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 .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10011014

姓名:付博烨

学号:1001101413

指导老师:家富

中国地质大学()

2012年6月16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2

第二章地层----------------------------------3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5

第四章地质构造----------------------------6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10

第六章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2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图区位于伏牛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奇峰、雨峰、孤峰、伏牛山等。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西高东低。图区人口4万,分布于王庄、安村、王家庄、村金山镇等。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村镇主要分布于这条河即其支流附近。

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没有等高线,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5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本报告主要由本人于2012年6月16日完成。工作主要包括绘制该地区的联合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并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

第二章地层

该地区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地质年代从D2至K2,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

2.1 上古生界

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系(P)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村东南部的背斜核部,出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上泥盆统(D3)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相,主要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村背斜的翼部,出露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

下石炭统(C1)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相,主要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整合接触,出露面积较大。上石炭统(C2)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沉积相,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

下二叠统(P1)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北东——南西方向呈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

中二叠统(P2)砂岩,为滨海沉积相,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

上二叠统(P3)灰岩、页岩,为浅海沉积相,该时代地层仅呈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T2为平行不整合。

2.2 中生界

中三叠统(T2)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相,该时代地层沿桑园——五里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地层K1为角度不整合。

下白垩统(K1)砂岩、砾岩,为滨海或湖泊相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3为角度不整合。

上白垩统(K2)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沉积相,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围较大,导致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

2.3 新生界

古今纪(E)砾岩、砂岩,为河流相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

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第三章岩浆岩与变质岩

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位于陵庄周围的花岗岩和位于伏牛山南侧以及陵庄东侧的斑岩脉。

花岗岩:分布于图区的东北角,在陵庄周围大面积分布,面积约为5Km,表现为岩株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侵位时间大约在P1——T2褶皱以后,陵庄逆掩断层之前;

斑岩脉:

以岩脉形式发育,见于陵庄、雨峰附近,面积约为0.1Km平方公里,与围岩成侵入接触关系,侵位时间大约在K2之后。

图区没有变质岩显示,但可以推知在侵入岩体或岩脉附近存在小规模接触变质现象。

第四章地质构造

4.1构造层划分

从上述地层一章可知,研究区缺失上三叠统(T1),使得上二叠统(P3)及中三叠统(T2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上三叠统-上侏罗统(T3-J3),使得下白垩统(K1)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新近系(N)及以上地层。因此,将构造层划分为D2-T2构造层、K1-E构造层,其中D2-T2构造层又划分为D2-P3亚构造层和T2亚构造层。

4.2褶皱

f1: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P1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约45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枢纽略倾伏,两翼夹角约110度,形成时间晚于P1,早于村正断层。

f2:孤峰—陵庄向斜褶皱组:由孤峰和陵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

T2,翼部由P3、P2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度,南东翼倾角4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度。孤峰处呈现短轴褶皱状态。

f3: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两处短轴背斜的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P1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8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35度。

f4: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75度,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被剥蚀得所剩无几。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向北西。

金山镇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背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是平行是排列褶皱,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

4.3断层

F1: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20度,延伸约 1.8万米。上盘为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下盘为孤峰—陵庄向斜褶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位移位为2.2千米。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

F2:奇峰—雨峰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粗图外,图全长约18km,断层西倾向北西,倾角20—30度。上盘(即下降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层约800k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世(T2)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F3~F7: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1.5千米。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在第一二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四五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

F8~F11: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在雨峰、奇峰附近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1.5—2千米),为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方向移动。

五里河构造窗、安村与孤峰飞来峰:五里河低洼处只有800米高度,露出了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下盘,看到下盘的底层T2,该处为构造窗;安村海拔1000米,孤峰高处为1200米都由P3、T2两部分组成,可以判断出是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上盘被剥蚀后留下的,该处为飞来峰。

4.4断层与褶皱关系分析

雨峰—奇峰走向断层F2为逆掩断层,且错断雨峰斜歪背斜f4,同时被奇峰平移断层F8和雨峰平移断层F9错断。该断层F2使背斜f4在上盘的一边核部变宽,且使核部错开导致上盘出现新地层C1 、C2。该地的奇峰平移断层F8和雨峰平移断层F9使背斜f4的核部和轴迹都错开,在平面上表现为岩层的错移。

中部走向断层F1是逆掩断层,为逆冲推覆构造,在平面图上其东西两侧共形成一个构造窗和两个飞来峰。F1错断了中部倒转向斜f3,使其上盘核部变窄,轴迹错移,并在地表出现地层重复现象,重复地层为P2、P3。

王家庄倾向断层F10和金山镇倾向断层F11为平移断层,错断了P1、P2在地表的出露界线,使其错移。

东南角村正断层F3、F4、F5、F6、F7使该地形成了一系列地垒和地堑:F7、F6间为地堑,F3、F4间为地垒,F4、F5构成阶梯状断层,F5、F6之间为地垒。这一系列正断层错断了村直立背斜f6,使其在上盘核部变窄。同时,由其所断地层D2、D3、C1在平面上出露宽度发生变化。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在地质历史时期,金山镇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以致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现象。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目录前言 (2) 第一章地层 (3) 第二章构造分析 (3) 第三章岩浆岩 (4) 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5) 第五章结语 (6) 附件: 1、金山镇地区剖面图 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前言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

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为了配合绘制金山镇地区剖面图,我们编制了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符号标志,对其构造层、不整合、岩体及岩脉进行了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一、概况 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根据晋煤重组办52号文件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2011年3月根据晋煤重组办21号文件《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和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联合开采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将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进行二次整合,即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平定县上马郡头煤矿整合为一处,井田面积8.9742平方公里。年产60万吨。 二、调查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在2011年5月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工作分为收集资料,地面调查和井下调查三个步骤,地面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调查,调查1.2平方公里,井下调查由原来在矿工作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带领着重调查原矿井突水点、老空区、废弃巷道的位置及水量等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恒昌做为裕泰的后备资源,对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上马郡头煤矿进行了关闭。 三、矿井水文地质: 裕泰公司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沱河支系洮河支流,年降水量最大995.7mm,最小242.3mm,平均601.4mm,井田北部有桃花河,为阳胜河支流,平时无水,仅雨季有水流过,水量不大,时间短,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由西向东经南后峪、上马郡头村汇入阳胜河。阳胜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2-4m3/h,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20 m3/h。 中部毛家山村南有一自然小河沟,其他多为山涧冲沟,最高洪水位在南后峪村883米,水质PH=7,硬度0.67--35.8,矿化度370-983mgh,地下水文地质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石灰岩溶水,水量丰富、水位低,对矿井开采无影响,本溪组有厚4米左右隔水层,太原组有K2、K3、K4三层石灰岩均属裂隙含水层,仅K2含水性强,K3、K4含水性弱,对矿井开采无影响,山西组为砂岩裂隙水,含水性弱,对矿井影响不大。 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及含水层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范围内地表水和井下水的调查分析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矿区采空区积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表冲沟水、第四系孔隙水。 井田内各井筒的标高均高于附近的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一般情况下洪水不能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引言 一、实习目的 在课堂教学和室作图实习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质图的能力,按要求编制构造纲要图、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报告能力,使学生能充分把地质平面图与剖面图联系起来,把地质图和地质报告的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分析金山镇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 2、明确该地区沉积环境及演化史。 3、初步掌握具体分析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的方法与步骤。 三、实习任务 1、绘制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2、绘制金山镇地区A—B和C—D图切地质剖面图。 3、概述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 四、区域地理概况 所读金山镇地质图图幅的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地势较低,总体地势较为起伏。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1000m,海拔最高处为北部的诸岭,海拔为1800m左右;同时分布有多个高海拔点,如西部偏中的奇峰(1600m)和雨峰(1500m)、西南部的下白垩统砂岩高地(1700m);海拔最低处应为东南部的河流下游,海拔在800m以下。该地区水系较为发育,支流较多,多条支流首先汇入两条主支流,两条主支流最终再汇入干流。沿干流有多个村落分散,金山镇便坐落于其岸边。 第二章地层 金山镇地区以沉积地层为主,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中泥盆统(D2)砂岩、上泥盆统(D3)页岩、下石炭统(C1)灰岩、中石炭统(C2)灰岩、上石

炭统(C3)灰岩、下二叠统(P1)灰岩、上二叠统(P2)灰岩、中三叠统泥(T2)灰岩、上三叠统(T3)灰岩、下白垩统(K1)砂岩、上白垩统(K2)砂岩。 现列表对各出露岩层进行概述: 其中侏罗世与T1岩层发生缺失。出露地层面积较大的有C1、C2、C3、P1,较小的有D2。由上表可知,该地区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P2—T2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K1与下伏地层则表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余岩层之间则表现为整合接触。 第三章岩浆岩 该地区东北角陵庄附近有有γ花岗岩体及η斑岩脉产出。 一、γ花岗岩体 γ花岗岩体主要产出于⑦-⑨褶皱处,规模相对较大;图出露面积约为4km2,与围岩呈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

第一章引言 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学会编绘、编写相关地质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实习任务:综合阅读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绘制1幅构造纲要图、编写地质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 图幅名称为《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00,。金山镇地质图涵盖了长7.7km、宽6km,即面积为46.2k㎡的地域范围。地区是总体向南东方向倾斜的平原地区,北西方向海拔最高为1800米左右,南东方向海拔最高为800米左右。自西北到东南地势有高到低,并分布河流,在河流下游分布有若干城市和乡镇。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峰,丘陵、河流等. 完成作业情况如下表格: 第二章地层 读图例可知该地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上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在中泥盆统(D2)与下石炭统(C1)间缺失上泥盆统(D3),在中二叠统(P3)与下白垩统(K1)之间缺失二叠纪上统(D3)和三叠纪(T)、侏罗纪(J)三叠统(T3)及侏罗系。依据地质图知,前者为平行不整合、后者为角度不整合。其中,据角度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K1-K2及P2-D1两套构造层。据平行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P2-C1及D2-D1两套亚构造层 南

部岩层较陡峭,倾角达到了70度。 D1:下泥盆统砂岩,为河流沉积,主要出露在金山镇地区东南角河北村背斜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D2: 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南角与北西偏角落处,面积较大。主要岩性白云岩,与上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C1:下石炭统泥灰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核部。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 C2:上石炭统细砂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 P1:下二叠统页岩,为浅海沉积,在图幅中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分布于图区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2:中二叠纪统页岩、细砂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K1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1:白垩纪下统砾岩,为滨海或湖相沉积,成条带分布与西北角与东北角,与上覆地层K2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2:白垩纪上统砂岩,为滨浅海或湖相沉积,分布于东北与西北两角,与下伏地层K1为整合接触。 第三章构造 一:褶皱 该构造层内,由于受到NW-SE的强烈构造运动,从而使NE-SW延伸的褶皱十分发育,背斜、向斜相间出现,分析该地质图知,该图主要有三条背斜(河北村背斜、渚岭-五里河背斜、奇峰-雨峰背斜)和两个向斜(孤峰-桑园向斜、渚岭奇峰间向斜)。详见表1. 表1 金山镇地区褶皱构造明细表

50101专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50101回采工作面专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编制: 审核: 科长: 地测副总: 矿长: 聚德煤业预测预报科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一、50101工作面概况 50101工作面为聚德煤业5号煤层1采区首采工作面,西起设计停采线,东至50101切眼,南至50103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标高+795.5m~+872.1m),北至未开采区域。该工作面总体为南北走向,地面位置位于工业广场西北约1600m;地表大部为黄土高山农田,有零星居民住宅,地表无常年积水。工作面走向宽196 m,平均倾斜长595 m,面积116528 m2,煤层平均厚度1.5 m,容重1.46 t/m3。该工作面东部为煤层露头处,为原青阳煤矿及古空区;西部为5号回风大巷、运输大巷及轨道大巷;北部和为未开拓区,南部为设计50102工作面。上覆为4号煤采空区,下伏距8号煤层顶板52.8m。 50101工作面总体上呈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南北走向,倾角1°~15°,平均7°。5号煤为半亮型煤,黑色,玻璃沥青光泽,低灰-中灰、低硫~中低硫、低磷~中磷、低热值~高热值之焦煤,煤厚0.8-2.2m,平均1.5m,最薄位置靠近设计停采线。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含0~2层夹矸,厚度0.06m~0.70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容重1.46t/m3。 伪顶:无。 直接顶:为泥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7.2m;泥岩平均厚度4.6m,黑色,致密块状,含煤线;细砂岩平均厚度2.6m,深灰色或灰白色,薄层状,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 老顶:4号煤上部的岩层,砂质泥岩,黑色,致密块状,参差状,平坦状断口,含植物化石。平均12.5m。 直接底:灰黑色细砂岩,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叶茎化石。厚度0.9~4.2m,平均2.2m。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材料

金山镇地区 综合地质报告 学院: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班级:资源勘查1503 学号:010******* 姓名:张斌武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地层 (1)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2) 第四章地质构造 (3)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5) 第六章结束语 (6) 附图I 金山镇地区地质剖面图 (7)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8)

第一章引言 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的目的是使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次训练。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它对培养我们读图、作图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1幅构造纲要图、1幅地质剖面图对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本次要求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图幅中包含大量信息,包括岩层年代,岩性,主要构造,主要村落等。其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较好发育,构造方面,断层和褶皱出露明显。图中东北角和西面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且存在两处角度不整合,缺少J地层。A-B剖面上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 断层,褶皱均在其中。其剖面大致走向为SE123°,岩层年代从K 2-D 2 ,包含地质 图上几乎所有年代岩层。由于没有等高线,需要根据其中已知的标高大致判定地形的起伏,从而画出各岩层的产状,进而分析各段的构造情况。因为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足够了解的构造,比如飞来峰和构造窗等,所以分析难度比较大。但是,通过深入的了解,我们还是可以容易得解释图中出现的一系列构造现象,对我们的分析能力有较好的提升。 第二章地层

工程地质报告-完整模板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与态势 姓名:张三 学号:2004013368 班级:土木041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徐则民、陈积普、张家明、田林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与态势 张三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云南省不同尺度地质环境脆弱,公路作为带状建筑展布于复杂、脆弱地质环境中,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是复杂的。运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分析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和发展态势。突降暴雨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单点性;普降暴雨也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带状性,水毁链效应显著;降雨强度不高时,公路水毁发生略有滞后性。云南省公路水毁主要发生在6~8月份,7月份是高发期;在二十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2~3年,二十一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4年。滇西公路水毁密度大于滇东,滇北大于滇南,滇中公路水毁主要分布在滇中边缘地带;公路等级越低,公路水毁越严重;不同地区公路水毁种类有差别。云南省公路水毁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云南;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发展态势 0 引言 云南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结合部位,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山脉、河流、盆地、湖泊多受褶皱断裂构造控制。其地处亚热带,全省6~10月份为雨季,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气候炎热,多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该区地质环境脆弱,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公路作为带状建筑展布于复杂、脆弱的地质环境背景中,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是复杂的。受控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一直以来云南都是公路水毁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体的省份,其中旅客运输占全社会各种运输量运输的78.64%,货物运输占92.24%[1]。但公路等级严重偏低的形势决定其研究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末期,云南省公路水毁研究工作才得以开展。随着近年来云南公路等级高等级化,单位里程造价昂贵,公路水毁损失日益严重,公路水毁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继续深入研究公路水毁分布规律是公路水毁预警预报和公路防灾减灾研究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在对云南省公路水毁类型研究时借鉴四川省公路水毁类型分类、云南省部分地质灾害图件确定病害公路的依据和云南省公路水毁既有研究成果[2],结合云南省目前公路水毁实际情况和历年公路水毁上报材料,确定云南省公路水毁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路基、水毁路面、水毁桥涵、路基沉陷和道路翻浆八大种类。以下基于统计学原理,统计并分析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及发展态势。 1 公路水毁的时间分布规律 1.1 公路水毁与降雨强度和历时关系 据云南省历年公路水毁资料和文献记载[3~7],收集了1980年~2009年有降雨强度和历时记录的38起公路水毁事件,受篇幅限制,不再一一列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这29年间,公路水毁事件不仅这38起。以上收集的公路水毁事件是在这期间对云南省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有降雨强度和历时记录的水毁事件。足够用于讨论公路水毁与降雨强度和历时的关系并呈规律。 通过对38起公路水毁事件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水毁程度统计对比分析,可以得出;(1)突降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或短短几个小时的降雨量就高达数百毫米的天气环境,容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点少即水毁具有单点性,但公路水毁有单点破坏程度较高的特征;公路水毁链明显,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进一步引起水毁路基、水毁路面和水毁桥涵,在公路岩质边坡易诱发崩塌、水毁路基、水毁桥涵等水毁事件。(2)连续普降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公路水毁即时发生;公路水毁展布具有带状性,且单点水毁强度高,总体破坏也较强;公路水毁链更为明显,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路基、水毁路面和水毁桥涵齐全,公路土质边坡和低等级公路会产生路基沉陷和道路翻浆等水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3)连续降雨,但降雨强度不高的天气环境,公路水毁发生略有滞后性;公路水毁具有单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构造实习报告——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第三章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第四章结束语 第五章附录——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与剖面图

引言 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 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的岩层,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1-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高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 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D2)、上泥盆(D3)、下石炭(C1)、中石炭(C2)、上石炭(C1),下二叠(P1)、上二叠(P2)、中三叠(T2)、上三叠(T3)、下白垩(K1)和上白垩(K2)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

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侏罗统地层,中三叠统与上二叠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存在两个不整合面:K1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泥盆纪(D):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 石炭纪(C):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 二叠纪(P):地层为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灰岩,在北西角向斜处核部、河流主流北西面向斜翼部、图中中部构造窗与飞来峰处出露。 三叠纪(T):地层为中三叠统泥灰岩与上三叠统灰岩,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在河流西北面向斜核部与翼部出露。与二叠纪地层以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 侏罗纪(J):在地质构造历史时期中地壳抬升接受风化剥蚀作用使得地层缺失。 白垩纪(K):地层为下白垩统砂岩与上白垩统砂岩,在图中北西角与北东角出露,走向北东,倾角8°,与三叠纪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 金山镇地区存在一个构造层与两个构造亚层,为K1-K2沉积盖层 构造层和褶皱基地构造层,褶皱基地构造层可进一步分为中三叠

修改后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原报告

福山煤矿南峪二号井 5022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 分析报告 总工: 编制: 二〇一〇年八月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5022工作面位于502采区,北部为5020主巷,南部为本矿井回采区,东部为本矿井五煤层未采区,西部为本矿井5033工作面(该面2007年停采),地面标高+357.60m - +393.00m,井下标高+181.00m - +210.00m 5022工作面地面位置在主井以东340至420米,地面为丘陵山坡和少量耕地,无建筑物,地表无常年性河流及其它水体。 5022工作面距地面垂深大,预计工作面的回采不会影响地面。 5022工作面走向长度180米,倾斜长度60米。 2、煤层 5022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太原统5煤层,煤层厚度在0.6 - 0.8米,平均0.7米,煤层结构简单,中部有一层0.1米厚夹矸,煤层倾角5-7度,平均倾角6度,煤种属贫煤,煤层较稳定。 工作面倾斜方向,煤层正倾角,工作面走向方向为煤层走向方向。 5022工作面回采时,一次采全高。 3、煤层顶、底板 5煤层基本顶为粗粒砂岩,岩石较坚硬,厚度1.7-3.43米,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层理明显,硬度一般,厚度8.1-17.33米。伪顶为页岩,随放炮而垮落,厚度0-0.05m。 直接底为砂岩,层理明显,节理发达,硬度一般,厚度1.5-3.5米,老底为砂质页岩,厚度7.0-7.3米。

二、5022工作面地质构造 据5022主巷及5022出口巷掘进时揭露,F6断层位于5022主巷80米,走向230度,倾角140度,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落差1.0至1.5米。 F9断层位于5022出口90米,走向175度,倾向85度,倾角50度,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落差为0.5至1.0米。 上述两条断层位于工作面以外,对回采工作无影响。 三、5022工作面顶部和底部含水情况分析 5022工作面位于香座炭的下方,香座炭为不可采煤层,回采波及的范围内无含水层。底部六层煤(灰石炭),未开采,七层煤采空区无积水。 四、5022工作面四周相邻情况分析 5022工作面北部为5020主巷无涌水点,南部回采区内无老空积水,东部为本矿井五煤层未采区,西部5033工作面无水害影响。 五、其它水源的分析 在断层附近可能有少量断层水,对回采的影响不明显。 六、水害威胁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5022工作面回采时存在主要水害威胁为断层附近可能有少量断层水,对回采无影响。 七、水害评价 预计5022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不小于0.2m3/h,最大涌水量0.5m3/h。水害威胁对回采的无影响。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之金山镇地区综合报告

第一章:引言 本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包括几方面的内容:构造地质纲要图的制作;构造地质综合剖面图的制作及编写专题读书报告。以此培养学生读图、做图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专题论文的编写,让学生对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加深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研究。 本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主要任务是:一份金山镇构造地质纲要图,一份金山镇综合剖面图(5个剖面)和一份金山镇专题读书报告。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区的岩层年代及岩性由老至新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下石炭统砂岩、沙砾岩,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中二叠统砂岩,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中三叠统灰岩、泥灰岩,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古近系砾岩、砂岩。由于上三叠统、下三叠统、侏罗纪的地层的缺失,因而在金山镇地区形成了角度不整合面和平行不整合面。 金山镇地区的整体地势为东高西低,最高点高程为渚岭的1800m 左右。而且,在部分地区有花岗岩体和斑岩岩体的侵入。

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层 金山镇地区底层主要是从中泥盆统至古近纪地层,在下二叠统与中三叠统地层中间缺少了上三叠统,从而形成了平行不整合,构成亚构造层;在中三叠统与下白垩统地层间缺少了下三叠统、侏罗纪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而构成了构造层。此外,在该地区的北东地区有花岗岩体的侵入,在北东及西部地区有斑岩体的侵入。 第一节:地层简要叙述 1、泥盆纪地层:泥盆纪地层主要是中泥盆和下泥盆纪地层,主要分布在金山镇地区的南东部,是该地区出露最早地层。岩性为页岩、泥岩、砂岩及砾岩,与上覆地层石炭纪地层为整合关系。 2、石炭纪地层:该岩层在该地区分布很广泛,主要在西部和南东角。岩性主要是:粉砂岩、页岩、砂岩及砂砾岩。与上覆地层及下伏地层均为整合关系。 3、二叠纪地层:该地层分布也很广,几乎在整个金山镇地区的各个区域都有出露。岩性主要为:灰岩、泥岩、砂岩及页岩。由于缺失上三叠纪地层,且与中三叠地层为平行关系,因而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为整合关系。 4、三叠纪地层:该地层只有中三叠纪地层,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而且出露部分的范围较小。岩性为泥灰岩和砾岩。由于与上白垩纪地层间缺失了下三叠纪及侏罗纪地岑,且地层不平行,因而与上覆地层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5、白垩纪地层:该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部地区。岩性主要是:砂岩、砾岩、粉砂岩及页岩。与上覆地层的关系为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 6、古近纪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出露很少。岩性主要为砾岩和砂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C1: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轿子山煤矿生产技术部 年月日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签字生产技术部: 机电部: 安监部: 调度室: 地测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意见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二水平运输巷、二水平回风巷南面,地处d采区西南部,为d采区的第f个采面。 工作面大致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倾斜方向长179.8m,走向长684.7m,水平投影面积123109.1川。 工作面北面为二水平大巷,东面为已开采的aa06工作面,南面 为矿井边界,西面为未开采区域。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高山及丛林,地表围季节性冲沟发育,植被茂盛,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面标高1420m?1620m。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处高坡东南部,螺丝坡西北部。 2.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造,根据掘进期间巷道揭露煤层及顶板情况、防突队打钻情况及以往地质资料,工作面围存在4条小型正断层,断层稀少。工作面断层情况详见下表: 表2-1 xx工作面断层统计表 工作面掘进期间未见陷落柱、“天窗”及岩浆侵入等构造,揭露顶板平整,完整性较好,构造带围顶底板破碎。 3.煤层赋存情况 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 1.48?

1.74m,平均煤厚1.59m。煤厚变异系数丫 = 8.0 %,可采指数K m = 1 整个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软分层,软分层厚0.012?0.06m。工作面M9煤层属块状暗亮煤,煤层部节理裂隙发育,为中?高强度煤。工作面煤层大部煤体结构介于原生结构~碎裂结构之间,即I类?H类之间,断层构造带煤层煤体结构由碎裂结构向碎粒结构、糜棱结构过渡。 4.水文地质情况 该工作面M9煤层所处煤系地层厚度大,地层隔水层与含水层交替分布,含水层补给差、富水性弱,整体上为一弱富水含水层。地表为中低山地形,山体坡面较陡峭,山体表面及沟谷第四纪隔水黄、粘土分布广泛,山谷汇水下渗量较少,对下覆含水层补给较差。井田部裂隙不发育,大部裂隙构造裂隙面闭合,M9煤层上部各含水层之间 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无明显水力联系。底部隔水层较厚,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上下含水层水害威胁。但采动裂隙导通上部含水层,部分裂隙延伸至地表,造成回采期间涌水量增大(较掘进过程中),同时该裂隙也为地表水入渗提供了通道。 根据已有地质资料、该工作面掘进期间钻探资料、该工作面掘进期间涌水量观测数据,对比相邻工作面(aa07工作面)涌水情况,预测工作面正常涌水量26.3 m 3h,最大涌水量55.7 m 3/h。涌水水源主要为上部采空区涌水,次为顶板裂隙水。根据以往涌水量观测数据,工作面涌水量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 5.回采期间主要水害影响分析 5.1老空水 该工作面地势较上部(东北方向)采空区低,上部采空区无积水。 工作面部,靠近切眼位置地势较低。回采期间,该工作面无上部采空区积

金山镇的地质报告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地层和构造 (2) 第三章地质发展简史 (3) 第五章结束语 (4) 附件: 1、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当代地球科学的发展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一遍的越来越重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质科学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59平方公里。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 .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10011014 姓名:付博烨 学号:1001101413 指导老师:家富 中国地质大学() 2012年6月16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2 第二章地层----------------------------------3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5 第四章地质构造----------------------------6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10 第六章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2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图区位于伏牛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奇峰、雨峰、孤峰、伏牛山等。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西高东低。图区人口4万,分布于王庄、安村、王家庄、村金山镇等。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村镇主要分布于这条河即其支流附近。 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没有等高线,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5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本报告主要由本人于2012年6月16日完成。工作主要包括绘制该地区的联合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并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 第二章地层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 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地面位置 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 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 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 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2、小窑、古空、采空区积水 据以往地测资料及工作面迎头物探报告,工作掘进过程中需穿老巷,可能存在少量积水。工作面北部为西高一村二矿采空区,因该采面开采产生的顶板沉降及裂隙,局部可能有少量顶板砂裂隙水经老巷渗透至工作面,对工作面掘进施工可能有一定影响。 3、其他 无疏水钻孔、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不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4、主要含水层、隔水层 1)主要含水层 (1)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根据矿井2018年7月竣工的井下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3#孔),寒武系灰岩水水位标高+36.5m,渗透系数0.142567 m/d,单位涌水量0.0231 L/(s·m),目前该水位标高已降至+3.5m。从数据结果看,该含水层相比于勘探时期富水性有所减弱,已经属于弱富水含水层,但在生产过程中,仍要主要防治该含水层通过断层、采动裂隙等通道向矿井突水。 (2)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由太原群下段中的L1~L4石灰岩组成,厚12.67~27.18m,一般13米左右。其中L1与L2岩溶裂隙发育差且极不均一。在矿区北部露头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潜水补给,该层上距二1煤层44.21~76.33m,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