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城市建设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题库及答案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①第一次西周初年,政治中心在丰镐对于黄河下游,特别是原来商代的中心地区,不便统治,故周武王时,曾命周公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及成周两个城市,目的是将殷商顽民管制于成周。第二次,解放后,在洛阳西部发现东周时代夯土城墙址可能即为周王城,其部分以为涧水冲毁,部分在涧水西岸,文化遗址多为东周及春秋时代,与该城建于西周不符,故可推断进行了第二次筑城高潮。②主要城市:丰京,镐京,洛邑,成周。③丰京?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洛邑监视殷顽民,在东周时曾是都城,成周用于集中管制顽民。

4: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建都城,方九里应为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竖直街九条横街,经途九轨指路宽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是行政办公,后面是市场,市与朝各方百步。②影响:1“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都按这个制度,而且越往后,都城的建设越严格按照此制度,如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清北京,这也与儒家思想受推崇有关.2农业之国的周朝,规划与井田制有关,城市形制完整。3前堂后寝,与后来北京外朝内廷一致。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秦统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纷争局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实行有益于全国统一,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措施。如: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及郡县制度;拆除各国城墙,将大量人口集中于首都,促进其发展。建立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在政策上重农工商业的发展,各国都成虽被拆除,但这些城市依旧是地区的商业中心,如淄博,邯郸,寿春等,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都会如云阳,琅琊,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南海,会稽,琅琊,芝罘等。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①建国之初,利用秦代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汉武帝在城西修建章宫,城内桂宫,明光宫,王莽时在城南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东汉时改为陪都,称西京,光武十年修长安高庙,修西京宫室,东汉末年被董卓烧毁,南北朝修复,隋文帝时废弃。②布局: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有城门12个,同城的大道由3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中为驰道,帝王专用;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城南至曲江终南山为上林苑,城内九市,集中设市,商业发达;闾里多,城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的地形,因地制宜先建前殿,城内直至曲江池,终南山全部为上林苑范围,为帝王专用园林。③以秦长安城为基础修建,西南龙首山要求修建配合地形,修建过程中有战争破坏,人口增多,城市扩大,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富豪,修筑陵城。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①当时,长安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宫室荡然,人口稀少,短期难恢复,匈奴也日益南下,对关中有威胁,洛阳虽在战争中有破坏,但南宫尚好,由于地理交通水运便捷,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②东都洛阳城是一座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窄而南北宽,其中仍以宫殿为主,南北两宫几乎占据了城内一半土地,南北宫之间均为方整的闾里,街道呈方格形,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大街各五条,相互交叉形成24段,约有140多个闾里,祭祀建筑在城南洛水南,魏文帝曹丕亦建都洛阳,当时南宫已残破不堪,遂拆除改为闾里,而将主要宫殿建在北宫,另在东北角建金镛城。

12:西汉“五都”有哪些?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南阳,吴都建康,魏都邺城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①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为两部分。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域,正中为宫城,其中不止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和广场。东西轴线南部为房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正方的房里。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正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型广场。

②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某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级当时的等级森严。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城。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①春秋末年——战国筑金陵邑城——三国建都城建邺——晋改名为建康②在东晋王朝初年国力很弱,只是利用孙吴时代的都城,局部改建宫殿,称建康宫,后又改建。在东晋中期,新建军政中心东城府。建西周城,安置诸王。这样就形成了宫城,东府城,西周城鼎足之势。三城之间是居住坊里和商市,城共9门,每道三门,上有重楼,秦淮河为商市码头,佛事园林新建。③建康城因位于长江岸边的丘陵起伏地区,山,河,湖地形复杂,而且由于各朝逐步扩建而成,整个城市呈不规则形,但其中宫城部分则按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坊市地区比较凌乱,有明显自发发展的情况,建康城实际上是一组城市形成。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①南北朝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向江淮流域,但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出现了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分离的情况。大运河开挖,沟通了南北交通,运河沿线发展了一些城市,国内经济统一,经济发达后加强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得到发展。②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重要的通商港口城市:广州,扬州,泉州.重要的商业城市:宋州,淮阳,泗洲,汴州.三大商业都市:广州,扬州,汴州③唐代在隋朝大兴城和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建成了东,西都长安与洛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规划布局,严整的坊里,市肆制度,对后代和日本城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10万户城市增加到40个;出现繁华的商业街;南方城市成为巨大经济中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大规模营建都城并继承汉族城市规划传统;集镇大大增加;有的发展为城市;城市防御工事加强,城市发展迅速,形成关厢;坊里的封闭模式被打破。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更远更广;商业都会出现;城市专业化加强;西域与边防城市出现。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

响?①由于城市是完全新建的,所以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的更加明显,城

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采用严格的坊里制

度,道路突出宫殿,一切从皇帝意图出发。城市规模:道路宽,坊里大得

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城

市对称布局突出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突出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

图整体,使道路,坊里,建筑布局成为一个统一的规划手法,是中国城市

建设的优良传统,隋唐长安在布局上的整体性,超过了以往任何城市. ②

长安城的规划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后建的东都洛阳,汴梁,

金中都,元大都也都受其影响,也是当时外国城市规划学习的榜样,如日

本平安京。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

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城址,规模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

全国最大的城市?①春秋时长江江面很宽,达50里,唐代扬州有子城和罗

城,子城在蜀岗,为春秋时的邗城②战国时建沟城,楚怀王十年的广陵城,

秦统一扬州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城市有发展,汉初为盐铁等工业中心,

城址扩大,隋时有子城和罗城③a位于富庶的长江下游,又是长江与大运

河的交汇处b江,淮,盐的集散地c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

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隋唐东都的建设使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产生分离,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两中心的联系,洛阳的供应条件较长

安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优势,开封与殷商时代就出现不少

城市,古代文化发展较快,经济发展迅速,处于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工

商业交通重镇,五代建都政中心,商业都会,经济发展会对政治中心东迁

起引导作用,起到积极影响。

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肆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

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

义?绘平面简图。①道路系统:城市道路一官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

成井字形的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多成方格形,也有丁字形相交的;开封

的市肆街道分布在全城,与居民区相混杂,沿街,沿河道开设各种商铺,

形成商业街,城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文化娱乐

设施多出现在城门附近或闹市区。②开封城内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了

夜市和晓市,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阶级发展的需要。③严格的里坊制,

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限制了人们经济活动,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宋开封

居住的街巷增加了人们经济活动的自由度,使经济较快发展。

33:宋代平江府(苏州)有何悠久历史?平面规划布局有何特色?①春

秋时代为吴国都城,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

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由于大运河的开通,一直是江南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②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市道

路成方格形,主要是井字形或丁字形相交的,河道东西三条,南北四条,

人称三横四直,城中很多坊,但无坊墙及坊门,仅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商

业在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坊;宋代佛道两教并崇,因而这类建筑很多,苏

州的城市园林,在南北朝时已有相当规模,以后更加发展,成为独具风格

的古典园林艺术。

34:宋刻《平江图》有何价值?从中反映出古代江南城市骨架的相对稳定

性和空间的走向开放,如何解释?①这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

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作品。宋代城市现状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

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证据,更是

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展现了当时测绘水平的高

超。②古代江南城市的骨架是河道,河道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

脉,因此不会随便迁址,这就是相对稳定性。古代江南城市的格局不同于

北方城市那样平面规则方正,这也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

没有严格的里坊制,是不规则的街巷,这就是空间轴向的开放。

36:泉州城市布局有何特点?元末以后泉州走向衰落的因素有哪些?①泉

州城市平面式不规则的,一方面是河道导致地形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

于逐渐的扩建形成,最先建造的子城的平面和一般古代城市一样,由方城

及正对四个城门的十字形街道形成骨架,城市发展时,沿城门外的出城干

道延伸,城市扩建时,沿新发展的地区外围修筑城墙,泉州的道路系统虽

然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方正规则,但仍以原来子城内的十字街及其延长线为

骨架形成不太规整的方格网系统。②海盗侵扰,海禁,帝国主义东侵,港

口淤塞。③元朝统治者对于工商业多度剥削,导致城市萧条明清闭关锁国,

商业受遏制,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更要注重加强海防以及保护生

态。抵制、排斥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这是泉州港衰败的根本原因。

38:元大都规划建设有何特点和成就?绘制平面简图。是唐长安后,平地

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

至今保留下来。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

—a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这反映

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加

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b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相结合;

c完善的上下水道;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都是由刘秉忠负责元大都:统

一规划,统一建设,多方参与,机制保证。

41:明南京城市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盛况,试通过对其布局的说明加以简

要描述。南京城市是我国典型的不规则型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殿区

及反应商业及手工业的自发成长的市肆区,市肆区集中于鼓楼从南秦淮河

这一带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主要为自发形成的区域,布局不规则,明太祖

时因商旅繁盛,曾大量新建廊坊,塌房,供商旅居住并作为货栈,明代手

工业非常发达,清代以后更加发达,专门设有江宁织造府,明代的南京城

也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并且当时的宗教建筑也很多。

43:明代中都建设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中都规划布局手法对后来的北京规

划有何影响?①脱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国家财力物力,劳民

伤财,计划过大,朱元璋的英明决断,及早“下马”,避免隋炀帝的历史覆

辙。②明北京城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历代程度规划传统。

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皇宫为中心。皇城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充分运用中轴对称的布置手法。44:明代北京城规划是如何利

用和更改旧元大都的?绘示意图说明①李永乐元大都的街道作为基础②

京城范围和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缩了5里,南部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

③居住单元与元大都相仿,用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④市肆与元大

都不同,在正阳门外的大街,东西河沿岸形成一条繁杂的商业区,由于是

自发形成,道路布局极不规则。⑤园林较元大都有较大发展,在中轴线上

有了景山公园⑥城市水系基本沿用元大都。①明北京城的布局集成了历代

都城规划的传统,整个城都以宫城为中心,完全符合左祖右社②在城市布

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了中轴线,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为元大都的基础,④商业市肆与元大都不同,改

在城南⑤居住区在皇城四周,划分为三个坊⑥城市水系沿用元大都

46:成都有何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如何?明清

时代形成的城市平面有何特征,为什么?1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为四川盆

地西部丘陵环绕的一小块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称天府之国;2

成都自秦汉以来成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工商业也十分繁

华,西汉时成为五大商业都会之一,唐代商业繁荣仅次扬州,有扬一益二

之称。汉末为益州治所,明清时皆为成都府,为四川省会城市;3由于筑成

时顺随河道,城市基本上呈正方形,但不规则,城池和街道非正南而是东

北,西南向,皇城位于商城中心,方正规则,正南北,因而与整个城市平

面及道路呈一角度。

48:明代边防体系在陆上和海边是怎样的?试述不同边防城市经济发展不

同境况与其它地理区位和形势演变的关系?①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

长城沿线内侧修筑了大量的军士卫所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

线的九边重镇,在东南沿海也建立了大量的卫所城市,防御千户所。②a

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军事防御职能,较强的政治,经

济职能b千户卫所城市一般以驻屯为主,经济职能相对较弱,有不少非军

籍居民c防堡,寨为纯粹的军事设施,居民基本以驻为主,基本没有经济

职能。

49:我国明代陆上和海上城寨防御手段从城寨平面上得到哪些反映?举例

说明。陆上城寨以杀虎堡为例,由于新旧两堡之间东西筑墙连成一体,杀

虎堡仅留南门,门有瓮城,城内沿北墙正中建有玄武庙,平集堡有玄武门,

南门较大有瓮城,中间的夹城开东西二门,

海上城寨以水城为例,水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城内东西之间的街道为主

要街道,西北东南向,偏西跨街建有鼓楼,与鼓楼对峙的还有钟楼,南北

们之间也有街道但稍微错开,并不对正。

52:明代平遥城、太谷城繁荣的因素是什么?给城市建设带来什么成果?

①平遥和太古城为全国性的票号中心城市,主要是由于晋商的崛起②在城

市建设方面,平遥太古城内票号,商铺众多,票号建筑在前,中间为管理

部分,后有客房,沿街建筑十分考究,内部装饰华丽,但由于这种经济发

展仍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并没有引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

因而也没有突破封建城市的布局。

54:从南翔镇平面布局看我国江南小城镇在利用河道进行规划建设方面的

经验和特色。城镇在四条水道交汇处的十字港形成中心,并沿四条睡到向

后延伸形成十字形主要街道,也沿河道形成十字形,与大街贯通的小巷多

达40余条,街巷较狭窄,弯曲,呈典型的自发性城镇的路网格局。

58: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可分为那几个阶段?从这些阶段的社会经济历史背

景说明其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①19世纪中叶至末叶,鸦片战争结束后,

清王朝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租界“,这一时期洋

务派采用资本主义技术开办工厂,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大量新兴

城市出现;②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马关条约》签订,辛亥革命没

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连年战争,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租

界畸形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海江浙地区发展较

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④20世纪20年代末叶至抗战以前,政治

中心在南京,经济中心在上海,这一时期有较大发展,并制定过程规划;

⑤抗战期间至解放前夕,军事工业及资源的开发,使一些城市得到新建和

扩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地区基本没什么建设,解放区着手改变一些

就城市的不合理状况。共产党提出了为“工业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

城市建设方针,开始城市建设工作。

61:略述上海近代史上三次城市规划的大意及其历史评价。第一次城市规

划:1927年开始着手规划,1929年提出“上海新区及中心区的规划”。意义:

由于经济政治上的原因,该规划没有实现,由美国的市政专家作为顾问,

受到欧美规划理论的影响,一些中国建筑师在建造“中国固有形式”的建

筑方面起了献策所用,在中心区规划中试图采用中国传统手法。第二次城

市规划:1938年日本占领上海后,开始着手上海城市规划,意义:在规划

图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军用机场,军事机关,码头有仓库,铁道等占有突出

位置,规划图虽然画的很细致,但形式主义色彩很浓厚。第三次城市规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手上海后再次开始上海的规划,这次规划分

为一二三稿。意义:这次规划由于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无法实施,尽

管如此与中国近代其他城市的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

多,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

起了一些作用62: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的上海市规划三稿有哪些在二稿基

础上的改进?应用了哪些当时较先进的规划理论?在中国近代城建史上有

何价值?改进:①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绿地比重,研究工

业区的分布②工业区附近建立独立住宅区③拟定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

④引入式港口,铁路尽量与港口及工业区直接联系,发现了实际问题如“编

组站”的设置问题,“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

价值:与近代中国其他城市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多,

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起了

一些作用。

65:青岛有何优越自然地理条件?1910年德国人所作的青岛规划是如何利

用这些条件的?

①青岛市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有着天然的海陆优势,而成为五大外贸口

岸之一②众多地区进出口物资主要集散地。③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

国家联系的纽带,④同时也是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港口设于

胶州湾内,可以避免海浪直接冲击,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非常好,道路与

绿化结合很好

66:日本占领青岛时期的规划有那两个层次?略述其大意并加以评述。①

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并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

及“母开计划”②企图扩大城市范围,成为华北战略基地及掠夺物资的港

口③青岛市将胶州,即墨两县划入,还拟扩充大港,新建运煤港,(客运通

过住宅到新市中)将客运与货运分开④将“母市”向北拓展,并拟将其扩

为一带形城市。青岛是帝国主义独占城市,有长期的建设目的,因而有一

定的规划,建设不像其他半殖民城市一样混乱。在城市规划的一些共体技

术及方法上,

69:旧中国在帝国主义独占下的城市规划有何共同点?如何评价?①城市

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有的偏重军事,有的工商,有的宫城,交

通也有综合的②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居住分离③引

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早期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占领时期则现代主义色彩主

义色彩浓重④表现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在多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资本主义

有过统一规划的城市,①城市内各项物质要素安排比较合理②城市风格统

一,③建筑物及道路配合地形④建筑形式与色彩与地区的天然地形环境良

好结合,道路对景的变化及城市轮廓线的处理,绿化的细部处理⑤市政工

程的技术问题可取。

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2,改善旧城拥挤现象,拓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3,疏通河道,便于城市供应,便于交通4,制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点,增加城市绿地

70:造成近代中国旧城市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变化的类型?各举2-3个实例。①因素: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在许多大城市设立商埠区,铁路附属地等特殊地区,致使在格局面貌,市政设施与旧城市有强烈对比;

②作为文化侵略的宗教与大规模传入,是教会建筑及其附属建筑的慈善机构,学校等,使旧城面貌有不少变化;③在新政,维新等口号下用近代技术生产的工厂及新式的学堂及钱庄,票号,公馆,戏院的增加,特别是现代化交通出现,铁路交通发展迅速,使旧城市发生很大变化;④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与混战,不少城市又一次遭到破坏,但一些军阀势力中心的城市修建了一些军工厂,造币厂,开辟了商业街,修建一些洋式住宅,帅府等。变化其变化类型①有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统治中心(北京)②有因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如苏州,杭州,重庆等,③还有些传统的手工业及商业中心,由于经不起资本主义的入侵竞争或因商路的改变及新的交通线的开辟,其重要性被取代而相对衰落,如淮阳,嘉定,襄樊等。74:我国近代靠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城市有几种类型?各有哪些较典型的城市?①新兴的工矿城市唐山②因铁路修建而发展的城市蚌埠郑州石家庄③民族资本主义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④综合城市重庆

75:我国近代南通的规划思想在技术和社会意义上有何先进性?试叙述和评价?南通是近代随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工商业是与封建统治有密切关系的资本家张骞独立经营的,所以有特殊意义。城市有一定的规划和建设意图。在建筑面貌上也比较完整统一。因受到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在唐闸首先开办纱厂。唐闸,天生港与南通旧城形成鼎足之势功能上为一整体;南通旧城仍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道路修建与规划。城市道路进行修建,将全线道路分为干线与支线,开办福利事业,学校学生艺所,幼稚园.近代南通创办了工业及其事业后,城市结构起根本改变,城市出现新兴工业和现代建筑,城市面貌有了改变。但新发展地区集中于老城外,老城格局没有打破。

78:抗日战争中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内迁给内地城市发展带什么影响?其城市建设中有哪些问题?当时内迁出现的内地城市发展类型有哪些?由于内迁引起城镇性质、规模、文化结构的许多变化。①人口增加,居住问题成为最大问题②商业繁荣现象消失③引起了铁路,道路交通的混乱,祖海了经济的发展。①工业中的城镇(宝鸡)②由于交通的发展而引起变化的城镇(天水兰州)③内迁学校,文化机构集中城镇(重庆沙坪坝宜宾)④军事工业而发展的城镇(甘肃玉门)⑤手工业而发展的城镇(内江四川自贡)

82: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实践中,在工业布局,对外交通,市政工程和建筑面貌方面有哪些类型?试加以总结。①工业布局:1)在新的地点建设工业:开发新矿山形成新的市镇;在大城市外独立建设形成工人居住区。2)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工业:形成工厂集中的工业区;分散在市内建设,在旧城市郊分散设厂②对外交通:近代交通方式的改变,使得对外交通成为影响城市内部生活的重要因素。1)铁路:由于多种原因(先修城郊铁路、后由于城市发展铁路穿越城市,依托铁路沿线发展,在城市中心修筑客运站等),使铁路穿越城市内部,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功能和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的屏障。2)港口:一种是地理位置优势建立现代化港口发展成为新城;另一种是位于大河入海口附近的传统港口城市,近代增修了大型船只码头,码头缺乏仓库和必要的铁路联系。③市政设施:多为私营,缺乏统一管理④城市面貌:近代中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出现形形色色的式样。主要有:1)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传播;2)虚假商业店面;3)宫殿式;4)中西合璧形式;5)新建筑运动的影响。

31:南宋临安作为都城在宫城布局上有何困难?临安地形复杂,城市完全是配合地形,城垣形状很不规则,官署也多利用原有建筑分散各处,道路系统比较杂乱,主要街道和商业街结合在一起,宫殿模式较小,南宋以后,城市人口增加很快,城市范围却没扩大多少,因而居住异常拥挤。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

曲;又窄又弯的小道

虚;在一些交通要道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

四水灌都;开封的别称

三横四直;苏州的别称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的大学,后多为祭祀用,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斗城:为了配合渭水河岸的地形,城址曲折仿北斗星(汉长安城的别称)刺桐城;宋元时代起泉州的别称

夹城;在两个距离很近的城市之间,加筑两道城墙吧两个城市连接起来,这一部分称为夹城又称联城

草市;宋代紧邻州县城郭发展起来的新的商业市区

瓦子:集中各种杂艺,游艺,茶楼,酒楼还有妓院的综合娱乐场所,接近闹市和城门处

鬼子市:宋朝一些晓市天不亮就开业,被称为鬼子市。

关厢;在城外形成的商业区。明清时,城垣内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一般沿城外道路带型发展

子城:宋代平江府之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

藩坊:南宋时期某些城市中形成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区,成为藩坊

满城:又称少城,位于府城内的皇城西南,为八旗官兵驻地,属成都将军管辖

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邑:不仅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

闾里:一般的居住地段成闾里。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为里的门

弹室;在闾里内设置,专管弹压平民

市舶司;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贸易

马面;凸出墙体外侧的一段,防守从侧面攻击的敌人

瓮城; 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备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起的附属建筑,多成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

租界;指两个国家议定租地或租借章程后,在中国指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

商埠;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镇或指商业发达的城市

水城;登州大城北部一城,又名备委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为泊船之所九边重镇;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长城沿线内测划分防区修建士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形成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鲸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

防御千户所;明代均卫所制中,为防备敌人入侵骚扰而建的一个卫所。

扬一益二;扬指扬州,益指成都;唐时成都的商业繁荣程度仅次于扬州

榻房;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

匠班银;明朝中后期实行的一种经济制度卫;

应天府; 元末与明代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每所为1125人,无所为一卫。内地的卫所依附于省府州县城市设置

墟;在一些交通要道上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称为墟

戚里; 曹魏邺城出现的王室贵族的居住区

丰京;丰镐是丰京和镐京的简称,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好晶石纣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

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是西周时代的首都,又称西都,宗周

洛邑;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的王都,又称成周

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城,又称洛邑

里弄住宅:为了在小块的私有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独户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变成联立式住宅,称里弄式住宅。管国: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其弟管叔鲜于此,称管国

卫;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每所为1125人,五所为一卫。内地的卫所依附于省府州县城市设置。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 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 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 何不同性质? 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周代王城制度 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 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 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5.1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 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 12、西汉“五都”有哪些? 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 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 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 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 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城市建设史考试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一、填空、选择、判断: 1、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穴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口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城市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统治600余年。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大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方海港广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广陵)、运河至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 13、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①广州——羊城、楚庭、仙城,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②泉州:城市平面是不规则形的,其港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③明州(宁波)。 14、辽金地区的城市:(P103) ①辽:上京--内蒙;中京--内蒙;南京--现北京。②金上京--黑龙江;中都--现北京。③元:上都—内蒙;大都—北京。④西夏:黑城—内蒙。 15、明清时期地区封建性统治中心城市(P143):成都城:“天府之国”、茶馆最多。 16、明代军事防卫城市:(P153)①外三关:偏关、宁武、雁门②内三关:居庸、倒马、紫荆③“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驻榆林)、甘肃、宁夏、固原④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17、近代的中西部城市:①抗战时内地城市:1)内迁工业集中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衡阳。2)交通发展引起变化城市:宝鸡。3)开采战略物资发展的城市:玉门。②革命根据地城市: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 18、“江南六镇”: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甪(lu)直和浙江的乌镇(嘉兴)、西塘(嘉兴)、南浔(湖州)6镇。 19、旧城市的不同变化类型:①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城市:北京、南京、广州②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济南、沈阳、重庆、苏州③传统商业城市衰落:江苏淮阴、上海的嘉定。 20、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北京的四个表现方面:①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②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③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及新类型建筑的出现④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21、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一般人民城外廓。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第二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二讲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 一、城市的概念 1、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 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 律。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2、城市的法律定义 ●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城市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3、字源学释义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 (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 。 5、结论 (1)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 (2)城市的特征 非农性、集聚性、领域性、人工特征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3)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二、城市的起源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城市产生的过程; ●《周礼.考工记》城制描述及含义; ●理解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 ●殷周时期的城市特征; ●了解殷商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郑州商城、殷墟等;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基本特征; ●秦汉时期城市的居住形式; ●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 ●汉长安的布局特点; ●理解汉代军市、陵城; ●秦都外围的规划思想; ●西安附近都城变迁情况(秦汉及以前);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迁移与大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曹魏邺城及邺南城规划概况及其规划影响? ●唐长安城市布局。 ●南建康的城市建设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分布有何变化?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镇等级体系发展有何变化? ●唐代洛阳、扬州的城市格局; ●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唐代商业城市发展概况; ●三国至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概况(高昌城、统万城、交河城、 龙泉府等); ●隋唐时期一般地方城市新绛布局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征。 ●理解三横四直、瓦子、“行中书省”制? ●南宋平江府城市布局的特点; ●南宋临安与前朝都城的格局有何不同?为什么? ●后周世宗柴荣颁布的汴梁改建诏书的主要内容? ●北宋都城汴梁城市布局的特点; ●汴梁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理解宋代城市面貌发生重要变化的原因。 ●理解“蕃坊”地区、翼城。 ●泉州城兴衰的原因? ●泉州的基本格局;

●宋代和元代的城市建设特点; ●元大都的城市规划特点; ●辽代的五京制以及辽上京的建设概况。 ●明代南京城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 ●明清时期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 ●明代中都风阳的建设概况; ●明代城市建设的显著特点; ●明清代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 ●明清时期北京的发展概况及建设特点; ●南通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一般府州城市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保宁府、甘肃天水的城市布局特征; ●明清时期的淮安、保定、安阳等布局概况。 ●满城、九边重镇、关厢地区的含义; ●明清时期的大同城市基本情况; ●明清时期成都格局; ●明代防御体系镇、卫、堡的基本职能。 ●何谓票号城市?明清时期票号城市的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试根据景德镇或自贡的发展说明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发展特点; ●示例说明明清时期一般市镇的发展概况; ●说明归绥明清时期的发展、原因及城市的基本格局; ●大理、迪化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的分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总体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形式与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变化。 ●宋代景德镇、明代兰州和大理、宋元泉州、北宋杭州的城市性质。 ●1、中国古代居住模式发展过程。 ●2、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城市的艺术内涵。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总特点。 ●4、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与防御体系。 ●马面、角楼、瓮城、翼城、战棚含义;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两大类型; ●近代大连规划建设的特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3,重视城市分区。4,继承 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集中设市,长安城内东北部地势最低,是平民百姓的闾里所所在,住宅区内有很多里巷,实行严格管理。宫殿建筑区是长安城中心,改变了战国时期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公记》的规则。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说明各特点的原因(找不到答案)1,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2,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 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主要原因(找不到答案)? 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宫城内有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三宫。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本为隋之大兴宫。宫内有16座大殿,其正殿名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所在。太极宫东边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宫女居住的掖庭宫。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所在。宫城北面设三门,南面设五门,其正门承天门北对太极殿,南临“横街”。横街宽三百步(合今441米),是当时在承天门前举行重大庆典的广场。 皇城在宫城之南,平面亦成规整的长方形。北面无墙,与宫城以横街相隔。皇城内有东西向街5条,南北向街7条,其间分布着中央高级衙署和太庙、社稷。皇城共设7门,南面3门,东西各2门。皇城的所有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南面正中的朱雀门与宫城的承天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在南北一条直线上。这条南北直线就是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和朱雀大街,也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与皇城,是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平面形状为规整的长方形。在外郭城的东面城墙外,有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复墙。外郭城共设13个门,各门均建有高大的门楼。城的东、西、南三面,每面各3个城门,位置匀称。明德门是城的南面正门,共有5个门道,显得最为隆重、庄严。城的北面为4个城门,3个在宫城以西,仅1个在宫城之东。

中国城市建设史题库及答案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①第一次西周初年,政治中心在丰镐对于黄河下游,特别是原来商代的中心地区,不便统治,故周武王时,曾命周公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及成周两个城市,目的是将殷商顽民管制于成周。第二次,解放后,在洛阳西部发现东周时代夯土城墙址可能即为周王城,其部分以为涧水冲毁,部分在涧水西岸,文化遗址多为东周及春秋时代,与该城建于西周不符,故可推断进行了第二次筑城高潮。②主要城市:丰京,镐京,洛邑,成周。③丰京?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洛邑监视殷顽民,在东周时曾是都城,成周用于集中管制顽民。 4: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建都城,方九里应为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竖直街九条横街,经途九轨指路宽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是行政办公,后面是市场,市与朝各方百步。②影响:1“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都按这个制度,而且越往后,都城的建设越严格按照此制度,如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清北京,这也与儒家思想受推崇有关.2农业之国的周朝,规划与井田制有关,城市形制完整。3前堂后寝,与后来北京外朝内廷一致。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秦统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纷争局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实行有益于全国统一,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措施。如: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及郡县制度;拆除各国城墙,将大量人口集中于首都,促进其发展。建立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在政策上重农工商业的发展,各国都成虽被拆除,但这些城市依旧是地区的商业中心,如淄博,邯郸,寿春等,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都会如云阳,琅琊,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南海,会稽,琅琊,芝罘等。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①建国之初,利用秦代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汉武帝在城西修建章宫,城内桂宫,明光宫,王莽时在城南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东汉时改为陪都,称西京,光武十年修长安高庙,修西京宫室,东汉末年被董卓烧毁,南北朝修复,隋文帝时废弃。②布局: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有城门12个,同城的大道由3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中为驰道,帝王专用;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城南至曲江终南山为上林苑,城内九市,集中设市,商业发达;闾里多,城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的地形,因地制宜先建前殿,城内直至曲江池,终南山全部为上林苑范围,为帝王专用园林。③以秦长安城为基础修建,西南龙首山要求修建配合地形,修建过程中有战争破坏,人口增多,城市扩大,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富豪,修筑陵城。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①当时,长安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宫室荡然,人口稀少,短期难恢复,匈奴也日益南下,对关中有威胁,洛阳虽在战争中有破坏,但南宫尚好,由于地理交通水运便捷,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②东都洛阳城是一座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窄而南北宽,其中仍以宫殿为主,南北两宫几乎占据了城内一半土地,南北宫之间均为方整的闾里,街道呈方格形,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大街各五条,相互交叉形成24段,约有140多个闾里,祭祀建筑在城南洛水南,魏文帝曹丕亦建都洛阳,当时南宫已残破不堪,遂拆除改为闾里,而将主要宫殿建在北宫,另在东北角建金镛城。 12:西汉“五都”有哪些?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南阳,吴都建康,魏都邺城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①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为两部分。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域,正中为宫城,其中不止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和广场。东西轴线南部为房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正方的房里。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正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型广场。 ②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某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级当时的等级森严。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城。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①春秋末年——战国筑金陵邑城——三国建都城建邺——晋改名为建康②在东晋王朝初年国力很弱,只是利用孙吴时代的都城,局部改建宫殿,称建康宫,后又改建。在东晋中期,新建军政中心东城府。建西周城,安置诸王。这样就形成了宫城,东府城,西周城鼎足之势。三城之间是居住坊里和商市,城共9门,每道三门,上有重楼,秦淮河为商市码头,佛事园林新建。③建康城因位于长江岸边的丘陵起伏地区,山,河,湖地形复杂,而且由于各朝逐步扩建而成,整个城市呈不规则形,但其中宫城部分则按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坊市地区比较凌乱,有明显自发发展的情况,建康城实际上是一组城市形成。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①南北朝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向江淮流域,但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出现了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分离的情况。大运河开挖,沟通了南北交通,运河沿线发展了一些城市,国内经济统一,经济发达后加强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得到发展。②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重要的通商港口城市:广州,扬州,泉州.重要的商业城市:宋州,淮阳,泗洲,汴州.三大商业都市:广州,扬州,汴州③唐代在隋朝大兴城和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建成了东,西都长安与洛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规划布局,严整的坊里,市肆制度,对后代和日本城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10万户城市增加到40个;出现繁华的商业街;南方城市成为巨大经济中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大规模营建都城并继承汉族城市规划传统;集镇大大增加;有的发展为城市;城市防御工事加强,城市发展迅速,形成关厢;坊里的封闭模式被打破。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更远更广;商业都会出现;城市专业化加强;西域与边防城市出现。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 响?①由于城市是完全新建的,所以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的更加明显,城 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采用严格的坊里制 度,道路突出宫殿,一切从皇帝意图出发。城市规模:道路宽,坊里大得 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城 市对称布局突出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突出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 图整体,使道路,坊里,建筑布局成为一个统一的规划手法,是中国城市 建设的优良传统,隋唐长安在布局上的整体性,超过了以往任何城市. ② 长安城的规划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后建的东都洛阳,汴梁, 金中都,元大都也都受其影响,也是当时外国城市规划学习的榜样,如日 本平安京。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 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城址,规模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 全国最大的城市?①春秋时长江江面很宽,达50里,唐代扬州有子城和罗 城,子城在蜀岗,为春秋时的邗城②战国时建沟城,楚怀王十年的广陵城, 秦统一扬州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城市有发展,汉初为盐铁等工业中心, 城址扩大,隋时有子城和罗城③a位于富庶的长江下游,又是长江与大运 河的交汇处b江,淮,盐的集散地c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 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隋唐东都的建设使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产生分离,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两中心的联系,洛阳的供应条件较长 安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优势,开封与殷商时代就出现不少 城市,古代文化发展较快,经济发展迅速,处于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工 商业交通重镇,五代建都政中心,商业都会,经济发展会对政治中心东迁 起引导作用,起到积极影响。 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肆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 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 义?绘平面简图。①道路系统:城市道路一官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 成井字形的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多成方格形,也有丁字形相交的;开封 的市肆街道分布在全城,与居民区相混杂,沿街,沿河道开设各种商铺, 形成商业街,城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文化娱乐 设施多出现在城门附近或闹市区。②开封城内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了 夜市和晓市,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阶级发展的需要。③严格的里坊制, 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限制了人们经济活动,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宋开封 居住的街巷增加了人们经济活动的自由度,使经济较快发展。 33:宋代平江府(苏州)有何悠久历史?平面规划布局有何特色?①春 秋时代为吴国都城,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 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由于大运河的开通,一直是江南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②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市道 路成方格形,主要是井字形或丁字形相交的,河道东西三条,南北四条, 人称三横四直,城中很多坊,但无坊墙及坊门,仅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商 业在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坊;宋代佛道两教并崇,因而这类建筑很多,苏 州的城市园林,在南北朝时已有相当规模,以后更加发展,成为独具风格 的古典园林艺术。 34:宋刻《平江图》有何价值?从中反映出古代江南城市骨架的相对稳定 性和空间的走向开放,如何解释?①这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 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作品。宋代城市现状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 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证据,更是 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展现了当时测绘水平的高 超。②古代江南城市的骨架是河道,河道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 脉,因此不会随便迁址,这就是相对稳定性。古代江南城市的格局不同于 北方城市那样平面规则方正,这也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 没有严格的里坊制,是不规则的街巷,这就是空间轴向的开放。 36:泉州城市布局有何特点?元末以后泉州走向衰落的因素有哪些?①泉 州城市平面式不规则的,一方面是河道导致地形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 于逐渐的扩建形成,最先建造的子城的平面和一般古代城市一样,由方城 及正对四个城门的十字形街道形成骨架,城市发展时,沿城门外的出城干 道延伸,城市扩建时,沿新发展的地区外围修筑城墙,泉州的道路系统虽 然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方正规则,但仍以原来子城内的十字街及其延长线为 骨架形成不太规整的方格网系统。②海盗侵扰,海禁,帝国主义东侵,港 口淤塞。③元朝统治者对于工商业多度剥削,导致城市萧条明清闭关锁国, 商业受遏制,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更要注重加强海防以及保护生 态。抵制、排斥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这是泉州港衰败的根本原因。 38:元大都规划建设有何特点和成就?绘制平面简图。是唐长安后,平地 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 至今保留下来。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 —a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这反映 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加 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b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相结合; c完善的上下水道;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都是由刘秉忠负责元大都:统 一规划,统一建设,多方参与,机制保证。 41:明南京城市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盛况,试通过对其布局的说明加以简 要描述。南京城市是我国典型的不规则型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殿区 及反应商业及手工业的自发成长的市肆区,市肆区集中于鼓楼从南秦淮河 这一带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主要为自发形成的区域,布局不规则,明太祖 时因商旅繁盛,曾大量新建廊坊,塌房,供商旅居住并作为货栈,明代手 工业非常发达,清代以后更加发达,专门设有江宁织造府,明代的南京城 也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并且当时的宗教建筑也很多。 43:明代中都建设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中都规划布局手法对后来的北京规 划有何影响?①脱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国家财力物力,劳民 伤财,计划过大,朱元璋的英明决断,及早“下马”,避免隋炀帝的历史覆 辙。②明北京城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历代程度规划传统。 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皇宫为中心。皇城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充分运用中轴对称的布置手法。44:明代北京城规划是如何利 用和更改旧元大都的?绘示意图说明①李永乐元大都的街道作为基础② 京城范围和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缩了5里,南部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 ③居住单元与元大都相仿,用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④市肆与元大 都不同,在正阳门外的大街,东西河沿岸形成一条繁杂的商业区,由于是 自发形成,道路布局极不规则。⑤园林较元大都有较大发展,在中轴线上 有了景山公园⑥城市水系基本沿用元大都。①明北京城的布局集成了历代 都城规划的传统,整个城都以宫城为中心,完全符合左祖右社②在城市布 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了中轴线,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为元大都的基础,④商业市肆与元大都不同,改 在城南⑤居住区在皇城四周,划分为三个坊⑥城市水系沿用元大都 46:成都有何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如何?明清 时代形成的城市平面有何特征,为什么?1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为四川盆 地西部丘陵环绕的一小块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称天府之国;2 成都自秦汉以来成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工商业也十分繁 华,西汉时成为五大商业都会之一,唐代商业繁荣仅次扬州,有扬一益二 之称。汉末为益州治所,明清时皆为成都府,为四川省会城市;3由于筑成 时顺随河道,城市基本上呈正方形,但不规则,城池和街道非正南而是东 北,西南向,皇城位于商城中心,方正规则,正南北,因而与整个城市平 面及道路呈一角度。 48:明代边防体系在陆上和海边是怎样的?试述不同边防城市经济发展不 同境况与其它地理区位和形势演变的关系?①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 长城沿线内侧修筑了大量的军士卫所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 线的九边重镇,在东南沿海也建立了大量的卫所城市,防御千户所。②a 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军事防御职能,较强的政治,经 济职能b千户卫所城市一般以驻屯为主,经济职能相对较弱,有不少非军 籍居民c防堡,寨为纯粹的军事设施,居民基本以驻为主,基本没有经济 职能。 49:我国明代陆上和海上城寨防御手段从城寨平面上得到哪些反映?举例 说明。陆上城寨以杀虎堡为例,由于新旧两堡之间东西筑墙连成一体,杀 虎堡仅留南门,门有瓮城,城内沿北墙正中建有玄武庙,平集堡有玄武门, 南门较大有瓮城,中间的夹城开东西二门, 海上城寨以水城为例,水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城内东西之间的街道为主 要街道,西北东南向,偏西跨街建有鼓楼,与鼓楼对峙的还有钟楼,南北 们之间也有街道但稍微错开,并不对正。 52:明代平遥城、太谷城繁荣的因素是什么?给城市建设带来什么成果? ①平遥和太古城为全国性的票号中心城市,主要是由于晋商的崛起②在城 市建设方面,平遥太古城内票号,商铺众多,票号建筑在前,中间为管理 部分,后有客房,沿街建筑十分考究,内部装饰华丽,但由于这种经济发 展仍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并没有引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 因而也没有突破封建城市的布局。 54:从南翔镇平面布局看我国江南小城镇在利用河道进行规划建设方面的 经验和特色。城镇在四条水道交汇处的十字港形成中心,并沿四条睡到向 后延伸形成十字形主要街道,也沿河道形成十字形,与大街贯通的小巷多 达40余条,街巷较狭窄,弯曲,呈典型的自发性城镇的路网格局。 58: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可分为那几个阶段?从这些阶段的社会经济历史背 景说明其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①19世纪中叶至末叶,鸦片战争结束后, 清王朝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租界“,这一时期洋 务派采用资本主义技术开办工厂,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大量新兴 城市出现;②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马关条约》签订,辛亥革命没 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连年战争,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租 界畸形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海江浙地区发展较 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④20世纪20年代末叶至抗战以前,政治 中心在南京,经济中心在上海,这一时期有较大发展,并制定过程规划; ⑤抗战期间至解放前夕,军事工业及资源的开发,使一些城市得到新建和 扩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地区基本没什么建设,解放区着手改变一些 就城市的不合理状况。共产党提出了为“工业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 城市建设方针,开始城市建设工作。 61:略述上海近代史上三次城市规划的大意及其历史评价。第一次城市规 划:1927年开始着手规划,1929年提出“上海新区及中心区的规划”。意义: 由于经济政治上的原因,该规划没有实现,由美国的市政专家作为顾问, 受到欧美规划理论的影响,一些中国建筑师在建造“中国固有形式”的建 筑方面起了献策所用,在中心区规划中试图采用中国传统手法。第二次城 市规划:1938年日本占领上海后,开始着手上海城市规划,意义:在规划 图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军用机场,军事机关,码头有仓库,铁道等占有突出 位置,规划图虽然画的很细致,但形式主义色彩很浓厚。第三次城市规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手上海后再次开始上海的规划,这次规划分 为一二三稿。意义:这次规划由于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无法实施,尽 管如此与中国近代其他城市的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 多,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 起了一些作用62: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的上海市规划三稿有哪些在二稿基 础上的改进?应用了哪些当时较先进的规划理论?在中国近代城建史上有 何价值?改进:①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绿地比重,研究工 业区的分布②工业区附近建立独立住宅区③拟定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 ④引入式港口,铁路尽量与港口及工业区直接联系,发现了实际问题如“编 组站”的设置问题,“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 价值:与近代中国其他城市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多, 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起了 一些作用。 65:青岛有何优越自然地理条件?1910年德国人所作的青岛规划是如何利 用这些条件的? ①青岛市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有着天然的海陆优势,而成为五大外贸口 岸之一②众多地区进出口物资主要集散地。③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 国家联系的纽带,④同时也是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港口设于 胶州湾内,可以避免海浪直接冲击,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非常好,道路与 绿化结合很好 66:日本占领青岛时期的规划有那两个层次?略述其大意并加以评述。① 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并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 及“母开计划”②企图扩大城市范围,成为华北战略基地及掠夺物资的港 口③青岛市将胶州,即墨两县划入,还拟扩充大港,新建运煤港,(客运通 过住宅到新市中)将客运与货运分开④将“母市”向北拓展,并拟将其扩 为一带形城市。青岛是帝国主义独占城市,有长期的建设目的,因而有一 定的规划,建设不像其他半殖民城市一样混乱。在城市规划的一些共体技 术及方法上, 69:旧中国在帝国主义独占下的城市规划有何共同点?如何评价?①城市 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有的偏重军事,有的工商,有的宫城,交 通也有综合的②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居住分离③引 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早期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占领时期则现代主义色彩主 义色彩浓重④表现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在多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资本主义 有过统一规划的城市,①城市内各项物质要素安排比较合理②城市风格统 一,③建筑物及道路配合地形④建筑形式与色彩与地区的天然地形环境良 好结合,道路对景的变化及城市轮廓线的处理,绿化的细部处理⑤市政工 程的技术问题可取。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 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答:组成: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及穴居组成,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位置:原始居民点选址的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土地肥沃松软的高爽地带,若在山坡则均位于向阳面,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台地上,这样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布局:已发现的居民点遗址已形成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基于当时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简单的分区。 8. 试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并阐明这一措施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答:“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9.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10. 我国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经济区。 答:关中;三河;燕赵;齐鲁;梁宋;颍川、南阳;三楚;南越。 11.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答:①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②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③重视城市分区④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12.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①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个大城之内;②继承了秦代的京畿制度,把秦朝的“内史”改为“三辅”,同时承袭了遗留在京畿之内的公馆和方边道;③没有外廊,积极发展郊区县,并建设陵邑,通过陵邑承担外廊的功能;④继承了秦朝咸阳重视利用地形的传统;⑤城内没有陵墓区,帝陵主要分布在渭北,并且许多陵墓建在陵邑;⑥继承了咸阳按功能分区的传统,以功能分区作为城市规划结构基本的组织单位;⑦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