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牧童

牧童

牧童
牧童

《牧童》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带者愉悦的的心情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牧童》。

2、通过游戏、演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本节课是以唱游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感受切分节奏,并能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用统一、整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体会切分节奏给歌曲带来的生气与活力,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1、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

2、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音阶

3、节奏练习

同学们,唱完了音阶,一家三口有爷爷、爸爸、小男孩踏着不同的节奏向我们走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判断和分辨一下哪条是表现爷爷脚步的节奏,哪条是表现爸爸脚步的节奏,哪条是表现小男孩脚步的节奏,为什么?

A、X X︱X X︱爸爸的节奏(跺脚)

B、X —︳X —︴爷爷的节奏(摇摆身体)

C、XX XX ︱XX XX ︳小男孩的节奏(拍手)

二、探究新知学唱歌曲

看,可爱的小男孩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唱着愉快的歌儿向我们走来了!请欣赏动画儿歌。(出示课件、)

1、初听,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2、随节奏朗读歌词

A、出示鼓点节奏,随节奏朗读歌词

重点:切分的读、唱方法及反复记号的唱法

B、学生跟读歌词

C、师生接龙读词

3、学唱歌曲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牧童愉快的心情来学唱这首歌曲。

A、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自由律动

B、随琴教唱曲谱,学生用“LA”哼鸣。

C、教师唱谱,学生填词

D、随动画小声唱词

E、师生接龙唱、小组唱、男女对唱、个别上台唱,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F、有感情齐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提供展示

刚才大家唱得都很不错!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像小牧童那样吹着笛子、骑在牛背上唱歌,但我们可以边做游戏边演唱歌曲,大家说对不对啊?你们都做过哪些游戏呢?小组讨论,设计一种游戏进行歌表演。

1、小组讨论,自由设计游戏动作为歌曲表演(拍巴掌、火车钻山洞、音乐律动、舞蹈、打击乐伴奏等)

2、小组上台表演唱

3、师生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案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一:孔雀舞

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

生(们):孔雀。

二: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

生:……

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大鹿》教学案例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利用故事导入法真切感人,能够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发动他们的情绪想象。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我在《大鹿》一课中利用故事导入的方法,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复习欣赏《龟兔赛跑》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快进来咱们”,并从动画中的小兔导入歌曲《大鹿》等内容创设浓厚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

(一)设计情境,见境生情。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龟兔赛跑》,这节课,我们班的张文婷同学带来了一张《龟兔赛跑》的光盘,老师截取了其中龟兔冲刺决胜负这一段请大家欣赏。

谁能告诉我龟兔决胜负的时候,其它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学生答:在给乌龟和兔子加油。

你们想不想给他们加油呀?

学生们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为乌龟和兔子加油的行列中。

(二)进入情境,入境受情。

今天老师想让你们用一种新的口号来为他们加油。出示节奏难点“跑跑跑快快”。同学们练习。

结合欣赏曲《龟兔赛跑》中龟兔最后冲刺的片段录音放光盘,学生们高喊着节奏口号,挥拳跺脚为乌龟和兔子加油。

小兔在和乌龟的比赛中输了,垂头丧气的往家走,忽然从后面传来了枪声。(教师打鼓模拟枪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教师跟录音按节奏读歌词)学生答:小兔被猎人追赶,大鹿把它给救了。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案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的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蜗牛队和黄鹂鸟队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听音排序

听音游戏开始了,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各选派出两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人头上戴一个音符头饰,随意站成一队。教师先给一个标准音,然后按照乐句中音符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弹奏出来,戴头饰的同学则按照师弹奏的顺序从新排成一队。教师分别弹奏出的音符是“5 、3、1、6”,戴头饰的同学们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恐怕自己给队里抹黑。很快根据自己的判断从新站成一队。教师再弹奏出第二组音符“5 、3、2、1”,请另外一组的同学进行比赛。

三、听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1)55 535 ︱16 5 ︱;(2)55 532 ︱13 2 ︱;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老北京的儿歌》教学案例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地去体验,他们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有可能成功。音乐游戏做为课堂的活力剂,乐于被学生接受和喜爱,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情感的愉悦体验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往往是在游戏中得以感受,在体验中得以学习的。我在《老北京的儿歌》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1、通过游戏了解什么是老北京的儿歌

师生围成一个大圆圈后,玩“丢手绢”的游戏,待游戏结束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儿歌,并引导学生说儿歌。

2、通过游戏了解以说为主的老北京的儿歌

教师出示三条节奏,说儿歌“小皮球香蕉梨……”请学生选择出相应的节奏,并按节奏说儿歌。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这首儿歌可以做哪些游戏?

学生答:跳皮筋、拍皮球、对拍手等等。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游戏区里面的道具(皮筋、皮球、卡纸大手、铃铛)边说儿歌边进行游戏。

3、通过游戏了解以唱为主的老北京的儿歌

教师出示一个“水牛儿”的手偶,同时播放《水牛儿》的范唱带,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操作表演,鼓励学生前来试试。

4、通过游戏了解说唱结合的老北京的儿歌

在欣赏《打花巴掌》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它与上面两首儿歌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说出歌中“说”的部分和“唱”的部分各可以做什么游戏?最后生按“说”和“唱”的不同节奏、不同情绪进行游戏。

该课我主要借用了音乐游戏这种体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学会了说儿歌而且了解到了老北京儿歌的特点及它的几种形式,弘扬了民族文化,使

《音的强弱》教学案例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特定场景,把抽象的知识点音的强弱(f p)变成可歌可感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感知,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小动物入手,我象魔术师一样分别拿出叫声有特点的小动物引导孩子们学习认识音的强弱(f p)。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可爱的动物朋友,你们看!(举起毛绒玩具小羊)谁能用动作及叫声给大家模仿出来

生:(多人兴奋地到前面模仿)这是小白羊!它的叫声是:咩咩咩

接着老师又拿出小猫、小青蛙请学生模仿并学他们的叫声。然后老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默数三下猜一猜老师这次拿出的是什么动物朋友,同学们万万没想到我拿出了一个神态逼真身长近50公分的大老虎,课堂上一片哗然、惊讶、新奇、害怕都表现出来,这时男孩子显得比较勇敢,纷纷到前面手持老虎发出“嗥嗥”叫声,于是我因势利导拿出早已准备好标有强弱的标志牌点明——声音大时用(f)符号表示,声音小时用(p)符号表示。并及时地进行巩固性练习:左手拿出小花猫、右手出示(p)标牌学生就发出轻柔的“喵喵”的叫声;当我左手拿出大老虎、右手出示(f)标牌时学生自然领会了并发出“嗥嗥”吼叫声。

接下来我请学生聆听波涛汹涌的《海上风暴》片断和轻柔优美的合唱曲《我的小鸡》,通过这两首乐曲的倾听我感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孩子们已置身于音乐中、陶醉于音乐中,从音乐中体验到强弱的变化。

欣赏《鸭子拌嘴》教学案例

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一年级欣赏《鸭子拌嘴》时,由于6岁的儿童几乎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我先采用画四副图画讲故事的方法,从直观上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然后引导他们重点表演其中两个音乐片断,通过动作来体会音乐力度变化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鸭群集合上路”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我扮演放鸭子的老爷爷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跟在后面,他们虽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嘎! 嘎! 嘎! 嘎!”互相拌嘴,充分感受到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鸭子潜水觅食”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我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模仿模仿鸭子滑动翅膀,把头慢慢潜入水中觅食,有的静悄悄地在岸上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鱼时的动作,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水镲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大家立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平稳轻松的情绪。

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不但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欣赏音乐充满了乐趣,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

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准备:课件、地球仪、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谜语,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整个地球现在大约有50亿人口,这50亿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就犹如一个很大的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地球村》。

二、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赤道、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可是在这个美丽的地球村里,2008年5月12日却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引导学生学习经纬线

2、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仪中的经线、纬线、赤道,

3、师讲解经线、纬线、赤道,并带学生认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4、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利用经纬线定位在地球仪上寻找汶川地震震心。

5、利用经纬线找出黄山的位置,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小组合作自制地球仪

7、小组评出本组最好地球仪,并全班展示。

1、了解什么是洲。

2、学生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中找出七大洲、四大洋。

3、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地球仪,通过颜色和形状认识七大洲。

4、师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七大洲的美丽。

5、生快速识记七大洲名称。

6、了解四大洲的名称、大小及地理位置。

四、巩固

1、生欣赏海底世界感受海洋的美丽.

2、创设情境,教师在海上触礁遇险,向学生呼救并报告经纬度,学生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寻找教师遇险的位置,展开营救。

3、学生唱《大洲大洋歌》识记七大洲、四大洋。

五、课堂小结

师: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家园,让我们认识它,保护它,让它永远美丽。

六、课外延伸

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地球的自述》、《地球两万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

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重点: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2]“珠穆朗玛”[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1]撒哈拉沙漠[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蔚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秘。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

(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

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二、讲解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认识地球经历漫长过程

(3)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地球是个球体

三、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

四、师生共同讨论96页问题

五、作业

(1)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3)在地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

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重点: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

教学过程: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2]“珠穆朗玛”[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重点: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

教学难点: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中国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总结: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人种?

四、布置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仔细聆听歌曲(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子上。 2、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多让学生练唱几遍2、#4、5这三个音。 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三度音程练习

牧童音乐教案

牧童 张美华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小学音乐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1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 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3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4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名字叫《牧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出示课件,仔细聆听歌曲。? 2、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 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请同学们边看谱边听音乐,想一想: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 同学们刚才说,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合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谱子有几个声部? 2、学唱高声部旋律(请同学们挥拍视唱高声部歌谱,注意音准和切分节奏。)。 3、请同学们跟琴演唱高声部歌谱。 4、请同学们填词演唱高声部第一、二、三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切分节奏的力度稍强 要唱得稍连贯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在歌曲的哪个地方加入了低声部合唱? 2、音乐知识: 升记号。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多让学生练唱几遍2、#4、5 这三个音。 3、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4、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5、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合唱练习:(请同学们来完整合唱这首歌曲。) (1)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 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案)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学过一首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题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

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 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 草冒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_1

5 古诗词三首之《牧童》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我们既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也看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

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课件出示:5 古诗三首】 【课件出示:牧童骑牛图】同学们,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同学们,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关于吕洞宾,谁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课件出示资料袋: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同学们,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请再读古诗,试着划分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牧童》的演唱,让学生感受牧童的活泼、快乐和牧场的宁静、美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制作《牧童》无歌词音乐:一声部和两声部。 2、带歌词的谱子一份,也可以制作一份PPT。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自然律动进教室。(播放钢琴曲《牧童短笛》) 二、新课导入 找一个能弹《牧童短笛》的孩子,课前展示,引导:这首曲子描写什么?你能想象出来吗?是描绘一个孩子再吹牧笛的情景,这个孩子是谁?他会在什么时候吹短笛呢?再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在歌中我们寻找答案。 二、学习歌曲 1、欣赏乐曲《牧童》(初听乐曲。注意:只播放有旋律无歌词伴奏的乐曲)。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乐、活泼的……) 2、旋律记忆(复听乐曲)。

提问: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句?你对哪一句印象最深刻?你能哼唱一下吗? 你觉得哪一句最好听,情绪最欢快?接着就出示歌谱,点出课题。 3、试唱歌谱:(再听乐曲) 教师出示高声部旋律。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歌谱。 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4、突破难点乐句及节奏难点: 提问:你觉得歌曲的哪一句最富有跳跃感?(学生回答) 教师采用律动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5、引出歌名: 提问:你觉得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教师介绍:这是一首斯洛伐克名额,名叫《牧童》。斯洛伐克位于欧洲,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它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二声部歌曲《牧童》。(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范唱) 6、学唱二声部旋律: 提问: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 听完音乐生回答(2、3乐句有二声部),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曲谱。 学唱第二、三乐句旋律(教师弹琴引导学生掌握音准)。 分小组练习(分组(排)教师及时指导学生音准)。 旋律接龙(一组一句)并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 三、总结 进行小组评议,对得分最高的给予鼓励。听音乐出教室(播放歌曲《牧童》)。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一年级牧童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情绪的 2.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三度音程练习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 牧童 人音版

牧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斯洛伐克歌曲《牧童》,体验牧童在田园上的美好生活。 2、聆听歌曲《牧童》感受切分节奏,体验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并用歌声表达。 3、通过柯尔文手势、分组学习等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音高、节奏,体验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4、学会运用双响筒,用双响筒和三角铁来给歌曲伴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的情绪,体验牧童在田园上的美好生活。 难点:唱准歌曲中简单的二声部旋律。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体验自然 1、初次聆听歌曲伴奏。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猜猜,我们欣赏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播放《牧童》的伴奏音频。 音乐起师旁白:朝霞里一个小孩在吹小笛,露珠儿撒满了青草地,他赶着小牛儿上牧场,小样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滚儿。远处传来了优美的歌。 2、学生回答。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牧场;小羊和小牛等。 3、欣赏牧场风景 播放全曲,欣赏斯洛伐克牧场的美丽图片。 4、揭示课题 师:猜猜,牛羊是谁敢来的?你们能形容下他的打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一首来自斯洛伐克的民歌《牧童》。 活动2【讲授】学习自然 1、学习切分节奏 (1)聆听歌曲片段(第一段) 播放歌曲音频范唱。

师问:你们觉得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生:开心,高兴,快乐等。 (2)聆听歌曲片段(第一段) 播放歌曲音频范唱。 师问:你们觉得歌曲中哪里表现的特别活泼、跳跃?找一找。 生:我跟着朝霞一块儿起来等。 (3)认识切分节奏 1=D 2/4 X X X | X X |X X X |X X | 指导学生慢速按节奏用“哒”来读。(这样X X X的节奏叫切分节奏) (4)聆听全曲 师问: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活泼、跳跃)(出示全谱) (5)读歌词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 跟师按节奏读歌词;分组接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读的节奏最准确。 2、学习视唱曲谱 (1)聆听第三段 师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比如:独唱、合唱等) 引导说出(多声部合唱)。 (2)声部练习 出示曲谱,用柯尔文手势帮助慢速唱谱。 1=D 2/4 1 2 | 3 5 | 3 2 | 1 - || 0 0 | 1 2 | 1 5 | 1 - || 略。 分组练习。 (3)学习第三段 聆听第三段,用“啦”轻声跟唱各自声部。 师:听歌曲,看看你们能不能唱对自己的声部?出示二声部旋律。(练习二声部和声。)(4)学习第一、二部分。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理论依据】: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音乐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课标》中提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一首歌曲,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与歌曲处理以及欣赏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牧童》是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里的第一首演唱歌曲,由王健词、士心曲。曲风欢快,其调式为C大调,由“起承转合”关系的4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起句音区较低,旋律以级进为主,结构上一气呵成,不可划分。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能力,对音符的时值和附点音符等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了解和最初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他们很喜欢上音乐课,对新的知识掌握也很快。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音乐素质上存在着各别差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

牧童小学音乐

《牧童》教学设计 浏览量:59 教材分析:《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轻快活跃。它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歌曲为四二拍,结构规整,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认识升级号,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唱准。 3、能够用口风琴吹奏歌曲的二声部旋律。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 2、口风琴吹奏二声部旋律。 教学用具:电子琴、课件、口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 睛,听,悠扬的笛声飘来了。欣赏《牧童短笛》。 2、听了这段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刚才这段音乐充满了生活气息,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作品。表 现了牧童的智慧和风趣。音乐作品中描写了牧童的作品很多,歌曲、钢琴曲都有,国外也有歌唱牧童的歌曲,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描写牧童的民歌作品,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 4、出示课题《牧童》。

二、学唱歌曲 1、初听《牧童》,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表现了一个快乐的小牧童。) 2、复听音乐,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 3、难点学习:出示切分节奏X X X (1)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2)学生小组讨论。

(3)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4、随琴模唱歌曲高声部。 (1)一起跟着旋律轻声跟唱歌词 (2)学生画拍视唱高声部歌谱,注意音准和切分节奏。 (3)学生随琴完整演唱高声部歌谱,注意反复记号。 (4)完整演唱高声部第一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切分节奏的力度稍强,唱得连贯。 (5)随琴完整演唱歌曲的三段歌词。 5、歌曲情感处理。 这首歌的旋律很流畅,朗朗上口。大家很快就能唱会了,在演唱时我们只要做到把牧童在美丽的牧场上快乐的放牧的情绪表现出来就可以了,整首歌要唱得充满活力。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学唱低声部歌谱。 (1)低声部旋律与高声部旋律是否有相同之处?节奏是否与高声部节奏完全相同? (2)学生画拍视唱低声部歌谱。 (3)教师讲解升记号,指导学生演唱。 7、口风琴演奏歌曲低声部旋律。 (1)教师指导学生演奏,注意指法和演奏气息。 (2)学习升4在口风琴上的位置。 (3)完整吹奏低声部旋律,教师进行指导。 三、表现歌曲 为歌曲的高声部演唱来伴奏。 (1)分演唱组和演奏组进行展示。 (2)合作表现歌曲。 四、课堂小结 下课。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牧童谣》人音

《牧xx》教案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歌词简单、通俗,采用问答的形式,抒发了儿童们热爱光明的真挚情感。这首歌曲由上下句构成一段休,拍,商调式,旋律高亢、舒展、轻松、风趣。“那斯那斯嗨”的衬词增强了趣味性,充分地表现了牧童在放牧对歌时顽皮而活泼的情趣。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生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牧童谣》又是一首表演歌曲,教师充分调动学生都主动参与表演,在本首歌曲短小的四个乐句里有三句歌词都是衬词“那斯那斯嗨”,这三句衬词完全一样只有曲调不一样,根据手势可以把曲调唱准,但是学生很难自己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演,所以我选用了小乐器对这一部分进行辅助,在学习新的手势后,用沙锤代表音高,让学生整体分组配合表演,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6(la)并唱准其音高。 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歌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愉快心情。 3、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认识6(la) 2、学唱歌曲《牧童谣》,体会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时难点: 歌曲中第三小节旋律的音准。 教学活动:

一、导入:教师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1)(师语)老师想给同学们演奏一首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生回答略)在听的同时,老师还会给同学们播放一组与乐曲有关的图片,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当我弹奏结束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2)老师弹得好听吗?给点儿掌声鼓励可以吗?谢谢同学们! (3)同学们知道老师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曲子描写了什么内容?你们听到乐曲看到图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略)(精彩处表扬,每一位回答的同学都有所关注,及时给予评价。) (4)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想知道牧童唱的什么歌吗?那我们就听听牧童唱的歌曲。(板书题目《牧童谣》。)讲授:用听、读、表演等体会歌曲情绪。 1、初xx: (1)请你身体坐正认真听,牧童都唱到了哪些美景风光?(边播放歌曲边在黑板上画出歌词中的景色。) (2)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内容?(太阳、青草地、牧童……) (3)你们觉得美吗?牧童在这么美好的景色里放牧他们开心吗?2、复听歌曲: (1)再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时并随老师体验柯达伊手势。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们回答得可真好,老师都感受到牧童那种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了。)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01

《牧童》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的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 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子上。 2. 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多让学生练唱几遍2、#4、5这三个音。 3. 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 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 三度音程练习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 合唱练习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赵圩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演唱技巧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感受歌曲情绪的细微变化,让学生正确运用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听唱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1.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 2.歌曲中3段歌词中,不同歌词的高音演唱方法。 三、教学用具 钢琴、画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播放《牧歌》)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播放《牧童》)一会我们在听的时候请你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生答:活泼,欢快的 【设计意图: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着重培养听的能力;为用明亮,清脆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了铺垫。】 2.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遍老师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听一听歌曲是用什么拍子来唱的 生答:2/4拍(区分2/4和3/4) 3.师: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哪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啊 生答:独唱,合唱,齐唱,领唱,二重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都运用了那些演唱形式来演唱的。

5.古诗词三首牧童

古诗词三首牧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 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们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呢?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 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 3.你会背这首诗么?

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 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

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 【篇一:《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王口镇第一小学音乐安冬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通过简单的乐器演奏更好的学习歌曲。 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1 2 3 2 1 音名演唱 2、1 2 3 4 5 4 3 2 1 音名演唱 3、5 4 3 2 1 元音演唱 4、1 3 5 3 1 跳音演唱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八只小鹅》。 介绍斯洛伐克,观看图片欣赏斯洛伐克。 三、歌曲学习 1、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3、学习大切分: x x x ▏x x ▏ 4、全曲学习演唱 5、运用双响筒、三角铁打旋律 双响筒: x x ▏x x ▏ 三角铁:x? ▏x? ▏ 6、两人双响筒,两人三角铁击打旋律,全班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篇二:牧童音乐教案】 牧童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完整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的练习题

5古诗词三首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__”标出。 1.草铺.(pū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èlè) 4.最喜小儿亡.(wánɡwú)赖。 二、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春风bāo kāi()了大地的冰层,披着suōyī()的mùtóng()和扛着chútou()的老翁,都táo zuì()在这míng mèi()的春光里。 三、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笛弄晚风 ....三四声( ) A.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 B.牧童在晚风中挥舞着竹笛 C.舞动的竹笛捉弄着阵阵晚风 2.最喜小儿亡赖 ..( ) A.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B.顽皮,淘气 C.放刁撒泼 3.怪生 ..无雨都张伞( ) A.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B.责怪两个小孩子 C.怪不得 四、根据意思写诗句。 1.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喜欢的是调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将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舟过安仁》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______,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____。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______代著名词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写出了老夫妻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4.读了本课三首古诗词,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牧童教案

篇一:音乐教案-牧童 [音乐教案-牧童] 乐器演示与《牧童》教学(99年秋冬)【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音乐教案-牧童。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音阶教学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锐眯发缩拉丝夜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幼儿教案《音乐教案-牧童》 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 “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 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 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调和c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 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 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 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音乐牧童——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音乐牧童课题:牧童总课时数:第节教学内容:歌曲:牧童综合训练()音乐游戏:走走跳跳教学目的:学习用母音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演唱《牧童》。 用不同的走和跳的方法,感受和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牧童》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第页综合训练一)注意:唱音时,口形不要过大,口腔打开,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状态。 二学唱歌曲《牧童》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听唱法学唱歌曲。 处理: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一小节一换气,换气要快,不留痕迹。 结束句用渐慢的速度演唱。 三音乐游戏:走走跳跳讲解游戏方法:部分学生围成圆圈面向圆心站立,老师一拍一下拍打大鼓,学生扮演大鼓上的小米粒,随着鼓声自由地向圆心蹦跳,教师拍得越响,学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师拍得弱,学生跳得低而轻。 做游戏。

教师讲评。 四小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听听它们在做什么?板书设计:课后小结:课题:牧童总课时数:第节教学内容:综合训练()欣赏:鸭子拌嘴教学目的:通过欣赏《鸭子拌嘴》,让学生感受民间打击乐器运用力度变化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难点:欣赏《鸭子拌嘴》,感受力度变化。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复习:集体演唱《牧童》。 做游戏《走走跳跳》。 三节奏练习: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的朋友到了,它是谁?教师拍击节奏,请生猜是谁?请学生拍击,并说说怎样表现强弱?四欣赏:鸭子拌嘴导入:同学们,大鸭和小鸭现在在做什么?它们拌起嘴来了,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在说什么?初听乐曲。 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当时情景怎样?复听全曲。 请一部分学生用乐器表现出强弱,另一部分扮演。 五大鸭和小鸭回家了,我们也下课吧。 (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大鸭小鸭强弱课后小记:课题:洗手绢总课时数:第节教学内容:综合训练欣赏:我的小鸡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我的小鸡》,进一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节奏。 初步感受和分辨音的高低。 教学重难点:听辨音的高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