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本课概述

●知识与能力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大陆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其特点的形成和各自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如: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长期斗争,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继承了普鲁士浓厚的专制传统等等。但不管有着怎样的局限,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不仅为两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更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欧洲范围的重大胜利,其影响远及世界。

思路设计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教师要注意将讲授新课和单元总结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用在本课时涉及的新的历史知识论证与本单元相关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发展性的特点;不同历史背景是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主要原因等。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注意适时检测与反馈,用习题的形式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分析材料;反思历史,体会现实;发现问题,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学会历史地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进步。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复习旧知识导入:由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内容和特点,进一步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具体形式是由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新旧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和政治习惯等因素决定的这一基本认识,从而导入法国和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背景。

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播放《大国崛起》法国篇《激情岁月》和德国篇《帝国春秋》相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法德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欧陆大国崛起的认识,教师引导比较两国在崛起过程中和英美的相似之处,并归纳得出结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崛起的重要因素。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问题探究: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相距约百年,两国革命爆发的背景有何异同?

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并及时点拨,提出解答思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这些条件在两国革命中是否都已具备?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英法革命的起因都源于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尖锐矛盾,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封建的同盟,法国则是由资产阶级独立领导,英国革命的思想指导带有宗教改革的背景,而法国革命前则经受了启蒙思想的充分洗礼。因而法国革命将会比英国革命更气势磅礴,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更为彻底。

问题探究:比较英法两国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教师点拨思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可以从哪几方面去归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两国革命都历经曲折,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结果都确立了符合各自国情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法国则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两国确立不同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相隔百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革命前思想舆论准备不同,人民群众参与程度不同,两国历史传统不同。

问题情境2: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问题探究: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仅以一票微弱优势通过有何认识?预测对以后法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复辟专制制度和拥护民主共和的两大政治派别,就一方政治主张阐述理由(教师可点拨其从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传统、当时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去阐述)。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一票的优势即说明共和派和保皇派的斗争非常激烈,又说明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一票”之中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一面,从中认识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因素。但也为以后法国政局的动荡、资产阶级党派的纷争埋下了隐患。

问题探究:阅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相关内容,归纳该宪法的主要特点?和美国总统想比,法国总统的权力有哪些异同?和英国议会相比,法国国会两院的权力有何异同?

可以让学生先分组回顾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然后就两部宪法的相关内容发表看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行政权由总统行使;其二,立法权方面采取了两院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美法两国总统都是国家军队最高统帅,都有权任免内阁官员,和外国缔结条约。但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制约,而法国总统则处于国家元首的地位,并可以有条件解散议会,可以说处于国家权力的核心地位。和英国议会相比,法国国会同样具有立法权但并非国家权力中枢,其权力远小于英国。

同时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加深理解:

材料一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而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能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在这种情况下,应在三个月的期限内召集选民团进行新的选举。

材料二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材料三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问题情境3: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多媒体显示: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618-1648年,德意志地区的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冲突引发的三十年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使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为360多个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团,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在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了欧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并未实现,取而代之的是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当时,有一位学者这样写道:“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问题探究:从这段史料中不难看出,德意志长期以来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那么,为什么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能够实现统一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资产阶级力量软弱的情况下,出现了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普鲁士邦国。在其“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由此可见,在今后德国近代化的道路上必然深深带上普鲁士传统的烙印。

多媒体显示: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延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谈谈《德意志帝国宪法》对皇帝权力作了何种规定?有的学者说德意志帝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归纳:从宪法中可知,德意志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如拥有宣战、媾和、缔结和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统率全国军队;委派官吏,包括宰相,且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愿。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内阁各部长只是宰相的助手。因为宪法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等大权,从而使宪法对帝国皇帝的权力没有什么限制和约束,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立宪是虚,君主是实”。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看法,认为虽然德国的“君主立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它毕竟不同于原来的君主专制,有了较大的民主性。对于这一看法,老师不必急于给出结论,可以引导学生从德国具体国情和对以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作用等方面去全面理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进而加深对具体国情决定具体政治制度这一规律的理解。

问题探究:和英、法、美的代议制相比,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有何特点?对德国以后发展有何影响?

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对英美两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皇帝具有绝对权威,议会并无实权,具有较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统一后的德国保留君主制度,而容克地主是君主制度的拥护者,所以容克地主政治经济利益没有受损,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一切阻碍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根据宪法的规定,德国建立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资产阶级的代议制确立了,德国迈入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历程,这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

课堂小结

教师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作总结,可设计图表如下:

教师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作总结,可设计图表如下: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英、美、法、德四国的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表

板书设计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2.确立的标志

3.宪法的内容、影响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国的统一

2.确立的标志

3.宪法的内容、影响

主题:查阅资料,了解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政治制度,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作一比较。

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路引领: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资料回放来思考,主要理解德意志宪法具有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但实质上仍是皇帝独揽大权。

答案提示:从宪法中可知,德意志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如拥有宣战、媾和、缔结和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统率全国军队;委派官吏,包括宰相,且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愿。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内阁各部长只是宰相的助手。因为宪法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等大权,从而使宪法对帝国皇帝的权力没有什么限制和约束,所以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本课测评

思路引领:比较两国宪法的异同,主要引导学生从国家权力掌握在谁手中这一关键问题入手,从国家的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等具体细节展开。

答案提示:参阅图表“英、美、法、德四国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表”。

思路引领:可启发学生从拿破仑和华盛顿所处的历史背景入手,同时可结合两人不同的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作出判断和解析。

答案提示:拿破仑上台时法国革命面临严重的危机,内有封建势力意图复辟,外有反法同盟步步紧逼,而当时的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法国的资产阶级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和政权来维护其利益,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拿破仑个人才华横溢,正好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其法兰西第一帝国虽然是军事独裁,但内政外交都很好地维护了法国的民族利益,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而华盛顿面对的美国则是一个相对优越的国际环境,更无封建传统的束缚,和法国所处历史境遇截然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二人都是本国资产阶级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本课概述 ●知识与能力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大陆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其特点的形成和各自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如: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长期斗争,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继承了普鲁士浓厚的专制传统等等。但不管有着怎样的局限,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不仅为两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更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欧洲范围的重大胜利,其影响远及世界。 思路设计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教师要注意将讲授新课和单元总结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用在本课时涉及的新的历史知识论证与本单元相关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发展性的特点;不同历史背景是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主要原因等。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注意适时检测与反馈,用习题的形式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分析材料;反思历史,体会现实;发现问题,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学会历史地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进步。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复习旧知识导入:由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内容和特点,进一步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具体形式是由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新旧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和政治习惯等因素决定的这一基本认识,从而导入法国和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背景。 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播放《大国崛起》法国篇《激情岁月》和德国篇《帝国春秋》相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法德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欧陆大国崛起的认识,教师引导比较两国在崛起过程中和英美的相似之处,并归纳得出结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崛起的重要因素。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问题探究: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相距约百年,两国革命爆发的背景有何异同? 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并及时点拨,提出解答思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这些条件在两国革命中是否都已具备?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英法革命的起因都源于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尖锐矛盾,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封建的同盟,法国则是由资产阶级独立领导,英国革命的思想指导带有宗教改革的背景,而法国革命前则经受了启蒙思想的充分洗礼。因而法国革命将会比英国革命更气势磅礴,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更为彻底。 问题探究:比较英法两国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教师点拨思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可以从哪几方面去归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16-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综合训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含解析)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随堂作业一一练双基 、选择题 知识点一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 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答案:A 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 1873年”和“法国”,当时共和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从题干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 “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2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有人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是“从窗缝潜入的”。这主要说明了法国() 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C. 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较量,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核心,因而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而C项错误;在18世纪法国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因 而D项错误。

知识点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 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答案:C 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为了巩固这仅以一票优势获得通过的来之不易的共和制,需要通过缓和法国的社会矛盾求得法国的安定团结。 4.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 最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 : 352票获得通过。该材料表明() A. 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 C. 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 D. 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 答案:C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得以通过,表明君主派的势力还很大, 与共和派势力旗鼓相当,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在1870年, 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尚博隆为共和国之父,A项错误。 5 .李老师在某课件里展示了下列宪法条文: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该课件讲的是() A. 《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D.国王与议会的矛盾2.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3. 17、18世纪,英国的重要制度创新主要有 ①责任内阁制②君主立宪制③共和制④两党制⑤代议制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评价的是 A. 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5.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文件是 A.《权力法案》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人权宣言》 6. 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C.反抗殖民统治战争D.体制改革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8.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 A.邦联政体 B.君主立宪制政体 C.民主制共和政体 D.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 9.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0.“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11.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有 ①政权的本质②国家元首的称谓和产生方式③国家元首掌握的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②③ 12.能够影响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D.德意志的统一战争 13. 英国的漫画家针对法国政体的演变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 帽子了”的漫画。漫画中的房间内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高中历史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记住《人权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2.比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 3.通过课本所引《1875年宪法》的原始材料,认识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 4.通过学习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法国1875年宪法 三、教学难点: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789年,在专制君主制统治下的法国,爆发了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使整个欧洲大陆目瞪口呆。它遭致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旧王朝的联合武装干涉,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近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因而这场革命以“大革命”的响亮称谓载入史册。但是,大革命却没能在法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制度。法国政治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国家权力,社会处于不断的紧张状态。回顾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歌曲引入 播法国国歌《马赛曲》制造气氛 师:同学们在谈到法国时就会想到巴黎铁塔,凯旋门,浪漫,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法国人民对民主共和追求,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资产阶级共和国,现在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去探讨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时怎样一步步确立的?。显示法国国旗。 (电脑显示: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学生体会三色旗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师:结合课本内容共同探究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第三等级的代表为什么进行网球场宣誓?说明了什么?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把特定了历史事件放到宏观历史背景下分析,有利于化难为易 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到黑板画出法国在封建统治下的三个等级的关系,得出结论:封建统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大革命的进程? 学生操作:黑板画出革命的进程:爆发-通过-颁布-成立共和国 师:探究:《人权宣言》有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哪些理想和原则?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什么体制?后来为什么成立了共和国? 生:后来国王跑了,人民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共和国 老师解析讲解:1791年9月,制宪会议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 91年宪法。《人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地制度”。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集会、请愿、信仰、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权利。宪法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君主立宪制。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在选举制度上,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未达到者无选举权。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1)1791年宪法确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2)1792、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标志法国开始确立共和体制3)归纳:三个不同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三级会议――制宪会议――国民大会分析后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老师过渡: 大革命以来,法国的君主制和共和制是如何反复斗争的?拿破仑为什么能成功的将共和制转为帝制? 二、君主制于共和制的斗争: 电脑显示:放《拿破仑加冕》的录像,放《拿破仑传》的片断。结合直观影视录像营造情境 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拿破仑.波拿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2018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练习含答案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1.法国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国民议会通过了() A.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B.《人权宣言》 D.1875年宪法 解析: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D 2.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最终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和体制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答案:C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A.俾斯麦 C.查理一世 B.华盛顿 D.沃(尔)波尔 解析:从1864年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答案:A 4.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帝国皇帝 C.联邦议会 B.帝国国会 D.天主教会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90年”可知,德国已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可知,首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帝国皇帝。 答案:A 5.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序号处应填的内容分别是()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学案(无答案) -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无答案)-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型:复习课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考纲要求】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德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法德两国政体的异同。 2.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概念的解读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问题引领、文本解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 情境导入 第8、9课我们学习了英美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但都适应了本国国情。今天,我们再来看欧洲大陆上法、德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进一步体会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自学、互学、展学 内容 阅读教材43—44页内容 要求 掌握法国政体类型及特点 一、法国 法国政体的名称:确立的标志 (一)确立背景: 1.经济、阶级基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2.政治: 3.思想: 4.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二)确立过程: 1.梳理法国走向共和的政体演变历程: 2.思考:法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之所以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过程曲折的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专制的势力强大; ③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是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 (三)确立标志:1875年宪法,“一票共和”。 1.内容: 议会的构成及产生方式、权力: 总统的地位及其产生方式、权力: 政府产生方式、权力及其对谁负责: 国家权力中心: 2.发展:宪法修正案——作用:堵塞所有复辟之路。 3.共和制确立意义: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历史教案:第10课 彼得一世改革(岳麓版选修1)

第10课彼得一世改革 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要点: 1、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2、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材小字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2、分析教材补充材料,加深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彼得一世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2、体会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体会彼得一世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日常经验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经对彼得一世的改革比较熟悉,但是往往只是一些基础性 的感性认识,还没有形成对整个改革的理性思考。 2、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分析: 学生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还不能理解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讲课 时应注意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介绍。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图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是谁? (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总统普京—这位当前令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幻灯展示: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 二、“移植西方文明”是改革的措施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是改革的影响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并分析: 必要性: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闭塞落后; 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 可能性: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高考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作用、影响及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区分宗法制与分封制。 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了解秦的统一过程。皇帝制度和中央政府的确立。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目标: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易错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学目标:了解汉代、唐朝三省六部制、北宋、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通过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考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易错点:区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 第一单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目标: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目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8课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3.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4.正确分析英国代议制在其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由学生回答,再投影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的相片),为什么英国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权?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 (二)讲授新课: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投影:《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教师讲述: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 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 教师总结讲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可见,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过渡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进一步从国王向议会转移的历史。 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设计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的设计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 革命的胜利 2.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学生交流搜索到的相关资料以及掌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 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资源,提高 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到十月革命的爆发式历史必然,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及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导入新课:展示俄罗斯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解,回顾中俄关系,可谓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入侵中国,侵占我国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十月革命呢,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出,由兄弟情义到交恶;自胡锦涛作为国家主席以来,中俄关系状态一直不错,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回首这一切,让我们不由得多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命运,今天,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起。 讲授新课: 板书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背景: 教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也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额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归纳俄国当时具备哪些革命的条件?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教师: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发展落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一战加剧矛盾爆发; 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革命性和战斗力,1905年,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上述历史条件,是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唯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 于是,爆发革命大势所趋。 板书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过程: 二月革命:一战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国内,1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沙皇统治日趋虚弱,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国外,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的难解难分。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市民游行示威,打着“”要面包不要战争,要做爱不要作战《血色浪漫》“的口号,”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沙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样本

第一课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 【课标规定】: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结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政治制度特点。【高考真题】 1.(09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宗法制继承原则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09全国文综Ⅰ)古人在分析姓氏来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3.(09辽宁文综)西周实行宗法制在秦汉后来仍有重大影响,其重要体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重复浮现分封制 C.三纲五常伦理观 D.老式宗族观念 4.(09北京文综)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有关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09江苏历史)“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九鼎”之因此被广泛注重并在夏商周流转,重要由于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凭据 B.国王祭祀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象征 6.(08广东单科,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一幅牌匾,与 它关于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7.(08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阐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8.(08上海单科,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07上海单科B,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崇拜 B.所在地方地名 C.妈妈族姓 D.因功得到封地 10.(06上海,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予以她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各地模仿题】 1.(07广东湛江)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也许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攻打,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平民,才干、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07广东广州)“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07山东青岛)4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办了隆重祭祖典礼。这种“认祖归宗”情结源于古代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07山东实验中学二次诊断)西周一贵族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其中处在大宗地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