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 脉 礼 赞(张氏柱国堂族史)

血 脉 礼 赞(张氏柱国堂族史)

血 脉 礼 赞(张氏柱国堂族史)
血 脉 礼 赞(张氏柱国堂族史)

血脉礼赞(张氏柱国堂族史)

-----柱国堂铁炉张氏宗谱七修圆谱纪实片解说词

第一部分张姓概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漫长而斑斓的历史进程中,姓氏作为血脉延续的标志,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绝。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不断地丰富姓氏文化,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姓氏。然而,由于岁月的涤荡,大部分姓氏随着历史的变迁已经不知所踪,而张姓却以其庞大的支系遍布于中华大地,繁衍生息,传承血脉。

起源于传说时代的张姓,源远流长,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现成为遍布全球的泱泱大族。查阅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大陆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为中国第三大姓。

英贤昭万世,族史永流芳。从古至今,张氏一族精英辈出,人才济济,在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一长串持续不断,扎实稳健的巨人足迹,在各个领域涌现了无数优秀代表人物。古代有外交家张骞,科学家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名将张飞,诗书家张旭,政治家张九龄,道家创始人张道陵,近代有抗日名将张学良,当代有太空探险家美籍华人张福林,电影大师张艺谋等等。他们凭借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甚至以热血和生命为代价,坚毅而顽强地描绘家族神奇壮丽的拓荒蓝图,书写着播迁繁衍的辉煌史诗。

第二部分柱国堂溯源

柱国堂是张姓大家族几千年延续派衍而形成的无数张姓族群的一支。《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因姓张氏。

乘总序记载:柱国堂鼻祖张钦是汉留侯张良之后,而张良源出黄帝嫡孙弓正挥公。张钦祖居山西太原,后魏时先祖因任清州刺史,而迁居清河。

由于年代烟远,加上编断简蠹,以上记载的情况缺乏古文献或文物佐证,似有传写讹谬之误疑。而自唐末历今,柱国堂家乘诸序详明,无谕攀附,源流井井,了然可信。

翻开泛黄的家谱,一部源远流长的张氏柱国堂家族史渐渐清晰,而串起这段家族史的众多人文故事以及底蕴深厚的家族文化,更会勾起族人无限的遐思。

唐昭宗年间,江西吉州刺史彭玕举兵叛唐,负固于彭蠡、会稽地区。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山东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氏,唐末进士,兵部侍郎张钦(名应宿,字汉弼)承昭讨逆,领清远军节度使,率部与彭玕决战于吉水一带。两战之后,彭玕败逃,张钦挥兵追击至永新境内,再败敌于枫冈,彭玕遂投靠湖南叛将马殷。马殷觊觎江南,令彭玕退守茶陵高垅,并遣部将谭玄增援彭玕,伺机反扑永新而通道江南。张钦屯兵胜业乡(今江西宁冈县),镇监永新,与之对峙。两年后,张钦施反间计,使马殷反叛集团分裂,再无力攻击江西,江西局面得到稳定。张钦因平叛有功,诏封为“开国男上柱国平陆侯”,

举家留居江西永新定里。约公元906年,张钦卒于任上,与原配合葬于井冈山市葛田乡树背村金鳌山。朝廷褒奖张钦的忠义功业,赐谥号“德广”。后裔感钦公功高德广,立堂号为“柱国堂”,尊钦公为“柱国堂一世祖”。

张钦生有忞、悫、愿、忠、恕5子,分别卜基立业,派衍五大脉系。三子张愿,荫授“朝议大夫”,逢五季之乱,隐居永新东门中州不仕,成为柱国堂“东里张氏”开基祖。

国堂耕读传家,以诗书名世。后嗣文才武略,衣冠济美,贤俊豪杰,代不乏人。南渡之初,家族最为显盛,人丁兴旺,分传八十一房,以诗书显科、文章入仕者极多,簪缨相继,第宅栉比,阡陌纵横,楼榭相望,蔚为吉州乡邑之望族。

柱国堂崇尚忠贞礼义。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侵,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文武官员纷纷出逃、叛变,朝廷下诏各地组织兵马勤王。家祖“学士院检阅”张坦(字履翁)毅然回乡,号倡乡邻张、谭、颜等大族倾男充丁,组建抗元乡军,在吉州地区抗元勤王。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张坦闻信国公文天祥率王师由梅州出兵江西,得于都大捷后,又以偏师进攻吉州,便率柱国堂乡军族丁向投元叛军刘槃部发动猛烈进攻,以牵制敌人,接应王师。不料王师攻势受挫,文天祥兵败退至盾州。失去王师接应的乡军被元军团团包围,只好固守禾川以待势变。元军派刘槃城下劝降,张坦仗剑骂贼,宁为玉碎。元军劝降不成,老羞成怒,强力攻城。族丁虽然英勇,杀敌无数,但孤军难敌元军兵锋,几番血战之后,禾川城破,张坦和全体族丁以身殉国。

刘槃叛军和元军为泄禾川之恨,对柱国堂进行惨绝人寰的报复,八十一房顿成人间地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残垣颓瓦,满目疮痍,男女老幼几乎一门同难,东里张氏仅有张广翁等数人偷存性命于榛莽。

张古有男三千壮,禾川一战尽忠魂。

最是长恨贼未灭,庭前子规夜哭人。

柱国堂宗祠和谱牒尽毁于这次浩劫,幸存族人虽然竭力修葺、纂辑,仍失考诸多,遗恨千古。柱国堂子孙因此痛恨元朝,誓不与之合作,终元之世,鲜有入科显仕者。

直至元朝末期,至正辛巳年,公元1341年,柱国堂才有东里张氏脉系16世祖张子美登科元进士,仕任湖广总督。张子美的独子张魁辅于公元1362年,十六岁时,接踵元进士,明洪武年间仕任茶陵知州。魁辅于公元1388年生独子张文德,明洪武辛未年,公元1391年,魁辅卒于任上,葬于茶陵月形。魁辅逝世时,文德只有三岁,正逢腊月寒天,且永新东里至茶陵路途遥远难行,夫人徐氏因而未能携子奔丧。徐氏为此遗憾耿耿。

18世祖文德,天性纯孝,通习经史,虽登科甲,官任给事中,但他不恋爵秩,廉洁旷达,中年致仕后,恣情于田园山水。当文德公游历至其父亲曾任职的茶陵县时,被西乡广修塘的秀山茂林,清溪流泉和淳朴的民风打动,便产生了定居于此的念头,并告之于母亲。徐氏夙有与夫合葬心愿,听儿子这一说,欣然决计从江西永新东门中州举家迁居于茶陵广修塘。

第三部分铁炉开基

文德公卜居广修塘后,因子姓殷繁居处稠密,子孙遂以武功山下的铁炉下为中心逐渐环迁析居,形成柱国堂新的支流。后裔建祠堂于铁炉,尊文德公为铁炉张氏肇祖。

铁炉是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武功山佳山丽水的造化让张氏家门再度焕发华光,满庭书香,儒风盈轩。文德公生有四子:志荣、志清、志富、志贵,全都秉承家祖笔墨遗风学业有成,相继出官入仕,各自辟基立业。

长子志荣(1409-1457),始任陕西咸阳知县,后升任福建兴化府尹。志荣从广修塘迁往海潭,继而在明正统年间(1436-1449),迁于铁炉下创基拓业,生仲贤。仲贤生儿子法渊(1463-1538)、法衡(1468-1536)。

法渊生以宸、以文、以正三子。以正无子传后。

以宸为长房祖,生六子,只有一子显富子孙传后。长房传至35世本祯时无子,为延续香火,光绪年间,招安仁县灵官镇青路村荷树下二房本文次子渊禄为继,渊禄过继后没有定居铁炉下,仍然留居荷树下。

以文为二房祖,生显华、显相。二房子孙繁旺,因祖居地地偏人稠,后嗣渐渐分而迁徙:26世祖崇孔(1574-1637)于明崇祯年间迁徙到安仁县灵官镇青路村荷树下。28世祖尚莲(1665-1731)迁居安仁县牌楼乡甘棠村竹山组石下垄。29世祖德攻(1693-1779)迁居安仁县牌楼乡松林村长子塘。29世祖德致(1699-1748)徙居安仁江东仙坪上(族谱如此记载,据笔者推测可能是承坪乡河东村,有待考证),

后失传。29世祖德仪(1694-1756)迁居安仁县牌楼乡百叶村枫园,现只有一脉本濮,居茶陵县城环城路神农殿77号。29世德星迁居安仁县牌楼乡甘棠村坑水,传五代无子,收35世本诗公一脉为继。二房自广修塘迁至铁炉下创基立业600余年,子孙繁旺,析居铁炉、荷树、长子塘等地,现有鸿丁400余人。其中非农业户口71人,取得硕士学位的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36人,副科级以上干部3人。

法衡(1468-1536)为三房祖,三房后嗣多数失考,文忠兄弟迁往广东等地,现居铁炉的人数不多。

次子志清(1411-1469),州庠生,是四房先祖。明正统年间(1 436-1449)从茶陵西乡广修塘迁居于安仁县新洲乡攸陂湖鸭洲。清乾隆年间(1736-1795),33世祖兴其迁居于土地河,即今安仁县新洲乡渡河村。四房自志清祖迄今传22代,历六百余年,现有鸿丁36人,其中国家教师1人。

三子志富(1414-1475),国学生。其子仲侪于明正统年间自广修塘迁徙到安邑彭里界头,今安仁县灵官镇古塘村、官桥村、向荣村一带,另建分祠,独立谱牒。七修族谱时与铁炉祠合修,立为七房,现有鸿丁百余。其中现役军人1人,取得大、中专学历的4人。

四子志贵(1426-1478),官任广西平乐修仁训导。从广修塘历海潭迁居枣市镇田家村。志贵生三子:仲宣、仲景、仲鼎。鼎生三子:法源、法泓、法涧。法泓生五子:以祯、以春、以森、以晓、以兰。志贵祖后嗣唯法泓次子以春、三子以森有子嗣传后至今,其他全部失考。

法泓次子以春(1499-1563),约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迁居于安仁县坪上乡(一都),成为五房派祖。25世祖华文配安平窦氏,受岳父建议于明万历戊午年,公元1618年迁居安平旱半村应春里,今石门村龙古组。传两世,27世祖仁煌(1677-1734)迁居安平三南村高埠塘,后世失考。仁文(1676-1734)迁居安仁县坪上乡毛塘村,后世失考。仁表(1673-1754)留居安平石门村龙古组。五房自以春传17代至今,历500余年,唯29世祖“修职郎”德溥(1 748-1831)子嗣传后,其他全部失考。德溥系下子孙定居安平镇石门村龙古组,现有鸿丁90多人,其中非农业户口40多人。34世祖学庆膝下子孙53人,其中正处级干部2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0人,具中、高级职称的5人,取得研究生学历的3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的23人。

五房故里--石门村距铁炉下12公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人物诚朴,土地肥美,水泥公路交通全村,花园别墅错落有致,千年永乐江缓缓流淌其中,宛若一幅新时代农村画景。倘遇晚霞映江,四野一片金光,偶有江风衔来幽幽钟声,更显安宁祥和,令人留恋不止。公元2004年,石门村确定为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法泓三子以森(1502-1568),是六房派祖,始任江西高安知县,后升任福建南安通判。以春迁至安仁后,以森后嗣与志清祖其他子嗣定居田家村。六房以诗书传家,生齿殷繁,部分后嗣陆续析迁到冇尾树下,茶陵县城,枣市镇沈家、管塘,株洲、新疆等地,现有鸿丁1 00余人。其中非农业户口28人,取得大专学历的5人,有教师、医

生数人。

第四部分铁炉立修

自文德公离居别祖栖居茶陵广修塘以来,家族生齿蕃庶如瓜瓞蔓延,愈远愈茂,渐次播迁他乡。阅200余年,凡文德公世下长幼无不担心数典而忘祖,唯恐世变时久而宗枝紊乱,纲伦罔常而亲情远疏。明万历乙酉年,公元1609年,长房25世祖华魁,倡议阖族式欧苏而修谱牒,效文正而立家庙,以辨明昭穆,秩序宗流。族人秉承柱国堂遗德,以“文志仲法,以显荣华。崇仁尚德,永远兴家。”的族训作为字辈排行,敦教后人。是年七月,谱成帙具。然而因力与愿违,家庙没能建成。

始修族谱之后,国运不济,民乱峰起,又遭满清入侵,四海之内狼烟不息,生灵涂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族人流离失所,柴薪蔽体,食不果腹,诚有心续谱,无力成帙。清康熙后期,战事渐歇,天下休养生息,族人元气稍有恢复,便多次动议续修家谱,无奈困难重重而未果。雍正年间,六房29世祖仁虎梦见先父指责:家谱百年不修,尔辈是为大不孝!梦醒之后,仁虎公跪于先祖灵前捶胸长哭,发誓膺服父志,主持续修。于是拭泪自奋,奔走四邑,发动同族长幼,夙夜惟勤,录齿梓板。历兹冷暖八载,公元1732年,清雍正壬子年二月,功成告祖时,迄始修已123年。为续家谱,仁虎公殚思极虑,倾家所有,拳拳之心可慰公祖,切切义气更励后人!

又50年后,二房31世祖,州庠生远明,感其时,世系繁衍旺达,宗族业益崇宏,是应兴建铁炉张氏祠堂,以安放先祖牌位,阖族

祭祀,礼制宗法。于是集族商议,派钱饾料,择铁炉下群峰屏列,四势匀和之吉地,卜基动土建造张氏家庙并三修家谱。几经努力,于公元1782年,清乾隆壬寅年十二月,张氏家庙与家谱俱成。从此,我族祖牌有庙,礼制有所。张氏家庙风雨苍黄400余年,屹然若松,见证着世事的曲折和辛酸,辉映着族人的智慧和荣光,承载着家族的希冀和企盼,几经战火,数历磨难。新中国成立后,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失修,不幸在1990年倒塌,昆辈无不扼腕叹息。时至今日,家庙的残墙依然不愿全身覆地而顽强伫立,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喃喃地讲述岁月浊蚀的故事,静静地守望百世传承的梦想。

道光年间,天下太平,我族各播迁之地,生齿迭增,产业有臵,分房派支势形。公元1829年,乙丑年11月,第30世祖五房业儒永琳(1793-1859)广集族意,依照祖脉派支分房,主持四修家乘。除志清祖脉系迁往安仁界头,世丝莫考外,其他族裔派分六房。

公元1891年,清光绪辛卯年春,六房33世祖,业儒家扬(18 48-1892)举议五修家谱,告谕各房,各房翕然乐从。举族合力,至8月初稿即成,又饬讹阙疑,反复整订,择12月吉日圆谱。

世事沧桑!当岁月走入民国时期,迭经外辱的中华民族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之时,突然爆发了“芦沟桥事变”,举国震惊、全民悲愤。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外敌入侵,我族壮丁半出从戎,投身抗日烽火。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为轸念先祖忠孝勋猷,勉励当族男儿杀敌报国,警务科中尉张学治(1882-1949)和团防局局长张学陶(1896-1956)二公于公元1940年清明祭祠之际,召集全族父

老磋商六修宗谱,确定以“家学本渊源,因之培福田。声宏由实大,良秀步先贤”作为字辈排行和族训。六修于当年11月在百团大战的捷报声中圆谱告祖。

第五部分七修庆典

时世跌宕,岁月斑斓。铁炉张氏家族的兴衰荣辱自文德公开始,传承迄今六百余年,无论历史变革如何风云莫测,族人士农工商,始终恪守“崇仁尚德”的祖训,延续“家学渊源”的家族文化精神风貌和道德养成,不断递修宗谱,完善族训家规。

然而,在某些历史年代里,家谱被视为“封建糟粕”而遭摒弃和封禁,铁炉张氏家谱也因此一度间修,祠堂移作它用而颓废,但同宗一脉的亲情不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制度变革而发生改变。追本溯源,寻根问祖,这种最原始最朴素的精神,时时牵引族人的宗亲血缘情感。族内一些有识之士深切地感到家谱不仅是珍贵的家族文化财富和精神食粮,更是宗族维系血脉亲情,勉励族人和睦奋进的家族瑰宝,因此决不能让代代相传的家族瑰宝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失传。经广泛征求族人意见,决定启动重建宗祠、七修宗谱这一家族文化的大工程。

2006年8月,由志强、文忠任主修,本清任主任,检保任总理,源森为总编,文志、成平等为编委,组成铁炉张氏柱国堂七修族谱编纂委员会,着手七修族谱,水龙、苟仔、发生、玉生、六子等人为主着手重建宗祠。至2008年12月底,历时二年零五个月,宗祠落成,七梓告竣,界头归修,三喜临门。

2009年元月2日,戊子年十二月初七日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

各房宗亲怀着对祖先无限的尊崇和敬仰从各地纷纷齐聚铁炉,隆重举行铁炉张氏宗祠重建竣工暨七修圆谱庆典。虽是腊月隆冬,但阳光分外明媚,天空格外湛蓝,季冬的草木也焕发生机,显得更加多情。武功山下铁炉上空彩旗飘飘,鼓乐阵阵,族人笑靥盈盈,握手言欢,畅谈同宗之谊,祠堂内烛光闪亮,高香缭绕,整个铁炉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充盈着浓郁的亲情。

10时18分,一至七房全体宗亲次序排列,肃立于列祖列宗神牌前举行庆典仪式。鸣炮奏乐,击鼓九通,鸣金九响之后,族内最长者学伦携各房代表拜告列祖列宗,主修志强携七修编纂委员会委员昭告天地,七修编纂委员会主任本清携全体委员祭奠先祖。接着,本清致热情洋溢的圆谱贺辞,志强发表声情并茂的讲话,源祯代表洒水村委会热烈道贺。之后,江西宁岗张氏理事会代表张济华,炎陵鹏塘宗亲张茂北,安仁新塘宗亲张家先等分别致祝词。最后,各房裔孙按次序燃香烧纸,酹酒谒愿,诚表对先祖的追思与敬意。

先祖开基择吉地,后昆有志培福田。

渊远家学垂万世,今朝良秀步前贤。

欣逢盛会,族人感慨万千,当净手虔诚接过油墨芬芳的族谱时,无不从心灵的深处真切地感受血缘亲情的呼唤,感念文德公开创基业的德泽,感悟列祖列宗智慧的灵韵。

是柱国堂七十年来宗族文化的盛举,是铁炉张氏子孙继续前行的新起点,是神圣血脉百世承启的礼赞。

清风微拂,巍巍武功山滑过淡淡几片轻云,带去岁月的尘埃,留下一抹青葱。让时光久久地停驻吧,见证这千古的美丽,记下这动人的时刻!让我们举杯共祝铁炉张氏世代荣昌,谱写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https://www.sodocs.net/doc/337525923.html,/zhxr1973/diary/item/10048126.html

朗 诵 诗 扶 贫 礼 赞讲解学习

朗诵诗扶贫礼赞 今天,我们汇集在什么地方?这样温暖,这样明朗;啊!这样温暖,这样明朗,这样绚丽又神气的地方```````` 是天上?却为何尽是人间喧嚷!是人间?却为何银河怀抱流淌!是欢喜?却人人泪湿衣裳!是悲伤?却又个个神采飞扬````````` 向贫困宣战,忆往昔,添惆怅,欲仰天长啸;看今日,情思满腔,急觅亲人诉衷肠!人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常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个扶贫队队员,然而——这里没有神仙,却名扬华夏,誉满三晋;接受党和政府的派遣。带着神圣的责任,带着深厚的情感。这是强国富民的大政方略;向贫困宣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向贫困宣战,这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向贫困宣战,这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这里没有蛟龙,却风生水起,热浪翻腾!悬崖绝壁,令人屏息仰止,大山曾在这里留下萧疏的色调;荒旱饥馑,祖辈家徒四壁,历史曾为这里写下凄惨的悲歌。和畅的惠风为人们吹开了紧蹙的眉头,豪壮的队伍给这里插满了猎猎的旗旌;这里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们的心中随之荡漾起未来的憧憬。

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带着脱贫致富的信念。告别亲眷,走出闹市,向着朴实的乡亲,走进层叠的大山;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农民的心田。体察民情,扶危济难,披肝沥胆,真抓实干。用扶贫驱走贫困的黑暗,用扶贫搬开蒙昧的大山;用扶贫展放致富的翅膀,用扶贫解除前进的羁绊。用心血唤醒了沉睡的大山,用汗水换来了百姓的期盼。放眼太行巅,驻足漳河畔。不由人感慨长叹——啊!平顺啊平顺,您换了人间!产业扶贫,成果灿烂,整村推进,好戏连连;一乡一业,蓬勃发展,一村一品,已经实现;移民搬迁,民生改善,“青羊山庄”,新村典范;“两区”开发,向前推进,“雨露计划”,人才不断。一条条水泥公路像彩带一样在山间蜿蜒,一所所希望小学像繁花一样将农村装点。在“双五”战略、五大目标治县方略引领下,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崭新局面。帮扶之后的新平顺,就像一支浪漫明丽的夜曲,唱起来总是爱意绵绵,充满遐想;帮扶之后的新平顺,就像一篇优美洒脱的散文,读起来琅琅成诵,诗情荡漾。真扶贫,扶真贫!这是一份用责任熔炼的真情,在这充满激情的太行之巅,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富裕和文明;多办事,办实事!这是一份用使命锤炼的真诚,在这充满希望的浊漳河畔,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改变命运和历史的光辉篇章!贫困,这一历史的沉积,将在这场扶贫激战中渐渐逝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

弘扬传统节日演讲稿(共8篇)

篇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二:国旗下讲话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05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脱贫攻坚诗歌朗诵

莲花,在脱贫攻坚的大道上砥砺前行 作者李宇华 1-1. 不知从何时起, 你拥有一个花卉的名字。 赣西边陲的大山, 吴楚相融的民俗, 酝酿了你质朴勤勉的农耕底蕴。 一道土生土长的血鸭啊, 香辣了千年的乡情, 却抚慰不了 那份淡淡的久远的忧伤。 1-2. 曾经沐浴过秦时明月, 也曾垒建汉时的雄关, 唐朝名相姚崇的眷念,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探访, 浓厚了你飞扬柔美的山乡风韵。 一部泸潇理学啊, 灿烂了数百年的历史, 却践行不了 山野村居一个古老的大同梦想。 1-3. 你身处久了崇山峻岭,

你看多了山雾的飘逸卷舒。 “一枝枪”的悲壮故事, “引兵井冈”的英明决策, 助推了你红色土地的完美变身。 一条三一九国道啊, 引领了山外的春风, 却枯瘦了 老区人民多少个殷切的致富向往。 1-4. 又是很多年的徘徊, 又是无数个日夜的翘首企盼。 农民将军的感人事迹, 《老阿姨》的神州唱响, 升华了老区共产党人永远的无私正大。一顶沉重的贫困帽啊, 承接了共和国的大爱, 却压弯了 新世纪莲花人那根脆弱的脊梁。 1-5. 而你却依然坚守那份从容, 就像 最偏远的一棵小草 静静地等候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终于,杜鹃啼红了山峦; 终于,新燕剪乱了雨烟。

一个文件, 六个精准啊, 炸响了新世纪里最为惊天的春雷。——老区需要脱贫致富, ——老区不能没有小康。 北京知道, 党中央知道, 中南海更知道。 1-6. 你轻轻地推开了那扇斑驳的门扉,就像 深居的一位少女 欣喜于朝日阳光迟来的温柔。 终于,山岚润湿了层林; 终于,绿荷青翠了云天。 一条“绿色通道”, 两个脱贫管理池啊, 激活了革命老区最后的一个等待。——莲花需要脱贫攻坚, ——莲花应该追赶小康, 县委知道, 县政府知道, 莲花的有识之士更知道。

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高——班主题班会: 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主持人: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持人: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主持人: 我们今天了解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主持人: 想知道它们的具体事情吗?请与我们一起走进高一一班主题班会: 合: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跑上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道具) 春节: 我们来了,我们就是你们要了解的传统节日!我是春节。 主持人: 春节好。 元宵: 我是元宵节。 主持人;元宵节好。 清明: 我是清明节。

主持人;清明节好。 端午: 我是端午节。 主持人: 端午节好。 中秋: 我是中秋节。 主持人: 中秋节好。 xx: 我是重阳节。 主持人: 重阳节好。 主持人: 我对传统节日有研究,我发现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 划分出的节气有关。比如春节。。。。。。。 1、春节: 哎,我来了。我们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了。 2、xx: 我们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元月,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

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清明: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岁时百问》的说法: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 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4、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升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5、xx (抢上):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 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6、中秋: 我们应该在重阳之前,中秋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 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白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白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囹圆节”。 主持人: 说到中秋我想到一个传说, (节日退场) 主持人: 什么传说? 主持人: 这都不知道,嫦娥奔月呀

脱贫攻坚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诗朗诵)

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初心是什么? 是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 母亲印在他耳畔的那个暧暧的、永不冷却的吻 是暗夜里的北斗,是信念之魂发出的万丈光明 是征途里的永不磨灭的胆气与坚贞 水说:抱定始心,坚定方向,所以我势不可挡 山说:无拒风雨,积翠凝华,所以我屹立不倒 党说:不忘初心,始志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人民说:跟党走,听党话,聚力复兴大业我们众志成城 南湖红船定乾坤,东方赤旗主浮沉 继往开来创伟业,道路自信抱始心 生命为舟,信仰作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民族第一个划时代的最强音响箭般划破黎明 从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到中国梦的歌声嘹亮 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 当“脱贫攻坚”的巨笔豪迈挥洒时

我们共同见证着一场新的变革 向贫困宣战,这是强国富民的大政方略 向贫困宣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 向贫困宣战,这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 向贫困宣战,这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 2015年,历史应该铭记这一年 当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响彻祖国大地 从首都北京吹到遥远的庆城时 随之而来的,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这片厚重而贫瘠的土地正式打响了一场世纪之战 ——脱贫攻坚战 扶贫的春风,吹开了人们紧锁的眉头 攻坚的决心,让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生命的火花就此绽放 我们把为民的初心 撒向了高原希望的土壤 播种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期望 把复兴的大业 演绎在柔远河畔 与贫困户们共尝着油菜花的芬芳

人们心中荡漾起未来的憧憬 我们不忘初心 让扶贫,扶在根上 将脱贫,脱到心上 把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深深地扎进心房 把脱贫的壮志 树立在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 保障村落的水电路网 给乡村披上了美丽的新装 用无愧于心的行动,感染群众的心房 地还是那片地 长出了白瓜籽黄花菜万寿菊 羞煞一片玉米土豆高粱 山还是那座山 修通了柏油路砂砾路产业路 像彩带一样串起了山上山下庄前屋后

脱贫攻坚文艺汇演主持词

“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 文 艺 演 出 主 持 词 北岭镇刘集小学 2018.11

刘集小学“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 主持词 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孙:在场的父老乡亲们、以及可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刘: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是当今全国的头等大事,是关乎老百姓生存生活的民生大事,是一场不能输,输不起的攻坚战。 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这场战争。 孙:秋高气爽,果乡情浓。我们今天举行的北岭镇刘集小学“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就是要传播脱贫攻坚的信息,树立脱贫攻坚的信心,表明脱贫攻坚的决心。 刘:快乐进万家,周末喜相逢,首先为您介绍出席今天盛会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并感谢他们的到来。 孙:有请作重要讲话。感谢一番激情洋溢的致词。在北岭镇中心校和刘集村委的倡导下,今天向家长开展脱贫攻坚的宣传工作,引导家长了解国家政策,从而要感恩党的领导,要自力更生,依靠自身的奋斗实现脱贫致富。 刘:今年县教体局又利用暑假,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开展“我伴你成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对全县975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排查,负责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对此,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带动家长,

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一个家,影响一个村,要通过学生、学校的教育影响家庭,带动家庭成员助力脱贫攻坚。 孙:为展示脱贫攻坚新成就,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刘集小学精心策划,编排了这台文艺演出,为刘集村的父老乡亲奉上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各位领导。 刘:演出中间,有两次有奖竞答环节,北岭镇中心校、刘集村委、二轻局扶贫工作队为大家准备了奖品,希望家长和同学们踊跃抢答。在这里为同学们加油,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你们准备好了吗?我宣布:北岭镇刘集小学“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 合:正式开始! 孙:有请刘集小学的老师们带来的诗歌朗诵《扶贫礼赞》,大家欢迎。幼儿园学前班的小朋友做好准备。 刘:(毕)是的,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好!再次把掌声送给我们的老师们。, 小朋友们用七彩的画笔描绘祖国的美好风光,你画太阳我画国旗,有请幼儿 园的小朋友们带来的舞蹈《画爱》,大家欢迎。二年级同学做好准备。 孙:(毕)感谢孩子们精彩的表演。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为了不再悲伤,不再落泪,多少青年时刻保卫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不忘前事,激励我们知耻奋进。有请二年级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七子之歌》。幼儿园小朋友做好准备。 刘:(毕)感谢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有请幼儿园中一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嘚啵嘚啵嘚》,掌声欢迎。一(1)班同学做好准备。 孙:(毕)感谢孩子们精彩的演出,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天安门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最神圣的地方。请欣赏一(1)班同学带来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大家欢迎。舞蹈队的同学们做好准备。

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发扬和传承

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发扬和传承 城市学院082班严春兰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十分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传统节日,即是一个名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和对传统文化情感的集中表达。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显得很冷淡,甚至忽略或者忘记了很多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往往被元宵、粽子、月饼等食品所代表,对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传递出的民族精神,大家却知之甚少。”王习三委员的一席话,表达了他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关注 传统节日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特定时间的集中体现。 把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显示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利用好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传递民族精神。首先,要在全社会对传统节日进行宣传,让

烟草诗朗诵《新朔烟新征程》原稿

配乐诗朗诵: 新朔烟新征程 女1:时光荏苒,2018新年的钟声刚刚在我们耳边响起,男1:岁月如歌,2017的点点滴滴已渐渐离我们远去。 女2:回首过往,总有一些经历来不及怀念就已淡忘, 男2:但也有一些岁月,每每回味,我们都激情澎湃、永生难忘。 合:那,就是和朔烟一起走过的日子。 女1:还记得2014年12月24日么? 男1:记得,那个日子怎能遗忘? 女2:是啊,就是从那一天起,朔州烟草新一届党组正式履新,朔州烟草踏上了凝心聚力、争创一流的… 合:新征程! 女1:朔烟的新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 男1:他们熟悉公司的营销网络如同熟悉自己双手的掌纹,他们熟悉零售户的基本情况,就像熟悉自己的兄弟姐妹, 女2:策略宣传、市场走访、信息采集、客户服务,零售户的苦与乐,都在他们心中, 男2:他们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卷烟营销、服务客户的工作中,他们在用奉献和汗水诠释着“两个至上”

的光荣使命。 男1:朔烟的新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 女1:他们就像卷烟市场上的猎人,炯炯有神的双眼时刻紧盯不法烟贩的投机钻营,虽忍冻挨饿、风餐露宿,也要誓死守住那个售假窝点,将不法分子一网打尽。 男2:他们是斩断非法渠道的利剑,他们是砸烂假冒伪劣的铁锤 女2:他们是铁骨铮铮的烟草卫士,虽历经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却初心不改,他们在用一份无悔的坚守扛起“守土有责”的鲜红旗帜。 女1:朔烟的新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 男1:清晨天还没亮,他们便满载着朔烟“和宜共进,烽火传情”的使命匆匆启程,他们要把包装整齐的卷烟和至真至诚的服务送到6000余零售户的手中。 女1:不管严寒酷暑,他们奔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农村的田野阡陌,只要有零售户的地方就有他们的汗水和脚印。男2:历尽千难万难,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货送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他们只为走好朔烟和零售户的“最后一公里”。

传统节日传承现况与发展措施

传统节日传承现况与发展措施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自2008年元旦开始施行。这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不但对于传承和弘扬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长远影响。自此次调整以来,传统节日的存续与发展、传承与弘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表现出新的情况与态势,产生新的经验与问题,需要采用科学谨严的方法实行深入系统的调研,即时了解现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性意见。基于上述背景、需求和目的,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特别设立了委托项目《弘扬节日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 10JG002),于2010年6月底正式立项。《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的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现实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行等重大社会、文化问题,社会影响面相当广泛,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该课题得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具体担任子课题调研写作任务的课题组成员主要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组成,同时邀请国内部分重点高校、研究机构相关专家参加。课题还聘请著名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者刘魁立、祁庆富为学术顾问。该课题所取得的最主要的调研成果,是按主题划分的10个子课题。这些子课题尽可能广泛地涉及到当下公众、媒体及学界普遍关心的相关传统节日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如传统节日的内涵与形式,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的新载体、新形式,青少年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与参与情况,“洋节”在当下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如何借鉴国外传承弘扬传统节日的有益经验,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传播的情况等,通过切实可信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科学手段,真实反映其现状,力求作出合乎实际的概括与判断,并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意见与对策。 一、深入挖掘、准确阐释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指出,弘扬传统节日,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深入挖掘、准确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广大民众了解传统节日的源流及所蕴含的文化精

诗朗诵扶贫朗诵1(1)

诗朗诵 扶贫礼赞 乘着时代发展的快艇 我们悄悄来到梦的世界 胸怀发展的中华儿女 在梦的思绪中不负重托 从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到中国梦的歌声嘹亮 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习总书记的嘱托 也是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 当“精准扶贫”的巨笔豪迈挥洒时 大杨树镇正见证着一场新的变革 党委、政府时刻把群众的福祉扛在肩上 以最大的社会动员参加到”精准扶贫”工程建设中豪壮的队伍给这里唱起扶贫的赞歌 人们的心中随之荡漾起未来的憧憬 向贫困宣战,这是强国富民的大政方略; 向贫困宣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

向贫困宣战,这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 向贫困宣战,这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 一个个扶贫队队员,接受党和政府的派遣 带着神圣的责任,带着深厚的情感 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带着脱贫致富的信念 告别亲眷,走出机关,向着朴实的乡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心田 体察民情,扶危济难,披肝沥胆,真抓实干 用扶贫驱走贫困的黑暗,用扶贫搬开愚昧的大山 用扶贫展开致富的翅膀,用扶贫解除前进的羁绊 用心血唤醒了沉睡的心灵,用汗水换来了百姓的期盼 放眼大杨树,驻足甘河畔。发展变化真是快 合:啊!大杨树啊,您换了人间! 一条条水泥路像彩带一样在村庄蜿蜒,一座座新房像繁花一样将农村装点 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崭新局面 实施了“3+22+N”菜单式扶贫举措,实现了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帮扶之后的大杨树,就像一支浪漫明丽的夜曲,唱起来总是爱意绵绵,故事非凡

帮扶之后的大杨树,就像一篇优美洒脱的散文,读起来琅琅成诵,诗情无限 合:真扶贫,扶真贫! 甲乙:这是一份用责任熔炼的真情,在这充满激情的大地,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富裕和文明! 合:多办事,办实事! 丙丁:这是一份用使命锤炼的真诚,在这充满希望的大地上,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改变命运和历史的光辉诗篇! 合:贫困,这一历史的沉积,将在这场扶贫激战中渐渐逝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好的大杨树!

中国传统节日如何传承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题目: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传承班级:高二(9)班 起止时间: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学科领域:社会文化 指导教师:万宏伟

一、课题题目: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班级:高二(9)班 起止时间: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 二、学科领域:社会文化 三、指导教师:万宏伟 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刘璐 组员:王珊珊、魏子妮、王茵、孙佳续 课题设计与撰写报告:刘璐 资料收集与分析:王珊珊、魏子妮、王茵、孙佳续 制作PPT文稿:刘璐 五、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年味儿"、"节味儿"越来越淡,不但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甚至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憧憬与期盼 也无从捡拾了。情人节、感恩节、愚 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日渐盛行,而且 大有将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 取而代之之势。许多青年对过圣诞节、 情人节乐此不疲,而对中国节日,除 了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等 节日外,对"端午"、"七夕"、"重阳" 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就算是有心人了。而对其中的节日文化似乎一概不知。 曾几何时,我们以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久弥香而自豪;曾几何时,我们以天下节日大备于中华而骄傲。又曾几何时,在不知不觉中那传承了几千年的骄傲与自豪渐渐弱化淡化,不知愁滋味之少年尚无法体会那份锥心之痛,而血性国人却理性地发出了拯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文明精髓的呐喊!

六、报告内容: (一)、课题报告主体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传承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 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 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 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 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 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 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 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 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 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 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 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

诗歌朗诵《扶贫攻坚,不忘初心》

扶贫攻坚,不忘初心 人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人常说“水不在深有仙则灵。” 千家坪这里没有神仙,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千家坪这里没有蛟龙,却风生水起,热浪翻滚 千家坪这里没有天时地利,却民风淳朴,厚德自强 大山在这里设下前进的阻碍 祖辈在这里洒下辛酸和眼泪 历史在这里留下贫困的印记 2015年的一声春雷唤醒了贫困中的人们 扶贫的春风为人们吹开了紧锁的眉头 攻坚的决心让这里焕发生机 这里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的心中荡漾起未来的憧憬向贫困宣战,这是强国富民的大政方针 向贫困宣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 向贫困宣战,这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 向贫困宣战,这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 一个个扶贫队员接受党和政府的派遣 向着朴实的乡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农民的心田 体察民情,扶危济难,真抓实干 用扶贫踢开贫困的黑暗,用扶贫搬开愚昧的大山 用扶贫展开致富的翅膀,用扶贫解除前进的羁绊

看帮扶之后的千家坪,养猪养羊立足民情 看帮扶之后的千家坪,制酒种药敢为人先 看帮扶之后的千家坪,香菇产业成果灿烂 看帮扶之后的千家坪,移民搬迁民生改善 看帮扶之后的千家坪,雨露计划人才不断 真扶贫,扶真贫 这是一份用责任融入的真情,收获的不仅是温饱,而是富裕和文明这是一份用使命锤炼的真诚,收货的不仅是温饱,而是改变历史和命运的光辉篇章 贫困,这历史的沉积在这场扶贫之战中渐渐逝去 2017的钟声已然敲响,千家坪村迎来了新的致富带头人 他们不忘初心,放弃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 他们不忘初心,先富不忘乡亲疾苦 他们不忘初心,带来了致富的果敢和坚毅 他们将用热血和真诚带领乡亲赢得扶贫攻坚之战 他们将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谱写千家坪新的篇章 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扶教育、改基建将得以完善 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建小区、促产业将逐步实现 我们相信,扶贫攻坚,不忘初心 千家坪将迎来一个山明水秀、民富力强、幸福安康的美好明天! 作者:汤静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知识讲解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的节日文化有日趋淡化不断异化的趋势,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应本着以人为本、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原则深入挖掘与升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汲取世界各国节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大胆创新并自觉为传统节日注入新质。 传统节日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对之进行当代重构与创新就成了当代中国人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 近年来国家和民众对传统节日重视起来,2005年中宣部等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意见》提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2007年清明端午中秋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国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制度层面确立,民众从民间自发过节发展为制度性过节。 一、节日文化异化透视 1.节日文化西洋化之提示 “洋节”在中国存在,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表征。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倾向在于,社会包括年轻人,对“洋节”的陶醉热情与对传统节日的冷漠平静形成较大的反差。据调查,在大学生中,对“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节日熟悉程度与认同程度非常高,对传统节日,除熟悉“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节日之外,对如“七夕”、“腊八”等节日了解甚少。虽然,我们不能单纯评价现代社会里中国人过西方节日是崇洋媚外,但需引起我们足够反思的是他们对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陌生程度和轻视程度。

2.节日文化商品化之醒示 在越来越繁忙的市场社会里,一切被烙上经济的痕迹。然而,与此同时,在多年的社会文化导向中,节日文化的内在精神品质受到了很大冲击。较为突出的是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参与节日的简单化,只求热闹,求吃玩。如相当多的未成年人把春节压岁这一具有深刻的民族传统意义的习俗演变为一种形式拜年、鞠躬、磕头之后即伸手要红包。同时,商家也把节日看成单纯的赚钱机会,只重经济,不问其它,商业化的操作缺少更多的习俗依据与传承,节日文化有不正当商品化的倾向。 二、节日文化理念重塑 1.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先进性 传统节日总是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联系在一起,通过约定俗成的团聚与沟通,人类需求合群、亲情、友爱的心态得以满足。传统节日是民众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如中国传统节日展示了儒家文化的传统观念,鲜明体现出“重人伦、重血缘关系”的“礼乐”文化特点。在“礼”中透视文化精神,在节日中蕴涵着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 节日文化通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文、民族色彩来展示民族的人情世故、忠奸善恶、民族伦理、民族风格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就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节日文化中的乡土情结、亲情情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本。中华优秀的先进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特定性及个性特点,局部勾勒出世界文化的无穷魅力。代表西方文化的“洋节”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埃菲尔铁塔上的“中国红”、迪斯尼乐园的“中国年”等,在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双重变奏中,再一次证明了民族节日文化是世界性先进文化。因此,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先

建国七十周年诗歌朗诵七首

建国七十周年诗歌朗诵七首 【篇一】 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须轻轻地,轻轻地 不要吵醒 每一块秦砖汉瓦下王朝复兴的梦,和 长城垛口里冤屈的灵魂 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须怀一颗虔诚的心 仔细辨认甲骨上的风流 竹简古卷里的神韵,和 那一株蒹葭的婀娜 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须忍住,激动澎湃的心房 你会看到二万五千里的崎岖与壮美 大渡桥上的凶险和英勇 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在 广袤的土地上久久回响 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纵情绽放来自心底的喜悦

泰山巍峨,五千年辉映日月 黄河奔流,不停歇日夜欢歌 一面鲜艳的旗帜上 五颗星铆钉乾坤,璀璨了整个华夏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尽可以振臂高呼,激情豪迈 北国的积雪刚刚消融 南国的花儿早已绽开 这一曲喜鹊报春拉开序幕 那一首布谷归去颗粒归仓 朝发夕至不是梦 一日看尽长安花 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再不必步履蹒跚,心惊胆战 再不必饥肠辘辘,舍儿卖女 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再不必低声下气,忍辱偷生 再不必唯唯诺诺,没有了脊骨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这是一片满载收获的土地 这是一片富饶强盛的土地

这是一片永远都不会服输的土地 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中华儿女 尽可以昂首阔步,扬眉吐气 【篇二】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021年诗朗诵扶贫朗诵1(1)之欧阳学文创编

诗朗诵 欧阳光明(2021.03.07) 扶贫礼赞 乘着时代发展的快艇 我们悄悄来到梦的世界 胸怀发展的中华儿女 在梦的思绪中不负重托 从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到中国梦的歌声嘹亮 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实现共同富裕 这既是习总书记的嘱托 也是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 当“精准扶贫”的巨笔豪迈挥洒时 大杨树镇正见证着一场新的变革 党委、政府时刻把群众的福祉扛在肩上 以最大的社会动员参加到”精准扶贫”工程建设中

豪壮的队伍给这里唱起扶贫的赞歌 人们的心中随之荡漾起未来的憧憬 向贫困宣战,这是强国富民的大政方略; 向贫困宣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 向贫困宣战,这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 向贫困宣战,这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 一个个扶贫队队员,接受党和政府的派遣 带着神圣的责任,带着深厚的情感 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带着脱贫致富的信念 告别亲眷,走出机关,向着朴实的乡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心田 体察民情,扶危济难,披肝沥胆,真抓实干 用扶贫驱走贫困的黑暗,用扶贫搬开愚昧的大山 用扶贫展开致富的翅膀,用扶贫解除前进的羁绊 用心血唤醒了沉睡的心灵,用汗水换来了百姓的期盼 放眼大杨树,驻足甘河畔。发展变化真是快 合:啊!大杨树啊,您换了人间! 一条条水泥路像彩带一样在村庄蜿蜒,一座座新房像繁花一样将农村装点 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崭新局面

实施了“3+22+N”菜单式扶贫举措,实现了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帮扶之后的大杨树,就像一支浪漫明丽的夜曲,唱起来总是爱意绵绵,故事非凡 帮扶之后的大杨树,就像一篇优美洒脱的散文,读起来琅琅成诵,诗情无限 合:真扶贫,扶真贫! 甲乙:这是一份用责任熔炼的真情,在这充满激情的大地,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富裕和文明! 合:多办事,办实事! 丙丁:这是一份用使命锤炼的真诚,在这充满希望的大地上,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改变命运和历史的光辉诗篇! 合:贫困,这一历史的沉积,将在这场扶贫激战中渐渐逝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好的大杨树!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势在必行 曾几何时,我们以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久弥香而自豪;曾几何时,我们以天下节日大备于中华而骄傲。又曾几何时,在不知不觉中那传承了几千年的骄傲与自豪渐渐弱化淡化,不知愁滋味之少年尚无法体会那份锥心之痛,而血性国人却理性地发出了拯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文明精髓的呐喊! 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湮没了平常日子与节假日的区别,我们已经不必等到过年添新衣、过年宰牛羊,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像过新年,真正到了年根儿底下,“年味儿”反而淡了。 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节日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 气息的节味淡了。 “年味儿”、“节味儿”越来越淡,不但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甚至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日渐盛行,而且大有将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取而代之之势。许多青年对过圣诞节、情人节乐此不疲,而对中国节日,除了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外,对“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就算是有心人了。而对其中的节日文化似乎一概不知。 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只看效益。商场“血拼”,饭店折扣,来就有奖,买就赠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却少有人问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 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传承和发展、发扬和丰富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喝玩乐”的假日,那份美好的节庆记忆在逐渐消失。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传承与建设同样重要。 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更高生活品位和多样化的精神愉悦方式的今天,传统节日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吐故纳新,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让我们的节日也时尚起来,年轻起来,丰富和创新庆祝活动的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越过越新的节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 就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这 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州政协委员、延边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成飞。他说,过洋节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节日。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在世界上得以存在,得以和其他民族相区别,就在于她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独有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正是她几千年岁月的沉积而形成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自2008年元旦开始施行。这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

诗朗诵扶贫朗诵

《扶贫礼赞》 诗 歌 朗 诵

《扶贫礼赞》 韩春英:乘着时代发展的快艇,我们悄悄来到梦的世界 胸怀发展的中华儿女,在梦的思绪中不负重托 刘凤花:从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到中国梦的歌声嘹亮 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实现共同富裕 孙艳:这既是习总书记的嘱托,也是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当“精准扶贫”的巨笔豪迈挥洒时,北岭镇正见证着一 场新的变革 伊卫华:党委、政府时刻把群众的福祉扛在肩上 以最大的社会动员参加到”精准扶贫”工程建设中 豪壮的队伍给这里唱起扶贫的赞歌 人们的心中随之荡漾起未来的憧憬 韩春英:向贫困宣战,这是强国富民的大政方略; 刘凤花:向贫困宣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 孙艳:向贫困宣战,这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 伊卫华:向贫困宣战,这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 韩春英:一个个扶贫队队员,接受党和政府的派遣 带着神圣的责任,带着深厚的情感 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带着脱贫致富的信念 刘凤花:告别亲眷,走出机关,向着朴实的乡亲 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心田 孙艳:体察民情,扶危济难,披肝沥胆,真抓实干

用扶贫驱走贫困的黑暗,用扶贫搬开愚昧的大山 伊卫华:用扶贫展开致富的翅膀,用扶贫解除前进的羁绊 用心血唤醒了沉睡的心灵,用汗水换来了百姓的期盼 韩春英:教育扶贫,成果灿烂,逐校推进,好戏连连; 一乡一业,蓬勃发展,一村一品,正在实现; 刘凤花:放眼北岭镇,驻足利民河畔。 北岭镇啊,您换了人间! 一条条水泥路像彩带一样在村庄蜿蜒, 一座座新房像繁花一样将农村装点 孙艳:帮扶之后的北岭镇,就像一支浪漫明丽的夜曲 唱起来总是爱意绵绵,故事非凡 伊卫华:帮扶之后的北岭镇,就像一篇优美洒脱的散文 读起来琅琅成诵,诗情无限 合:真扶贫,扶真贫! 韩春英、刘凤花: 这是一份用责任熔炼的真情,在这充满激情的大地, 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富裕和文明! 合:多办事,办实事! 孙艳、伊卫华: 这是一份用使命锤炼的真诚,在这充满希望的大地上, 收获的不仅仅是温饱,而是改变命运和历史的光辉诗篇!合:贫困,这一历史的沉积,将在这场扶贫激战中渐渐逝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好的家园!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演讲稿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演讲稿篇一: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讲 的主题是: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再过几天,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 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 每年的阳历12 月21 日至23 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 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 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 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 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 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 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 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舟”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有诗云: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 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 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 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 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 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 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 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 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