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月)

一、专业概况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旨在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于年创建。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有张红霞教授、汪霞教授、吕林海副教授和汪学立教授、王海啸教授、吕浩雪教授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和为课程与教学实践服务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知识和能力,并具有在本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潜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进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态度和能力。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诚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关注国外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和最新动态,并能够在本学科使用一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三、研究方向

1.大学课程与教学

2.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科学教育

四、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专毕业生。考生须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和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复试为课程与教学论笔试和综合素质考察两部分。

五、学习年限

1.学历教育:学制一般为年。

2.非学历教育: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年,折合全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年。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总学分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学分。其中: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学分;类课程即专业基础课学分;类课程即

专业课程学分;类课程即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学分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学分)

英语(学分)

类:

教育学导论(学分)

高等教育管理(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学分)

类:

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学分)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学分)

教育科学的定量研究(学分)

教育研究的质性方法 (学分)

类:

※课程·教师·学生专题研究 (学分)

另可选修本院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专业或其他院系地相关课程。

七、培养方式

.教师集体培养和导师制相结合,集体制定培养方案和承担课程教学;论文阶段由专门的导师指导,并实行学生和导师互选制。

.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要求研究生参加教师的有关课题研究工作,参加校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课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研究生广泛研读专业领域和相关专业的重要著作,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八、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一)课程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投入地学习各门课程,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活动,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加强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广泛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做中学,通过研究和反思,学会研究、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如未修过本专业低一级学位的基础课程,需补修门以上的学位基础课,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所攻读学位的课程学分。

(二)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书面考试与课程论文考核相结合;因课程性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部分课程的考核可以结合学生课堂报告或答辩的形式。

(三)实践环节要求

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或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学时。

(四)科研成果数量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以前需要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篇(署名第一作者)。(五)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内容以课程学习和自学阅读为主,学位论文计划制订或准备工作为辅。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九、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学生在确定论文的选题前,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导师充分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他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研究要具有学术价值或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所研究的问题要进行批判性思考,要提出新的见解。

(二)论文开题

在中期考核结束后,学生可以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根据院里拟定的统一格式)。一般在第四学期中期以前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三)论文撰写

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必须独立完成;内容应反映作者对研究问题的清楚的认识、对本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了解,研究方法得当,研究结论有理有据。字数要求在三万字左右。

十、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生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并在考核合格和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本专业实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正式答辩前个月)。在预答辩合格或通过修改合格后可申请正式答辩。对学委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合格者方可参加答辩。通过论文答辩并在规定级别期刊上独自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者可获得硕士学位。

答辩后根据答辩委员提出的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并由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学位管理部门。

十一、参考书目

(一)必读书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现在到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钟启泉总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学原理》、《教学机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后现代课程观》、《比较课程论》、《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徐辉主编“国外大学教学与教改”译丛:《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使用指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掌握教学技巧》、《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浙江大学出版社,年版。

. .() : . .

. . .() . .

(二 )选读书目

1.钟启泉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课程设计基础》、《课程流派研究》、

《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年版。

2.顾明远等主编“卓越教师专业发展译丛”:《学习的视界》、《教学伦理》、《课程

与目的》、《教学的方法》。

3.钟启泉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译丛”:《教学论》、《课程开发:实

践指南》、《情境中的课程》、《课程领导》。

4.“教学之道丛书”:《理解教与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给大学新教

员的建议》。

5.“古典教育与通识教育丛书”:《苏格拉底之道》、《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

6.“教育学科经典教材译丛”:《教育的哲学基础》、《学习与教学》、《课程导

论》、《设计有效教学》。

7.“学问之道丛书”:《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前沿》、《社会研究:问题、方

法与过程》、《心理学研究方法》、《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

8.施良方、崔允漷等主编《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年版。

9.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10.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教育学文集: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版。

11.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版。

12.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13.张红霞等译著:《大学理工科教学的评价与改进》,科学普及出版社,年版。

14.汪霞著:《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年版。

15.汪霞著:《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安徽教育出版社,年版。

16.吕林海译:《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17.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18.., , . (.). . , : .

19., . . , ., ( .) . : , .

20. . . ( .) . .

21.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航空航天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代码:080903 )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学术动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 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微小卫星与卫星通信 2.卫星姿态测量和控制技术 3.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与传感器 4. 微光学陀螺 5. 光纤传感技术 6. 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 四、课程学习要求 最低总学分2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5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本专业课程不少于12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其余可选修跨专业课程或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

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2. 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就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年冬学期结束前完成。 3. 科研成果: 参照《关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 4. 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学年末进行。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参加军工、国防等涉密项目的研究生培养要求按学校有关涉密文件中的规定办理。 备注:1、最低毕业学分26学分,其中读书报告2学分,课程学分24学分。 2、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程5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本专业课程不少于12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其余可选修跨专业课程或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

关于制订、修订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关于制订、修订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各学科组: 目前我校部分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执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是2004年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已执行近十年。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方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反映学科特色,更好地发挥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作用,有必要对部分使用时间较长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请各相关学院认真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现就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要求和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培养方案制订、修订范围 本次需要修订的培养方案是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2004年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即2004版),2007年或2008年后续制订的新增学科培养方案,以及2012年至今已获批或待审批的已有一级学科目录内的二级学科或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见附件一:表1)。 对2012年度新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如果学院及学科认为有必要,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见附件一:表2)。 凡是博士点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均要修订;非博士点学科,只修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凡是属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博士点,均要制订或修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凡经过学科专业调整,不再招生的专业无需重新修订培养方案。 2.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原则 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原则上应按照一级学科制订、修订培养方案;若所属二级学科之间课程体系差异较大,按照一级学科统一设置课程存在较大难度时,也可按照二级学科分别制订、修订培养方案。 3.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的组织实施

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由一级学科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如果一级学科涉及多个学院,则制订、修订工作应由一级学科牵头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其他相关学院应积极配合做好制、修订工作(见附件一)。各学院应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学科应成立专门的制订、修订工作小组,并确定专人负责,11月10日之前,将负责人名单和联系方式上报研究生院。各学科要组织动员广大研究生指导教师、课程教学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并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经充分研讨后确定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4.培养方案编写要求:培养方案的内容和格式按照附件二《指导意见》进行编写。 5. 培养方案制订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通知下发后,各学院、各学科组织制订、修订培养方案,于2013年11月30日前,将培养方案初稿打印一份,经分管院长审批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同时将培养方案电子稿发送至指定邮箱。 (2)第二阶段: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对各学科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各学院、各学科。 (3)第三阶段:各学院、各学科根据反馈意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13年12月20日前,将修改后的培养方案打印一份,经分管院长审批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同时将培养方案定稿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曾丽萍(培养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zenglp@ 附件一:表1 需要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科和学院一览表表2 2012年已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学科和学院一览表 附件二: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附件三: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写格式(请在研究生院网站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特制定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科学理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2.学术型研究生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攻读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熟悉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下设定。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注意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5至4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5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至3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实习、实践、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者,按《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精而新”的要求,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要重视专业基础学位课程的教学,加大其学时比重,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灵活性原则。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财经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分类培养的需要,灵活设置学术类和应用类模块课程。学术类课程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3.个性化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实际制订研究生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四年制普通本科) ■说明部分 1、课程得性质、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就是教育系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普通本科所开设得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也就是师范类普通本科得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得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与教学得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与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得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得分析与运用。 2。教学得基本目标 学生具备必要得教育学通论与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得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得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得功能、本质、教学目得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得师生关系、教材得使用、教学模式方法、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大纲适合教育系教育学、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师范类普通本科各专业。教学时数42学时、 4。与其她课程关系 本课程就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得介绍与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有密切得联系、 5.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占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 6.推荐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 7.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教学提纲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遵医五院骨科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思想政治与品德: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邓小平理论;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服从国家需要,具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和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工作,具有为科研工作献身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不为名利,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和群体精神。 2、专业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骨外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骨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能单独完成骨科基本的手术操作,包括创伤骨科、简单常见骨病的手术治疗方法,熟悉各种手术适应证的掌握,较好地胜任临床骨科住院医师的工作。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要求的临床技能水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及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及一定的写作、会话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科学研究、从事教学工作和综合解决临床及科研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工作能力。 3、身体与军事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强健的体魄,具备良好过硬的军事素质,能很好地适应部队需要。 二、研究方向 1.骨肿瘤转移机制、恶性骨肿瘤免疫治疗等研究。 2.骨转移癌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3.骨肿瘤外科治疗相关研究。 4.骨再生、骨修复、组织工程学材料、相关骨生物力学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理学院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代码:077103 ) (一级学科: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应用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生产管理、产品研发、临床咨询等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学问题。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包括如下4个研究方向: 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在24个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系的学术论坛或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会议做报告1次,其余的读书报告是在导师的组织下进行。所有读书报告应上交书面文本,以便考核。累计完成4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研究生应该在第二学年的春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理学院学院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代码:077102 ) (一级学科: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解决我国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包括如下2个研究方向: 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在24个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系的学术论坛或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会议做报告1次,其余的读书报告是在导师的组织下进行。所有读书报告应上交书面文本,以便考核。累计完成4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研究生应该在第二学年的春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6年春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依赖罗列教学要点的指令方式,并不对内容目标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指导、安排具体机会。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这五个阶段是:(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教学过程是:(1)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附件10: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类别(领域)应结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全日制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要求,特别是体现本学科的特定要求。 二、研究方向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科研究方向,使导师与研究生有一定的主攻目标。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相对稳定,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社会发展的前沿,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如下: 1.全日制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为 2.5年; 2.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翻译硕士为2年; 3.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为3年; 4.在职软件工程硕士为2.5年; 5.在职工程硕士(除“软件工程”)、风景园林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为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延长学习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含休学)。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全日制专业硕士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一般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按照《华南理工大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41109B 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总学时:45 总学分:3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立足于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学习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考察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与教学教学功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论和教学论这两大主线,注意联系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注意联系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从而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打下相应的基础。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与教育学其它分支学科关系密切。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与《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简史》、《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开设之前应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 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学分。教学计划规定上课为15周,共45学时,理论学

东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办法

附件1: 河海大学关于201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的原则意见 一、修订原则 1、根据“强化理论基础、突出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修订培养方案。修订培养方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学科理论发展相适应,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要利于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利于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有博士点的二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内的各二级学科跨度过大,或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 3、科学设置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来确定,应将博、硕士生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两阶段的课程内容既要合理衔接,又要有其本身的深度和广度。要精简课程设置,应在一级学科或至少在二级学科的层面上设置学科公共平台课程,可采用“一级学科公共平台课程 + 二级学科专业模块”和“二级学科公共平台课程 + 方向模块” 的模式,坚决杜绝博士生与硕士生课程或各学科间课程相似或相近甚至重复的现象。上一轮培养方案中未开设或开课次数及选课人数较少的课程原则上不列入本轮培养方案。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的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均应纳入本次培养方案中。 4、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学术问题的能力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培养。 5、英语课程要求分类教学,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模式。为基础一般的学生开设英语精读课,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英语应用课。 6、改革硕士政治课内容,将以往培养方案中的“自然辨证法”(或马列著作选读)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合并为一门为学位必修课,共2学分,另增设1学分的“学术道德”非学位必修课。

关于修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制定硕-博连读研 …

关于修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制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 案的通知 (部门: 研究生院日期: 2005-4-26 14:38:44) 校内有关单位: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我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学制进行了调整,绝大部分学科、专业的学制由三年调整为二年。结合硕士研究生两年学制的推行,我校将对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另外,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并将要开展硕-博连读培养的学科、专业同时要制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安排。 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 调整培养过程,适当压缩学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根据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优化课程设置、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试行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要公开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监督,组织好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与汇编工作。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1、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以《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及《吉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要求为基本依据;以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目的。 2、培养方案原则上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所确定的二级学科修订,有一级学科授权的专业提倡按一级学科修订。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针对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坚持

科学、规范的原则,既要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认真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 4、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要制定《吉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制定此培养方案时,必须处理好博士、硕士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它环节上的相互关系,既要考虑使其具有硕士、博士两个层次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要注意硕士、博士两个阶段的贯通,要充分体现出“连读”的特点。 5、各专业应在保持总学分及学位课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精简课程内容,压缩课内学时,尤其是选修课的课内学时。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一般应在40学时左右。 6、各学科在制定课程设置时应对跨学科及同等学历研究生列出补修的课程。 7、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与汇编工作。此项工作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规范课程教学、公开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监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便于研究生有目的的进行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培养单位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学位课程教学大纲直接涉及到研究生的学位水平、知识结构和培养质量,须通过培养单位的学位分委员会的审定后方可定稿。 8、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工作等内容。 9、继续实行三年制的硕士学科、专业也应重新修订一次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时完成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工作;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同时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直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级)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代码:120202 )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握企业管理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化学术视野,掌握先进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能够从事企业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流专业人才。 二、学制: 5年。鼓励符合《浙江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提前半年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企业战略管理 2. 营销管理 3. 不动产投资与管理 4. 财务管理 5. 人力资源管理 6. 创新与创业管理 7. 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 8. 运营管理 9. 大数据管理 四、课程学习要求 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阅读所属领域国内外前沿文献不少于100篇,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10次(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4次),参加系主办的Seminar等学术活动20次。完成累计30次,计4学分。 2.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求按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相关规定执行。 3.中期综合考核: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直攻博研究生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4.博士生学术交流:为增强博士生的研究能力,活跃博士生学术交流,增加“博士生学术交流”必修环节。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次正规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博士生暑期学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学术会议”或出国交流。 5.博士生讨论班:要求每位直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浙大管理之博士生论坛”六次,其中至少主讲两次。 6.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可根据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3学年末进行。 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后,在学科范围内进行统一开题(开题组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开题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每位博士研究生至多有2次开题机会,2次开题仍未通过,将取消博士生资格。 7.论文预答辩:博士研究生最迟在论文送审之前半个月,进行博士论文预答辩,预答辩由导师组织,聘请3-5位相关方向的专家参加,专家组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是否送审的建议。博士生针对专家组提出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8.学位论文:按时提交学位论文,论文评审和答辩事宜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进行。

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doc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04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研究主要分为二个方面: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 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开展空间电磁波传播、空间目标散射,电离层短波传播、闪烁,各种大气水凝物的电波衰减、雷达回波特性,地空路径电波传播及对电子系统信道的影响,散射通信等方面研究。涉及短波到毫米波各波段以及射电频段。针对空间等离子体层严重影响星载SAR的分辨力,导致其成像质量和测量精度下降等问题,开展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研究,研究简单体和复杂目标等离子体隐身RCS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利用时间矩方法和双频、双点互相干函数,研究电磁脉冲穿过等离子体层随机介质传播的时间特性;利用双频、双点互相干函数研究卫星信号穿过随机介质后的二阶统计特性和随机信道特性,讨论接收信号的相干距离、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等,以及它们随不规则性参数和电波频率的变化情况。对现有含等离子体电离层对星载SAR成像质量影响的模型中部分问题进行了的改进。结合天波超视距雷达系统,研究短波电离层斜向返回传播,地海面散射影响,电离层扰动与异常的影响,以及研究返回散射电离图自动判读技术。在空间等离子体对星载无线电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及信息处理,包括对星-地链路传播和导航系统的影响及对星载SAR的影响问题,如图像偏移、几何畸变和分辨率(距离向、方位向和高程)的降低及空间目标的等离子体隐身机理和实验研究。由于空间等离子体对星载无线电系统的影响是空间天气对信息系统影响与对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方面研究对包括电离层在内的空间环境监测和技术保障,对现代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尤其是以空间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的信息获取、传输和使用有重要意义。对各种新体制的无线电系统中有关等离子体介质特性与电波传播、随机介质波传播及其效应评估和补偿技术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复杂环境中电波传播、星载遥感、SAR图像目标特征控制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技术指导作用。 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特别是等离子体中电波传播与闪烁及天波超视距雷达和SAR中应用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委项目及其他项目18项,科研经费350万元。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如Phys. Review, J. Opt. Soc. Am.、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分形结构的波传播和散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篇论文已被SCI和EI收录。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等离子体物理与微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等离子体技术这一新兴学科。等离子体工艺是实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健技术和基础工艺,本学科的特色是将等离子体的产生、控制与应用紧密结合,使之直接形成微电子学学科领域急需的工艺装备和工艺技术。在系统研究等离子体中的微波能量吸收与的粒子输运的基础上,研究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 )多层复合膜、稀土永磁型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淀积(ECRCVD)、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ECRRIE)等工艺和设备,并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和国防重点工程。 本学科方向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计划,国防科技预研等国家及部委重点项目20余项。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大面积分布式ECR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密度达到1010cm-3,直径达到300mm。研制了国内第一台ECRVCD和ECRRIE工艺设备,加工精度达到0.1微米,在等离子体的形成、先进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硅基器件材料的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新材料制备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04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Pedagogy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目的: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解释小学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为从事小学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能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和教学论 第二节学习课程和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妇女私和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课程的概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课程,表达自己的课程观;理解课程发展的历史概况,熟悉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课程理论所设计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课程的概念和课程的形态。 教学难点:课程的形态。 第三章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目标 第二节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重点:课程内容。 教学难点:课程内容。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实施 第二节课程评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明确课程实施的概念,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了解课程评价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课程实施的含义及取向。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第三节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和意义;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教学重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教学难点: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 第二节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教学、现代教学和优化教学等概念;了解教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教学的特征;探讨教学的本质和优化教学的策略。 教学重点:现代教学的特征和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教学等概念。 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目标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系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填表时间2009-9-24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制

桂林理工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本表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填写,一式五份,研究生处、院(系)、导师和研究生各一份。) 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入学时间:2009年9月 专业:结构工程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应用研究 导师姓名:导师职称:教授 一、硕士研究生的业务水平概述(逐条简明说明) (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外语水平等方面) 1.基础理论: 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 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具有扎实的 结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能熟练进行工程设计、工程实 验和工程施工以及结构加固; 3.实验技能: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操作和运用部分仪器,能够对所得数 据进行分析处理; 4.外语水平: 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能够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掌握建筑领域的英语知识,能熟练阅读该语言的外国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导师组成员 姓名职称从事专业、方向所在单位 赵艳林教授结构分析理论与方法、土木工程中的不确性 决策理论与应用 桂林理工大学 王磊副教授结构加固桂林理工大学杨军平副教授结构抗灾理论及其应用桂林理工大学

三、课程学习计划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分) 学时 授课 学期 学习 方式 考 试 方 式 开课 单位 备 注学 位 课 限定 选修 课 任意 选修 课 第一外国语(第一学期)3100 1 讲授考 试 外国语学院 第一外国语(第二学期)3100 2 讲授考 试 外国语学院 英语口语(第一学期)040 1 讲授考 试 外国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354 1 讲授考 试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36 1 讲授考 试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弹塑性力学354 1 讲授考 试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现代预应力技术 1.5 28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数值法 2 36 3 讲授考 试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可靠度理论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高等钢结构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Matlab编程及其应用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数值分析354 1 讲授考 试 理学院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 用分析1.528 3 讲授 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有限元程序设计236 2 讲授考 查 土木与建筑 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撰写要求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撰写要求 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研究生教学、进行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根据2011年4月29日学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论证意见与建议,特就培养方案的编写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撰写原则上按照校研(2009)169号《关于做好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进行修订,各学位授权点及所在单位要认真学习研读领会《通知》精神, 组织好培养方案的撰写和审核工作。 二、培养方案编写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位类别,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整体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科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方案中所列课程均需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三、培养方案的编写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学位授权点及所在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发挥研究生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各学位授权点编写的培养方案,经院(部)审核,负责人签字后,于5月13日报研究生部,经审阅后统一印发执行。 五、撰写格式体例如下。

学位授权点名称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学位点英文名)(Times New Roman,小四) (专业代码×××××)(宋体小三号居中)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二〇一一年五月(楷体小四居中) 一、学位授权点简介(黑体小四加粗) 正文(宋体小四号)( 1000字左右) 主要内容:(学位点历史沿革、条件及实力、代表性方向、特色和优势、导师团队等。)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黑体小四加粗) 正文(宋体小四号)(分3~5条撰写) 要求:(明确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阐明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三、研究方向(黑体小四加粗) 正文(宋体小四号)(相对稳定研究方向3~6个) 要求:(研究方向的设置应考虑学位授权点的研究基础、优势和特点,要宽窄适度、定位准确、表述合理,逻辑上与一级学科有内在联系) 四、学习年限(黑体小四加粗)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1~2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加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