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一节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调查和预测

要制定正确的病虫杂草防治方案,必须对病虫草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和分析,掌握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做到心中不数。病虫草害调查是防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调查才能掌握病虫草害的真实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做出病虫草害的发生预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汉措施,做到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草害,避免防治的盲目性。

一、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田间调查

1.调查类型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类型包括普查和专项调查两种。普查是对某一区域、某一种作物病虫和杂草发生情况的基本调查,从而了解危害当地农作物的病虫和杂草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防治效果等。专项调查是针对某一种病虫草害进行的专题调查,主要掌握所调查病虫草病的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调查内容

(1)病害调查

1)调查病害的发病数量,主要用发病率表示。

2)调查发病程度,主要用病情指数表示,如观察同一株植物发病的程度如何,叶部病害看发病叶片占叶片总量的百分比,同一叶片发病病斑占叶片的比例。

3)调查病害症状,观察病原物类型。

4)观察发病趋势,了解病害是加重的趋势还是减轻的趋势。

5)如果已经采取防治措施了,调查防治效果以及是否产生药害。

(2)虫害调查

1)调查为害程度,对植物哪些部分造成了为害,为害达到了什么程度。

2)害虫形态观察,从而确认害虫的种类。

3)害虫数量调查,主要调查虫品密度,即一平方米内害虫的数量。

4)越冬情况调查,调查害虫的越冬场所、越冬基数、越冬虫态等情况。

5)如果已经采取防治措施后,还要调查防治效果,观察防治前和防治后发生程度的变化。/ (3)杂草调查。杂草是指农田中不是人为种植的,人们所不需要的植物。杂草同人为种植的植物争夺水、肥、光、空间和土壤,影响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由于杂草的影响给栽培植物所带来的危害称为农田草害。对农田杂草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1)调查杂草种类,分清哪些杂草有可能造成草荒,对作物生长危害较大。

2)调查杂草发生程度,一平方米杂草的数量。

3)调查杂草生长阶段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办法。

3.调查方法

(1)病虫杂草田间分布类型。病虫杂草在田间的分布因病虫种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有两种分布类型:

1)不规则分布,病虫杂草在田间分布是稀疏的,每个个体之间分布不等,没有一定规律,一些病害和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基本属于这种类型。

2)集中分布,病虫杂草在田间分布是有规律的,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或几个区域内核心部分发生较重,从核心部分向外则逐渐减轻,区域外的部分几乎没有发生,一些突发性病虫基本属于这种类型。

(2)田间调查取样方法。病虫杂草发生情况的田间调查要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推测整个区域的发生情况,因此,田间调查取样必须要有代表性。调查时不能有人为的倾向性,应该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

取样选点常用方法主要有:

1)对角线取样法,包括单对角线法(见图3—la )和双对角线法(见图3—lb)。

2)棋盘取样法(见图3—lc)。

3)平行线取样法(见图3—ld和图3—le)。

4)Z字形取样法(见图3—lf)。

取样单位根据所调查的作物和病虫种类来确定。

1)以长度为单位,一般以1米为宜,适宜调查条播作物。

2)以面积为单位,一般为1平方米,适用于调查地下害虫或平播作物。

3)以植物株数为单位,调查1株或多株的病虫数量。

4)以网捕数为单位,调查平均每网捕到的害虫数量。

取样点次数要根据土地面积和病虫发生程度而确定。

(3)病虫调查的记栽方法。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采取填表的方法进行详细记载,具体表格样式见田间调查记载表(见表3—1~表3—4)。

地下害虫田间调查记载表

表3—1

表3—2

地下害虫田间调查记载表

表3—3

地下害虫田间调查记载表

年月日

表3—4

植物病害田间调查记载表

年月日

对病虫草害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要进行讲算和整理,通过计算分析病虫草害发生的程度,依据发生的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汉措施。

(1)被害率=有虫(被为害)单位数÷调查单位总数×100%。

(2)虫口密度,指一个单位内的害虫数量。虫口密度=调查的害虫数量总数÷调查总单位数。

(3)发病率=发病植株数÷被调查植株数×100%。

(4)病情指数=(发病叶片数×相应的发病等级)之和÷(最高发病等级×调查叶片总数)×100%。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

1.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和预报的含义

根据农作物病害或虫害调查分析和发生流行规律,推测末来一段时间病害或虫害分布扩散和为害趋势,称为病虫害预测。把预测结果以最快的方式发出通报,以便及时做好积各项防治准备工作,称为病虫预报。

准确的病虫预测和预报,可以增强防治病虫害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防治工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经济、安全、有效。

2.农作物病虫害预测的类型

根据对病虫害预测时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种类型:

(1)知期预测,指距离防治期10天以内的预测。

(2)中期预测,距离防治期10至30天的预测。

(3)长期预测,距离防治期30天以上的预测。

此外,农作物保护部门对突发性病虫害,预计将造成严重危害的,需要人们特别警惕抓紧防治的病虫害,可以发出预防警报。

3、农作物病虫害预测的内容

对农作物病虫害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期预测,预测病虫的发生和危害时间,以便准确确定防治时期。发生期预测中常将病虫出现的时间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

(2)发衡量预测,预测害虫在某一时期内单位面积发生数量,以便根据防治指标决定是否需要防治,以及需要防治的范围和面积。

(3)病虫分布预测,预测病虫可能分布区域或发生面积,对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还要预测其蔓延扩散方向和范围。

(4)危害程度预测,在发生期预测和发生量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品种布局和生长发育特点,尤其是感病感虫品种的种植比重和易受病虫危害的生育期与病虫盛发期的吻合程度,同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预测其发生轻重及危害程度。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可分为小发生、中等偏轻、中等、中等偏重、大发生5个等级。

4、农作物病虫害预测的依据

(1)农作物虫害是否大发生,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决定:

1)害虫发生基数,繁殖能力和迁移扩散能力,如果预测到害虫数量大,繁殖能力强,或有很强的迁移扩散能力,则有大发生的可能。

2)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害虫的生长繁殖。

3)害虫的食物来源充沛,作物种类、品种、长势和栽培管理等有利于害虫的取食危害、。4)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减少。

(2)农作物病害是否发生和流行,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

1)病原物的大量积累

2)大量种植易感品种

3)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浸染、繁殖和传播,而不利于农作物的抗病性。

通过对上述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就可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而推测出发生流行趋势。5、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方法

1)发育进度法:

依据害虫发育情况

温湿度气象预报当时虫态害虫发育进度推算危害时期。

2)有效基数预测法:

依据害虫发生数量

前一世代或前一虫态数量推测下一虫态或下一世代发生数量。

3)害虫趋性预测法:

预测依据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及取食、潜藏、觅偶和产卵等特性

利用诱虫灯、诱虫器。孤草把、性诱剂等诱集害虫通过诱集害虫数量来预测发生程度

4)异地预测法:

预测依据病虫远距离迁移性

发生区病虫数量、发育进度天气形势及风向依据作物长势预测迁入时间、数量、降落区域和发生程度

5)环境综合分析法

预测依据环境条件对病虫害的影响

温度、雨量、土壤等环境条件天敌、食物等生物环境变化依据环境变化推测发生情况

第二节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也是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18世纪以前主要以铲、趟、深翻等农业生产措施来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19世纪,人们产生了生物防治法,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出现,使农药防治成为主要手段,由此产生了化学防治法。

农药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长期大量使用也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污染环境、产生抗药性、杀伤有益生物、威胁人类健康。20世纪末,人们认识到运用多种手段,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才是完善有效的方法。

一、综合防治的含义

1、综合防治的概念

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性,依靠某种单一的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因此,我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防治就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化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植物检疫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杂草危害的目的。

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预防为基础,以综合防治为核心,实现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可持续性控制。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他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2、综合防治的原则

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包括以下含义:

1)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为主就是分析植物、病原(害虫)、天敌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作物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调节某些组成部分,创造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生存,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和减少病虫杂草害的发生与危害。

2)安全健康原则。安全指要确保对人、畜、植物安全,健康就是不能危害人类健康。要从病虫草害、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采取有效的科学措施,有效的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如果必须使用农药尽力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合理选择及使用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污染低、有选择性的农药,做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防止对人畜产生毒害。

3)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原则。要针对不同防治对象,考虑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协调选用一种或几种有效防治措施,对不同的病虫杂草害,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各项措施协调利用,取长补短,把对农业生态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减少污染,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强自然控制力,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4)提高经济效益原则。防治病虫草害的目的是控制病虫草害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即经济水平(经济阈值)允许以内。根据经济阈值确定防治指标,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的,可以不防,超过经济阈值,要及时防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济阈值是指由于病虫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于防治成本是的病虫草害发生的程度。即防治成本=经济损失

3、综合防治步骤

综合防治的最终目标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农田环境,病虫草害和一切有害生物被抑制到不会危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作物和有益生物都能最有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要达到这种目标,应采取以下步骤:

1)调查作物病害种类。调查了解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了解农田生物群落与他们周围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明确那些是有害生物,那些是有益生物,以及他们的主要种类和数量,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和重要天敌类群。

2)掌握主要有害生物和天敌的发生规律。熟悉主要防治对象、主要天敌类群的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相互作用及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3)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在掌握了农田主要有害生物,和天敌生活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主要防治对象的防治指标,改进和完善综合防治方案。以便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二、综合防治的方法

1、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法也称作法规防治,是国家或地区设立专门机构,依照有关法规对植物极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的传入或传出,并防止进一步扩散所采取的植物保护措施。

(1)植物检疫的任务。

1)禁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

2)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传入未发生地区,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

3)当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新的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就地消灭。

(2)植物检疫的类型。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植物检疫和对外植物检疫

对内植物检疫是由县级以上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实施。其中农业植物检疫名单由国家农业部制定,省(市、自治区)农业厅制定本省补充名单,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疫区保护区的划定由省农业厅提出,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对调运的种子等植物繁殖材料和以列入检疫名单的植物、植物产品,在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对无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实施产地检疫;从国外引进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等繁殖材料必须进行隔离试种。

对外检疫是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对外港口、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防止本国未发生或只在局部发生的检疫性病、虫杂草由人为途径传入或传出国境;禁止植物病原物或害虫、土壤及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地区的有关植物,植物产品入境;经检疫发现的含有检疫性病、虫、草植物及植物产品做除害、退回或销毁处理,其中处

理合格的准予入境;入境植物需要进行隔离检疫的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场所检疫;对规定要进行检疫的出入境物品实施检疫;对出入境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过程实施检疫监督。

(3)植物检疫对象。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

1)国内尚未发现或只在局部发生;

2)危险性大,一旦传入可能造成农林业中大损失,且传入后难以防治的;

3)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的。

(4)植物检疫措施。主要是划分疫区和保护区,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称为疫区,对疫区的病虫草害应消灭检疫对象;未发现检疫对象但有可能传播进来的地区称为保护区,对保护区要充分做好预防工作,严防检疫对象传入。

(5)植物检疫方法。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很多,其中随中杂、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虫、杂草,如有明显症状和容易辨认形态特征的,可用直接检验法,;对在作物种子或其他粮食中混有菌核、菌瘿、杂草种子的,多采用过筛检验法;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的,可采用解剖检验法。此外,常用的检验检疫方法还有种子发芽检验、隔离试种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离检验、洗涤检验、荧光反应检验、染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检验、生化反应检验、电镜检验、DNA探针检验等。

2、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是在全面分析植物、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运用各种农业措施,降低有害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于危害的方法。

农业防治法不需要额外投资,而且又有预防的作用,可长期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是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但这种方法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病虫草害大发生时,还必须采用其他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方法有:

(1)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理想的作物品种不仅具有良好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还对病虫害、不良的环境条件有综合抗性。抗(耐)病(虫)性品种在有害生物浸染时,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性,能够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单一的种植模式容易为病虫草害提供稳定适宜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病虫草害的发生。合理轮作可以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又能恶化某些病虫杂草的生存环境,达到减轻病虫草害的目的。轮作是防止土壤传播病害和土壤中越冬害虫的关键措施。如麦类的根腐病、马铃薯环腐病、豆科作物的线虫病、地老虎、金龟甲、蝼蛄、等,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病虫缺少食物和寄生对象减少基数。轮作的方式及年限因病虫杂草害种类而异,对一些地下害虫实行水旱1-2年轮作,土传病害轮作年限再长一些,可取的较好的防治效果。合理的间、复、套种明显抑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3)深耕整地。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可以恶化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害虫、杂草的生存环境,达到减少病原物、害虫、杂草的目的。深耕可将病虫杂草暴露于表土或埋于土壤深处,机械还可以损伤病虫、杂草,达到防治目的。

(4)使用无病虫、杂草的繁殖材料。生产和使用无病虫草害的种子、苗木、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料,执行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生产无病虫草害的繁殖材料。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草害的传播和降低基数。播种前要进行选种,对种子表面和内部带菌的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温汤浸种或使用杀菌剂。植

物生长期注意及时拔除病株、杂株和劣株,减轻病原数量。

(5)覆盖技术。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抗性的目的,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很薄的膜层,允许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使得真菌不能再植物体内扩展,从而控制了病害。高脂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中的病原物,减少发病几率。

(6)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密度过大容易使天间湿度增大造成通风透光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7)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可以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又能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合理的灌水施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如果氮肥施用过多,灌水方法不当,不仅使作物徒长,田间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且流水还能传播病害。中耕除草,既可疏松土壤、增温保墒,又可清除杂草,恶化病虫滋生条件,还能直接消灭部分害虫。清洁田园能减少病虫基数,减轻下一季病虫草害的发生。

农业防治法是预防病虫草害的基本方法。现在农业生产已经由单纯的提高产量,转变成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更注重产品质量,人们越来越青睐绿色、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我们农业生产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而对病虫草害的防治则主要依靠农业防治方法。

3、物理机械防治法

物理机械防治法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工具器械来防治病虫草害的方法。

1)捕杀法。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利用人工简单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粘虫、草地螟、地老虎幼虫、金龟甲等。

2)诱杀法。是利用害虫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诱饵来诱杀害虫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投放毒饵,进行食物诱杀;利用害虫的栖息或群集性,进行潜所诱杀;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进行黄色粘版诱杀;利用害虫对异性激素的敏感,进行性诱杀。

3)阻隔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害虫的浸染途径。如设置农药带,茎杆基部涂毒环、扎塑料布膜环,早春地膜覆盖等

4)汰选法。利用害虫体形、体重大小或被害种子与正常种子大小及比重差异,通过机械或液体等办法,剔出带病种子、害虫杂草种子等方法。常用方法有首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等。如剔出大豆菟丝子和杂草种子,一般采用筛选法;剔出小麦线虫病的虫瘿,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常用盐水选种法;剔出混杂在种子中的植物病残体、病瘪粒和虫卵,可采用机械选种、风选或用盐水选种法。

5)高温处理法。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病菌、害虫的方法。各种有害生物对环境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超过其适应温度范围的条件下,均会导致失活或死亡。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温度控制来杀死有害生物,如温水浸种、阳光晒种等。

6)微波辐射作用的应用。微波技术是借助微波加热快和加热均匀的特点,来处理农产品和植物种子的病虫。辐射技术可用电波、X射线、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等电磁辐射技术处理种子、土壤、杀死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等。

4、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以有益生物极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一些病虫害具有长期抑制的作用。缺点是作用慢,成本高,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天敌昆虫根据生活习性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1)捕食性天敌昆虫。常见的有蜻蜓、螳螂、瓢虫、猎蝽、草蛉、食蚜蝇、等这些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捕食量较大,一头瓢虫一天可捕食几十只蚜虫,利用瓢虫可有效的控制蚜虫。

2)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类,包括姬蜂、蚜茧蜂、小茧蜂、,黑卵蜂,等。他们寄生在害虫的各个虫态体表或体内,以害虫的体液或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在自然界里,每种害虫数种或上百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玉米螟的寄生蜂有80多种。

害虫的自然天敌昆虫种类虽然很多,但实际控制作用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不能很好的发挥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必须有效的保护天敌昆虫,使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良好的耕作栽培制度是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基础可以人工饲养天敌,在适宜的时间释放到田间消灭害虫,(2)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生产上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

已知的昆虫病原真菌有530种,常用的有白僵菌、绿僵菌。真菌致死的害虫,虫体僵硬,体表有白色或绿色霉状物。真菌用于防治玉米螟、稻苞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饲养桑蚕地区不宜使用以免感染桑蚕。

在已知的昆虫病原细菌中,使用较多的有苏云金杆菌、和乳状芽孢杆菌,病原细菌致死的害虫,虫体软化,有臭味,苏云金杆菌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芽孢杆菌主要用于防治金龟甲幼虫。

已发现的昆虫病毒主要有核多角体病毒、质型颗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病毒致死昆虫往往腹足或臀足黏附在植株上体躯呈V字或一字形,虫体变软,组织液化,胸部膨大,体壁破裂后会流出白色或褐色粘液,无臭味,我国利用病毒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地老虎、松毛虫、斜纹夜蛾、桑毛虫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3)利用蜘蛛、益鸟、蛙类防治害虫。在自然界,除了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外,还可用许多有益动物有效控制害虫。如农田的蜘蛛主要捕捉各种飞虱、叶蝉、螨类、蚜虫、蝗蝻、蝶蛾类卵和幼虫等;两栖类动物中的青蛙蟾蜍等捕食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农作物害虫;大多数鸟类都捕食害虫,如燕类捕食蚊蝇蝶蛾等类害虫;有些线虫可寄生地下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如思氏线虫、格氏线虫可用于防治玉米螟、地老虎、蛴螬等害虫,此外多种禽类也是害虫天敌,如稻田养鸭治虫等。

(4)利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通过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起到减少病原物数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减轻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抗生作用的利用。一些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分泌抗生素,可以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从而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物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叫抗生作用。具有抗生作用的微生物叫抗生菌,如利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白菜软腐病2)交互保护作用的利用。寄生植物被病毒的无毒系或微毒系感染后,可增强对强毒系的抗性,或不被浸染。因此接种亲缘相近而致病力弱的菌株可保护作物。此主要用于病毒病的防治

3)利用真菌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如木霉菌可寄生在立枯丝核菌、腐霉菌、小菌核菌、核盘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上。利用木霉菌处理的种子,可减轻菌核病的发生。

5、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有毒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优点是:防治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缺点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并引起次要害虫再度猖獗,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产生抗药性。

当虫害大发生时,化学防治法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1)农药的分类。农药是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广泛使用各类药物的总称,按照来源、性质、用途作用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1)无机农药,农药中的有效成份是无机化合物的种类。大多由矿物原料加工而成。这类药品种少、药效低,对植物不安全,逐渐被有机农药、生物农药所代替,如硫酸铜、硫磺等。

2)有机农药,农药中的有效成份是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有机农药的优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等特点。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类农药。缺点:使用不当会污染环境、植物产品,某些有机农药对人、畜毒性高,对有益生物、天敌没有选择性。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

3)生物农药,用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加工而成的农药,与有机农药相比,具有对人、畜毒性较低,,选择性强,容易降解,不污染环境和植物产品的优点。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等。

按农药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杀虫剂,以害虫为防治对象的农药,防治农林、卫生及仓库等害虫或其他有害节肢动物。如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等。

2)杀菌剂,能够直接杀灭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农药,或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能抑制病害发生与危害的农药,如百菌清、福美双、百菌通等。

3)杀螨剂,防治螨类的农药。如扫螨净溴螨酯等。

4)杀线虫药剂,防治植物寄生性线虫的药剂。

5)杀鼠剂,专门杀灭鼠类等啮齿动物的农药,大部分杀鼠剂是胃毒剂,用于配制毒饵,如威百亩等

6)除草剂,能杀灭农田杂草的农药,如甲草胺、禾草丹等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如矮壮素、三十烷醇等

此外,还有病毒抑制剂、杀软体动物制剂等

(2)农药的剂型。为方便使用,农药被加工成不同剂型,常见的有有以下几种:

1)粉剂,由原药加填充料,经机械粉碎混合制成的粉状制剂。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不能分散或悬浮于水中,不能加水喷雾。高浓度可用于拌种或土壤处理,低浓度可用于喷粉。

2)可湿性粉剂,由原药加填充料加湿润剂,经机械粉碎混合制成的粉状制剂。由于加入湿润剂容易被水湿润、分散和悬浮,粉粒又细小可供喷雾使用。但分散性差、浓度高,不能用作喷粉,易产生药害。

3)乳油,由原药加入乳化剂和有机溶剂后制成透明油状制剂。适于加水喷雾,加水后成乳状液。防治效果比其他剂型好,一般药效期较长。

4)颗粒剂,由原药或某种剂型加载体后制成颗粒状制剂,常用载体有粘土、炉渣、细沙、锯末等,颗粒剂药效较长、使用方便,可撒于植物心叶内或播种在土壤中。

5)烟雾剂,在原药中加入燃料、氧化剂,点燃后原药受热汽化,产生烟雾,对病虫草害产生防治作用。一般用于防治温室、大棚及仓库病虫害。

此外,还有种衣剂,拌种剂、浸种剂、缓释剂、胶悬剂、胶囊剂、熏蒸剂等。

第三节农药的安全使用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农药广泛应用于生产,是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但施用量过大,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生产成本。,故如何安全使用农药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一、农药的毒性

1、农药毒性的定义

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制剂。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具有使人和动物中毒的性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有农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畜、鱼、禽和其他动物都是有毒害的,使用不当,常常引起中毒或死亡,因此购买农药时,要了解毒性大小,按说明使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农药从广义上讲,包括三方面含义:

1)对人、畜的毒性。农药可以通过口服,皮肤接触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对生理机制或器官的正常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使人或动物中毒致死亡。

2)对病虫杂草的毒性。施用后使有害生物受到抑制或致死。

3)对植物的药害。农药施用不当会对栽培作物产生毒害,影响产量。

影响农药毒性的物理因素有农药的挥发性、水溶性、脂溶性等;化学因素有农药的化学结构、水解程度、光化反应、氧化反应以及人体体内某些成分的化学反应等。

2、农药毒性的分类。

农药对人畜毒性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1)急性毒性。指农药通过口服、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等途径,一次进入动物体后,在短期内就发生急性病理反应的中毒现象。急性中毒的强弱是衡量农药毒性大小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有机磷农药1605粉、甲胺磷等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2)亚急性中毒。指动物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投药1-3个月)服用或接触少量农药,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如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氯高残留农药666、滴滴涕等。

3)慢性毒性。指低于急性中毒剂量的农药,被长时间连续使用,接触或吸入人体体内,引起慢性中毒反应的现象。在慢性中毒中,,小剂量农药长期连续服用,会在体内积蓄,造成体内机能损害。,引发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等,应特别引起人们重视。

3、农药毒性划分标准。

衡量农药毒性的大小,通常以致死量或致死浓度作为指标,致死量指人畜吸入后刚好中毒死亡的数量,一般以每千克体重所吸收农药的毫克数来计算。

表示毒性程度的指标,是以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来表示。致死中量也叫半数致死量,符号LD50 ,一般以小白鼠或大白鼠做实验来确定致死中量,即:使一半白鼠死亡的农药数量,用毫克/每千克或毫克/升表示。毫克是农药剂量单位,千克是动物体重。

农药毒性分为五级(见书上表格3-6)

二、农药质量检查

选择和购买农药是安全使用农药的基础,购买时,不能购买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不能购买假冒伪劣农药。

1、禁止使用的农药

1)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见书表3-7)

2)生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农药(表3-8)

2、农药检查

购买农药时,首先要检查农药包装情况,从外观、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判断农药的优劣。1)农药标签或说明书。标签或说明书上应当注明中文通用名称、企业名称、产品批号,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农药生产批准文号,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重量、产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术或使用方法,生产日期、有效期,注意事项等。农药分装的还要注明分装单位。

2)农药标签特征颜色标志带。各类农药采用在标签底部加一条与底边平行的,不退色的农药类别特征颜色标志带,以表示不同类别的农药。杀虫(螨、软体动物)药剂为红色,杀菌、线虫药剂为黑色,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深黄色,除草剂为绿色,,杀鼠剂为蓝色。3)农药外观。粉剂、可湿性粉剂如果结块,可能受潮;如有较大的颗粒说明细度不符合要求;如色泽匀可能有质量问题。乳油如果分层浑浊、结晶析出,且在常温下放一段时间不消失,说明有质量问题。乳油加水后乳状液不均匀,或者浮油、有沉淀物、沉油,表示存在质量问题

4)农药包装。包装是否破损,标签是否残缺或不确切,如果包装不好说明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简易鉴别农药的方法

1)直观法。先看产品是否过期,农药的有效期一般为两年,从产品的生产日期算起。在有效期内的产品,要看外观特征变化。粉剂农药如果受潮结块,药味不浓或有异味,说明已经失效;乳剂农药要先将药瓶静止观察,如果药液浑浊不清或出现分层、沉淀、絮状悬浮物,药剂可能失效。

2)震荡法。对出现上下分层的乳剂农药,可采取上下摇动的办法使之混合均匀,静止后还出现分层,说明已经失效。

3)热熔法。发生沉淀的乳剂农药,连瓶放入50-60摄氏度水中,如果沉淀不溶解,说明已经失效。

4)漂浮法。对于可湿性粉剂农药先取200毫升的清水放入透明好的玻璃杯内,再取一克药轻轻撒在杯内水面上,观察药粉变化,一分钟内湿润并溶于水,是说明药未失效,若不溶于水,说明药已经失效。

5)灼烧法。取粉剂农药5-10克,放在一片金属片上,底下用火加热,如果产生大量白烟,并有较浓烈的刺鼻气味,说明药剂良好,反之,则药剂失效。

三、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药合理使用首先要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用综合治理的观点,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选择农药

各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性能和防治范围,即使广谱性农药也不能对所有的病虫草害都有防治效果。因此,在施药前,一定要做好病虫草害的诊断工作,明确后,在根据病虫杂草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发生规律、农作物种类、生育期等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型,要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还要注意掌握“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规定,尽可能选用安全、高效低毒的农药。

2、适时使用农药

在做好病虫草害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有利时机用药,既可节约用药,又能提高防治效果,而且不易产生药害。如:使用药剂防治害虫时,应在低龄期用药,既防止危害,杀伤效果好;防治病害时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保护性杀菌剂要在侵入寄主前使用。此外,还要考虑气候条件和物候期对使用农药时间,效果的影响。

3、适量使用农药

1)采用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能充分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还能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农药的残留,减轻农作物的药害。农药剂型的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如:粉剂不能用于喷雾,可湿性粉剂不能用于喷粉,烟剂要在密闭条件下使用。

2)掌握用药量,按实际单位面积认真计算用药量,用药浓度,不可随意增加使用量、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否则不但浪费农药,增加成本,还会产生药害,甚至中毒。

3)在使用农药以前,注意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然后再确定药量,如,杀菌剂福星乳油的有效成分有10%、40%的,其对水量是不同的。

4、合理轮换用药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病害、害虫或杂草,容易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增加防治难度。因此要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品种。

5、科学混合用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使用,可提高防效,增加防治范围,降低防治成本,延缓抗药性。

农药之间能否混用,,主要取决于农药本身的化学性质。一般要求混用后不致于产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用后不能提高对人畜、有益生物的毒性;混用后要提高药效,但不能提高

残留量;混用后要具有不同的防治作用和防治对象,但不能产生药害。

四、农药的使用方法

利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应根据防治对象发生规律及对天敌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药剂;准确计算用药量,严格配药浓度;选择适宜器械,采用做好正确方法施药等问题,才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目标。、

农药品种繁多,剂型多种多样。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采用相应的使用方法。

1、喷粉法

喷粉法是利用喷粉机具、器械产生的风力,将粉剂农药均匀的喷施在植物或防治对象上。喷粉法的优点是施用药剂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缺点是用药量大,粘附性差,易被风吹走或雨水冲刷掉,易污染环境。因此,喷粉时应选择在早晚叶面有露水或雨后叶面潮湿且无风条件下进行,使粉剂附着在叶面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2、喷雾法

喷雾是利用手动、机动或电动喷雾机具、器械将药分散成细小的雾点,均匀的喷布到作物或防治对象上的一种最常用的施药方法。

常用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剂、胶悬剂等。喷药的雾滴的大小,农药的湿润展着性能,植物。害虫体表的结构及喷雾技术、气候条件影响着防治效果。因此,喷雾时要求均匀周到,使植物上均匀的有一层雾滴,并且不形成水滴从叶片上下滴为宜。喷雾最后好不要在中午进行,以免发生药害和人体中毒。

喷雾器械对喷雾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利用高效喷雾器械,将少量的药液雾化或为极细小的雾滴,均匀的覆盖在防治对象或植物体上,称为超低容量喷雾,与常规喷雾相比,加水量少,药液浓度高,用药量也不少,作业效率高。

3、拌种浸种法

拌种是在播种前,将药粉或药液与种子搅拌均匀混合在一起的方法。拌种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由种子传播的病虫害。拌种的用药量一般为种子量的0.2%-0.5%,搅拌时必须混合均匀,以免产生药害,影响种子发芽。

浸种是把种子、种薯、种苗在一定浓度的药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以消灭其中的病虫害或使其吸收一定量的有效药剂,在出苗前后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把稀释好的药剂均匀的喷在种子上,搅拌均匀后堆起覆盖物盖好熏焖一段时间,阴干后再播种的方法为闷种。

4、土壤处理法

土壤处理就是将药粉用细土、细沙、炉灰、等混合均匀,撒施于土壤上,通过犁耙耕翻等措施,使农药均匀混拌到土壤表层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带菌的病害。

5、毒饵法

就是利用害虫喜食某些食物的特点,将药剂拌入害虫喜食的饵料中制成毒饵,,引诱害虫来取食,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常用的饵料有麦麸,米糠、秕谷玉米芯、菜叶等害虫喜食的食物,常用的农药有敌百虫、辛硫磷等胃毒剂,将毒饵撒在害虫常出没的地方,常用于防治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和鼠类。

6、熏蒸法

利用药剂挥发性有毒气体,通过熏蒸作用杀死害虫或病原菌的方法,常用于防治温室、大棚、仓库、蛀茎害虫和种苗上的害虫。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灌根,涂抹、泼浇、注射、打孔等方法。

五、农药的稀释计算

1、药剂浓度的表示方法

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倍数法、百分比浓度法、百万分浓度法。

1)倍数法:是指药液中的稀释剂(水或其他填料)同原药剂量的倍数比,如1000倍液,就是一克农药对1000克水。

2)百分比浓度法:是指药剂中所含有效成份的百分比。如5%的敌百虫粉,就是100克粉剂中含有5克的有效成份。

3)百万分浓度法:是指1百万份药剂的有效成份的份数。单位用ppm或1×10-6表示,50×10-6说明1百万份药液中含50份有效成份。

3、农药的稀释计算

1)稀释倍数:2.5%的溴氰菊酯稀释成3000倍液,20毫升对多少水?

2)百分比浓度:50%的敌敌畏乳油200毫升,稀释成0.05%浓度的药液,需加水多少?

3)百万分浓度:用0.1%的三十烷醇配制成5×10-6的药液浸泡苗木,计算10毫升0.1%的三十烷醇悬浮剂需加水多少毫升?

六、农药的安全使用

1、做好施药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病虫草害的种类,选择对症的相应农药,按照使用说明和自己的种植面积,计算好购买农药的数量,适时的购买农药。

2)测试天气情况,选择无风或风小的晴天喷药;降雨和温度超过32℃不允许喷药。

3)调整好喷药机具、器械、确保喷雾正常,无渗漏现象。

2、把握施药中的技术要求

1)作业前先配好农药,要求计算准确,称量无误。

2)喷药时按照说明书上要求操作。使用背负式喷雾器要不断打压,保证良好的雾化质量。3)针对不同的病虫草害选择正确施药方法,力求喷洒均匀,无漏喷情况。

3、防止农药中毒

1)先搞清楚农药的毒性,谨慎使用。尽量不使用高毒、高残留、污染严重的农药。

2)作业选择健康人员,皮肤病、高血压、精神失常、结核病患者,药物过敏、孕期、经期、哺乳期妇女不宜喷药。

3)施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安全防护措施,穿好防护服,带好防护手套、风镜、口罩、防护帽、防护鞋等防护用品。

4)配药、喷药时,不能打闹、吃东西、抽烟、休息或完工时,脱掉工作服用肥皂洗净手脸。5)喷药过程中如果感到身体不适,立即停止工作,离开现场,通风休息;症状严重立即送医院。

4、防止药害和杀伤天敌

药害是指因使用农药不当,对农作物产生的伤害。根据药害产生的快慢,分为慢性药害和急性药害。慢性药害是指喷药后缓慢出现药害的现象,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开花结果延迟,落花落果增多,产量低,品质差等。急性药害指在喷洒后很快{几小时或几天}出现药害的现象。如叶、茎、果上产生药斑,,叶片焦枯、畸形、变色、,根系发育不良或形成黒根、鸡爪根,种子不能发芽或幼苗畸形,落叶、落花、落果等,甚至全株枯死。要避免药害的发生,必须根据防治对象和农作物特点。正确选择农药,按规定的用量、浓度、和时间使用农药。

选用农药种类或使用的用量、浓度不当,不仅能杀死害虫,也会杀死害虫天敌,易引起次要害虫的猖獗,杀伤蜜蜂等传粉昆虫。要保护环境,保护有益生物,就要注意把握药剂、剂型、使用方法、用量、浓度、用药时间的选择。如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选用内吸剂。改喷雾为涂茎或拌种,有利于保护天敌;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也有利于保护天敌,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害虫,但残留下来的害虫有利于天敌捕食、繁殖,既保护了天敌昆虫,又控制了害虫。

5、建立农药使用记录

对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是农业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可以避免农药遗失,,规范用药管理。(农药使用记录表见55页3-9)

七、常用农药简介

1、杀虫剂、杀螨剂(表3-10)

2、杀菌剂、线虫药剂(3-11)

3、除草剂(3-12)

病害调研方法

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YC/T 39-199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烟草病害的调查方法及病害严重度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烟草病害发生危害的轻重、病害造成的损失,也适用于病害消长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烟草病害 tobacco disease 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害和其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代谢作用受到干扰和破坏使烟草生产受到阻碍,导致产量和产值降低,品质变劣,甚至出现局部或整株死亡的现象。 2.1.2 病情指数 oisease index 以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相结合,用一个数值表示发病的程度。 2.3 病害严重度 severity of infection 植株或烟叶片等部位受害程度。 3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3.1 烟草根茎病害 3.1.1 烟草黑胫病(Black shank) 3.1.1.1 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 级: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下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 2级: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上叶片凋萎; 3 级:茎部病斑环绕茎围,或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 4级:病株全部叶片凋萎或枯死。 3.1.1.2 调查方法 以株为单位,一般应在晴天中午以后调查。 3.1.1.2.1 普查 在发病盛期进行一次,作为对病害情况一般性的了解。选取若干不同类型的烟田,田间采用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50株,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1.1.2.2系统调查 作为当地的主要病害,应进行系统调查,以便了解病害消长规律。自旺长开始至采收末期,田间固定5点取样,每点30~50株,每隔5天调查一次,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绘出田间消长曲线。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1.2 烟草青枯病(Granuville wilt)和烟草低头黑病(Black death) 3.1.2.1 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在有条斑一侧有少数叶片凋萎; 2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尚未达到顶部,或病侧半数以上叶片凋萎;3级:茎部黑色条斑到达植株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方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 . .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5)喷施农药不正确。(6)施农药时间不当。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 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作物后可造成叶片或植株主干缺刻、孔洞、隧道或果实留有许多凹陷纹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株叶片汁液而出现叶片发黄、发白以及植株生长停滞、微缩等症状。 (二)作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可分为 1、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地老虎等到。 2、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茎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如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等到。 3、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如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4、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如潜叶蝇、斑潜蝇。

5、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如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 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 (一)非浸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是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成影响的病害。如缺氮引起的植物叶色浅绿,底部叶片逐渐黄枯;缺钾引起的老叶褐绿,沿叶缘有许多褐色小斑等。 (二)浸染性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若在生病的植株上看见上述特征之一,可先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意义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意义分析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使得农作物的收获量?农业生态环境和正常生长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基于此,本文将详细的探讨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意义,并提出当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综合性的防治策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意义 0.前言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相关专业部门应用有效的防治方法、测报技术及其管理手段对大面积农作物片区实施的统一性、综合性、科学性防治就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该手段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的增收,保证农作物健康正常的生长。并且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优质化发展的广大需求,更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任务。 1.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意义 我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农业。但是在过去,针对与生物灾害的防治和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病虫害,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单一的防治过渡到多样性防治和综合性防治,并且在防治的规模上也在不断的扩增,将综合防治技术的优势极大的凸显,对我国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健康、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农业科研工作者目前责任和任务重大,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的生产安全,重视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当前农作物病虫害中主要问题 2.1防治的专业型人才匮乏 基于目前开展综合防治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短,这样就使得在专业型技术人才上严重匮乏,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业者在业务素质和能力上严重不足,并且也不能及时的引进和更新相关技术知识,再加上落后的服务手段,使得广大农民的需求无法真正得到满足。 2.2防治方法落后 受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不能够把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并且在药物的选择和配型上不具有科学性,仅凭经验操作。再者就是不能够对病虫害防治标准及其发生病虫害的规律很好把握,在防治手段上具有单一性,也不能加强病虫害预防,使得防治的成效和质量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期末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共2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是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A农业防治B物理防治C生物防治D人工防治 2.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治共有几种()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3.小菜蛾在成虫发生期,每30亩菜田设置( )盏灭虫灯效果更好。A 1盏 B 2盏 C 3盏 D 4盏 4.使用()阿维菌素2000—2500倍液或BT粉剂对小菜蛾有甚好的防效。 A 1.8% B 2% C 2.5% D 3% 5.小菜蛾化学防治常用药剂施药方法正确的() A 随意喷洒 B 圈点法进行叶背和叶心喷洒 C 直接进行叶背和叶心喷洒 D 在植被表面进行圈洒 6.()()诱杀成虫效果更好。A灭虫灯、药剂B 物理防治、灭虫灯C黑光灯、药剂D灭虫灯、黑光灯 7.棉铃虫的防治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A化学防治B 物理防治C人工防治D加强田间管理 8.菜螟的防治分别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B化学防治C人工防治D生物防治 9.防治幼虫用药液灌根,土面撒施米乐尔或淋施杀虫双可防治幼虫,防治成虫可在( )期用叶面喷药. A 淡期 B 幼虫期C高峰期D成虫期 10.病害受()影响大, 条件适宜时容易暴发成灾, 防治难度大。A地质影响B种子影响C化肥影响D气候因素11.病虫害发生有季节性差异,()季以虫害为主, 夏末秋初以病害为主。A 春B夏C秋D冬 12. 蚜虫、白粉虱的防治主要以()防治方法为主。A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人工防治D生物防治 13.辣椒的钻心虫、青虫等防治重点应在( ) A成熟期B幼苗期C开花期D开花初期 14.挂银灰色膜条与株高相平( ) A避蚜B避白粉虱C避菜螟D小菜蛾 15.防病毒病主要是消灭传毒介体质,()可采用药剂加治蚜药剂混合喷洒A早期B晚期C成熟期D开花期 16.()的条件有利于红蜘蛛、茶黄螨等螨类的发生为害A潮湿B阴暗C阳光强烈D温暖多湿 17.防治指标到达后,每隔七天施药一次,在作物收获前()天应停止用药。 A 10天 B 15天 C 20天 D 25天 18.应根据实地调查测报,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卵盛孵期进行。A虫盛发、成虫期B幼虫期、卵盛孵期C虫盛发期、卵盛孵期D成虫期、幼虫期

实验九 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新

实验九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 在11周和12周完成本实验。11周上课并设计田间调查方案。12周田间调查。田间调查时有相机的同学带着相机。 13、14周上课进行昆虫标本的制作(实验十),自己准备三级台和展翅板(硬泡沫板也可)。13周每组上交20种昆虫(包含已上交过的)。14周每人上交制作规范的昆虫标本(非蝗虫)1头,小组内的同学种类不能重复。 目的:上课带着理论课本 学会田间病虫害诊断和鉴定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相应的病虫害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学习和掌握病虫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方法和分析等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放大镜,尺子,病虫害调查记载表,调查病害的分级标准等常用田间调查用具。 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 写出你的调查报告(主要写你的调查内容、方法和结果) 注意:调查内容和方法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写作方式以文字和图表相结合,能用图表表示的内容,尽量用图表表示。

参考内容: 一、病害调查 (一)、一般调查 当一个地区有关病害发生情况的资料很少,可先进行一般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当地病害发生的一般情况。调查的面要广,要有代表性,例如调查附近果农的果树病害发生的一般情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果园。调查病害种类,统计发病率。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 果树病害的一般情况调查表 调查地点果树种类调查人日期 病害地势果园土壤水肥品种苗木调查时发病率备注 种类名称性质条件来源生育期 (二)、重点调查(专题调查)经过一般调查发现的主要病害,可作为重点调查的对象,深入了解它的分布、发病率、损失率、环境影响和防治效果等。调查某一具体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效果等,其调查项目、次数、时间和要求则因调查目的而异。 (三)、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解决病害中的怀疑问题,如侵染循环、发病因子和防治方法等。调查的区域不一定要广,但要深入,除田间观察外,更要注意访问和座谈。 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对于一般发生的病害和为害情况的调查,以在病害发生的盛期为宜;若一次调查几种植物或一种植物的几种病害,则应选适中的时期。 2、取样要有代表性应根据病害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定。气流传播而分布均匀的病害舅黄瓜霜霉病,样点数目可以少些,土传病害如黄瓜枯萎病,样点要多,几在地形、土壤耕作不一致的地区,应分别取样。为了使调查样点具有代表性,一般采用如下几种取样方法: (1)棋盘式(图A、B)此法的正确性较大,但所用的时间也较多。 (2)对角线法(图C、D、E)正确性不如棋盘式,但比较省事。 取样单位应随植物种类和病害特点而相应变化。一般以面积(用于高杆宓植植物)或长度(用于密植条播作物)。取样数量是在每一调查点上取100~200株或20~30张叶片。叶片病害,根据分布情况,每点可检查20~30张叶片。叶片取样,可随机取样,也可在一定部位联系一定情况来确定取样单位。 3、注意田间记载和统计进行田间调查,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对所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记载和统计,一般性病害调查要随时记载调查日期、地点、作物种类和品种名称、病名、发病程度(发病率和严重率)、病害分布情况、栽培情况等。 作物病害调查记载 调查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作物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卷套及答案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 试卷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病原: 2、转主寄主: 3、孤雌生殖: 4、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全变态类昆虫具有不同虫期,它们分别是 (1)、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期;????? (2)、卵、幼虫、稚虫和成虫期; (3)、卵、幼虫、蛹和成虫期;??????? (4)、卵、幼虫、离蛹和围蛹期。 2、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 (1)、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2)、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 (3)、雹害、风害等;??????????????? (4)、温、湿度不适宜。 3、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个亚门。

(3)、六;????????????????????????? (4)、二。 4、下列昆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是 (1)、金龟子、蚜虫;??????????????? (2)、金龟子、菜粉蝶; (3)、金龟子、蓟马;??????????????? (4)、金龟子、叶蝉。 5、昆虫的龄期指的是 (1)、一年中发生的代数;??????????? (2)、从卵发育至老熟幼虫所需的时间;(3)、一生中蜕皮的次数;??????????? (4)、在相邻的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6、——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较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显得更为重要。 (1)、温度;??????????????????????? (2)、湿度; (3)、天敌;??????????????????????? (4)、食物。 7、翅两对,鳞翅,常有鳞毛形成斑纹的昆虫属于 (1)、膜翅目;????????????????????? (2)、鞘翅目; (3)、鳞翅目;????????????????????? (4)、同翅目。 8、夹竹桃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它常伴随发生是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复习题终极版资料讲解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包括: 1)、以虫治虫;2)、以菌治虫;3)、以菌治病;4)、性诱剂的利用;5)、益鸟的利用 2、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条件,直 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的为害,保证作物丰产丰收的方法。 3、杂草:杂草是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4、恶性杂草:分布发生范围广泛、群体数量巨大、相对防除较困难、对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5、常见杂草:发生频率较高,分布范围较广泛,可对作物构成一定危害,但群体数量不大,一般不会形成优势的 杂草。 6、侵染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7、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害的能力。 8、一年生杂草: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 9、区域性恶性杂草:虽然群体数量巨大,但仅在局部地区发生或仅在一类或少数几种作物上发生,不易防治,对 该地区或该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杂草。 10、二年生杂草:在两个生长季节内或跨两个日历年度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 12、多年生杂草:一次出苗,可在多个生长季节内生长并开花结实。 13、全寄生杂草: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寄生性 植物。 14、半寄生杂草: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从寄主植物内获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植物。 15、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杀死杂草,而对作物无毒害,或毒害很低。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 1、麦蛾幼虫多在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及禾本科杂草种子内食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力,是一种严重的后期性贮粮害虫。(×) 2、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发现害虫严重发生时,马上采取措施进行除治。(×) 3、储粮害虫的生活环境中,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温度,二是湿度,三是空气。(√) 4、作物苗后喷施灭生性除草剂可以防除田间各类杂草。(×) 5、土壤处理是指在杂草未出苗前,将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混土操作将除草剂伴入土壤中,建立起一层除草剂封闭层(√) 6、大豆、棉花田在播种前将氟乐灵施用于土壤表面后即可播种。(× ) 7、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北方根结线虫,雌雄异形。(√) 8、马铃薯病毒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PVY)引起的。(× ) 9、在我国各地,应用低温防治储粮害虫,均有显著效果。(×) 10、农田杂草不仅直接引起作物生长受阻而减产,而且加重病虫的发生为害。(√ ) 11、细菌造成的植物病害,其典型病征是在病部产生霉状物。(×) 12、根据杂草生活的农田环境中水分含量不同,可将农田杂草分为旱田杂草和水田杂草两大类。(√ ) 13、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 14、禾本科杂草在三叶期之内,根系较浅,抗逆性较差,容易被除草剂杀死。(√ ) 15、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时对土壤墒情要求较高,否则难以达到较高的防效。(√ ) 16、除草剂都是通过对靶酶的抑制,最终干扰植物的代谢作用而发挥除草效应。(√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 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 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 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 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 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 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2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1、 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 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 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 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 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2、 真菌 1. 植物病原真菌 (1) 鞭毛菌亚门 (2) 接合菌亚门 (3) 子囊菌亚门 (4) 担子菌亚门 (5) 半知菌亚门 2. 植物病原病毒 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虫种子植物 3、 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 (2) 湿度 (3) 光照 (4) 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伞状物 线状物 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1、农作物的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浸染的方式浸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植物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 病毒病害的传播、浸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 病毒病多为系统性侵染,没有病征,易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方式的传染试验证实其传染性。 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有:机械(摩擦)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螨类和菟丝子)传染、花粉及种子传染等。 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它的侵染来源都与活体(活的动物、植物体或介体)有关,传染要使病毒接触活体。 例如汁液摩擦接种,要用新鲜的病毒汁液,摩擦的目的是造成寄主植物体表面的微伤,使病毒有可能进入活的细胞,过重的损伤造成组织坏死并不利于病毒的传染。 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汁液的方式更容易满足植物病毒传播的两方面要求。 通过植物组织汁液的摩擦接种和蚜虫传播试验了解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方式。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大白菜病毒病的症状为幼苗受侵后首先心叶出现明脉,即沿叶脉失绿,继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变硬而脆,后期出现褐色斑点或褐色坏死条纹、植株矮化。 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简称TuMV)、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所致,前两种病毒能由蚜虫和汁液传染,第三种只能以汁液传染。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是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前者的症状为叶片皱缩、变小;叶尖向下弯曲,全株矮化,叶片色泽深浅不均,以后出现黑褐色坏死斑,质地变脆,严重时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自下而上枯死。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简称PVX)和马铃薯Y病毒(简称PVY)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PVX只能由汁液传染,昆虫不传染。PVY的传染方式有汁液与蚜虫传染。马铃薯卷叶病的症状为叶缘向上卷曲,病重时呈圆筒状。叶片色泽较浅,有时叶背面呈红色或紫色。叶片变厚变脆,病叶不出现萎蔫下垂的现象,矮化亦不甚明显。其病原物是马铃薯卷叶病毒(简称PLRV),只能由蚜虫传染,而汁液接触无传毒效果。 田间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蔬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 2、农作物“病毒病”的主要防治药剂: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三章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与综合防治 第一节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调查和预测 要制定正确的病虫杂草防治方案,必须对病虫草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和分析,掌握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做到心中不数。病虫草害调查是防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调查才能掌握病虫草害的真实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做出病虫草害的发生预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汉措施,做到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草害,避免防治的盲目性。 一、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田间调查 1.调查类型 农作物病虫草害调查类型包括普查和专项调查两种。普查是对某一区域、某一种作物病虫和杂草发生情况的基本调查,从而了解危害当地农作物的病虫和杂草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防治效果等。专项调查是针对某一种病虫草害进行的专题调查,主要掌握所调查病虫草病的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调查内容 (1)病害调查 1)调查病害的发病数量,主要用发病率表示。 2)调查发病程度,主要用病情指数表示,如观察同一株植物发病的程度如何,叶部病害看发病叶片占叶片总量的百分比,同一叶片发病病斑占叶片的比例。 3)调查病害症状,观察病原物类型。 4)观察发病趋势,了解病害是加重的趋势还是减轻的趋势。 5)如果已经采取防治措施了,调查防治效果以及是否产生药害。 (2)虫害调查 1)调查为害程度,对植物哪些部分造成了为害,为害达到了什么程度。 2)害虫形态观察,从而确认害虫的种类。 3)害虫数量调查,主要调查虫品密度,即一平方米内害虫的数量。 4)越冬情况调查,调查害虫的越冬场所、越冬基数、越冬虫态等情况。 5)如果已经采取防治措施后,还要调查防治效果,观察防治前和防治后发生程度的变化。/ (3)杂草调查。杂草是指农田中不是人为种植的,人们所不需要的植物。杂草同人为种植的植物争夺水、肥、光、空间和土壤,影响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由于杂草的影响给栽培植物所带来的危害称为农田草害。对农田杂草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1)调查杂草种类,分清哪些杂草有可能造成草荒,对作物生长危害较大。 2)调查杂草发生程度,一平方米杂草的数量。 3)调查杂草生长阶段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办法。 3.调查方法 (1)病虫杂草田间分布类型。病虫杂草在田间的分布因病虫种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有两种分布类型: 1)不规则分布,病虫杂草在田间分布是稀疏的,每个个体之间分布不等,没有一定规律,一些病害和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基本属于这种类型。 2)集中分布,病虫杂草在田间分布是有规律的,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或几个区域内核心部分发生较重,从核心部分向外则逐渐减轻,区域外的部分几乎没有发生,一些突发性病虫基本属于这种类型。 (2)田间调查取样方法。病虫杂草发生情况的田间调查要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推测整个区域的发生情况,因此,田间调查取样必须要有代表性。调查时不能有人为的倾向性,应该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 取样选点常用方法主要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工考试题Word版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麦播地下害主要有 A、蛴螬 B、蝼蛄 C、蝗虫 D、金针虫 2、玉米出苗后,蛴螬、二点委叶蛾、蝼蛄、蝗虫、金针虫、地老虎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采用_______防法。 A、喷雾法 B、毒饵法 C、根施法 D、浇水法 3、农药是一种______物质 A、有毒易燃 B、固体 C、液体 D、粉状 4、农作物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要实施______药剂防治。 A、化学 B、生物 C、物理 D、农业 5、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鼓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生产者使用________ A、生物农药 B、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C、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 D、见效快、防效好的剧毒、高毒农药 6、《农业法》中的农业是指 A、种植业 B、种植业、养殖业、 C、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D、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7、调运出本县前必须经过检疫的是 A、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B、列入应施检名单的植物、植物产品 C、列入应施检疫名单的植物、植物产品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前 D、面粉、大米 8、昆虫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_______

A、两性繁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 B、两性繁殖、多胚生殖、胎生、偶尔性孤雌生殖 C、两性繁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 D、两性繁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胎生和幼体生殖 9、植物病害的症状可分为两部分,寄主发病后表现不正常状态称为_____ A、病征 B、病状 C、病状 D、病灶 10、锌硫磷常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是由于其具有__________ A、见光分解性 B、稳定性 C、挥发性 D、内吸性 11、波尔多液是一种_______ A、保护性杀菌剂 B、治疗性杀菌剂 C、内吸性杀菌剂 D、铲除性杀菌剂 12、属于生物杀虫剂的是_______ A、氧化乐果 B、溴氰菊酯 C、阿维菌素 D、敌百虫 13、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一般用______ A、胃毒杀虫剂 B、内吸杀虫剂 C、触杀虫剂 D、熏蒸杀虫剂 14、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方法有______ A、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 B、使用无病虫害的繁殖材料 C、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D、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15、对于田边发生比较重的病虫害在调查时,最适宜于使用的方法是___ A、对角线 B、棋盘式 C、“Z”字形 D抽行式 16、植物病虫害调查选点取样的原则是_____ A、病虫害重的地点取样多 B、有代表性 C、全部选择样点 D、中间取样多 17、植物病虫害调查数据记载方法常用_____ A、表格记载 B、文字记载 C、数据记载 D、时间记载 18、植物病害为害程度的轻重,一般用_____来表示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保工作方针 我国现行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这个工作方针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同病虫害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同时,这个方针也吸取和借鉴了国外的植保工作经验。 在同病虫害长期斗争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生态问题,并非只是单纯地追求消灭防治对象。 2、防治病虫害,一般并非要灭绝病、虫,而只是要求把病、虫种群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使其不致于引起减产和降低产品品质。 3、病虫害的发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人们可以通过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以影响病、虫。 4、协调地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可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体现了以上理念,提出了两个指导思想。一是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不能等病虫发生了才去治,而是应该在病虫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去防止病虫的发生。二是要有“综合防治”的思想。也就是在同病虫害做斗争时,不但要以防为主,还要有整体思想和全局观点。即要从生态观念出发,去考虑、安排防治措施。要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等因素之间的辨证关系,因地、因时制宜,把各种防治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 二、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 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是,经济、有效、安全、简便。“安全”指的是对人、畜、作物、天敌及环境不损害和污染。“有效”指的是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压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经济”是指花费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简便”是指能因地因时制宜,方法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接受。具体地讲,有以下五点: 1、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它措施的作用。 2、在防治一种病虫害时,可采用多种方法。 3、在综合运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改进防治技术,特别是用药技术,使之既能杀死病虫,又能较大限度地保护天敌和发挥天敌的效能。 4、在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应力求兼治,化繁为简。以一种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兼治多种病虫害。 5、进行综合防治时,还应充分发挥各措施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注意各措施之间的衔接、互补,以提高防治效果。 三、综合防治方案的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如对棉蚜的综合防治方案。 2、以一种作物所放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如对小麦病虫害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3、以整个农田为对象,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如以某个乡、镇或地区为对象,制定各种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将其纳入整个农业生产管理及整个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去,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

病虫害调查方案

病虫害调查方案 篇一:园艺作物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案 园艺作物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案 针对宝应地区主要园艺作物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害程度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掌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提供依据,为宝应地区园艺作物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1 病虫害调查材料与方法调查时间与地点 调查时间为20XX年3月-11月,覆盖了园艺作物病虫害主要发生期。调查地点位于宝应县各乡镇、以及宝应县园艺作物种植基地。调查园艺作物种类 根据宝应县园艺作物种植情况,将所要调查的园艺作物分为以下几大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食用菌、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葱蒜类、茄果类、其他类(草莓、葡萄等)。调查方法 每种作物选1个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和种植基地作为系统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3块大田(棚、水面)进行病虫株调查、病虫害定点监测系统调查和普查,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个点随选取20株作物。 根据所调查到的病株率和虫株率将作物受病虫为害程度划分为五个级别:无为害(病株率、虫株率=0),轻度为

害、中度为害(5%50%),分别利用0,+,++,+++,++++表示。 调查表的设计(以瓜类为例) 表1 瓜类作物病害种类、发病时期和为害程度调查 表2 瓜类作物虫害种类、发生时期和为害程度调查调查数据汇总 汇总工作需及时进行,及时处理各监测点汇总上来的数据,做到完整、清晰、准确的记录;妥善保管,防治污损和遗失。最后根据调查成果形成一定格式的调查报告。 2 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根据不同种类园艺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为害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案。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1、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2、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3、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4、是苗床消毒。5、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

作物病虫害防治

作物病虫害防治 目录 河北省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第一章昆虫基础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特征 一、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昆虫的头部 三、昆虫的胸部 四、昆虫的腹部 五、昆虫的体壁 实验实训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变态 三、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四、昆虫的主要习性 实验实训昆虫的变态和各虫态观察 第三节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二、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三、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四、农业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农业昆虫常见类群的识别 一、昆虫的分类及命名 二、农业昆虫常见目科的识别 实验实训一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二鞘翅目、鳞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三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缨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实验实训植物病害的主要症状观察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植物病原真菌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毒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实验实训一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二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三担子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四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观察第三节植物病害诊断 一、植物病害诊断程序 二、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三、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四、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五、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物理防治和机械防治 五、化学防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四章作物害虫防治技术 第一节地下害虫 一、地老虎 二、蛴螬 三、金针虫 四、蝼蛄 五、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实验实训农田地下害虫的观察 第二节粮食作物害虫 一、水稻害虫 二、麦类害虫 三、禾谷类杂粮害虫 四、粮食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二禾谷类旱作害虫的观察 第三节棉麻作物害虫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卷(4套)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病原: 2、转主寄主: 3、孤雌生殖: 4、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全变态类昆虫具有不同虫期,它们分别是 (1)、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期;(2)、卵、幼虫、稚虫和成虫期; (3)、卵、幼虫、蛹和成虫期;(4)、卵、幼虫、离蛹和围蛹期。 2、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 (1)、不适宜的环境条件;(2)、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 (3)、雹害、风害等;(4)、温、湿度不适宜。 3、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个亚门。

(1)、三;(2)、五; (3)、六;(4)、二。 4、下列昆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是 (1)、金龟子、蚜虫;(2)、金龟子、菜粉蝶; (3)、金龟子、蓟马;(4)、金龟子、叶蝉。 5、昆虫的龄期指的是 (1)、一年中发生的代数;(2)、从卵发育至老熟幼虫所需的时间;(3)、一生中蜕皮的次数;(4)、在相邻的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6、——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较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显得更为重要。 (1)、温度;(2)、湿度; (3)、天敌;(4)、食物。 7、翅两对,鳞翅,常有鳞毛形成斑纹的昆虫属于 (1)、膜翅目;(2)、鞘翅目; (3)、鳞翅目;(4)、同翅目。 8、夹竹桃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它常伴随发生是 (1)、蝗虫;(2)、甲虫;

(3)、蚜虫;(4)、螨类。 9、稻黄矮病防治的关键是 (1)、防黑尾叶蝉;(2)、药防; (3)、种子消毒;(4)、轮作。 10、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引起的病害。 (1)、细菌;(2)、病毒; (3)、真菌;(4)线虫。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15分) 1、蜘蛛是一种有害昆虫。() 2、油菜蚜防治的关键,在于点片发生时喷药防治。() 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保方针,但不一定适用于指导每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法。() 4、昆虫的头有眼、口器和附节。() 5、苍蝇的口器是咀吸式口器。() 四、填空(每空一分,共15分) 1、世界上的昆虫已达——万种以上,共分为33个目。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大的数量最多的三个目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