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金明法师讲述

在南洋大学佛学会讲

甲、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

乙、从佛法的观点看人生

丙、结说

主席、各位同学:

今天承贵大学佛学会之约,来此演讲,得与诸位欢聚一堂,谈论佛法,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今年三月初,贵会吴瑶仁与杨国瑞两位同学回马六甲找我,于倾谈中,获悉贵会之组织,虽为时不久,然由于诸位同学之热诚与努力,却有很好的成绩表现。三月中,我应马来亚佛教会雪兰莪州分会之约,在吉隆坡观音寺演讲佛法,在那儿又碰到贵会李栋梁同学,使我对贵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今天我来这里,看到贵会的一切设施,看到诸位同学的真诚合作,一团和气,踊跃听讲,朝气蓬勃!这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到诸位不但是做事情有真实的才干,而且对于求真理又有高度的热诚,实在可喜!

吴、杨两位同学告诉我:贵会诸同学中,有一些对佛学虽然研究有素,可是大部份的同学,还属初学,所以讲述佛法,不宜太深。又说:于演讲中,如能给同学们一点佛教因明学之认识,那就更好了。因此,我今天拟定‘用佛法来剖析人生’这个题目,是想从现实的人生这方面来谈谈佛法,这是比较浅显的。同时也想在这个讲述中,引用一些因明学的论式,来说明它。

甲、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

诸位:世界是个大舞台,而人类生活在这大舞台的范围内,既是这大舞台上的演员,同时又是这大舞台下的觐众。不是吗?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边儿在演戏,一边儿在看人家演戏吗?而戏剧的演出,有时悲哀,有时欢乐,忽焉离开,忽焉会合,情节的更变,时时不同。同样的,人生对于做人的态度与处世的见解,也是因人而异,并不一致。例如:

第一、有些人所处的环境恶劣,遭遇坎坷,因之以为这现实的世界是污浊的,社会是龌龊的,人生是痛苦的!而且认定这些污浊、龌龊的痛苦,都是固定而不能改善的。所以,他向现实的环境低头。

第二、有些人所过的生活优裕,环境舒适,因之感到这现实的世界是美满的,社会是良善的,人生是快乐的!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过著放荡纵乐,花酒麻雀的生活。

第三、有些人以为人生的苦乐,环境的良寙,都是命运注定的。而主宰我们命运的权力,又是操在现实世界以外的神手中,因此必须求神。

第四、有些人认为人生的痛苦,社会的恶劣,都是由于我们身外的一种势力所造成的。所以欲求改善,必须向其斗争,极力斗争,不断斗争。

第五、有些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也不悲观,也不乐观,但是痛苦时,却伤心的如丧考妣;快乐时又欢喜的得意忘形。他不求神,但是事情不能解决时,却遇庙便投,见神就拜;他不斗争,但是有机可投时,却又摇旗呐喊,自命前进份子。

以上五种人,对于人生的见解,从佛法的观点说,都有偏差,都与事实不符,所以也都不足为训。为什么?第一种向现实痛苦的环境低头,是悲观厌世的人生观。这种人一旦走投无路,他会想到自杀。第二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是醉生梦死的人生观。他对世界不谋改善,对人生不求进步。第三种相信命运操在神的手中,是求哀乞怜的人生观。他对现实的社会人生,没有自力更生的勇气。第四种要向身外的势力斗争,是盲目冲动的人生观。虽有勇气,但因认识错误,行为不当,势将加剧社会人生的痛苦。第五种不悲不乐,又悲又乐,这也不像,那也不是,没有定型,无以名之,就叫做颟顸笼统的人生观。这种人自己没有主见,随著环境而转,是很危险的。所以要求人生正确的见解与所应持的态度,以及消除人生痛苦,解决人生问题,必须从佛法中去寻求。

乙、从佛法的观点看人生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依这个世界而生存的,同时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以在哲学上往往说到人生观时,也牵涉到世界观去。这人生与世界,在佛法中,总名叫‘世间’。而由这‘世间’,再分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类以及一切有生命者。而‘器世间’则指这个森罗万象的世界。因为人生不能离开世界,世界与人生,有著极密切的关系,所以佛法上说到‘世间’,也就包括宇宙和人生了。

虽然,佛法浩如烟海,而其对于宇宙人生的说明与指示,又是多方面的。在这一两个钟头的讲述里,说不了多少,所以我现在只提出其与人生最密切的几点,来跟大家互相研究:

一、缘起的人生观

宇宙现象,万有陈列,推究所因,众说竞起:西洋的哲学家,有主唯心,有主唯物,有主一元,有主二元等。印度的宗教如梵天派,主万有皆以梵天为本源。哲学如数论派,主神我与自性和合,便生形形色色的万有。胜论派则主万有的本源为极微,起于空间。这些学说,虽也不无他们的理由,好像荀子所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以骇众人之耳目者’。但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恰好群盲摸象,各人都只摸到其一端,便以为得其全体的真象了!实际上,都未能彻底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

从前,印度有个聪慧博学的青年宗教学者,叫做舍利弗。他跟另一个青年宗教学者叫做目犍连的,很是要好。他俩时相过从,研究学理。同时每人都有一百个学生,在跟他们学习。然而他俩虽然都有渊博的学问,却总认为自己还没有获得究竟的真理。于是相互约定:那一个有著特殊的见闻,都得互相通知,以资切磋。

有一天,舍利弗进王舍城,遇到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马胜比丘,舍利弗看他那威仪庄严的风度,一望便知道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宗教家,心里肃然起敬!于是,他很有礼貌地问道:‘请问大修行者的大名?您住在什么地方?您的老师是谁?您老师教你什么道理?’马胜比丘合掌而很谦虚地答道:‘我蚪马胜,住在竹林精舍,我的老师释迦牟尼佛陀,是一位彻底觉悟人生宇宙真理的大导师。佛陀时常宣说甚深微妙的道理,惜我修学的日子不久,还不能领悟得那么多。只是常常听见佛陀说:“万有皆从因缘生”,这就是佛陀的中心理论了’!接著,马胜比丘便把‘万有因缘生’的道理,向舍利弗解释一番。这位博学多闻的舍利弗,虽然通达当时印度的各种宗教与哲学,却从未听过这样圆满透彻的道理。他听了马胜比丘这一席话,立刻解悟到佛陀的真理。这时,他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于是回去邀同目犍连,带领了两百个学生,一同从佛出家。后来,成为佛陀门下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的两个大弟子。

‘万有因缘生’,佛教的术语也叫‘一切法缘起’。‘一切法’就是宇宙万有。那么‘缘起’是什么呢?缘,是关系和条件的意思:起是生起。缘起,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各种条件互相摄持的关系而生起而存在的。例如:

A、一棵树的生长,一定要有一粒树的种子,这叫做因。同时必须有土壤、肥料、水分、温度、空气种种条件,帮助种子生长,这叫做缘。由于因缘的凑合,这棵树才能生起与存在,这叫因缘生,也叫缘起。进一步说:生长这棵树的种子和水土等因缘,本身还要靠别的因缘,因缘又要靠因缘,这样推究上去,可以牵涉到宇宙万有。从另一方面说:这棵树可以培植风景,长大后木材可以砍来做家具,而家具又可以供人应用。由因缘所生的树,又可以做别的东西的因缘。这样推究下来,物物相助,又可以关涉到宇宙万有。万物助长于一物,一物又可以关连到万物,宇宙万有,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互助关连的关系之网。

B、一个人的产生,除了自己的业识为‘亲因’之外,还必须要有父母为‘助缘’。而父母的本身,又要有父母为其所由生之缘。这样从纵的方面推上去,其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是无穷的。生下来后,又必有衣食住的需要,因之就跟农夫与工人发生了关系。而农夫与工人又必须要有其他的关系,方能生存。这样从横的方面推开来,其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又是无尽的。所以一个人的生命,如就其当体观之,不过是五六尺之躯而已,其在世界人群中,真同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然若进一步的从其所牵涉关系的各方面推之,则纵观无穷,横观无尽,几乎和全体人群都有发生关系。这个人生社会,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互相关连的缘起之网。

基此缘起真理,宇宙间的所有形形色色事事物物,大至地球,小至原子,其所以能成长与存在,都是从种种关系条件凑合而成的。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可以完成自己,不必等待其他的肋缘来完成的。同时也没有一样东西,能够离开其他事物关系而可以独自存在的。

缘起,是阐明宇宙万有实相的真理。这种真理早已存在,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出来的。不过真理虽然早已存在,却从来没有被人发现,直到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觉悟成道时,才被发现。这好像万有引力的原理早已存在,等到十七世纪时,才被牛顿发现。水的汽力原理早已存在,等到十八世纪时,才被瓦持发现一样。

释迦牟尼佛生于印度,当时印度的思想学说,极为复杂,对于宇宙人生的解释,异论纷纷,莫衷一是。在那各派对人生的解释中,‘邪因论’与‘无因论’是最重要而也最普遍的两种主张:‘邪因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冥冥中已经注定的。它抹煞了人生自力更生的行为价值。‘无因论’则以为人生的智愚贫富,都是偶然或者自然而然这样的。它抹煞了人生自作自受的善恶因果。这些自以为是的谬说,混乱了当时印度的思想界。使当时的人民,搞得混淆不清。等到释迦牟尼佛倡说‘缘起’真理,思想界的耳目为之一新!这‘缘起’的真理,像一粒定水珠,把像一塘混浊之水的印度思想界澄清;而对那些徘徊在歧途上的人民,指出一条人生真理的康庄大道。

二、互助的人生观

互助,是一种美德,也可以说是:人生应有的行为。可是、一般人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

英国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生物进化,是由于自然淘汰,以生存竞争为原则。后来,俄人克鲁泡特金创互助论,他说:人生具有自然的同情心,所以大家都有社会的自觉。就是下等动物,也有社会的意识。故生物进化中,个体与群体,其利益始终是互相调和的。惟其互相调和,始能逐渐发展而有今日。

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指出人生的互助,是因为彼此都具有自然的同情心,这是从生物进化的现象事实立论的。在佛法中,更进一步的,说明其互助事实的所以然。换句话说:就是说明人生之所以互助的原理。

人生互助的原理是什么?就是缘起。因为根据缘起真理,人生社会,是一个互相关连的缘起之网。个人的存在,是缘起于群众的,不能离开群众而孤立。群众与己,己与群众,是互助生存的。群众是自己生活的来源,而自己是构成群众的份子。为群即所以为己,害群亦适以害己。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至为密切,而彼此的互相影响亦很大。个人的健全与精进,能够促使社会良善与进步。而良善与进步的社会,也可以促成个人健全与精进。反过来说:个人的懦弱与坠落,会使社会退化与腐化。而退化与腐化的社会,也会使个人懦弱与坠落。所以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社会人群。

人生是缘起的,而缘起的人生,便是互助的人生。所以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为个人的享受,乃在求个人的健全,以谋全体社会的大幸福。因为社会包括了个人,社会得到了大幸福,个人的幸福也在里面了。要是我们只顾个人的幸褔,而不顾社会幸福,甚至妨害社会幸福,那么社会的幸福被害了,结果个人的幸福也得不到。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在为全体社会谋大幸福中去求个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这叫做利他则成自利。要是你想从损害全体社会大幸福上去求个人的幸福,那就好像饮了毒汁以求止渴,虽得凉快一时,终必自招灭身之祸。这叫做害他则成自害。

总之,根据缘起真理,人生是互助生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不要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很重,而忘记了我们所依存的社会群众。应该将个人融化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谋福利。

三、无我的人生观

无我,是佛法的精义。在很多佛经里面,都阐明这无我的道理,教人无我。梁启超先生说:‘佛说法五十年,其法语以我国文字书写解释今存大藏中者,垂八千卷,一言以蔽之,曰无我’。

虽然,我们要详明地部析这无我的道理,而且不但要给听讲的人听得明白,同时还要大家接受这个道理,那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平常一般人之所认为‘我’的,就是每个人的自身,假使这个我没有了,那不是连每个人的身体都没有了吗?这还了得!所以‘无我’不容易讲,这种道理不容易使人接受,原因是佛法说‘无我’,跟平常一般人的常识是恰恰相反的。

但是,佛法所阐明的‘无我’道理,不但是很深很有意义,同时又是合于科学原则而与事实相符的。根据佛法的无我,用科学的推理方法,来推究一般人常识上所认为自我的,到底是指什么东西呢?这样一推究,一般人常识上所认为自我的,立刻就发生动摇了。例如我们问他(一般人):‘你以什么为自我’?他一定不是指著鼻子,就是拍著胸堂答道:‘这个不是我是什么’?他的意思是认定这个身体就是自我,而鼻子或胸膛是做全身的代表罢了。尽管大家都认定这身体是自我,但是依佛法的观察与科学的解剖,事实上却找不到这一个叫做自我的东西。它的实在情形是这样:

(一)根据生理学来讲:一般人所认为自我的身体,不过是五脏、六腑、筋肉、骨骼、血液........各组所构成的集合体。而这构成集合体的各组,又是由很多很多的细胞组织而成的。所以实际说来,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由很复杂的小集团所构成的大团体罢了,里面并没有自我这个东西在。

再说:这个大团体里面的一切,都是时时刻刻在生灭变化,并没有固定的。它不断地把这团体以外的东西吸收进来,溶化成为这团体里面的成分。同时又把这团体里面的成分,排泄出去,变成不是这团体的东西。就是组成我们全身的各组单位的血液细胞,也是新陈代谢,不断地在变换的。据生理学说:‘人体细胞,经过了几多天后,已通通改换过了。假使你认全身的细胞为自我,那么一个人不

是有千千万万的我了,断无此理!而且前一刹那的自找,到次一刹那便被拌泄出去成为非我了。而平时我们不承认为自我的营养料,一经吸收变成血液细胞时,又成为自我了。这样,自我忽成为非我,而非我忽成为自我,在这我与非我之间,实在不能指定那一种为自我。

人身的集合体里面没有我,组成集合体的各组单位当然也没有我,甚至从许多血液细胞中也找不到我。那么你也许以为我就在呼吸之间吧?然而每个人身体上所发生的呼吸,这口气还没有呼出时,是自身里面的东西,一呼出去,就变成自身以外的东西了。如果呼吸是我,那么这个我就忽焉在内,忽焉在外;而且一呼一吸,前后相续,没有一口呼吸是相同的。这样,一个人又不是有数不尽的我了?岂有此理。

再说:依物理化学讲,人的身体,是由氢,氧.....若干种元素所组成的。从佛学上说:人体在物质方面,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结合而成的。我们身体上的皮肤筋骨,属坚性的地大;涎血便汗,属湿性的水大;温暖热度,属暖性的火大;呼吸气息,属轻性的风大。如果你说每一种元素每一种要素都是我,那么这个我不是有好多个了。而且这化学上的各种元素与佛学上的四大要素,不是我们身体里面才有,身体外面的好多地方,还多得很。要是这些元素要素通通是我,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我了,这更不成话!

所以,一般人认为身体上有个自我,实在是常识上的谬误,一经科学与浅显的佛学推究,便不能成立了。

(二)进一步说:一般人或以为人在物质上没有自我,也许我就在精神上吧?然而精神有好多种的作用,你到底是指那一种,或者你说:‘感觉痛苦与快乐的,那就是我’。这样,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所谓痛苦与快乐,不过是心理的现象罢了,苦乐的后面,并没有自我。

(三)也许你说:‘能够感觉苦乐的不是自我,那么能够想像事物的,应该是我了’。这又同样不对,要知道:想像是一种联想的印象,也是心理的一种作用,想像的后面,也没有我的存在。

(四)你或者说:‘人生的行为既有善恶,那么能够行善作恶的,那就是我’。其实人行善作恶的行为是有的,但是人生之所以有此行为,乃是由于其认识的心为主动,并不是什么我。

(五)说到这里,你可能以为:‘那么,能认识的心就是我了’。这要知道:在唯识学上,能认识的心,计有八种之多,那么一个人就有八个我了,断无此事!何况心是念念变易生灭的,若说前念是我,前念已灭;若说后念是我,后念未生;若说现在的念是我,也在刹那变灭:究竟我在何处?

一般人在常识上,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我。其实,这所谓我,用科学的方法推究起来,不过是物理、生理、心理的三种现象罢了。用佛法来分析它,实在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在生灭相续,那里有我?

佛学上说:‘五蕴’的‘蕴’字,是积聚的意思。而那色、受、想、行、识的各别意义是:变碍为色,领纳为受,取像为想,造作为行,了别为识。把变化障碍的东西积聚为一组,叫做色蕴,乃至把明了分别的作用积聚为一组,叫做识蕴。色蕴是属于物质的,而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的。不过在这四蕴中要是加以分别,那识是精神的主体,而受、想、行三种,乃是精神的附属。在上面所讲述的各则中,标有(一)、(二)、(三)、(四)、(五)数字的,就是如次指色、受、想、行、识五蕴。一般人以为每人有个自我的,通常是从这五蕴和合的身体上生起执著,其实它只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的凑合体而已,那里有我?现在把它列表于左:

五蕴┌(一)色蕴—变碍

│(二)受蕴—领纳

┤(三)想蕴—取像

│(四)行蕴—造作

└(五)识蕴—分别

──────

├精神的附属

—精神的主体

物质

├精神

我们的身体,是由五蕴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根本就没有我。所以佛经上说:‘五蕴无我’。梁启超先生说:‘所谓无我者,非本有而强指为无也’。又说:‘佛之无我说,其实脱离纯主观的独断论,专用科学的分析法,说明我之决不存在。质言之:则谓吾人所认识为我者,不过心理过程上一种幻影,求其实体了不可得。更质言之:则此无我之断案,实建设于极确实极致密的认识论之上’。

根据缘起真理,人的生命,是由于精神、物质、社会种种的因缘条件而生起存在的。除了这些因缘条件,根本没有一个独存实在的自我。因为一切是缘起的,所以是无我,无我是缘起的必然结论。一般人因为不明了缘起真理,执著有个实在的自我,因之自私自利,只求自我的扩大与发展。要是能够正确地解悟缘起真理,打破我执,一切自私的锢蔽消除了,思想正确,行为也就符合正义。

四、识变的人生观

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拿‘一切法因缘生唯识现’,做它的中心。其余的学说,好像都是从这中心放射出去的光芒。以上缘起、互助与无我之说,都是从一切法因缘生这一论题略申其义的。从此以下,我想再进一步,略述一切法唯识现的要义。

识就是心,所以唯识也可以称为唯心。但这唯心,却与西洋哲学的唯心论,大异其趣。因为佛法上说唯识,识有八种;而西洋哲学的唯心论,不管是主观唯心论也好,客观唯心论也好,其所谓心,都是在八识的第六识中绕圈子,根本不懂第七和第八两种识。还有其他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主观唯心论否定一切外物的存在,而唯识论虽然也说外境非有,却是说宇宙万有都不离识的关系,并不否定事物的存在。

唯识的‘识’,它的意义比哲学上‘知识论’的‘识’,和心理学上与感情意志对举的知识的‘识’,都广阔得多。识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眼识就是视觉,耳识就是听觉,鼻识就是嗅觉,舌识就是味觉,身识就是触觉,意识依于末那识,而起缘虑思维的作用。末那翻译为意,就是思量。阿赖耶翻译为藏,含藏一切种(种子是人生善恶行为的潜势力)。

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虽能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但它们本身不能形成有系统的知识。能够前后贯穿,由各种经验中得到有系统的知识者,是第六意识。这六种识行相较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体验得到。那排在后面的第七和第八两种识,则其行相微细,不是平常人所能体验得到的。惟有心理学上所谓‘潜意识’与法国柏格森博士所谓‘生命之流’,似乎摸到第八识的边缘。此外,不但那些主张唯心论的哲学家不认识它,就是那些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家,也都茫然。但是从唯识学上说,这后面的两种识,却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我们平常所谓客观的宇宙,其实是第八识的相分。而平常所谓主观的自我,其实是第八识的见分。这道理不但是平常一般人体验不到,就是要理解它,也要费一番工夫。整个宇宙人生,都离不开第八识,都是第八识所变现的。不过每个人的身体是由各变的,而宇宙万有则属共变罢了。在这各变与共变之间,还有进一层的分析:各人的身体,虽是由各人的第八识自变的,但是除了眼、耳等净色根(视神经、听神经等)乃为纯粹自变自用外,其他身体部分,也为他人的共变共用。至于宇宙万有,虽然通通都是共变的,但是其中仍有一部份,虽属共变而不共用,好比房屋园林等,各人有各人的所有权。列表如后:

识变┌共变

└不共变

┌共中共—山河大地

└共中不共—房屋园林

┌不共中共—四大幻身

└不共中不共—净色诸根

├器界—宇宙

├根身—人生

每一个识,都有它的所缘之境;而于缘境之时,必有其所依之根。并且除根以外,还要等待其他的缘。这是各识缘境必具的条件,也就是缘起的原理。有些人不明白这识变必须待缘的道理,听到字宙万有是唯识所变的,觉得不以为然!他想假如一切东西可以由识所变的话,那每个人都有识,而识又是随时都在的,那么现在我的榴梿瘾起了,想变几个榴梿来尝尝,为什么变不出来?这简直是把识变的变,看做变把戏变魔术的变了。其实,就是变把戏变魔术,也要有其变把戏变魔术的条件,也就是要待它的缘。我们知道,要盖一间房子,很多材料都具备了,只是缺少一个砖头或一条木块,也会使房子的工程不能完成。识变的道理,也是一样。不要说随心所欲要变就变不可以,就是已具备了很多种重要的条件了,仅仅是缺少一种所谓不足轻重的缘,还是不能使识生起。举个例说:我们看

书,需要眼识。书已经有了,可是眼识要生起,必须具足九种缘:根、境、空、明、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书已经有了,只算是具备了九缘中的一种‘境’缘,还要等待其他八缘。要是在晚上,即使这八缘中已有七缘,只差‘明’的一缘,还是不能使识生起。必须再加光亮的‘明’缘,才能使眼识生起。这是只从眼识缘境(看书)方面说的,如果要理会那本书的内容,那又关涉到第六意识的范畴了,而意识又要有意识的待缘。再从作为识生起的各种缘说,那缘的本身,还要等待其他的缘。就拿上面所讲光亮的‘明’缘来说,不管是电灯也好,煤油灯也好,它能够发光,还要具备很多条件。不但电流被阻或煤油不够不会发光,就是电灯或煤油灯上的任何一种机件坏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它不能发光,而间接也就影响到眼识不能生起。所以从这推广开去,一识的生起,直接间接所牵涉的条件,实在是多至难以计算的。绝对不能想变就变,毋须待缘的。

唯识学上所说宇宙万有,都是由识所变的,世界上没有离识实有的事物存在。这种道理,对于普通一般人,颇难接受。因一般人都认为宇宙万有,明明是离识而实有存在的。这里,假使有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提出两个难题,证明现实境界是离识实有的:

A以空间证明境界是离识实有的境界是各有其一定的处所的。例如我们要参观南洋大学,一定要到星洲的裕廊律。如果说这些境界都是由识所变的话,那么,识随我们的身体,我们在星洲既然可以看到南大,在吉隆坡或马六甲应该随处都可以看到南大了。可是事实不然,要参观南大,一定要到星洲的裕郎律,才可以看到。这就证明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B以时间证明境界是离识实有的时间是有其先后的次序的。例如农历每月十五晚上,除了阴天有云时外,我们都可以看到圆满的月亮。可是到了初一就看不到了。如果说这些境界都是由识所变的话,那么每月初一晚上,我们仍有识在,为什么不变个月亮来欣赏欣赏呢?这也证明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以上这两个难题,在因明学上,可成两个论式:

A:宗: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

喻:如现见南洋大学。

B:宗: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

喻:如现见圆满的月亮。

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这两个难题,他的主要论点是:现实的境界,是有处所和时间决定的,所以不是由识所变,而是离识实有的。这在普通一般人看起来,好像是言之成理,而且也是符合事实的。可是从论理学上观察起来,他的论据便有毛病了。因为用现见之境有空间和时间的决定,来证明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那么我们在梦中所见之境,也不是有空间和时间决定吗?可是谁都知道,梦中所见的境界,不是离识而实有的。所以主张万有都不离识者,可以这样的答复他:

A空间如梦非离识而实有的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处所决定的。好像我们人在吉隆坡或马六甲睡,梦游南大,汽车到了星洲裕廊律,抬头一望,‘南洋大学’校门矗立著。一直进来,便看到一座一座巍峨壮观的南大建筑物了。等到游毕,离开南大,汽车直向新山驶去。这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处所决定,但是那里是离识而实有的!

B时间如梦非离识而实有的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时间决定的。好像我们在农历月初晚上睡,梦见参加中秋节的月光会,看见一轮圆满的月亮挂在天空,分外光明。同学们有的歌唱,有的舞蹈,其乐融融!这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其时间决定,但是那里是离识而实有的!

这个答覆,在因明学上,可成两个与上面相反的论式:

A、宗:境界非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

喻:如梦见南洋大学。

B、宗:境界非离识而实有的。

因: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

喻:如梦见圆满的月亮。

讲到这里,为了要说明上述论点的过谬所在,我来讲述一些因明学的规则。明白了这些因明学上的规则,再来观察上述的论据,它的弊端便了如指掌了。

因明,是一种论理学,创于印度。印度古代学者,常常用它来作辩论的规则。现在许多中学的文选中,都有选入宗白华先生的‘学者的态度与精神’那篇文章。在那篇文中,说到古印度学者的态度,真是令人佩服极了!他们是‘绝对的服从真理,猛烈的牺牲成见’。当时他们的辩论,就是用因明学做他们的辩论规则,这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要是那一方辩论失败了,立刻认输,‘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从这里,就可看到因明学为当时的学者所尊重了。佛教很多论典,都用因明学来破邪显正。所以懂得因明,对于研究佛教各种论典,有很多的方便。

‘因明入正理论’开宗明义,到出八门二益,有首颂曰:‘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理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这八门二益列表于左:

八门┌1真能立

│2真能破

│3似能立

┤4似能破

│5真现量

│6真比量

│7似现量

├悟他(言语)

├自悟(思想)

├二益

└8似比量┘

因明的论式,称为三支比量——宗、因、喻。略似逻辑学的三段论式——大前提、小前提、断案。不过因明学乃为谈论的规则,而逻辑学则属思考的法式。作用有别,故其排列先后的次序也不同:宗如断案,因如小前提,喻如大前提。

宗上的文字,通常可以分为三段,例如上面所立的‘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这个宗,前面的‘境界’是主语,中间的‘是’是连接语,后面的‘离识而实有的’是述语。在因明学上,前面主语,共有四个专门名词,我们现在只叫它做‘前陈’好了。后面的述语也有四个专门名词,我们现在只叫它做‘后陈’好了。前陈叫‘宗依’,后陈也叫‘宗依’。前陈后陈用连接语联合起来,称为‘宗体’。立宗的条件,前陈的宗依,要立者(说话的人)和敌者(对话的人)共同准许。后陈宗依,也要立敌共许。联合为宗体时,却要立许而敌不许。

因有三个条件,是很要紧的:第一、因的性质,必须要遍满于宗体上的前陈宗依。第二、因的性质,对于后陈宗依品类相同的东西,决定要有。第三、因的性质,对于后陈宗依品类不同的东西,要完全没有。上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立的两个论式中,他的因‘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及‘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都不符因的第三个条件,这是因为它对于后陈宗依品类不同的东西,不是完全没有。

宗上的过失有九种,因上的过失有十四种,喻上的过失有十种,合起来叫因明学上的‘三十三过’。这里只举因过,因上的过失分三类;不成有四过,不定有六过,相违有四过,计有十四过。不定六过是:一、共不定,二、不共不定,三、同品一分转异品偏转,四、异品一分转向品偏转,五、俱品一分转,六、相违决定。上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立的两个论式中,他的两个因,都是犯了‘共不定’的过失。所以他的论式,是属于‘似能立’。换句话说:他的论式,便成为有了过失的论式,不能成立了。

犯了‘共不定’过的因,他的毛病是范围太大了,对于宗上后陈宗依的意义的同品和异品都有其关系。所以在立者(说话的人)说起来,虽然是言之成理,但是敌者(对话的人)却可以用立者同样的理由(因),成为相反的言论(宗),这就是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上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提出的理由(因),是‘缘境之识有处所决定故’和‘缘境之识有时间决定故’,这理由(因)虽然可成‘境界是离识而实有的’的言论(宗),但是用同样的理由(因),也可成‘境界非离识而实有的’的相反言论(宗)。其所以叫它做‘共不定’,就是这个因,随于两可,也可成是,也可成非。是非的意义‘共’一理由,是以‘不定’。

前面不接受唯识道理的人所立的两个论式,因犯‘共不定’过,在因明学的八门中属于‘似能立’。但是那后面主张万有都不离识者,为了要反驳他,也立了两个跟他相反的论式,这在八门中属于那一门呢?是不是‘真能立’?不是,是‘真能破’。

像这样的诘难辩论,在‘成唯识论’与‘唯识二十论’等论典中,很多很多!从这可以证明:佛教唯识学上的万有都不离识的道理,是通过论理学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好像建立在盘石上的稳固基础,不管怎样汹涌的潮水冲来,它总是巍然不动的。

这种唯识思想,对于人生,有其决定性的作用。人生如果切实了解万有都由识变的道理,而识又即我们各人的身心,那么我们各人都有解决现实种种问题的能力。人生虽有许多痛苦缺陷,但那痛苦缺陷不是无可补救的,决不向痛苦的环境低头!而且那痛苦缺陷不是注定的,也不是神的责罚,所以求哀乞怜不是办法,必须立志自力更生!唯识之于人生,实在有很高很圆满的改善进步的价值!

五、正觉的人生观

普通一般人有没有觉悟呢?有!做强盗的知道行为有错,弃邪归正;做小偷的知道所做不该,洗手不干;坏人醒悟,浪子回头,这些人都算是觉悟了,不过只是人事上的部分觉悟。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觉悟的境界,就比前较高了,但还是在人事上而已。诸葛亮的‘大梦谁先觉’;庄子的‘蝴蝶梦’,这些觉悟的境界是更高了,但是仍囿于世间的范围。庄子似乎略为超胜,然而也摸不著正觉。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惟有释迦牟尼佛陀,证得正觉,而佛法是正觉的指南!

觉,是对迷说的。所以说迷是凡夫,觉就是佛。从佛的慧眼看来,我们人生都是在迷梦中过生活。不过人生的这个梦,正如诸葛亮所说,是个‘大梦’。我们大家都有做过梦,也都知道梦是幻化不实的。不过当做梦时,却以为它是真实的。比如梦见军队打仗,飞机轰炸,的的确确有听到隆隆的炮声,轧轧的机声,甚至嗅到火药的气味,触到飞来的弹片,惊慌极了!凡此种种,在你正当做梦时,似觉那声音历历在耳,那战况明明在前,甚而感到那弹片触及处,还有些微隐隐作痛。所以在作梦时,认为这情景是逼真的,是实在的。等到一梦醒来,才知道这一切原无所有。这梦时之所以会觉得情景逼真,实在是我们第六意识的梦昧力所促成的。

由于一般人都有梦的经验,也知道那梦境是幻化不实的。所以佛陀说法,常常拿梦来做比喻,以显示人生就在觉时,所见所闻的种种境界,也如梦境一样,幻化不实,都是由识变现的。主张万有都由识变者,也是常以梦喻,来纠正不接受唯识真理的人的思想。

然而,一般人成见已深,积习难改,总认为梦境与醒境,是迥然不同的,岂可同日而语。例如:梦中的境界,在梦未醒时,的确是误认为实有的。但是一觉醒来,立刻知道它是幻化不实,而为梦力所变现的了。如果我们于醒觉时,见闻种种境界,也如梦境一样的是由识变而非实,为什么现在很多很多觉醒著的人们,没有一个生起现见境界是幻化不实的认识,而且,相反的,大众都觉得它是实有的呢?

一般人有这样的见解倒不要紧,最怕的是固执。如果你不固执,能够抛弃成见,平心静气去探讨人生宇宙的真相,最后你必定会接受真理。要知道:现实人类在见闻上所认识的一切境界,其所以没有一个人曾经把它当做幻化不实看待,这是因为现实人类每个人都处在生死长夜的无明大梦中,从未醒悟过呀!他未醒悟而在无明迷梦中过生活的人们,以颠倒的错觉去认识一切,自然会把它当做是实有的。这与梦中不了梦境的虚假,其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能从生死长夜的无明大梦中醒觉过来,去除那颠倒的错觉,生起无分别智的正觉,自然就会认识一切是假非实,识所变现了。唯识二十论说:‘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所以,一般人不知外境是假,并不是境界本身真有它的实性,而实在是我们大梦未醒未证正觉,不能觉了罢了!如果我们断尽无明烦恼,得证正觉,然后回观这生死梦中的境事,原是幻化不实而执为实有,定会哑然失笑!窥基大师在唯识二十论述记中,为了解释这种疑难,曾立下面这个论式:

宗:生死梦识所缘之境皆非实有。

因:许梦境摄故。

喻:如极成梦境。

宗上‘生死梦识所缘之境’,意思是在生死长夜无明大梦中识所缘的境界,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见所闻的种种事物。因上‘许’字,是因明学上的‘简别语’,就是敌者(对话的人)不许,而立者(说话的人)‘自许’的意思。喻上‘极成梦境’的‘极成’一词,即是至极成就,意思是立敌双方都赞成的。这一论式,说明我们在这人生大梦中所见所闻的事物,都不是离识而实有的。这在我们未得正觉的现在,虽未能证知,但在论理上,已证明这道理的正确性,毫无疑义,可以成立。

从佛法的观点看,人生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酣于迷惘的生活,一种是趋向正觉的生活。迷惘的生活,是昧幻为真的。本来是幻,却信以为真。遂致处处受到束缚,处处感受苦恼,恰如春蚕作茧自缚一样。至于正觉的生活则不然,他知幻为幻,而任运以尽其幻的作用。所以处处是自由解脱,处处是光明大道。正如看活动的影戏一样。人生惟有正觉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同时也惟有正觉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人生。

丙、结说

佛法是以人生问题为出发点的,其主要目的,在使人生认识缘起真理,破除我执,达到人群与社会真正互助的合理生活。

人生事业以至宇宙万有,一般人不是以为创造力操在冥冥的神手中,便是认为这能力存在于一切机械物质里面。然而依前者的见解,人必听命于人以外的神指挥,失却了人生固有的自由能力;依后者的见解,世界便成一部大机械,而人生是这大机械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份子而已。我们明白了唯识的道理,便知道这两种的见解,都是知识上的谬误!其实,一切物理与生理的现象,是不离心理的作用与活动的。人生事业的创造力,既不是听命于神,也不是听命于机械的物质,而是由人自己把握的。所以我们欲求真正美满的人生,应由改进生活著手。依佛

陀所指示的人生生活正轨去实践,把不正的旧思想与不良的旧习惯革除,而代之以正确的新思想与良善的新习惯,这就是以实现真善美统一的、圆满正觉为目标的人生理想生活。(选自海潮音)

感悟人生经典语录

感悟人生经典语录 篇一:50条经典人生感悟语录 1、如果把人生看做是一段旅途,那么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你我的身后紧紧跟随。 2、人不要坐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 3、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变得坚强。 4、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伟大,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5、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 6、人生有些事情,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 7、走的桥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盐多,不一定吃的饭就多。 8、走路的时候有伴儿就不觉得路远,吃饭的时候有伴儿就吃得香。 9、都说人应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谁知低处纳百川。 10、如果我爱你,我就会理解你,并通过你的眼睛去看世界。 11、我能理解你,是因为我能在你身上看到我自己,同时在我身上也看到了你。 12、能说出来的不是苦,说不出的才叫真正的苦。 13、有一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一颗心,在坚持中方显真诚。 14、你懂了时,我正接近天堂;你不懂时,我曾经来过。 15、人生总有许多偶然和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16、人生会有许多意外和错过,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引线…… 17、在无尽的追寻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 18、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美,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 19、世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20、每一棵大树的成长都要接受阳光,也包容风和雨。 21、可以随波逐浪,但不可随波逐流。 22、没见过草原,就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没见过草原上的白云,就不知道什么是纯净。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4篇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4篇 读《余秋雨散文》,就如同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秋雨散文》读后感,共4篇,希望大家喜欢。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1 静静的夜空,最好莫过于读书,一盏孤灯,一杯浓茶,细细品味。 《垂钓》是《余秋雨散文》中的一篇,是余秋雨夫妇在海参威的见闻,情节十分简单。一胖一瘦的两个垂钓老人,因为个人喜好不同,胖老人在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次下钩不到半分钟他就起竿,次次都会挂着六条小鱼,他忙忙碌碌地不断下钩、起钩,从来没有落空,落日余晖的时候,总是快乐地满载而归;瘦老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的钓钩只有一个,而且硕大无比,即使没有大鱼上钩,他都倔强地端坐着,等着暮色苍茫了,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 两位老者不同的性格追求,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胖老人归去的时候已是盆满钵满,快乐的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虽然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北,但他毕竟鱼桶空空,一个人在暮色渐浓的大海边寂寞地等待,孤独地守候! 余秋雨在散文中说道“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美的人类”。的确,人类在演绎故事的时候,皆因为不同的人生观而丰富了结局,让旁观者更觉意味无穷。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不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客观条件,一

味盲目地追求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标,那种孤单寂寞的对峙并不能显示崇高,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发现自己,脚踏实地的面对和解决,才会象胖老人一样,面对人生自如地下钩、起钩,而且次次都是满载而归,撞开人生的一扇扇希望和快乐之门!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的翻开这样的一本书。再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当然会感慨万千……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2 读着《余秋雨散文》,就如同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书。书里更有人间百态,有爱恨情仇让人们去品味,去欣赏,从中获得心灵的升华。 初次接触他的,是语文课本上那一篇《信客》。读毕,平淡的语调,朴实的语言却描绘得如此生动,令我不经心生敬佩。专业点说,就是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 余秋雨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我欣赏《苏东坡突围》。正如苏辙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正因为他太出色、太响亮,使得那些品格低下的谏臣有了嫉

经典人生感悟语录大全2015

经典人生感悟语录大全2015 1.改变心态,就是改变人生。过去无法挽回,明天还是未知,只有当下是实实在在的。不要为昨天买单,不要同过去较劲,如果不小心摔倒,爬起来继续奔跑。即使苦难注定要在明天来临,也没必要今天就为它付费。努力照看好今天,明天才会给你惊喜。 2.真正的坚韧,应该是哭的时候要彻底,笑的时候要开怀,说的时候要淋漓尽致,做 的时候不要犹豫。生命是自己的,不必用别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的人生。悲观主义者从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从每个困难中看到机遇。 3.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一个人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也许早已经忘记了。任何事情都应该去尝试一下,因为你无法知道,什么样的事或者什么样的人将会改变你的一生。如果你不快乐,那就出去走走。世界这么大,不要蜷缩在一处阴影中。 4.人生处处会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努力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情,平衡住自 己的气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成功之事,就算摔了再大的跤,也一样能成为明天的更好。 5.人生如茶,刚开始总是苦的,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逼迫自己喝下去。茶只会苦一 阵子,久之便苦中回香;我们也不会苦一辈子,总有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幸福与快乐。在最 苦最累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地前行,总有拨云见日的时候。当我们有一天回望,才知道是那些苦难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6.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学会忍耐,因为事已成现实自己 无法改变;学会宽容,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人无完人;学会沉默,因为沉默是金;学会 说不,因为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求,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观察,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眼观其变,才能明辩是非。 7.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 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 8.人生,总让人无语。笑的时候,不一定开心,也许是一种无奈;哭的时候,不一定 流泪,也许是一种释放;痛的时候,不一定受伤,也许是一种心动。走过一段路,总想看 到一道风景,因为已经刻骨铭心;想起一个人,总会流泪。

浅析禅宗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浅析禅宗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摘要: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佛教。禅宗主张“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只要守住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烦恼就不会出现。表面上看我们平日的生活似乎与禅宗没多大关系,但其实禅宗中包含的思想、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益处,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找到生活中的满足感、幸福感。 关键字:禅宗、自性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禅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别传。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汉族佛教(即禅宗)。中国的佛教传承是从释迦摩尼到迦叶尊者到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在传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祖坛经》是禅宗的佛经,堪称经典,是由六组慧能所写。本人原想要读读六祖的《坛经》,想经此了解佛法的要义包括在禅学里,“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艺术。透过“禅”,我们可以看清生命的意义,活出幸福美满的人生。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太多的烦恼填补人们的时间空虚,住房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惫,精神焦虑,苦痛倍增,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而“禅”,在这时候的被极大关注和研究并不是偶然,它的本身便能使它傲然于今。禅,受戒、静心、守定、思悟、谦恭、恒志、随缘。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物质生活奢靡浮华,而内心世界却感到空虚呢?没日没夜的忙着自己的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事业有成、生活丰富,可静下心来却发现自己是那么的空虚寂寞。你可否想过要性定修禅,淡泊做人?禅它能给你给那颗好胜的心一个休憩的港湾,让它空明通透,真实无妄,也能让你看到平时你所看不到的大千世界。禅,守定,我想这就是你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吧。一个能让你抛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世界,去找到自己生活的必需品。 佛教的本质思想是“当你放下妄执,就是‘佛’”,这也是佛教的真理所在,

人生感悟的正能量经典语录集锦

人生感悟的正能量经典语录集锦 人生感悟的正能量经典语录【热门版】1) 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 2) 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 3) 理想的社会状态不是财富均分,而是每个人按其贡献的大小,从社会的总财富中提取它应得的报酬。 4) 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并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5) 前有阻碍,奋力把它冲开,运用炙热的激情,转动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么。 6) 这些成功的人,在自己还不起眼的时候,只是深深相信,他们能做到这件事,他们不是相信自己这个人很棒,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件事。 7)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8) 大海总是会掀起层层波浪,永远平静的那只是一潭死水;天空总是会迎来狂风暴雨,永远平静的那只是一面镜子。人生亦是如此,愿你的人生充满精彩。 9)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10) 如果困难是堵砖墙,拍拍它说你还不够高。如果困难是地上的荆棘,我们脱掉鞋子,光着脚笑笑,我们摇摇头说,困难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11)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没人能给你光明,除了你自己。 12) 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13) 成功后的心情是喜悦的。想获得成功并不难,只要面对困难不屈服不低头,勇往直前,就一次失败永不放弃而成功! 14) 如果你要获得成功,就应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顾问,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护者。 15) 失败时不要品尝它的滋味,待成功时再回头看看会觉得失败是一个起点。 人生感悟的正能量经典语录【精选版】 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2)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人生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人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4)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5)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6)善于与人沟通,适度采纳别人意见。 7)生命是在一次次的突围中再生的。每一个太阳的升起又落下,都是人冲破自我的一种催促。阳光下,你容貌是这样的,到了月色里,你已是另一个崭新的自己。

人生感悟简短经典语录81句

人生感悟简短经典语录81句 1、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2、一些人没能成才,往往是被“习惯”所泯灭,被惰性所消磨,被困难所吓退。 3、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练,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 4、别人的帮助要牢记,别人的批评要汲取,别人的不幸要同情,别人的成功要喝彩。 5、人生难免经受挫折,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生活难免遭受苦难,雨过天晴终有阳光。 6、纵比者易得到满足,横比者则易感到失落;满足者则易裹足不前,失落者则易选择奋起。 7、朴素是一种大美,是最恒久,最不易凋零的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8、孤独把时间研磨成了一点一点,所以才过的那么慢,人生之路,只需要你快快乐乐地去完成。 9、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 10、我希望我用我自己的脚步去走我自己的人生。不管这条道路是泥泞还是平地,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11、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是被压在社会的底层。

12、跟着感觉走叫生活漫步;跟着众人走叫生活赶集;跟着大势走叫生活迈步;跟着理想走叫生活追求。 1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14、创新生活在于开辟新的领域。生活领域愈广,生活内容就愈多彩;生活的领域愈新,生活感受就愈有趣。 15、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 16、有些事我们终生难忘,有些话可以温暖我们一生,有些人我们不能忘却。可是有些爱我们一定要深藏在心。 17、没有运动,生活等于昏睡;没有思考,生活等于盲从;没有节制,生活等于毁灭;没有快乐,生活等于凝固。 18、为什么总是离别之后才懂得珍惜,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19、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20、没有激情,爱就不会燃烧;没有友情,朋就不会满座;没有豪情,志就难于实现;没有心情,事就难于完成。 21、生活是首歌:爱情是轻音乐,工作是交响乐,奋斗是摇滚乐,应酬是流行乐,朋友是通俗曲,事业是进行曲。 22、好运只偏爱目光敏锐之人,智慧只偏爱好学乐思之人,成功只偏爱努力进取之人,健康只偏爱乐观向上之人。 23、交许许多多的朋友不是什么奇迹。真正的奇迹是当所有人都弃你而去的时候,还有一个朋友坚定的站在你一边。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600字精选3篇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600字精选3篇 我不知道能不能算作看过一本书,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一本书。想必人们对余秋雨 的散文所作的评论已是多如繁星的,我此举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我没有看过很多所谓的 世界名著,只因自己没有这么高的品味。然而对这些著作等身的大作家评足论道,又不免 太肤浅。终究还是忍受不住激情的诱惑,心灵的撩拨。 秋雨散文历史的气息很浓。像《酒公墓》、《寂寞天柱山》、《阳关雪》等许许多多 的篇章其中浓缩历史,浓缩人生。秋雨是年轻的,他能冲着王维的《渭城曲》而去寻访阳 关雪,仅仅是为一个多年的梦,为一份童真。因而他又是洒脱的,试想在各种现代文明的 烦扰下,又有谁有这么的一份闲情逸致呢。谁心中无一个饶撩的梦想,但谁依然有这么的 一份纯真呢?我们对很多在年轻的心中是新奇的东西已见惯不怪,甚至对于诸如抢劫、盗 窃的现象也视而不见,不知道这些能不能看作麻木不仁,但至少说明我们已经失去那份童真,我们的心已经老。 秋雨是年轻的却又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在秋雨的心中历史虽然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更 多的是给我们无穷的悔恨。在《道士塔》心中透露的就是这样一种情绪。人们往往把敦煌 石窟的罪人归结为王道士。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当时的那种所谓"官员"的官员的错,一个国家都如此的,又何况一个如此无助的人呢?王道士为生活的所迫也只能如此的。作为华夏子孙莫不对此感到悲愤的,却很少人像秋雨那样洞察更深层的原因。对于往事的 描述,秋雨能如一位老人用历史的心态看待,平和而非柔弱,悲愤而能决无忘其所然。秋 雨应该对历史有很深刻的解。 这段时间重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新版《文化苦旅》,又有一种新的感悟。余先生通过对 历史、社会、哲学、民族、人生的挖掘,将这本书演绎得沉重而悲壮。 说真的,十年前读第一遍时除了这篇回忆散文,叙述乡间的牌坊(与别的地方的“状 元牌坊”、“御赐牌坊”不同,这儿乡间的牌坊,几乎都是为女人立的,为一些已经亡故 的女人。一座座牌坊,都在表彰这些女人“从一而终、寡而不嫁”的事迹,因此又叫“贞 节牌坊”。)、村里的尼姑庵,以及几个从外地来的女教师外,其它的没太看懂。今又重 读文中结尾的几段文字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渐渐明白了,我们乡间为什么留有那么多无言的牌坊,却又涌来那么多陌生的美丽,尼姑的美丽,女教师的美丽?我渐渐明白了,女教师们为什么那么迫切地想要招收女学生,连翻山越岭也不在乎?河英,雪岭上的一个红点,就像那束冰封的金发。 这些美貌绝伦的东方女子,也为一个个乡村解了冻,为一道道山梁解了冻,为一大批 男孩子、女孩子解了冻。 我已经断定,在大地还在沉睡时悄悄出现的熹微晨光,与《中国历代失踪女子名录》 有关。但是,这部名录,是山川之玄,岁月之秘。它无痕无迹,无符无字,却被天地铭记。我只知,自己,就是从那解冻了的乡村走出。

人生感悟经典语录句子

人生感悟经典语录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感悟经典语录句子,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世间的真情就像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人的心扉,就如妈妈的爱一样,永无止境。 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生活中没有绝境,一场场灾难都必将是经不起阳光的噩梦,经不起颠簸的泡影。 夜晚,春风柔和地吹着。我托着下巴,坐在落英缤纷的台阶上,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件难忘的事。 诗仙李白,对于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挫折大声吟诵;“我辈岂是蓬蓠人。”在那个大唐盛世,虽是国泰民安。但官场黑暗,又怎能容下一个执着的清贤之官。奸臣谗言,李白终于背离官场,几分痛心,借酒消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对酒当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何等的豪情。 时间就像一位旅行者。也许,正是因为它无法挽留,人们才发出了“时不待我”的概叹;也许,正是由于时间不停地流逝,人们才发出“时间就是

金钱”的感悟;也许,正是时间让人们拥有许许多多的往事,让人们深深懂得“老大徒伤悲”的遗憾;也许,正是时间让我们体会一切,我们才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视生命,生命的航程要搭乘时间之舟一起杨帆的道理。 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理想也是唯一的一个赌注,就好比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必须奋力拼搏。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前者,拥有理想,有目标,有动力,所以不懈努力;后者,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迷失在彷徨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理想,不管这个理想是远大或是微不足道,只要你有理想,便有了希望。 人从一生下来,就好像是一杯水。人在生活中不断提纯,净化自己,同时又为梦想中的乌托邦不断的追求,奋斗。难免,水有冻结的时候。生活并不完美,生活中布满了冰河。单调,困惑,残酷,失望无助,怀才不遇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面。 生活是残酷的,从春到冬,重复着一样的离奇曲折。季首诗,周期性的重复。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诗人的悲哀,生活的残酷,诗中淋漓尽致。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寻找乌托邦,那个传说中美好的地方。但人生的冰河总是阻挡着前进的脚步。我们并不是唯心主义者,其实生活并没有那么美好。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谈王维和佛教禅宗的关系

谈王维和佛教禅宗的关系 王维生活的盛唐时朝,正处在封建社会上升的高潮期。这个时代激发了知识阶层的情感,引导他们寻求完美的人生。他们当中有的鄙弃狭小的书斋,企图摆脱读书、科举、仕宦的传统人生模式和劳碌逢迎、无所作为的官场生涯,渴望投身于金戈铁马的战斗,以建立永垂青史的功业。有的厌倦和鄙视纷争不息、倾轧机诈、屈从强者意志的政治舞台,渴望寻求一处能够自由呼吸的精神乐园。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氛既促成了他们对传统人生模式的不满,而国威的远扬、边塞战争的胜利和社会的安定、交通的通达、物质生活的丰足,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于是,有人投身于边塞,走向大漠;有人拥抱自然,皈依“仙境”。总之众多知识分子都在努力摆脱平凡的、更高境界的人生。 王维早年,也曾有过高昂的政治热情。只是,几次重大变故的打击,逐渐消磨掉了他身上的锐气。王维是一个禀性极高的诗人,才华横溢,仕途亦较顺畅,后来因伶人舞黄狮子被贬,中年时期又接连丧妻丧母,特别是开元二十四年恩相张九龄被黜,李林甫执政,王维的政治理想破灭了,内心的苦闷可以想见。于是他将精力投到了对佛教的信仰和研究上,希望由此获得精神自由。 禅宗弘忍以后,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惠能为代表,北派以神秀为代表,时称南能北秀。王维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他受母亲影响,一直与北宗禅师有着广泛的联系,并潜心研究和接受北宗的佛教思想和禅文化。到了晚年,才转而信奉南宗。 然而与一般的信徒不同,王维对佛教的接受表现出他自身的特点: 1.他对佛教的接受是多宗派,他并不恪守某一家的宗旨,他兼收并蓄,并且还与儒道思想相结合。 王维是博学兼收的佛教学者,他不仅不局限于禅宗南北之界,还广泛吸收儒道思想。如:《能禅师碑》文中,广引儒道二家经典,以描述弘忍对慧能的传法:“皆日升堂入室(《论语》),测海窥天。谓得黄帝之珠(《庄子》),堪受法王之印。大师心知独得,谦而不鸣。天何言哉(《论语》)圣与仁岂敢。子日赐也,吾与汝弗如(《论语》)。”以黄帝与象罔、孔子与其生徒的关系及事迹,比附弘忍与慧能,义过于通,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王维所具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在对外来文化和新的思想接受过程中那种顽强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也能领略到异质文化思想的冲击与融合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给王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涂上了浓重的底色。王维的佛学思想是从这一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我们探究王维的佛学思想、亦要透过这层浓重的底色。 儒家思想,主张在成就功名的过程中体现其主体的价值。实质乃是主体的人生价值消融于客体对象世界之中,主体价值由客体而得以实现的过程恰恰也是其主体性失落的过程;而道家则是以“无为”之态的消极出世态度应对世事。王维由儒而道,最终到佛,是封建士大夫命运的一个典型,从一定程度看,王维是在追求一种高士风范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走向虚空境地的随缘。于是形成一个矛盾而又和谐的统一,这实质上亦是儒道佛的相互激荡而爆发的。儒道佛被王维很自然的化为一炉,在山水田园诗中流溢出来而不露痕迹。 2,他的接受是多层次的。他奉行佛教戒律,他树立佛教信仰,而他最热心的是佛教思维方式; 王维非常尊祟禅家的生活方式。据《旧唐书》载: “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有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数十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约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王维的高妙之处在于,他将佛教的清静生活和中国文人的高雅情调结合起来,日子过的有

人生感悟简短经典语录励志爱情和搞笑

人生感悟简短经典语录励志爱情和搞笑 人和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人生三混事:读书时想混社会,混社会时想读书。 休息时想努力工作,人在工作时想着休息; 炼狱时想重新做人,重新做人时又无病呻。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少年时光就是晃,用大把时间彷徨,只用几个瞬间来成长。 蓝天下便是阳光,艰苦后便是甘甜,失败就当经验,成功时便是灿烂。 没有方法,是因为还没有发疯地一定要。 不惜金钱,是因为还没有经历过身无分文。

不懂珍惜,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失去。 感觉痛苦,是因为没有经历过更大的痛苦。 不想成功,是因为还没有经历过失败。 患得患失,(特依依)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一无所有。 放弃自己,是因为尚未体验过没有选择的逼迫。 失去动力,是因为痛苦还没有在你的心中留下阴影。 不能坚持,是因为还没有真正看到亲人对你充满期待的眼神。 总是拖延,是因为还没有经历过拖延带来的严重后果。 缺乏行动,是因为还没有体验过羊被狼追赶的感觉。 废话太多,是因为没有体会过生命即将结束的感觉。 贪图安逸,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苦难。 人生就八个字,喜怒哀乐忧愁烦恼,八个字里头喜和乐只占两个,看透就好了。 成功都是逼出来的。 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 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己少。 参加一次21天训练营,行动力强弱决定成功快慢。 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却只想不做)。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的人生感悟经典名言大全

精选的人生感悟经典名言大全 1、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2、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马佳 3、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谢觉哉 4、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吴玉章 5、人生至高无上的幸福,莫过于确信自己被人所爱。(法)雨果 6、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佚名 7、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哥尔德斯密斯 8、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9、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10、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是发现自己。[挪威]南森 11、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佚名 12、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佚名 13、人生有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机,奋勇前进。吴玉章 14、人生只有两种事,就是幸福和愁苦;一种口头说出来,一种心里

暗想着。(藏族)谚语 15、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6、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字严 17、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1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 19、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本生 20、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21、人生有些关口非狠狠地斗一下不可,不能为了混口饭吃而蹉跎了幸福。巴尔扎克 22、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佚名 23、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饱食暖衣,不所用心,何自别于禽兽。苏辙 24、人生之晨是工作,人生之午是评议,人生之夜是祈祷。赫西奥德 25、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元)许名奎 26、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

经典语录励志人生感悟

经典语录励志人生感悟 导读:本文是关于经典语录励志人生感悟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既然我们都是两只脚站在地面上,那天空一样的蔚蓝,阳光一样的温暖。岁月如注,谁不曾有过辉煌,谁又不曾有过悲伤,只是真正看明白了,才能够笑着面对生命的流淌。 2、人的一生,从来不可能是非天堂即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 3、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4、内涵比外表重要,而一颗善良的心,却又是一切修养之始。拥有善良美好的品质,就像给自己穿上了盔甲,可以帮助自己抵挡邪恶,获得双倍的保护;如果能够在这些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心性的修养,那么就像建立起了成功的铜墙铁壁,通向成功的道路将会永远畅通无阻。 5、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不要选择。做人最大的乐融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他离幸福就慢慢远了。 6、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

心存坚持,快乐就会常伴你;心存真诚,平安就会跟随你;心存善念,阳光就会照耀你;心存美丽,温暖就会围绕你;心存大爱,崇高就会追随你;心存他人,真情就会回报你;心存感恩,贵人就会青睐你。 7、学会孤独,没有谁会把你当宝护着。学会独立,不能再一味的麻烦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绝情,该滚的就滚,该留的就留。学会长大,不能再那么任性。学会忘记,不能活在过去的时光中。 8、我没有太多的过去可以追忆,在与你相遇的刹那,我就清醒地认识到,你永远只能是我生命里的过客,在那息息相通的岁月里,我却分明地看见前尘往事里我们就是这样对视了几千几百年。 9、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10、不要追求外表,它会骗人;不要追求财富,它会消失;追求一个让你微笑开颜的人吧!因为微笑会让你灰暗的一天豁然开朗、阳光明媚! 11、耐心,自信来源于你强大的思想和知识基础。 12、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态,可是我们可以调节心情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 13、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14、有时候,对自己克制一点,少发一点脾气;对别人宽容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身边的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睿智与宽容。 15、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

关于人生感悟经典优美语句摘抄大全

关于人生感悟经典优美语句摘抄大全 一、有些谎言美丽得让你不忍心揭穿,所以,我宁愿做一个糊涂的傻瓜,也不愿做过精明的智者。 二、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这样可口。我不留恋于过去。任何一次失败都不可能减缓我奔向那成功与幸福的乐土,我将在那里安度余生。我终于明白,想要引吭的歌喉总能找到合适的曲调。 三、在疲累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抱怨生活的辛苦,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就是消减疲劳的良药;在受挫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苦诉生活的不公,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就是化解挫折的良剂;在无聊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埋怨生活的平淡,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就是丰富生活的良方。而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四、如果不要我,请离开我,留下,只是继续令我难过。 五、人们向往空谷幽兰,因为它遗世而独立,高洁清幽,不为世尘所染,然而那环境毕竟可遇而难求。所以人们更加赞美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应该像莲花那样懂得心灵的自我净化。

六、生命中终将会错过一些人,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错过的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幸福的珍贵。不要相信该是自己的终该是自己的,不去争取不去把握的话,永远都不会有机会。缘分是什么,缘分就是给了你一次遇到的机会,幸福全靠去争取。 七、你可以不闻不问,我也可以不言不语,你可以轻描淡写,我也可以云淡风轻,也许,这就是我们可怜的默契。有些人,其实不值得你掏心掏肺,却还是忍不住的希望可以和他白头偕老。 八、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九、世上的姑娘总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除了少数极丑和少数极聪明的姑娘例外)。 十、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独立,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十一、比如天天在朋友圈里晒加班照,实际是可能坐在电脑前发呆,刷手机。比如要努力学习,买了好多书和

论余秋雨

论余秋雨 简介: “一个人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不代表这个人的素质就很高。”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首都图书馆举行《中小学生阅读和人文素质》报告会,如此概括了“素质”的内涵。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术成就可见一二。 余秋雨指出,尽管我们进行了很多年的教育改革,但我们在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中仍存在很大的误区。我们非常重视孩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却忽略了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一个人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不代表这个人的素质就很高。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余秋雨认为,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人才能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素质的人,一个高贵的人。 读后感: “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一段话。余光中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的确,十多年来,余秋雨散文读者众多,好评如潮。有人评论说:从空间上它进入了民众,从时间上进入了散文历史,树立起一座散文的奇峰。读完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到最近的《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几部散文集,心中不由感慨万千,大哉斯文,大美为美!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幅冗长之大,而是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衮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丰富的文化联想与想象中完成对所表现的对象的理性阐释,融合了庄子哲学散文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维与两汉赋体铺叙夸饰,华美凝重的修辞方式,从而表现出浸润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

50岁人生感悟经典语录

50岁人生感悟经典语录 50岁是人生中的老年,人到了这时候该经历的事情都经历,该得到的或者失去都已经做了,剩下就是过日子……下面是50岁的人生感悟,年轻人看了很有用,来看看吧! 50岁人生感悟经典语录: 1.一个人如果在岁不英俊,岁不强壮,岁不富有,岁不智慧;那么他这辈子就别想英俊,强壮,富有,智慧了。 2.在岁的时候,一个人应该了解自己已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样,应该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和优点,应该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能预见未来将成为什么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接受这一切。 3.人在岁以意志力著称,在岁以智慧取胜,在岁则靠的是理智的判断。 4.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会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5.衡量一下,你所想要取得的成功与你为此所失去的是不是相值。 6.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长的技巧无私地传承给需要他的人,这种人类的美德比任何东西都永恒。 7.有些人在婚姻上的失败,并不是找错了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8.记住,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关爱,而不是相互需要。

女人,请不要空等男人来给你幸福,给你金钱给你关爱。这样的等待像买彩票,太玄乎,你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幸福?在你有运气得到男人所给的幸福之前,请你先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幸福。 9.当你与所爱的人有争议的时候,仅限于这个争议,不要把陈年旧帐都翻出来。 10.应当记住,有的时候,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说不定是命运给你的一个美妙的赏赐。 11.经验就是得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所得到的东西。 12.你笑,全世界都跟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哭。 13.你回首看的越远,你向前也会看得越远。 14.如果你竭尽全力,你就没时间担心失败。 15.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6.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 17.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过于自责。 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没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风平浪静的人生是中年以后的追求。当你尚在年少,你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你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底线,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人他会一点一点磨消你的底线,当你没有底线的时候,你就完全被别人控制。

浅谈佛教的禅学人生

浅谈佛教的禅学人生 禅宗是中国佛教诸宗中影响最大的宗派,禅宗是佛教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衍生出来的产物。禅并不是神秘的,只存在于天上,而是人间的禅。禅宗主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从根本上来说,修行就是修心。但是不管我们信佛有多虔诚,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否则我们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没地方落实了。因此禅,不是要我们放弃责任,出家以求解脱。“禅”的实质是体验人生,贴近人生的,它无非是要使人类的思想贴近真理,行为始于道德。它侧重于个体的净化,并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远离尘世,厌恶人生,而是热爱人生,贴近生活。一个人生在俗世,勇于承担,保持佛心,就是禅;即使身处闹市,只要心中宁静,就是佛。人生如蝉,禅如人生。读禅可以开启心智,体验豁达之生活态度。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禅宗的精髓,这里的“色”指的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即是指物质的表象。禅宗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由于长期受“尘埃”的污染,尘垢积累太多,故而掩盖了人的“本心”,使人看不清甚至看不见心的“本来面目”。这里的“尘埃”是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人的各种欲望以及理性、逻辑等义理的障蔽。禅学认为人类总是生活在愁苦之中,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庞大了,永远也填不满,因此我们永远都处于饥渴、焦灼的状态。感觉到累,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抛弃欲望呢?欲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动力,如死水般毫无生气。然而,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很好的运用自己的欲望,而不能被它所控制。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区别,往往不是智商和能力的差别,而是韧性与耐心的差别,是内心克制程度的差别。有些人,一生热衷于金钱,还有名声、各种物质利益,甚至情色。而且欲求未满,他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得到,得到了还想要更多。为了这些东西,他们不惜抛却尊严、人性,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今,某某高官落马了,某某官员被双规等等类型的消息占据报纸的头版头条,原本很多百姓眼里的好官,直到暴露了,人们才发现其真正的面目。正是被物质控制了,他们才会得到如此下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我们才能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只有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设法满足它,永远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我们才不会被自己的欲望淹没,生活才会美好。 禅宗所说的成佛即是修得一颗平常心,因为“平常心是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禅学主张人们回归平常,简单生活。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佛言:“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中正平和之心才是悟道之本。”确实,琴弦只有在不松不紧的时候,才能弹奏出生命之歌。其实,学习、生活、做事都一样,不能急功近利,要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急功近利则“欲速则不达”,不紧

关于人生感悟的句子赏析大全

关于人生感悟的句子赏析大全 关于人生感悟的句子赏析大全 1. 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处理它;难以处理,那么就放下它。——其实,人最难的是"放下"。放下了,就释然了。 2.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3. 生命那么短暂,即使只能留下一瞬间的光彩,最后,自己也可以知足。 4.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5. 世界上总有很多人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可是,如果你真的是珍珠,究竟会有毡房出光彩的一天,埋天怨地,只是无能者的表现,这样的人也注定永远得不到重用 6. 天道酬勤!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如果你喜欢,随便你去拿,只要你付出相应的代价。 7.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8. 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钱,永远都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通行证。 9.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10.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只有抓不住而

从掌心中悄然流走的。 11.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12.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13. 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确知的生命。昼利用今天,使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把自己摇醒,培养一种嗜好,让热忱的风儿扫掠过你,以高昂的兴致来过今天。 14. 狼就是不畏惧生死的战士。为了生存,它们会主动攻击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哪怕自己战死,它也要为其他的同类创造出机会。在物竞天择的法则中,狼是可敬的,但也是被人们所不理解厌恶的。 15. 流星,因为短暂而美丽,划过黑寂的夜空,释放出那一闪而逝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却没有人能无视它的存在。人生如同流星,充满了精彩与传奇,如同一支美丽的传说,究竟是否会象流星那样短暂,别人决定不了,上天也决定不了,只有自己来掌握。如果愿意,流星也可以变成永恒。 16. 路,不是靠一个人可以踩出来的,而是需要有一群人向同一个方向前进。若只单单为追逐结果去做事,而不懂的享受其中的过程,即使最终成功了,也会变的平淡无奇,索然无味。 17. 一个人一眼能够望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简单,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太简单,太纯净。这样的简单和纯净,让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