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

导论

一、微观信息经济学(名)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信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是一个常数,认为信息总是充分、完备的,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常常不充分、不完备,得到它需要成本,且分布是不对称的。这样,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之上的原有的一些结论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种新的透视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信息。它与理论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二、宏观信息经济学(名)

?宏观信息经济学至今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信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复杂,目前研究还不多。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这类研究,却日益增加。

?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和世界的信息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问题。信息经济的研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

?宏观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但宏观信息经济学不研究企业范围的信息经济问题,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三、“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念,首先是一个名叫斯蒂格勒(G.j.Stigler)的美国人提出来的。(填空题)

1959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年,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著名论文。他在文章中,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当中的机制来加以研究。

在宏观上,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人,则是美国人马克卢普(F.Machlup)。

1962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986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在这次会上,信息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已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以后,信息经济才兴起、发展起来,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信息经济学成为独立公认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信息经济学的特点是: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3个方面13个具体问题,即:一是信息的经济研究,包括:1、信息的费用与效用问题;2、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问题;3、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问题;4、最优信息系统的实现问题。二是信息经济的研究,包括:5、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性问题;6、信息市场及其相关问题;7、信息经济的含义、测试与发展规律问题;8、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中的经济问题;9、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有关问题;

三是信息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包括:10、信息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11、信息在稀缺资

源配置中的作用问题;12、信息技术的经济评价问题;13、信息学与经济学的相互交叉和结合问题。

第一章

一、信息资源:(名)

狭义的信息资源,仅是指信息内容本身。当然,也应该包括信息资源的载体。因为信息内容不可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

广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以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当然,广义的信息资源并非没有边际地可以无限扩张,凡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即信息周转过程相脱离的信息设备等,均不属于信息资源;凡与信息周转过程有关的非信息设施等,也不属于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特点:第一,有用性。即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稀缺性。信息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当然,潜在的信息是无限的。由于受认识水平、加工能力、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资源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二、影响信息商品供给的因素:

?⑴社会信息需求

?社会信息需求是信息商品生产的导向和动力。社会信息需求的内容、数量、质量、形式和缓急程度,直接影响到信息商品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和速度。没有社会信息需求的扩展和深化,就没有信息商品生产的发展,也就没有信息市场丰富的供给。

?社会信息需求包括由环境因素和用户的个人因素决定的客观信息需求、由用户所表达出来的现实信息需求和用户未表达出来的潜在信息需求。

?⑵信息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一般由信息劳动者、信息技术、信息工具、信息网络、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等构成,信息生产力通过对信息商品生产直接而强大的影响间接地制约着信息市场的供给。?⑶信息商品的价格

?价格越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的利润就越高,他们就愿意生产更多的信息商品。当然,有些信息商品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即使价格再高,也难改变其供给量。

?⑷信息商品化程度

?信息商品化程度影响着信息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从而影响信息商品的供给。

?除此之外,信息商品市场上的供求还受⑴信息产品质量的隐弊性;⑵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外部效应影响。

三、信息商品的消费因素:

?⑴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与信息商品需求是呈正比例关系的。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包括以收入为基础的货币支付能力、时间、精力等。

?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同人口多少和人均消费水平有关,而且还与不断增加的经济和社会复杂性相联系,而社会和经济是朝着扩大规模和增加复杂性的方向

?发展的。

?社会对信息需求量的大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呈正比例关系的。国民经济越发展,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相应地就越大。

?⑶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的水平及普及程度,对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有极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信息获取技术是信息商品消费的前提,信息传递技术是信息实现分配和交换的基础,信息存储技术是人类积累信息、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条件,信息处理分析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处理分析、最终消费信息商品的能力。

第二章

一、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主要特点:

?⑴广泛性:这是因为信息系统的效益涉及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从操作层、结构化的中层管理到高层的战略管理;从最具体的事务处理到深层次的管理思想、观念和方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效益产生于整个经济系统内的各个层次。

?⑵间接性和相关性:信息系统对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的支持,通常要通过如人优化决策、合理生产计划、提高管理效率、加速周转等“中介”来实现。因此,信息系统的效益往往是间接产生的。

?正因为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作用离不开其它因素的支持和配合,而先进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应用也往往伴随着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信息系统与其它因素的效益是密切相关的,很难从组织整体的经济效益中准确地区分出信息系统带来的那部分效益。

?⑶递进性:信息系统通常是逐步建设、成熟和完善的,它在组织中对数据处理、结构化管理、直到战略管理的支持一般是逐步推进的,投入运行后还有一定的维护、纠错和完善的过程,组织内的人员对一个新信息系统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信息系统的效益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形成一个递进的过程。

?⑷无形性:信息系统的许多收益是难以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如通过运用信息系统,提高了组织灵活性、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⑸不确定性:信息系统是由人-机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都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信息系统的效益,不仅取决于其技术性能,也与使用系统的组织中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导致了信息系统效益的不确定性。

?可见,信息系统的效益表现形式与信息产品的效益表现形式基本相同。

二、影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发挥的因素:

?⑴计划不周,后续工作不足;

?⑵工作实践中的抵制与低效率;

?⑶项目过大;

?⑷技术驱动投资;

?⑸软件开发的困难;

?⑹时滞。

第三章

一、为什么讨价还价集中在菜市场而非大卖场?

个体是否采取搜寻行动,一是与个体边际搜寻成本有关,二是与个体所处的战略地位有关。

?之所以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是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就是因为:

?⑴在菜市场,买主与卖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远低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市场。青菜萝卜的质量只凭肉眼就能判断。

?⑵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而耐用消费品的搜寻则比较少。

?⑶买菜几乎是每日都采取的交易活动,搜寻边际成本较低。购买耐用消费品往往是一次性,搜寻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战略地位较弱。

二、造成商品价格离散的原因有哪些?

?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出现“离散”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统一和稳定的。市场的变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批新的买主和卖主。

?第二,市场经营过程中销售条件是有差别的。如大商场与小商店。

?第三,商品异质性。具备同样功能的消费品的质量是有差别的。这也造成价格离散。

?价格离散不仅与市场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有关,而且与市场运行中的许多行为有密切联系,价格离散程度随着市场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人们获得价格离散程度的知识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这样价格离散造就了一批专门从事搜集和经营信息或信号的企业和个人。如信息咨询公司等。

(*)第四章

一、信息产业主要有哪些特征和规律:(论)

信息产业特征与发展规律

(一)信息产业中的收益递增机制;(1)是知识依赖型经济;(2)是企业本身的高固定成本和学习效应;(3)是用户的合作效应、深度适应、信息蔓延和注意力经济等造成。

(二)自然垄断;⑴先生产且先占领市场的产品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公认技术标准,形成技术垄断。⑵由巨额固定成本而形成的很高的进入壁垒,使一般的公司又很难进入。

(三)规模经济;(1)是宏观管理,即是否允许和鼓励较大的企业规模;(2)是企业如何利用规模经济的特点,创造竞争优势,并通过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方式,不断发展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愈来愈大,自然就会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和发展。因此,各国政府大都要管制信息产业部门。

(四)范围经济;

⑴合成效应:多品种生产在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比分别生产更节约成本。

⑵内部市场: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资金和人力等资

源,替代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功能,获得收益。在外部市场不完善时,作用尤其明显。

⑶减少经营风险:企业的无关联、多角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延误就越

多。因为无关联、多角化经营使企业的所有者和高层经理进入了全新的领域,对新行业不甚了解,可能没有时间熟悉新行业,不能恰当评价经营单位的业绩,也难作出明智的决策。

⑷扩大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是有极限的。当市场饱和、市场分割基本完成时,再想扩大

企业经营规模就很困难。政府的反垄断法也不允许单个企业完全垄断某一种产品市场。多产品经营才能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五)成长经济;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未利用经营资源”潜力的充分开发而获得的经济。

(六)信息产业的空间集聚;

信息企业集聚在一起,有很多好处。例如:

⑴彼此交往容易、频繁,相当于随时随地都在组织集体研究,优势能够互补;

⑵能够共用基础设施,共享优惠政策;

⑶能集中各种专门人才;

⑷能够提高专业化合作水平;

⑸增强信任,促进竞争等。

(七)信息产业政策。

信息产业具有显著的自然垄断、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长经济等特征,这就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由于信息技术呈现“瓶颈解决和转换”的特点,早期的政策会影响后期的政策。因此,在制定信息产业政策时,应注意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⑴不能过早地集中支持某种技术发展;⑵应担负起大部分的基础基础研究,管理组合好分散化的研究;⑶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培育产业发展的环境上,发展和规范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加快立法,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等。

二、什么是信息产业及信息产业形成的动因,按什么规律形成演进,它的核心技术结构(瓶颈转换规律),以及发展方向?

(一)、信息产业的涵义及其演变

?对于什么是信息产业,目前学术理论界还没有一致公认的说法,但有影响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即:

?⑴马克卢普说法:1962年,美国的马克卢普最早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他人或者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厂商、单位、组织和部门,有时是个人和家庭”,并将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服务等五个部门。

?⑵波拉特说法:波拉特是马克卢普的学生。他提出了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等概念,并将从事信息活动的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第一信息部门是指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指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信息部门。

?⑶乌家培说法: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先生认为,“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的生产、加工、存贮、流通与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由信息设备制造业(硬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包括软件)构成。

?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指的是什么呢?

?信息设备制造业,包括计算机类产品、电信设备、半导体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载体、科学仪器和其它信息产品等范围的制造业部门,这是信息产业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手段等方面高级化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证。

?信息服务业,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平台的信息服务业,包括基础信息服务(含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信息服务(含增值电信服务),如金融信息服务、软件与计算机维护、数据处理与检索服务、咨询和专业技术服务等部门。

?值得同学注意的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传统的信息服务如印刷出版、新闻报道、文献情报、图书档案、邮政电信等正逐步转向电子信息服务。

?总而言之,不同的认识方法、不同的研究深度和研究目的,导致了不同的信息产业的概念和分类。

?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等综合性生产活动,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更广泛的信息产业概念,还包括教育、科学研究和与知识的生产与分配相关的部门。

?推动信息产业形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1、社会需求的拉动;⑴信息大爆炸拉动信息产业的形成⑵信息产业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

产物⑶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形成

2、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的可能。信息处理技术因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信息传输技术因计算

机与通讯的结合都得到了突破。信息处理、传输、储存等技术的全面发展,就为信息产业

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二)、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及其演进

?信息产业技术结构的不平衡发展使得一个技术瓶颈解决了,下一个关联的瓶颈又出现了,技术结构在瓶颈解决和转换中得到动态的协调,从而实现技术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这就是信息产业技术结构演进的“瓶颈转换”规律。

(三)、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起初是独立、分散、不均衡地发展起来的,而后由于信息技术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趋向综合集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了。

?例如,计算机、电信、信息服务等的发展变化,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第五章

一、信息市场的主要功能

?⑴媒介功能:信息市场为信息商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中介人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以有偿的形式交换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克服了传统物质商品市场中供需分离、产销脱节的缺点,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⑵价值实现功能:适销对路的信息商品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即其在使用中创造的价值高于本身价值。相反,滞销低劣的信息商品却无法实现其价值。

?⑶检验、评价与监督功能:进入信息市场的信息商品要受到检验和评价。信息商品的交换过程和交换方式也要受到监督。检验、评价与监督是由信息市场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和管理方独自或共同完成的。

?⑷存储与整序功能:要实现信息商品的交换,首先要把收集到的信息商品有序化并存贮起来,以便于提供服务。由于信息商品在信息市场上的种类繁多,往往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这就使得信息市场必须要对信息商品存储与整序,才能根据信息市场的要求采取独特灵活方式,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消费者的需求。

?⑸服务方式转移功能:信息市场形成后,信息服务作为商品进入信息市场参与流通和竞争,供需双方必然对信息服务的可靠性、适用性、经济性、时效性提出严格的要求,这就促使信息服务业由“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换,由“以我为主”向“以消费者为主”转换。

第六章

一、(填空题)对信息经济测度第一个分析的人是:波拉特以马克卢普理论为基础,吸

收了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发展了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全社会所有的信息活动为范围,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与信息活动分离出来,构成独立的信息产业,进一步对美国信息经济进行了定量测算。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思路为:⑴明确若干概念,为理论分析的量化奠定基础;⑵从市场角度,按信息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信息经济的结构;⑶按市场与非市场性质区分不同类型信息活动,从而建立起可操作的测度体系。

二、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因为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不能没有编码化知识,即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储存。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根(指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基础)、源(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方向(指两者相伴而生并通过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相同的。

?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又是有区别的。信息经济主要是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经济,而知识经济则是以整个科技为基础的。

三、马克鲁普(论):(1902—1983)其主要研究贡献集中在两方面:国际货币经济学和产业

组织。在国际经济学方向,他的乘数理论中的两国延伸部分对阐明凯恩斯内含的金融假定有特别意义,其有关外汇市场和国际经济调整的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工作也非常有影响力,在产业组织方向,马克鲁普强调“知识产业”是一项开始于专利系统的研究,继而到发明、创新和创新后模仿的最优延迟的正式理论发展。(马克鲁普认为知识产业是或为自身所消费,或为他人所消费而生产知识,或从事信息服务和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或机构。对信息经济的测度,首先是将知识产业从现存的统计体系中挑选出来,然后再逐个进行测算和平衡。具体的方法就是“最终需求法”。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理论开端于他对垄断与竞争的理论研究,结束于对美国知识生产与分配的统计学研究。)

四、广义信息经济的特点(简答)

主要有十个,即:

?⑴知识型经济:即信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应用知识、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⑵创新型经济:即信息经济的活力源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创新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⑶整合型经济:即信息整合、经济整合、多功能整合、多产品整合、多部门整合促进了信息经济的大发展。

?⑷互联型经济:即信息经济是建立在无所不有的公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的一种互联互动的经济。

?⑸紧迫型经济:即信息经济是节奏空前加快的实时性经济。这是因为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经济活动的离散性减弱,而连续性增强。

?⑹全球化经济:即信息化使空间变小,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日益弱化,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知识无国界,最终导致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⑺数字化经济:即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数字而以光速进行传输。以往的模拟产品或技术,正以不同速度向数字式产品或技术转化。

?⑻虚拟化经济:即经济活动不仅可以在物理世界中进行,还可以在媒体空间中进行。信息经济是一种虚拟的现实经济或现实的虚拟经济。

?⑼分子化经济:即信息经济使经济成为分子式结构,从而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重组的新型柔性经济。

?⑽中空化经济:即信息经济是经济活动无(或弱)中介而社会交易成本达到最低限度的一种经济,因为信息化导致最高决策层能够与最低层的执行单位直接联系,而使中间组织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在了解广义信息经济特点时,同学们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广义信息经济的特点是与工业社会经济的比较而言的。

?第二,由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不能截然割裂,因而有些特点为两种经济形态所共有。(*)第七章

一、网络经济(名):

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投资、网上

消费等在网络中进行的经济。

广义的网络经济,是泛指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即一切与信息网络建设、运行和应用有关的经济活动都是广义的网络经济。

从宏观看,网络经济的特点主要有:

⑴无时限;⑵全球化;⑶虚拟化;⑷中介层作用弱化;⑸竞争与合作并存;⑹注重速度;⑺讲究创新等。

从微观看,网络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⑴产品的重量与价值之比呈下降趋势;⑵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减而复制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⑶产品的使用有“经验性”和规模效应;⑷技术和产品的生产周期大为缩短;⑸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增大;⑹企业的规模普遍趋小而数量激增且更替快;⑺市场的范围扩大而竞争空前加剧、联盟变得重要起来等等。

二、信息化概念的由来及人们的不同理解:

?信息化这个概念的出现有一段历史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59年提出了“后工业社会”一词。后来,他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描绘了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

?1963年1月,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发表了《论信息产业》,认为产业结构变动类似于动物进化过程。

?1964年1月,日本学者上岛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学》一文中认为,日本正在进入“信息产业社会”。

?1964年11月到1966年7月,日本的《朝日放送》杂志连续近2年讨论了信息社会及其特征。

?1967年初,日本政府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参照工业化提出了信息化,认为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信息化反映了从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演化或转型。

?1978年1月,受当时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委托,法国学者西蒙?诺拉和阿兰?孟克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撰写出版了畅销书《社会的信息化》。他们在书中探讨了计算机与远程通讯紧密结合而产生的远程数据处理对社

?会发展的巨大影响,指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建议法国政府用国家政策来促进信息化,并应有必要手段能预见网络的未来和控制网络。

?中国学术界首次讨论信息化问题,是在1986年12月。

?当时,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等14家单位,在北京联合发起召开了“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就信息化的战略与政策、道路与模式,以及信息化与社会发展、信息化测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且编辑出版了论文集《信息化—历史的使命》。

?信息化概念在我国开始流行,比它在国外出现的时间,整整晚了20年。

目前,人们对信息化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对概念的理解,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⑴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生产、业务、管理等各方面的推广与应用过程。

这种认识把信息化理解为计算机化和通讯化,以及两者结合所产生的网络化。

?⑵认为信息化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这种认识把信息化理解为信息内容的增值化或业务活动的知识化。

?⑶认为信息化是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这种认识把信息化理解为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即产品的信息含量、成本中信息费用比重、投资中信息投资比重、消费中信息消费比重、产业中信息产业比重、经济中信息经济比重在不断提高。

?⑷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这种认识把信息化理解为社会的高级化,即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

?上述四种说法,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层次来认识信息化的,因此各有其适用的场合。在有

些场合,还需要同时采用不止一种的理解,才有助于较全面地认识问题。

?但每种说法,都考虑到信息化是个过程,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有其起点和终点。

三、为什么说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作用?(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

?从产业结构变迁看,工业化是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过程,信息化则是工业主导型经济向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过程。

?之所以说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主要原因有五个。

?第一,工业化要比信息化早开始近200年。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化是在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其标志是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而信息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开始的,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与电信结合后信息网络的普及与信息产业的发展。

?第二,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装备、实施重大应用信息工程、生产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等,既离不开钢铁、机械、汽车、仪器仪表、建筑、电力等传统工业的支撑,也离不开农业、消费品工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等其它传统产业的供给与服务。

?第三,工业化为信息化扩大了市场容量。信息产业是为其它产业服务的产业,工业化为信息产业营造了服务对象,因为工业化造就了传统强大的农业、机械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

?第四,工业化为信息化积聚了建设资金。强大的传统产业给新兴的信息产业以资金支持,特别是通过工业化形成的资本市场及其金融创新,替信息化所需要的资金开拓了多种投融资渠道。

?第五,工业化为信息化输送了专业人才。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部门需要的劳动者和大批专业人才主要来自于工业部门和教育系统。此外,当前发达、完善的教育系统,也是工业化的产物。

信息化对工业化有三种作用,即:

?一是补充作用,信息经济越发展,越能弥补工业经济的不足,如高消耗、低效益、严重污染等;

?二是替代作用,信息经济越发展,越能用信息资源来替代更大一部分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三是协同作用,信息经济越发展,越能使工业经济的发展有新机会和新途径。

第八章

一、(填空题)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的博弈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

研究事后不对称信息的博弈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

二、四种典型的激励机制:1、租金,2、劳动工资,3、目标产量承包,4、分成制。

三、道德风险(名):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道德风险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实际上是经济人针对自身的隐蔽信息而采取的理性反应。

(例如,一些商场推出的“托儿”、“存包”、“爱心伞”等服务所遇到的有苦难言,就是这种反映。“骗保”这种败德行为的产生,就是经济人隐藏行动,保险公司难以觉察的结果。道德风险属于经济环境中的外生不确定性,它的存在,将破坏市场均衡,或导致市场均衡的低效率。)

四、逆向选择(名):逆向选择阿克洛夫(Akerlof)1970年对美国的二手车市的分析得来。

在旧汽车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旧车的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卖者知道旧车的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只知道旧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但这

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见书226)

第九章

一、信息效率的两层内容(书上402页)(填空题)

(1)、厂商获得信息的效率;

(2)、厂商对于可获得信息的使用效率,或者说,厂商处理信息的效率。

第十章

一、信息革命(名词解释):信息革命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知识和情报等消息的传播、接收和处理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方面的革命。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计算机技术;⑵光纤技术;⑶人造卫星技术;⑷移动通信技术;⑸数字微波技术;⑹数字交换技术;⑺互联网技术。

二、投资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两方面:(填空题)

(1)投资信息产业促进信息产业化而获得经济效益;

(2)投资信息产业促进产业信息化而获得经济效益,由此带动信息市场和信息贸易的发展而促进经济增长。

《信息经济学》试题资料

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3、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 4、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5、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6、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是某人为我做事) 7、在博弈的诸要素中能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其目的是通过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水平的要素属于(局中人) 8、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属于(私人)信息 二、名词解释题 1、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队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3、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5、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全体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完理解的博弈问题 6、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频段核技术,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7、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8、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9、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10、共同知识:是指博弈的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并且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 11、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A.对 B.· C.错 答案: 对 2、信息经济学假设人是非理性的。 A.对 B.、 C.错 答案: 错 3、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错 4、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者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A.对 B.》 C.错 答案: 对 5、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对 6、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A.对 B.、 C.错 答案: 对 7、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A.对 B.] C.错 答案: 对 8、()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提出信息可以作为商品。 A.凡勃伦 B.) C.奈特 D.米塞斯 E.哈耶克 答案: 奈特 — 9、《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开创了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作者是 A.阿罗 B.范里安 C.马克卢普 D.) E.斯蒂格利茨 答案: 马克卢普 10、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逆向选择 B.~ C.道德风险

D.委托代理关系 E.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答案: 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 第二章 1、期望效用法则中包含了对待风险的态度。 A.对 B.错 , 答案: 对 2、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凸向原点),他是风险厌恶的。 A.对 B.错 / 答案: 错 3、如果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则称为可保风险。 A.对 B.错 , 答案: 对 4、风险不能完全转移。 A.对 B.错 ' 答案: 错 5、信息可以看作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A.对 B.错 :

信息经济学第02章在线测试

《信息经济学》第02章在线测试 2019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经济活动中,托延签订合同的时间或以某种借口将议案搁置,都有可能是希望或要求传递可信的()。 A、完全信息 B、不完全信息 C、公共信息 D、私人信息 2、为保障市场专家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保障因缺乏信息可能受到市场专家不公平对待的买卖双方的利益,政府制定了()。 A、消费者权益法 B、厂商权益法 C、市场法规 D、市场专家制度 3、许多研究表明,“搭便车”现象是()的必然经济结果之一。 A、对称信息 B、非对称信息 C、同质信息 D、异质信息 4、在()市场中,生产者成了价格制定者,消费者成了价格接受者。 A、产品 B、对称性 C、非对称性 D、以上均是 5、具有同等性质(质量)的信息称为()。 A、共同知识 B、公共信息 C、同质信息 D、以上均是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包含有()。 A、市场参加者所需要的信息是一个变量 B、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需要花费成本 C、市场价格体系不可能灵敏的反映市场的供求状态 D、市场供求状况不可能灵敏的随着价格的指导发生变化 2、公共信息又叫()。 A、共同知识

B、共同认识 C、常识 D、经验 3、私人信息的类型包括()。 A、个人自身特征的知识 B、个人行为的知识 C、个人对环境状态的理解和认识方面的知识 D、市场价格体系传播的知识 4、市场参加者双方都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市场中,()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买方 B、卖方 C、市场专家 D、政府 5、非对称性市场的典型形式有()。 A、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B、买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C、卖方与卖方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D、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完全信息可能加强市场垄断者的垄断力量,也可能削弱垄断者的市场基础。() 正确错误 2、公共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私人信息是市场存在的基础。() 正确错误 3、信息经济学文献中,常常把个别知识称为私人信息。() 正确错误

西方经济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一、思考题 1.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特征? 2.论述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条件。。 3.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其相互关系 4.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以及成因 5.说明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以及三种均衡状态 6.论述价格歧视的类别以及实现过程。 7.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三个市场的经济效率。 二、计算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LTC=0.05q3-q2+10q,当市场价格P=30时,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以及净利润是多少?这个产出点是均衡的吗? 2.某产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D,供给函数S分别为D=10.2PX+0.5M+4PY,S=10+2I+ 3.5PX,PX 为X的价格,PY为相关品Y的价格,M为消费者收入,I代表生产技术水平,求当M=22,PY=5.5,I=2.75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成本函数为STC=10Q2+1000, (1)求它的供给曲线 (2)产品价格为500元,为了利润最大化,产量应该是多少? 4.某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它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8q,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30。现在企业准备再建一条生产线,新生产线的成本函数为STC*=0.05q2+10q,求:新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 5.设完全竞争市场中代表性厂商的总成本函数TC=240Q-25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440元,试问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6.假设一个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增行业的每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 LTC=q3-2q2+(10+0.0001Q)q 式中:q为单个厂商的产量,Q为整个行业的产量。 进一步假定,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动不影响行业的产量。如果行业的需求函数由Qd=5000-200P增加到Qd=10000-200P,试求此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的增长率。 7.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生产的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0.4Q-12,总收益的函数为TR=20Q,并且已知生产10件产品时总成本为100元,求生产多少件时利润极大,其利润为多少? 8.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的单个厂商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短期供给函数。 9.某竞争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为4.5元,市场需求函数为Q=70000-5000P,供给函数为Q=40000+2500P。求: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10.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的长期(集团)均衡价格p,是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相切之点,因而P=LAC。已知代表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和需求曲线分别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 一信息经济学试题 5 .市场信号分,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共20 ) 分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B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C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世纪60 年代A 20 50 年代B20 世纪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年代 C 20 世纪70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A 格罗斯曼1 .“柠檬”理论的柠檬是指()施蒂格利兹B A .旧货 C 莫里斯 B .二手货.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4 C .次品人是( )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B .斯彭斯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C .莫里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波拉特A .A .乌家培 马克卢普B .B .张守一 阿罗C .路C .银 ( )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6 ) 伯顿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A 卢卡纳尔顿B .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赖利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C ).信息经济学是(5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7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A B .信息产业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B `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C .研究经济活动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6 )状态时(无知.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8 “”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A ..信息对称A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B ..信息不对称B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C .信息不完全C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9 ).委托代理关系是( 生产法A . A .一种普遍关系 B .收入法B .仅指经济领域 .支出法C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8 .道德风险属于(10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A ..外生不确定性A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B . B .内生不确定性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C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9 )20 分,共4 二.简释(每题 居于信息优势方A ..信息经济学1

信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1、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2、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3、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4、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5、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简答题(25分) 1、请简单说明为什么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实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上? 答:首先,在菜市场上,卖主和买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远远低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市场。其次,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卖主通常积累较多的搜寻和谈判经验。在耐用消费品市场上,买主及时有搜寻,也不会到每天进行搜寻的程度,其对耐用消费品的搜寻经验和信息将小于前者。最后,购买蔬菜几乎是每天都采取的建议好的,其搜寻的编边际成本低。购买耐用消费品往往是只采取一次的交易活动,搜寻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的战略为较弱。 2、广告竞争的效用表现在哪? 扩展或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加强价格离散。 价格广告的效用等于相当大部分的潜在购买者进行信息搜寻的效用。市场中生产者价格的离散幅度将被有效地约束。广告被用于减少那些高价格产品的价格离散幅度。 3、信息商品市场按组织形式分哪几类? 固定型信息商品市场、通信型信息商品市场、临时型信息商品市场、联营型信息商品市场。4、简述信息市场存在风险的原因。 答: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从其本质功能来讲,旨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经济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但由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依附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又以其独立形态成为经济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因而信息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风险。 (1)由于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强,处于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低于生产完工时的使用价值。 (2)由于信息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供求关系的隐蔽性,信息商品的生产经营者面临着产品开发政策、市场营销决策失误的风险。 (3)由于信息商品生产的或然性,对于信息商品的投资者、生产者来说,还面临着投入大于产出的风险。 (4)在信息市场上,各经济主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刻面临着生存、发展与破产的考验,存在着给予与风险的选择。 5、如何区别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 答: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主要标志是人们一般所利用的产品属性。对于到底应该如何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应该根据用户利用产品属性来区分。对于既有物质成分又有信息成分的产品,人们既可以利用其物质属性也可以利用其信息属性,但我们可以根据人们一般主要利用的那种属性来确定产品是物质产品还是信息产品。 三、论述题(20分) 1、试分析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循环机制 答:信息化和工业化存在两种作业机制,促进基础和带动机制。 1)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工业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积累,第三:工业化促进对信息化的需求,第四,工业化促进人力资源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门转移;第五,工业化为信息化技术的扩散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发展机遇。

会计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5分)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只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的()。 A.经济效益B.经济活动C.经济分析D.经济信息 2.会计数据的收集是指对()的收集。 A.原始数据B.凭证数据C.账册数据D.报表数据 3.在电算化会计业务中,()不得使用工具软件来修改会计电算化操作作用的核算软件。 A.系统管理员B.非系统管理员C.操作员D.任何人 4.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具有很多相同点,其中不正确的有()。 A.错误更正的方法相同B.共同遵守会计法规 C.共同遵守会计准则 D.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5.电算化会计要遵循一系列的制度法规,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要遵循()。 A.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B.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制度 C.手工情况下的账簿形式D.电算化下的电算化制度 6.商品会计软件与专用软件相结合,即具有购买软件的费用省.先进.实用等优势.又可弥补()的缺陷。 A.费时B.不能充分满足管理需要 C.费力D.不能申请评审 7.通过会计数据处理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子系统是()。 A.会计数据处理子系统B.会计管理核算子系统 C.财务分析子系统 D.会计报表汇总子系统 8.电算化会计业务中,账务处理系统与其它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是通过()来实现的。 A.原始凭证的输入B.生成记账凭证 C.转账机制凭证 D.账页自动结转 9.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运动过程。 A.物流 B.信息流C.资金流D.数据流 10.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并配有熟练的()。 A.开发人员B.维护人员 C.操作人员D.服务人员 11.会计核算软件的会计数据输入可采用()方式。 A.键盘手工输入B.软盘输入 C.网络传输 D.三者皆可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 B .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C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 A 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 20 世纪70 年代 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 A 格罗斯曼 B 施蒂格利兹 C 莫里斯 4 .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人是( )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A .乌家培 B .张守一 C .银路 6 .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 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 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 7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 A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 B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 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8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无知”状态时() A .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 C .信息不完全 9 .委托代理关系是() A .一种普遍关系 B .仅指经济领域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 10 .道德风险属于() A .外生不确定性 B .内生不确定性 C .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 二.简释(每题 4 分,共20 ) 1 .信息经济学 2 .道德风险 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5 .市场信号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柠檬” 理论的柠檬是指() A .旧货 B .二手货 C .次品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B .斯彭斯 C .莫里斯 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 A .波拉特 B .马克卢普 C .阿罗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 ) A. 伯顿 B .卢卡纳尔顿 C .赖利 5 .信息经济学是()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 B .信息产业经济学 C .研究经济活动`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 6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A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 B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 C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8 .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 A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 9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 A .居于信息优势方 B .居于信息劣势方 C .双方处在信息对称状态

西方经济学1第五章、第六章习题

西方经济学1第五章、第六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一个垄断企业面临的一条需求曲线中,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的斜率是相同的B.两者的斜率不存在内在的联系 C.前者的斜率是后者的两倍D.后者的斜率是前者的两倍 2. 在短期,可能会令垄断企业选择停产的情况是()。 A.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上方 B. 平均成本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上方 C.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上方 D. 边际成本为负 3. 下列情景不属于价格歧视的是()。 A. 航空公司根据订票的早晚制定不同的票价 B. 邮寄一个大包裹的价格要高于邮寄一个小包裹 C. 有的餐厅对有成年人陪同的儿童免收就餐费 D. 杂志社对学生收取比一般公众更少的订阅费 4. 下列处于短期中,具有垄断竞争性质的企业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是()。 A. 企业通常都是盈利的 B. 这种企业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也可能既不盈利也不亏损 C. 企业会通过增加产出使得价格等同于增加的边际成本,从而使得利润最大化 D. 如果出现经济亏损,企业就会停止生产 5. 勾结最有可能在()情况下发生。 A. 在同一个行业中有许多企业 B. 企业之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相互竞争和互动的 C. 很难获得其他企业的信息时 D. 企业彼此不了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8分) 1.完全竞争 2.边际收益 3.自然垄断 4.三级价格歧视 5.博弈论 6.纳什均衡 7.停止营业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经济利润包括超额利润和正常利润吗 2. 如果企业只是盈亏相抵,生产就没有意义吗 3. 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条件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不完全竞争企业要求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因此他们利润最大化条件是不同的,对吗 4. 为什么满足了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仍然有可能亏损 5. 纳什均衡一定是有效率的吗 四、案例分析(每小题11分,共22分) 《长江商报》在2013年1月4日的一篇报道中称:“自京汉高铁开通当天起,武汉至北京、西安等地机票开始‘缩水’。去年12月27日,携程旅行网上北京飞武汉航线的最低票价为300;12月29日,武汉飞北京的航线上,票价更是低至折的150元。即便是加上燃油附加费,以上机票的总价格也与高铁二等座票价差不多。”问题:(1)高铁最终会不会像航空公司一样对不同的车次、不同的季节实行票价浮动(2)高铁加入竞争后,运输市场的效率是否有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 1.逆向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克罗夫),信号发送理论的创始人是(斯彭斯) 2.股权转移中属于双向风险转移的是(置换式资产重组),股权转移中属于单向风险转移的是(股权拍卖) 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4、企业的信息结构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等级制度信息结构和(明珠制信息结构) 5、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分成制)不是一个有效激励机制,在对称信息条件下有小的激励机制又(收取租金)、(劳动工资)和(目标产量承包) 6、在传统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假设有(经纪人假设)和(安全信息假设) 7、(个人本身)是信息承包的首要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经济特征 8、逆向选择也被译为不利选择,有阿克罗夫1970年对美国的(柠檬)市场分析而来的 9、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的两种作用机制是(促进机制)和(带动机制) 10、信息需求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属于(派生性)需求 11、(交易区域化)是信息搜寻方式中最为古老的搜寻方式 1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13、基金管理者道德风险包括(净值操纵)、(操纵市场)、(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群体决策)等方面 14、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15、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16、差别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一价格拍卖),统一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二价格拍卖) 17、在拍卖中,买主寒假从一高价格开始,然后逐次下降明知道第一个竞买人应价是击槌成交,这种拍卖方式称为(价格下行拍卖|荷式拍卖) 18、在拍卖中,价格上行拍卖又称为增价拍卖,是指拍卖的竞价由低向高依次递增直到以最高价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方式,其还可以称为(英式拍卖) 19、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20、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两类保险市场,主要是完全保险和(部分保险) 21、市场价格离散率的制约因素是(经营产品的商店数量)、(价格离散幅度D)(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u(p))。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 2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个时期,即(扩展时期)和(演进时期) 23、在经济环境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多样,其中信息流是指经济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与下一步决策具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其又称为(连续信息) 24、一般情况下,在搜寻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是达到最佳搜寻 25、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会不同,当市场参与者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

信息经济学-考试试题-简答题

《信息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①信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③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④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⑤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 2.简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的语义内容,一般是精神形态的。但是,信息资源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而存在,即使是无形的信息资源也有其物质载体);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无限性与有限性共存(信息的“储量”是无限的,是永不枯竭的。然而,信息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人们的特定需求来说又是有限的、稀缺的);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共存。(信息资源可以多次开发,反复使用,在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消耗掉,反而会增加;但是,同一信息资源并不可以永久地被利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资源会很快失去其开发、利用价值,即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 3.如何提高信息产品生产的效率? ①提高信息劳动者的素质;②加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③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 ⑤加强信息生产的组织管理; 4.试述信息产品商品化的意义。 ①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的发展。②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动力。③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实现信息社会化的有力保证。④信息的商品化也是提高全民信息意识的有力手段。 5.简述信息、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商品等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信息是广泛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信息资源。从主体论的角度出发,凡是对人类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都可以把它当作信息资源。 ②信息资源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存贮、传递等过程,凝结人类劳动,就变成了信息产品。与信息资源不同的是,信息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仅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只能是信息资源,而作为信息资源也可以具有价值,因此信息产品是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③由于人类生产能力的限制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往往是围绕已有成果而逐步扩展这一特性,信息产品是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信息生产领域,不

信息经济学考试题目

一、基本概念部分 1、信息经济学三个基本概念? 不确定性,风险,信息 2、什么是风险? 指可用概率进行衡量、可以进行保险的风险。如火灾、交通意外等 3、风险转移有几种形式? 保险,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破产法和有限责任法,厂商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 4、什么叫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局中人一方都会选择某 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5、什么叫代理人?什么叫委托人?举例说明 掌握信息多(拥有私人信息)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 掌握信息少(没有私人信息)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 就比如老师和学生 6、维克里第二投标法? 拍卖商最关心的问题是何种拍卖制度能产生最高的拍卖价格。传统观点认为,如果市场处于非对称信息状态,其产生的均衡结果将是无效率的。但是,维克里(1961)却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市场是否有效取决于市场游戏规则是否符合激励相容条件,即是否能有效地诱导市场参加者(经济人)自觉地透露他们的私人信息。 7、逆向选择? 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

8、以大学生找工作为例说明什么是信号发送? 在大学生招聘会上学生争先递简历,招聘会上学历是求职者能力的一个重要信号,只 有当信号发送的预期收益大于信号成本时,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才会选择发送信号 9、以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制定为例说明什么是信号甄别? 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首先给出区分信息优势方类型的不同合同条款,信息优势一方通 过选择与自己的类型相符合的合同来揭示自己的私人信息,从而使得帕累托改进得益 实现。例如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的保险合同供投保人选择,而投保人则 通过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保险合同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 10、价格离散? 中国民间有“货比三家”的说法,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购物时也是这么实践的。原因 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是同质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也常常会以不同的价格出售。这种不同价格的序列,称为价格离散。 三.掌握的信息越多,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就越小,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水平, 增加收益,体现了信息的价值;信息商品有着与普通商品生产截然不同的特点,具体 体现在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二阶段性:研制阶段和大量生产阶段。其中,研制阶段风 险大,投资高,成本高,二大量生产阶段的边际成本接近于0,因而信息商品容易被 盗版。

通信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通信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导言 1.什么是通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认识政治经济学、通信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相互关系。3.什么是信息?通信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这两门学科有何特长区别? 4.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5.研究和学习通信经济学有何特长意义? 第一章通信业的地位和职能 1.什么是邮电通信?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有何区别与联系? 2.信息技术革命对信息社会通信的巨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影响通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什么是产业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通信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产业分别有哪些? 6.什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如何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7.什么是通信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8.简述通信业的经济职能,即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章通信业的产业属性与经济特征 1.产业属性的划分方法有哪几种? 2.怎样认识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3.通信生产经营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4.掌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外部经济性、普遍服务性、自然垄断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 5.保证通信普遍服务有何重要意义? 第三章通信市场 1.通信市场有何特点? 2.分析造成通信市场发展不平衡和数字鸿沟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及解决的有效途径。 3.通信市场包括哪几类构成主体? 4.认识电信基础网络运营商与增值业务提供商及虚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关系。 5.掌握市场结构的概念、类型及不同结构类型的市场各自的特点。6.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具体影响市场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7.掌握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市场进入障碍、市场退出障碍、沉没成本等相关重要概念。 8.从促成垄断和推动竞争两个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决定和影响电信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9.为什么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基础电信业务市场最优的市场结构? 10.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电信市场结构各自有何特长弊端? 第四章通信企业 1.简述通信企业的性质、地位和区别于一般工商企业的行业特点。

西方经济学第五章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增加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是()选择一项: A. 边际产品价值 B. 边际产量 C. 边际产品 D. 边际收益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边际产品价值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选择一项: A. 大于零小于一 B. 等于一 C. 等于零 D. 小于一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等于零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选择一项: A. B 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B. 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C. 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D. 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选择一项: A. 不平均,不平均 B. 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平均 D. 平均,平均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平均,不平均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 选择一项: A. 契约线 B. 菲利普斯曲线 C. 工资曲线 D. 洛伦兹曲线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洛伦兹曲线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如果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斯曲线就会()选择一项: A. 越长 B. 越直 C. 越弯曲

第十一章 信息经济学

一.选择题: 1.对于一项交易的双方来说一般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比如可能交易的买方对交易对手的情况不了解,那么原因 有:() A.买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 B.交易对手有意隐瞒 C.对于买方来说,要想掌握更多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D.上面各项都有可能。 2.二手车市场上往往充斥的都是坏车,因 为() A.买者不愿出买好车的价钱 B.卖者会将好车留下,将坏车拿到市场上买 C.次品市场的逆向选择 D.二手车都是坏车 3.隐藏信息的成本包 括() A.保险公司需要为获取投保人的更多信息而产生成本 B.投保人的败德行为为本身提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因而必须支付更多的赔偿C.赔偿损失的费用 D.A和B 4.关于败德行 为()A.是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行为 B.对另外的交易方有积极效应 C.对社会总福利有正面效应 D.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5.保险市场上的风险体现 在() A.败德行为改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 B.隐藏信息带来的额外成本 C.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 D.以上都是 6.下列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传递信号最强的 是() A.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 B.衣着打扮 C.教育水平 D.血型

7.劳动力市场上工人会尽量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原因不包 括() A.教育水平是劳动力市场的强信号 B.工人都热爱学习 C.教育水平往往与工资挂钩 D.教育水平越高,得到工作的几率越大 8.委托代理问题 中() A.委托人具有信息优势 B.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 C.委托人能直接观察和控制代理人的行为 D.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其他人福利的一方是委托人 9.在地主和农民的委托代理关系 中() A.如果地主是风险规避者,农民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应该向地主缴纳全部所得,地主支付固定的劳动报酬给农民 B.如果农民是风险规避者,地主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应该向地主缴纳固定地租并享有剩余的土地产出 C.如果农民是风险规避者,地主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应该向地主缴纳全部所得,地主支付固定的劳动报酬给农民 D.如果农民是风险规避者,地主是风险中立者或者风险爱好者,则农民和地主应签订分成和约 10.高考热线服务中收费可能存在的问 题() A.存在暴利 B.存在信息垄断 C.侵犯了考生的隐私权 D.以上都有 二.填空题 1.信息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时间是。 2.人们买了火灾保险以后就不再注意防火安全,这就是保险市场上的。3.败德行为会导致另一交易方的福利和社会总福利。 4.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 5.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 6.大多数情况下,和机制的引入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逆向选择问题造成的市场失灵现象。 7.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和。 8.委托代理问题在信息经济学中也被称为。 9.如果地主和农民都是风险规避者,则农业中的实施方式应该是。

2020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答案: 对 2、信息经济学假设人是非理性的。 答案: 错 3、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答案: 错 4、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者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答案: 对 5、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理论”。 答案: 对 6、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答案: 对 7、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答案: 对 8、( )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提出信息可以作为商

品。 答案: 奈特 9、《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开创了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作者是 答案: 马克卢普 10、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答案: 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第二章 1、期望效用法则中包含了对待风险的态度。 答案: 对 2、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凸向原点),他是风险厌恶的。 答案: 错 3、如果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则称为可保风险。 答案: 对 4、风险不能完全转移。 答案: 错 5、信息可以看作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答案: 对 6、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的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 答案: 对 7、信息很容易被独占或垄断。

答案: 错 8、信息的价值,通常是指信息服务的价值,是指有无信息时最大期望效用之差。 答案: 对 9、假设某人的效用函数为v=ln(1+c),v为效用,c为工资,有四份工作,他会选择那一份? A.0.5可能性10000,0.5可能性4000 B.0.8可能性8000,0.2可能性3000 C.7000 D.0.4可能性20000,0.6可能性2000 答案: 7000 10、一块土地下有油的概率为0.3,如果开采,有油获利100,没油亏损50。投资人希望在正式开采前做一下地质测试,条件概率如下表所示,则地质测试服务的价值为: A.50 B.30 C.100 D.0 答案: 30 第四章 1、委托人是指在博弈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人。 A.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