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届 二轮:专题(九) 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专题卷)

2020届 二轮:专题(九) 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专题卷)

2020届  二轮:专题(九)  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专题卷)
2020届  二轮:专题(九)  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专题卷)

专题跟踪检测(九)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修昔底德认为:“他(伯利克里)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他们。是他领导他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他。当他看见他们过于自信时,他会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危险;当他们没有真正的理由而丧失勇气时,他会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这反映出修昔底德( ) A.认为伯利克里过于专制

B.注意把民主和自由平等联系起来

C.认识到精英政治的优点

D.反对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解析:选C “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他们。是他领导他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他”体现要抑制多数暴政,故选C项;没有反映他权力集中,排除A项;题干没有讨论民主和自由平等关系,排除B项;材料是肯定伯利克里的,排除D项。

2.(2019·山东济南二模)公元前5世纪初,希波战争爆发。为应对战争,雅典公民大会从每个任期召开一次改为召开四次,在军事问题的决策上,重装步兵不再统揽大局,建造船只的木匠和招来划桨的雇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变化说明( )

A.战争客观上推动雅典民主进步

B.雅典民主突破了阶级局限

C.民主政治推动了城邦观念增强

D.雅典人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解析:选A 材料“为应对战争”,雅典公民大会召开的时间由一次变为四次,可知是战争推动了雅典民主的发展,故选A项;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材料中没有体现雅典民主的参与人员,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是民主政治下处理军事问题,为了打希波战争,推动了民主发展,应该是希腊波斯不同城邦的分歧,导致了希波战争,推动了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缺乏雅典人参政议政的数据,公民大会召开的次数不能全面地反映参政议政情况,排除D项。

3.(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十二铜表法》中的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侧重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D.渗透着注重民主的法治观

解析:选D 据材料“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具有法律效力”,可知法律合乎民众的利益与意志,说明罗马法注重民主的法治观念,故选D项;材料强调民主的立法观念,而未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具有法律效力”,可知强调法律要体现民众的意志,排除B项;据材料“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可知法律维护私有财产,排除C项。

4.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 )

A.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

B.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C.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

D.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

解析:选C 据材料“那么‘罗马人’……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说明罗马克服地域局限授予公民权有利于罗马的扩张,故选C项;材料“一个法律概念”说明是罗马法而不是共和政体,排除A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是社会各阶级,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扩张的原因而不是表现,排除D项。

5.(2019·安徽芜湖三模)英国的议会在13世纪末形成,经过大约400年的演变,“光荣革命”以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由“少数人的统治”代替了一个人统治国家。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据此可知,英国议会( ) A.是英国历史的逻辑结果

B.与专制王权水火不容

C.促进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D.奠定了现代民主基础

解析:选A 据材料“13世纪末形成……英国最终确立”说明英国议会发展伴随历史进程而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英国议会发展的渐进性,说明以温和改革为主不是水火不容,排除B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1928年”时间不符,

排除C项;奠定了现代民主基础是雅典民主政治,排除D项。

6.(2019·广东汕尾二模)历史学家指出:“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接近于革命,因为欧洲各国革命只是起义,他们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上对社会的根本触动不大,若以调整较大的政治格局和影响力而言,是不能与这一时期英国改革相提并论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改革( )

A.为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合法渠道

B.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相妥协的结果

C.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D.避免了暴力革命在欧洲的出现和蔓延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19世纪30年代”“英国改革”等有关信息可知,这里讲的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提供了合法渠道,故选A项;1832年议会改革是将选举权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而不是妥协,且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妥协的结果应该是光荣革命,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排除C项;英国的改革不能避免欧洲的革命,排除D项。

7.(2019·河南洛阳三模)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

A.民主主义精神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主义精神D.有限政府原则

解析:选D “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表明政府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有限政府原则,故选D项;A、B两项材料未涉及,均排除;共和主义精神是指总统等政府官员都由民选产生,材料的内容是说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排除C项。

8.(2019·福建南平二模)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就谢氏公司违反活禽行业“价格管制”案做出终审判决:非常形势并未创立或扩大宪法权力,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法的,并据此裁定谢氏兄弟无罪。该判决旨在说明( )

A.谢氏兄弟没有违反地方政府条例

B.总统无权制定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C.最高法院对宪法有最终的解释权

D.国家干预经济违背自由主义原则

解析:选C 材料中“美国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法的”表明,即使是在经济危机时期总统也不能擅自制定法规,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最高司法解释权、审判权归最高法院,故选C项;材料并非针对谢氏兄弟是否违反地方政府条例,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总统权力的大小,而是强调无论任何机构或总统的行为都不得违宪,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司法权,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D项。

9.1850年时巴斯夏这样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这反映出法国( )

A.政治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工业革命发展缓慢成果不能共享

C.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渴望民主政治

D.外敌入侵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政策对一切事务的……损失的根源等等”,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大革命的乱象,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法国当时的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法国人为了追求民主政治所付出的代价,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反映外敌入侵,故D项错误。

10.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在1879年发生了变化,格列维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议会则由全体男性公民普选产生。这一规定说明( ) A.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

C.议会开始成为法国权力的中心

D.法国实现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解析:选C 根据所学标志法国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是《1875年宪法》,并非是1879年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法国稳定地成为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的事件也是《1875年宪法》,并非是1879年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议会则由全体男性公民普选产生”体现了政府向议会负责,议会开始成为法国权力的中心,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法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并非典型的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11.(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法国,在煤

钢领域,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以其规模庞大而声名显赫;化工领域,德国的合成燃料产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交通运输业,德国的铁路长度在中西欧都首屈一指。这一时期德国的进步主要得益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完成

B.政治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C.对海外殖民地的倾销和掠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选B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并在1871年制定宪法巩固统一,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完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德国对外的殖民扩张主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12.梁启超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

A.议会制B.联邦制

C.总统制D.三权分立

解析:选B 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点,这属于联邦制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第三次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公务员制度有利于政府管理得到改善;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据材料一“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得出由注重公务员的“通才”转向“专业化”和“知识化”。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结合所学得出旧的选拔标准不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分工复杂要求政府管理者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

答案:(1)作用:政府管理得到改善;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2)变化:由注重公务员的“通才”转向“专业化”和“知识化”。原因:旧的选拔标准不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分工复杂要求政府管理者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同一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①~④)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12分。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12分)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其次,根据论题在时间轴上提取相互的历史信息,如增加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成就,从文艺复兴与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建立先后联系,如增加启蒙运动时期,牛顿的成就,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答案:示例一:

①之前增加“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文艺复兴后期,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提供了思想启蒙,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通过了《权力法案》等限制王权,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带动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等发明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示例二:

①之前增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牛顿继承前人的科学成就并不断探索,写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推动近代科学和理性精神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随着光荣革命的爆发、《权利法案》的颁布,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基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带动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等发明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说话稿 新媒体及其对公共政策的作用简介(丁可宁) 新媒体的发展对政府舆论监督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凸显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因为新媒体新媒体有利于收集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缓解公众情绪。另一方面,新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也形成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传播即时性加快了危机爆发速度,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加剧了谣言传播,高度互动性传播容易引发群众运动,无边界传播使国内政府危机扩大的几率增大。在此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对政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而规避其消极影响,就需要我国政府从做好新媒体危机监测和预警工作、利用新媒体收集群众意见、重视新媒体上的舆论引导和加强主要网站的媒介关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强对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兴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新媒体对执政能力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具有时代创新标志性意义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隐匿性、即时互动性、集成聚合性,对舆论生成演变、思想政治生态,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全方位、革命性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新媒体因信息量大、即时性好、容易组织、交流范围广,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党和政府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开辟了“新通道”,为引导舆论、形成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新阵地”,为更好地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优化决策流程和执政方式搭建了“新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有利于党和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给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大大加速了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趋势,增加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难度,催生出了许多非理性、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的现象,对传统舆论引导格局和层级社会管理体制造成了深刻冲击,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深入分析把握新媒体对执政能力的影响,对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推动全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谁把握好了新媒体,谁就抓住了监管调控、建设运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可以被民众启动,形成对政府和政治过程的有效制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统治集团所利用,成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利器。总的来说,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影响舆论、设置议程、政治社会化和监督政府等五个方面。 1.传播信息 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它以源源不断的报道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变动,延伸了人类的耳目,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应付环境的能力。对于政府来说,媒体把信息传播给全社会,不仅有助于消除隔阂,建立共识,而且有助于公民获取关于当前政治事态的信息,成为“有所知的公民”,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信息基础。 我们知道,媒体是进行政治沟通的有效工具,因为它比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更具优势。然而,政治沟通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传播过程。根据拉扎菲尔德(Lazarsfeld)和卡茨(Katz)的研究,信息传播分为两个过程:每个群体的意见领袖(如教师、牧师和专业人士)谨慎地从新闻媒体获取政治暗示,然后他们在日常接触中把这些暗示和观点传给那些不怎么关心政治的朋友们,由此,政治信息就传播给了每个人。从这种意义上讲,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能否深入地影响公众往往依赖于这些意见领袖,他们是政府所必须触及、影响和说服的对象。当然,电视和网络在一宗程序上侵蚀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它们把政治消息直接带进千家万户。 2.影响舆论 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公众对他们共同关心的某个问题所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的汇集,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可以为执政者及其决策提供信息和支持。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的现代政府,必须及时对公众舆论作出回应,否则很可能削弱或丧失合法性。 新闻媒体不仅是舆论的表现渠道,而且可以通过对特定事件作广泛而深人的报道以及有倾向性的评论,引起公众对该事件的注意,并动员社会上尽可能多的人就当前话题发表意见,大多数人的意见自然就形成了舆论。媒体,特别是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通过信息轰炸和影像刺激,很容易制造出即刻的公众情绪和公众压力。当美国公众看到科索沃阿族难民的图片、洛杉矶四名白人警察对黑人罗德尼·金拳脚相加的镜头、美军机组人员家属哭泣的画面时,他们无需任何文字翻译和理性解释,便会产生情绪的冲动。这种冲动带来的是美国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政治行动的诉求。 在这种媒体制造的即刻公众舆论面前,决策者往往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极易作出错误的决策。1992年,在加州地方法院宣判白人警察无罪后,当地发生严重种族骚乱,布什总统大发雷霆,要求联邦司法部严惩四名白人警察;事实上,当时有多少美国公众(包括总统本人)知道新闻媒体对罗德尼·金被殴事件的扭曲呢?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媒体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正面报道,对机组人员家属的同情,使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昂;在这种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集体情绪的激发下,美国政府在中国释放其机组人员后,立即翻脸不认人,而且威胁要向中国派航空母舰,以保护美国飞机在中国境内的侦察活动。 新闻媒体这种影响舆论的功能往往被各国政府用来进行政治宣传,力图引导舆论,使其决策获得公众的支持,或者改变不利于其决策的舆论。正是因为此,“媒体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观察者和信使了,它们更是政府里面的主要演员。它们制造、塑造并常常歪曲决策的信息基础”。 3.设置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 theory)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够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由此可以设定社会的议事日程,并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迫使政府把这些问题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虽然政策问题不是媒体制造出来的,但媒体的新闻报道会使政府重新考虑问题的优先次序。就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律师劳埃德·卡特勒在《外交》杂志上所说的:“一个问题无论多么紧要,只要没有什

论新媒体对政党政治的影响与对策

论新媒体对政党政治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党历来把媒体定义为“党的喉舌”和“人民的喉舌”,这是由其在政治生活中党和人民的关系决定的,单纯把政党与媒体的关系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操纵显然不合适,只有建立两者之间的良性沟通和合作机制才能达到双赢。面对新媒体给党带来的新环境,要推动政党政治的良性运行,必须加强对新媒体的发展研究,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新媒体;政党政治;公共权力;影响与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短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大量涌现。无论哪种形式的媒体包括新媒体,可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利于发挥参与监督功能促进政党政治的发展,也会对政党权威带来某些冲击。因此,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要想赢得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必须界定好、处理好新媒体与政党的关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 一、新媒体与政党政治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传统媒体”比较而言的。同时,“新媒体”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网络为基础的能有效传播各种信息的传播媒介。它实质上体现的是社会大众与公共权力的互动关系:一是政党通过获得和掌控公共权力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二是公共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大众的授权,运作过程需要社会大众的政治意识的提高和政治参与的激发,公共权力必须在他们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过程受到监督和制约。这种互动必然需要某些媒介来实现沟通与交流,此时新媒体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交流平台。社会大众通过各种媒体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借助媒体吸引着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同时,政党也依靠媒体以增强社会公众的政治认同。对于执政党来说,政党的媒体宣传意义显得更为重要,以中国共产党为例,因为宣传的思想水平和文化形象直接体现或代表了党的作风,是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最重要手段。可以说,一个政党畅通了媒体与政党的关系,发挥好了媒体的作用,也就获得了社会舆论方向的主动权,占据了在政治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二、新媒体影响着政党政治的运行 (一)考验着政党舆论引导能力 新媒体也极大地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参与,使社会大众表达利益的渠道逐步多元化了,这使得政党的整合和控制能力面临复杂局面,尤其是社会大众不再把参加政党活动作为主要渠道,而往往直接借助于各种媒体,这使得政党的功能受到影响甚至部分丧失,政党要发挥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将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都强迫政党更多地依靠新媒体来疏导多元参与压力。同时也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复杂性、高端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政党已经很难像过去控制传统媒体那样得心应手的操纵新兴媒体。”①使得社会大众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报告也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反复强调民主政治建设的今天,新闻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和监督阵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之间有何关系呢?文章将作简单论述。 【关键词】:新闻媒介;新闻舆论监督;民主政治 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舆论监督,它是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是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它既是监督公共权利、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又是保障公民权利免受侵犯的“盾牌”。运用舆论监督权力是现代社会弘扬的一种民主政治理念,同时也是现代法制国家推崇的一种宪政信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之一,也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后,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十七大报告在第六部分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不仅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且直接将该部分的标题定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有这些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重视和推进民主政治的决心,而且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认识。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媒介宣传对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起到了宣传促进作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我国广播、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4.48%和95.81%,今年,这个数字显然继续增加。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在民主政治理论的宣传上,新闻媒介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道:“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一切所指向的,还是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行使民主权利,人民对党和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所以,民主政治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便是广大人民能够树立民主的理念,正确、积极的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作为宣传舆论阵地的新闻媒介,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新闻媒介对民主政治有舆论监督功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

新媒体对政治传播的影响

摘要 自从进入到全媒体时代,政治传播在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以及成效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繁琐但不失细致的改变。第一,提倡政治传播的人不再占有稳固的优势地位,这导致政治传播与流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多,开始变得更加日常化。但是这又使得政治传播变得过于戏剧化。第二,政治传播的媒介发生改变,不再仅仅是信息的守门员和制作者两种职能,更多的是成为架构平台的人,在这个平台上,人们渴望民主的愿望得以如愿以偿。第三,在我们看来,政治传播的接受者较以前来说选择权力增强,参与度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多数公民的参与缺乏一定的理性。综合上述来说,在政治全球化和全媒体时代发展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政治传播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就是更加透明具体、更加驳杂也更加容易参与的时代。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许多职责与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便是政治传播。而在政治传播的多种渠道中,最为主要的便是主流媒体。想要实现政治传播,就必须达到政府、大众传媒和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平衡三方关系,寻找契合点。尤其是在全媒体这个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政治传播于传统中产生了新特征。在本篇文章中,将研究两会的政治传播现象,并基于此对现如今政治传播的特征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得出政治传播有效实现的方式方法。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 背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对社会政治的变化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便为市民阶层学习科学文化以及传播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也越来越多。而参与社会政治途径的多样化,则有赖于视听技术的进步。现如今,网络科技的不断更新更是影响力深广,让老百姓参与民主政治和公共热点事件的讨论更为方便、快捷,使得政治生态发生急剧变化。在如今这个全媒体时代中,媒介的变革牵引着传播方式的改变,政治传播的生态环境和走向深受此影响,伴之而生的便是一些新的特点与环境,而这种变化使社会政治结构和公民行为也发生变化,传者口常化、中介功能化、接受者选择的多样和自由就是这种链式影响的体现。 本篇文章致力于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政治传播在当下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全媒体时代,需从新闻学、传播学等多方面考量。并且除此之外,本文还将积极寻找提升政治传播力的手段和方式。接下来,我们将从两会的政治传播出发,达到本文提出的上述目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专题复习 关于中外文化交流

专题复习关于中外文化交流 热点材料: 1、中国和美国首次作的中国文化节于当地时间2005年10月1日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开幕。中国文化节实际上是中国人以艺术为载体,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2、2006年1月19日,“2006中国意大利年”在北京开幕。在持续近一年的“2006中国意大利年”期间,将举办40余项活动,全面展示既古老又现代的意大利。 3、2006年3月22日晚,俄罗斯国立模范大剧院登台北京大会堂,这意味着作为“俄罗斯年”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文化节”已经正式亮相。(到明年1月为止) 设问方向: 1、请你结合书本谈谈对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认识? (1)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封建社会里,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以科学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坚持批判地继承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举办文化节等活动,宣传弘扬我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本身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2)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既体现了我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既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又要借鉴、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坚持“请近来”、“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在海外举办文化节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对外开放的表现。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可以提供解决国与国的冲突与矛盾的思维和方法。举办文化节,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措施之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所长,吸收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成就,同时要防止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2、为什么要与各国互办文化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通过举办文化节等活动,宣传弘扬我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既体现了我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举办文化节,可以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措施之一,中国在海外举办文化节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体现。 3、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我们青少年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应努力继承和发扬中胡话民族的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积极宣传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请谈谈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性?) 答:①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5、当前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 一、大众传媒与文化 1.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当事的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日复一日地累增。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以后的世界,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时期,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人们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战后的传媒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类、消闲类的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传媒的一种独立职能。特别是在电视成为第一传媒的时代,传媒娱乐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2.我们的传媒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通过传媒而成为社会的楷模;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也与传媒日复一日地报道各种类型的法治案例、组织法律专家讨论问题直接相关;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显然与传媒多年来持续报道世界和我国的环保问题、组织环保与人类生存的讨论有关。 但是,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谈不上代表先进文化,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落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吹捧者。传媒所具有的强大而无形的传承文化的作用,使得这类传播内容迅速扩散,在观念上严重妨碍了社会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因而长远的危害性不可忽视。 先是图书界《厚黑学》、《中华权谋》、《权谋大全》、《历史上的智谋》等等一版再版,大谈中国古代帝王统治权术;接着便是各种以清宫戏为主的权谋电视剧,宣扬帝王的“清明”、“德政”(实际上是人治)。《康熙王朝》的主题歌词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企望皇帝万寿无疆;《雍正王朝》的主旋律是“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又何惧身后骂名滚滚来”,将一个历史上最为残暴、专制的皇帝写成社会的大救星。所谓康雍乾“盛世”的年代,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的回光返照。正当欧洲的市场经济向全球扩

政治辨析题

政治辨析题 1、有人认为,只要让每个人的愿望得到满足,就能激发个人力量,个人有了力量,集体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强调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是对集体力量的误解。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活力。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行动,每个成员团结协作,各尽所长,才能为集体做贡献。 2、有人认为:“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珍惜民主政治权利的表现。”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认为公民应该珍惜民主政治权利,是正确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都应树立主人翁意识,珍惜民主政治权利。但认为在网络可以随意地发表观点,是不正确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利用网络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作为公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3、只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就能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请你评析这个观点。 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①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我们唯有积极主动亲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亲近社会,不仅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还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③同时,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4、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在承诺之后我们要尽力而为,这样才会使承诺变为现实,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事物发展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当许诺的环境条件改变了,作为许诺人要及时和当事人说明情况。作为守诺人要理解对方,换位思考,接受事实。 5、有学生认为上职高读书没面子,毕业后没出息,不愿上。请你评析他的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认为读职业高中没面子,不是真正的自尊,而是虚荣的表现。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都能出人才,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成才空间;只要我们不断增长才干,埋头实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可以在本职岗位上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都能成才、有出息。 6、小明认为:“权利就像橄榄球,我要抢到手,随心所欲;义务就像足球,我要踢的远远的,不关我的事。请你评析他的观点。 答:不正确。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A: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为一体,只要合作就能共赢。

九年级思想政治考试专题讲座

九年级思想政治考试专题讲座 ——面对政治开卷考试的十大对策认真读书,掌握基本知识。教材中黑体字是理论骨架,宋体字是对基本理论的阐述,楷体字是辅助材料,“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不死记硬背,但不能不记不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的前提,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应试的能力。开卷,一是基础知识必考,二是时间有限,不背不记,靠临时翻书,将会影响成绩。 学会答题方法,培养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步骤。开卷考试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创新,但创新并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地瞎答乱答。答题最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要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如:辨析题的分析与回答。 对策四: 注重平时的练习,积累丰富知识。平时的练习是考试的基础。“高楼大厦不是在一个早上建成的”政治知识要平时多积累,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策五: 关心时事政治,抓住时政热点。平时要采取多种渠道坚持看报纸,看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一可以对付时政考试,二可以掌握时政热点。大中型试题的背景材料,大都处于此。 对策六:

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要根据老师的辅导形成知识网络,对一些跨课的试题,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策七: 认真对待老师要求,随时纠正错误。老师平时的要求,主要时针对练习或考试中的错误提出来的。不注意随时纠正错误,就可能一错再错,将平时的错误带如考试,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对策八: 合理安排复习,不要临时突击。阶段复习与考前复习相结合。章节复习与综合复习相结合。最忌平时不复习,考前搞突击。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复习是考高分的关键。 对策九: 认真审题,沉着应战。“九十九分的汗水,还需要一分的灵感”。要会找题中关键词、中心句,考查知识点,然后对号入座找知识。审好题,才能答好题,不慌不忙,沉着应战。 对策十: 答题条理清楚,书写工整(答题标出①②③)大多数评卷老师都是按点给分。

九年级政治资源环境专题-初中三年级政治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政治试卷

九年级政治资源环境专题-初中三年级政治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 中政治试卷-试卷下载 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第13亿个小公民出生于北京妇产医院,目前浙江某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33万人约占总人数的14%。据此回答2—3题: 1、13亿这个推迟了1年到来的数字告诉我们() ①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成效②计划生育工作依然不能放松③我国仍然是高生育水平国家④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巨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材料看,某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为此必须() ①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②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③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发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使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成功地推迟了4年,主要依靠的是() A、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 B、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C、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D、人口政策的正确实施 4、据统计,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0%,而发达国家已达80%,城市工业的耗水量要比发达国家高6—9倍表明() A、我国资源结构性短缺 B、我国资源的科学利用不够

C、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D、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 5、在循环经济的理念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 ①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③体现了全面的联系的观点④增加了成本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下观点体现这一基本国策的是() ①先发展经济再来治理污染②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③要保护环境就不能发展经济④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我国是地地道道的贫水国,其直接原因是() A、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占有量少 B、我国水资源较丰富,但可利用率低 C、城市化发展迅速,用水量大大增加 D、水资源污染严重有些成为废水 8、我国华北作为重工业基础,水资源贫乏限制了这里的发展。大旱加上黄河的断流,严重危害工农业发展。这表明() A、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命脉 B、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其他物质更重要 C、北京地区抽水会影响举办2008年奥运会 D、水资源成为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媒体与司法关系

媒体与司法的关系 一、在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一直处在一种相互纠葛和冲突之中。我们应当从新闻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一致性、冲突性分析出发,正确平衡新闻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 二、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一致性:媒体对司法的监督是法治国家必备的条件 当今世界,新闻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正在呈不断扩大趋势,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扮演着与国家机构相抗衡的角色。媒体与司法是一种监赞与被监替的关系,是公民知情权的诉求,是新闻自由的客观需要。媒体不仅可以及时纠正法庭的程序问题,还能使人民参与到案件中,达到提高人民法律素质的效果。 首先,表现在基本价值追求的一致上。媒体通过激发公众内心的道德来判断是非公正, 为了追求道德上的正义;司法则通过依靠公众认可的法律来认定事实, 给社会以公道,为的是追求法律上的正义。两者异曲同工, 都以正义为最高目标,以审判公开,遏制腐败为重要任务,所以说二者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一致的。舆论监督因根植于公众的权利和利益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成为诸多监督机制中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的作用表达民意,反映民情,彰显良知。 其次,权利与权力互相制约的要求一致性。权利与权力是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概念。只有二者平衡制约的发展,社会的大齿轮才能顺畅运行。司法与媒体正是权力与权利对立又融合的社会实例。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特殊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物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所以,舆论监督也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传媒监督司法的这一主导任务和功能与整个社会抑制、惩治腐败的理念和机制相吻合, 通过传媒监督获知司法的相关信息, 加强执政者对权力腐败和司法腐败行为的监控。 三、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冲突性:媒体对司法的干扰是法治国家需要解决的任务 传媒监督的道德化倾向, 往往使媒体更容易用情感判断, 从而忽视了司法过程中技术化、理性化、程序化的运作方式。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下,道德意识主宰着我们的行为规范,要做到真正的法治,道德与法治的博弈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媒体对司法具有天然的干扰性。新闻舆论由于其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成为历代当权者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宣传工具。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利。司法权除法律以外无其他权源,因而司法权只服从法律。由于司法权是判断性权利,其思维活动最容易受外界干扰,特别是那些能够决定它利益得失的力量。因此,要确保实现司法这种思维判断活动的纯洁和公正,就应该排除非法律性力量的干涉,也就是要实现司法判断的公正和准确,法治国家必须通过独立的体制来保障相对较弱的司法权,使其不受干涉的影响。否则,没有独立地位的司法权从根本上就无法向社会民众提供"正义"。 其次,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扮演"媒体审判"破坏司法独立。在我国,媒体一旦对某个问题提前下了定论,司法审判就有可能陷入被媒体牵着走的窘境,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判的制度就很容易被打破,从而不利于实体正义的实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辨析题归类复习(含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辨析题归类复习(含答案)★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我们要忧患意识;现在祖国发展兴旺,不需要忧患意识了。 答:1、此观点是错误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能亡身。当祖国的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促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的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由于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所以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我们要忧患意识,现在祖国发展兴旺,更需要忧患意识。 ★小华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认为我国现阶段已达到了全面小康。 答: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3、所以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全面小康。 ★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答: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我国倡导富民政策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3、所以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现在不需要勤俭节约了。 答:1、此观点是错误的。 2、(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3)勤俭节约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4)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⑸历史教训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催生了新媒体也诞生与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传媒也逐渐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发展方向过度,新媒体从诞生之日起便显示出其卓越的领导力量和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在对舆论的控制力上也叫传统媒体更胜一筹,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深深植入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新媒体与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共同组成了当今世界三大传播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传统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几年,5G信息网络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快的新闻信息,我们的获取信息途径将会越来越多,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本文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概念入手,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展开解读,并针对这些影响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传播载体;传播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的发展壮大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新生代力量逐渐步入社会,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管理方式,“网络反腐”“微信众筹”“朋友圈代购”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受众群体可以通过新媒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利用社交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人们的发声渠道变得多样化,生活、生产、消费也在新媒体的发展下彻底进行变革;新媒体也带动了媒体产业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变得不同,人们阅读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面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经营者要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为传统媒体开创新的未来,但是新媒体在蓬勃发展的今天,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和困扰,如何有效管控好这些弊端,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媒体产业的欣欣向荣,是值得所有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概述 1.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的定义较为宽泛,人们公认的定义是依靠数字信息,利用计算机、手机和互联网等新电子信息技术下催生出来的一种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核心技术是网络平台,人们通过强大的信息平台获取信息、形成社交网络,它不同于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其中计算机和手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媒体,互联网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新途径,新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互动性、自发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形态越发多样化,例如:手机报纸、电子期刊、网络小说、随身电子书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必备品,新媒体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人们可以在坐公交车、锻炼身体、购物等过程中任意选择播放新媒体,很多原创性的内容都是兴起于新媒体上,新媒体传播门槛非常低,很多草根能够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才艺;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的特点,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够随意沟通和交流,对作者内容能够第一时间反馈受众群体的信息,但这些特点也导致很多新媒体上的内容严重失实,很容易对读者关注产生误导。 1.2传统媒体概念 传统媒体定义基本等同于平面媒体,早起起源于报纸、杂志、广告等平面媒体,传统媒体随着电视广播的发明,逐渐演变成通过某些电子设备或纸X作为媒体,定期向社会大众发布新闻、广告、招聘、娱乐等咨询的平台,电视、报纸、广播被称为三大传统媒体。其中报纸是以文字记录为主,主要记载记者对某些易于引起大众关注的新闻、消息报道的一种客观分析。报纸由于篇幅有限,一般只选择最具有阅读价值的内容进行报道,每个类型的报纸都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报纸的更新速度一般是按“日”计算,因此,报纸的信息报道时效性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以政治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思考 摘要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都有着悠久的形成历史,他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动关系。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政治权力的不断扩张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政治权力无限度的扩展和增长最终会侵蚀政治权利,导致政治权力的异化。因此,制约政治权力的自我膨胀,保护公民权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政治权力政治权利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并进入攻坚阶段的社会发展关键时期,但政治权力的不合理增长及一定程度的失控却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如何继续推进,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谓权力制约,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民主与法制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政治权力行使者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目前,权力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三个方面。由于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无法最终解决“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其缺点与不足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凸显。而与政治权力相比,道德缺乏刚性,在政治权力尤其是异化的政治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转向于求助政治权力之根源———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而政治权利实质就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互动性关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对立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政治权力常常侵蚀政治权利。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政治权限总量是一定的,政治权力本身具有的扩展延伸性使得政治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膨胀,因此相对而言政治权利只能缩小。另一方面体现在两者的互相制约关系上。首先,从政治权力产生的过程来看,政治权力是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中对其他权力客体的制约中形成的。特定的力量对比中的制约关系则意味着一方(即作为权力主体的一方)凝聚的力量要远超过另一方(即权力客体一方)所聚集的力量。这种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使得政治权力在产生之初就有一种强制性的支

不同国家媒介与政治的关系

不同国家媒介与政治的关系 ◆黄文龙罗安平:《试论政府议程与媒介议程关系——对苏联新闻体制再思 考》.作家杂志.2007 No.11. 摘要:虽然苏联已在历史中定格,但它在新闻领域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仍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本文从传播学视角来剖析苏联新闻体制,解读其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为探讨我国新闻媒体与政府关系提供思路。 文章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再思考,认为苏联的新闻体制构成的拟态环境主要呈现两种关系模式,媒介议程等同于政府议程,媒介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博弈。获得的启示是,政府议程要把握方向,起主导作用,媒介议程还应兼顾公众议程,提供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发挥监督效能。 ◆吕林:《中西媒介管理体制浅析》.研究生学苑. 摘要:由于中西方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父母的差异,传媒管理体制自然不同。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媒介活动的制约机制。通过参照西方国家媒介管理体制和媒介管理自身的特性,启示我国媒介管理体制。 文章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管理体制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因而更多的强调依靠社会力量调节媒介活动,即通过较为完备的立法、经济政策和社会中介组织来间接管理新闻媒介。我国媒介至今在管理上依然带有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导致的管理的尴尬和实践领域的某些混乱,以及当今社会对媒介抱有的太多期待都给媒介管理主体提出了种种挑战。再加上媒介管理自身带有的务虚性和业务性,启示我国媒介管理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面参与的管理主体体系。 ◆杨泽娟:《论西方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 报.Sep2006.V ol.7 No.5. 摘要:西方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的“第四等级”,尤其是新闻媒介,越来越多的渗透和介入到政治领域,被比喻为政府的“第四权力”。思考和探究它们的互动关系,以及出现的正负效应,对我国新闻媒介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西方国家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西方国家政党、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和利用两方面探究西方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体现在: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重要渠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左右舆论,设定议程,影响政府决策。政党、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和利用体现在:运用政治约束力控制媒体;媒体沦落为政党竞选的工具。思考对我国新闻媒介的发展借鉴是,建立健全现代舆论监督制度。 ◆郭敢峰杨涛《如何打造传媒与政治和谐关系下的新闻媒介环境》.中共石家 庄市委党校学报.文化视点.Mar2010.V ol.12 No.3 摘要:用传播生态学的观点来观照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变化与发展过程,二者的相互关系始终是日趋交融而共生共存的作为新闻媒体发展的管理决策者和市场经营的实施者,政府与媒体都应该充分认识传媒与政治的生态关系,全面理解政治在传媒时代的基本性质和存在形态的变化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公器功能,把握“政治传媒化”的管理策略,尊重公众的信息知情权,同时打造传媒生态视域下的政治文明,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新闻媒介生态环境。 ◆潘祥辉《从博弈论视角看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昌吉学院学报.2011 年第1期.

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5年9月24日

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姓名: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公安机关的责任日益重要,由此而产生的涉警舆论报道也日益增多。无论是案件的追逐报道、还是对公安队伍的舆论监督报道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公安机关也日益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到及舆论监督作用,本文从新闻媒体舆论报道、舆论监督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分析新闻媒体和公安执法在互动过程中既相辅又抵触的关系现状,提出公安执法应充分尊重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又应在不妨碍公安执法公正前提下实现合理自由的理念,进而实现二者之间的相辅共融。 关键词:新闻媒体;公安执法;和谐共融

目录 引言 (1) 一、积极影响 (2) (一)通过新闻媒体树立警察典型,有利于警察队伍的形象建设,增进警民关系 (2) (二)媒体监督有利于实行警务公开 (3) 1、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办案过程实现公开化 (3) 2、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 3(三)新闻媒体是规范民警行为的有效手段 (3) 1、新闻媒体对反面典型的剖析,从思想上给公安民警以警示 (3) 2、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舆论监督,从行为上督促公安民警正确行使行政 权利 (4) (四)新闻媒体是扩大警力的重要渠道 (4) 二、消极作用 (5) (一)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知法犯法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5 (二)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宗旨意识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5 (三)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5 (四)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制造”的不实涉警事件成为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 (6) 三、对策 (6) (一)设定规范,合理限制,划定媒体介入公安工作的合理界限 (6) 1、正面报道公安工作为主 (6) 2、合法 (6) 3、客观公正 (7) 4、遵守司法特性 (7) 5、善意和建设性 (7) (二)充分发挥二者的配合作用,欢迎监督 (8) (三)提高业内人员的素质,加强行业自律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