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流行病名词解释 医学生必备

流行病名词解释 医学生必备

流行病名词解释  医学生必备
流行病名词解释  医学生必备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疾病的分布: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3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4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发病例数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5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个家庭,病房集体宿舍中、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大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6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并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7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8残疾率;也叫残疾流行率,是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数,即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的人数之比

9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病因)的频率

10病死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11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12累积率:某一年龄以前发生或死于某种疾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可用各年龄发病或死亡率相加获得

13潜在减寿年数(PYLL):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14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14疾病流行的强度: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各病例间的联系程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等表示

15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散发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16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传染病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17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在历年发病率水平

17大流行: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区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如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

18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同一代或不同年代的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

19年龄期间队列分析:是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频率变化所起作用及其大小的方法

19地方性疾病:简称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20短期波动:又称时点流行,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

21疾病的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22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23长期趋势:也称长期变异,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及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厂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24移民:由原来居住地区迁移到其他地区,包括外国或国内不同省、市、自治区的现象

25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区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的大小

26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常规检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

27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的时点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

28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29抽样调查: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况研究方法,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的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30样本量:决定现况研究的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31随机抽样:选择样本时,加入人主观因素,使总体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32典型抽样: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的选择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试验

33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从总体N各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它的重要原则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3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方法,又叫等距抽样

34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可分为按比例分配、最优分配)

35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36多阶段抽样:将抽样过程分析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其在大型流行病

学调查中常用

37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38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对象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种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39生态学比较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生态学比较研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的分布,然后根据疾病分布的差异,提出病因假设

40生态趋势研究:连续观察人群中某因素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与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变动趋势,通过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

41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名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又称前瞻性研究、发病率研究、纵向研究、随访研究、定群研究

42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病或死亡)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43暴露: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处于某种状态,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这种因素或状态为暴露因素44危险因素:又称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

45保护性因素:能够使人人群疾病发生频率下降的因素

46累积发病率(CI):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为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47发病密度(CD):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发病率,用人时为单位计算出来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

48标化比(SMR):以全人口发病率作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人数,再求观察人群实际发病人数与预期发病人数之比

49相对危险度(RR):也叫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的危险度之比

50归因危险度(AR):又叫特异危险度、危险度差、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51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又称病因分值EF归因分值AF,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52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53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如果某种暴露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暴露的剂量越大,其效应越大,则该种暴露作为病因的可能性越大

54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图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头

55比值比(OR):又叫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比,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表示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55OR值95%可信区间:用样本的OR 值去推算总体OR所在区间,并作显著性检验,如可信区间不包括在内,则OR在与可信区间相同的概率水平有显著意义,如可信区间包括1在内,暴露于疾病无联系

56实验流行病学:将研究的人群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给予实验组以控制的干预措施,对此干预措施,随访观察其对疾病发生与对照进行比较以评价该措施的效果

57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因为在研究中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常被称为干预性研究

58临床试验: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

59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60社区实验:也称社区干预项目,常用于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61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

62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63双盲: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64开放试验:与盲法相对应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试验公开进行

65临床试验:是最常用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它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长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的研究

66筛选: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门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它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不是对疾病做出诊断

67筛检试验:用于识别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可能患有某疾病的个体或未来发病危险性高的个体的方法

68整群筛检:在疾病患(发)病率很高的情况下,对一定范围内人群的全体对象进行普遍筛检,也称普查

69选择性筛检: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选择高危人群进行筛检

70筛检试验的评价:将待评价的筛检试验与诊断目标、疾病的标准方法,即“金标准”进行同步盲法比较,判定该方法对疾病诊断的真实性和价值

71灵敏度(Se):又称真阳性率,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

能力(A除以A+C)*100%

72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指实际有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时间漏诊病人的情况

73特异度(Sp):又称真阴性率,即试验无病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D 除以B+D)*100%

74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即实验无病,但根据筛检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75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到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

76似然比(LR):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有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77阳性似然比(+LR):是筛检试验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该指标反映了筛检试验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真阳性率除以假阳性率)

78阴性似然比(—LR):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该指标表示错误判断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小,该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假阴性率除以真阴性率)

79可靠性:也称信度、精确度,或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试验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80符合率:又称一致率,是筛检试验判定的结果与标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验人数的比例

81预测值:是反映应用筛检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的指标;根据筛检的阳性与阴性结果进行的估计分别称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82阳性预测值(PPV):是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A除以(A+B)*100%

83阴性预测值(NPV):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D除以(C+D)*100%

8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它使用真阳性率和阴性率作图得出的曲线,可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ROC曲线的横轴表示假阳性率,纵轴表示真阳性率。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代表某项筛检试验的特定阳性标准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85收益:也称收获量,是经筛检后能够使多少原来未发现的病人得到诊断和治疗

86串联:也称纵向相继实验;一次做几个试验;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为阳性;该法可提高特异度,但使灵敏度降低;判定结果:一项为阴即为阴,全部为阳才为阳;应用:当现场试验的特异度都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此法;效果:Sp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Se越低,阳性预测值越低

87并联:也称平行试验;同时做几个试验;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结果为阳性就可以定为阴性;该法可以提高灵敏度,却降低了特异度;判定结果:一项为阳即为阳,全部为阴才为阴;应用:可在尽可能的发现病人时,多项的筛检试验者不够敏感时可采用;效果:Se越高,则阳性预测值越高,Sp越高,则阳性预测值越高

88领先时间:是指通过筛检试验,在慢性病自然史的早期阶段,如症状出现前,提前做出诊断,从而赢得提前治疗疾病的时间89领先时间的偏倚:筛检诊断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之差被解释为因筛检而延长的生存时间

90meta分析:是以综合研究结果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与某一特定问题相关的多个研究,并对这些研究的结果所进行的统计分析

90系统综述:是指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的二次研究,在复习、分析、整理和综合针对该主题的全部原始是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过程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化方法,是循证决策的良好依据

90发表偏倚: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的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90定位偏倚:在已发表的研究中,阳性结果的文章更容易以英文发表在国际性杂志,被引用的次数可能更多,重复发表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带来文献定位中的偏倚

90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90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

90传染病的流行;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侵入易患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90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90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

90病原携带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90动物性传染病(人兽共患):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

90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90经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流感、肺结核)

90经食物传播: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痢疾、伤寒)

90经节肢动物传播:又称虫媒传播,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疟疾、悉尼罗热)

90经土壤传播: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炭疽)

90医源性传播: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丙肝、艾滋病)

90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

90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90群体免疫力:人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可以用人群中有免疫力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来反映

90疫源地:传染病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90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连接

90感染普:机体感染病原体以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90我国传染病监测包括常规报告和哨点监测,常规报告覆盖了甲乙丙三类,共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国家还设立了上百个艾滋病和流感的监测哨点

90消毒: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90预防性消毒:在没有发现明确传染源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实行的消毒、属预防性措施

90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属防疫措施,其目的是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90随时消毒: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的及时消毒90终末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所进行的彻底消毒,目的是完全消除传染源播散的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

90计划免疫: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及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90人工自动免疫:将疫苗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90预防接种:是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种到机体,使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90疫苗: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但保留抗原所制备的生物制品

90人工被动免疫: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机体,使抗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

90被动自动免疫: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系类免疫室在疫情发生时用于保护婴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

90计划免疫的内容:“四苗防六病”,即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适当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

行人保护报告

编号: - CSFX-006 行人保护报告 项目名称:A级三厢轿车设计开发 项目代号: CP08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1年03月

目录 1 分析目的和意义 (1) 2 使用软件说明 (1) 3 整车参数 (1) 4 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仿真 (2) 4.1 边界条件定义 (2) 4.2 位置1模拟结果分析 (3) 4.2.1 下腿弯曲角度 (3) 4.2.2 下腿动态剪切位移 (3) 4.2.3 下腿上端加速度 (4) 4.3 位置2模拟结果分析 (4) 4.3.1 下腿弯曲角度 (4) 4.3.2 下腿动态剪切位移 (5) 4.3.3 下腿上端加速度 (5) 4.4 位置1模拟结果分析 (6) 4.4.1 下腿弯曲角度 (6) 4.4.2 下腿动态剪切位移 (6) 4.4.3 下腿上端加速度 (7) 5 儿童头型对前舱盖的试验仿真 (7) 5.1 边界条件定义 (7) 5.2 冲击区域的选择 (8) 5.3 碰撞结果分析 (9)

6 总结 (10)

1 分析目的和意义 为了在汽车的设计阶段使被设计车辆更好的满足耐撞性的要求,采用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技术,进行了XXCP08车型行人保护仿真分析,主要是根据《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GB/T 24550-2009)进行的仿真模拟。GB/T 24550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要求,适用于M1类车辆(M1类车辆为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本文通过对XXCP08车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为发生事故时,整车对行人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2 使用软件说明 在本次模拟中,主要使用了Hypermesh前处理软件和Ls-Dyna 求解器,Hypermesh是世界领先的、功能强大的CAE应用软件包,由美国Altair公司开发,目前在世界上的应用非常广泛。LS-DYNA 是一个以显式为主,隐式为辅的通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可以求解各种二维、三维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型等非线性问题。 3 整车参数 根据项目组提供的整车零部件明细表及质量、材料特性,材料主要由 DC01,DC03,DC04,DC05,DC06,B400/780,B250,B340/590Dp,HC40 0,B210P1,B280Dp,HC450/980,b280Vk等组成。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问答题:1、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名词解释: 1、病因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 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 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7、共变法 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行人保护知识培训

行人保护知识培训 CAE部碰撞分析科 部门:CAE部 1

目录 一、行人保护开发背景 二、法规介绍 三、FEM模型建立标准 四、设计改进思路 五、最新技术 六、总结 2

一、行人保护开发背景 在目前阶段,对行人保护进行明确强制法律要求的体系主要有欧盟和日本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是欧盟指令2003/102/EC,共分两个阶段,主要针对最大质量不超过2.5t的M1类车及最大质量不超过2.5t的M1衍生N1的任何机动车辆,未来可能扩展的3.5t的最大质量。除欧盟范围外瑞士和以色列作为典型的车辆进口国均决定采用当前的欧盟法规。日本的TRIAS 63-2004只做了第一阶段的正式规定。 3

同时,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和韩国都积极参与了全球技术法规GTR的开发,目前被动安全专家组GRSP正在讨论该GTR,目标是在2010到2012年开始实施这些技术内容。日本宣称未来将优先应用全球技术法规GTR,只有当GTR出现问题时,日本才会开发自己的腿部测试,可能会使用自己的测试对象。欧盟在第2阶段中也可能采纳GTR法规。 正是由于这些强制性法规的实施,因此主机厂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相应设计对策。 4

二、法规介绍 鉴于日本TRIAS 63-2004的约束范围只限 于日本,而EC指令第二阶段也并没最终定 稿,因此,法规介绍主要以欧盟指令 2003/102/EC的第一阶段为主。 EC指令的第1阶段时间为2005.10.1至2012.12.1,第2阶段时间为2010.9.1至2015.9.1,但第2阶段讨论稿若能尽早通过,则最早可能在2008年中开始生效。 5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及健康有关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e):指群体中个体在某时点为病例的概率 期间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 是群体中个体在给定期间内任一时点为病例的概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的死亡率。分母必须是与分子相对应的人口 病死率(fa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存活率(survival rate) 散发(sporadic):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流行(epidemic): 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pandemic):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爆发(outbreak): 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某病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seasonality / seasonal variation)疾病的发病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周期性(periodicity):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利用移民人群研究疾病分布,观察某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找出病因的方法。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揭示出来,提出关于致病因素的假设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现状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 普查(census):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理解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随机数字表是比较简单、可靠的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间隔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如果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则抽样误差比单纯随机抽样法小。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抽样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如村、车间、班级、连队、居民小组等。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出的,被抽到单位的所有成员都是研究对象。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将调查的总体按照不同的特征,例如性别、年龄、居住条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订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项目编号2009-2430T-QC,项目名称《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二 标准制订过程 本标准制订工作自2010年初开始,对关于行人保护的欧洲法规、日本法规、GTR全球技术法规进行了全面研究,决定分区内容参考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起草本标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承担了标准起草的全部技术内容,并于2009年5月经过碰撞标准工作组成员对标准文本进行讨论后,经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修改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三 标准内容说明 本标准作为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的补充,将试验规程明确,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中尽管对试验过程有相关规定,但是并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对行人头型、腿型的冲击试验区域和数量没有规定。本标准对相关内容加以明确,提出划分方法和试验数量、判定依据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的使用范围与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相同。 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采用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3.1、3.10、3.12、3.13、3.15定义的术语。 本标准分区内容仅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内容。其余相关内容采用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对应条款。 增加第9条试验报告格式内容。 四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其有关基础和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的要求与现行标准和法规,不存在任何冲突和矛盾。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 疾病的流行强度 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4实验诊断试题

2014实验诊断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 1 核左移: 2 网织红细胞: 3 胆红素: 4 HCG: 二.单项选择题 1.以血红蛋白为标准判断成年女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应低于: A、120g/L B、110g/L C、105g/L D、95g/L E、90g/L 2、红细胞呈缗钱状可见于哪种疾病: A、多发性骨髓瘤 B、尿毒症 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严重烧伤 E、酒精中毒 3、新生儿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 A、(15~20)×109/L B、(10~15)×109/L C、(11~12)×109/L D、(4~10)×109/L E、(12~20)×109/L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不见于哪种疾病: A、急性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5、以下疾病中哪种不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A、尿毒症 B、肝癌 C、伤寒 D、心肌梗死 E、烧伤 6、以下哪种疾病不能使白细胞减少: A、流感 B、伤寒 C、再障 D、心肌梗塞 E、脾功能亢进 7、以下对空泡型异型淋巴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胞体较淋巴细胞大 B、核呈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 C、胞浆丰富呈淡兰色或蓝灰色 8、以下有关网织红细胞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为未成熟的RBC B、经Wright染色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C、胞浆中含核糖核酸 D、绝对计数(24~74)×109/L E、增多提示骨髓造血旺盛 9、某患者MCV:75fl,MCH:25pg,MCHC:28%,应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低色素性贫血 10、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低色素性贫血 11、以下物质可使血沉增快,其中不包括哪种: A、胆固醇 B、α2巨球蛋白 C、卵磷脂 D、C反应蛋白 E、纤维蛋白原 12、哪种血液病不能致全血粘度增高: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高血压 C、脑血栓 D、糖尿病E高脂血症 13、中性粒细胞核发生中度左移判断标准为: A、杆状核粒细胞>0.06 B、杆状核粒细胞>0.10 C、杆状核粒细胞>0.15 D、杆状核粒细胞>0.20 E、杆状核粒细胞>0.25 14、粒细胞缺乏症患者WBC计数常低于: A、4.0×109/L B、2.5×109/L C、1.5×109/L D、0.5×109/L E、1.0×109/L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Basophilic stippling嗜碱性点彩 ESR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血沉率红细胞沉降率 HCT hematocit血细胞比容 PCV packed cell volume 血细胞压积 MCV mean corpuscular volume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 ratio myeloid :erythroid ratio 粒:红比值 Howell-Jolly body H-J小体 Cabot-ring 卡-波环 APTT (activated particle thromboplastin time)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Shift to the left of neutrophils核左移 Shift to the right of neutrophils 核右移 Auer bodies 棒状小体 Proliferative degree of bone marrow 骨髓增生度 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 CRT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BT bleeding time CT clotting time 凝血时间 PT prothrombin time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Tumor marker 肿瘤标志物 Polyuria多尿 Oliguria少尿 Anuria 无尿 Hematuria 血尿 Hemoglobinuria 血红蛋白尿 myoglobinuria 肌红蛋白尿 Bilirubinria胆红素尿 Pyuria 脓尿 bacteriuria 菌尿 Chyluria 乳糜尿 lipiduria 脂肪尿 Proteinuria 蛋白尿 Glomerular proteinuria 肾小球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肾小管性蛋白尿 Mixed proteinuria 混合性蛋白尿 Overflow proteinuria 溢出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 组织性蛋白尿 False proteinuria 假性蛋白尿 Hypoproteinemia 低蛋白血症 AID 自身免疫性疾病 FCM 流式细胞术 莫氏试验mosenthal’s test 浓缩稀释试验 concentration dilution test 昼夜尿比密试验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道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系统,要符合我国国情:一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存在长中短途运输;二是东部经济发达,西部资源集中,形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梁北调,以及集中的暑运和春运等;三是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小康水平,余姚大量运费低廉,安全可靠,便捷的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的作用:1便捷的唯一既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2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3深度光,覆盖面达。4是实现个助攻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转运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5是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最早的道路——驰道,其次是直道。 我国道路存在的问题:一数量少。二是质量差,标准低。 1993年正式发布实施《五纵七横规划》里程3.5万公里,投资9000多亿元,2004年发布《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7918”网。 道路功能: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按行政区划分国道、县道、省道和乡道。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道路勘测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_200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_2007),道路勘测设计其他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98)。 鞍式列车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运输,可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公路的设计依据。其他公路必须保证小客车和载重汽车的安全顺利通行,绞式列车使用于城市道路控制之用。小客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的12米。确定路缘石或交通岛的转弯车道半径时,一般以鞍式列车的转弯半径为控制。 设计速度: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自身条件限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利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一级公路为100或80,二级为80 ,三级为40,四级为20,单位千米每小时。 运行速度:中等技术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能保持安全行驶的速度。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截面的车辆数,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 发病率incidenc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发病专率: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发病率,称。。。 患病率prevalence: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分时点和期间两类。死亡率mortality rate: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死亡率(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潜在减寿年数PYLL: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 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散发sporadic: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流行epidemic: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3~10倍)。 大流行pandemic: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的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 年龄期间队列分析age period cohort analysis:是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频率变化所起作用及其大小的方法。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s:又称时点流行,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含义与暴发相近,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s: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周期性cyclic change: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地方性疾病endemic diseases: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现况研究: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 普查census: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行啊的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单纯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系统抽样:即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多阶段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各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 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 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 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1.粒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12.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13.Ph 染色体: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是慢粒的遗传标志。 14.急性白血病MICM 分型:指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Ios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分型。 15.急性白血病FAB 分型:1976 年法英美血液学家在传统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制定FAB分型方案。 16.白血病: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一系或多系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17.白血病裂孔:白血病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伴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的细胞的现象。 1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由于获得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一系、多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增生活跃伴病态造血的一组疾病。 19. Auer 小体: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细胞质出现紫红色棒状、针状,一根或多根。在原始细胞中出现,对诊断AML 有意义。 20.出血时间: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21.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和抗凝血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22.一期止血缺陷:指血小板和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23.外源性凝血途径:当组织和血管损伤后,TF 释放、Ⅶa 激活形成复合物(TF-FⅦa),该复合物可激活FX 的过程。 24.内源性凝血途径:当血管壁损伤后,Ⅻ a 激活到形成复合物(FⅧa-Ca2+-FⅨa-PF3),该复合物可激活FX 的过程。 25.凝血共同途径:指激活FX 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26.抗凝血系统: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 等,它们对血液中被激活凝血因子能进行灭活。 27.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 液排出,称为管型。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 28.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29.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 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 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30.细胞管型: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 31.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 糖蛋白中形成的,颗粒总含量超过管型的 1/3。 32.本-周氏蛋白(BJP):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33.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 3 个,称镜下血尿。 34.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35.透明管型:主要由Tamm-Horsfall 组成,尚有少量清蛋白和氯化物参与,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 36.蛋白尿:当尿蛋白含量〉100mg/L 或〉150mg/24h( 小儿)4mg/m2/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成为蛋白尿。 37.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成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38.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 时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