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认为,人的智力是由120个智力因子组成,这120个智力因子分别负责着人类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的水平是由这些智力因子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而影响这些智力因子发展水平的是思维内容、思维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

思维内容是指输入我们头脑中的信息内容,我们把这些信息归为四大类:

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思维过程是指我们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对信息加工的方式有多种,它们是认知、记忆、评价、集中思维(也称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结果是指我们对信息加工后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形式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推衍。

思维内容

每天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输入到我们头脑中的信息非常多,我们将这些信息划分为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信息。

1.图形类: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或触摸到的具体信息。如图形、形状、简单的声音或一个具体的“东西”等。

2.符号类:指具有代表特性的抽象信息,如标志、字母、数字、音符电话号码、乐曲、统计表格等。

3.语义类:指信息的概念和意义。如“树”在中文中用“树”来表示,在英文中用

“tree”来表示,但它们都是指“树”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和概念。

4.行为类:指那些非语言信息,是人类交往中的感受、想法、愿望、情绪、情感、意图以及行为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线索获得的信息。

思维操作我们对输入到头脑中的各类信息会进行加工,

加工的方式有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

1.认知:发现、吸收新信息和认识以前接触过的信息的能力。可视同为“理解能力”。

2.记忆:储存和再现信息的能力。

3.评价: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指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可视同为“判断能力”。

4.聚敛思维:根据给定信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或确定的答案的能力。可视同为“解决问题能力”。

5.发散思维:找到符合问题要求的多种答案的能力。可视同为“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结果

在头脑中加工后的信息(思维结果)有不同的生成形式,我们归类为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推衍的形式。

1.单元:单元是信息最简单的组织方式。单元指的是单一个体。一个图形、一个符号、一个词或意思、一个行为等。

2.类别:类别能力指的是理解信息的分类,能按一般特性进行分类的能力。

3.关系:关系指的是不同信息因为差异或某种关联建立起的联系。如:因果关系。

4.系统:系统指的是有组织或有结构的多种信息组成的整体,或复杂的、彼此相关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可以是图形的,比如迷宫、建筑物;可以是符号的,比如有一定序列的数学操作;还可以是语言的,比如按一定的要求组建的句子等。

5.转换:转换指的是将给定信息转变成其他信息的能力。

6.推衍:推衍指的是从已知的信息中领会到某些更深层含义的能力。比如,一个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从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中我们看出,思维内容、思维操作和思维结果中的各项能力决定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水平。

在对信息类型的处理中,有的人擅长处理符号类信息,有的人擅长处理图形类或语义类或行为类信息。

符号思考者

“符号思考者”善于处理抽象的符号信息,他们有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会计、书籍管理员、文档秘书、计算机编程人员、法庭的速记员、翻译、数学家、作曲家、电路设计师、电力工程师、校对员、字谜爱好者、拼字游戏高手等等;

图形思考者

“图形思考者”善于处理具体形象的信息。甚至如果他们在处理其它类信息时,能够借助图形类信息,往往会很好地完成任务。比如,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如果借助一个饼图,他们便能很快地理解这个概念。“图形思维者”可以不看图纸就能把家具散件组装到一起,他们还擅长摄影、形象设计和修饰物品。

语义思考者

写作,在法庭上为别人辩护,处理公共关系,撰写报告,做演讲,阐释你的观点,做咨询,谈判,做家教等这些工作时,需要具备较好的语义能力。

语义类内容是学校中的主导内容。

几乎所有的教学都是用语义形式来表达的。老师往往把语义看得比符号和图形重要得多。属于“语义思维者”的孩子通常在学习中表现得很好。

而那些被认为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孩子通常是语义能力不够好,在概念理解、词语关系理解、

文字信息理解、概念鉴别等方面会相对弱一些。

行为思考者

我们通过别人的动作和情绪来了解某些信息并与之交流,

我们也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欲望、感受和需求。擅长处理行为类信息的人,他的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得都较好。在学校中中,他们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承担一些职务。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他们更容易成功。

行为能力非常重要,情绪的自我调控、积极的自我评价、正常的人际交往都源于行为能力的良好发展。

吉尔福特智力理论的另一大贡献是关于创造力的阐述。这些阐述意义深远,奠基了我们

今天对创造力的理解和对创造力的测评方法。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主要包含四个关键因素:

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进性,且这些因素都相应地集中在智力结构模型中发散思维层面中的智力因子上。思维的流畅性对应“单元发散”中的智力因子,思维的变通性对应“类别发散”中的智力因子,思维的独创性对应“转换发散”中的智力因子,思维的精进性对应“推衍发散”中的智力因子。

1.流畅性是指尽可能多地找出答案,比如: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能够燃烧的物体,这用到的是“语义单元发散”因子;尽可能多的写出“R”开头“M”结尾的英文单词,这用到的是“符号单元发散”等等。

2.变通性即指思维的灵活性。比如,我们在列举“砖”的用途时,有人列举“盖房、架桥、铺路”之类的用途,而有的人说出“打狗、研成粉末作颜料、顶门、镇纸”等用途,那么说出后面这些答案的人则不拘泥于某一类用途而表现出更强的变通性。变通性在智力结构模型中对应的是语义类别发散的因子。变通性强的人可能具有较高的抽象水平。

3.独创性的答案一般有三方面的特征:

(1)新颖的、不常见的

(2)与给定信息只有很间接的联系;

(3)机敏智慧的。独创性对应的是转换发散的因子。比如人们在回答“如果从现在起,人类全都变为盲人,世界将会怎样?”的问题时,“走路跌跌撞撞”,“不能阅读”等答案都是一些直接结果的答案。这类答案用到的是“语义单元发散”因子;但如果是“以前的盲人将成为世界的领袖”,“照明公司和影视娱乐业将破产”等这类的回答,则超出一般

人的推想范围,

机智新颖,且对问题而言是一些间接的结果。

这类答案越多,表现出这个人的独创性越强,用到的智力因子是“语义变换发散”因子。

4.精进性对应的是一种全面细致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考虑问题的全体,还要考虑问题的细节;不仅考虑问题的本身,还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比如在简图上添加装饰性的细节内容,装饰内容越丰富,这种能力越强;或根据某一给定的计划提纲制定出计划实施的具体步骤等等。精进性对应的是推衍发散的智力因子。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既取决于思维内容中的各项能力,又取决于思维操作中的各项能力。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智力的概念: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智力理论: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智力理论 此阶段的智力理论主要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心理学家们用当时颇为流行的因素分析法去解析智力,通过因素分析探索智力的构成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 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桑代克的三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型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这些智力理论, 都承认存在着一个一般的智力。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1904) 关于智力结构的一种学说,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他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被试者的各类测验成绩时,发现有一个因素与各类工作均有关,称为普通智力因素(G);但有些人数学测验成绩较好,而语文测验成绩较差;另一些人则相反。他认为这些差别或特长提示另一种因素的存在,即特殊智力因素(S)。 理论: 1904年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按二因论之要义,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人的普通能力系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评价: 斯皮尔曼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智力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放到当时流行的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一.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智力理论 此阶段的智力理论主要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心理学家们用当时颇为流行的因素分析法去解析智力,通过因素分析探索智力的构成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 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桑代克的三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型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这些智力理论, 都承认存在着一个一般的智力。 1.斯皮尔曼的二因论 斯皮尔曼的认为,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 (1)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 (2)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2.桑代克的三因素论 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提出了“智力三因素论”,他认为可能有三种智力: (1)抽象智力(Abstract Intelligence); (2)具体智力(Concrete intelligence); (3)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 3.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瑟斯顿(L.L.Thurstone)认为,智力是由许多彼此不同、相互并列的原始能力因素组成。构成智力有七种主要的因素: (1)语词意义的理解 (2)词的流畅 (3)数字计算 (4)推理 (5)空间关系 (6)知觉速度 (7)记忆 4.吉尔福特的智力模型 吉尔福特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划分智力结构。他又把每一个维度分成若干因素,每一个因素都是三个维度元素的组合。三个维度各个元素的组合可得出5×4×6=120种因素。 智力操作的过程:认知、记忆、分散思维、复合思维和评价。 智力加工的内容: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 智力加工的产物:智力活动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系统、关系、转移和蕴含。 二.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兴智力理论 随着对智力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智力学说,智力领域的研究重又出现繁荣景象,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取向,产生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在各种

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其专著《智 能的结构》中,对智力进行了重新阐述。他认为,智力除传统的语言和数学智能外,还包含节奏、空间、动觉、自省、交流等七种智能,它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及文化环境价值标准,个体用于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或创造出有效产品时所必需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智力通常是以复杂的方式进行组合运作的,这是对于传统的“一元理论”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发展,为我国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也为我国教育实践改革提供了契机。 二、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相关研究如下: 1.课程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对新一轮课程评价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对新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上,还体现为对其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的完善上。 2004年,福格蒂等在《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中阐述了多元智能和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实施跨学科

课程整合的方法策略与课堂案例,对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建立有意义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霍力岩在《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中对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谢世谦则在《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中指出,课程评价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教学改革 与传统的一元论智力观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它是多种不同智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特殊组合,受个体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性。这一新的智能观对我国教学观念的变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钟祖荣等主编的《多元智能理论解读》一书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变革的影响。Linda Campbell等在《多元智能 教与学的策略》书中,将多元智力理论运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中,为拓展教师的思维,林宪生详细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小学各学科中的应用。托马斯?阿 姆斯特则在《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书中总结了许多教学案例,为中小学教师将多元智能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柏灵则在

注意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此人专心于某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活泼好动,坐不住,而且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缺乏兴趣,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也有些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半途而废。如果不采取措施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坏习惯,对任何事物都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头脑简单,行为幼稚。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才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家长都应知道,身边这个小活宝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创作,对他的不良行为长久的忽视,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家长要冷静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出孩子不专心的根本原因,并耐心的帮助他加以解决,以便完善孩子智力的发展。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病理方面 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可引发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神经根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可引发儿童抽动症,除了主要表现为

交替出现的刻板式眨眼、皱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外,也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缺乏学习意愿。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3)饮食与环境方面 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也有影响。 (4)家庭方面 教养态度与家中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极大,也常是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当局者迷”,往往无法客观的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观察,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原因。 ①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家长对孩子教养态度不一致的情况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 ②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行为规范?过度的宠爱会导致对孩子的纵容,往往使孩子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做什么,没有忍耐、克制情绪、克服困难的观念,做事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进行到底。 ③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外在刺激太多,玩着汽车又找别的玩具,一换再换,玩具只带给孩子短暂的吸引,无法在玩的过程中感受

谈谈你对多元智能理论理论的认识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多元智力理论的认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每个人都具备所有八项智能,只是发展的程度不同。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都具备至少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智能。这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智能,人人都具有这些智能潜能,只是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挥程度不同。有的人八项或大多数智能都具有较高的水准,如德国的诗人、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歌德。而一些人八项智能发展都是初步的,大部分人只有在某个特定领域展现创意。某些人在一两方面智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如陈景润在逻辑——数学智能方面发展很优秀,而其他方面则很差;爱因斯坦虽然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天赋,但在语言、身体——运动和人际关系方面却未显示出与之相媲美的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大多数都具有一二项发达智能,某些智能一般,其余的较不发达。事实上,多数人只能在一两种技能上有出色表现。 第二、大多数人都能使八项智能发展到自身充分胜任的水平。一个人可能对某一领域不在行或不精通,而常常感到沮丧、懊恼,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缺陷是天生的,无法解决。加德纳认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培养和指导,每个人都有能力使自己所有八项智能发展到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一个音乐天赋一般的人,从小在家长、教师的指点和帮助下,在音乐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可以演奏出高水平的钢琴或小提琴。这在其他智能中也有所表现。 第三、人的各项智能通常相互影响,尽管每种智能彼此独立,但在解决问题时相互作用的,常常需要几种智能在同一件事上共同发挥作用。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每项智能实际上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智能是独立存在的,(除了可能在极少数的专家和脑部受伤的人里)。智能总是相互作用的。如,当—个孩子踢球时,他需要身体——运动智能

构成智商的五种因素

构成智商的五种因素 智商,英文:IQ,即智力商数,由法国人比奈发明,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分析判断、思维、应变能力等。构成智商的五种因素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构成智商的五种因素的资料,仅供参考。 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

的。 智商的组成要素永不褪色的商数;;智力商数 为了对人们的智力进行有效的测量,曾有人提出智力年龄的概念。假如一个学生通过了智力测验中10岁儿童能通过的项目,并且还通过了11岁的题目的一半和12岁题目的四分之一,那么他的智力年龄就是10岁加上9个月。最初,人们采用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数来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后来,发现的用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能更好地表达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于是人们提出了智力商数即商数的概念。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再北以100,即:IQ(智商)=MA(智年年龄)/CA(实际年龄)×100,假如一个同学今年12岁,他完成了15岁儿童应答的题目,则其M.A为15,C.A为12,IQ为125。在未经挑选的人群中,智力平均数100,因此,智商接近100者称为智力正常,智商130以上者称为智力超常,智商70以下者称为智力落后。 智商运算公式IQ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IQ=MA(智力年龄即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100 因此会出现所谓的神童,或者叫天才儿童,他们由于早熟,智商会高达200以上…… 但是人到了中年后,随着年龄增长智力不会再有提高,这时人虽然解决问题能力更强(因为更有经验了),但是IQ却在下降(简单的数学运算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有人做出了修正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认为,人的智力是由120个智力因子组成,这120个智力因子分别负责着人类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的水平是由这些智力因子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而影响这些智力因子发展水平的是思维内容、思维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 思维内容是指输入我们头脑中的信息内容,我们把这些信息归为四大类: 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思维过程是指我们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对信息加工的方式有多种,它们是认知、记忆、评价、集中思维(也称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结果是指我们对信息加工后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形式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推衍。 思维内容 每天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输入到我们头脑中的信息非常多,我们将这些信息划分为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信息。 1.图形类: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或触摸到的具体信息。如图形、形状、简单的声音或一个具体的“东西”等。 2.符号类:指具有代表特性的抽象信息,如标志、字母、数字、音符电话号码、乐曲、统计表格等。 3.语义类:指信息的概念和意义。如“树”在中文中用“树”来表示,在英文中用 “tree”来表示,但它们都是指“树”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和概念。 4.行为类:指那些非语言信息,是人类交往中的感受、想法、愿望、情绪、情感、意图以及行为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线索获得的信息。 思维操作我们对输入到头脑中的各类信息会进行加工, 加工的方式有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 1.认知:发现、吸收新信息和认识以前接触过的信息的能力。可视同为“理解能力”。 2.记忆:储存和再现信息的能力。 3.评价: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指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可视同为“判断能力”。 4.聚敛思维:根据给定信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或确定的答案的能力。可视同为“解决问题能力”。 5.发散思维:找到符合问题要求的多种答案的能力。可视同为“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结果 在头脑中加工后的信息(思维结果)有不同的生成形式,我们归类为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推衍的形式。

儿童多元智能理论

儿童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探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 著名人物如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麦克尔·乔丹、柏拉图和马丁·路德·金谁更’聪明’呢?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聪明’问题的全新视角。 传统的智商(IQ)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而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批评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的这一智力定义特别

强调了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不是像传统的智力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即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根据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也就是说,加德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如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了他所谓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存在着的7种智力,这7种智力分别是(1)言语──语言能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上述相对独立的7种智力,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在智力的各种定义中,心理学家都把智力看作能力,这意味着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但是,智力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它是反映在各种智力作业中的单一完整的能力,还是为数不多的、主要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或是由大量特殊的、互不相同的能力所组成。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验,以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历史上有比较流行的5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普通智力论主张智力是一种单一完整的能力、统一的通用能量。这种观点认为,虽然智力可能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或导致各种活动,但基本上它是一种单一的能力。从广义上说,任何提供单一分数(智商)的测验都可以算是单因素论的代表作。c.e.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是普通智力模型的一种形式。斯皮尔曼主张智力的首要因素,即一般能力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除这个一般因素(代号g)外,每个特殊的测验,都假定是测试该测验专有的各种技能。所以,虽然这一理论确定了一般因素的首要性质,但还承认其他诸特殊因素(甚至于其他一般因素)也应加以考虑。可是联系到智力的测量,按照普通智力论,一个最好的测验应该渗透着一般智力。各测验所需要的g,以质论是相同的,以量论则不相同。 群因素论设想智力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

的常见因素。虽然任何特殊研究所得到的具体能力(群因素)会随所用的测验、样本的性质及分析的方法等变项而有差别,但下列诸因素的出现却具有规律性,并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①空间:想象空间几何模式的能力;②知觉速度:迅速而精确地注意细节的能力;③数:简单算术计算的速度和确度;④文字理解:对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⑤词的流畅性:应用字词的能力;⑥记忆:对无意义材料的即时回忆;⑦归纳:引出规则的能力。l.l.瑟斯顿是群因素论的主要倡导者。 j.p.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型设想智力活动有3个维度:操作、内容和成果(图1)。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和评价。这些操作的内容可能是图形、符号、语义或行为,而成果可能有单位、门类、关系、系统、转化或涵蕴。所以整个模型包括150种组合(5种操作×5种内容×6种成果),每一组合代表一种独特的因素。例如语言理解因素(词汇)在吉尔福德的模型中,就成了认识语义单位的能力。 p.e.弗农的层次结构说上述的群因素论和吉尔福德模型都把智力看成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但这些不同的能力是否都属于同一层次,是不是有些能力包含的内容多一些,因而包括了别的小能力呢?弗农就认为智力结构是有层次的,从较大的一般因素(一般智力)通过群因素到越来越特殊的小因素。在他的模型里,一般能力g居层次的顶端。这一一般因素再分为两大群因素:语言-教育因素(v:ed)和实用-机械因素(k:m)。它们进一步再分为许多次群因素,前者有词、数等,后者有机械知识、空间、动作等。下面还有更细的特殊因素。

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二因素理论是关于智力结构的一种学说。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研究历程 他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被试者的各类测验成绩时,发现有一个因素与各类工作均有关,称为普通智力因素(g);但有些人数学测验成绩较好,而语文测验成绩较差;另一些人则相反。他认为这些差别或特长提示另一种因素的存在,即特殊智力因素(s)。 1904年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具体含义 按二因论之要义,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人的普通能力系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 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 斯皮尔曼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智力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放到当时流行的遗传决定论相比,无疑是对智力落后教育的一种鼓舞,智力落后儿童的一般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是绝对的,但是也有

些特殊儿童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但是要指出的是该理论无疑过于简化和不成熟,因此又无法给智力落后教育带来更多的方法的改进和原则的探索。 智力的构成因素观察力 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注意力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记忆力 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例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思维力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想象力 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结构的主要研究综述,分别从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和情绪智力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结构;结构模型 1情绪智力的定义 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不过已达成共识的是可以将这些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认知能力即能力EI;另一类则是特质EI。能力EI也叫“认知情绪能力”。它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真实能力。特质EI也叫“情绪自我效能”。它是指一系列行为倾向和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2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 关于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的解释,较有影响力的要属Goleman、Bar-On、Salovey 和Mayer的理论。 2.1Mayer & Salovey 1990 模型 1990年Mayer & Salovey提出EI概念,它主要包括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评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 和评估他人的情绪(包括对非言语表示的理解和移情);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他人的情绪;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包括灵活计划,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转移以及动机四个方面。 2.2Mayer & Salovey 1997 模型 Mayer & Salovey 在1997年对情绪智力涵盖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产生利于思维的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成熟的能力。从这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sol) 智力结构理论的背景和推广 1.创始人:吉尔福特 2.美国心理学家 3.因应用心理测量方法和因素分析进行人格特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智力的分类而驰名世 界。 4.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和国际智力教育会主席 5.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空军需要更优秀的智力测验以提高筛选飞行员的工作效 率 6.吉尔福特编制的测试使空军培训学苑的淘汰率从35﹪降到5﹪,二战后,智力因子的功 能研究定义了90多种智力因子。1955年智力结构模型的研究,讲智力因子划分为三个维度,操作、内容和产物。 7.智力结构的应用 8.1959年结束 一.智力结构理论(sl) 简介 1.分为三个维度 内容:图形(F)符号(S)语义(M)行为(B) 操作:认知(C)记忆(M)评价(E)聚散(N)发散(D)

产物:单元(U)关系(R)类别(C)系统(S)转换(T)推衍(I) 共4X5X6=120个智力因子 3X5X6=90 (SOI) 二.具体内容 1.内容:指输入到人们头脑中的信息共有三种即:图形(F)符号(S)语义(M),我 们把人们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分别叫做图形能力符号能力和语义能力。 A、图形(F) ●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或触摸到的具体形象的信息 ●视觉:图案图形物体等 ●听觉:音乐噪声说话声等 ●触觉:质感温度感觉 ●嗅觉:气味 ★大多数的小孩子处理的信息更多的是图形信息 ★图形偏好者:更善于处理图形信息设计师机械师艺术家的图形能力很强 ★学校中的图形偏好者:大多数小学生学校的学习内容大多不是图形容易导致学习问题

B、符号 ●指从形象信息中抽象出来的具体代表意义的信息如;字母数字音符标志速记符号等●符号的特点:约定俗成如:单词的拼音规则 ●权威制定如;计算机语言 ●符号偏好者:善于处理符号信息数学家计算机编程人员翻译速记员拼字游戏高手●学校中的符号偏好者:学校中的符号系统---数字汉字字母用语音法教英文通过声旁 和形旁及书写规则学习汉字 C、语义 ●指词语和抽象化概念的含义 ●词语和概念的区别 ●语义偏好者:教师作家演员销售人员等 ●学校中语义偏好者:好学生 ●区别:图形符号语义 2.操作 指人们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 加工的方式有:认知记忆评价聚敛和发散 A、认知 ●(SI)通过肌肉运动知觉视觉听觉对信息进行发现了解再发现再认知的过程 ●(SOI)吸收新的材料和认识以前接触过的材料的能力(=“理解”) ●认知是所有操作中最基本的是所有学习的开始 ●认知能力强:“聪明人”----学习新的知识快能对环境中事物保持警觉 ●认知能力差:“迟钝”-------跟不上进度小步骤多方式重复讲解 B、认知任务 ●对事物或事物特征进行命名 ●对图形数字或词语进行分类 ●找出有关系的图片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发现材料中的关系模式或系统 ●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根据给出的情境预测可能的结果 D、记忆 ●对有用信息的保持或存储并在需要时能提取出来的能力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记忆的重要性:听觉记忆----数学 ●视觉记忆----阅读 ●大多数天才儿童都有优秀的记忆力 ●认知≠记忆理解了所学内容≠记住了聪明≠学业成绩好

智力的结构说

(一)二因素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1927)最早在智力领域中应用了因素分析,对后人影响很大。他发现个体在不同智力测验上的成绩高度相关,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存在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这是所有智力操作的基础,而与特殊智力相关联的因素就是特殊因素(S 因素)。斯皮尔曼的智力理论被称为智力二因素说(two-factor theory of intelligence)。在斯皮尔曼看来,人完成任何一种作业的过程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例如,一个人完成算术推理测验作业是由G+Sa来实现的,完成言语测验作业是G+Sb来实现的。一般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虽然人们都有这种智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智力的大小是不同的。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智力。一个人具有完成这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换言之,各人的S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不论个人有几种S因素,这些S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因素(见图15-2)。斯皮尔曼还认为,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基础和关键,它代表一般的心理能量,相当于生理能量,各种智力测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泛的取样来求得G因素。 (二)群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据此他认为智力内涵中并无所谓一般智力与特殊智力之分,而是一些彼此独立的基本心理能力组合而成。因此,瑟斯顿的智力理论被称为智力群因素说(group-factor theory of intelligence)。他提出的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是:(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拼字正确迅速和词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1941年瑟斯顿根据这七种基本能力编制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简称PMAT)。瑟斯顿曾认为他的七个因素结果是与斯皮尔曼的G因素假设相矛盾的。但是,后来人们认为,如果能够在瑟斯顿的七个因素中进行次级因素分析(second factor analysis)并且能够找出一个一般因素,那么斯皮尔曼的G因素将得到支持。也就是说,如果瑟斯顿的七个因素中还有次级因素的话,这个因素就可以被认为是一般智力。 (二)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1963)和霍恩(Horn,1968)对瑟斯顿的七个因素进行了次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不是有一个而是有两个主要因素。按心理功能上的差异,分别称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液态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秉赋。晶态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液态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晶态智力依赖于液态智力。如果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经历,其中一个有较强的液态智力,那么他将发展出具有较强的晶态智力。然而,一个有较高液态智力的人如果生活在贫乏的智力环境中,那么他的晶态智力的发展将是低下的或平平的。表15-3

智力及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

智力及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 一、智力的概述 (1)就智力的具体含义,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西方历史上才曾有过对智力的两次大讨论,一次在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邀请当时知名的智力专家以“智力及其测量”为题对智力进行定义。一次在1986年斯滕伯格在自己的《什么是智力?关于智力的本质及定义的当代观点》的书中收集了当代心理学家对智力本质的认识。但两次讨论都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认识。 一些观念: “智力指认识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创造时所需的能力。” “智力是直接指向个体生活有关的、有目的的适应选择和塑造现实世界环境的活动,智力行为时因背景而异的。” (2)有关智力的研究趋向 智力本质的研究,即智力理论研究,关注核心是智力是什么。智力发展各阶段的年龄特征问题。 (3)智力的构成因素

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二、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 1、传统智力模型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同时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1、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3、空间智能( atial intelligence ) 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4、身体运动智能( 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5、音乐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智力结构理论

1057智力结构理论(卷名:心理学)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structure 在智力的各种定义中,心理学家都把智力看作能力,这意味着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但是,智力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它是反映在各神智力作业中的单一完整的能力,还是为数不多的、主要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或是由大量特殊的、互不相同的能力所组成。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验,以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历史上有比较流行的5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普通智力论主张智力是一种单一完整的能力、统一的通用能量。这种观点认为,虽然智力可能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或导致各种活动,但基本上它是一种单一的能力。从广义上说,任何提供单一分数(智商)的测验都可以算是单因素论的代表作。的二因素论是普通智力模型的一种形式。斯皮尔曼主张智力的首要因素,即一般能力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除这个一般因素(代号g)外,每个特殊的测验,都假定是测试该测验专有的各种技能。所以,虽然这一理论确定了一般因素的首要性质,但还承认其他诸特殊因素(甚至于其他一般因素)也应加以考虑。可是联系到智力的测量,按照普通智力论,一个最好的测验应该渗透着一般智力。各测验所需要的g,以质论是相同的,以量论则不相同。 群因素论设想智力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常见因素。虽然任何特殊研究所得到的具体能力(群因素)会随所用的测验、样本的性质及分析的方法等变项而有差别,但下列诸因素的出现却具有规律性,并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①空间:想象空间几何模式的能力;②知觉速度:迅速而精确地注意细节的能力:③数:简单算术计算的速度和确度:④文字理解:对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⑤词的流畅性:应用字词的能力.⑥.记忆:对无意义材料的即时回忆:⑦归纳:引出规则的能力。L.L.瑟斯顿是群因素论的主要倡导者。 J .P.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型设想智力活动有3个维度:操作、内容和成果(图1)。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和评价。这些操作的内容可能是图形、符号、语义或行为,而成果可能有单位、门类、关系、系统、转化或涵蕴。所以整个模型包括150种组合(5种操作×5种内容×6种成果),每一组合代表一种独特的因素。例如语言理解因素(词汇)在吉尔福德的模型中,就成了认识语义单位的能力。 P.E.弗农的层次结构说上述的群因素论和吉尔福德模型都把智力看成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但这些不同的能力是否都属于同一层次,是不是有些能力包含的内容多一些,园而包括了别的小能力呢?弗农就认为智力结构是有层次的,从较大的一般因素(一般智力)通过群因素到越来越特殊的小因素(图2)。在他的模型里,一般能力G居层次的顶端。这一一般因素再分为两大群因素:语言一教育因素(V:ED)和实用一机械因素(K:、M)。 它们进一步再分为许多次群因素,前者有词、数等,后者有机械知识、空间、动作等。下面还有更细的特殊因素。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九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1.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2.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4.肢体运作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5.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6.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5)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智力的组成: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智力差异表现在三种能力不同组合上)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部世界联系起来) 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情境亚理论(将个体与日常上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经验亚理论(将个体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 元成分:用于决定做什么监督执行的过程,并在完成之后进行评价 成分亚理论操作成分:用于具体完成任务 知识获取成分:用于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 经验亚理论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结果:创造能力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创造、发现、发明、想象、探索) 对现有环境的适应 情境亚理论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塑造结果:实践能力 对不同环境的选择(付诸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 评价:在理论上已将传统智力的观念扩大 (6)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定义: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能是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具体说明: (1)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 (2)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加以改正或弥补 (3)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 (4)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 分析性能力: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批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 创造性能力:超越已知给定内容,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 实践性能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能力 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 (1)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能力可用来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 (2)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3)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智力的三个方面,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