对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某社区163 名60 岁以上老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利用率居前3 位的是钟点工、保姆、健康教育。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普遍较低,有79.8%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护理、家庭病床、康复指导、日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1]。2.应对措施 2.1加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通过评估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现状和文化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计划。老年人患有的比较多的疾病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病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针对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把患有同一种疾病的老年人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另外也可以让患同一种疾病的老年人在一起相互讨论,多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另外,也可以在社区的适当的地方张贴各种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宣传画,让老年人在无意中就增长了知识。还可以和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合作,使媒体上播放一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片或者播放一些权威人士对于某个疾病的防治知识的讲座来促进老年人对相关疾病的了解[2]。

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浅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摘要:老年人由于体质差、行动不便、平衡失调等原因,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而老年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疾病的影响、环境的不熟悉等原因,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大多是精神障碍,感觉、认知及意识障碍、失语、痴呆、肢体活动障碍的老年病人,缺乏自我照顾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病情,极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针对老年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老年病人,安全问题,护理 1.护理安全隐患 1.1跌到老年病人年老体弱,视力下降,自理能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加之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头晕,平衡能力差,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到。 1.2 坠床对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痴呆病人、躁动病人予以床栏防护,但由于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重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易发生坠床。 1.3 压疮老年人感觉功能差,皮肤薄,新陈代谢率低,加之长期卧床,进食困难,营养差,发生压疮的几率更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1.4 烫伤老年人对痛、温度感觉不敏感,加之神经内科病人本身就存在感觉障碍,若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很容易被烫伤。 1.5 走失老年病人本身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病人更是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时陪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就容易走失。 1.6 静脉炎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之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7 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管等拔除。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安全管理措施 2.1做好入院宣教,病人入院后,详细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陪同老年病人熟悉病区、病房环境。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充足。保洁人员拖地时有警示牌,坐凳稳定性好并有扶手;病床性能良好,刹车要锁住;病房走廊安置横向扶手;卫生间全部使用坐便器,安装竖向扶手及报警器,便于患者站立时借力;开水间,厕所增设防滑垫;病人病员服大小合适,鞋子防滑合脚;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要有护士护送;呼叫器放置在病人可触及的地方,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 2.2 加强培训责任到人 2.2.1 神经内科病人病情重,变化快,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对班内重点观察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面对突发事件镇静自如,有条不紊。 2.2.2 护士长要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双休日、节假日、夜班)的护理力量,合理搭配新老护士。对重点病人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责任到人。 2.3 正确评估重在宣教

主管护师 社区护理学 第五章 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第五章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第一节概述 1.概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紧张疲劳、社会环境因素、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平衡逐渐积累而发生的疾病,是指那些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它具有病因复杂、病程漫长、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2.慢性病特点 3.慢性病管理原则 一级预防是针对全体人群开展危险因素的预防,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通过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降低慢病的发病率,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 二级预防是针对高危人群,减轻或逆转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 三级预防是针对病人开展规范化治疗和疾病管理,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防止伤残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有研究表明在慢性病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主要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因素 C.气候因素 D.医疗条件 E.个人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有研究表明在慢性病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主要因素是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 下列关于慢性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指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 B.原因可能为不良的生活习惯 C.原因可能为紧张疲劳

D.具有病程漫长的特点 E.经过长期治疗可以治愈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慢性病指那些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第二节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高血压诊断水平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分级 III级≥180/110 II级160~179/100~109 I级140~159/90~99 正常高值120~139/80~89 理想血压<120/80 (单位:mmHg) 2.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 最常见有: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并伴有耳鸣、眼花、肢体酸痛麻木、烦躁、健忘、易乏力、口干、尿多、鼻出血等。 靶器官损伤:脑、心、肾、眼底等。 (1)心: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增高,使左心室逐渐发生肥厚,引起和加重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导致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变成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查体可见心音向左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呈左室肥厚。 (2)脑:高血压使脑血管狭窄,造成脑部动脉血管的阻塞,引起脑缺血,甚至死亡;同时增加了脑血管壁的脆性,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3)肾: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滤除人体内有毒的废物和调节体内渗透压力,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功能逐步减退,表现为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等上升;以及蛋白尿、血尿和水肿,随着血压的增高及肾动脉硬化

《老年护理》老年人的安全用药及护理

《老年护理》第7 章老年人的安全用药及护理 一、案例分析题 1、患者,张某,女, 75 岁,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伴有消瘦,体重下降不详,曾在当地查血糖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糖尿病" ,试行饮食控制治疗3个月,因无法耐受严格的饮食控制治疗,遂 接受”二甲双胍、诺和龙”治疗,空腹血糖控制7mmol/L左右,患者未能坚持饮食控制,也不按医嘱服药,近期空腹血糖波动在12.0?14.4mmol/L。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水肿,右侧较明显,有肢端麻木感,皮肤瘙痒, 今天突然晕倒来我院就诊,收入内分泌科。 问题: 1 、该患者在居家期间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 2. 针对护理诊断相应的预期护理目标是什么 3. 为达到预期目标,居家护士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答: ( 1 )该患者在居家期间最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不依从性:不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和饮食控制。 (2)针对护理诊断相应的预期护理目标: 患者能长期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和进行饮食控制。 (3)为达到预期目标,居家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①加强药物护理:可将患者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放置在专用的塑 料盒内,并将药品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促使老年患者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清点其剩余药片的数目,也可通过电话追踪,确定患者的服药情况。要求家属配合做好协助督促工作。②加强健康教育,要反复强调正确服药的方法和意义。③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④行为的治疗措施。 2、某患者,男性,72岁,确诊高血压16年,前列腺增生1年。定期服用洛汀新降压,血压波动在120?140/85 95mmHg 6小时前出现下腹隆起,不能小便,起立后双眼黑蒙、乏力、耳鸣,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但仍不能自行小便。患者平时经常因失眠服用安定等镇静药,还喜用高丽参等多种滋补药品。 问题: 1. 该患者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 2. 预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措施有哪些? 3. 应如何加强患者的药疗健康指导? 答: (1)该患者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有:①直位性低血压;②尿潴留;③药物中毒。 (2)预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措施有:①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药物矛盾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就 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保留剩药。②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③对患者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④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 (3)加强患者的药疗健康指导包括:①向患者解释药物的种类、名称、用药方式、药物剂量、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和 期限等。②鼓励老年人首选非药物性措施,对失眠应先采用非药物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将药物中毒的危险性降至最低。③指导老年人不随意服用滋补药。④加强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 三、单项选择题 1、老年人用药的受益原则是指( D ) A. 有用药的适应证 B. 无药物的副作用 C. 药物的疗效好 D. 除有明确的适应证外还要求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 1 E. 只要求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 1 2、老年人的用药原则除外下列哪一项( E ) A. 受益原则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病;慢性病;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由于疾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问题。老年慢性病患者除罹患疾病的主要症状外,常常还突出表现为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可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对于这些精神和神志的表现,必须加强心理护理,通过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它有害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1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临床上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态,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一般老年人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希望被重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盼望能有亲人探望,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告诉家人多来探望,做到尊重和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要求。 1.1 护士要努力做到尊重老年患者,给予老年患者的恰当尊称,并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老年患者体力差,反映迟钝,给老年患者做各项检查或操作时,要耐心解释清楚,讲话要简明扼要,使老年患者能够听明白。老年人患病后脾气会发生改变,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更需要我们给老年患者多一分理解与关怀,对他们要和谐温柔,多给一些心理上安慰;老年人怕孤独,因此医护人员更应加倍关心他们,了解个人爱好,了解一般家庭情况,使老年患者感到很亲切。

嘱其亲朋好友多给予支持和关怀,以使护理效果更加满意。 1.2 老年患者都看重自己的身体,每天都细心体会着身体病情的变化,害怕病情恶化,整日胡思乱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使病情加重,所以医护人员要注意调整老年患者的心理,引导他们打太极拳、下象棋、练气功、散步等活动。分散注意力,减轻压力,从而帮助病情恢复。 2 合理的饮食护理 2.1 食物选择应注意营养平衡,适当限制热量摄入。选择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食物及适量的含钙、含铁食物。食物加工应细、软、松,既利于牙齿咀嚼,又便于消化。烹调后应具有色、香、味,以促进食欲。同时注意烹调时间和温度,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2.2 避免饮食过量因为老年人多体弱多病,加上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减退,特别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功能减退。如过量饮食势必加重上述3个主要系统的负担,使他们常处于“超负荷”的状态。长此以往,会使无病的机体功能衰退,有病的机体功能恶化。高血压病、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等患者,过量饮食常可引起意外,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因此,宜少量多餐,避免饮食过量。 3 用药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用药须十分慎重。在保证给药途径畅通的情况下,应严密观察老年患者用药时易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静脉、肌肉给药时速度慢于平时,并注意合理应用和保护好老年患者静脉血管。

最新老年护理学自考重点完整版资料

精品文档 填空题: 1.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精神症状)、(体位性低血压)、(耳毒性)、(尿潴留)、(药物中毒)。 2.老年人五大用药原则:(受益)、(五种用药)、(小剂量)、(择时)、(暂停用药)。 3.《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时候,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4.沟通的方式包括(语言)、(非语言)。 5.老年人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 6.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养老照顾模式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为辅。 7.老年保健的目标:(增进健康)、(防病治病)、(提高生活质量)、(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8.老年人任职的评估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定向力)三方面。 9.临终关怀的护理核心是(关心)。 10.老年人丧偶后,心理反应一般经过四阶段:(麻木)、(内疚)、(怀念)、(恢复)。 11.老年人功能状态评估包括(ADL)(IADL)(AADL)三个层次. 12.AD根据病情演变,分为(遗忘期)(混乱期)(极度痴呆期)。 13.体重指数BMI(<16)为重度消瘦。 14.14.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5型。 15.15.胃食管反流病平卧位时抬高床头(20cm)。避免(右侧)卧位。 16.16.老年人血糖控制不可过分严格,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9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2.2mmol/L)以下即可。 17.心脏康复运动将心脏康复分为(4)个阶段。 18.疼痛的分类:(躯体疼痛)(内脏疼痛)(神经性疼痛)。 19.老年病共同临床特点:1)起病隐匿发展缓慢,2)症状及体征不典型,3)各种疾病同时存在,4)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5)易出现意识障碍,6)易存在并发症和后遗症,7)伴发各种心理反应,8)预后不良。 20.老年人的饮食原则:1)平衡膳食;2)饮食易于消化吸收;3)食物温度适宜;4)良好的饮食习惯。 2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的变化(2)记忆的变化(3)智力的变化 (4)思维的变化(5)人格的变化(6)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22. 判断题:正确 1.老年人肾药物排泄时间延长,清除率下降,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 2.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大便前吞服硝酸甘油片,可预防发作。 3.制酸剂不可与牛奶同服。 4.饮食与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是维持、恢复、促进健康的基本手段。 5.膳食纤维老年人摄入量以30g为宜。 6.有效的休息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充足的睡眠、心理的放松、生理的舒适。 7.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知与评价 8.痴呆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是不可逆且进行性加重。 9.老年人健康体检时适宜温度为22-24℃。

对病患及家属的心里护理

对病患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危害,而且也给其家属心理上造严重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患家属积极配合,家属与病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公陪的效果,进而让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患家属、护理措施、心理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当一个人身患疾病时,其心理格外紧张、焦虑、恐惧,易于激怒,对医务人员不信任,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医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患家属积极配合,家属与病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公陪的效果,让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患家属积极配合,家属与病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公陪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1什么是心理护理 很多病人在患病后,都会引起心理的一些多虑,尤其是患病较为严重的病人,会产生恐惧、焦虑、负担这些心理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做好全面的心理护理是首要之选。(1)了解护理,对象的护理内容,及时向专业医护人员请教,使病人得到尽可能完善的护理服务。(2)病人居室光线要充足、温度、湿度要适宜。(3)护理动作要迅速、轻柔、切记生拉硬拽,避免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4)注意病人的卧位,姿势要舒适,除需要暴漏部分外,其余部分要遮挡,注意保暖。(5)注意清洁操作,护理者要衣帽整洁,最好戴口罩,操作前后要用肥皂洗手。(6)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要和蔼可亲,言语要温柔,使病人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7)护理操作完毕后,整理好病人的衣服被褥,使病人感觉舒适。(8)做好病情观察记录和护理记录。 2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2.1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急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自我暗示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医护人员向病人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明机体正在调整状态,疼痛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患者的自我暗示,心理上的疼痛既减轻了。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该转移注意力,用轻音乐或者舒缓的音乐制造情境以及美好事物的自我联想。

医养结合养老院老年人护理要点-敬老院老年人护理要点-老年人慢性病护理要点汇编

医养结合养老院老年人护理要点 1、老人腹泻莫禁食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抵抗力降低,夏秋季容易患肠道疾病引起腹泻,如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传统观点认为,腹泻时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烂,应当让肠道“空一空”,休息1~2天,这时禁食可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禁食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需要分解肝糖元、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血糖浓度。老年人营养不良比较普遍,临床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中,20%左右患有营养不良;70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的人没有足够的糖、蛋白质、脂肪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浓度,当血糖低于每升3毫摩尔时,病人就会出现出虚汗、心悸、乏力、头昏、面色苍白、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反应,有的甚至还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此外,腹泻时禁食还会引起体内营养素缺乏,延缓肠道病变的修复,从而减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腹泻时不但不能禁食,还应适当补充一些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鸡蛋面糊、豆浆、细面条、豆腐脑、大米莲子粥、小米粥等,并应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利营养素被机体消化吸收。老人腹泻时常有不同程

度的脱水,因此,还应鼓励病人多喝淡盐开水、菜汤、米汤等,以补充损失的水分和无机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促进早日康复。 2、老人谨防冬夜抽筋 一些体弱的老人常在夜里发生小腿抽筋,疼痛难忍,有时一夜抽好几次,导致夜不能眠。 医学研究认为,夜间小腿抽筋一般是由于人体血清钙离子浓度下降,使神经和肌肉兴奋增高所致。而寒冷刺激、熟睡长时间下肢弯曲、突然伸腿等,往往又是诱发小腿抽筋的外因。预防和治疗低血钙引起的抽筋,主要有如下方法: 膳食要注意选用含钙量高而又有益于营养平衡的新鲜食品,如奶类(在临睡前喝一杯牛奶有明显疗效)、吃些豆制品或虾皮、麻酱、海带等也可以补充人体的钙质。也可以在食品中适量添加骨钙粉、碳酸氢钙等。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片、钙素母、乳酸钙等含钙药物。注意多吃一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 在寒冷的季节,衣服不能穿得太少,被子要保暖,不能让腿部受凉,睡醒时伸腿动作不要太快太猛。 3、老人吞咽困难 高龄老人常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许多老人因此吃不好,非常难受。造成吞咽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牙齿咀嚼功能障碍;第二,脑血管疾病造成假性球麻痹;第

老年护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1 居家养老照顾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由专业人员或家人及社区志愿者对老年人提供 服务和照顾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而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 2. 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 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 务 3.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 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4. 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5. 疼痛;是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 6.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 队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的病痛提高生存质 量,维护病人尊严 7 直立性低血压:平卧10 分钟后测量血压,再于直立 1 分钟 3 分钟5 分钟后各测定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卧位降低大于等于20 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降低大于等于10 毫米汞柱 8 药物不良反应:在常规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 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 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9 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 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 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10 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主、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 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面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

关于慢性病的论文浅谈社区慢性病人的居家护理要点

关于慢性病的论文/浅谈社区慢性病人的居家护理要点 【摘要】本文意在阐明社区护理体系的重要作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准备;社区慢性病人的居家护理要点。 【关键词】慢性病人;居家护理;要点分析 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慢性病人常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需要连续性、综合性的康复服务,慢性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慢性病人居家护理”的新型服务模式便油然而生。笔者从事社区护理多年,现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1 社区护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由于慢性病患者具有恢复慢、病程长,且极有可能造成功能障碍以及致残等多种特点,导致了其住院时间的局限性,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家庭中。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医疗服务,除了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之外,同时还能提升医院床位的周转率,使得年纪较大的患者在家就能体验到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及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家务,从而保证患者生活价值感得到加强。(《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咨询企鹅:242-32-352-80) 2 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准备 2.1 慢性病人的居家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 与医院护理不同,社区慢性病人的居家护理的要求更加严格。慢性病患者具有内容多、意外多、工作综合性强等多种特点,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当具备更加丰富的护理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同时还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处置要及时、恰当、严密和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社区病人在接受护理时能够感受到轻松,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加强社区慢性病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2.2 社区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不同的护理知识 对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人员而言,除了要对患者各个方面身体健康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之外,同时还应当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性,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在对社区慢性病人护理的过程中要能够及时处理遇见的新意外和新情况。熟悉各科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这样才能够及时应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意外事件。 3 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要点 3.1 对患者深入了解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生理特点。慢性病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病期、疾病进展期、稳定期和复发期。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具有变化多端,症状复杂和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于不能完全治愈的患者则需要特殊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生理特点的不同,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建立一套完善的慢性病人护理档案以及护理记录,与医生紧密配合,科学、合理的为患者使用药物,同时还应当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用药反应。 其次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慢性病会给患者身体上带来疼痛且不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从而使病人产生无助感、忧郁感、失落感、隔离感、失控感以及行为幼稚等。居家护理能够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患者在心理上减少凄凉感、孤独感以及失落感。所以,社区慢性病人的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接触,用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细心发现他们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及时给予照顾和关心。绝不能挖苦、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一些依赖性较强的

《老年护理》第 章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及护理

《老年护理》第7章老年人的安全用药及护理 一、案例分析题 1、患者,张某,女, 75岁,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伴有消瘦,体重下降不详,曾在当地查血糖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糖尿病",试行饮食控制治疗3个月,因无法耐受严格的饮食控制治疗,遂接受"二甲双胍、诺和龙"治疗,空腹血糖控制7mmol/L左右,患者未能坚持饮食控制,也不按医嘱服药,近期空腹血糖波动在12.0~14.4mmol/L。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水肿,右侧较明显,有肢端麻木感,皮肤瘙痒,今天突然晕倒来我院就诊,收入内分泌科。 问题: 1、该患者在居家期间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 2.针对护理诊断相应的预期护理目标是什么 3.为达到预期目标,居家护士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答:(1)该患者在居家期间最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不依从性:不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和饮食控制。 (2)针对护理诊断相应的预期护理目标: 患者能长期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和进行饮食控制。 (3)为达到预期目标,居家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①加强药物护理:可将患者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放置在专用的塑料盒内,并将药品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促使老年患者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清点其剩余药片的数目,也可通过电话追踪,确定患者的服药情况。要求家属配合做好协助督促工作。②加强健康教育,要反复强调正确服药的方法和意义。③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④行为的治疗措施。 2、某患者,男性,72岁,确诊高血压16年,前列腺增生1年。定期服用洛汀新降压,血压波动在120~140/85~95mmHg。6小时前出现下腹隆起,不能小便,起立后双眼黑蒙、乏力、耳鸣,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但仍不能自行小便。患者平时经常因失眠服用安定等镇静药,还喜用高丽参等多种滋补药品。 问题: 1.该患者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 2.预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措施有哪些? 3.应如何加强患者的药疗健康指导? 答: (1)该患者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有:①直位性低血压;②尿潴留; ③药物中毒。 (2)预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措施有:①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药物矛盾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就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保留剩药。②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③对患者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④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 (3)加强患者的药疗健康指导包括:①向患者解释药物的种类、名称、用药方式、药物剂量、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和期限等。②鼓励老年人首选非药物性措施,对失眠应先采用非药物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将药物中毒的危险性降至最低。③指导老年人不随意服用滋补药。④加强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