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众传播理论】笔记

【大众传播理论】笔记

第一章理解和评估大众传播理论

绝大部分理论诞生于现代传播革命之前,但这些理论并不过时。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人们采用技术进行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不少的改变。

年轻人愿意投入时间、获取技能,创造和控制媒体内容。

四种主要的传播理论类型:

1.后实证主义理论(传统的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实证主义。

社会科学——后实证主义。基于由科学方法指导的实证观察,但也认识到人类和人类行为并不像自然界中的元素那样是常量。后实证主义理论旨在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

2.阐释学理论

旨在理解社会行为如何发生及为何发生。该理论是对理解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对行为或文本的系统性解释来实现。阐释学始于研究或者解释圣经和其他宗教文本。

阐释学应用——通过特定的文本来理解该文本用户的文化

阐释学的分支:

(1)社会阐释学。旨在理解置身某个被观察到的社会情境中的人如何解读自身在此情境中的命运。

(2)释义理论。人们通过对不同符号系统(如媒体文本)的解读来寻找隐藏的或深层的意义。

3.批判理论

具有内在的政治性,它挑战着现有的社会世界、人和实践权力的机构。该理论研究不平等和压迫,是在主导社会秩序中寻求解放和改变的理论。

在批判理论中,现实始终被结构(社会世界的规则、规范和信仰)和中介作用(人类在结构中如何表现和互动)之间的辩证法(持续存在的斗争)所形塑和再形塑。当精英控制斗争时,他们对结构的控制定义着人们的现实。当人们被解放时,他们通过自己的表现和互动定义着现实。

后实证主义理论、阐释学理论——表征性的——其他现实的表达

批判理论——非表征性的——改变目前的现实

规范理论——既不是表征性的,也不是为了寻求改变

4.规范理论

旨在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标准,用来判断特定媒体系统的运作情况。

对一个媒体系统或媒体系统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的前提是,相信在社会系统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有一个理想的媒体运作模式。

如何面对价值观的问题:

后实证主义理论(依靠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减少价值观的影响)

阐释学理论(接受价值观在研究中的存在和作用,但也在思考如何恰当使用这些价值观—“放进括弧”)

批判理论和规范理论称颂价值观,但必须有高度的认识论价值观,非认识论价值观的公开表达,并不能成为数据收集的潦草或数据分析的不当的借口。

第二章大众传播理论的四个时期

媒体融合即媒体之间区隔的消除。

新科技创造出既可跨越遥远距离,又可满足各种特定需求的媒介系统。

大众传播发展的第一个世纪所采用的媒介技术是昂贵的、笨重的,这种技术向数量巨大的受众提供了有限的服务。受众只能让自己的需求去迎合旧的媒体技术所提供的服务。也就是说,“大众媒体”一词依旧是“大媒体”的同义词。

旧的观点市场变成了巨型24小时观点超市。

互联网和数字科技已将所有人变成了潜在的内容生产者。

随着数字媒体的融合,你将会体验到新的媒体服务,但媒体同时也有侵犯你的隐私、塑造你的世界观的机会。

大众传播理论是一种人类建构,这些理论本身也正如它们想要解释、理解或改变的世界一样在不断变化。比如,社会处于混乱时期,学者通常和权力精英联合起来,一起维护社会现状。在缓和期,学者则会跳出来发表对现有社会秩序的批判观点,试图进行变革。还有一些学者有着长期的人文主义目标,包括自有教育和文化启蒙。

大众社会和大众文化时期

背景:工业化和城市化、印刷媒体迅速发展19世纪下半叶

大多数理论家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在他们看来,大众媒体象征着19世纪城市生活中一切错误的东西。

大众社会理论——媒体力量强大&媒体的负面影响

该理论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它根植于对从不存在的田园生活“黄金时代”的怀旧,又预期未来是一场噩梦,我们将失去自己的个人特征,变为机器的奴仆。每个大众社会理论的新版本都对同时代的媒体进行了批评。

大众社会理论可以被视为是一堆互相矛盾的观念的集合体,用来理解工业化后大城市的崛起和扩张所导致的变化。大众社会的概念来自于政治光谱的两端。想要维持旧政治秩序的人,

以及希望发生激烈变革的革命主义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大众社会观。这些在意识形态上针锋相对的人,对媒体有着相同的假设——大众媒体即使不是彻头彻尾的危险之物,也是会带来麻烦的东西。总的来说,大众社会理论对任何权力遭到变化的威胁的社会精英来说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比如,便士报或黄色新闻业很容易成为精英们批判的目标。这些媒体通常采用简单的、耸人听闻的内容来迎合社会阶层较低的受众,所以很容易被批评为病态社会的症候——这个社会需要回归传统的基本的价值观,或是被迫采用一整套由媒体培育的全新的价值观。

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媒体对现有的社会秩序起到颠覆和破坏作用。但媒体同时也被视为它们所生产出来的混乱状况的潜在解药。它们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用来恢复旧秩序,或者建立新秩序。但应该信任谁来使用这个工具?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围绕这一问题爆发了激烈的讨论。这种矛盾使权力基于农业社会的传统精英和权力越来越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精英处于对立面。在这些精英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资本家,他们非常赞成各种类型的技术进步,其中包括大众媒体。他们认为,技术可以终结社会问题,并且引导人们走向理想的社会世界。

技术倡导者和批判者的观点都有其缺陷。大众社会观过于夸大媒体迅速破坏社会秩序的能力,媒体倡导者也过于夸大其创造理想化的社会秩序的能力。这两种观点都没有考虑到,媒体的威力取决于受众对它们的自由选择。大众社会思想家在看待普通群众和媒体可能对他们产生的强大影响时,都过于家长作风和精英作风了。他们担心媒体操纵大众并破坏社会和文化。但技术倡导者同样误入歧途,在尚未充分了解技术的情况下使用技术,可能会导致破坏性的后果。

小结:

大众社会理论时期的特点表现为:对媒体加诸“普通”人的影响过度恐惧(有权有势的社会文化精英),以及对它们带来的社会福利过于乐观(城市精英,即资本家)。

大众传播的科学研究视角导致有限效果视角出现

自18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大众社会观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此后,只要新技术对现状构成威胁,大众社会观就会变得流行起来。20世纪30年代期间发生的世界大事印证着大众社会观的正确性。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20世纪30年代晚期和40年代早期,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开始对大众社会观进行经验主义的调查,并颠覆了它的一些基本假设。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实验来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建立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中心”。

他很赞同大众社会观,但也致力于使用经验主义社会研究方法来确定理论的效度。

得出有限效果理论(认为媒体在强化现有的社会趋势、对社会现状来说起到加强而不是威胁的作用的观点)。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有限效果理论占据主导。有限效果理论包含了无数小的媒体理

论:

1.行政管理理论。指导不同机构的实践决策的媒体理论。

2.精英多元论。将有限效果观与社会政治理论相结合的理论。该理论将民主社会视为由互相咬合的多元团体组成,各团体受舆论领袖引导,后者通过媒体获得关于政治和社会世界的信息。他们通过媒体获得充足的信息,尽管大部分追随者对政治是冷漠的和无知的。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众社会观和有限效果观之间的争论已经走向尾声,经验主义研究结果越来越多,而且几乎所有的结果都与有限效果观一致。许多传播学者不再试图寻找所谓强大的媒体效果,转而研究适度的、有限的效果。

领域内的争鸣:文化视角挑战有限效果理论(大众传播理论转向批判和文化研究,这主要受到欧洲文化理论家的驱动,英国文化研究是该时期批判文化理论的代表)

美国:

1.大多数美国传播学者认为,有限效果观和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经验主义研究结果具有说服力。

2.20世纪70年代,部分美国学者开始再度关注媒体是否具有强大的威力的问题。这些学者中的一部分被欧洲式的文化批评所吸引;另一部分则试图创造出“正宗的”美国文化研究学派,然而他们仍从加拿大的学者哈罗德·英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那里吸收了大量的养分。这种文化批评主义在最初遭到“主流”效果研究者的怀疑后,渐渐成为有限效果观之外的可信的和有价值的方法。

欧洲(带有批判色彩):

1.还原论

大众社会观继续在欧洲盛行。二战期间宣传的经验使得欧洲的左翼和右翼均关注媒体的威力。

欧洲人对实证主义的、量化的社会研究方法持怀疑态度。

即将复杂的传播过程和社会现象缩减为仅仅是从小规模的调查中得出的结论。

2.新马克思主义

(1)抵制美国学者的影响力

(2)这些理论家认为,媒体使有统治权的社会精英维持他们的权力。媒体向精英们提供便利来推行符合他们利益的价值观或支配性的文化(霸权文化),精英在这样的文化战争中占控制地位。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先研究媒体制度和分析媒体内容。

3.英国文化研究

(1)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的一些新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社会理论流派

(2)这些学者非常关注大众媒体及其在不同社会亚群体中推行霸权世界观和主导文化中的作用。伯明翰大学的社会科学家通过实证主义受众研究发现,人们经常抵抗霸权,并传播关于社会世界的其他解释。然而,英国文化研究最初的观点是,媒体具有强有力的直接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到,批判理论和后实证主义理论的融合,会生发出新的观点。

媒体的意义生产视角的出现(意义生产理论)

在这个时期,有限效果观经历了重要的转型,背景有二:一是来自文化研究的压力,二是新兴传播技术的出现。表现有:1.架构理论和2.媒体素养运动。

“制造意义的视角”认为,当人们使用媒体来制造意义时,即当人们能够有意获得所需的经验时,就会产生显著的后果。这样的后果有时是预料中的有时是意料外的,该视角认为,两类后果都应被研究,可以从个人的视角和社会的视角两方面展开。同时,这些视角承认,媒体既会产生直接效果又会产生长期效果。

有限效果理论无法解释媒体在文化变迁中所起的作用,也无法解释表现出大规模媒体效果的案例,可能是分析层面(研究者注意力的焦点,范围包括从个人到社会体系)的问题。有限效果研究者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微观层面,特别是集中在个人身上,因为这样可以方便有效地收集数据。

宏观理论:尝试从文化或社会的层面来解释效果。

微观理论:尝试从个体的层面来解释效果。

第三章媒体产业和大众社会理论的崛起

关于媒体的角色:

保守人士(低俗媚俗内容造成价值观衰落)VS自由主义人士(保守主义价值观无法提供受众想要的内容)

一、概览

大众社会理论在19世纪末出现,20世纪上半叶影响巨大。该理论是对西方工业社会进行全方位洞察的视角,认为媒体的影响十分巨大、非常负面。这种理论认为,媒体深刻地塑造着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并在不经意间控制我们的行为。该理论假定,必须控制媒体的影响。

文化战争

1.媒体企业家。公民有权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媒体只是帮助他们实现其自由。他们倡导新闻自由,因为自由是民主的根本。

2.批评者指出,不当的媒介内容挑战着社会中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当新闻自由被滥用,媒体必须接受审查。

二、起源

1.工业化、城市化→城市人口对媒体内容的需求→城市报纸的发展

2.报纸发行大战→黄色新闻业/报业不负责任的做法

3.发明创造和新技术

4.工业资本家愈发强大

三、黄色新闻业的兴起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四、大众媒体的发展与衰落周期

功能置换:当现有媒体功能被更新的技术所代替,旧媒体找到新的功能。比如,传统媒体想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找到自己比其他新兴媒体更好的服务功能。

新兴媒体确实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这会使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遭到破坏。

只有在有助于盈利而不是妨碍盈利的时候,媒体产业才会担负起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当残酷的市场竞争让位于市场垄断的时候,媒体产业的社会责任感才会成为可能。因为,停止竞争才能让它们的注意力转到公共关系上来。

新兴媒体在面临政府规制和审查时,它们选择开展自我规制和自我审查,而不是接受外来的控制。

五、大众社会批判和关于媒体的论战

面对媒体产业的变化,部分批评家的指责是缺乏理论依据的,他们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根植于自身利益。

媒体产业的变化通常增加了其他社会机构进行改变的压力,比如,微博问政。另外还有商业、军队、教育、家庭等。

当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出现时,总会有批评的声音,其中的很多观点和大众社会理论是一致的。

六、大众社会理论假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大众社会理论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媒体的角色和社会的关系具有相同的假设。

(一)大众社会理论具有保守性和革命性

保守性:害怕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大众社会,要恢复一个理想中的旧社会秩序,科学技术的总体变化和特定媒体技术的变化就必须得到控制

革命性:使技术和媒体处于精英的控制之中,并被用来打造一个新的和更好的社会秩序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假设

1.媒体是社会中的一股强大力量,能够颠覆基本的规范和价值观,并破坏社会秩序。要消除这种威胁,媒体必须被置于精英的控制之下。

2.媒体能直接影响普通人的头脑,改变他们对社会世界的看法。(直接影响假说:媒体的内容和媒体本身都产生直接影响)

3.一旦人们的思考被媒体所转变,就可能产生各种后果,这不仅会破坏个人的生活,还会产生大规模的社会问题。

4.普通人容易受到媒体影响,是因为在大众社会中他们被从传统的社会机构中隔绝和孤立出来,而正是这些传统社会机构在保护人们免受操控。

注:

早期的大众社会理论家把过去理想化,对中世纪欧洲乡村生活抱有浪漫的想象。他们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通过社群滋养和保护着人们,社群文化给人们的生活赋予了意义。尽管这些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他们忽略了传统的前现代社会秩序具有严重的局限性。民间社群根本上是封闭的体系,因此,前现代社会秩序会限制社群中个人的发展和创造性。

脱离了传统社群的人们会将媒体作为可信任的、有价值的信息源。而传统社群的瓦解则为媒

体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5.由媒体引发的社会混乱有可能通过建立极权社会秩序获得解决。

这项假说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红色恐慌”期间达到巅峰。

大众社会由分散的、质子般的个人组成,是混乱的和不稳定的。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极权主义出现的可能性。

煽动政治家+媒体→对传统精英施压→交权→建立极权国家

煽动政治家+媒体→操纵群众

极权主义破坏了个人主义和民主

极权主义者对极权主义社会的辩护:普通民众是淡漠的无知的。民主天生软弱,无法抵抗强大的、坚定的、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人物的崛起。

大众媒体(广播和电影)→极权主义

群众的生活境况+反对观点的噤声→极权主义

麦卡锡用大众社会理论为自己辩护,威胁到民主和自由

爱德华·默罗制止了麦卡锡的崛起

6.大众媒体不可避免地损害文化的高端形式,带来文明的总体衰落。

精英在国内外推广高雅文化,但他们的观点有局限性。

对于高雅文化的拥护者(精英)来说,大众媒体制造的大众文化是社会中的一种潜在腐蚀力量。

在欧洲,媒体应该受到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管控,而且媒体有责任提倡高雅文化并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务内容。

大众和高雅文化的辩论推广至全球:美国的“霸权文化”腐蚀着他国

大众社会理论的早期例子

脱胎于大众社会理论的后期理论的发展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1965年,大众社会理论崩塌

吸收了以前的大众社会和大众文化观念发展出一些新理论

大众社会理论这一术语的使用范围:(1)1970年以前形成;(2)未能解释媒体效果研究的发现

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1.人物: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大众社会观创始人

2.

【礼俗社会(民间社群)——传统的民间文化】

在民间社群中,人们由坚固的家庭纽带、传统和固定的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基层的社会机制非常强大。礼俗社会由人际关系网组成,这些人际关系主要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小而封闭的村庄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的基础之上。规范大都是不成文的,个体在一张相互依赖、触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网络中彼此连接。

民间社群是超自然意志的自然的馈赠。

大众社会理论家认为,新兴大众媒体破坏了血缘关系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

【法理社会(现代工业社会)】

在法理社会,人们由相对较弱的社会机制联结在一起,这种社会机制建立在理性选择而非传统的基础上。法理社会代表标志着大型城市工业社会特征的法律和其他正式规定的框架。社会关系更加正式、更不带个人色彩;个体间不是相互依赖的,因此彼此间在道义上的责任也更少。

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1.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

2.

【机械团结】——民间文化受合意和传统社会角色的约束

涂尔干把民间社群比喻成机器,人们在其中几乎就是机器里的小齿轮。这些机器秩序井然、经久耐用,而人们在集体合意的迫使下扮演传统的社会角色。

【有机团结】

涂尔干把现代社会秩序与动物而不是机器相比较。在他的理论中,人们就像身体里专业化的细胞,而不是机器里的小齿轮。人们执行着特定的任务,并且依靠身体的整体健康来维持个人的生存。和机器不同,动物会遭受疾病和生理的威胁,但是人能通过精神的作用预见威胁并应对威胁。相似地,现代社会秩序能够经历深远的变革,身处现代社会中的人和整个社会一起成长和变化。涂尔干使用有机团结来指代将现代社会秩序联系起来的社会纽带。有机团结的社会秩序的特征是:专业化、劳动分工以及相互依赖。

涂尔干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优点表示赞美。在后来的著作中,涂尔干开始关注普遍的道德衰落。人们不再与传统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是可以自由追随个人的激情和需要。他认为,经过科学选择的改革方案能够解决现代社会与生俱来的问题。

当代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理论的现代阐述:

1.迈克尔·梅徳维德的《好莱坞对美国:流行文化及对传统价值观之战》

2.英国的社会批评家、哲学家和知识分子罗杰·斯克鲁顿的《聪明人的现代文化指南》

斯克鲁顿解释了大众社会的精英主义而且表示了对精英文化的支持,他还加入了对传统价值观衰落的阐述。

给大众社会理论的当下表述带来新生的因素:

1.新兴传播技术对传统价值观和普通人构成危害

2.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快速传播。媒体的新形式意味着传播的新形式,而这又意味着新关系的形成以及新的权力中心和影响力中心的出现

3.媒体公司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发生变化,媒体产业经历着迅速的重构——大量的收购交易使得媒体产业的所有权过于集中

本·巴格迪坎《媒体垄断》

巴格迪坎是一位媒体自由的坚决支持者,而非大众社会理论家。但是,很多持有大众社会观的人却和他关注同样的东西,他们都认为,永远强大的媒体系统发挥着巨大的威力。

小结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对媒体的批评主要以大众社会理论的形式出现。滕尼斯和涂尔干帮助形成了关于现代性的根本特征的辩论。对于大众社会理论家和媒体辩护者而言,媒体是现代性的象征——代表着现代生活中最恶劣或最优秀的方面。

大众社会理论被接受(在欧洲延续的时间更长)→美国后实证主义媒体研究者挑战该理论

媒体环境的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和近来大型传媒产业的合并浪潮)→关于媒体权力的陈旧话题重新复苏。令人信服的新理论认为,媒体确实在文化的发展和保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四章宣传时代媒体理论的兴起

概览

大众社会的矛盾冲突导致了要求中止民主的极端主义政治团体的出现,以及极权主义政体的建立。

大众社会理论只将媒体视作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然而在宣传理论中,媒体却是关注的焦点。

放任政治宣传→极权主义→民主消亡

对宣传进行审查→破坏传播自由和民主

所以,两难困境

一些专家认为,公共教育可以抵制宣传、拯救民主。但当20世纪30年代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从欧洲蔓延到美国时,对公共教育所持的乐观态度逐渐消退了。

宣传理论家摒弃了理想主义,偏向他们认为是基于科学事实的现实主义策略。这就是白色宣传(用宣传技巧与“坏的”宣传作斗争,推广精英认为是好的目标),这种推广方法被应用于广告和公共关系领域中。

宣传的起源

“宣传”起源于罗马天主教“信仰宣传会”

20世纪30年代,广播和电影作为新的媒体向宣传家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工具。

三种不同的宣传类型(美国理论家)

黑色宣传:故意地和策略性的传播谎言,比如纳粹。黑色宣传经常错误地呈现信息源,使它显得是来自“内部”的可信消息,并且和宣传目标关系密切。比如,故意传播的谣言或八卦、口碑营销。

白色宣传:这种宣传形式可以分散别人对有疑问事件的注意力,或者对事件进行有利于宣传家的解释。白色宣传必须在公开场合被认为是来自“外部”信源,而不是和宣传目标有着密切关系。

灰色宣传:传播可能有错也有可能没错的信息和观点,不去证实其效度,特别是当这些内容的传播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时,他们还刻意避免这么做。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宣传家有两种明确的选择:一种是真理、正义和自由——简称为美国方式;另一种是谎言、邪恶和奴役——也即极权主义。

宣传家在面对受众时,往往持精英论调和家长作风。他们认为,人们需要被改造,这是为了“他们自己好”,而不是服务于宣传家的利益。在他们看来,人们是非理性的、无知的,以至于有必要强制他们去获悉一些不实情报。

共识操纵法(“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爱德华·伯奈斯提出):为达到“好的”目的而由官方采用的传播运动。

宣传被引入美国

美国人是在“一战”后才开始严肃对待宣传的威力的。哈罗德·拉斯韦尔是宣传作用的早期关注者。“一战”后,宣传斗争仍在继续。

1.20世纪20年代。希特勒(先后控制电台、电影产业和新闻报纸);美国(美国的社会精英VS社会运动和小型极端分子政治团体——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团体);欧洲(极端组织更为强大)

2.20世纪30年代。精英控制新涌现的强大媒体,极端分子使用旧的媒体形式(宣传单和政治集会)。当时的社会条件是适宜的(过度到工业化社会的民众缺乏安全感,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人们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所以即使是老式的小媒体也很奏效。

在以上背景下,美国的宣传研究大面积展开。这项经费来自不同的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会,其中最著名的是军事情报机构和洛克菲勒基金会。

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影响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宣传理论(哈罗德·拉斯韦尔、沃尔特·李普曼、约翰·杜威)

行为主义

约翰·B.沃森

刺激—反应心理学

行为主义(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关注特定刺激和特定行为之间的联系)VS“精神第一性论者”

魔弹论(过于简单化,条件作用并非全部)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人类行为是个体的本我、自我、超我互相斗争的产物。

本我(本性中的阴暗面,按快乐原则行事,本能欲望,是自我必须努力控制的部分)→自我(理性心灵)←超我(内化的文化规则)

自我处在充满原始本能的本我和过度约束的超我之间,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当自我让位于本我,就会出现歇斯底里或更糟糕的情况。当超我占据主动,人们就会转化成没有感情的、消沉的“社会机器人”,只是简单地服从他人的要求。

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常常被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宣传理论:个体缺乏理性的自我控制能力,来自媒体的刺激和本我相结合,触发行动,对此自我和超我无力阻拦。

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宣传理论

1.他的宣传理论结合了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

2.他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在对政治的理解上

3.宣传的力量与其说是特定信息的内容或诉求的结果,不如说是普通民众脆弱的心理状态的结果。这种心理状态可以用心理学理论来评估

4.“政治精神病理学”:(1)民主→政治辩论→政治冲突→精神问题;(2)常规的政治辩论形式都会升级为冲突,并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3)政治行为是失调的,政治参与是不理性的,政治表达是不相关的

5.用民主宣传代替公共话语

6.传播者需要精心谋划一个长期的宣传运动策略并创造出符号,必须让受众学会在这些符号与特定的情感之间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拉斯韦尔所说的主导或集体符号。他的理论与行为主义不同,他预设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条件作用过程。

7.成功的社会运动是通过在一段时间内使用各种媒体宣传主导符号而获得力量的,如国旗国歌。

8.公共话语→民主宣传(即“民主科学”)→依赖科学技术专家(指受过教育的社会科学精英,肩负着保护脆弱的普通大众免受有害宣传影响的重任)

9.要进行理性的政治辩论是不可能的,因为普通大众囿于自己的条件作用和精神疾病(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只能屈从于宣传家的操纵。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社会科学家,他们能驾驭宣传力量来宣扬“正义”、抵制“邪恶”。

10.拉斯韦尔“为正义而宣传”的理论成为二战期间战时信息办公室的基本战略。

11.弗洛伊德·马斯顿对他的理论进行了批评。

沃尔特·李普曼关于舆论形成的理论

1.在《舆论学》中,他指出,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普通民众不可能像经典民主理论所假想的那样管理自己。这些观点对民主制度的可行性以及民主制度中新闻自由的意义提出了严重质疑。他直接否定了美国媒体系统的学术根基——自由意志论的假说。

2.因公众易受宣传的影响,有必要对媒体进行温和但十分有效的控制。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让善意的技术专家来控制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对早期宣传理论的回应

约翰·杜威VS李普曼

杜威的观点:

1.他是一个公共教育拥护者,他把公共教育看作是保护民主、抵制极权主义的最有效途径。他认为不需要“技术专家”通过科学的方法保护人们,相反他主张,只要给人们传授正确的防御方法,人们就能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他眼中,民主更与对话有关,而非信息,媒体的职责就是使公众对公众利益感兴趣。

2.在媒体改革方面,他认为新闻报纸应该成为公共教育和公共辩论的工具。

3.杜威的论述建立在实用主义(一种哲学理论流派,强调知识作为适应现实和控制现实的工具的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

4.在社群与媒体的关系方面,他认为,是社群而非孤立的个人通过传播媒体来创造和维系着联结社群、延续社群的文化。有效的媒体必须要和其所服务的社群紧密结合,媒体处于定义社群的复杂关系网的中心位置。媒体不应该被理解为外部的介质,而应该被理解为协助公共讨论、公共辩论的“仆人”,实践民主政治的公共论坛的“守护神”和“协助者”。社群与媒体之间的这种潜在的建设性依存关系如果遭到破坏,那么公共论坛本身也有可能遭到破坏。这种关于媒体与社群脱节的论述,如今备受关注。

社群与媒体的关系(拉斯韦尔和李普曼的观点):

他们把媒体看作是外部的介质,是向彼此割裂的孤立的受众传递大量信息的传送带。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的线性模式

詹姆斯·凯里对杜威观点的积极评价(杜威观点的现代意义)P90

宣传分析研究所

观点回顾:

1.宣传的威力能被用来服务于民主的目的(拉斯韦尔/李普曼的观点)

2.宣传本身就是反民主的,教育是最好的应对方法(杜威的观点)

1937年,宣传分析研究所成立,旨在精心组织全国的教育力量与宣传作战。

布鲁斯·史密斯的观点:

1.1941年,在《公共舆论季刊》上质疑宣传分析的价值——即教育,认为它会培育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最后使学生趋向威权主义。

2.他认为,美国的社会秩序具有内在的、合理的精英主义——是一种少数人的民主,因为多数人几乎不具备有效参与的能力,很有必要由父权制的精英对普通人进行管理。

3.史密斯所建议的,是用一种“民主宣传”的形式,来与宣传分析教育所促生的愤世嫉俗相

抗争。他们需要接收“好的”宣传,用伯奈斯的术语,就是他们需要被操纵共识。

克莱德·米勒VS布鲁斯·史密斯

米勒认为打败宣传的最好方式是教学生理解宣传如何运作,而不是用好的宣传/民主宣传抵抗坏的宣传或非民主的宣传。

克莱德·米勒VS布鲁斯·史密斯的结果

宣传分析研究所&杜威↓“民主科学”↑

当二战结束而朝鲜战争和冷战开始时,宣传分析研究所并未重新开张,杜威对教育的呼吁也被边缘化。维护民主的任务被交到拉斯韦尔及其同事手中,“民主科学”带来了服务于好的目的的宣传或曰民主宣传的时代。

现代宣传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