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泻下剂

泻下剂

泻下剂
泻下剂

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枳实(12克)、厚朴(24克)芒硝(9克)。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证是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所致。治疗方法以峻下热结为主。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伤津之征。“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除则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被遏,不能外达于四肢;热盛伤筋、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燥热上扰心神所致。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小承气汤: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功用:清下热结,除满消痞。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调胃承气汤: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肠梗阻,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瓤,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大黄(12g)、桃仁芒硝((9g)、牡丹皮(3g)、

冬瓜仁(30g)。功用: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本证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所致。治疗以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为主。湿热邪毒内结肠腑,气血凝滞,则右下腹疼痛拒按;热盛肉腐,脓液内蓄,故局部肿痞;病在肠,与膀胱气化无干,故小便仍能自调;正邪相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淤滞,俱为臣药。冬瓜仁清理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消痈;是为佐药。本方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芒硝各(10克)、甘遂(1克)。功用:泻热逐水。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本方因表邪未解而误下,或因误下而邪气内陷,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膈所致。治疗以泻热逐水为主。水热内结,气不得通,轻则但见心下硬满而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腑气

不通,故大便秘结;邪热与水饮互结,津液不能上承,故舌燥口渴;此时燥热已累及阳明,因水热互结,故日晡小有潮热;方中甘遂功逐水饮,泻热破结,为君药。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结泄热,润燥软坚,为臣佐之用。

温下,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

非常。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本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治疗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为主。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入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而为温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3枚,

远比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大,此中轻重,大有深意。运用:本方用于寒积里实证,临床应用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于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大黄15g、当归干姜各9g、附子人参芒硝各6g。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温脾汤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本证多由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治疗方法以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为主。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征。本方证虽属寒积便秘,但脾阳不足是为致病之本,若纯用攻下,必更伤中阳;单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之策。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温脾汤配伍特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特点。

润下,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

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麻子仁丸方义本证多由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治疗以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为主。《伤寒论》称之为“脾约”。成无己说:“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方中麻子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功能润

肠通便,是为君药。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为臣。大黄、枳实、厚朴即小承气汤,以轻下热结,除胃肠燥热为佐。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

又可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以为佐使。麻子仁丸配伍特点,本方虽用小承气汤,但大黄、厚朴的用量减少,增加了质润的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等,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

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当归(9~15克)、牛膝(6克)、肉苁蓉(酒洗去咸)(6~9克)、泽泻(4.5克)、升麻(1.5~3克)、枳壳(3克)。济川煎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济川煎方义:本证多由肾虚开合失司所致。治疗以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为主。肾主五液,司开合。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津液不布,故小便清长;肠失濡润,传导不利,故大便不通;肾虚精亏,故腰膝酸软;清窍失养,则头目眩晕;肾阳亏损,故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方中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功能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妙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温肾益精治其本,又能润肠通便以治标。济川煎配伍特点: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逐水,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芫花甘遂大戟各1.5g、大枣10枚。十枣汤功用:攻逐水饮。十枣汤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十枣汤方义:本证多由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治疗以攻逐水饮为主。水停胸胁,气机阻滞,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动,停留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泛溢肢体,内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大枣为使药。十枣汤配伍特点: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攻补兼施,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大黄当归各(9g),芒硝(12g),枳实人参各(6g),厚朴甘草各(3g)。、现代用法:上药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芒硝溶服。黄龙汤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黄龙汤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清,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抽空理线,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黄龙汤方义:本证多由邪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血不足所致。治疗以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为主。邪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舌苔焦黄或焦黑;素体不足,或耗伤气血,故见神疲少气,脉虚;邪热炽盛,内扰神明,故见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抽空理线。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肠热;当归、人参益气补血、扶正祛邪;桔梗开宣肺气,以助大黄通腑;姜、枣、草补益脾胃。黄龙汤配伍特点

桔梗与大黄配伍,上宣下通,肺与大肠相表里,欲通胃肠,必先开宣肺气。九药合用,既攻下热结,又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泻下剂练习题

泻下剂 一、A1 1、济川煎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麦冬 B、枳壳 C、升麻 D、牛膝 E、泽泻 2、下列何药不是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A、厚朴 B、人参 C、大黄 D、甘草 E、附子 3、温脾汤的功用是 A、温中健脾,行气除满 B、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C、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温脾散寒,消食止泻 E、温脾暖胃,化湿和中 4、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大黄 B、枳实 C、当归 D、杏仁 E、芍药 5、麻子仁丸适用于 A、气虚便秘 B、阴虚便秘 C、阳虚便秘 D、血虚便秘 E、燥热伤津便秘 6、麻子仁丸和济川煎都具有的功用是 A、泻热 B、行气 C、润肠 D、滋阴 E、养血 7、温脾汤中大黄配附子意在 A、温阳袪寒,攻下冷积

B、攻润相合,下不伤正 C、益气养血,下不伤正 D、泻结泄热,温中散寒 E、泻热逐瘀,下不伤正 8、功用为攻下通便、补气养血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温脾汤 C、济川煎 D、黄龙汤 E、十枣汤 9、黄龙汤煎时“加桔梗一撮”的主要用意是 A、宣肺祛痰利咽 B、宣肺化痰止咳 C、升提以防正脱 D、宣肺利气排脓 E、宣肺以助通肠 10、黄龙汤的组成药物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桔梗外,还包括 A、生地玄参麦冬 B、生地海参玄参 C、人参当归牛膝 D、当归芍药麦冬 E、人参当归甘草 11、十枣汤的功用是 A、补气健脾 B、益气补血 C、养血润燥 D、养血安神 E、攻逐水饮 12、功用为泻热逐水的方剂是 A、十枣汤 B、济川煎 C、大承气汤 D、大陷胸汤 E、大黄牡丹汤 13、泻下剂应用时需注意 A、凡有虚证者,必不可使用泻下剂 B、邪实而正虚者,治宜攻补兼施 C、产后可予适量泻下剂,以助袪恶露 D、泻下剂可用于表证未解,里证已成之时 E、得效后需酌情再服,务必尽其药力,以防留邪

方剂学泻下剂

方剂学-泻下剂 中医方剂学 【泻下剂—寒下法】 一、大承气汤《伤寒论》 【处方】大黄12克(酒洗)厚朴15克(去皮)枳实12克(炙)芒消9克 【药理作用】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实验还认为,大承气汤对肠管的作用,以局部为主。 【功能主治】峻下热积。主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手足潸然汗出,矢气频频,大便不通,脘腹满痛拒按,舌苔焦黄起刺,成焦黑燥裂,脉沉滑或沉迟有力;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难闻,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厥,高热神昏,扬手掷足,烦躁饮冷,便秘不通;痉病,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口噤蚧齿。现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高热性疾患,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升,先煮厚朴、枳实,取500毫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上微火煎一二沸,分二次温服。得下,余勿服。 【备注】方中大黄泄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芒消润燥软坚。四药配合,具有峻下热积之功。 君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实 臣芒硝→泻热通便,润燥通便燥 ?枳实→行气消痞痞 ?厚朴→行气除满满 方解 大黄→苦寒通降,泻实,热实互结主要靠它荡涤泻下; 芒硝→咸寒,润燥软坚,增强大黄的泻下作用; 厚朴→下气除满,行气下气,消除胀满; 枳实→也是行气药,行气消痞。 痞满燥实四证,一个药对一症。 大黄后下,芒硝溶服,厚朴、枳实先熬 《伤寒来苏集》总结“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缓行”。越熟的越走在后面。 走在最前面是芒硝,因为它煮都不煮,紧跟着是大黄,最后还是厚朴,枳实。

很实用的方剂速记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 9.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 10.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 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11.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二、温下 1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三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 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泄热又行气, 胃热肠燥便秘施。 四、逐水 13.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 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 悬饮水肿实证宜。 第三章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4.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1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 和解攻里效无双。 16.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 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 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 17.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 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 肝郁脾滞力能堪。 18.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 调和肝脾功效卓。 三、调和肠胃 19.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芩连, 干姜人参草枣全, 辛开苦降除痞满, 寒热错杂痞证蠲。 第四章清热剂

第二章泻下剂习题

第二章泻下剂习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1.泻下剂属“八法”中的() A 汗法 B 吐法 C下法 D 温法 E 清法 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泻下剂适应范围() A胃肠积滞B实热内结C大便不通D寒积蓄水E饮食停滞轻证 3.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是() A 大承气汤 B 大黄牡丹汤 C 十枣汤 D 温脾汤 E大陷胸汤4.具有峻下热结功用的方剂是()A大黄牡丹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D三物备急丸E黄龙汤 5.治疗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者,方选() A 小承气汤 B白虎汤 C定痫 丸 D大黄牡丹汤 E大承气汤6.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 B芒硝 C厚朴D枳实 E甘草 7.方中枳实、厚朴并用的方剂是()A调胃承气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D枳实导滞丸E增液承气汤8.患者下利清水,色纯清,腹中硬满而痛,口舌干燥,脉滑实。首选()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葛根芩连汤E增液承气汤9.大承气汤的证治要点是()A痞、满、实B燥、实C痞、满、 燥、实D痞、满E满、燥、实 10.大承气汤用治热结旁流,体现的治 法是() 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 用D塞因塞用E寒因热用 11.小承气汤变化为厚朴三物汤,属于 () A药味增减变化B药量增 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剂型变化E以上都 不是 12.调胃承气汤主治() A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B阳虚 寒积证 C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D阳明腑实轻证 E阳明 腑实证 13.与大承气汤主治无关的是() A热厥证 B阳明腑实证 C里热实证之痉病 D脾约便秘证 E热结旁流证 14.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是() A 大承气汤 B温脾汤 C 十枣 汤 D大黄牡丹汤 E小承气汤 15.大黄牡丹汤的君药是() A大黄、丹皮B大黄、芒硝C 大黄、桃仁D大黄、冬瓜子 E桃仁、丹皮 16.大黄牡丹汤与复元活血汤中共有的 药物是() A丹皮、赤芍B大黄、桃仁C冬 瓜子、红花D穿山甲、桃仁 E大黄、甘草 17.具有泄热破瘀,散结消肿功用的方 剂是() A五味消毒饮B桃核承气汤C仙 方活命饮D大黄牡丹汤 E复元活血汤 18.大黄牡丹汤原方中大黄的用量是 () A一两B二两C三两 D四两E五两 19.大黄牡丹汤的君药是() A大黄、牡丹皮B大黄、芒硝C 大黄、桃仁D大黄、冬瓜子 E牡丹皮、桃仁 20.大黄牡丹汤宜后入的药物是() A大黄B芒硝C牡丹皮 D桃仁E冬瓜子 21.患者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 燥,苔黄,脉沉有力者,方用() A 大承气汤 B 大黄牡丹汤 C大陷 胸汤 D 温脾汤 E半夏泻心汤 22.温下的代表方剂是() A温脾汤 B大黄附子汤 C大黄牡丹 汤 D济川煎 E麻黄细辛附子汤 23.温脾汤用于() A阳虚寒积证 B脾约便秘证 C胃 肠燥热证 D肠痈 E阳明腑实证 24.温脾汤的辨证要点是() A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 弦 B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 紧 C腹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 有力 D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脉沉紧 E腹痛便秘,苔黄,脉实有力 25.温脾汤的组成是由附子、干姜、甘 草加下例哪组药物组成() A人参、大黄、白术B人参、大黄、 当归C人参、大黄、芒硝、当归 D人参、大黄、枳实E人参、芒硝、 厚朴 26.温脾汤的功用是() A攻下冷积,温补脾肾B荡涤肠胃, 温补脾阳C攻下冷积,温脾暖胃 D攻下冷积,温肾暖脾E攻下冷积, 温补脾阳 27.温脾汤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A附子B人参C干姜 D大黄E芒硝 28.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功用的方 剂是() A五仁丸B济川煎C增液承气 汤D麻子仁丸E调胃承气汤 29. 麻子仁丸的功效是() A 润肠通便,温肾益精 B 润肠泻热, 行气通便 C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D 攻逐水饮 E 峻下热结 30.麻子仁丸既能润肠泄热,又能() A行气通便B通便止痛C益精 通便D逐瘀通便E增液通便 31.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的病机是() A津枯肠燥B风热血燥C肠胃燥 热D热结阴亏E血虚肠燥 32.下列方剂中大黄、杏仁并用的是 () A五仁丸B麻子仁丸C黄龙汤 D大黄牡丹汤E三物备急丸 33. 济川煎的君药是() A 当归 B牛膝 C枳壳 D 肉苁蓉 E升麻 34.下列方剂均属泻下剂,其中不用大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泻下剂

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大黄枳实(12克)、厚朴(24克)芒硝(9克)。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证是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所致。治疗方法以峻下热结为主。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伤津之征。“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除则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被遏,不能外达于四肢;热盛伤筋、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燥热上扰心神所致。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小承气汤: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功用:清下热结,除满消痞。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调胃承气汤: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肠梗阻,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瓤,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大黄(12g)、桃仁芒硝((9g)、牡丹皮(3g)、 冬瓜仁(30g)。功用: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本证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所致。治疗以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为主。湿热邪毒内结肠腑,气血凝滞,则右下腹疼痛拒按;热盛肉腐,脓液内蓄,故局部肿痞;病在肠,与膀胱气化无干,故小便仍能自调;正邪相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淤滞,俱为臣药。冬瓜仁清理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消痈;是为佐药。本方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芒硝各(10克)、甘遂(1克)。功用:泻热逐水。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本方因表邪未解而误下,或因误下而邪气内陷,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膈所致。治疗以泻热逐水为主。水热内结,气不得通,轻则但见心下硬满而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腑气

方剂大纲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2.熟悉在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 【教学内容】 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2.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如《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济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3.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 【教学内容】 1.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遗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3.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目的要求】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教学内容】介绍以病证、祖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书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以《医方集解》为代表的综合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目的要求】 1.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的变化形式。 2.熟悉方剂的配伍目的。 【教学内容】 1.方剂的配伍目的。 2.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 3.方剂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 第五章剂型 【目的要求】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汤剂的服法。 2.熟悉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泻下剂目的要求

第八章泻下剂 目的要求 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十枣汤。 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了解:大黄附子汤。 概说 一、概念:根据“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原则立法。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属“八法”中的“下法”的范畴。 二、适应范围:适用于病变部位在肠胃,病因为实热、燥屎、冷积、水饮、瘀血等有形实邪积聚,结滞不通的里实证。由于里实证有热结、寒积、燥结、水结的不同,人体素质有虚实的差异,故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治法。 三、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四、使用注意事项: 1。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使用泻下剂[原因];若表邪未解,里实已具者,要配合解表剂运用,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 2。泻下剂除润下剂较为和缓外,其余均属峻烈,对年老体弱、病后体虚者,即使有可下之征,也应避免使用峻烈的泻下剂; 3。凡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病后津伤、亡血者应慎用;有下窍出血史之人勿用峻泻,即使是润下剂不宜长期服用。 4。泻下剂易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举例] 5。注意饮食,对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早进,以防重伤胃气。 一边煎药 一边煎参汤以免邪去正失,贼去城空。 一边熬粥 软 饮食当以温热为宜,注意保护胃气,以免食复。 清淡

第一节寒下剂 寒下剂具有泻除宿食、燥屎、水饮与荡涤实热的作用,适用于无形邪热与有形积滞互结所致的大便秘结,脘腹痞满胀痛拒按,身热不恶寒,或潮热汗出,舌苔黄腻,脉数而有力之里实证。 方剂常以苦寒[或咸寒]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为主组成。 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大承气汤《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 本方主治证候,在《伤寒论》原书中凡十九条,《金匮要略》中一条,适应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化热,与胃肠饮食糟粕互结成实所致之里热证为主治重点。 〖释名〗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组成〗大黄四两,酒洗[12g] 厚朴八两,去皮、炙[24g] 枳实五枚[12g] 芒硝三合[6g] 〖用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胺,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 手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梢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共为佐使,并助硝、黄推荡积滞,加速热结的排出。四药合用,泻下,软坚,消痞,除满,为峻下热结之至方。 君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且能活血行淤,从而有利于推陈致新,方中生用并后下,其气更锐。 臣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 佐、使—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积滞内阻,每致气不行),并助芒硝、大黄加速积滞排泄。 ?临床应用?1。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等,均应慎用。

方歌

第六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三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第二节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ke),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第三节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he)能康。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第七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 温脾汤―――温脾人参干姜草,附子大黄大剂量,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第三节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法高超。第四节逐水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舟车丸―――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第五节攻补兼施 黄龙汤―――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第八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功并外攘。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精)方剂学—泻下剂

方剂学——第三单元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泻下剂适用于热结、寒结、燥结、水结等里实证,亦可用于体质虚弱而兼里实者。 要点二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应用泻下剂,必待表邪已解,里实已成。泻下剂多峻烈,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易伤正气,应得效即止。 细目二寒下 要点一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焦黑燥裂,甚则起芒刺,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组方原理】“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君: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

厚朴—下气除满。 臣: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 枳实—行气消痞。 【鉴别】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为大承气汤类方。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 调胃承气汤大黄与甘草同煎,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要点二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组方原理】 君:大黄—泻热逐瘀,涤荡肠中湿热瘀结; 桃仁—破血润燥,与大黄合而泻热破瘀。 臣: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涤荡实热;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佐:冬瓜仁—清肠利湿,排脓消痈。

泻下剂-逐水 十枣汤

泻下剂-逐水十枣汤 【方名】十枣汤【出处】《伤寒论》 【分类】泻下剂-逐水 【组成】芫(yuan)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方诀】 【功用】攻遂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用法】上三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强人服1克,羸人服0.5克,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0.5克。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禁忌】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未尽去者,可再投本方;若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若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方解】本方证因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水停胸胁,气机阻滞,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动,停留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泛溢肢体,内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本方证为水饮壅盛之实证,治宜攻逐水饮,使水邪速下。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化裁】 【附方】 【附注】本方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文献】方论选录李时珍《本草纲目》卷17:“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菀(wan)陈莝(cuo)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ke)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纷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研究】 【运用】十枣汤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胸水属水饮重盛之实证者,常奏奇效。王氏以加味十枣汤(十枣汤加黄芪,各药等分,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为1.0克,每次服l-2粒,每3天服1次,晨起大枣10枚

工程制图第八章8-6看零件图

§8-6 看零件图 看零件图就是根据零件图的各视图,分析和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弄清全部尺寸及各项技术要求等,根据零件的作用及相关工艺知识,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是看零件图的重要基础。下面以图8-44为例说明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图8-44 缸体零件图 一、概括了解 图8-44所示是液压油缸的缸体,从标题栏中可以知道零件的名称、材料、重量、件数和图样的比例等。即零件名称为缸体,材料为HT200,它用来安装活塞、缸盖和活塞杆等零件,它属于箱体类零件。 二、看视图,想象结构形状 1.分析表达方案:(1)找出主视图;(2)分析有多少个视图、剖视、断面等,同时找出它们的名称、相互位置和投影关系;(3)有剖视、断面的地方要找到剖切面的位置;(4)有局部视图、斜视图的地方,必须找到投射部位的字母和表示投射方向的箭头;(5)有无局部放

大图及简化画法等。 2.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想象顺序如下:(1)先看大致轮廓,并按线框将视图分解为几个部分;(2)对每一部分的外部结构进行分析,逐个看懂;(3)对每一部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逐个看懂;(4)对于局部难懂的部分还要进行线面分析,搞清投影关系,想象出其结构形状;(5)综合分析,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和形状。 缸体零件图采用了三个基本视图,主视图是过前后对称面剖切的全剖视图,主要表达缸体内腔结构形状;俯视图采用视图主要表达缸体零件外形结构;左视图采用A —A 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它们表达了圆柱形缸体与底板连接情况,连接缸盖螺孔的分布和底板上的沉头孔。 分析三个视图可知:该零件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1)安装底板,俯视图表达了底板形状和四个沉头孔、两个圆锥销孔的分布情况,以及两个螺孔所在凸台的形状。2)侧垂圆柱(即缸体),缸体外部是阶梯圆柱,左端大,右端小,左右两端的上方均有一马蹄形凸台,缸体内腔的右端是空刀部分,φ8的凸台起到限定活塞工作位置的作用,上部左右两个螺孔是连接油管用的螺孔,左视图表达了圆柱形缸体与底板的连接情况,连接缸盖螺孔的分布和底板上的沉头孔。 三、分析尺寸 尺寸分析可按下列顺序进行:(1)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了解基准及尺寸标注形式;(2)根据形体和结构分析,了解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3)确定零件的总体尺寸。 缸体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是左端面,从基准出发标注定位尺寸80、15,定形尺寸95、30等,并以辅助基准标注了缸体底板上的定位尺寸10、20、40,定形尺寸60、R10。宽度方向主要尺寸基准是缸体前后对称面的中心线,并注出底板上的定位尺寸72和定形尺寸92、50。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缸体底面,并注出定位尺寸40,定形尺寸5、12、75。以φ35039.00+-的 轴线为辅助基准标注径向尺寸φ55、φ52、φ40等。 四、看技术要求 缸体活塞孔φ35039.00+-和圆锥销孔,前者是工作面并要求防止泄漏,后者是定位面,所以表 面粗糙度Ra 的最大允许值为μm ;其次是安装缸盖的左端面,为密封平面,Ra 值μm 。φ35039.00 +-的轴线与底板安装面B 的平行度公差为;左端面与φ35039.00+-的轴线垂直度公差为。因为油缸的介质是压力油,所以缸体不应有缩孔,加工后还要进行保压试验。

方剂背诵

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寒有奇功。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也能康。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伤外感最相当。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胎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第三节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辛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芫花与甘遂,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禹功散 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一同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