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虎峪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虎峪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虎峪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虎峪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区长城系海相碎屑岩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发育样式

对野外露头的实际研究,测制沉积相剖面,系统观察研究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原生构造、生物组合及古生态特征、痕迹化石等各种能判别沉积环境的成因标志,进而划分岩石的成因单元,同时有助于深化对钻测井、地震信息中地层和沉积的解释,标定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中的关键界面,进而通过综合分析剖面层序,讨论和判断各种相类型及其相组合。野外地质考察与研讨,能巩固、加深对地学理论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引言

前寒武纪的层序地层研究,由于受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极低分辨率的制约,只能采用类似于T-R旋回的形式来进行层序划分(Ross,1995),也就是充分利用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并应用这种规律性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和年代地层资料来开展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工作(梅相冥,2005;Walker,1992)。

长城系是我国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单位,燕山地区是其经典地区,蓟县剖面是其标准剖面。昌平虎峪地区(图1.1)处于燕山裂陷槽的控制范围,燕山裂陷槽控制的中、新元古代盆地历时1800Ma至800Ma,经历了由裂陷海向陆表海的转化,从而控制盆地的构造也表现出了演化的阶段性。

图1.1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分布略图(朱士兴等,2005)长城纪常州沟期,大规模裂陷开始。由早期河流相砂砾岩、杂砂岩,迅速过渡为海相石英砂岩、石英岩沉积。此在继续拉张的过程中沉积了串岭沟组页岩、团山子组含铁白云岩和大红峪组砂岩、硅质条带白云岩。此阶段沉积物断面形态为半地堑式。之后在平谷、蓟县一带发生火山喷发,以大红峪中期喷发最为强烈,标志着裂陷作用达到高峰。此后,裂陷作用迅速消减,大红峪期末,裂陷作用消亡。

2 地质概况

2.1 地层特征

燕山地区的长城系自下而上分为常州沟、串岭沟、团山子、大红峪和高于庄等5个组(表2.1),总厚4283m,时限约为1800-1400Ma。昌平南口虎峪地区长城系地层较为发育,是位于高于庄组之下、老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一套地层。包括常州沟组以及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其中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子山组是本次实习的主要研究层位。

(1)常州沟组(Chc)

该组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可分为3段:下段为河流相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中段为滨海沙滩相白色,浅紫红色石英岩状砂岩;上段为潮汐带上部,岸边泥—砂相的板状石英砂岩与薄层砂质页岩互层。早期(下段)为分流河道或河口湾环境,中期(中段)为滨海—潮坪环境,晚期(上段)发展成海滩环境。

(2)串岭沟组(Chcl)

该组以粉砂质伊利石页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底部与常州沟组渐变,顶部以铁质白云岩始现与上覆团山子组整合接触。可分为3段:下段和上段为滨海相潮间带的黑、灰绿、黄绿色含砂岩条带和透镜体的粉砂质伊利石页岩(上部还有少量炭质白云岩)。中段为潮下带(泻湖相)绿色、黑色伊利石页岩,常含炭质残片。为潮间—潮下或泻湖环境。

(3)团山子组(Cht)

该组以铁质白云岩为主,分为2段:下段主要为潮下带(泻湖相)深灰色、含铁白云石的泥质和硅质泥晶白云岩;上段为海退序列的含粉砂泥晶自云岩和白云质细砂岩。与上下地层均为整合接触。

(4)大红峪组(Chd)

在南口—十三陵一带厚82m,分两段:一段为灰白色厚层状沉积石英岩与硅质条带泥晶白云岩互层,底部含砾;二段为深灰色纹带状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潮间—潮下和滨岸沙滩沉积环境。

(5)高于庄组(Chg)

自下而上为厚层白云质砂岩、石英砂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回执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在南口—十三陵一带1005m。早、晚为滨海潮坪环境,中期为浅海陆架环境。

表2.1 北京市中-晚元古代岩石地层划分沿革表(据北京市岩石地层,1996)

2.2 构造特征

长城纪燕山沉积盆地是华北地区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形成早幕的产物。尽管长城纪燕山盆地发育在古克拉通的背景下,但其沉积充填物和古环境系统又不同于典型的克拉通盆地。盆地充填以复杂多变的沉积相类型和阶段性明显的沉积演化特征,记录了华北区域结晶地壳的初始破裂及裂谷作用兴衰的早期过程,并影响着中、晚元古代整个盆地的环境布局和形成发展。虎峪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裂陷槽发生发展阶段、裂陷消亡向克拉通盆地过渡阶段和克拉通盆地阶段。

(1)裂陷槽发生发展阶段

常州沟期,大规模裂陷开始,由早期河流相砂砾岩、杂砂岩,迅速过渡为海相石英砂岩、石英岩沉积;继续拉张的过程中沉积了串岭沟组页岩、团山子组含铁白云岩和大红峪组砂岩、硅质条带白云岩。此阶段沉积物断面形态为半地堑式(图2.1);此阶段后期,在平谷、蓟县一带发生火山喷发,以大红峪中期喷发最为强烈,标志着裂陷作用达到高峰。此后,裂陷作用迅速消减,大红峪期末,裂陷作用消亡。

(2)裂陷消亡向克拉通盆地过渡阶段

此阶段以大规模海侵开始,沉积物总体呈面型分布,形成以潮汐沉积为主的碳酸盐岩系,总体来说近于陆表海环境,盆地构造趋于稳定。但同时还表现出尚不够稳定的一面,表现在不均匀沉降,主要是在原来裂陷中心部位凹陷较强烈,形成巨厚的沉积物。如蓟县剖面,上述三组沉积总厚达5700余米,几乎占整个

中、新元古界剖面厚度的2/3。

(3)克拉通盆地阶段

洪水庄期开始,包括铁岭期和青白口纪,全区均表现出同升同降的特点,抬升时全区整体抬升,如铁岭上升、芹峪上升、蔚县上升,沉积时全区普遍沉积,岩性和厚度大体相似,表现出十分稳定的地台型盖层沉积特点。

图2.1 燕山裂陷槽发育特征剖面示意图(白瑾,1993)

3 数据与方法

长城系沉积环境特征是由滨浅海碎屑岩沉积环境向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演变。碎屑沉积岩主要出现在常州沟组和串岭沟组,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在团山子组。常州沟组底部多处可见斜层理(图3.1a)、楔状交错层理(图3.1b),纹层角度大,向上逐渐变为泥砂互层,薄层泥页岩,分析其沉积环境为滨岸环境或者河流-滨岸环境,为低位域-海侵域阶段。上部开始出现紫红色的泥页岩,并伴生有泥裂(图3.1c、d)的现象,其中砂岩可见潮间带典型的羽状交错层理,显示出潮坪沉积环境的特征(即由滨岸环境向潮坪环境转化的过程),为高位域阶段。此处为第一个层序边界。在紫红色的泥岩之后,发育一套厚度仅有0.2m左右的灰绿色泥页岩,代表了水体加深的过程(海侵)。与上部的中-厚层灰白色石英砂

岩之间的界线为最大海泛面。

a 常州沟组底部斜层理石英砂岩

b 常州沟组底部楔状交错层理石英砂岩

c 常州沟组中上部紫红色泥岩及泥裂

d 常州沟组中上部泥岩中泥裂现象

f 常州沟组中部石香肠构造

e 常州沟组中部薄层状深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

砂岩互层(透镜状层理)

图3.1 常州沟组地层主要岩石岩相类型

在串岭沟组的底部,发育有中细粒石英砂岩-粗粒石英砂岩(图 3.2a)的地层,砂体厚度大,粒度粗,杂基含量少,推测为滨岸滩相。向上逐渐变粗变厚,表明水体逐渐变浅。之后砂体厚度变薄、变细,向上逐渐变为泥页岩(图3.2b)夹粉砂岩透镜体,分析为潮坪沉积环境。在顶部部分泥页岩呈现灰紫色,同样发育泥裂等暴露现象。即呈现出灰黑色与灰紫色交替出现的现象。该阶段为高位体系域。此处泥页岩顶部为第二个层序边界。

图3.2a 串岭沟组底部块状石英砂岩图3.2b 串岭沟组黑色页岩及其与团山子组接

触关系

串岭沟组的顶部,出现中层的石英砂岩,是海侵之后的滨岸环境沉积,部分地方有砾岩存在。向上逐渐变为泻湖环境的灰黑色泥页岩沉积。此时,海侵过程结束。再向上发育高位体系域(团山子组),由于陆源供给的碎屑沉积物质较少,而发育碳酸盐岩(图3.3)的沉积。向上又变为台地蒸发相的环境,白云岩较多。表明水体变浅。

图3.3 团山子组白云岩及含铁白云岩

4 成果内容

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是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以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的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不同的学者对于层序边界的划分原则不同,那么对于层序地层的划分也就不尽相同。

4.1 前人研究成果

1、朱世兴等(2005)将承德地区长城系分为18个三级层序、7个二级层序和2个一级层序。

I类层序不整合接触界面(SB1):马蹄峪组与下伏大红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长城系中部新发现的马蹄峪组马蹄峪组底部不仅有巨厚的底砾岩,下部还有长石石英粗砂岩代表的陆相(洪积相和河流相)。

SQ1(第一个一级层序从常州沟组开始,至大红峪组结束):

LST:砾岩和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河流相,常州沟组第一段);

TST:常州沟组中段到串岭沟组中段(串岭沟组中段绿色、黑色伊利石页岩最大海泛期沉积);

HST:团山子组顶部干裂构造发育。

SQ2(第二个一级层序从马蹄峪组开始,到高于庄组顶部结束)

LST:马蹄峪组下部的底砾岩和下部的长石石英粗砂岩(洪积、冲积沉积)。

TST: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到瘤状灰岩(瘤状灰岩层为最大海泛期凝缩段沉积)。

HST:环秀寺亚组多代表暴露面的古岩溶角砾岩。

图4.1.1 燕山长城系沉积层序划分图(朱世兴等,2005)

2、莫妮亚(2008)认为长城一级超层序由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构成,可识别出14个三级层序,归为4个二级大层序。在常州沟组中,可识别出 4 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大层序。在串岭沟组中可识别出3 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大层序。在团山子组中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大层序。

图4.1.2 燕山地区长城系层序地层划分(莫尼亚,2008)

3、梅相冥(2007)将南口虎峪剖面的大红峪组归为1个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

TST:厚层潮下坪砂岩。

HST:潮间坪至潮上坪砂泥质白云岩组成的混积岩。(砂岩透镜体或透镜层而构成波状和透镜状潮汐层理,局部发育叠层石生物丘和生物层)。

大红峪组上部,陆源碎屑沉积物供应量的减小,沉积环境逐渐演变为清水环境,中厚层含泥质微生物席白云岩与燧石泥质白云岩一起组成若干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

图4.1.3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的沉积相序列及层序划分(梅相冥,2007)

4.2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依据以上观察分析结果,在虎峪剖面共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11个准层序组,22个准层序(图4.2.1)。层序边界为常州沟组到串岭沟组的下部(第一套层序),串岭沟组下部到串岭沟组中上部(第二套层序),串岭沟组中上部到团山子组顶界(第三套层序)。

Sq1:常州沟组→串岭沟组下部

低位域-海侵域阶段:底部多处可见斜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向上逐渐变为泥砂互层,薄层泥页岩,沉积环境为滨岸环境;

高位域阶段:向上出现紫红色的泥页岩,并有泥裂现象,其中砂岩可见潮间带典型的羽状交错层理,沉积环境由滨岸环境向潮坪环境转化。此处为第一个层序边界。在紫红色的泥岩之后,发育一套厚度仅有0.2m左右的灰绿色泥页岩,代表了水体加深的过程(海侵)。与上部的中-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之间的界线为最大海泛面。

Sq2:串岭沟组下部→串岭沟组中上部

底部发育中细粒石英砂岩-粗粒石英砂岩的地层,砂体厚度大,为滨岸滩相。向上逐渐变粗变厚,水体逐渐变浅。之后砂体厚度变薄、变细,向上逐渐变为泥页岩夹粉砂岩透镜体,为潮坪沉积环境。在顶部部分泥页岩呈现灰紫色,同样发育泥裂等暴露现象。呈现出灰黑色与灰紫色交替出现的现象。该阶段为高位体系域。此处泥页岩顶部为第二个层序边界。

Sq3:串岭沟组中上部→团山子组顶界

串岭沟组的顶部出现中层的石英砂岩,是海侵之后的滨岸环境沉积,局部存在砾岩。向上渐变为泻湖环境的灰黑色泥页岩沉积。此时,海侵过程结束。再向上发育高位体系域(团山子组),由于陆源供给的碎屑沉积物质较少,而发育碳酸盐岩的沉积。向上又变为台地蒸发相的环境,白云岩较多。表明水体变浅。

图4.2.1 虎峪地区常州沟组与串岭沟组综合柱状图及层序划分

5 问题讨论

层序地层学是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地层学分支学科,是划分和分析地层的新方法。在层序划分的理论的指导下,野外剖面划分地层层序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应充分利用各种相标志及层序边界典型特征,考虑构造、岩浆侵入等作用对地层的影响,更加合理地做出层序地层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准层序是层序地层分析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对应的面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准层序的边界是一个海泛面及与之相关的界面,跨过这个界面存在着水深突然增加的证据。因此野外露头上主要根据上下地层砂泥比的变化来识别准层序。厚层砂岩准层序边界上存在底砾以及粘土含量较高的暴露面;砂岩和泥岩互层中准层序的识别可根据砂和泥的比例,如砂减少泥增多,颜色的变化可表现为向上紫红色加深,沉积构造表现为由脉状层理到波状层理到镜状层理的过度。泥岩、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中准层序的识别的依据是不同准层序颜色的变化(向上颜色变浅)和砂泥比例的变化,准层序间的薄层夹层可能是暴露面。

沉积环境的恢复主要依靠各种相标志,本次实习中出露有典型的低角度交错层理、鱼骨状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暴漏标志,风暴沉积等,这些都是识别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低角度交错层理是河流相的标志,波痕、泥裂是岩石在暴漏环境下形成的,风暴沉积为典型的滨岸相标志。

图5.1 泥裂图5.2 波痕

图5.3风暴沉积图5.4 准层序边界的识别

6 结论

1、常州沟组属于碎屑岩潮坪沉积环境,从串岭沟组开始,其沉积环境向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过渡,沉积物质成分的演化趋势为陆源碎屑-泥质-碳酸盐,标志海水由浊变清,反映周围蚀源区逐渐老化,盆地发展成熟。

2、依据观察结果,在虎峪剖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11个准层序组,22个准层序。层序边界为常州沟组到串岭沟组下部(第一套层序),串岭沟组下部到串岭沟组中上部(第二套层序),串岭沟组中上部到团山子组顶界(第三套层序)。

3、在野外剖面划分地层层序,应充分利用各种相标志及层序边界典型特征,考虑构造、岩浆侵入等作用对地层的影响,更加合理地做出层序地层分析。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地质矿产局. 北京市岩石地层.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北京市区域

地层表编写组. 华北地区域层表·北京市分册. 北京:地质出版, 1977.

[2]黄学光, 朱士兴, 贺玉贞. 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 (04): 201-221.

[3]朱士兴, 黄学光, 孙淑芬. 华北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研究的新进展[J]. 地层学杂志,

2005, (S1): 437-449.

[4]梅冥相, 刘智荣, 孟庆芬,等. 南口虎峪中元古界大红峪组混积岩系的层序地层划分—

—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席碎片简介[J].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26(01): 33-40.

[5]林晓辉. 北京地区长城系[J].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23(3):173-178.

[6]宋天锐.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相标志及沉积环境模式[J]. 古地理学报.

2007, 9(5): 461-472.

[7]和政军, 宋天锐, 丁孝忠,等. 北京及邻区长城纪火山事件的沉积记录[J]. 沉积学报.

2000, 18(04): 510-514.

[8]白瑾, 黄学光, 王惠初,等.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第二版)[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6.

煤矿剖面图作图步骤

剖面图作图步骤: 1:提取数据库数据打开地质数据库→勘探线数据管理,整理好需要作勘探线,并标记好首钻孔、左右极坐标的距离和剖面网格线的最大最小值。返回提取数据。(注意:首钻孔一般为Y坐标最小的钻孔,用户可以指向该钻孔右击鼠标查看坐标) →钻孔数据管理→钻探资料返回主界面提取数据,返回提取数据。→煤层资料数据,返回提取数据。→断层数据管理,返回提取数据。→剖面数据提取,提取需要作的勘探线的数据。 2:剖面配置打开剖面图系统(c:\smt\smt.exe)→剖面绘制→剖面配置,选择需要绘制的地层名称并指定是否绘制厚度。(注意:地层名称必须指定终孔。) 3:绘制剖面网格剖面绘制→地质剖面→剖面网格绘制出剖面网格线。 4:绘制剖面钻孔剖面绘制→地质剖面→剖面钻孔绘制出剖面钻孔。 (注意:如果该条勘探线上输入有断层则断层资料也和钻孔一起绘制出,如没有则检查地质数据库中的断层资料。) 5:交互绘制地层剖面绘制→地质剖面→交互绘制。注意:第四系系统自动绘制出。用户第一次绘制应选择待绘制地层数据控制点多的地层名称(括号里的数为控制点数),并且选择无参考地层。绘制完第一层地层后先修改好该地层,绘制第二层则可以参考该层绘制。如果待绘制地层完全没有控制点,可以参考一个已经绘制出的地层,输入该层与参考层的层间距和该层的厚度来进行绘制。 6:显示地层通过第5步绘制出的地层都没有显示地层厚度(因为显示地层厚度速度较慢),可以用下面命令来显示或去掉地层厚度。 剖面绘制→显示地层→显示地层厚度(去掉地层厚度)。 注意:要显示某一地层厚度必须是在绘制地层之前即第2步剖面配置里配置好绘制厚度。 7:编辑地层对于地层线的编辑只能用剖面绘制→编辑地层命令来进行编辑,其功能和编辑线划命令基本相同。 8:连接地层对于两条相临很近的同一地层,只能用剖面绘制→连接地层命令连接。不能用编辑线划命令进行连接。 9:处理煤层采空区用剖面绘制→地层巷道命令可以处理某一段煤层完全采空或部分采空。 注意:在处理部分采空区时一定对该段每煤层上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处理,可以用鼠标右键和键盘P键在该段地层线上每一个点上进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 注意事项 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 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看是否有滑坡发育,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 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要求量测! 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对其深度、大小、特征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 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并详细描述。 一、土类描述 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 描述应包含内容: ××色,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光泽反应等。 注:光泽反应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 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18.4m以下为坚硬,切面光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3~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6.2~6.7m为灰白色,密实,稍湿,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80mm。 1.3砂土(粉、细、中、粗、砾)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主要成份是××,级配良好(或差),有无黏粒 (或估计黏粒含量)等 示例: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粉砂:指的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有轻微粘着感。 黄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差,含有约10%的粉质黏土中砂: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好。 砾砂:砾砂是砂土中砾粒(粒径大于2毫米)含量占总质量25%~50%的砂。 黄褐色,中密,饱和,级配差,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其中26.9-28.9m 含圆砾较多,粒径一般为2~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4碎石土类(砾石土、碎石土、卵石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碎石类土的主要成份是强风化××岩,碎石粒径一般××~××mm,最大粒径为××mm,磨圆度;充填物成份及比例; 示例: (1)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2)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工程地质编录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

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 ) 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 ~ 棱角形,次棱角形,一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 DZ/T 0157-95 1: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6-95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

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 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 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 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置,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清绘工作中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误差及基本参数符合要求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样板: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

岩心编录方法原理

岩心编录方法原理 钻孔开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的编录工作包括如下的内容:(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L,机台高度为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c,则本回次孔深H2 H 2= L - P – c 本回次进尺L1为本回次孔深H1与上一回次孔深H2之差 L1 = H1 - H2 (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 ⑴查岩心的放置是否按岩心自然顺序正确放在岩心箱内;⑵岩心编号是否正确及岩心长度丈量是否准确;⑶核对岩心隔板上的数据。(三)岩(矿)心采取率计算 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 根据取心孔段的不同情况分为回次采取率和分层采取率。 1、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 图VI-1是钻孔采取岩心示意图。上一回次的孔深为H1,残留进尺为S1。从孔深H1继续向下钻进,本回次的孔深达到H2,残留进尺为S2。 从钻孔中取出岩心,其长度为m, m=m1 + m2(图VI—1),与这一段岩心相应的进尺M为: 回次岩心采取率则k为: 2、分层岩心采取率计算图6-1岩心采取率示意图 分层岩心长度由统计各回次同一岩性的岩心长获得。分层进尺则是该分层底的孔深与顶的孔深之差。 (四)换层深度计算 图6—1中岩心有两种不同的岩性,上部的岩心长度为m1,其代表进尺M1为: 换层孔深H为:

或根据下部的岩心长度为m2,其代表进尺M2为: 换层孔深H为: (五)轴心夹角测量 轴心夹角是岩心轴与各种面(层面、断裂面、节理面、片理面等)的夹角。测量轴心夹角,是钻探编录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到的轴心夹角是局部产状,对研究矿体构造很有用。测量轴心夹角有如下方法。 1. 测量法 采用量角器或测斜仪测量轴心夹角的。有些单位制作了岩心量角器,用岩心量角器测量较准确、方便。所谓岩心量角器如图6-2所示,绘在透明薄膜上。量轴心夹角时,将其包裹在岩心上,并使其下(上)端线重合成一直线,便能量得轴心夹角。 2、计算法 如图6-3所示,岩心是圆柱体,任意倾角的平面与其交切,得到的切面为椭圆。椭圆的长、短轴分别为d1和d2。轴心夹角是椭圆长轴与岩心轴d1在夹角d,有 由于岩心轴长度d等于椭圆短轴长度d2,于是得

地质图绘图规定 一般规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 DZ/T 0157-95 1: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6-95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

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 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 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地质剖面图的画法

地质剖面图的画法(转载)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把球面展成平面时,必然发生破裂和褶皱,这样就不能表示各种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为了解决球面和平面之间的矛盾,采用了地图投影的方法。因为有了在平面上投影的经纬网,就能根据地理坐标把球面上的景物,转绘在平面上构成地图。在地图投影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会使经纬网发生变形。地图投影按其变形性质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按其投影的构成方法可分为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等。按投影面的位置可分为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等。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虽然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和坡度,但对缺乏读图经验的人来说,却不容易建立起地面起伏的立体感。为更好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可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我们选择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形图,等高线的间隔为50米,要求绘制MN线的地形剖面图,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作一条与MN线段等长的水平线; 2.用分规在MN线段上量取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移到水平线上,得到点1、2、3、4、5……,点1代表450米的等高线,点2代表500米的等高线……,而两点之间的距离,则表示两条等高线在地面上的水平距离。 3.根据需要,定出合适的垂直比例尺,以决定剖面的高度。地形图的水平比例尺是1∶100000,也就是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水平距离1000米,如果要求这个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相等,那末,由于点1所代表的等高线高程为450米,所以可取 4.5毫米表示它的垂直高度。同理,500米的点2取5毫米,550米的点3取 5.5毫米……,这样,就可以在图1-95C上绘出表示各点高度的垂直线; 4.在各点垂直线的顶点用曲线加以连接,就成为MN线的地形剖面(见图1-95D); 5.这个剖面的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是相等的。 在地形平缓的情况下,采用与水平比例尺同等的垂直比例尺不便于表现它的微小起伏,因此,常将垂直比例尺适当扩大,图1-95E就是将垂直比例尺扩大成二倍后所绘成的MN线段的地形剖面图。当改变比例尺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各为多大。

钻探地质编录表模板

钻探地质编录表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岩性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土描述备注粉质粘土 1 黄褐色,浅黄色,稍湿,可塑状,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 等,土不能搓成细条,刀切面较平整。 泥岩, 2 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浅绿色砂泥质斑块,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 ~10m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 3 灰白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10m 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11~37cm,属中等风化。 局部见构造裂隙。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岩心较软,呈碎块状,饼状,属强风化带。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灰绿色绿泥石团块,岩心较硬,呈短柱状,柱状,属中等风化带。 素填土黄褐色、红褐色,由块石、粉质粘土组成,稍湿,较紧密,块石含量在40%~75%,为 人近期无序抛填。 1

勘察单位:重庆紫苑土地规划整治有限公司编录人:朱根深复核人:编录日期:2008 年月日 钻探地质编录表 工程名称:孔号:ZK 坐标:X: Y: Z: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进尺 (米) 采取 率 (%)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性岩土描述备注 1 2

AutoCAD地质剖面图绘制流程

表4-2-1为钻探成果表(部分)。 表4-2-1××矿区钻探成果表(部分) 现在欲绘制Ⅰ-Ⅰ′地质剖面图,操作步骤如下: (一)确定剖面线和准线位置 在图4-2-21所示的地形地质图上有钻孔的实际位置,把大体上垂直于煤层走向布置的各勘探线上的钻孔用直线连接起来,即为沿煤层倾向的剖面线,如图中Ⅰ-Ⅰ′、Ⅱ-Ⅱ′、Ⅲ-Ⅲ′、Ⅳ-Ⅳ′;把大体上平行于煤层走向的各钻孔连接起来,即为沿煤层走向的剖面线。 (二)旋转图幅 为了方便投绘点,把地形地质图整个图幅旋转,使图中Ⅰ-Ⅰ′剖面线呈水平状态。

一)绘制水平基准线 启动“正交”及“对象捕捉”之“端点”捕捉功能。 命令: Pline↙ 指定起点: 在地形地质图中捕捉Ⅰ-Ⅰ′剖面线之Ⅰ端点 当前线宽为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向右方适当距离点击左键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得一条水平基准线) 二)旋转 使图中Ⅰ-Ⅰ′剖面线呈水平状态。 命令: Rotate↙ UCS 当前的正角方向: ANGDIR-逆时针ANGBASE-0 选择对象: 窗选整个地形地质图图幅(不要选中上述所绘水平基线) 指定对角点: 找到 150 个 选择对象: ↙ 指定基点: 鼠标拾取地形地质图中Ⅰ-Ⅰ′剖面线之Ⅰ端点 指定旋转角度或[参照(R)]: R↙ 指定参照角<0>:再次鼠标拾取地形地质图中Ⅰ-Ⅰ′剖面线之Ⅰ端点 指定第二点: 鼠标拾取地形地质图中Ⅰ-Ⅰ′剖面线之Ⅰ′端点 指定新角度: 鼠标拾取水平基准线右端点 则整个图幅发生旋转,剖面线Ⅰ-Ⅰ′呈水平状态(如图4-2-22a所示)。 (三)制作高程网 命令: Copy↙ 选择对象: 鼠标拾取旋转后地形地质图中的Ⅰ-Ⅰ′剖面线 选择对象: ↙ 指定基点或位移,或者[重复(M)]: 拾取Ⅰ-Ⅰ′剖面线端点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 向下适当位置点击左键 则得到高程网基准线,这样保证了基准线与地形地质图中的剖面线长度相等,互相平行。然后按照前述高程网绘制方法绘制高程网(要考虑最高、最低高程和比例尺)。 (四)绘制地形剖面 启动“正交”及“对象捕捉”之“交点”捕捉功能,使用“Pline”命令,分别从地形地质图中剖面线Ⅰ-Ⅰ′与各地形等高线(115、110、105、100)之交点向下画线(如图4-2-22中的实线)至100m高程线。然后利用100m高程线作为基准线,分别在所画线上找到115m、110m、105m、100m各高程点并标记,如图4-2-22中的“×”标记。 接下来用Pline线联接各点,形成地形剖面线。 命令: Pline↙ 指定起点:拾取第一个投绘点 当前线宽为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W↙ 指定端点宽度 <0.0000>: 0.3↙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拾取第二个点)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拾取第三个点)

野外岩芯地质编录工作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6月(中旬)第08卷第17期总 第178期
野外岩芯地质编录工作
张 希
(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9) 摘 要:岩芯地质编录是收集和观察研究岩芯中所赋存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本文 根据具体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岩芯地质编录工作的3个阶段以及贯穿于编录工作始终的取样工作。 关键词:岩芯;地质编录;取样 Core Recording of Geological Field Work ZHANG Xi (156 Prospecting Team of Bureau of Coalfield Geology,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Urumqi,830009) Abstract:Core recording of geological field work is a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geological work as it collects,observes and studies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phenomena that included in cores.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three stages of core recording and the sampling throughout are introduced briefly. Key words:Core;Core recording;Sampling
对寻找埋藏于地下的煤炭资源来说,钻探是比较有效 的找煤手段,它开辟了采集各类岩石、煤等物性参数的直 接通道,并取出大量岩、煤芯,为确定煤层空间分布位置 和收集地质信息提供了保障。地质编录是把从钻孔中提取 出来的岩芯所赋存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经过现场观 察和研究,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下来。地质编录工作 可分为编录前准备工作、现场地质编录工作、编录资料的 整理工作3个阶段,取样工作贯穿于编录工作的始终。 1 编录前准备工作 1.1 地质材料的准备 在进行地质编录前,要由地质部门准备好足够适合岩 芯钻探、地质的各种空白表格、编录纸、预想柱状图、钻 孔资料袋、送样清单、取样标签及样品袋等材料。并给编 录人员配备以下6类工具:①地质锤;②编录刀;③放大 镜;④钢卷尺;⑤带量角器的三角板、36色彩色铅笔、2H- 4H 的铅笔、橡皮等文具;⑥编录夹。 1.2 编录人员的准备 分队配备编录人员要以技术熟练、业务水平高为标 准。对一些新手要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由老技术人员带领 编录至少1~2个钻孔后,才可让其独自承担野外地质编录 任务。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必须在野外工作开展前 对分队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现行的有关 煤炭行业工作的规范、规程、编录指南、技术要求及有关 煤炭找矿理论等,并组织编录人员进行观摩、熟悉编录方 法,强化认识,使地质编录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1.3 工作方法及工作标准的准备 在全面执行有关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分队要以大队 制定的全面系统的岩芯分地质层技术工作要求为标准,工 作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①大队编制一套统一工作 施工程序。②统一颜色命名方法。③结合标本统一认识岩
收稿日期:2009-05-13 修回日期:2009-06-10
性命名方法,单一组分的岩石按粒度划分,非单一组分应 按3级分类命名原则,以含量大于50%的粒级为主岩,含量 在25%~50%的粒级以“××质”放在主岩之前;若含量在5 %~25%的粒级则以“含××质”放在主岩前面命名。④统 一认识岩石胶结程度划分,有极松散、松散、中等、致 密、坚硬5级。 1.4 钻孔开孔前技术工作的准备 (1)由地质技术人员给出钻孔孔位,野外实地定位。 (2)编制钻孔地质设计书。钻孔开孔前,按照项目设 计和施工设计方案,参照设计剖面由地质专业人员编制出 施工钻孔的地质设计图。其内容包括:地层柱状图、简单 的文字说明,岩、煤芯采取率要求、水文地质要求,钻孔 的各项技术要求,初步确定的封孔段距和封孔材料、必须 明确提示的各种注意事项等。 (3)填发钻孔施工通知书。所有施工条件均具备后, 要给钻探部门填发施工钻孔的开钻通知书,通知书由项目 负责签字后,和钻孔设计指示书一同送交施工钻机。 (4)钻孔开工设计会。在上述工作完成后,由地质、 钻探、水文各专业的人员对将要施工的钻机其全体钻探施 工人员进行钻孔设计技术要求的宣读,加强技术、质量、 安全方面的条例细则说明。 (5)建立钻孔资料档案。在开展上述工作时,同时建 立钻孔资料档案。档案资料袋表面统一印制勘查区名称、 勘探线号、孔号、施工日期、钻孔深度、施工单位等项 目,也可把所需资料名称都印在上面。所有填发给钻探部 门的文件或表格至少一式一份,待钻探技术员、机长填写 完备并签字后存档。 2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是直接采集原始地质数据和进行地 质现象描述的手段,这项工作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钻孔资
作者简介:张希(1967-),男,汉族,河南沁阳籍,地质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
20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心得 1.心得 2.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3.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4.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 5.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 6.钻探编录注意事项 7.取水样注意事项 8.表格清晰说明补充 心得 1.标贯的锤子反弹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度,软的松散的土不会反弹,硬的岩石会。2,.泥浆的颜色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别(含砂较多者)泥浆中会有颗粒出现(例如粉质粘土与花岗岩残积土)需结合岩土芯区别。 3.钻杆的跳动可初步判断土层的类别(密实度) 4.钻杆下入土层是否有塌孔的产生,进而判断碎石土砂土的密实度。基岩会出现掉块现象。 5.钻杆同一档转动速度的快慢可判断土层的黏性,密实度,是否出现糊状。 密实度可从以下方面判断a标贯(碎石动力触探)b钻进快慢c钻杆的跳动d塌孔(松散类容易塌孔,反正密实的不易塌) 6.湿度的判段a地下水位b手拍是否有析水现象c用白纸吸水看是否透纸。 7.标贯锤没达到63.5+-0.5可用排水法验算 8标贯锤高度用钢尺测量 9.钻机在钻探前,必须检查是否摆稳,否则会使孔倾斜。 10.标贯的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min 11.分层做标贯,动探,层厚时标贯,动探试验一般每隔1-2m进行一次,测试深度超过15cm时,试验间距可为2-3m 12.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进行标贯试验时,为了避免产生流沙或塌孔现象使N值失真,

孔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 13.标贯锤遇到塌孔无法打到实地土层情况怎么处理? 14.标贯锤遇到坚硬的残积土等无法先预进入土层15cm时怎么处理? 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1.土的描述 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 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互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夹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 夹薄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 2.岩石的描述: 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 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1)光泽反应: 1.方法: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 2.评价: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 3.一般土的情况: 粘土: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 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 粉土:无光泽,粗糙。 (2)摇震反应 ⑴方法: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 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 ⑵评价:迅速,中等,缓慢,无。 ⑶一般土情况: 粘土:无, 粉质粘土:缓慢, 粉土:中等—迅速。 ⒊韧性: ⑴方法:把土搓成约3mm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 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 ⑵评价:低,中,高 ⑶一般情况: 粘土: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 粉质粘土:可再揉成土团,手捏即碎裂。 粉土:不能再搓成土团后重新搓条。 4.干强度: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20页 2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若干中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 编制。 编制具体步骤:(图4-6-19.a-d) (1) 绘制坐标网线: 1)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2)绘剖面座标线。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若α≥β,则选取x座标;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如上左图的300与400)并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3)根据A和B点的座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 包括: 1.地形线 2.地表地质界线 3.地表探矿工程 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 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地质特征及界线。 (4) 单项设计工程设计 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各单项设计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详见于后的单项工程设计),并标明编号。 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最后绘整理成图。 3设计中段地质平面图的切制 在矿床地质勘探或开发勘探工作中,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往往要切制中段设计(或预测)地质 平面图,或称为××m(标高)水平断面图。 所需资料依据:矿床地质图及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勘探线剖面图;或已有中段(尤其是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等。可利用直接切制或各种转切的方法完成。比例尺一般1∶500~1∶2000,按矿体规模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现将具有一系列 勘探线剖面图切制中段设计地质平面图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见图4-6-20): (1)按设计需要确定切图标高(如100m);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 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 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 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 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 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 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 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h、细砂:粒径大于0.25mm拆过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籽粒大小。 i、粉砂:大于0.074mm的颗粒超过75%,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较精盐稍细。 砂土结构粉:均粒、混粒;形状分:圆形、棱角形;构造分层状、交错状。 若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完整word版)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 (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如图1所示:

地质野外勘察编录样板

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 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 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类、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刀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 ①切面粗糙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糙(稍光泽)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泽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摇晃,并以另 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②可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 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淌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第二章粉土 一、定义: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 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湿时有流动性,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在手中可捏成团,能搓成?3mm的短土条。用手搓捻无粘滞感觉,较粗糙,大部分是粉末。 二、描述内容:颜色、包含物、温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包含物:云母、贝壳、石英、氧化铁浸染条纹(带)、高岭条纹(团块)等。 3、湿度:分稍湿、湿、很湿。 ①稍湿: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 ②湿:土扰动后能握成团,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捏 水即吸回。 ③很湿:水位以下,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塌流成扁圆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