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邻水县三古乡初级中学余平摘要: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学习模式、教师素质上还存在一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新课改理念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解决,注重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采用互相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的先进性,适时地对教师的知识进行更新,让新课程改革发挥出最大、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效果、沟通、学习模式、教师素质

在初中课程的改革下,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和学习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在目标上不仅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和解题思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在培养方式上,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当下初中的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在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入认识并创新教学理念,在探索和实践中寻求教学的突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特点。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当今初中数学的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善和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多让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课堂氛围将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教

学的目的也能够达到。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仅局限于课本,在对课本上晦涩难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缺乏典型的案例,没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知识的讲解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实施互动式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由教师单向传播知识、技能向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参与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有特色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师生共同解决,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证明三角形全等和相似”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对教科书上全等和相似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比对,并在草稿纸上写出这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总结来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对学生们总结得好的地方,教师应该给与肯定,学生们忽略的地方教师应该予以补充和说明。另外,教师在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实施情景式教学策略,数学学科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抽象性,但是与生活的联系密切相关,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生产、经营、建设的具体案例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同学们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让学生们在了解数学有用性的同时对数学知识产生情感。(二)创新学生数学学习模式

在当今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时都采用“单独作战”的学习手段,与其他同学很少进行沟通和交流合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就会被这些越积越多的问题压垮,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都

得不到提高。另外,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较为单一,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和练习只能通过课本上的习题或试卷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老师的教学目标也难也实现。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群体的特点,采用合作式学习模式,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技能差异较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给学生们划分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进行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习小组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归纳,老师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选出最积极、优秀的学习小组,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在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时,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例如,教师在对数学几何体知识的讲解时可以让同学们动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几何体,在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他们制作的几何体进行面积、周长的计算,这样一来,学生们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能把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对知识加深了理解,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提高。

(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思想没有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的现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质得不到提升,那么学

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方式上存在学生犯错时对学生严厉惩罚的现象,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在解决问题时不敢突破原来的思维模式,学习和思维的创新性得不到提高,在知识层面上得不到突破性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应具有研究性和创造性,在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自身的问题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提高对自身的监控意识。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随时做好应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准备,教师还应该注意总结,避免再犯以前出现的错误,针对自己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教师也应该保持积极进步的心态,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当学生犯错时不应指责而应细心指出并予以纠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是大胆探索和创新。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针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该加以思考和总结,在教学中融入新理念、新方法,建立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们开拓思维,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们的知识归纳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和知识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庆勇. 新课程数学教学方法谈[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8)

[2] 单建明.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探究[J]. 考

试周刊. 2009(40)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而且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观念落后,形成了比较传统的,甚至是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当一下子身处课改的大潮中,作为课改的第一线实践者被推到了潮口浪尖,我们深刻体会到自身观念的落后,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呆板,它迫使我们惟有改变才能适应,惟有改变才能发展。下面是我们新课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研究《新课程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不断尝试与研究总结出来的一些科学有效的的教学模式。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数与代数’教学模式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新课标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特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数的意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就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出与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这节课学习研究的对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③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④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

浅谈关于初中数学的新课改教学初探

浅谈关于初中数学的新课改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新教材的试用,特别是一个全新的数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提出,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作了以下几点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改 一、新课标的改革形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了。

二、营造数学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思想教育熏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三、有效创设情境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创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四、趣味性引入新课

关于初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关于初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近两年多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革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我总感觉它的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有些零散,为此,我在反复研究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原来的教材,并对它们进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又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学校教育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境。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在新课改下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结合小学数学当前的教学实际探讨了一些面对问题和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逻辑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再采取一味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将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下,整个的教学过程都会发生改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会面临各自的问题。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师面临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的教材、数学教学的方法都要相应地作出调整。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最先面临的就是新的数学教材,而这其中的问题就是,虽然教材中的内容和过去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表面上看新教材似乎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简单

地说就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教师很容易忽视新教材中的一些细节,在实际教学中则很容易走以前的老路,很难把握新教材的在数学知识结构编排与过去教材编排的不同,进而导致数学教学没有根据新课改进行创新。 其次,由于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调整了难易程度,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与教材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讲解有所偏差,即重难点的知识讲解详略比例不是很合理,教学效果也就有所偏差。 最后,新课改也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困难。数学课堂仍然更偏重于将数学基础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对此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案。 2.学生面临的问题 根据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都是比较活跃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很好的自控力,但是他们对外在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校教育进行新课改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处于接受和吸收新事物的阶段,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点认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上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个从教20多年的专业数学教师,我认为数学素养的培养应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下面我就谈谈对初中教学中素养培养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两大内容,而核心素养属于隐性目标。在执行新课程改革标准时,初中数学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以外,更要促使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想,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积累丰富的经验,这就是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一个具备了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善于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已成为当代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本领。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在课堂中,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要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做法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提出“平行四边形边的大小和位置,角的大小和位置,对角线之间上有什么特点?你能说明为什么吗?”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概括出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自然会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共度难关。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我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你想的课堂定位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养,这节课采用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从数学习题入手,培养多个数学素养 第一开放题的设计多样化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三亚市林旺初级中学麦文强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具体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讲授“灯光与影子”(第二课时,九上)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当我们乘车在公路上往前行驶时,前方那些高的建筑物好象“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的建筑物后面去了,当经过它们之后,又逐渐“冒”出来,这种现象如何解释?面对这一他们熟悉的题材,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却要涉及到本课所要学习的“视点、视线、盲区”等与投影有关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设引入数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良好效果。 三、个性化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体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广度,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开放性问题的训练,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也能很好地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学习完“探索勾股定理”(八上)内容后,可安排这样的训练题:如下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有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请在图中找出若干个图形,使得它们的面积的和恰好等于最大的正方形面积。尝试给出两种以上的方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一)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性质与目标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一个过程”,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二、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1、在引课的问题情境设计上,要渗透创新性。“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达到创新。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应当包括“问题情境——提出数学;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建立模型——感知数学;数学理论——建构数学;解释、应用与拓展——运用数学;总结反思——理解数学”。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 3、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应注重实效性。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上,要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收获,不要流于形式。包括过程反思、方法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通过大量的实践,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 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二) 一、善于发现并呵护创造性思维的亮点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创造性。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作为教师,不要把创造看得太神秘,更不能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太高标准的要求,否则,我们在课堂上就难以发现学生的创造性。 其次,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土壤。教师要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师生情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述,切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处于青春期朦胧状态的初中生,往往最怕在同学们面前丢丑,如果教师不注意鼓励和引导,势必造成其心理上的胆怯,以至于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谈何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数学问题解决就是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抽象问题。所以,问题解决本身就贯穿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要加强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按照“问题解决”的思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联想、类比、猜想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且富有启发性。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在

浅析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原来的一些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依据这一原则对于七年级下的第七章中《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进行了如下设计: 做一做(一): 上课后让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三角形,在三个顶点标上字母A、B、C,然后请同学们思考怎样得到角A的平分线。 探索发现问题: 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得到了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和将角A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得到角的平分线的两种方法。推翻了我想让同学们得出用度量法平分一个角的想法,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切身体验的结果,我们应该给予充分肯定,激励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以“人”为本,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和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误区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展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应走出以下误区: 一、新课程实验中应走出以下误区: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但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

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注重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仅仅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择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升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仅仅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发表时间:2011-06-08T15:04:31.1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冯文彬 [导读]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一身。 冯文彬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272133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初中数学使用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点,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探索研究,笔者发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材的编排呈现新特点 1、为学生的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材料,成为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知识。 2、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而“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 3、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教科书对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作为开始,是学生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读一读”栏目提供了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有趣的问题讨论、知识延伸等,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解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机会。 二、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1、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发现 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引入,求根公式的导出与应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可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推理与应用。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活动 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实现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自主完成探究活动。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3、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正确对待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达到教学互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获得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怎么办?教师应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分析原因,帮其改正,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三、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1、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一身。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较快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表述方式灵活多样,有文字、图形、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在“等式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天平动态平衡的情境,让学生观看试验过程,得出结论,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灵活自如。 3、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视听信息,将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学习几何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必将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试论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数学不仅是非常抽象,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觉都非常枯燥无味,总是提不起兴趣,只是想应付一下升学考试而已,所以一直是数学教师头痛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不得不另辟捷径,从新的起点出发,用激发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转化和延伸,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多维思考,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学生深入自主学习,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画草图列表,参看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进行转化和延伸,激起学生们大脑思维系统,产生关注和思维,从而导致兴趣的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巧用人性化参与式教学,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提升自己。 传统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扮演“主角”,在高高的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地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一问,学生一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各去完成,就这样一个公式化教学,没有一点新鲜感。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利用人性化参与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如同在和睦团结的家庭生活一样,积极地参与和教师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彰显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索认知过程。 例如,先让几位同学根据课本内容各出一道题(要求不能抄袭各种资料,要自己创制)。然后交给老师在黑板上解答,演示,再让学生分析,总结。这样在老师解答过程中不但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互相平等,和谐沟通的友好关系。 第三.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推理性强,综合面广,抓住逻辑推理特性,进行合理综合,对一些综合性题材的解决很有必要。 比如数学体系与细胞几何证明,它包括对几何概念、几何语言(或术语)、定理定义和公理的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主要是证明全等、相等、不等,线段比例和几何命题等内容。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一个几何证明,不防着重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正确的思维方法剖析和图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何证明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即人们比喻的执固索果和执果索固,前者是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由已知看可知,由可知看未知,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与命题的结论一致为止。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则应进行剖析并分离出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属性,寻求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含有隐蔽条件

浅谈新课改中的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中的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对新课程中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探索,即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控制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努力分层推进,科学评价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教学方法和理念;数学思想 在课程改革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数学教师更应该转变旧思想,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变: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变“注重教条结论”为“注重知识发现过程”。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出示两道与学生生活非常密切的应用题,让学生先把式子列出来,在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点,最后再归纳小结出“一次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从一般问题过渡到特殊问题中来,然后又将特殊问题回归到一般问题中去。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一次函数定义”的掌握,

充分地体现了上述的教学理念。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就能培养的,而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举学生身边的实例。例如:存钱的利息计算、土地的面积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等。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渗透数学思想。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近年来,由于数学考题中增加了对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初中数学符号是比较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达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即: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大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大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小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小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大于小的数而小于大的数,则不等

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贺国生

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贺国生 发表时间:2013-05-28T17:00:56.0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4月总第81期供稿作者:◆贺国生[导读] 自古以来教学都离不开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贺国生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高中数学新课程和旧课程相比,新增加如下内容:算法初步、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数学史选讲、导数及其应用、概率与统计、定积分、二分法、三视图等等。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新增和变化内容,主要体现出如下的作用。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乎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景的创设”,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是所有的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景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一、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探索欲悬念。悬念就是设“谜”,让人萦绕脑际,丢不开,放不下,从而激起兴趣,引发积极思维。悬念能紧紧抓往人的注意力,使人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探索事情的内涵。如果上课伊始学生的兴趣之火就被点燃起来,学生就会大开思维闸门。 例如在讲指数函数这节课之前,老师拿出一张纸说;“同学们,虽然这张纸厚度只有0.lmm,但经过对折27次后,大家猜猜看将有多高?电线杆高?七、八层楼高?”学生不得其解。此时教师告诉学生,那将是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的。学生就骤然产生一种震撼力,有了一种迫切解决问题的共鸣。从“好奇”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在科学活动中表现为求知的欲望,是人们进行探索活动的动力。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暂时还不理解的有趣新事物,展现堪多学生惊讶就越鲜明,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迫切。在新课伊始,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的、巧妙地寓于某种适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得使人愉快。”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做到这一点。突出重点,锐意改革,实现新课讲授的优化,树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努力把“讲堂”转变为“学堂”,改变学生学习不活跃、启而不发、问而不答、教而不学的状态,培养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先学”、“自学”、“互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把传统教学中失落的主体精神重新找回来。 二、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学科,数学内容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数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的转达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过去认为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函数图像、几何图形及其变换过程等),能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自古以来教学都离不开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加以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脱变过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