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

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

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
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

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范围 (2)

二、规划依据 (3)

三、规划性质 (3)

第一章建设现状 (4)

一、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一五”建设回顾 (4)

二、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必要性 (6)

三、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

第二章总体思路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主要任务 (14)

一、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4)

二、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19)

三、旅游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8)

四、加强旅游安全设施建设 (35)

五、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环境设施建设 (36)

六、加强口岸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45)

第四章实施保障 (48)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48)

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计划 (49)

三、加大资金投入 (50)

四、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 (52)

五、严格工程管理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54)

附件: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 (55)

前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提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加强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意见》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旨在引起当地各级政府、旅游景区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根据游客需求,投入资金加以配套,以改善旅游环境,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推进旅游发展和拉动经济、改善投资和生产环境重要载体。十一五期间,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工程进展情况总体良好。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旅游基础设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全面建设旅游强省(区),实现广西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文件精神,落实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基础设

施“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桂政发[2010]9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加快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广西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广西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推进广西旅游强省(区)建设,为实现广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特编制《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旨在通过对广西“十一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回顾和分析,提出“十二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为推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所称的旅游基础设施是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的总称。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接待服务基础设施、旅游口岸、旅游安全、旅游环境保护等内容。本规划的重点是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目标,明确旅游基础设施各个子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工作重点,提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规划依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

4.《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5.《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6.《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7.《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

8.《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桂政发[2010]92号)

9.《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旅游营地发展规划》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规划》

1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

13.《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

14.《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三、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未来五年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安排,目的在于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前瞻性,更好更快地促进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发展。

第一章建设现状

一、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一五”建设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1.立体化旅游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广西区航空、公路、铁路、航运和海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广西边境、沿海和东巴凤和大石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基本解决了主要旅游交通干道的畅通性和重点特色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问题,初步构建起便捷畅通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已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各市、连通周边省和出海、出边的网络化目标,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区“西进”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省市“东进”必经的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通向东盟国家以高速公路、铁路连接为主的快速通道,初步确立广西在全国旅游交通网络中通向东盟的枢纽地位。

2.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本形成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全区旅游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有效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宣传营销、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为全区旅游业总收入尽快实现千亿元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广西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文化娱乐和旅游商品、水电、通讯、消防等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扩展,旅游产业基础不断增强、

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0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达14323.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52.95亿元。旅游饭店510家,星级饭店41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3家,四星级饭店55家。

3.旅游安全保障设施逐步形成

旅游安全投入逐步加大,旅游安全设施设备逐步完备,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旅游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旅游保险功能逐步发挥;旅游应急处臵能力不断提升,旅游行业有效应对了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

(二)存在的不足

尽管“十一五”期间,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发生明显变化。总体来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称。

1.干线交通联系不够。交通这一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还没得到根本改变,旅游景区可达性不足,各景区之间联系松散,不能形成有效地旅游线路,难以整体开发,互相促进。

2.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不成体系。旅游景区的景观道路、旅游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还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随着自驾车游客的大量增加,停车场的容量日益成为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同样成为考验景区接待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

3.旅游接待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我区的旅宿业存在宾馆酒店分布不合理,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旅游地接待能力正越发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二、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必要性

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对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升温,游客对旅游环境、交通状况、食宿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广西旅游业的基础设施薄弱,硬件不足,软件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了制约广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尽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就成为了广西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响应国家极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决策的需要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是我国近期重要的经济决策,根据2010年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社会发展司、规划财务司《关于做好十二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做好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做为国家重要产业在近期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广西旅游强省(区)建设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整合广西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旅游强省(区)发展目标,广西将全面构筑“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五大旅游品牌、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七大旅游区,九大特色旅游产品”的总体旅游发展框架。编制《广

西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将推进广西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提升广西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广西旅游强省(区)的建设。

(三)是以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完善提升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广西旅游业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实现宏观经济保增长、扩内需的客观需要;是发挥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四)是建设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支持、引导新景区的合理开发,而且可以提高原有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承载力,增强原有景区、景点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对原有景区内布局不合理的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强景区的资源保护,促进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旅游目的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旅游环境就是良好的开放环境。发展旅游业可直接扩大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对外贸易,吸引游客和外商投资开发;通过发展旅游业,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氛围,提高整个县城的开放程度。发展旅游业对于积聚信息流、资金流和

人流,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开放度,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设施的完善,有助于广西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旅游业作为窗口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国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41号),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上升到新的高度;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42号),作为推动广西跨越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广西“二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拉开了广西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序幕,这两个国家层面的政策为加快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和亮点,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广西属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优惠的边贸政策以及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政策,为广西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贸易和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广西社会经济大发展,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持。

借助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大平台与在西部开发的地缘优势,广

西经济以高出全国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发展。未来一段时间期间,广西的主基调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在加速发展中推进加快转型,在加快转型中促进加速发展,广西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将得到极大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日益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重要领域,并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持。

3.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臵,坚持交通优先发展,加快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北部湾沿海城际干线和通向东盟的国际通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等,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支撑跨越发展的保障能力。广西各市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4.立体便捷高效交通网络格局的形成,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以南宁为主枢纽的快速客运网,实现地级市开通城际高速列车,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基本建成“四纵六横六支线”高速公路网,实现高速公路网覆盖所有中心城市,85%以上的县城半小时内通达高速公路。广西北部湾港将建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加快西江干流、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形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江海联运的西江黄金水道。形成以枢纽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为辅助的民用航空网络。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高效对接,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现代

化交通网络格局的构建和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将极大地拓展游客出行距离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为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挑战

一是受低碳、绿色、生态发展和集约、节约发展制约以及土地、地形地貌等资源条件约束,如项目审批周期长、土地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项目资金筹措难度大等问题,广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资金需求量大与资金供应渠道狭窄、萎缩的矛盾。近年来,广西旅游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但旅游企业自有资金较少,融资渠道狭窄,同时缺少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债券、股票融资还未成熟,金融信贷支持仍然是旅游建设资金供应的主渠道,是促进广西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但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金融机构低效运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的资金供给主渠道作用逐渐弱化,信贷萎缩问题严重,信贷投入总量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广西旅游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文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统筹协调,按照突破瓶颈、保障供给、适度超前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加快以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服务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旅游环境保护等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实现广西旅游强省(区)的总体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源保护、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多元化、建设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步伐,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二)坚持突出重点、品牌带动、适度超前的原则

要突出重点旅游资源开发,着重规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同时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大力建设完善几条主要特色旅游精品线的重点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打造

培育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推进广西区域旅游经济整体发展。

(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

把旅游基础设施作为广西旅游的第一窗口和门户,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和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增加文化品味和科技含量,使其在功能和环境上与自然、景区相协调,以展示广西旅游的整体形象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有序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做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以交通、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特色城市景观建设和接待服务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与建设旅游强省(区)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主要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

(二)具体目标

到2015年,完成广西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十百千”目标工程。

“十”即:

孵化培育10个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新建25家五星级酒店,确保每个地级市都有五星级酒店。

“百”即:

100个旅游景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6条旅游精品线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以南宁市、桂林市、北海市、梧州市等四大旅游集散城市为中心的城郊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建设完善100个左右国家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及其特色旅游资源景区基础设施。

300家星级酒店——“十二五”期末,全区新建和改造300家酒店,使星级酒店总量超过600家。其中4星级酒店75家以上,每个县都有3星级以上酒店。

300个旅游服务中心——全区旅游咨询中心数量年均增长15%以上,在全区重点交通干线、重点旅游目的地以及重要景点景区建设300个以上旅游服务中心。

“千”即:

到“十二五”末期,完善旅游卫生设施,在全区重点旅游城市、重点交通干线、重点旅游目的地以及重要景点景区建设和改造1000座以上三星级以上旅游厕所。

——建成或改扩建一批重点旅游县(市)、乡(镇)、村和景区的旅游交通站场;重点景区(景点)的道路、标识系统,供水、供电、通讯、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完善配套;旅游道路沿线绿化和景观园林建设初显成效。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设思路

围绕广西区旅游景区布局,按照互联互通、快捷进出的原则,完善公路、铁路运输网络,重点发展和建设城际铁路、调整铁路和航空客运,构建以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为补充,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加强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以及旅游景区之间连接道路建设,完善供水供电、消防安防、环境卫生、游览服务等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综合环境,提高接待能力。建设南宁、桂林国际区域性和柳州、梧州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二)建设重点

1.加强航空建设,积极发展航空旅游

进一步加快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扩建的步伐,建设新航站大楼,尽早实现成为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的目标。积极增加现有的航班密度,特别是广西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航班密度,继续完善广西区内支线航线网络,加快推进桂林机场、柳州机场候机楼扩建工程,把桂林机场建设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干线机场;完善百色机场的设施,保持百色到桂林、重庆、昆明等地的航班常态化。加快推进河池机场的建设。

加强机场与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开通旅游直通车,为散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同时也有利于对旅游资源进行

合理有序的整合,使游客出游更加实惠、便捷,进而推动我区旅游市场发展。

2.加速铁路基础设施和客运能力建设

加快发展高速铁路,形成以南宁为主枢纽的快速客运网。重点建设通向西南、中南、东部沿海、东盟及区内沿海城市的南北通道、东西通道、出海通道和国际通道。加快建设南宁—广州高速铁路、南宁—柳州城际客运专线、南宁—昆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南宁—金城江高速铁路、南宁—凭祥高速铁路、南宁—防城港、钦州—北海高速城际铁路等6条高速铁路,打造南宁铁路枢纽;加快贵阳—桂林—贺州—广州高速铁路的建设,加强桂林与贵阳、广州的联系。为了充分利用高铁出行便捷的条件,全面激活高铁沿线的旅游市场,加强高铁站点与旅游景区的交通联系,开通到各景区的旅游专线车。

加快建设玉林—铁山港、德保—靖西、合浦—铁山港、岑溪—罗定等铁路,规划建设柳州—肇庆、柳州—贺州—韶关、靖西—龙邦、防城—东兴、南宁—昆明复线(南宁至百色段)等铁路。推进南宁枢纽南宁东站、柳州南站、桂林北站、梧州南站区域性枢纽场站。构筑便捷、快速的铁路客运体系,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城际高速铁路网,实现地级市开通城际高速列车,基本建成“一轴四纵四横”现代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实现与国家高铁网络互联互通,从而大大拉近了广西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各中心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对于促进广西旅游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铁路建设

“一轴四纵四横”:一轴,即湘桂铁路;四纵,即贵阳—河池—南宁—防城港、永州—贺州—梧州—玉林—铁山港、怀化—柳州—黎塘—钦州—防城港、黄桶—百色—龙邦铁路;四横,即贵阳—桂林—广州、贵阳—河池—柳州—梧州—广州、昆明—百色—南宁—广州、东兴—钦州—合浦—湛江铁路。

以南宁为中心的城际高速铁路网:南宁至钦州、北海、防城港1小时内到达,南宁至其他中心城市2小时左右到达,南宁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左右到达。

3.完善公路网络,重点加强旅游公路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出省出边出海通道工程和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大幅提高公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加快建设兴安—灵川、阳朔—鹿寨、六寨—河池、河池—宜州、钦州—崇左、河池—都安、岑溪—水汶、玉林—铁山港、六景—钦州港、百色—靖西、防城港—东兴、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及滨海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高速公路工程,规划建设河池—百色、崇左—靖西、柳州—梧州、崇左—水口口岸等高速公路,基本建成“6横7纵8支线”高速公路网,实现高速公路网覆盖所有中心城市、85%以上的县城半小时内通达高速公路,为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干线公路、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支线公路。4A级以上景点景区能与高速公路便捷连接,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应配套建设与国省干线公路连接的旅游公路。加快景区间公路网建设,特别是通向重点景区的公路以及景区之间的公路,积极建设旅游景区间连接道路。支持游客集散中心开辟通往

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车。

高速公路建设

“6横7纵8支线”:6横,即横1灌阳—兴安—龙胜—三江、横2贺州—荔浦—宜州—河池—隆林、横3贺州—象州—忻城—巴马、横4苍梧—桂平—宾阳—硕龙、横5岑溪—玉林—南宁—百色、横6合浦—钦州—崇左—靖西—那坡;7纵,即纵1龙胜—桂林—钟山—梧州—岑溪、纵2资源—兴安—恭城—平南—玉林—博白—铁山港、纵3三江—融安—柳城—象州—贵港—浦北—北海、纵4全州—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友谊关、纵5桂林—柳城—合山—南宁、纵6南丹—河池—都安—大化—马山—南宁—钦州—东兴、纵7天峨(黔桂界)—乐业—凌云—百色—德保—靖西—龙邦;8支线,即桂林—河池、梧州—柳州、武宣—平果、崇左—水口、钟山—富川及贺州联线、松旺—铁山港、六景—铁山港。北流清湾—南宁苏圩

4.加强航运设施建设,提升航运能力

海上航运港口。充分发挥广西北部湾国际一流海湾的独特优势,力争将北海打造成为邮轮母港城市,在钦州、防城港等逐步建设邮轮码头,发展近海邮轮和远洋豪华邮轮,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推动游艇旅游,建设游艇基地与游艇俱乐部。发展城市游船旅游,打造有实力的旅游船运公司。设立海上旅游救护中心,为各种海上旅游提供保障。

重点完善港口接待服务基础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豪华邮轮和邮轮配套设施建设。

北海市:建设北海国际客运港口、北海邮轮母港、涠洲岛国际邮轮码头、涠洲岛国际游艇基地、斜阳岛游艇码头,力争将北海打造成为邮轮母港城市。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 https://www.sodocs.net/doc/312996463.html, 2011年04月20日 15:20 来源:广西北部湾办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通过专家评审 规划提出,到2015年GDP要占全区的40%左右 全面推进五个“一体化” 2011年3月1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通过了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科学指引。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纲要》全面阐明了“十二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依据充分、资料详实、思路明确、目标合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尤其是提出重点打造“产业发展、港口发展、交通通信、城镇建设、保税物流等五个一体化”,符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实际,对未来五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跨越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予以通过。 评审会专家组由广西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研究员玉丕民,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赞安,自治区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爱斌及广西交通设计院水运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谢涛等组成。 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出席了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以及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北部湾经济区各市有关领导和代表参加了评审会。 根据自治区领导指示精神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于2009年底启动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管委会主任陈武,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多次召开会议,对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多次召集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北部湾办公室及本办各处,对《规划纲要》进行研究和修改。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各方的大力协助下,自治区北部湾办于2010年11月初完成了《规划纲要》(初稿),并两次征求北部湾经济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 一、区域位置 (一)地理位置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介于东经108°53′—109o47′,北纬25o21′—26°03′之间。总面积2454km2。东连龙胜、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县融安县、融水县。县城距离柳州市203km,距桂林市167km。 (二)旅游经济区位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位于县城的北部和中部,地跨古宜、林溪、八江、独峒、良口和老堡等六个乡镇。是国家西部地区旅游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广西桂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部有龙胜花坪国家森林公园、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龙胜温泉和龙脊梯田、中南最高峰兴安猫儿山和主题乐园——乐满地;东南部有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南部有融安红茶沟森林公园和融江旅游度假区、融水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元宝山——贝江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西部有贵州从江增冲和花桥鼓楼;西北部有贵州省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北部有湖南通道县的白衣观、回龙桥、马田鼓楼等名胜古迹。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是国家西部地区旅游投资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并被纳入桂林——龙胜——三江——融水——柳州民族旅游黄金圈;该旅游区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程阳风雨桥、岜团风雨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马胖鼓楼,还有高定侗寨、独峒斗牛、良口三王宫、产口千年古榕、老堡大江风情及曲冷瀑布等景点;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侗族精妙绝伦的木结构建筑艺术、多姿多彩的歌舞、古朴的民居生活以及纯美的田园风光和秀丽的山水风光。 (三)交通区位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以三江县城为依托,道路交通网络呈放射状布局,直线距离基本上在以县城为中心半径20km的范围内。在外围交通方面,三江县城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50km;枝柳铁路南北向贯穿,北到湖南省通道、怀化、张家界,南至柳州、南宁、北海;公路有209国道和321国道在境内交汇,南至柳州市、北通湖南通道县、东达桂林市、西往贵州从江县;水运可沿融江直达柳州市。 二、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质地貌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贺州市十二五规划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对深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等作出了重大部署,阐明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城镇化、做大做优经济总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攻坚时期。必须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后发崛起。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艰苦创业、爬坡打基础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集中精力打基础、上项目、破难题、促变化,确立并认真组织实施“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四大突破”和“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96.7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130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6.3:34.4:29.3调整为2010年的 21.7:47.6:30.7。“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5%;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节能降耗目标如期完成,经济发展阶段已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大幅增加,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34.3%,是“十五”时期的5.7倍。实施交通建设两轮六年大会战,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主框架初步形成。工业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个自治区级工业区、3个自治区级A 类工业区、2个自治区级B类工业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水利、电信、城市供排水、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6平方公里,增加近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新建一批城市道路和一批城市公用设施,城市治理成效显著,城区、县城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重点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或基本建成。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森林面积达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5%;农村沼气入户率达57.6%。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河流、湖库和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

城市旅游管理跟规划

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 英文名称:Urban Tourism Managing & Planning 总学时:28 理论学时:22 实验学时:6 总学分:1.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旅游专业及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理论基础课。 学习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目的有:①掌握旅游管理与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主要内容,为合理管理与规划城市旅游地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科学安排城市旅游设施及开发城市旅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③为优化城市旅游地生态环境及促进城市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④掌握SPSS,ARCGis等专业软件在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中应用;⑤树立科学的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理念,为培养新世纪新型城市旅游旅游管理与规划人才奠定基础。 学习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任务有:①学习与分析研究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主要理论与主要内容;②以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旅游旅游管理与规划案例指导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实践;③学习与研究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课程教学要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与理论联系实际四大原则。具体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个案法、调查法、谈话-询问调查法及资料综合分析法等。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要求学习对象既要具备基础的旅游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规划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理论概述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的概念;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的主要内容体系等。 第二章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城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城市旅游资源差异分析、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 第三章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产品类型、城市旅游产品组合战略、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城市旅游线路设计、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等。 第四章城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主要内容有:城市旅游市场数据收集与分析、城市旅游市场分析预测理论技术(常用的空间分析技术、城市旅游需求预测定量方法、城市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规律、城市旅游市场分析的多学科方法、城市旅游市场研究的最新趋势)、一些适用于城市国内、入境旅游市场预测的基本规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如何应用SPSS软件进行这项工作)等。 第五章城市旅游者消费行为与城市旅游流分析 主要内容有:城市国内旅游者的市场消费行为、城市入境旅游者的时常消费行为、城市国内旅游流的流动分析、城市入境旅游留的流动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流流动分析等。 第六章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旅游策划主要内容整理

旅游规划体系结构:规划对象的调查分析、旅游系统的规划部署、旅游规划成果的制作 规划对象的调查分析:旅游相关政策法规、区域背景、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及分析 1、旅游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查分析:国家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 2、区域背景的调查分析:区位(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以及三者之间的综合分析)、自然(调查区的地貌特征,水文特征,生物特征,气象、气候和环境因素等)和经济条件(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等)及社会文化环境(调查区的概况,历史沿革,文化氛围,社会氛围等) 3、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旅游资源调查是对一个区域旅游资源 ,它是旅游资源科学 评价的前提,是区域旅游有效规划和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依据。其目的是系统地、全面地查清该区域旅游资源的规模、类型、特点、地理分布、功能、价值等信息;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类型、规模、组合结构、开发现状和保护现状;调查程序:①搜集现有资料②实验室预测:地图、航片分析 ③现场勘察:粗线条勘查、重点研究勘查、比较评价勘查④整理归纳:整理归纳资料 调查方法:①收集资料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③室内测量④现

场勘察;调查成果:1.调查报告2、旅游资源调查系列图3、旅游资源一览表4、旅游资源声像资料5、其他 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自身的评价(资源品质和资源结构)、旅游资源外部环境的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定性(六字七标准、三三六法)和定量(层次分析法(: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五级评价法(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附加值)等)旅游资源分类: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旅游资源>90分、优良级四级旅游资源75-89、三级旅游资源 60-74普通级:二级旅游资源45-59、一级旅游资30-44 4、旅游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1)酒店的数量、床位、类型、档次、分布等; (2)旅游景区的数量、面积、类型、级别、分布等; (3)旅行社的数量、规模、类型等; (4)餐饮店的数量、规模、类型、档次、分布等; (5)旅游购物店和旅游购物街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 (6)康乐企业的数量、项目、类型、分布; (7)旅游交通状况。

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文本) 南宁市旅游局 广西大学旅游科学研究院 广西农大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0—二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广西大学旅游科学研究院 广西农大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资质:旅游规划甲级、旅游规划丙级 证书编号:旅规甲05—2012、桂旅规丙7—2011 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 项目审定:阳国亮研究员 李肇荣教授、硕士生导师 项目负责:文军教授、博士 主要编制人员:邓小桂工程师、研究生 文军教授、博士 李肇荣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星群副教授 邓桂林高级工程师 胡绿俊副教授、博士 叶明琴副教授 廖新明工程师 谢劲松工程师 卢小芬助工 蒋立序助工 李宏成助工 温华康助工 委托单位:南宁市旅游局

文本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5)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 (5)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7) 第四章发展框架与空间布局 (11) 第五章重点乡村旅游点(村)概念性规划 (22) 第六章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32) 第七章乡村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 (36) 第八章乡村旅游产业体系规划 (37) 第九章乡村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40) 第十章乡村旅游区域合作 (43) 第^一章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管理体系规划 (44) 第十二章乡村旅游建设保障措施 (44)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适应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摸清南宁市乡村旅游目前总体现状和所处的开发阶段及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地方产业优化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南宁市辖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武鸣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的自然乡村区域,含84个镇15个乡3个民族乡,22个街道办事处,土地行政面积2211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近期为2011 —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生态优先,资源保护原则;农业支撑,联动发展原则;整合资源,整体开发原则;市场导向,优先开发原则;挖掘特色,培育品牌原则;科学指导,合理经营原则。 第五条规划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政策法规以及上行规划与相关规划。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 第六条资源分类在总结参考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基础上,并根据《广西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对乡村旅游的定义要求(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农业生产形态、社会生活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指南

马列·科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 3.※中国梦的理论解读与实践探索 4.※党的十八大的理论创新 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研究 6.※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研究 7.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坚持与创新 8.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研究 9.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10.关于地方社科力量的整合和发展 11.新形势下社科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12.社科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党史·党建 1.※提高广西党建科学化水平路径研究 2.党的建设与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模式创新研究 3.广西学生军与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研究 4.民主革命时期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5.腐败“零容忍”语境下的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策略研究 6.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研究 8.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9.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研究 10.广西地方党史、人物资料发掘整理研究 法学 1.※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海外投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2.※广西土地征用与农民民生法律问题研究 3.广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4.广西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5.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制度区域协调机制研究 6.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打击跨国犯罪中的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问题研究 7.广西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

8.虚假诉讼的防范与规制研究 9.公职律师制度在地方法治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10.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与合作研究 11.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主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12.中国—东盟框架下广西边境开放合作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3.北部湾经济区行政管理权限冲突协调解决机制研究 哲学 1.※关于新形势下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群众观、道德观教育问题研 究 2.※唯物史观与中国道路研究 3.※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哲学基础 5.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6.广西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7.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 8.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9.广西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美学研究 10.广西民族地区医学哲学研究 宗教学、考古学 1.岭南古代佛城研究 2.环北部湾考古文化关系研究 3.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研究 政治学 1.※基层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深化桂台合作研究 3.“双核”驱动下的广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府公共政策研究 4.政府职能转变与广西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5.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7.广西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研究 8.创新管理方式与“城中村”包容性治理研究 9.深化广西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模式分析

旅游规划专家分析,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即:政府主导成立专业运营公司,吸纳主力运营商、政府成立运营机构,吸纳若干投资机构、各景区单独成立专业的运营机构,独立运营。巅峰智业认为,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还要吸收单一投资机构,组建专业运营机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政府控制的景区景点资源,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招纳有实力的运营商,全面运作景区发展。政府运营为主,吸收若干分项投资机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项目地块较大的景区景点,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招纳若干家有实力的运营商,共同促进景区发展,各景区单独成立专业的运营机构,并自负盈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新建景区,进行招商引资,单独运营景区,带动周边发展。 太仓市未来的旅游运营模式为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有效结合,在吸纳主力运营商的基础上,与主力运营商合作经营太仓市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太仓市旅游运营开发,并在其指导下,吸收多家投资商,成立单独的景区运营公司,自负盈亏,实现“1+N”的管理运营模式(1家主力运营商+多家景区投资公司)。 太仓市旅游规划运营要在吸纳主力运营商的基础上,把整合和利用太仓市资源、扩大客源市场以及带动投资开发公司业绩的增长作为发展方向,在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致力于太仓市旅游发展的规划与太仓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以及城市生活氛围的营造,致力于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太仓市旅游发展大势的过程中。公司经营模式建议在近期进行改制经营,远期实现公司集团化运作,力争上市经营。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广西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广西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提出并实施一系列符合广西实际的重大举措,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超过万亿元,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水平提升,“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高铁经济圈和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南宁机场跻身千万旅客吞吐量大港行列,西部首座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工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关系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消费已经成为了人们消费中的重点,旅游,不仅能够让人们在工作火学习疲惫之后得到身心的休息,还能让大家了解到大自然的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奇特之处。所以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规划,他们连着的关系是相互租金,紧密关联的。 城市规划是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1)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另外非法定规划还包括城市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等等。 (2)城市规划的内容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3)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将城市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相当于从区域的角度将城市看作其中的组成环节;中观层次将城市看作是有若干个区组成的一个整体;微观层次具体到建筑空间和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城市的立体空间。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根据我国各地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兼顾旅游规划编制技术群体的优势整合和规划的可操作性,将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和其他专项旅游规划三种类型。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 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是局部与总体,从属与统领的关系: (1)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应,任何城市用地,必须得到城市规划的许可,才能取得用地的合法性。 (2)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城市旅游规划就作为城市规划系统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 (3)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受到城市规划的领导,只有和城市规划协调,才能真正实施。城市总规应界定旅游发展的用地范围,在城市范围内,对土地进行规划,包括旅游的发展用地,详细安排每个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地区,通过法律保障,检查所有将要进行的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在建设之前,需报有关规划主管部

广西木伦生态旅游规划批复

国家林业局关于广西木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批复 林护发〔2007〕3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你局《关于请予批准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请示》(桂林报〔2006〕214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规定,经组织专家论证,我局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按规划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二、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单性木兰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珍稀植物单性木兰群落的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生态旅游规划和建设要立足于保护为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原则,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木论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岩溶地貌生态环境脆弱,规划实施中应严格限制和压缩人工设施的规模和数量,保护区内原则上不宜新修道路或拓宽已有道路路面,工程项目应以宣传讲解和展示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严格按环境容量控制游客数量,做好生态系统的监测,并及时采取生态保护措施。严禁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建设旅游项目和开展旅游活动。 四、自然保护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引导和帮助周边社区群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型产业,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要充分挖掘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内涵,在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通过高品质的讲解,使游客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地质变迁、植物群落等自然和历史知识,将保护区逐步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的教育基地。六、该规划是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公共教育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活动的依据,在保护区范围内一切活动要符合该规划要求,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活动必须由保护区管理机构组织进行,其经营、管理权不得以任何名义出让或变相出让。有关建设项目需另行履行报批手续。 七、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管理职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依法对保护区区域范围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旅游活动的管理权、监督权不得下放和转让。 八、请你局切实加强对木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