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触摸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

引言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建筑

1、儒家思想与"礼"

2、四合院?民居中的儒家礼制宗法思想

3、故宫?"礼"的集中表现

4、等级制度?"礼"在传统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5、逾制的孔庙

6、城市中的儒家礼制

二、中国建筑与道家文化

1、儒家的"中和"、"中正"之美与道家的"自然"之美

2、园林产生的道家文化背景

3、儒道互补的"天人合一"

三、中国传统建筑所反映的宗教信仰文化

1、宗教理念与传说在建筑上的表现

2、随宗教传入的建筑类型

3、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的交融

4、中国民间信仰

5、生死观与自然观

6、趋吉意识

7、龙图腾

四、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与多元性

1、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装饰艺术

2、中国建筑艺术的多元与融合

五、中国传统建筑所反映的文学意境

1、建筑艺术与文学的结合

2、文学意象在建筑装饰图案中的反映

3、建筑形象与传说轶事的结合

引言建筑的文化意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文化的意象

歌德?公元1749?公元1832?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实?建筑何尝不是一种凝固

的文化?说到古埃及文明?我们会首先想到金字塔?说到古罗马文明?我们会想那些挺拔的廊柱。同样?长城在中国人的心中绝不仅仅是一道军事防御工事。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图1?长城

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陵墓还是园林、住宅?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产物。

图2?故宫

中国传统建筑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传统建筑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长期采用木结构

体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传统建筑?曾经是古人非常实用的生活空间?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外化的体现。通过传统建筑?我们往往可以触摸到一种文化最深邃的精义所在。

图3?颐和园佛香阁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建筑

1、儒家思想与"礼"

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创立的儒学体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柱石之一?在公

元前2 世纪初后取得正统文化地位。

儒学体系是春秋?公元前770 - 公元前476?时期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创

立的?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 在位?时取得了官方的正统文化地位?被各个王朝推崇。

这是一种特别重视伦理关系的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柱石之一。

儒家思想的特色?

?1?以"忠、孝、节?保持道德操守不动摇?、义?合乎正义或公益?"为人生的基本

价值观?

?2?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关系中?君、父、夫的绝对权威?

?3?推崇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观念深深地渗透在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中。国家用牌坊这种特殊的建筑来表明国家对某人的道德褒奖。

图4?徽州棠樾鲍家牌坊

牌坊是中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的一种建筑物。上面一般都写明建造的对象和原因?以

此宣扬当时的人生理念。古代规定?要立表彰、纪念性的牌坊者?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并对其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此对于一个家族、乃至整个乡镇而言?拥有牌坊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2、四合院?民居中的儒家礼制宗法思想

"礼"的核心是建立一种等级制度。

四合院的居住秩序受儒家礼制思想的影响?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对外隔绝却自有

天地。

"礼"是儒家为维持封建社会人际关系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核心思想就是建立一种社

会秩序。

四合院就是一种体现了礼制思想的民宅。

图5?标准四合院墨线图

中国人在建筑空间安排上?形成了中为尊?两侧为卑?北尊南卑?左尊右卑?前尊后

卑的体系。

四合院中?北房的中间是客厅或祖堂?东次间是长辈卧室?西次间是主人的卧室。东、

西厢房由晚辈居住?长子夫妇居东?次子夫妇居西。南房做外客厅、书斋。厢房与南房设垂花门及矮墙?隔绝内外?形成内外院?妇女不出内院?外客不进内院。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罩楼?住未出嫁的女子或女佣?或做为杂用房间。

四合院的门窗一致开向院里?门里门外都设有屏风或者影壁?外面看来相当封闭?里面

的生活却自成体系。它突出长辈与晚辈、长子与次子、男人与女人的地位差别?体现了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主仆有别"的特点。

图6?四合院实景

3、故宫?"礼"的集中表现

故宫是儒家"礼"制思想表现得最强烈的地方。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的个体在群体之间

的关系?在故宫这个规模最大、形态最复杂的四合院建筑群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是由蒯祥?公元1397?公元1481?设计?始建于1406 年的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

大的木结构的宫殿建筑群。

图7?故宫俯视图

故宫是中国明?公元1368 - 公元1644?清?公元1636 - 公元1911?两代24 位皇帝的

住宅与办公场所?包括举办各种礼仪的殿堂、处理日常政务的处所、帝王家族的起居、祭祀、学习、娱乐场所和服务人员的居室。占地72 万平米?有房屋9999.5 间。这使得它让30 万工

人费时14 年才得以建成。

故宫显现了儒家礼制在君臣关系、夫妻关系、嫡庶关系中的表现。

帝王的办公区在前?主要有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文武官员的三座大殿?它们由南向

北排列在中轴线上的工字形台基上?用最高贵的建筑规格体现着皇权的尊贵。

图8?太和殿

帝王生活起居部分在后面?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皇帝、皇后的寝宫?亦是一组由三座大

殿组成的建筑群。以表现传统礼制的"前朝后寝"之意。中国古代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作为唯一的正式妻子?只有皇后的寝宫在尊贵的中轴线上?其他皇妃分别住在东西两侧的十

二座宫院里。这种居住格局清楚地表现了嫡庶之间的尊卑关系。

4、等级制度?"礼"在传统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出于对秩序的要求?中国传统建筑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古代官方

建筑在规模、装饰上?有着用以区分等级的各种具体规定?并被纳入法典。

出于对秩序的要求?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从公元7 世纪起?就制定了

皇族、贵族、官员和普通百姓建筑上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式样等方面的限制条文?

并被纳入法典。如果违规?会被视为犯法行为?严重的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石狮子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装饰。现在?常有饭店、酒楼用石狮子作仿古的文化符号?

可过去只有五品?中国古代以品数表示官的阶级大小。五品官相当于现省级以下、县级以上的地方行政官员。?以上的官员才能在门口立威严的石狮子。石狮子头上的发卷数?还可以让

人进一步认定主人的官爵品级?皇帝的石狮有13 排卷发?亲王有12 排?其他官员依爵位递

减。

图9?故宫里的狮子

中国古建筑的檐角垂脊或戗脊上排列着的小动物叫走兽?它们起保护瓦钉钉帽的作用?

后来被赋予了装饰和等级的意味。清代?公元1636 - 公元1911?规定?走兽的多寡与建筑规模和等级有关?中国建筑中只有皇帝举办典礼的太和殿用满了十枚走兽?不计仙人??其他

建筑必须少于此数。

图10?屋脊走兽

5、逾制的孔庙

中国有一座建筑在礼制上是例外。

看看这十根浮雕龙柱?熟悉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龙是帝王专用的?而数字"九" 通常用

来象征皇权的尊贵。而在孔庙里竟有十根龙柱?这不是违背了"礼制"吗?事实上?这正是为了表现人们对儒家学说的尊崇。

图11?曲阜孔庙里的龙柱

由于有效地稳定了封建社会秩序?儒家学说取得了近似宗教的地位?把政治、哲学和伦

理三者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的儒教?孔子本人也被不断偶像

化、神圣化。

出于对孔子的崇敬?中国人将他逐步神圣化?尊奉为"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圣人"。历代帝王对他的嫡系子孙都有封爵。1055 年?孔子第46 代孙被封为"衍圣公"?从此?孔

府成为了中国皇宫之外最大的贵族府邸。"衍圣公"这一封爵承袭了32 代?历时880 年?位列

文官之首。孔家是中国惟一不因朝代更替而失去贵族地位的家族?这一点?即使历代皇族也无法做到。

图12?曲阜孔府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 年??他的府邸就被当时的诸侯王改建为庙。历代帝王在一定的日期都会选派官员到这里来祭祀?其中有些人还亲自前往。因此?在孔庙出现的龙柱?不仅不是违背儒家所强调的礼制?而是在显示孔子地位的尊崇。

图13?曲阜孔庙

6、城市中的儒家礼制

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处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治下?城市规划主要是政府行为?很少有

自由发展而成的城市?因此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也带着浓厚的儒家礼制气息。

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处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治下?城市规划主要是政府行为?很少有

自由发展而成的城市。因此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也带着浓厚的儒家礼制气息。

1267 年开始?忽必烈?公元1215?公元1294?历时二十余年修建了都城元大都。大都

呈长方形?面积约50 平方公里。东、西、南面城墙各设三个城门?北面二个城门。考古发掘

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28 米?其他主要街道宽25 米?小街宽为大街的一半?胡同宽

度是小街的一半。城市轮廓方整?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后来的明清两代北京城就是在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图14?元大都图

这座13 世纪新都城的修建?参用的却是此前1800 年前的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中对城市的理想描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城中干道九纵九横)?经途九轨(纵向的干道可并行九辆马车)?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二、中国建筑与道家文化

1、儒家的"中和"、"中正"之美与道家的"自然"之美

出于尊崇?中国常将地位最高的建筑放在正中?其它建筑环绕在两侧。因此?中国传统

建筑中大多有清楚的南北中轴线、整齐的东西对称?形成了"中正"之美。

像四合院把父母的卧室放在中间一样?出于尊崇?中国常将地位最高的建筑放在正中?

其他建筑环绕在两侧。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大多遵循的一种结构?清楚的南北中轴线、

整齐的东西对称。

图15?俯视故宫

与强调社会群体间的关系相应?儒家形成了对"中正"、"中和"之美的追求?这种美学观

含有浓厚的道德价值判断因素。例如?故宫里的地名?通常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门、太和殿等?这些字代表着中国儒家思想的理念。

宫府体现儒家的思想意识?追求对称、整齐与秩序?

园林体现道家的思想意识?追求变化、生动与自然。

而中国的园林则与讲究"中正"的民居、宫府完全不同?显示出对变化、生动、自然的追求。尤其是江南园林?正是在努力避免对称、整齐与秩序。这是因为前者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意识?而后者产生在道家思想的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时期?表现出道家逍遥自由、无为顺应的追求。

图16?拙政园

图17?留园

2、园林产生的道家文化背景

道家思想更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与重视人的群体价值的儒家文化互补。在魏晋?公元220?公元420?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

道家思想与儒家几乎同时产生?但它更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与重视人的群体价值的

儒家文化互补?在中国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末的战乱与瘟疫?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更多地思考生命的意

义等终极问题。国家法纪的混乱?大大削弱了儒家道德的约束力?张扬个体生命价值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晋代?公元266?公元420??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形成了强有力的

竞争与挑战。

西晋?公元266 - 公元316?末年?大批贵族为躲避入侵者南渡长江?江南逐渐成为文

化中心。士大夫们为了回避官场倾轧?开始流连于江南秀美的山水之中。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山水诗?和要把山水纳入庭院中的私家园林。

园林是一种集居住与观赏为一体的建筑。它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源自道家的出世思想。

以模拟自然意境为目的?所以江南园林非常注重分割和布局?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私家园林是一种集居住与观赏为一体的建筑?能让人生活在一个再创造的自然环境中。

为了创造出模拟自然的意境?所以江南园林非常注重分割和布局?创造多种空间环境及浓郁

的艺术气息。例如?位于苏州的网师园?占地仅5400 平米?却形成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

相连?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的建筑设计蓝本。

图18?网师园

园林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源自道家的出世思想?道家出世思想是指一种超凡脱俗?回归

自然的思想??在此后的发展中?它们的建造者、拥有者也的确常常是退休官员、躲避官场的

才子或是回避尘嚣的巨商。

3、儒道互补的"天人合一"

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导致了中国崇

尚自然?师法自然的艺术追求。园林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是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导致了中国崇

尚自然?师法自然的艺术追求。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

自然?模拟自然?经过精心的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中国的园林?从一开始就有文人参与设计与规划。大量诗人、书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促

进了建筑对自然美的发掘。江南园林常采用各种手法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位于无锡的寄

畅园?西靠惠山?东南靠锡山?园的总体布局就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引惠山泉水作园内池水?在西、北处用惠山石堆砌假山?仿佛是惠山的自然延伸。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园的面积虽不大?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青山正补墙头缺"?园林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图19?寄畅园

三、中国传统建筑所反映的宗教信仰文化

1、宗教理念与传说在建筑上的表现

中国的主要宗教有本土的道教和先后从印度以及中东地区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

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老子?春秋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 - 公元前286?在其著作

中论述的"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他们的哲学著作成为道教的经典?他们本人被奉为道教的神仙。

道家思想诉诸心灵或理性?道教则诉诸情感?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是道家思想的发展。道教成型的年代正是园林开始出现的公元5 世纪?因此?道家

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园林的布局。

"一水三山"园林模式表现出道教传说痕迹。

在道教传说中?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人们到了这里就能够实现"

长生不老"的愿望。

与此同时?中国园林形成了一个庞大水体中座落三个小岛的"一水三山"模式。北京颐和

园的昆明湖中有三座岛屿?苏州拙政园的水中有象征着"岛"的三座亭。"一水三山"模式留有园林诞生时期追求道教"长生"境界的文化痕迹。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它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种精神环境?一种能给予人们思想感悟的环境。

图20?颐和园昆明湖

2、随宗教传入的建筑类型

佛教在公元1 世纪传入中国?在公元4 世纪中期后迅速发展。公元7 世纪时?佛教基本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目前?中国佛教主要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大宗派。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相传?汉明帝?公元57?公元75 在位?梦见金神从西而来?飞绕殿庭?于是派十八人出使西域?在阿富汗访得佛法。公元67 年?汉使用白马驮载着佛经

佛像返回洛阳?在第二年建成我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

图21?白马寺

石窟是随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现在?中国西部地区保留了众多精美

的石窟。公元3-5 世纪的战乱与民族大迁移?引发了人生困苦感?促使石窟等佛教建筑的大量出现。

图22?云冈石窟佛像造型

图23?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这是山西云冈石窟里的佛像和河南龙门石窟里的佛像。前者地理位置偏西?后者已经深

入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原腹地?前者主要雕凿于北魏?公元386 - 公元534?时期?后者却雕凿于唐代?公元618 - 公元907?。我们看到?前者的佛像面貌有更多的印度人的痕迹?衣饰

简单质朴?后者不仅面貌更加中国化?而且衣饰繁复?显得更加女性化?这是佛教本土化的结果。对比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佛教石窟?佛像造型的变化?清晰地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3、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的交融

唐代?公元618 - 公元907?初年?伊斯兰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当时的首都长

安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元代?公元1271 - 公元1368??伊斯兰教从中亚、西亚传入中国西

部地区。

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的包容力?许多外来的宗教建筑逐渐出现了与世俗建筑相融合的趋势。图24?艾提尕尔清真寺

这是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它也是中国最大的清真寺。中国新疆地区的清真寺大多就像

它一样?呈现出阿拉伯建筑风格。

中国文化腹地的清真寺?体现出更多中国建筑的特色来。

图25?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图26?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图27?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这是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非常能代表中国内地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它初建于公元742

年?是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大约150 年之后。从外观上看?这是一个四进的四合院?有典型的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但是?从礼拜堂里的彩画上?仍然能够看出伊斯兰教寺院彩画艺术的独特风格。显示了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和谐共处。

图28?喇嘛塔

图29?密檐塔

图30?楼阁塔

图31?金刚宝座塔

另一种发生重大转变的宗教建筑就是佛塔了。塔是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它作为佛的

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传入中国后?它的形状却被中国人改造了。中国人认为?埋葬佛骨舍利的塔应该崇高、华丽?于是与中国固有的多层楼阁相结合?形成了楼阁塔。在以后的文化发展中?塔更多屹立在山之巅、水之侧?宣传佛教的功能退居其次?观景、点缀山水的功能反而提升?与自然山水组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成为古代颇具人文内涵的景象点缀在中

华大地上。

4、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有极具特色的非宗教信仰体系?不同宗教的神与非宗教神混合、交流?体现了

中国人宗教信仰多元化、功利化的特色。

这些民间信仰?也受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影响?形成了"天、地、君、亲、师"的信仰序

列。

?1?天

图32?天坛

自然神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这尤其体现在对天、地、日、月的崇拜上。天

坛是皇帝祭天的建筑?它的围墙上圆下方?分别象征天与地?体现"天圆地方"的思想。

?2?地

图33?泰山碧霞元君祠

与天相对?地崇拜主要表现在对山、河、大地的崇拜上。主要有祭祀泰山等五座大山的" 五岳庙"?祭祀黄河长江等四条大河的"四渎庙"。公元10 世纪以后?祭祀当地土地神的土地庙在全国各地兴起。

?3?君

图34?陕西轩辕庙

历代帝王?尤其是传说中曾为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帝王一直是中国人崇拜的对象。其

中最著名的是纪念黄帝?约公元前3000 - 约公元前2070?的"轩辕庙"。黄帝被中华民族奉为共同始祖?至今中国人仍然自称"炎黄子孙"?"黄"就是指黄帝。

?4?亲

祖先崇拜是古代中国影响至深的民间信仰。帝王家的太庙?平民的祠堂都是祭祀祖先的

地方。祠堂也常成为宗族长行使特殊权力的地方。除了徽州清懿堂供奉女性祖先之外?几乎所有祠堂只供奉男性祖先?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男权宗法社会的特色。

图35?太庙

图36?祠堂

?5?师

古代中国人相信灵魂不灭?那些身前拥有很高功绩与道德声誉的人被尊为人格神。

图37?北京孔庙

孔子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古代?各地的官学旁都会设有祭拜孔子的"孔庙"

或称"文庙"。那是二千年来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在民间?则被俗称为"夫子庙"。

图38?山西解州关帝庙

与孔子相对应?汉?公元前202 -公元220?末的著名武将关羽?公元169?公元219??

由于勇猛忠义?被后人奉为"武圣"。在古代中国供奉他的关帝庙比"文庙"更普遍。有意思的是?因为关羽生前不贪财、重诚信?他还被奉为商业守护神。

5、生死观与自然观

图39?秦始皇陵

图40?兵马俑一号坑

由于相信灵魂不灭?古代中国人相信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中将继续保持着如同人世间的

生活方式。墓穴就是那时的生活场所。因为这种视死如生的观念?中国有厚葬的传统。尤其是帝王墓穴?不仅特别注重地下生活空间的营造?通常也有极为丰厚的陪葬品。公元前221 年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公元前209?的陵墓?至今未被打开。据探测?那是一座占地56.25 平方公里的地下城市?著名的兵马俑只是其中一角。

图41?明十三陵

明?公元1368 - 公元1644?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它

集墓葬与祭祀于一体?地面部分有大型宫殿建筑以供后人祭祀。在中国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建筑与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6、趋吉意识

图42?颐和园万寿山

人们普遍存在的祈求"多福"、"多寿"在中国建筑上有较多反应。

颐和园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庆贺母亲的生日而修建的。中文中"蝠"与"福"谐音?桃?隐喻

长寿?所以颐和园中的山形似蝙蝠?湖形似寿桃?利用谐音?寓意着"福山寿海"。

图43?恭王府中的吉祥图案

因为石榴、葫芦都有"多籽"的特点?这两种植物的图案在中国建筑装饰经常出现?反映

了中国人"多子"的愿望。蝙蝠、桃、石榴?或葫芦?常在一起组成"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祝愿。这些意象是中国文化的综合反映?是人们趋吉意识的集中反映。

7、龙图腾

龙是中国古人的图腾。中国的龙?是想象出来的动物?具有马头、虾眼、龟颈、鹿角、

虎掌、鹰爪、金鱼尾?是中国古代各部落联盟后?图腾融合的结果。

图44?九龙壁

进入封建社会后?龙逐渐成为了皇家的专用象征?皇帝被视为龙的化身。因此?在皇宫

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龙形装饰图案?是一个龙的世界。此外?在建筑中还有多种龙的变形形象。

中国传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不像龙"?在宫门上、香炉角上、屋脊两端与顶端等处的小动物?

就是龙的那些儿子们?他们一同组成了龙的家族。

四、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与多元性

1、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中?现在存留最多的是明?公元1368 - 公元1644?清?公元1636 - 公

元1911?时期的建筑。16 世纪后?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审美趣味更趋于世俗化。此时的建筑艺术装饰性日益加强?更着意对功能性部件的精雕细琢?与西方同期的洛可可艺

术风格有些相似。而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在木结构基础上发展的艺术?故有许多特殊的表现形式。我们举若干例证。

图45?斗拱

这叫斗拱?它的作用在于支撑屋顶的重量?扺消一部份屋顶的压力?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但到了明清时期?它的功能从注重结构转换为注重装饰。

图46?装饰性斗拱

图47?藻井

图48?藻井

这叫藻井?它一般建在屋顶天花的中心部位起着强调室内空间中心及重点的装饰作用。

但明清以后?藻井的式样越来越复杂?成了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内部装饰。

图49?留园漏窗

这叫漏窗?主要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非承重的部位。起沟通内外?隔

而不断?增加景观的作用。漏窗在明清以后被广泛应用?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案甚至多达千种以上。

图50?颐和园长廊

图51?颐和园长廊彩绘

彩画是保护木构件的油饰措施?进一步美化、艺术化后?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各种形制的

彩画艺术。

图52?清代格扇门窗棂格图案

格扇门窗的棂格图案及雕刻?亦是基于木制门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装饰艺术?其变化也

是层出不穷的。

2、中国建筑艺术的多元与融合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建筑在追求实用性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地理、文化条件?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形态和规模。

中国传统建筑在追求实用性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地理、文化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

的形态和规模。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文化风物的差异也造成了中国传统建筑千姿百态。

图53?乔家大院

图54?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始建于公元1756 年?是中国典型的按血缘关系形成的一个家族

的聚居地。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1991 年以此院为外景地?拍摄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该片描述了上个世纪20 年代中国女人与封建社会做殊死抗争的悲惨命运。影片曾获第48 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第64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

清代民居的建筑风格?占地8724 ㎡?建筑面积约3870 ㎡。分六个大院?内套20 个小院?313

间房屋。从外面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达十几米。从里面看?进入大院门是一条长80m 笔直的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西尽头是乔家祠

堂?与大门遥相对应。从进正院门到上面正房?需连登三次台阶?它不仅寓示着"连升三级" 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层次结构的科学安排。整个大院?族人、佣人各居其所?

布局严谨?井然有序?显示了中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但是规范中又有各种变化?例如南院每个主院的房顶上盖有更楼?并配置修建有相应的更道?把整个大院连了起来。全院局部建筑更是变化无穷?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就连140 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由此可见?中国农村建筑不论在平面还是在外貌上具有比城市建筑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

图55?客家土楼

1000 多年前?一些人因战乱、饥荒等原因被迫南迁?辗转万里?在中国南部形成了客家

民系。在他们生活的地区?山高林密?常有盗匪出没?他们也常常与当地居民发生争斗?因此安全防范成为建造民居的首要原则?这使客家人形成了聚族而居、营建集团住宅的传统?出现了高大雄伟的土楼。这些土楼以祠堂为中心?家族围聚?有团结、防御、保持文化独立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经济性、坚固性、防御性、艺术性的思想。这使得他们在1000 多年后

仍然顽强地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形成中国汉族文化中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

中国地域跨越三个气候带?56 个民族生活在平原、高山、草原、森林、沙漠、水网等不

同的地区。由于地理、历史原因?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中国建筑也因此各具特色。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更具特色。

藏族

藏族生活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信奉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建筑通常没有汉族建筑中常见的中轴线?通常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的层次作为布局?为人们呈现佛教的宇宙观。金色的屋顶?配合着红色和白色的墙壁?在高原蓝天的烘托下?别有一番壮丽的景观。

图56?布达拉宫

作为过去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的布达拉宫?在海拔3770 米的红山上顺着山势层层升高地修建而成?是藏族"依山式"建筑的典型。它体现了西藏古代"碉楼式"的宫殿风格。回廊曲径纵横交错?体现出布达拉宫的高大雄伟。

蒙古族

蒙古族是生活在中国北部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13 世纪?蒙古的铁骑攻打到了青藏高原?为蒙古带来了藏传佛教。历史上?达赖四世?公元1589?公元1616?就是蒙族人。1579 年?

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建起了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大召寺。

图57?呼和浩特大召寺

蒙族主要居住在用木料和毛毡搭建起来的"蒙古包"里。蒙古包仿照天的样子?不仅表现

了蒙古人对自然的崇拜?拱形也使蒙古包的顶能够承受草原上风雪沙暴的巨大压力。"蒙古包

"无论是搭盖、拆卸?还是装载、搬迁?都非常轻易便捷?适合他们流动而简约的生活方式。图58?蒙古包

纳西族

中国西南部的丽江古城?199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的建筑

既融合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

图59?丽江城民居

丽江古城的民居融汉族建筑的造型、白族建筑的布局和藏族建筑的空间形式于一体?又

显现出纳西族建筑传统。丽江民居常引水入户、或临水建屋,既有北方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风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西南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

图60?傣族竹楼

在中国处于热带、亚热带的山林中?雨量充沛?虫蛇较多。干栏式建筑下部落空?可以

随地势自然错落?可以傍山临水地用竹木材建造?成为中国南部许多民族的主要居住建筑。其中?造型轻巧?色彩淡雅的傣家竹楼独树一帜。

五、中国传统建筑所反映的文学意境

1、建筑艺术与文学的结合

楹联在中国五代?公元907 - 公元960?时期开始出现。是中国格律诗的衍生。它利用

汉字单音节的特征?两句中字与字之间形成音调与语义上的对应。寥寥数语?可以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美感。

在中国建筑中?楹联是最具特色的一种装饰。无论是民居、园林、寺庙?在各种建筑的

门边或廊柱上都能看到楹联。寥寥数语?却常常文情并茂、加上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给人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美感。

图61?园林上的对联

图62?庙宇上的对联

图63?民居上的对联

园林里的楹联?常常是人们对景观的点评和感叹?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与中国文学的巧

妙结合。民居大门口的楹联?常常是主人对自己现在生活的总结、对未来生活的祝愿。而客厅、书房等处的楹联?则常常书写了主人的品格与志向。

最普遍的楹联就是每逢中国农历新年时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了?它们是人们的新年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民俗。

2、文学意象在建筑装饰图案中的反映

中国文学常见意象?

梅?不畏强暴

松?老而弥坚

竹?清高、气节

菊?隐逸

兰?高雅

莲?出污泥而不染

鸳鸯?坚贞不渝的爱情

在两千多年文学传统的积淀下?某些动植物形成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象征主人

的品德情操。如在冬天依然保持青翠的松、竹与绽放的梅花?被用来象征人的高洁、不畏强暴?兰花常用来象征主人情趣的优雅?菊花、各种虫鱼则常常寓意着主人是隐逸之士。这些有意味的植物形象常常出现在装饰、雕刻上?或被精心种植?成为园林的主题?园林因此更具人文意蕴。

图64?扬州个园的竹

3、建筑形象与传说轶事的结合

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学史的国家?许多历史掌故、传说轶事、诗词文章与建筑结合得

非常紧密。

许多普通的建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它们中有的是因为有文人在此题写过著

名的诗篇或文章?有的是因为在此发生过美丽的爱情故事?或者是其它一些风雅的故事在此

发生。

西安大雁塔就颇具代表性。公元7 世纪?唐朝僧人玄奘?约公元600?公元664?历经艰险?从印度取经归来?就在大雁塔里带领全国20 多位高僧翻译佛经。同时?大雁塔又在儒家

士子们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自从唐代?公元618 - 公元907?初年?新科进士在大雁塔题名以来?大雁塔题名就成了众多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们的目标。

图65?西安大雁塔

由于文人的参与?普通的建筑具有了特殊的意义。长江沿岸有著名的岳阳楼、黄鹤楼和

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

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阳楼。北宋?公元960 - 公元1127?初年?范仲淹?公元989?公

元1052?在《岳阳楼记》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神地表达了儒士心怀天下的抱负。岳阳楼成为了众多儒家名士襟怀的写照。

图66?岳阳楼

与这三大名楼相似?人们因东晋?公元317?公元420?时期著名中国书法家王羲之?公

元303?公元361?所书《兰亭序》这一中国书法的典范而记住了浙江兰亭?因从元代流传至

今仍在上演的戏剧《西厢记》里的爱情故事而记住了山西普救寺?因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蛇仙白娘子与凡人许仙的传奇故事而记住了杭州雷峰塔。

图67?书法作品《兰亭序》

这些逸闻掌故?为建筑增添了文化含义?建筑因此也成为了文化的意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建筑已经倾塌?可人们却一再在原址上重建。人们需要这些建筑

的存在。缺少它们?中国人将去哪里又如何感受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缅怀那些令人神往的传说?

图68?今日北京

即使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已经将各种文化因素融铸成了现代中国的多元文化格

局?可人们依然能够在当今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里?看到传统建筑的影子?进而体会到现代建筑背后的传统文化积淀。这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爱?更是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体现。

昨天的建筑?讲述着过去的文化?今天的建筑?将为明天讲述今天的文化。我希望通过

这次演讲?能够使中国传统建筑成为大家认识中国文化时心中浮起的意象?更希望大家以后

看到中国风格的建筑时?能想到它背后的中国文化。

谢谢大家?

1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后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 一、原始社会建筑: 这一时期的建筑史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主要有天然洞窟和人工挖掘的洞窟,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代本了宫室、民居、墓葬等建筑类别,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商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周围壕沟和城墙较为常见。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三、封建社会建筑 (一)战国时期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 出现了瓦和砖,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七国之间因险为塞,竞筑长城。,秦郑国开渠三百里和李冰兴修都江堰,规模都相当巨大,秦始皇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由于秦国统一时间极短,而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因此,秦代建筑的发展只是集中在宫殿、园囿方面。 (二)汉 汉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期。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主要表现形式有长安城、陵邑、陵墓、宫殿、私家园林、长城。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这一点也是与当时处于多个政治势力割据的局面,建筑注重防御的社会形势相关联的。 佛寺、佛塔和石窟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初期佛寺的结构与布局基本都是模仿印度,而后人们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构建筑应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有了中国的色彩。 佛塔传到中国后和中国已有的各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石塔和砖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我国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四)隋唐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1)城市和宫殿建设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 一.周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缘起 1. 殷文化到周文化:从神本到人本的文化转向 殷商西周时期巫史勃兴,巫史垄断神坛,执掌学坛,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黎明时期的繁荣格局,对后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出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系列特点:(1)学术与政治纠缠(2)神学与科学交织(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4)在社会科学方面文,史,哲汇通。 2. 周文化对儒家学说的影响 (1)观念创新:“天命靡常,敬德保民” 首次提出“德”的概念,作为统治者“宜得宜民”的理论依据。“德”具有宗教,政治,伦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内涵,其中伦理为核心。统治者只有自身修养达到“德”的境界,才能实现“宜得宜民”。(2)制度创新:宗法建构 天子,诸侯,卿大夫,血缘关系(3)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 周公是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的政治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在: a.“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渊源 b.周礼主要是有关社会等级秩序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度性规定。孔子推行的“礼治”正是对周公遗风的发扬蹈厉。 二.孔孟与儒家文化的产生 1.孔子学说及其传播 (1)孔子成就 A.创立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说的特点:a.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的价值, 提倡道德修养,主张“仁者爱人”b.具有积极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实c.看重下层民众的力量,主张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计,有一定民本主义色彩d.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e.提倡“中有”,“中和”,不仅注重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更注重天人和谐,人生自身的和谐。 B.推动平民教育发展 C.整理古代文化遗产删定《诗》《书》,修订《礼》《乐》,赞《易》,修《春秋》(2)基本思想 A.仁学思想: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仁的内涵: a.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b.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c.最完全的人格内涵d.人道之根本 B.礼制思想 孔子认为只有正名才能挽救礼坏乐崩的局面,才能复兴周礼。他提出正名思想,是为了恢复周礼所制定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 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 a.将周礼的肯本归纳为正名思想,使周礼的指导思想更集中,更明确,更理论化了 b.强调道德教化注:礼的辩证看法P49 C.认识论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表达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影响,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悄然而急速的吞噬着。因此,汉字字体设计对于促进人类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发扬我国的民族特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需要牢牢记住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且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并将其元素运用到中国的文字设计当中。并以“三星堆博物馆”字体设计为例,解析传统文化如何能够在文字中更好的表达 出来。 只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在岁月的洗礼下得到沉淀,并得到全世界观者的认可。在国内字体设计中,大多数的设计作品缺乏独有的文化元素,社会的需求和文化趋势证明设计师应该提倡传统文化素在文字设计中的使用,以此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传统文化频也出现在世界各国,中国传统文化也随之备受关注,国外也有很多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设计的作品。 要更好的掌握当地的文化,我们须到现场去感受它浓厚的文化气息,才能更好的把两者相结合。三星堆古遗址文化的神秘以及博大精深,使设计者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设计文字。设计者需要通过对三星堆博物馆的整体的设计、馆藏物件的形态、材质、

色彩、工艺、结构、功能等了解。经过对三星堆古遗址的全面了解,从各个角度、各种方式去结合文字与文化两者,使“三星堆”文化足以在字体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表达。 设计时不能改变原有文字的固有结构和规律,例如:设计者希望用翻起“开”字第一笔划意象化地表现“开”字。设计出来却会让人误认为是“升”字,这就是对原有文字的固有结构和规律的改变了。文字是一种经过几千年发展变化、约定俗成的文化遗产、轻率、随意地改变其结构和规律,会造成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令人产生歧义,使信息不能准确传达,丢失文字的本质。 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元素的代表符号,所以汉字与传统文化本就应是一体的,文字设计须和当地文化的精髓相结合,才可以做出让观者一看便知这是属于哪个地区独有的文字设计,观者便可更直观的感受到当地的特色。 设计者在了解当地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以三星堆古遗址为主题的字体设计设计者可以结合三星堆博物馆最具特色的青铜人像、图腾纹样、陶器、玉璞、玉章及三星堆古遗址的文化内涵,又或是从其外形、内在、质感等方面去塑造能体现三星堆古遗址的文字。尝试用各种形式去让两者完美的融合,如:文字的笔画变化、结构变化、局部替换变形等。 在三星堆古遗址的字体设计当中,设计者便可以用以下方式 去设计三星堆独有的字体。如:“三星堆”三字当中可蕴含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名句整理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三字经》 这几句已经给孩子解释了意思背起来应该不难。 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都要相爱。头顶上的是同一个天脚下托的是同一个地。 5、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才能出众的人威望自然就大。人们佩服他并不是由于他说话的声音大。 6、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不要巴结富人不要看不起穷人。不要讨厌故友不要只喜欢新朋友。 7、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能亲近仁德的人就会有很多的好处道德就会一天天增进错过就会一天天的减少。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现用以说明要成就大业必须立足于当前脚踏实地干下去。 ----------《老子》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能钻进老虎窝怎么能得到小老虎。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就。-------《后汉书》10、凡事预则立无欲则废。凡是有预见就能成功没有预见就要失败。---------《礼记》 11、知无不言言无不行。知道的内容没有不说的说出来的话没

有不去做的。这就是说要毫不隐瞒的说出自己的话并坚持言行一致。---------宋.苏轼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求学的人应尽心尽力不知疲倦。--------《论语》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石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学习就不懂得事理。------《礼记》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很多事物不懂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知识贫乏。------《礼记》1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但徒劳无益还不如用心学习片刻有所得。-------《荀子》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劝告人们要珍惜光阴抓紧工作。---------《论语》 17、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少壮时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有本领。 --------《孔子家语》 1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少年时多受点辛苦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偷懒而虚度一寸光阴。-------唐.杜荀鹤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答案 (1)(1)(1)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答案 1 【多选题】(2分) 书法的三要素是(ABD ) A. 结字 B. 笔法 C. 意境 D. 章法 2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BC ) A. 忠孝节义观念 B. 易和变的观念 C.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D. 礼义廉耻观念 3 【多选题】(2分) 《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AD )的情绪。 A. 悲愤 B. 欢快 C. 平静 D. 沉痛 4 【多选题】(2分) 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ABCD )

A. 笔画的轻重 B. 结字的疏密 C. 书写的快慢 D. 字形的大小 5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章法要(ACD ) A. 有秩序感 B. 整齐划一 C. 气息贯通 D. 有节奏感 6 【多选题】(2分)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ABD ) A. 纵收得体 B. 主次分明 C. 左右均等 D. 穿插避就 7 【多选题】(2分) 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CD ) A. 用笔要笔笔藏锋 B. 用笔要笔笔中锋 C. 用笔要方圆兼备 D. 用笔要藏露互现

8 【单选题】(2分) 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C ) A. 圣人无常心 B. 上善若水 C. 治人事天莫若啬 D. 物壮则老 9 【单选题】(2分)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A ) A. 推己及人 B. 居善地 C. 处众人之所恶 D. 善利万物而不争 10 【多选题】(2分) 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11 【单选题】(2分) 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C ) A. 怀疑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答案

1 【多选题】(2分) 书法的三要素是() A. 章法 B. 笔法 C. 意境 D. 结字 2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 A. 忠孝节义观念 B. 礼义廉耻观念 C.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D. 易和变的观念 3 【多选题】(2分) 《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的情绪。 A. 欢快 B. 沉痛 C. 悲愤 D.

平静 4 【多选题】(2分) 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 A. 结字的疏密 B. 字形的大小 C. 书写的快慢 D. 笔画的轻重 5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章法要() A. 有秩序感 B. 气息贯通 C. 整齐划一 D. 有节奏感 6 【多选题】(2分)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 A. 主次分明 B. 穿插避就 C. 左右均等 D.

7 【多选题】(2分) 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用笔要藏露互现 B. 用笔要笔笔中锋 C. 用笔要方圆兼备 D. 用笔要笔笔藏锋 8 【单选题】(2分) 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圣人无常心 B. 上善若水 C. 物壮则老 D. 治人事天莫若啬 9 【单选题】(2分)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 处众人之所恶 B. 推己及人 C. 善利万物而不争 D.

10 【多选题】(2分) 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11 【单选题】(2分) 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 祭神如神在 B. 无神论 C. 怀疑论 D. 未知生,焉知死 12 【多选题】(3分) 中国的汉字() A. 是意象字 B. 是书法的载体 C. 是象形字 D.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摘要]: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礼制;五行学;易学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卯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一般人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包括乡土建筑)。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礼制与建筑《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礼记》第一篇《曲礼上第一》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宗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2. 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能够以本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拓展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总学时54,3学分。其中理论课44学时,社会考察10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活思维,启发思考,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和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第二章历史的天空: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4学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夏商周与春秋战国 第二节秦汉大一统与魏晋南北朝的分立 第三节繁盛的隋唐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作者:————————————————————————————————日期:

内容有点多,给大家整理一下吧,,谢谢了,, 涛哥整理,侵权必究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 ) 春秋左氏传 B 国语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仁、礼 B 法、术、势 C 兼爱 D 无为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 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 ),以示与汉学区别。 理学 B 道学 C 考据学 D 宋学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 德 B 道 C 君子 D 仁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C )就开始的。 先秦 B 秦 C 西汉 C 东汉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 )为本的。 阴 B 阳 C 阴阳互动 D 阳胜于阴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天人合一 B 中庸 C 阴阳 D 无为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 违法犯禁之徒 B 循规蹈矩之士 好学谦虚之人 D 仁慈善良之辈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仁义、忠诚 B 正义、正气 C 万物有灵 D 驱邪逐怪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和弘扬 目录 摘要: (1) 1 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发展 (1) 1.1孝道文化的内涵 (1) 1.2孝道文化的产生 (2) 1.3孝道文化的发展 (3) 2孝道文化的历史两面性 (4) 3孝道文化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5) 3.1一些重要德目已成文化糟粕 (5) 3.2当代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对孝德的“悖行” (6) 3.3当代学校德育对孝德的淡化 (6) 3.4当代价值观念对孝德的冲击 (7) 4吸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推动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7) 4.1在孝道文化观念层面 (7) 4.2在孝道文化德目层面 (8) 参考文献 (10)

摘要: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是传统德育理 论之基,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关键词:孝道文化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无论在其主流思想——儒、释、道的哪一思想体系中,孝都是一个重要范畴。尤其是儒家,不仅十三经中处处皆有谈及孝的义理,而且它还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两千多年来,“孝”不仅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准则和评判人们德行的标准,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在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多元化经济、多元化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人们难以辨别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失去了方向,以致人们的道德价值观逐渐沦丧。对孝道探本溯源,剔除其中的糟粕,可以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对现实生活的消极影响;汲取其中的精华,与时俱进的对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则有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发展 1.1孝道文化的内涵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孝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及其他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养老人。“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根本的要求。儒家提倡在物质生

浅析中国设计人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析中国设计人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 在面临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生态型室内设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建设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室内空间设计成为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室内空间设计的案例,对生态型室内空间的设计原则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室内设计、节约资源、生态 1、现状分析 现阶段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森林破坏严重、土地资源丧失、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质量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类无节制地征服、掠夺自然,给整个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一系列的严酷事实促使人类对过去的行为进行思考和反省,也正是在当今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大自然并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改造的客体,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客观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建立一个发展的、融洽的关系,建立一个和自然结合良好的具有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地球上许多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以生态概念为主题的“生态计划”、“生态建筑”之说,从多方位、多角度探索着符合“生态”要求的环境设计。 近几年,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的环境质量, 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内度过,那么,如何让室内生态起来, 设计创造出既有艺术性, 又能满足功能的要求, 同时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室内环境空间, 将是社会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室内生态设计在注重舒适、美观的同时更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并倡导循环利用。室内生态设计把生态思想引人室内设计, 扩展了室内设计内涵, 将把室内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也必然会推动建筑业对地球资源的使用从消费型向可循环使用型转化。 2、案例分析 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始建于1894年,原名帝国大厦,其在二战期间被严重破坏。德国统一以后,对该建筑进行了重新改建。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使人们对生态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进而达到生态平衡,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光源的利用 柏林国会大厦改建后的议会大厅与一般观众厅不同,主要依靠自然采光而且具有顶光,通过透明的穹顶和倒锥体的反射将水平光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议会大厅两侧的内天井也可以补充自然光线,基本上可以保证议会大厅内的照明,从而减少了平时的人工照明。穹顶内还设有一个随日照方向自动调整方位的遮光板,遮光板的作用是防止热辐射和避免眩光。沿着导轨缓缓移动的遮光板和倒锤形反射体都有着极强的雕塑感,有人把倒锥体称为“光雕”或“镜面喷泉”。日落之后,穹顶的作用正好与白天相反,室内灯光向外放射,玻璃穹顶成了发光体,有如一座灯塔,成为柏林市独特的景观。 (2)自然通风系统 柏林国会大厦自然通风系统设计得也很巧妙,议会大厅通风系统的进风口设在西门廊的檐部,新鲜空气进来后经过大厅地板下的风道及充在座位下的风口,低速而均匀地散发到大厅内,然后再从穹顶内倒锥体的中空部分排到室外,此时倒锥体成了拔气罩,这是极为合理的气流组织。大厦的侧窗均为双层窗,外层为防卫性的层压玻璃,两层之间为遮阳装置,侧窗的通风既可以自动调整节也可人工控制。大厦的大部分房间可以得到自然通风和换气,根据空气的换气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每小时可以达到1/2次到5次。由

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宋尚宫女论语 (1) 朱子家训 (5) 弟子规 (6) 《太上感应篇》 (7) 宋尚宫女论语 宋若昭?贝州人?世以儒闻。父棻?好学?生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慧美能文。若昭文词高洁?不愿归人?欲以文学名世。若华著女论语?若昭申释之。唐贞元中?诏入禁中。试文章?论经史?俱称旨。若昭以曹大家自许。帝嘉其志?称为女学士。拜内职?官尚宫?掌六宫文学?兼教诸皇子公主?皆事之以师礼。号曰宫师。 立身章第一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学作章第二 凡为女子。须学女工。纫麻缉苎。粗细不同。 车机纺织。切勿匆匆。看蚕煮茧。晓夜相从。 采桑摘柘。看雨占风。滓湿即替。寒冷须烘。 取叶饲食。必得其中。取丝经纬。丈疋成工。 轻纱下轴。细布入筒。绸绢苎葛。织造重重。 亦可货卖。亦可自缝。刺鞋作袜。引线绣绒。 缝联补缀。百事皆通。能依此语。寒冷从容。 衣不愁破。家不愁穷。莫学懒妇。积小痴慵。

不贪女务。不计春冬。针线粗率。为人所攻。嫁为人妇。耻辱门风。衣裳破损。牵西遮东。遭人指点。耻笑乡中。奉劝女子。听取言终。 学礼章第三 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问候通时。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备办茶汤。迎来递去。莫学他人。抬身不顾。接见依稀。有相欺侮。如到人家。当知女务。相见传茶。即通事故。说罢起身。再三辞去。主若相留。礼筵待遇。酒略沾唇。食无刈筯。退盏辞壶。过承推拒。莫学他人。呼汤呷醋。醉后颠狂。招人怨恶。当在家庭。少游道路。生面相逢。低头看顾。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遍乡村。说三道四。引惹恶声。多招骂怒。辱贱门风。连累父母。损破自身。供他笑具。如此之人。有如犬鼠。 早起章第四 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拣柴烧火。早下厨房。摩锅洗镬。煮水煎汤。随家丰俭。蒸煮食尝。安排蔬菜。炮豉舂姜。随时下料。甜淡馨香。整齐碗碟。铺设分张。三餐饱食。朝暮相当。莫学懒妇。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犹未离床。起来已宴。却是惭惶。未曾梳洗。突入厨房。容颜龌龊。手脚慌忙。煎茶煮饭。不及时常。又有一等。餔餟争尝。未曾炮馔。先已偷藏。丑呈乡里。辱及爷娘。被人传说。岂不羞惶。 事父母章第五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早夜思量。若有不是。改过从长。父母言语。莫作寻常。遵依教训。不可强梁。若有不谙。细问无妨。父母年老。朝夕忧惶。补联鞋袜。做造衣裳。四时八节。孝养相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衣不解带。汤药亲尝。祷告神祇。保佑安康。设有不幸。大数身亡。痛入骨髓。哭断肝肠。劬劳罔极。恩德难忘。衣裳装殓。持服居丧。安埋设祭。礼拜家堂。逢周遇忌。血泪汪汪。莫学忤逆。不敬爹娘。才出一语。使气昂昂。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一,建筑文化与建筑历史 1,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 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 六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 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 中国文明是六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没有被其他文化干扰而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文化本身包括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物质文化。建筑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有着一些矛盾性。一方面极其重视历史,在古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证祖制,依循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 。而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否定。例如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把前朝的东西推倒重来。不能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历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陷。 2,东方文化和东方建筑体系 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存在的。其影响遍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即使是在近代以后中国落后了的情况下,其历史文化的影响仍然长期地存在,并被周边其他国家所公认。 作为东方建筑体系的代表,中国建筑在材料、结构、造型等技术方面,以及建筑的艺术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和其他建筑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自古把建筑看作是艺术,是美术的一个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同时也注重从科学上来研究,因此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建筑学。从事建筑的人也是属于知识阶层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没有建筑学,也没有建筑师。建筑不是作为一门学科,从事建筑的人也不是作为知识阶层的建筑师,而是作为劳动人民的工匠。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的管理又特别的严格,尤其是对于与国家相关的建筑的管理。 早在周朝制定的礼仪制度中就有关于建筑的制度,以后的各朝各代都延续着礼制的传统。一方面是详细地规定建筑的等级制度,不得逾越;另一方面是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朝廷有专门的部门和专门的职官管理建筑的问题。遇到国家重要的建筑时,要组织学者、官吏考证历史,研究理论和制度,确定方案再进行建设。所以中国古代与建筑相关的最重要的技术专著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都是由朝廷颁布的,而且都属于政书一类。 政府将建筑当作政治观念的表现,如建筑中的等级观念、城市规划中的皇权意识、礼制建筑中的伦理思想等等。 而民间则将建筑看作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如宅第、宗祠、牌坊以及建筑上的装饰等,都表达人们对人的社会性的看法。 3,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外观造型、工艺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 地域特色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地理气候条件;二,历史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三,特殊的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 地理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工艺技术方面,也在建筑造型方面反映出来。如北方由穴居发展到窑洞,南方由巢居发展来的干栏式住宅;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天井院。 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如北方建筑的厚重质朴;南方建筑的轻巧精致。 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的原因常常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们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的土楼式民居,就是历史上的移民为自我保护而建的;蒙古族的毡包式住宅是因为游牧的生活方式的产物。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或者说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官文 化——宫廷艺术——宫廷建筑士文化——文人艺术——文人建筑 俗文化一一民间艺术一一民间建筑 官文化的特点是突出政治和权力的意识。大到城市和皇宫的规划,小到建筑甚至服装的 装饰,突出皇权和等级观念。在规制上体现政治意识,在艺术上以庄重、华丽为特点,体现皇家气派。在建筑上主要有宫殿、坛庙、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 1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