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讲解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讲解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讲解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

细针穿刺诊断方法的评价

背景:关于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细针穿刺(EBUS-TBNA)诊断孤立性纵膈肿大淋巴结(IMLN)的实用性的依据在发生改变。其对可疑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还有待评价。方法:我们复习了一项前瞻性连续性的患者的研究资料,应用EBUS-TBNA来诊断IMLN 性质。EBUS-TBNA法不能确诊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活检或至少6月的放射学检查随访。

结果:共98例患者资料,临床影像学特征诊断为结节病43例,剩余55例患者通过EBUS-TBNA法42例得以确诊(76%; 95%可信区间55-90)。55例患者中淋巴瘤共21例,通过EBUS-TBNA确诊了16例(76%),有4例患者又经过了手术活检才确定了病理类型。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如果病理标本较少难以确诊也需要行手术活检。淋巴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 (95%可信区间37-76)和100% (95% 可信区间91-100)。

结论:虽然用EBUS-TBNA法诊断淋巴瘤要比用它来评价肺癌分期的准确性要低,但它仍是一种诊断IMLN的合适手段,因为在这部分人群中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并且大部分人(76%)避免了手术活检。

评论:怎样诊断IMLN尤其是淋巴瘤是肺病医生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增加了我们对EBUS-TBNA法诊断上述疾病的实用性的认识。传统上一般认为EBUS取得的纵膈淋巴结标本不足以诊断淋巴瘤,而本研究则表明是可以的,避免了纵膈手术,并且孤立性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

霍奇金淋巴瘤7页

病理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 (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切面呈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性坏死。[1] 疾病分类 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50%患者的RS 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材料 小儿骶管阻滞因效果确切,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为应用,骶管阻滞可以减少小儿手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减少全麻药的应用,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术后患儿不仅可以快速平稳苏醒而且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 施行小儿骶管阻滞的传统方法是根据骶骨角或骶裂孔的体表标志来进行定位穿在临床实践中刺,但约有20%正常人的骶管呈解剖异常、骶裂孔畸形,除骶管存在解剖变异外,由于小儿肥胖、体表标志不明确以及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等原因,亦可导致部分患儿穿刺失败。 超声引导性骶管阻滞可以使骶管阻滞更加安全有效。 本项研究证实,超声引导技术是骶管穿刺时有效的辅助方法。通过超声扫描,可以准确定位骶裂孔的位置.同时在实时图像的指导下,穿刺过程变得直观,并可以明确识别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从而提高了骶管阻滞的成功率.避免反复试穿造成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此外,骶管内有丰富的静脉丛,该丛在骶管前壁吻合支多、丛密。其在后壁则正好相反。使用超声引导穿刺时,可以选择穿刺路径,尽量避免沿前壁进针.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这项技术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无放射污染等优点。适用于临床麻醉和教学工作。 目前我们科室选派人员去上海六院等三甲医院学习理论及实践,并且对科室所有人员进行理论及实践培训,科室购进两台B超机,科室人员熟悉并掌握基本超声应用,目前已经在超声引导下完成100余例骶管阻滞,术后随访效果好。 2014年2月—2014年5月,选派人员到上海六院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2014年5月—2014年7月,学成归来人员对科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原发性淋巴瘤的早期症状

原发性淋巴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体征: 1、霍奇金病 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 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前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硬膜外肿块导致脊髓压迫症等。另有一些HD病人(30%~50%)以原因不明的特许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发热后部分患者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约见于1/6患者。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全身瘙痒可为HD的唯一全身症状。 体验脾肿大者并不常见,约10%左右,脾受累表明有血源播散。肝实质受侵引起肿大和肝区压痛,少数有黄疸。肝病变系脾通过静脉播散而来,所以肝较脾肿大为少。 HD尚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例如肺实质轻浸润、胸腔积液、骨髓引起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坏,以及脊髓压迫症等。带状疱疹好发于HD,约占5%~16%。 2、非霍奇金淋巴瘤 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HD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24%患者。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瘙痒很少见。除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外,NHL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

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诊疗规范 (征求意见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1. 概述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 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NCCN2014版明确指出PTCL包括4类亚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和肠病相关T 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 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 EATL)。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是PTCL中最常见的亚型。所谓“非特指型”,是强调这一亚型与已明确的各种独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均不符合,即PTCL-NOS其实是一大组不属于已明确的任何一类独特亚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PTCL-NOS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在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特异性。本病属于排除性诊断,即只有在排除其它独立分型的T细胞淋巴瘤后,方能做出PTCL-NOS的诊断。本病临床表现为侵袭性病程,对化疗不敏感,易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25~45%。 2. 流行病学 PTCL-NOS是最常见的T细胞淋巴瘤亚型。在西方国家,PTCL-NOS占所有NHL的7%~10%,占PTCL发病的30%。而亚洲国家发病率更明显高于欧美,占所有NHL的15%~22%,占PTCL发病的50%。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5岁,儿童少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EBV感染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降低或周围环境影响有关。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4. 临床表现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科技申请

计划类别: 受理编号: 上杭县科技计划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传真:邮政编码: 通信地址: E-mail: 申请日期:年月日 上杭县科学技术局 二OO五

简表 项目概况 名称 研究类型 1.应用基础研究 2.新技术开发 3.新产品研制(新品种选育) 4.成果推广应用 5.软科学研究 6.其他 项目推荐单位实施期从年月到年月总投资万元研发投入万元申请金额万元研发 内容 摘要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包括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 颈丛神经、臂丛神经、尺神经、桡神经、骶丛神经、腰 丛神经等的阻滞。可减少患者全麻药物的使用,对患者 心肺功能影响小,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操作并发症 少。为患者提供安全、无痛、舒适的麻醉。 申请单位 名称性质法人代表法人代码注册资金万元银行信誉 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年龄学历 现从事 专业职务职称 项目联系人 姓名联系电话E-mail 合作单位名称名称 项目组成员总人数 其中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其他人人人人人

一、项目背景和实施条件 与本项目有关的临床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临床工作成绩从2013年开始,项目组成员一直从事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过去半年的临床实践中,60余位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患者都取得了明确的疗效,并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目前项目组已具有扎实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的与本项目相关的临床实践经验。目前依托麻醉科手术室现有仪器设备,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相关仪器,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尚缺乏用于神经、血管、肌腱呈影的超声及专用的穿刺针。 二、项目的研发内容 1.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可行性 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的区别 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的区别 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5.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患者的生理影响 6.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缺点及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

淋巴瘤扩散病危期的症状有哪些

提起淋巴瘤,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淋巴瘤是常见的肿瘤,早期症状往往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淋巴瘤也容易发生扩散转移。特别是晚期,可出现各种症状,那么淋巴瘤扩散病危期的症状有哪些呢? 1、发热:其病因繁多,如细菌、病毒的感染,结缔组织病,还有功能性发热。 2、疼痛:当正常组织收到肿瘤的破坏和浸润,导致对邻近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和破坏,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血液回流受阻,骨与骨膜受到浸润均可引起疼痛。因此,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症状。 3、恶病质:是特指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的极度消瘦、精神萎糜、体力虚衰。 4、恶性腔内积液:恶性腔内积液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如处理不当可致迅速恶化以致死亡。发生恶性腔内积液的部位有胸腹腔、腹膜腔、心包腔等。 淋巴瘤发展到了晚期,这时候是难以彻底治愈的,所以此时治疗的目的就应该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有人说,对晚期癌症病人实行姑息治疗,似乎有违积极治疗的原则或不太人道,殊不知,有时候防守就是最积极的进攻。如果对病人“积极过头”,过度地给予治疗,让一个即将离世的病人无必要地开上一刀,或者反复实行治疗作用不大而损害更大的化疗,使病人短暂的最后时光更加痛苦,这种疗法做得越多,对病人的损害越大。过度的治疗不但不能延长病人的生命,反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在晚期淋巴瘤的治疗上,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能联合放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也能单独作用与患者,中医治疗采用天然的中草药,能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在临床上,出身于中医世家,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的袁希福教授经过30余年的潜心研究,在祖辈“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新路子,针对不同癌症病人进行辩证施治,为很多癌症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使相当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仍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 总之,淋巴瘤出现扩散转移虽然事情比较严重,但是患者也不要放弃治疗,应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晚期主要是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延长患者的生命。

超声引导区域麻醉-中文

超声引导区域麻醉 P. Marhofer*, M. Greher and S. Kapral Department of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Waehringer Guertel 18-20, A-1090 Vienna, Austri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peter.marhofer@meduniwien.ac.at 近十年来,人们超声技术及临床水平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在维也那医科大学的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病房,超声检查已作为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的常规技术。近来的研究显示,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局部麻醉剂的扩散可提高上下肢阻滞及神经轴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引导可使麻醉医生安全地进行精确地进针定位,实时监测局麻药的扩散。优越于常规的超声引导技术,如神经刺激器和麻醉程序。该篇回顾性地介绍了超声引导麻醉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原理及临床实践。考虑到巨大的潜能,这些技术在将来麻醉医生的培训中将占重要地位。 Br J Anaesth 2005; 94: 7–17 关键词:麻醉技术,区域;测量技术,超声;神经,阻滞 成功的区域麻醉阻滞的关键是确保神经结构周围局麻药的最佳扩散。这一目标需要获取高质量的超声图像。过去十年,维也那研究小组证明了超声引导几乎可以提高所有类型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的效果。而且,诸如穿入神经或血管的并发症可以避免。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的潜在优势的总结如表一。 常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需要有高档的超声设备和高水准的培训。麻醉医生需要彻底理解解剖结构,需要牢固的超声基础和辨别神经结构的技能。直接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受操作者麻醉技术的影响。根据我们研究小组经验,在进行更多的中央阻滞前,最好先学习超声引导的外周神经阻滞。尽管缺乏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的专门培训,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通过自学进行了成功的区域麻醉阻滞。为加强超声和区域麻醉的基础训练,建议有兴趣的麻醉师进行专业培训。 自从十年前首次应用至现在常规应用,我们小组开展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已超过4000 例。成功率几乎是100% 。另外这一高成功率与传统的神经刺激器比较,该项技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方面都得到改善。这项高效的手术无痛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篇回顾性文章中,我们通过回顾自己的研究和及其它公开发表的文献,讨论了当前超声引导区域麻醉的状况。关于该项技术背景、合适的设备选择前面已讲述,并详细论述了何种神经阻滞类型用超声引导,哪种方式直接和安全。

超声引导下的骶髂关节注射术

<> 2008; 11:4:543-547 超声引导下的骶髂关节注射术 Dominic Harmon, MD, and Michael O’Sullivan, MB (爱尔兰利默里克中西部专区医院麻醉与疼痛医疗科) 我们描述一则病理报告和利用便携式超声扫描仪和曲线仪传感器(4-5MHz) (SonoSite Micromaxx SonoSite, Inc. 21919 30th Drive SE Bothwell W. A.)指导骶髂关节注射术的技术。 病例中报道的是一位患有慢性腰背痛的42岁的男性患者,疼痛集中于其左侧的骶髂关节,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7分。为方便超声引导下的操作,令病人俯卧位,在骶管裂孔水平横行安置超声传感器,并在该水平找出骶角,自骶角移动传感器,定位出骶骨外侧缘。保持传感器横向位置,可发现骶骨外侧缘这一骨性突出导向患者头侧。辨认出第二个消瘦轮廓——回肠。两个明显轮廓之间的裂隙代表骶髂关节,其深度为距皮下4.5cm。在超声实时显像技术的指导下,使用22 G脊髓穿刺针刺入骶髂关节,直视下注入局麻药液。病人的疼痛强度下降至2(NRS),关节功能大大改善,可返回工作岗位且维持16周。另外,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超声仪器并无辐射性损伤,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超声引导下的骶髂关节注射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孕妇等特殊临床病例的慢性腰背痛的治疗。但对于其功效及使用率的调查研究还有待开展。 关键词技术可视化实时显像超声骶髂关节 患者,男,42岁,体重指数25,左侧腰背部持续性微痛。疼痛起因于10月前的一次车祸,数次评价量表测评7分,疼痛集中于左侧骶髂关节,触诊压痛明显。左侧骶髂关节激发试验骨盆撑开实验、大腿挤压试验、低估挤压试验均阳性(1)。神经学检查正常。核磁共振(MRI)检诊腰椎示左侧骶髂关节轻微退行性改变。 抗炎药物和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导致病人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地在建筑工业领域工作,只得选择轻体力活并减少工作时间。 同意接受骶髂关节注射镇痛术后,病人被置于俯卧位,下腹垫枕以校直腰椎的前凸。操作者和超声机显示屏位于一侧,在4-5MHz低频下调整曲线仪传感器的最佳位置。 操作区域皮肤消毒并铺巾,将超声传感器插入装有超声导电膏的无菌套,于是皮肤与传感器之间间隔手术巾和薄层无菌导电膏。 图1:在骶管裂孔水平,横放超声传感器(4-5MHz) (SonoSite Micromaxx SonoSite, Inc. 21919 30th Drive SE Bothwell W. A.)

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2-09-13T17:48:59.4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群芳彭淑娟[导读] 本文对在我院超声科检查所发现的2例淋巴瘤进行一下分析与讨论。李群芳彭淑娟(厦门莲花医院超声科福建厦门 3 6 1 0 0 7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本文对在我院超声科检查所发现的2例淋巴瘤进行一下分析与讨论。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2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男42岁(转移性淋巴瘤),女,27岁(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腋窝处触及肿物而来我院常规检查,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a10、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3H M z,常规超声检查,根据检查所需不同深度调整探头频率,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浸润深度及周围是否有淋转移及血流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2 结果 病例一:男,42岁,右侧腋窝处无痛性肿块多年,2011年8月来我院做彩超检查。 超声所见:右侧腋窝腋中区腋血管旁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1.9x23.0m 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后方无明显衰减,其旁探及二个大小约13x5m m、11x4m m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形态失常,包膜完整,皮质区呈非对称性增厚,髓质和淋巴门消失,团块后方无衰减,C D FI:显示团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见附图一。 超声提示:(1)右侧腋窝低回声占位—性质待定(考虑淋巴瘤可能)。 (2)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该患者在我院活检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瘤,后经C T全身检查未发现原发病灶,目前正进行系统治疗。. 病例二:女,27岁,右侧腋窝无痛性肿块,2011年9月24日来我院行彩超检查。 检查所见:右侧腋窝腋下区及腋中区腋血管旁、右颈部均探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回声团块,呈串珠状排列,包膜完整,皮质区明显增厚,髓质区及淋巴门明显变窄及消失,C D F I: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腋下区较大者约27x26mm,腋中区最大的约15x11mm,颈部较大的约24x10mm,图略。 超声提示:(1)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考虑淋巴瘤可能)。 (2)右侧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 该患者在我院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目前正接受系统治疗。 3 淋巴瘤临床表现 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是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全身性。(2)多样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有如下二个特点: a.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除惰性淋巴瘤外,一般发展迅速。 b. NHL有远处扩散和结外侵犯倾向,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为首发表现者,对各器官的压迫和浸润较多见,常以高热或各器官、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文2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腋窝处触及肿物而来我院常规检查,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 4 讨论 4.1淋巴结转移癌研究发现某些转移瘤具有如下特异表现:结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区及砂砾样点状强回声。有学者认为转移瘤内无回声为囊变坏死,有认为当转移瘤细胞低分代及未角化时,为无回声或囊性表现。Yi n gM和Ah u j aA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淋巴结纵径>8mm,横径>5m m多为恶性;淋巴结纵横比<2多为恶性淋巴结。国内亦有相关报道称腋窝淋巴结>8mm考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4.2非霍奇金淋巴瘤 4.2.1基本病理变化病变的淋巴结体积增大,质地稍软,切面均质状,灰白或灰黄,可见出血、坏死。镜下,淋巴结部分或全部被破坏;瘤细胞成分较单一,形态较一致,弥散或结节状排列;淋巴结小梁、被膜及其外周脂肪组织不同程度地被非霍奇淋巴瘤瘤细胞浸润。尤其是瘤细胞成片浸润淋巴结外周脂肪组织是诊断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4.2.2分类 ①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绝大多数属B细胞系,少数属于T细胞系,多发于老年,男性较多。多隐性发病,病情进展慢。 ②滤泡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最常发生于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 ③弥漫型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见。 ④B u r k i tt淋巴瘤:是一种可能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高度恶性的B细胞肿瘤。临床上有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 I V相关性三种形式。 ⑤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湿疹样皮损,有不规则红色或棕红色斑疹,逐渐发展使皮肤变硬呈斑块状。 ⑥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4.3超声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优势超声通过对颈部、锁骨上窝、腋窝等浅表及腹部各后腹膜等结内淋巴结的扫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信息。 不足之处:由于空气与人体软组织间特异性阻抗差异较大,遇腹腔气体过多时可使腹腔内及腹膜后结构模糊不清,大量腹膜后脂肪亦降低超声图像的分辨力,对此类病人如超声诊断不满意而临床高度怀疑大血管周围病变可选择性做C T扫描等检查,超声显像技术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诊断恶性淋巴瘤,与TC、X线、胃肠钡餐造影等其他检查方法密切配合,能减少漏、误诊,提高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参考文献

骶管麻醉

打骶麻时的几个问题 10,11月我打了20几个骶麻,有三个抽到血改打局麻了,有两个推药时阻力很大,打完后 有一小包块,凉凉的,明显感觉是药液积聚在那,总的来说我打骶麻只有80%的成功率。我 有几个疑问:1.打骶麻找到骶骨裂孔最关键,可有时体表标志不明显,斑竹说臀沟纹头处, 我用百度没查到,在解剖书上也没找到,我很想知道这位置,这里实在没有刁难发问的意 思。2.打骶麻时安全第一,论坛中有人说推药时患者若有大母趾麻感应停止推药,很可能 打到蛛网膜下腔,我没碰到过,是这样的嘛,还有有一个外科医师现专从事麻醉,他说刚 推药时患者下肢有麻感应停止推药,我跟科主任将这事,他说只要回抽没抽到脑脊液就可 以推药。3.从打骶麻图示来看,我觉得打时角度大些容易打到蛛网膜下腔,书上写的是45 度左右,斑竹说的40度左右,医学是严谨的,斑竹这样说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能说说吗最 后说句由于本人笨拙,提的问题有可能觉得好笑,但我确实想学好打骶麻,因为骶麻比局 麻要减轻病人痛苦,请斑竹海涵和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打骶麻80%的成功率有点低了,达到90%就过关了,达到95%就很熟练了。臀沟纹头的照片哪天我照一个发上来。大母趾麻感是麻醉平面有点高而不是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如果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就不是这种表现了,病人会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立即进入昏迷状态。至于进针的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30°,有时候40°,有时候还20°,不一定角度小就容易进入蛛网膜下腔,因为从骶裂孔韧带到蛛网膜下腔还有一段距离,平均,打骶麻一般用7号针头,长3cm,从皮肤到骶裂孔韧带最瘦的人也有2cm,遇到胖人,这3cm 的长度连骶管腔都进不到。打了3、4千例,也就1例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回抽有脑脊液,停止操作,改为局麻。我的经验是有血液也不是绝对禁忌,退退针或换换地方仍然可以推药。反复回抽无脑脊液是最主要的。------------------靳新领 关于骶管麻醉的问题,我觉得讨论很多回了,我认为它的优点在于:①痛苦小,在麻醉下,使病人在无疼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较局麻减少了反复进针,同时避开了疼痛敏感区,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痛苦。②进针远离病灶,减少水肿、皮下淤血及感染机会。③效果好,麻醉完全,肛门松驰,术野清晰,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④持续时间较长。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淋巴结超声诊断

淋巴结形似肾,由皮质髓质组成。 淋巴结的构造可因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与年龄、部位,有无病变等有 关

解剖区域 淋巴结大小 纵横比(L/T) 淋巴结边界 淋巴门 淋巴结皮质 淋巴结内部回声 辅助特征 与邻近血管关系 彩色血流显像及多谱勒

②淋巴结大小 ?在同一切面图上测量最大纵径L与横径T,横径比纵径更有价值。(图4-4-1) ?正常淋巴结横径上限为5-8mm,若以5mm为限,则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下降;若以8mm 为限,则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增高。 ?下颌下、上颈部淋巴结通常较其它部位的淋巴结要大,这可能与口腔经常发炎有关。 ?二腹肌区域淋巴结横径>8mm、或颈部其它区域淋巴结横径>7mm,都应考虑恶性淋巴结,特别要怀疑鼻咽喉部肿瘤。 ?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纵横径均匀性增大。 ?转移性淋巴结一般都很大,然而感染性淋巴结可以和转移性淋巴结一般大小,也有较小的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灶。 ?对已知原发肿瘤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相关部位淋巴结肿大,则高度提示淋巴结转移。 ③纵横比(L/T) ?又称淋巴结圆形指数,在同一切图上纵径L除以横径T,是诊断淋巴结肿大的主要指标。?良性淋巴结:多趋向于棱形、长椭圆形、长卵圆形,L/T≥2。(图4-4-2)但正常情况下,下颌下、腮腺淋巴趋向于圆形,95%的下颌下淋巴结,59%的腮腺淋巴结L/T≤2。 ?恶性淋巴结:形态趋向于圆形,(图4-4-3)但恶性淋巴结早期可能呈卵圆形。 ?L/T为1.5时,超声区分正常反应性淋巴结与病理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65%;L/T为2时,敏感性提高到81-95%,特异性提高到67-96%。 ④淋巴结边界

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病理学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特异性的里-斯 (Reed-Steinberg)细胞,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NHL发病率远高于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网状细胞,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病因 病因不清。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局部表现包括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扪之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晚期则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形成溃疡;咽淋巴环病变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的黏膜和黏膜下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又称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鼻腔病变原发鼻腔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胸部病变纵隔淋巴结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多见于HL和NHL中的原发纵隔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前体T细胞型淋巴瘤。胸部X线片上有圆形或类圆形或分叶状阴影,病变进展可压迫支气管致肺不张,有时肿瘤中央坏死形成空洞。有的肺部病变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此时临床症状明显,常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继发感染可有发热;恶性淋巴瘤可侵犯心肌和心包,表现为心包积液,淋巴瘤侵犯心肌表现为心肌病变,可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等表现;腹部表现脾是HL最常见的膈下受侵部位。胃肠道则是NHL最常见的结外病变部位。肠系膜、腹膜后及髂窝淋巴结等亦是淋巴瘤常见侵犯部位;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淋巴癌晚期症状

淋巴癌晚期有什么症状 淋巴癌晚期症状主要是在身体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大约60%的淋巴癌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只是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越来越肿大。淋巴癌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鼠蹊部、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则发生于脏器引起压迫症状。 (一)、局部表现 (1)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其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融 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 浅表淋巴结以颈部为多见, 其次为腋下及腹胜沟。 (2)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 压迫症状: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结。 (二)、全身症状 (1)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多年38—39C之间,部分病人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

(2)消瘦:多数病人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6个月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 (3)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 (三)、结外病变 1)胃肠道:淋巴结外淋巴组织发生淋巴瘤病变最多于胃肠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占13%~25%,霍奇金病仅2%.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等。侵及部位以小肠为多,其中半数以上为回肠,其次为胃。结肠很少受累。原 发性小肠肿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最 多见,可以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脂肪 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于 空肠。胃肠道病变一般通过肠系膜淋巴管,由腹膜后淋巴结播散而来。 2)肝胆: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肝内弥漫浸润或肿大淋巴结压探测总胆管时,可发生黄疸。霍奇金病累及肝脏者约15%有黄疸。 3)骨骼: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探测症状。

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骨骼浸润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皮肤浸润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浸润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神经系统浸润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可采用由清热解毒的夏枯草、敛肺降火的五倍子和抗炎抗菌的枳实等融为一 体的苗山淋巴方水煎内服,药 效能很好的进一步被吸收,补 给患者营养,全面调理,改善机 体器官功能,缓解癌肿引起的 各种病痛症状,防止癌变扩散, 全面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患者饮食要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时可食用乳鸽,鹌鹑,鸡蛋,大枣,圆肉,生姜,大蒜,鲜菇等;肝肾阴虚可用乌鸡肉,猪腰子,黑豆,黑芝麻,核桃,鲍肉等;血虚可食用猪肝,猪骨,鹅血,菠菜,豆制品等。 ( 编辑整理:苗山淋巴方官网)

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3-07T16:16:14.11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何家璇雷晓鸣魏海东孟丽华魏亚娟 [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骶管麻醉,骶管阻滞因效果确切操作方便而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何家璇雷晓鸣魏海东孟丽华魏亚娟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04【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的80例小儿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依据传统阻力消失法法行骶管麻醉,观察组在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骶管阻滞成功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行,优于传统骶管阻滞方法.【关键词】高频超声;骶管麻醉;小儿Applicationofhighfrequencyultrasoundguidedcaudalblockanesthesiainpediatricsurgery【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diagnosticvalueofhighfrequencyultrasoundguidedcanalblockanesthesiainpediatricsurgery.Methods:80casespediatGric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observationgroup(n=40)andcontrolgroup(n=40). Incontrolgroup,canalblockanesthesiawasguidedbythetraditionallossofresistancemethod. Inobservationgroup,caudalblockanesthesiawasguidedbyhighfrequencyultrasoundguided.Observerelatedindicatorsof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 Resul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punctureattempttimeswerelessinobservationgroup,92,5% patientssucceededwithonepuncture(P<0.05),andthetimeofoperationwaslessinobservationgroup(P<0.05). Conclusion:Caudalblockanesthesiaguidedbyhighfrequencyultrasoundinped【iKaetryicwporatdise】ntsisaclinicalvaluablemethod.highfrequencyultrasound;caudalblockanesthesia;pediatric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46-02 小儿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骶管麻醉,骶管阻滞因效果确切操作方便而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小儿骶管腔有一定的解剖变异情况或者肥胖小儿患者定位困难,所以骶管阻滞在临床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医疗超声技术不断发展,高频超声探头被广泛使用在临床操作和检查诊疗中,但是其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为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骶管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手术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80例小儿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 女16例.年龄在1.2-5.5岁之间,平均年龄(3.17±1.13)岁.体重在15-35kg之间,平均体重为(20.37±5.13)kg.手术类型包括鞘膜积液11例、尿道畸形矫正手术23例、包皮环切术21例、会阴部手术13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凝血异常、穿刺部位畸形或感染、多次手术患儿. 1.2方法术前所有患儿均禁饮食6小时,术前监护状态下肌注氯胺酮8mg/kg、长托宁0.01mg/kg,术前已经开放静脉通路的患儿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长托宁0.01mg/kg.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并且给予面罩吸氧.基础麻醉后的患儿摆放左侧屈膝体位.观察组患儿先用超声(GE公司LogicBookXP,频率2-5MHz)对骶管和骶裂孔实施扫描,使用无菌内镜隔离包膜包裹高频探头,涂抹一次性无菌耦合剂,采集到清晰的骶管超声影像后对探头进行固定,然后使用22G 留置针头在距离探头尾侧的0.5cm-1cm 处进针.经穿刺针回抽确定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0.5%的利多卡因1-2ml,观察有无局麻药中毒及全脊麻表现,无上述征象即给予0.25%的罗哌卡因0.5-1ml/kg.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骶管穿刺,传统体表标志骶裂孔定位,阻力消失法确定硬膜外间隙置管,之后给药同观察组.两组均在药物注入10min后用针刺法在其手术区域测试阻滞效果:患儿安静、循环稳定、术中无体动视为阻滞成功.手术中给予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维持镇静麻醉,阻滞失败的给予气管插管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骶管阻滞成功率.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儿穿刺次数减少、穿刺时间短、骶管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超声在临床麻醉的神经阻滞、血管穿刺等方面的应用报道越来越多[2-4].超声影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外周神经阻滞已有10多年的历史,超声成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可视化的便利.骶管麻醉属于区域麻醉,其不仅能解除疼痛,改善麻醉效果,更能减少全身麻醉的负面作用.因骶管解剖变异性很大,骶裂孔畸形、解剖变异、骶裂孔闭锁等变异会导致穿刺过程比较困难,采用传统的阻力消失法行骶管阻滞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失败率.研究发现[5],传统骶管阻滞麻醉方法时骶管内注入空气可在脊神经周围形成气泡,使得阻滞效果呈现出斑片状,致使麻醉失败且有空气栓塞的可能性.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是一个方向.在超声直视的状态下可以使用超声系统实时的观察到注射生理盐水或者麻药到硬膜外腔或者骶管腔出现的硬膜外腔扩张或者液体流动.有学者[6]发现,超声引导在骶管麻醉中导管或者针的位置正确的敏感度可达96%,在临床运用中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骶管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术患者在高频超声定位和引导下行骶管阻滞麻醉简单安全,明显减少穿刺时间和次数,并且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该方法在麻醉工作中安全有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李立,张奉超,彭蓓,等.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1):174-175.2] 韩传刚,江云,王力基,等.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症状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症状有什么 导语: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纵膈肿瘤的相似肿瘤,淋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淋巴也运用着造血系统,如果淋巴出现了疾病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纵膈肿瘤的相似肿瘤,淋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淋巴也运用着造血系统,如果淋巴出现了疾病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也会随时危害着人体的生命健康,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因为患者长期的不注重身体所造成的,那么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具体症状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临床表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以青少年男性多见,有纵隔占位或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可能。淋巴母细胞淋巴瘤80%为细胞起源,20%为细胞起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为细胞起源,20%为细胞起源。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种非霍奇淋巴瘤的少见类型,患者多为儿童(>10岁)和青年(<30岁),男性居多。常侵犯纵隔、骨髓、中枢和淋巴结。临床通常为三或四期的进展期表现,病程短,进展迅速,预后差,病程早期易发生骨髓侵犯,并易转化为T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常侵犯骨、皮肤、骨髓和淋巴结。 诊断:病理诊断特点:可有星空现象,核分裂明显。 治疗: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加局部放射治疗。对三或四期患者采用与白血病一样的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案依据原发部位、受侵范围、临床分期而不同。采用方案治疗效果较差,仅获得30~40%的长期生存率。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生物学特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治疗上常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案。目前国外对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瘤疗效最好的方案是德国的淋巴母方案,其6年无事件生存率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