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_文学批评关键词_序.pdf

_文学批评关键词_序.pdf

文艺理论与批评

的 年第 期

, “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文学批评 是一个

评批究

, 、

含义宽泛的概念 我们在报纸副刊 文学读物

的 各种各样的评 论 ,

都 可以

放在

中 常读到

序词

。 、

这个范畴内 印象式的批评 根据趣味展开

品 生 比

关评︾︽

的对 作

简单

的判断 将文学与

、 ,

和对应的方式 作家作品论 以及关于文学的

,

历史批评 是多少个世纪盛行不衰的文学批

评形式 。

,

,

但是 在

世纪 文学批评作为一

个与哲学 历史或其他理论形态相互 区别的

领域被界定出来了 对于专业 的批评家和研

究者而言 ,

“ 文学批评 ”

是一种或多种方法论

革命的产物

·

韦勒

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雷纳

克断言 “

世 纪 经 被人们称作 ‘

评的时

曾 ’ 。 世纪才最有资格享有这一

汪晖

代 实际上

称号 在 世纪 不仅有一股名符其实的批

,

评的洪流 向我们汹涌袭来 而 且文学批 评

,

也已获得了一 种新的自我意识 在公众心

,

因 ,

,

不只

想这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 部分原 是 我的

是 啊

对我 言我的平

在曼

台 ,

,

。 , 著作增加了学校出版物的数量 同时为学校

大我的平台是整个世界 我到处走走到哪里

, 也

带来很 多收人和其他效益

所 有的人就

者 学生 即

我在牛津呆 没有

使

, ,

大理解学校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 因为

觉得我只属于牛津 那只是我常呆的地方

,

,

要是我继续干下去 学校可以继续受益

为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无论是文化 艺术还是

,

,

时 学校 目前还 实行一个叫做 提前自愿退

政治 这些都是全球性的问题 国际性的问

,

休 的政策

我想我是学校财政困难的一个 题 这些问题绝不囿于曼大这样一个平台

牺牲品 。

所以我退休不是一个政策或者政治

王 您的著作有十多部 已经译成中文在

,

,

问题 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中国出版 也就是说您在中国同样拥有大量

,

,

徐 我跟有关教授提到这件事情时她说

读者 他们同样也关心 您的研 究和未来

学校真不应该让 您走 。 能对他们说点什 么吗

,

伊 衷心感谢同仁的支持 实际上很多

伊 非常高兴我的书在中国有众多读者

人都在支持我 那天就在对面那个餐厅里的

中国读者一直对我给予巨大支持 我去中国 一个师 傅 还跟我 说 她“ 很 惋惜 ”

有 这么 时

兴见 到 很多中国学生 机 会

非常高 将来有 , 。 我知道学生 的愿 , 。 多人支持 我感到很欣慰 再去中国 希望见到更多的中国学生 望 。

,

学生很 气愤 然不光是为了我 而是为 王

徐 非常感谢您在离开曼大前接受我 当

。 , , 心

,

他们

的 际遇

当然 现在这个时代不

们的访谈 衷 祝愿您离 曼大后 切顺利

同于 , 希望将来有机会和您再见 口

年那样的时代 但学生的那种心情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人 文社会科 学高

和愿望依然存在

,

徐 学生只是希望 多学到一 些东西 级研 究院 中国石 油大学外语 系

《文学批评关键词 》序

目中占有了比往昔高得多的地位。

①文学批

,

评及其相关理论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得

不时常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固有的观念进行

,

反思 也产生了一种不 同以往的关于文学批

评的观念

,

如今 文学批评在公众心 目中的地位已

,

经从 世纪的巅峰坠落例如英国马克思主

·

“”

义理论家特里 伊格尔顿就曾有 后理论

的说法 虽然他所说的理论并

不单指文学批评的各种理论 但韦勒克的

如下断言仍然有效 任何对 世纪文学批

,

评的巡礼 都必须注意文学批评这种地域的 。 ’,

扩展和同时产生的批评方法的革命 ②

正 由 ,

于此 如果没有对于这一方法论革命的历史 ,

,

广度和具体概念的理解 在今天 我们就难于 。

进人文学批评这一领域 柯思仁 陈乐先生

的这部《文学批评关键词 概念 理论与中文

文本解读 》不但是文学批评的这种“ 地域扩

展 ” 和“ 方法的革命” 的产物 ,

而且也是在新

的视野中对于作为一个独特领域的文学批评

及其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反思

世纪文学批评的新潮流其实远不是

,

一次方法论革命的产物 而是一 系列经常相 、

互纠缠 相互冲突的方法论革命 的展现

,

年 韦勒克归纳出六种文学批评的新潮 、

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语 、

言学与风格批评 一种新的有机形式主义 以

文化人类学成果和荣格学说为基础的神话批

,

评 以及 由存在主义或类似的世界观激发起

来的 种新的哲学批评

在他作出 述判断

,

的时候 还没有可能对于后结构主义 后殖民

主义 新历史主义 文化研究以及性别理论的

新发展等等“ 后 年代 ” 的潮流进行分析。

,

在所有这些潮流中 经 由语言学转向而来的

关于形式 文本和再现的观念对于文学批评

,

的不同派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致今天在

,

专业的文学批评领域中 无论是意识形态批

。、

式和文本的观念了在俄国形式主义英美

、、

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符号学等理论,

的影响下现代文学批评展开了一种理解文

学文本的思路这种思路的独特性是在与几

种主要思潮的论辩中产生的我认为如下两

,

点最为关键首先它批评了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其自我观念中产生的“作者”观,反对

,

将文学文本视为作者的自我表达从而在方

,

法上对于传记批评形成了批判其次它批评

, 了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产生的文学观点

“”

将文学文本视为再现而非单纯的对于现

,

实的反映从而在方法上对于历史主义形成

。,

了批判事实上这些新的取向并不仅仅是

,

文学批评这一独特领域的产物而是世纪

语言学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发生的一

系列变革的结果文学批评以其对于语言和

、,

形式心理和价值问题的敏感在这个大转变

。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学批评关键词概念理论与中文文

、、、、

本解读》选取了作者读者文本细读隐、、、、、、、喻观点人称声音叙事再现意识形态

、、、

身份认同阶级幽别种族等十五个概念

,

进行解说以关键词的形式对当代文学批评

、。

的基本概念理论做出了深人分析从形式

,

上看这是一部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关键概念

,

进行梳理和归纳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还是一

部以关键词的形式展开的对于文学批评的关

键问题的创造性探索我认为作者对于文学

批评的方法论革命及其历史含义有着深人的

,

和完整的把握这为这部著作的两个主要的

理论特点奠定了基础

,

首先作者将现代文学批评视为一种真

,

正意义上的方法论革命的产物但同时注意

。到这一方法论革命本身的复杂性和历史性

,

作者一方面以关键词为基本线索对文学批

评的诸种概念和概念群进行严格的和准确的

,

解说以显示前述方法论革命对于这一领域

,

评还是历史批评都已经难以绕过这些关于形的决定性影响但另一方面作者在梳理这些

,

关键概念的同时又从不同的方向上指出这

,

些概念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揭示文学批评的

演变的脉络和可能的方向这种解说的多重

,

性不仅表现在对单个概念的分析之上而且

。, 也体现在全书对关键词的选择之上例如

、、、、

意识形态身份认同阶级性别种族等范

畴通常不在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叙

事学的关注范畴内它们不但源于马克思主

、、、

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

,

论和实践而且也是当代文化研究挑战此前

的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工具通过将它们置

,

于文学批评的关键词的序列中作者力图将

、、、

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符号学

和后结构主义所建构起来的文学批评与当代

文化研究的一些新的取向综合起来这种综

,

合并不是拼盘式的杂凑而是从问题的内在

逻辑中展开的。例如,作者将“作者”问题置

,、

于全书的第一章因为摆脱作者中心论将文本置于中心正是现代文学批评的标志性特

。,

征一方面作者梳理了维姆萨特和

比尔兹利及新批评运动对于“意图谬误”的批判,分析了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

已死”的命题,并由此展开了对于作家作品

,·中心论的批评但另一方面通过对米歇尔

福柯的“什么是作者”这一命题的思考,作者又指出“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局限在其文字

,

内在的特性而是跟作品所处的历史与文化

语境有密切的关系作者的概念从历史的角

,,

度来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的在不同的

、、,

时代社会文化之中人们对于作者的认知

。‘’,

有所不同当作者被宣告死亡之后并不

意味着作者的概念完全不存在。”正是在展

,

示这一脉络的过程中现代文学批评没有被

,,

简单地描述为一个封闭的世界恰恰相反形

式主义批评曾经拒绝的那些概念和方法经过

新的转换重新成为了内在于这个批评世界的

。理论要素

,

其次文学批评不仅是一个或一系列方

文艺理论与批评 加 年第 期

,

法论革命的产物 而且也是一种跨越国家和

区域

的世界性的现象

正是从文学批评

,

为一种跨语际现象的认识 中 《文学批评关 键词 》遵循了一种处理现代批评概念和理论

的独特方法 我把这个方法概括为两个方 ,

面 即一方面将现代文学批评的概念和理论

,

运用于对中文文学文本的分析 另一方面又

,

通过历史的追溯 从中国的文学批评的历史

中探寻与这些现代概念和理论相关 相似和 、

相逆的概念 范畴和理论 作者虽然强调现

,

代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意义 但并不认为这些 、

,

新的概念 方法和理论是前无古人的独创 恰

,

恰相反 与那些单向地强调这些概念和方法

,

的新颖性的论者不 同 作者认为这些新的方 。

,

法论事实上有着自己的传统根源 例如 在

,

阐释文本中心论时 作者指出 在中国文学历

史中,

由于《诗经 》的作者很难确定 ,

故而“

,

,

究的重点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都不在作者

身上 ,

而是在文本字句的考证和诊释 ”

,

从而

,

证明文本中心论并非新批评的全新创造 我

们也可以从传统的批评实践中获得有关文本

解读的资源。

在“ 细读”

一章中,

作者结合具

,

体的案例 对 中国传统的训话注疏和小说评 、

,

点加以阐释 分析和发挥 在展示两者之间的

,

基本差异的同时 弥合了在现代文学批评与

古典文史传统之间造成的人为断裂

,

但是 作者并不仅仅是在讲述文学批评

与古典传统的相似之处 他们提醒读者 中

国文史传统中有着重视作者与作品关系的各

,

种论述和更为深刻的传统 这既不证明这类

,

有关作家与作品的传统论述全然过时 没有

,

意义 也不说明现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与 ,

传统完全脱节 并不适用 于 中文 文学世界

,

作者致力的 是在新的理论视野中对这种作

,

者与作品的关系加 以重新界定和阐释 以焕 。

发传统文学批评的当代意义 这样的例子在 ,

书中不胜枚举 形成了这部著作的一大特色

,

在我看来 这种努力不但没有削弱现代文学

《文学批评关健词 》序

,

批评的力量和独特性 反而扩展了文学批评

,

的概念 理论的适用范围 进而为重新设释传 、 统的文学批评的概念 范畴和理论提供了可

能性

,

在全书的每一个章节 作者都不是抽象

,

地介绍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而是援例取譬 在

,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例证 并加以精

析 。

在这本 ,

于中文文 著作中 作者

对 辟的分

学文

引 和解 为引人人胜 除 了 部

本的

说最

,

分西方文学的例证之外 从《诗经》《左传》

,

《孟子

文 心雕龙

等古典文本

到《 、

红楼

、 、

梦 《西厢记

水浒

世说新语》《

》 》《

聊 异 》等古典 小 , 、

传》 斋志 说从黄遵宪

、 、 、

、 、 、 迅 沈尹默 刘半农 老舍 茅盾 卞之琳 穆时

, 、、、

英等中国现代作家到北岛顾城 高行健 于

, 、

坚等当代作家 从郑愁予

西西 金庸 余光 、

, 宝昆 、 江 、

中 陈 台作家 到郭

深 梁文 黎等港 蔡

、、福等东南亚华文作家 从毛宗岗 张竹坡 脂

砚斋、

金圣叹等的小说评点, 到现当代中国文

,

学批评者的批评实践 无不在引用和分析的

范畴之内 与以往往往是翻译的并且以西方

,

文学为例的文学批评介绍类书籍不同《文

学批评关键词 》打破了民族国家和区域的界 ,

,

限 而将中文视为一个文学世界 并以现代文 。

学批评的方法和概念对之进行细读和分析

这样一种批评实践不但与通常的民族主义文

,

学史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也以细腻的

文本解读说明了这一批评实践为什么成为一

种跨越国界的世界性现象。

从方法论上说 ,

这本以

关键词为线索的著作让我们重新记起

半个世纪之前有关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对立

争论 学批 评从 文学历 史 中汲取灵 的 ,

—文

了重要的 感 却与经 典的文学史 叙述形

成 但

差别

,

坡大 访间 ,

年夏天 我在新

几机会与 思 先生多次见面 和 讨论 。 也就是

柯 仁

在那 间

,

诉我

在 做 文学 期 柯思 先 告 他 批评关 词的研究。

至今 ,、 年的

两 三 键 从那时 时间过去了 ,

柯先生和 乐 生终于 完成 了

陈 先

、 ,

这部内容新颖翔实 分析鞭辟人里的著作 他

们对于文学批评理论的深人了解和对于文学

,

历史的广泛涉猎使这部著作在同类作品中

独树一帜 对子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 ,

学者和学生而言 这部著作无疑是一本具有

重要学术价值的入门读物 在过去一个月

中 地 读 了

,

我 全 各章获益匪

我陆续

,

中发生的方

论革

命 ,

以及当

相信文学领域

对于这一方

的 思

,

法 革命 再 考 对于

代学者

重 思 代 文研 和社

科学研 究

们 新 考当 人 究 会 的基 概念和

架 ,

也一定有

益 。

所裨

柯思仁

一个重

批 评

感谢

先生给我

温文学

基 理 和

概念的 机

我久 不 文

学 ,

本 论

,

,

但仍愿不揣浅陋 将一

点读书心

得记录于此

除了回报友人之请外 , 也怀着一种真诚的期

待 , 即让文学批评重新焕发活力。

,

丁私

译 ,

周 校 的 种

念容 韦勒克著

余徽 毅 《批评 诸 概

念》第 页 , 叫 文艺出版杜 启

年版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