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

大多数成语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怪不得老外学汉语最怕的就是成语。其实成语也很有趣。成语也造就了很多名人,有些名人也与成语息息相关,有些人因成语而漉传千古。比如孙山(名落孙山)、墨子(墨守成规)、叶公(叶公好龙)。下面就与成语息息相关的一些名人略作分析。

一、成语中的名人1、受人尊重的“名人”。如:愚公(愚公移山)。愚公因为每天挖山不止,做事有恒心并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最终感动了天帝,获得了成功。因此成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位名人。2、让人鄙弃的“名人”。如:东施(东施效颦)。西施美吧,但她的名字未在成语中出现。东施这位丑陋的女子,因为模仿西施(虽模仿时愈加丑陋)却声名鹊起,亦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名气很大的人物。一、成语中的名人1、受人尊重的“名人”。如:愚公(愚公移山)。愚公因为每天挖山不止,做事有恒心并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最终感动了天帝,获得了成功。因此成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位名人。2、让人鄙弃的“名人”。如:东施(东施效颦)。西施美吧,对外汉语https://www.sodocs.net/doc/336037418.html,但她的名字未在成语中出现。东施这位丑陋的女子,因为模仿西施(虽模仿时愈加丑陋)却声名鹊起,亦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名气很大的人物。

二、与成语有关的名人1、名垂千古类。如:“不耻下问”的孙文子。他能放下架子,勇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个勤学好问的典范。“卧薪尝胆”的勾践。作为国王,睡柴草尝苦胆,能那样励志报仇,何愁打不败对手。“负荆请罪”的廉颇。老将军廉颇发现自己做得不对时.就主动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请罪,这需要有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胸襟!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很多,比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程门立雪”的杨时,“余音绕梁”的韩娥,“百废具(俱)兴”的滕子京,“闻鸡起舞”的祖逖,“约法三章”的刘邦,“背水一战”的韩信,“歃血为盟”的毛遂.“不求闻达”、“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庖丁,当“刮目相(待)看”的吕蒙,寻找“终南捷径”的卢藏用,抓住“彼竭我盈”战机的曹刿等,这里就不一j赘述了。2、臭名远扬类。如:“纸上谈兵”的赵括。饱读诗书的赵括,懂得很多的军事理论。但在战场上,不知灵活处理,被秦军射死,且所率部下四十万人马全部被俘。这教训是多么的惨痛。“莫须有”的秦桧。历史上有名的奸臣秦桧为了诬陷岳飞,竟然以“也许有吧”来给岳飞定罪,真是荒唐至极。“指鹿为马”的赵高。赵高实在“高”,他竟然想出了这样一个“绝招”来考察那些大臣。这家伙确实太“有才”了,治人的天分也非常人所能及的。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有勇无谋”的吕布,“按图索骥”的伯乐之子,“揠苗助长”的战国时宋人,“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杞人忧天”、“掩耳盗铃”中的无具体姓名的愚人。3、不加褒贬类。如:“自相矛盾”的楚人。那位楚人也太能吹了,为了推销自己的矛与盾,他竟然不顾两者的相互抵触,把话说绝。当人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时,他就哑口无言了。这位楚人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时,脑筋是动了一番,也够聪明的,但千万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草木皆兵”的苻坚。把草丛和树木都当做了敌兵,、这也太惊惶失措了。这样的疑神疑鬼,怎能打胜仗呢?“买椟还株”的郑人。别只看重“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的木匣子,而把真正的宝物交还人家。这种只注重外表,忽视实际,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做法,只会被人耻笑。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谈虎色变”的田夫。“朝三暮四”的训猴员,“杯弓蛇影”中的乐广的客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刘邦,惯用“请君人瓮”之法的周兴,听到“四面楚歌”就丧失斗志的项羽。

三、与成语有关的名作者某些成语出自于古诗文之中.有的跟原诗文中的词句一模一样,有的则是根据原诗文概括出来的。而这些古诗文的作者本身就是文学史甚至是历史上的“名人”。只要看到这些成语,你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原诗文的作者。1、出自古诗中的成语及相关作者。如:曾经沧海。唐代元稹的《离思》诗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老骥伏枥。三国魏曹操写的《步出夏门行》中有这样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出自古文中的成语及相关作者。如:觥筹交错。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业精于勤。唐朝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根据文意概括出的成语及相关作者。如:黔驴技穷。根据唐朝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概括而来。世外桃源。根据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概括出来的。

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高连球 现代汉语成语有许多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因此,不少成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现象。了解这些现象对我们理解、掌握、运用成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通假字 不过尔尔(耳)博闻强识(志)再接再厉(励)信口开河(合) 二、古今词义差别 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运斤成风(斤,古义:斧头;今义:量词。) 破涕为笑(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不速之客(速,古义:邀请;今义:快。)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车载斗量(车:用车;斗:用斗。) 鳞次栉比(鳞:像鱼鳞那样;栉:像梳子那样。) 犬牙交错(犬牙:像犬牙那样。) 2、使动用法 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受害;殃:使……遭殃。) 大快人心(快:使……感到痛快。) 3、意动用法 草菅人命(草:把……看得像野草一样。) 不耻下问(耻:把……看作羞耻的。) 4、名词用作动词 声色犬马(犬:养狗;马:骑马。) 不衫不履(衫:穿上衣服;履:穿上鞋子。) 箪食壶浆(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5、形容词用作名词 披坚执锐(坚:坚硬的战衣;锐:锐利的兵器。) 驾轻就熟(轻:轻车;熟:熟路。) 四、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恩将仇报(将恩报仇) 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2、状语后置 嗤之以鼻(以鼻嗤之) 持之以恒(以恒持之)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1.抱头鼠窜 2.奔走相告 3.兵贵神速 4.不毛之地 5.蚕食鲸吞 6. 打草惊蛇

7.风餐露宿8.蝇营狗苟9.寡廉鲜耻10.马首是瞻11.破涕为笑12.可歌可泣13.骇人听闻14.毫厘不爽15.马革裹尸16.厝火积薪17.鹤立鸡群18.巧言令色 参考答案 1、5、7、8、15、17属于名词用作状语; 2、9、11、14、18属于古今词义差别;3属于意动用法;4属于名词用作动词;6、12、1 3、属于使动用法;10属于宾语前置;16属于通假字,“厝”同“措”。

描写语言的词语

描写语言的词语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 【解释】: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自】: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示例】: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高谈阔论gāo tán kuò lùn 【解释】: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自】: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示例】:柴进~,一片言语,娄敏中大喜,就留柴进在相府管待。◎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六回 豪言壮语háo yán zhuàng yǔ 【解释】: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出自】: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 【示例】: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那么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指出方向……的革命浪漫主义。◎茅盾《老兵的希望》 夸夸其谈kuā kuā qí tán 【解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示例】: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 【典故】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列传》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重信用 【相近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 【相反词】人微言轻 【成语例句】 ◎ 新闻媒介具有强大的宣传性和舆论导向作用,记者一言九鼎,一但出现误导,其恶劣影响是可以想见的。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范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 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 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 负:不负(辜负)众望 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 假:久假(借用)不归 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 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 即:不即(接近)不离 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 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 速:不速(邀请)之客 谢:敬谢(推辞)不敏 易:不易(更改)之论 行:各行(执行)其是 致:格物致(得到)知 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 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 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 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 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 若:洞若观火(动词,像) 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 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

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更仆难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口燥唇干: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呶呶不休: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刺刺不休: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摇唇鼓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调嘴学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伶牙俐齿:伶、俐:聪明,灵活。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口角春风:口角:嘴边。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喙长三尺: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辩才无碍: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巧发奇中: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条分缕析: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善颂善祷: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 ○口若悬河: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对答如流: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应对如流: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一、积累重点实词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二、词类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用成语来归类学习词类活用,是很好的方法。 1.名词用作状语

语言描写的成语

语言描写的成语 【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不干不净】: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言不文明。 【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言之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不言之教】: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插科使砌】: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閧】: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打打闹闹】:指喧嚷地争吵和打架或用语言和行动来开玩笑。 【大辩若讷】:。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单传心印】:佛教禅宗,不依经纶、语言、文字传教,以心传心,

触机而发,故称其单传心印。泛指单线秘传,口授心记。 【跌荡放言】:行为放纵,语言豪放。 【恶言泼语】:用恶毒和蛮横的语言说话。 【恶语伤人】: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恶语相加】: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发科打趣】: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发聋振聩】: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发蒙振聩】: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浮言虚论】: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甘言媚词】:甜美的语言,柔美的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的体贴温存的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 【感戴莫名】: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膏唇拭舌】: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胡啼番语】:旧时指外族或外国的语言。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积累重点实词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描写语言的成语

夸夸其谈 【解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自言自语 【解释】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花言巧语 【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三》:‘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滔滔不绝 【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口若悬河 【解释】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绵绵不绝 【解释】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多,连续不断。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结结巴巴

【解释】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铮铮作响 【解释】指撞击金属所发出的声音很响亮。 【例句】铁管掉在地下,铮铮作响。 余音袅袅 【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落地有声 【解释】东西落在地上有响亮的声音。形容人说话做事坚强有力。 【例句】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对答如流 【解释】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谈笑风生 【解释】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高谈阔论 【解释】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豪言壮语 【解释】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描写人物语言的经典成语

描写人物语言的经典成语 导读:本文描写人物语言的经典成语,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描写人物语言的经典成语 1.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心平气和目不转睛呆若木鸡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愁眉紧锁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嬉皮笑脸 2.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3.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关怀备注心心相印海誓山盟拔 刀相助亲密无间 4.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猿意马心慌意乱七上八下心急如焚 5.描写努力的成语 见贤思齐名列前茅平步青云弃暗投明弃旧图新青云直上水涨船高痛改前非突飞猛进脱胎换骨再 接再厉

6.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慌失措漫不经心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愁眉苦脸大惊失色炯炯有神 7.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夸夸其谈 8.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真才实学学而不倦发奋图强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笨鸟先飞闻鸡起舞自强不息不 甘示弱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披荆斩棘 9.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美如冠玉倾国倾城国色天香鹤发童颜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心 慈面善张牙舞爪愁眉苦脸冰清玉洁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老态龙钟虎背熊腰如花似玉容光 焕发落落大方骨瘦如柴大腹便便面黄肌瘦其貌不扬蓬头垢面弱不禁风 10.描写骄傲的成语 班门弄斧孤芳自赏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忘乎所以惟我独尊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我陶醉自 命不凡目空一切 11.人多

人山人海人声喧哗人声嘈杂人如潮涌摩肩接踵 12.高尚 暗室不欺不同流俗不欺暗室不忘沟壑赤子之心德厚流光高情远致高山景行功德无量厚德载物蕙 心纨质见危授命精金良玉敬老慈幼良金美玉明德惟馨年高德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青天白日山 高水长拾金不昧玉洁松贞云中白鹤志士仁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 尊贵 不虞之誉不言而信不恶而严荣华富贵山中宰相师道尊严 14.正气 一身正气无所畏惧气冲牛斗气冲霄汉襟怀坦白气壮山河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 战百胜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挺身而出战无 不胜临危不惧威震天下面不改色勇冠三军骁勇善战镇定自若慷慨就义大智大勇仰不愧天一视同 仁一清二白大义灭亲大公无私义无反顾堂堂正正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毅然决然 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忍辱负重奉公守法表 里如一斩钉截铁头角峥嵘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贫贱不移高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个语 法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古汉语语法在成语中的遗存现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古汉语语法在成语中的遗存现象 作者:陈显顺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21116 刊名: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9,(3)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王力汉语史稿 2004 2.陈秀兰"成语"探源[期刊论文]-古汉语研究 2003(1) 3.毛学河成语是古汉语特点的缩影 1994(1) 4.金惠明汉语成语及其特性[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6)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王辉制约古汉语语序重要因素的研究——用可别度、语义靠近、距离标记对应律来解释古汉语语序现象2007 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汉语语法承接古汉语语法而来,并有很大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也可以解释古汉语的语法现象。所以我们以此普遍的原理为基础,以陆丙甫先生近几年研究得比较深入和透彻的几个语法理论为代表,试图探讨它们在古汉语中的表现。这些语法理论主要为以下几个:一、可别度领前原理二、语义靠近原理三、内小外大原理四、距离标记对应律。这些原理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也会有相互冲突和矛盾之处,我们在文章中也会进行阐述。 2.学位论文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2007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中古汉语较之上古汉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长足发展。此期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的词汇量激增,口语词汇非常活跃 ,复音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多种新兴语法形式和语法现象在此期文献中都有所体现,语言表达的精密性加强,活用与兼类现象减少。《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作为中古汉语时期有代表性的语料之一,在汉语史上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在以往的研究中,前辈时贤在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都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世》词类的研究领域,人们一般把重点放在副词、连词、介词等虚词和实词中的数词、量词、代词三类上,纳入“词法”研究范畴。相对来说,对《世》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实词的考察较为薄弱。《世》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实词约占全部词量的94﹪,“词类研究是专书语法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这三类词进行研究考察,《世》的词类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本文在专书词类研究的框架中,在前辈时贤研究基础上,以《世》的6596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分别归类,主要采用定量描写的方法,并将定量描写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词类研究与句法分析相结合,力图对词类及其各个次类的语法功能及语义方面的差异有所揭示。 在中古汉语研究领域,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研究多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词汇学的角度,主要是从词义训诂、复音词及新词新义的抉发三个方面入手,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蔚为大观。二是从词类角度,词类研究包含在语法研究的大框架中。在专书语法研究中人们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虚词、新兴语法成分及句法的历时演变方面,对于实词的研究,尤其是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词的研究,历来是相对薄弱的。 本文的研究是在借鉴前辈时贤成功方法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采用“定量描写"和“比较互证”两种方法。文中的各项结论都尽可能地用量化的语言材料作为根据,为定性分析和比较研究提供依据。“比较互证”指专书研究不应是孤立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与共时截面上的其他语料结合起来;二是与汉语史纵轴上各阶段的其他有代表性的文献相结合,为语法现象的共时表现及历时变化提供清晰的演进脉络。 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第一章“总论”部分,为论文主体部分的展开作理论上的准备。本章首先讨论了字与词、复音词与短语的区分,提出了在区分以上两组概念时所遵循的原则和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理解,把每个词都单独析出,这是论文展开的第一步。然后讨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的分类标准,并据此将析出的词以“语法功能为主,兼顾语法意义”为标准归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各自有其区别性的语法功能,其中名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主语和宾语,动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中心语和带宾语,形容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和谓语。由于表达精密化内在要求的驱动,各种复杂的新兴的语言表达式的不断出现,兼类和活用现象在中古汉语时期逐渐减少。《世》名词、动词、形容词中涉及兼类与活用的词在该类词中都只是少数。我们从词的语法功能、见次频率和意义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世》兼类与活用的情况。 本文以“自指和转指”理论为指导来分析《世》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情况。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是汉语自身特点之一,但与名词作主语、宾语不同,由于所处“语法位”的影响,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在语法上发生名词化,在语义范畴上发生指称化,指称化有自指和转指两种。 第二章“《世说新语》名词”部分,我们根据语义及语法特征,把名词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四类。 普通名词是名词的主体部分,数量最多,也最为复杂,分为有生名词和无生名词两大类。有生名词包括人物名词、动物名词、国家名词;无生名词包括事物名词、处所名词和抽象名词。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语法特点,有生名词多作施事主语,无生名词常常充任受事宾语。名词在句中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其次是充当定语、状语、谓语,很少充任补语。《世》中专有名词主要指人名、地名、书名等。人名一般不受形容词、数量词修饰。地名一般作处所宾语或处所补语,也可修饰人名。《世》中大多数时间名词在句中可以单独作状语。方位名词也可以表示时间。 我们在何乐士先生《<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一文的基础上对《世》的名词作状语作了进一步考察,补充了何文没有列为考察范围的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单独作状语的内容,并对何文列举的名词作状语例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了一定的增删。 本章还考察了《世》名词的活用与兼类。名词活用以活用为动词为主,方位名词活用能力要强于其他类名词。兼类中以名词、动词兼类最为常见,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兼类。名词兼类能力受单音与复音、专指与非专指的影响,单音词占绝大多数,专有名词因其意义明确,不易引申出其他常用义,所以没有出现兼类现象。《世》名词词头、词尾较之前代又有新的发展,一些后世常见的词头、词尾在此期或者处于萌芽状态,或者已经成熟,如“阿”、“子”、“家”等。《世》中只有极个别单音名词有重叠现象。 第三章“《世说新语》动词”部分,先把动词分为助动词和普通动词两类,然后根据是否能带宾语及带何种宾语,把普通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由于单凭一部专书有时难以确定动词性质,我们在必要时把考察的范围扩大到同期文献。文中列举了《世》中部分动宾关系类型,并对使动宾语和处所宾语作了专门讨论。对于普通动词,在及物与不及物的分类法外,又采用了“带宾动词”与“不带宾动词”的分类方法,考察的结果是,《世》中带宾动词与不带宾动词基本持平。对于专书研究,这种分类法更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由于句式对动词语法功能及语义的选择和需要,一个动词是否为及物动词可以利用某些特定句式加以判别,如各种被动句中的动词、偏指副词“相”、“见”后的动词、受事主语句、施事宾语句中的动词、“所”后的动词等,或全部或大多数是及物动词。我们考察了《世》中的6个动词小类,如助动词、双宾动词、兼语动词、判断动词、完结动词、粘宾动词,结合句法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语法功能及语义特征。《世》动词可以在句中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作谓语中心语和带宾语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世》中没有动词词头,动词词尾有“当”、“于”2个,都是此期新产生的动词后缀。 《世》中“动宾+宾”(VN+O)格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世》中VN+O式并不再是“罕见的语法现象”,共有53例。’VN可以是一个动宾式复合词,也可以是动宾结构。从语义上看,O的类型多样,以表处所和表对象最为常见。O是VN所关涉的对象,文中把VN+O与“动·宾·补”和双宾式作了区分。 第四章“《世说新语》形容词”部分,按语法意义将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其中性质形容词为主体部分。性质形容词可受程度副词

形容激动的成语

形容激动的成语 1、感慨激昂: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2、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3、磨拳擦掌: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4、老泪纵横: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5、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6、群情鼎沸: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7、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8、扬眉奋髯:扬眉:扬起眉毛;髯:颊旁所生胡须。眉飞色舞,胡须飘动。形容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神态。 9、妒火中烧: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10、扼腕长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11、欢忻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12、血脉贲张:贲同偾,紧张、兴奋。贲张,紧张而勃起。形容人非常激动、亢奋。 13、群情激昂: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昂。 14、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15、举国若狂: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16、扼腕兴嗟: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17、面红过耳: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18、红脸赤颈:形容十分激动。 19、心头撞鹿: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20、攘袂切齿: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

21、哽咽难鸣:因感情激动难以发出声音。形容很伤心而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放声大哭。 22、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23、心不由主: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24、扣人心弦: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25、歇斯底里: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26、攘臂而起:攘臂:捋起袖子,伸出手臂;起:站起。形容兴奋、激动地站起来,准备行动。 27、哽咽难言:因感情激动难以说出话来。形容很伤心痛苦而说不出话来。 28、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29、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30、掀拳裸袖: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31、哗世取名: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32、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33、战战慄慄:因激动或害怕引起的身体战抖。 34、攘袂扼腕:攘袂:捋起袖子;扼腕:用手握住手腕。形容激动和气愤。 35、沉不住气: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36、慷慨激扬: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37、无可不可: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38、眼泪汪汪:眼中饱含泪水。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 39、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40、扼腕叹息: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

以成语为抓手,学习古汉语知识

以成语为抓手,学习古汉语知识 发表时间:2009-02-16T16:41:31.95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8年第12期供稿作者:梁发英[导读] 文言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发现,成语脱胎于古汉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发现,成语脱胎于古汉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成语释义 成语经长期使用,从古汉语中固定下来。因此,联系成语来解释古汉语之义,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古汉语。如阅读《庄暴见孟子》文中的“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一句时,课请学生想一想,此句中“举”字的用法于哪个成语中“举”字用法相同,那个成语中“举”字用法不同时,学生常会想到“举世闻名”、“举国上下”中的“举”与课文相同,而“举不胜举”、“不胜枚举”则与课文不同。同样,荀子的《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假”字,与“狐假虎威”、“不假思索”、“久假不归”中的“假”同义,都是“借助”的意思。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堪”字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目”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又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彰”字,与成语“欲盖弥彰”、“天理昭彰”的“彰”字都是“明白、清楚”的意思。 二、联系成语学习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类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汉语的这种独特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如“日削曰割”、“刀耕火种”、“狼吞虎咽”、中的“日”、“月”、作“削”、“割”的状语,意即“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刀”、“火”是“用刀”、“用火”,作“耕”、“种”的状语,“狼”、“虎”作“吞咽”的状语,意即“像狼、虎一样吞食下咽”,属于此类成语还有:礼贤下士、股肱之臣、瓦解冰销、钟鸣鼎食、星罗棋布、狼奔豕突、南征北战、龙飞凤舞等。 2、名词用作动词:如“不期而遇”中的“期”,名词,用于动词“约定”,“密云下雨”,“雨”本是名词,用作动词“下雨”。“如履薄冰”,“履”,名词,“鞋”,用作动词“踩”,“一傅众咻”中“傅”,名词,用作动词“教”。(二)、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如《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意为:“使……活”,于成语中“生死骨肉”的意思是“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可以互相印证,又如“惊天地,活鬼神”中的“惊”和“活”可以译为:“使……吃惊”,“使……哭泣”,与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舞”、“泣”两字类同。(三)、意动用法 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是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成语中也常见,如“不耻下问”中的“耻”是“以……为耻”的意思,“不远万里”中的“远”是“以……为远”的意思,“厚古薄今”中的“厚”、“薄”是“以…….为厚,以……为薄“的意思,”幕天席地”中的“幕、席”意为“把……当作幕”、“把……当作席”,“梅妻鹤子”中的“妻”“子”意为“把……当作子”,属于此类的还有:厚此薄彼,鱼肉百姓,师心自用等。 三、联系成语学习特殊句式 1、成语中的宾语前置 “岁不我与”、“时不我待”,与苏轼《石钟山证》中的“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都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何罪之有”、“何患无辞”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勾践灭吴》中的“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惟利是图”“惟命是从”等等都是以“是”字强调宾语前置。 2、成语中的判断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否判断,《鸿门宴》中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肯定判断。 3、成语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如绳之以法,即“以法绳之”,介宾短语“以法”置于动词“绳”后,又如“趋之若鹜”,介宾短语“若鹜”置于动词“趋”后,另外,业精于勤,即“业于勤精”,介宾短语于“勤”置于谓语“精”之后。 4、成语中的省略句 如鹿死谁手,即“鹿死于谁手”,省略了介词“于”,引以为戒,即“引之以为戒”,省略了宾语“之”,一发千钧,即“一发系千钧”,省略了谓语“系”,“付之一炬”即“付之于一炬”,省略了介词“于”。 5、成语中的被动句 如贻笑大方,就是被大方之家见笑的意思,跟《秋水》中“吾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类同,又如“见欺于人”即表被动等。一言以蔽之,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仅对文言文阅读有帮助,还可以使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两者可谓互相印证,相辅相成,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

形容人的品质的成语

形容人的品质的成语 1、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2、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3、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4、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5、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6、解衣推食: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7、以容取人: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8、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9、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10、卑鄙龌龊: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11、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12、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13、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14、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15、卑陋龌龊: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16、卑鄙无耻: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17、淑质英才: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18、劫富济贫: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19、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20、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21、狐鼠之徒: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22、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23、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24、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25、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26、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27、遇人不淑: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28、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29、豁达大度: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30、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31、救死扶伤: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2、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33、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34、排难解纷:原指为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今指调停双方争执。 35、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36、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37、金玉其质: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