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概述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个庞

大的体系,而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社会

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节主要介绍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以及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

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

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

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职业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任何职业

道德的适用范围都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一方面,

它主要适用于走上社会岗位的成年人;另一方面尽管职业道德也有

一些共同性的要求,但某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也只适用于专门

从事本职业的人。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分工

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就有较强的稳定性

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而异。一般来说,有多少种不同的行业,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职业道德。

二、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职业道德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

且与企业的兴旺发达甚至生死存亡也密切相关。职工若具有良好

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协调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

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企业的科技

创新,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任何企业文化必须以企业职工为中介,

借助职工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为来实现。如果职工缺乏一

定的职业道德,自私自利,与企业貌合神离,那么,企业就不可

能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发挥应有的功能。职业

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表现:

1.企业环境需要由职工来维护和爱护,如果职工没有爱厂如

爱家的职业道德,不爱惜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不讲究卫生,随意丢弃废物、堆放物品,企业环境就很难保持整洁、宽敞、明亮、安全、舒适、高雅。

2.如果职工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觉悟,随意违反规章制度,那么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3.实现企业价值观、经营之道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主体是

职工,职工若不能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之道,不把这种价值

观和经营之道落实于生产经营行为之中,企业价值观、经营之道

也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企业发展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4.企业作风和企业礼仪本来就是职工职业道德的表现,如果

职工不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企业就不会有好的企业作风和

企业礼仪,即使企业制定了一定的企业礼仪,也很难维持下去。

5.职业道德对职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推动作用。职工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就会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

力钻研业务,熟练职业技能。

6.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职工若没有较高的职业

道德水平,不能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会直接破坏企业形象。

职业道德在整个企业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要有效发挥

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就要求职工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企业是具有社会性的组织,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错综

复杂的关系,既有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

的关系、所有者与职工的关系,又有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经

营管理者与工人的关系、工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职工与企业的关系

等等。这种种关系既有相互协调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

这种矛盾与冲突有的是由物质利益分配不公引起的,有的是由于

相互交流、沟通不够产生误解而引起的,也有的是由于职工间缺

少相互尊重、言谈举止不文明引起的。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解决不好都会削弱企业的凝聚力,都会对企业实现各个阶段

的发展战略目标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时,将使整个企业成为一

盘散沙,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这就要求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应

从大局出发,光明磊落,团结互助,共同协作,具有较高的职业

道德觉悟。

1.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在企业内,接触最多的是地位相同或工作相近的人,这种交

往构成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主体,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

几种:一是因正常的工作而形成的工作交往关系。如师徒间传、帮、带、学的交往关系;在工作程序上与上下游职工的交往关系;

同事间相互提供工作帮助的交往关系以及其他工作关系等等。二

是在工作闲暇时的非正式交往。如休息、午餐时间的交谈、逗乐、体育、娱乐活动;企业组织的联欢会、运动会、各种比赛中的交往

关系。三是按个人意愿而进行的工作以外的交往关系,有的是基

于搞好工作的需要,有的则仅仅是因为彼此性格相投。四是因工

作接触而结交的知心朋友。这四种交往关系虽形式不同,但都是

建立在大家同在一个企业工作的基础上的,这四种关系和谐、默契,能增强职工在企业工作中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

企业的发展。

2.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企业中,职工与领导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互助互利的关

系。职工对领导的工作要支持,领导对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要关心。职工对领导的支持,主要表现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质保量

地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积极给领导出谋划策,帮助领导排

忧解难等方面。领导对职工的关心,则表现在注意改善职工的工

作条件,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给职工提供和创造受教育、培训

以及晋升的机会等方面。由于职工与领导是一种表面上不平等的

关系,因而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而在这种关系中,

领导占居主导地位,因而发生冲突时,一般来说,领导应负主要

责任。但这决不是说,每次发生冲突,职工都没有责任或只负次

要责任。事实上,到底由谁负主要责任,关键看发生冲突的原因。从职工的角度来讲,要避免发生冲突,必须要讲究职业道德,认

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尊重领导。

3.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企业中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是企业中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其他各种关系的基础,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其它各种关系,而

且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职工的前途和命运。由于企

业是法人组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经营理念、价值观、发展

战略目标等等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和高级经营管理者的意志的体现,对普通职工而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而在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中,企业居于主导支配的优势地位,而职工则处于受支配的服从地位。因此,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协调与否,主要责任在于企业。企业在

经营管理上若能以职工为本,注重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给职工

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工作条件,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多给职工创造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尊重职工的人格,公正公

平地对待职工,关心职工的家庭生活,就能较好地协调职工与企

业的关系。但仅有这一方面是绝对不够的,要保证职工与企业关

系的协调,还要求职工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即要有高度的企业主人翁责任感,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关系,维护企业的形象,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三)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必须不断革新工艺,改进设备,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新产品;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企业的广大职工,依赖于职工职业道德觉悟的提高。

1.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企业要提高产品的质量,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重视职工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提高。

(1)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

(2)在加工企业的产品加工过程中,职工必须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要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服务性行业直接给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职工必须文明礼貌、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直接表现。

(3)忠于企业,维护企业形象,力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内部精神动力。

(4)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的安排,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纪律保证。(5)奉献社会,真正以顾客为“上帝”,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为顾客提供方便,让顾客满意,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外部精神动力。

2.职业道德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发展和繁荣。而降低产品的成本,就要求职工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1)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减少厂房、机器、设备的损耗,节约原材料,降低废、次品率。

(2)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就会保持协调、融洽、默契的关系,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协调管理费用。

(3)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给社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实惠的产品,对顾客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文明礼貌、讲求信

誉,就会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可

信度,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与政府、社会和顾客的谈判交易费用。

(4)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工作中

珍惜分秒,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

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

3.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企业能否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关键看企业职工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

而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职工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

企业的技术进步。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精

神动力。职工如果爱厂如家,能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企业的前途

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

烈的成才意识,一心想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么就会

有强有力的创新动力。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工努力钻研科学技术、革新工艺、发明创造的现实保证。科学文化的学习、工艺设备的改进、新技

术新产品的开发是非常艰苦的工作,一个人若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吃苦的拼搏精神,耐不住寂寞、经不起挫折、甚至承受

不了世俗的冷嘲热讽和挖苦打击,就很难从事发明创造工作。

(3)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保守科技机密的重要条件。每一个企业要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而在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总有一些企业

想不劳而获,采取非道德、非正常的手段,获取其他企业花费了

大量精力而开发出的新技术。如果职工(特别是掌握了企业核心技

术的职工)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受利益的诱惑和驱动,就有可能

背叛企业,出卖企业的科技机密,给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4.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

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有利于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买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

越来越加剧、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市场如战场,市场的供求关

系可以说几乎达到了瞬息万变的地步,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昨天的时尚品牌今天可能已经过时,今天的畅销产品

明天也可能会滞销。每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永居不

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瞬息万变的要求,制定在各个

不同发展阶段非常规性的企业目标。这样,职工就必须进行非常

规性的工作和劳动,如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等,因而要求职工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

任何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一帆风顺,相反,

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当企业遭受挫折时,如果

职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以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为重,为企业的

大局利益着想,自觉舍弃和牺牲个人利益,与企业同心同德、同

舟共济,企业可能摆脱困难、走出困境,起死回生。反之,当企

业处于困境时,若职工与企业离心离德,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使

企业度过难关,而是如何维护个人的利益,如何尽快地谋求个人

的出路,那么企业就将被置于死地。由此可见,职工职业道德的

高低在一定情况下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5.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

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更加关注品牌,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

企业的商品已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一种商品品牌不仅标志着这

种商品质量的高低和人们对这种商品信任度的高低,而且蕴涵着

一种文化品位,代表着一种消费层次。一些著名品牌不仅对消费

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它本身就具有重要价值。据报载,美

国可口可乐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达到500亿美元,即使其一夜之间

全部有形资产化为乌有,它仍可凭借其品牌再次崛起。因此任何

一个有长远发展战略眼光的企业,没有不竭尽全力以期创造出其

著名品牌的。而无论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还是创造企业著名品牌,都离不开职工的职业道德,都需要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作支撑。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a.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一种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是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的导向功能(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注意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b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c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a爱岗敬业,勤于职守b尽职尽责,奉献社会c遵纪守法,诚实守信d文明竞争,友好协作e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基本内容:A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尊重自我,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开拓创新D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所需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3)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尽管他可能教过数十遍相同的课程,但教师还是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4)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8、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个方面。2)独立自治的精神,大学自治是西方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二者在价值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撑。4)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只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的精神。 9、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a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b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民事法、教育法、经济法律关系)c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传统型、现代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种人际关系。a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b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c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16、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 意义:a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 质来说也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b完善自我的需要;c是 实现现代化的需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e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 德信念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10、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大学是通过高深学问即学术研究来培育 高级专门人才的,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这就 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双重身份——即 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必 须要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要清醒的把 握和审慎地使用这种权利。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也应当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 树立起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 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以 知识权威的身份更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以便使自己在 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担负着既要服务 社会又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他们是社会进步的领跑者 而不是追随者。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研 究既表现为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为一种 超然独立的学者人格,学者的学术造诣和精神品格是相互支持 相辅相成的。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区别:a二者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产生比法产生早得多b二者 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 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由国家制定并 由国家强制执行的c二者同为行为规范,但法具有更强的刚性 度d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比较而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 所干涉的范围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道德具有模糊性,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人们关系或多或少或强 或弱的调节作用。 联系:a二者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道德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 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二者都以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 者遵循着相同的根本原则c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 德要以一定的法律为后盾加以维持d二者在特点上、层次上、 作用范围上交叉重合。 13、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 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教师应该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 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 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 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 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 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 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 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 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 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4、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 内在根据: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 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在集体活 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15、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a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 方向b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c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 的养成d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e有助于大学生 科研素养的培养 17、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 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 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 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④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 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 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a.对教材的组织加 工能力;b.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c.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 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 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 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 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9、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 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 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 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而效果论者主要从实际教育效果 来考察教育的道德性质和价值。动机论和效果论都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两者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道德评价 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a坚持动机 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评价的前 提基础;b在强调两者缺一不可的前提下,也不否认两者在道德 评价中有主次轻重之分;c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 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联系,这样才能恰当 衡量它的道德性质和意义。 5、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有 思想的、有主动生的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 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2)教师的 劳动“加工”过程,必然要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3)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学习的过程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 中的反作用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A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 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教 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B内化性原则:主 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 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C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 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 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 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D差异性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 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 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 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 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E 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还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18、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将关心集体作为对教师在 处理和集体关系时的道德要求,既在于教师集体对于教师个人 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对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的极端重要性。 ①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 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 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①一个关心集体的教 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②自觉维护集体的 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 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什么是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 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 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 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 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2.B【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 3.D【解析】略。 4.D【解析】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5.A【解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 6.B【解析】师德的教育伦理价值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从劳动对象角度看,学校教育是以向师性和模仿性强的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没有伦理道德参与的教育过程,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过程。 7.A【解析】略。 8.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 9.A【解析】略。 10.B【解析】师德内涵不断融入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3)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4)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5)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6)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7)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8)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2.(1)世界发展趋势对师德建设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前提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教育能力。 (2)面临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挑战。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及学生,这就需要我国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3)面临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社会发展需要法制作保障,更需要道德做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能力、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主要靠教育来培养,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道德。 (4)面临实施“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 3.(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4.(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5.(1)教师的人格、品质、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2)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4)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的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2.(1)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基点来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方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两个特征:起点高(教师应该是社会上高尚的人),精神价值明显(社会提倡以精神的丰富来弥补教师物质利益获得的缺乏)。(2)现实主义的师德观,现实主义的师德观从考虑社会现实和人性现实这两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2015课件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近四年试卷 2010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一种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6、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基本职责。 7、确立教师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8、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 9、在真实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10、统率师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育对象的向师性。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有益竞争。 四、案例分析题 1、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谈谈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 2、从“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权利”以及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材料中,谈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7、提出“真实集体”思想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师德评价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教师在教育中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二、简答题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如何把握。(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真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制性规范(B)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C)道德对于人的要求高于法律(D)道德从来没有阶级性 参考答案:B 教材P2 2.以下关于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就业成功取决于知识和技术,道德不十分重要 (B)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才能起到统领作用 (C)强调道德会束缚人的创新精神 (D)道德主要是说教,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答案:B 教材P2 3.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A)畸形与正常(B)偏私与公正 (C)赢弱与强壮(D)丑陋与漂亮 参考答案:B 教材P2 4.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 (B)“德”为失去的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C 教材P3 5.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A)“礼”(B)“气”(C)“诚”(D)“仁” 参考答案:A 教材P3 6.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道德发展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经济关系 (D)领导示范 参考答案:C 教材P3 7.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B)“德”为失去的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D)“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C 教材P3 8.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起源和概念内涵上看,中西方“道德”均含有规则、规范之义 (B)动物之间同样存在互助和友爱行为,道德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道德与社会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共性道德 (D)相比于法律,道德不仅适用范围小而且调节力度弱 参考答案:A 教材P3 9. 正确说明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表述( )。 (A)二者没有任何关联(B)二者完全重合 (C)法律规范涵盖道德规范(D)二者部分重叠 参考答案:D 教材P4 10.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违法行为会受到强制制裁,但违背道德却不然。因此法律比道德威力大 (B)法律的规定明确而具体,道德规范的界定总是含糊其辞的 (C)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相比于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D)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性 参考答案:D 教材P4 11.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B)道德依附于法律,衬托法律的权威 (C)道德始终滞后于法律的发展(D)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具备相同的规范功能参考答案:A 教材P4 12.关于道德与法律在调节社会关系领域的不同作用,正确的说法是()。 (A)道德的调节主体比法律多(B)法律的适应范围比道德广 (C)道德调节的力度比法律弱(D)法律的可接受性比道德强 参考答案:A 教材P4 1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作( )。 (A)阴阳相和 (B)鸟之两翼 (C)主仆相随 (D)众星拱月 参考答案:B 教材P4

旅游职业道德期末试题

. 2015年冬学期武乡职业中学高三年级旅游期末试题 (总分:100分,命题人:屈粉菊)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两个方面,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担负着更重的任务。 2.不同的生活领域有不同的社会道德,社会道德也因此分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3.社会主义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 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4.职业活动是具体实现人类(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生产和再生 产的基本社会形式。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指导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6.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最高要求是(共产主义道德)。 7.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具体表现为在办事和处理利益关系时,(公正 廉洁)、(不徇私情)、(公平待人)。 8.(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 )是道德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社会职能。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刺激功能 2.职业道德形成于(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 (C )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美德,是职业道德的基础。A.爱岗敬业 B.服务群众 C. 诚实守信 D.奉献社会 4. (D )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外在表现。 A.爱岗敬业 B.服务群众 C. 诚实守信 D.办事公道 5.(A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在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 A .服务群众 B.爱岗敬业 C. 诚实守信 D.奉献社会 三.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道德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 ) 2.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不会导致道德意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改变。( × ) 3.道德最大的特点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力量来发挥和维持其社会作用。( √ ) 4.道德规范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规范。( × ) 5.原始社会的道德首先是由风俗习惯演化而来的。( √ ) 6.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 7.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 √ ) 8.道德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 ) 9.法律是一种制度化规范,而道德规范没有制度化,只是通过人们的共同劳动和生活长期积累形成的。( √ ) 10.并非任何正当的社会职业都具有历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道德: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概论

职业道德概论总结 1从哪些方面把握道德含义(道德的含义)P3-4(简答) 答: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8(简答) 答: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反作用,我们在承认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的同时,也要承认道德又具有其相互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的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怎么理解道德的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P8()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非权利规范。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为什么说道德是实践精神/怎么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解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的基本品质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什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就是人民自我服务。职业分工是人民有组织的自己做自己的事业,客观上的联系和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转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变“客观为别人”的旧职业道德转变为“主观为别人”,激发主人翁式的劳动态度,成为人民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力量与源泉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基本要求。因此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4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体系) 答: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真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制性规范 (C )道德对于人的要求高于法律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2.以下关于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就业成功取决于知识和技术,道德不十分重要 (B)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才能起到统领作用 (C) 强调道德会束缚人的创新精神 (D) 道德主要是说教,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3.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A) 畸形与正常 (C )赢弱与强壮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4.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 (A) “德”为心声 (B) “德”为失去的意思 (C) “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 “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5.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 (A) “礼” (B ) “气” (C ) “诚” (D ) “仁” 参考答案: A 教材 P3 6.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道德发展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 (A )社会舆论(B )风俗习惯 (C )经济关系 (D )领导示范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7.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 (A) “德”为心声 (B ) “德”为失去的意思 (C ) “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 ) “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A ) 从起源和概念内涵上看,中西方“道德”均含有规则、规范之义 (B ) 动物之间同样存在互助和友爱行为,道德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 ) 道德与社会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共性道德 (B )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D )道德从来没有阶级性 )。 (B )偏私与公正 (D )丑陋与漂亮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导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 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 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 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 第五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 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 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 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 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 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 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24)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P.231)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 1、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 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 一、考试题型 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时间:90分钟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2)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就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与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与。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与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就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 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就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她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表现为:道德就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就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 道德就是一种实践精神,就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 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 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 四、道德的基本功能 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一、职业的道德意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原则:为人民服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就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就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特征: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作用:1、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就是职业生存的条件;3、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她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 一、教师职业: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就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就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劳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目的就是培养人; ----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3、教育劳动方式与工具的特殊性 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3)教育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4. 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 由于人类社会分工与劳动分工,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在教育劳动中,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为了有效而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教师职业道德正就是由于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产生与形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中的伦理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出历史继承的必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面临着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方式的转变。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比其她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她职业道德更深远;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 三、学习与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与历史使命的需要;就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大学精神的概念:就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大学教师就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承载者、直接体现者、建设者。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就是在指大学作为一个 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她势力的控制与干预,有自由、自主地决定与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3)科 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与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 其成果的升华。(4)开拓创新精神、就是指向科学研究;指向人才的培养;指向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精神 学术自由的精神的阐述: 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学术自由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 与学生“学的自由”两方面。“学术在本质上必然就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就是 学术”。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1,就是指向科学研究2,指向人才的培养3,就是指向社会发展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 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的作用 四、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二、权利与自由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四、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 选择与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教师道德市建活动的行为准则。此原则对教师道德行为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与指导意义。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此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 的反映,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她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 稳定性。此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具体性。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调节教师个人与她人,以及与社会间关系的根本的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 的本质,具有与其她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或这种区别具有本质性。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包括: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就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育规律。 2、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就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 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教育公正原则 依据:教育公正就是社会公正总原则的要求;就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就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4、依法从教原则 依据:依法从教就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与教育人道主义 等原则的重要内容与贯彻保证;就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就是教师与学生等各 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尊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教育人道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就是处理 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已考) 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的态度 等。 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就是核心;心理关系就是重点,法律关系就是条件,人 际关系就是基础。 1、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层次上的差异性 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 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 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 教育教学方式云涌不当 缺少必要的沟通 “代沟”与“心理差距”的存在 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三节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要求 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就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也就是学校管理活动 的主要对象、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1,尊重学生就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友好、平等、信任、自制就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3,对学生 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另 一重要方面。它包括:一就是尊重学生个性,二就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1,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就是 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 2,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的出发点就是爱护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就是一门学问。严格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而有理。(2), 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分析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了成员的依赖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独立性;教师集 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3) 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冲突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4)历史传统与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 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第二节教师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一、关心集体 (一)关心集体的重要意义(1)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与谐的集体对教师个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2)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二)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 的具体实现路径(1)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2)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 对待集体的矛盾(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三)关心教师集 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1)教师所关心的集体就是一种真实的集体(2)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 益的实现a,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b,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c,为教 师创造良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二、尊重同事 (一)尊重同事的道德意义(1)尊重同事就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2)尊重同事 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二)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2)尊重不同学科的 教师(3)尊重优秀的与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与教育思想的同事(就是办好大学的必 然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式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6)领导与教师 的相互尊重a,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b,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难c,维护领导的威信 领导尊重教师: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事业心、教师的民主权利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的意义: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与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 极性、创造性与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促进、 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团结协作的内涵: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行动,学校院系与教研室的团结协作传统,学 校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氛围等。具体地说,要形成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又应该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就是处理好教授同一年级以及同一班级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二就是处理好从事同一学科与不同学科教学研究 教师之间的关系;三就是处理好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关系;四就是处理好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五就 是处理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高校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维持性团结协作与发展性团结协作 (1)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保持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与气为目标与出发点。 (2)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与出发嗲吧,表现为教师同齐之间为 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与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出当前,“言者无罪,闻者足 戒”,寻求与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在价值取向 上,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肯定与追求第二种意义上的团结协作 四、有益竞争 (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1,就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就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 要3,就是促进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 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与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节调节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之实现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1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2形成教师对 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3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社会规范与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这种激励机制大体分两个方面内容:一就是主体的自我激 励二就是客观的外在激励 就内在依据而言,将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设定为规范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就是由道德本然意义上所 具有的抑恶与扬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所要求,所决定的。换言之,就外在保证而言,教师集体道德的实现,既需要 规范机制防范道德之恶,又要求激励机制褒扬道德之恶。 第七章高校教学工作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待教学 的态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教师严谨治学,善于钻研,勤于进取,学识渊博, 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1)教师的业务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2)积极的教学 效果需要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支持(3)“浮躁”之风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做好教学工作就是展现教师的良好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没有工作本领就不能做好工作,没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就不可能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由教师的业务素质所决定。离开了具 体业务,教师道德就失去了载体,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学就会落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第二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