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学与人生》1145

《美学与人生》1145

《美学与人生》1145
《美学与人生》1145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1510800213001 姓名:易宏伟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法学201 5 年12 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 】 A 卷

一、大作业题目:在下列题目中,请选择其中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每小题50分。

结合中西方关于美的论述和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答: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

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其实也并不难理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

但是,我国的美学老人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总结其一生对美学研究的心得时说:“‘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各时代和各流派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这一点从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观念的变迁上,便可见一斑。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可以分为四个达的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19年。这是古典美学受到普遍怀疑、深入批判,趋向瓦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随着数千年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猛烈的批判,古典和谐的美的理想慢慢摘下了它往日金光闪闪的王冠,并由中国人逐步趋同的审美取向轰轰烈烈地加冕在崇高美学理想的头上。

第二阶段:1920—1949年。这是20世纪中国崇高美学的前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审美中的悲与苦、血与火、牺牲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悲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沉浸在一种悲伤、悲怆、悲壮的情感巨澜中。它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和新的理论思考都离不开这个“悲”字。

第三阶段:1950—1979年。这是崇高美学思想的后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艰苦斗争后的胜利,英勇献身中的伟大,这是审美追求凝结为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和审美都洋溢着一种骄傲、乐观的基调。

第四阶段:1979—世纪末。这是崇高美学思想回落或螺旋上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更高层次的“和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这种远远不同于古典和谐的新的和谐观所蕴含的历史丰富性和民族互补性,使得审美追求多源化,多层次化了。它强调的不是局部的、外在形式的和谐,而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不能单单满足于那个已得的,现在看来还较为科学的“美的本质”的界定。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美的本质”绝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动态中把握它,完善它。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死亡的魔爪。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

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结合中外文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真正的悲剧是什么?

答: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窦娥冤》剧照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通过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等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是命运悲剧,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驾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历史沿革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是整个西方戏剧的起源,所以悲剧是最古老的戏剧题材。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著名的古希腊悲剧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美狄亚》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推向高峰。

我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悲剧作品,如元杂剧《窦娥冤》、《桃花扇》;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类型

在戏剧史上,悲剧的题材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只、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一般说来,那时的人们崇尚英雄悲剧,侧重从国家生活、宗教生活、伦理生活中撷取惊心动魄的场景,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随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才成为悲剧的表现对象。到了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的、平静的、日常的生活,重视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活动。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3种类型。

英雄悲剧

这类悲剧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悲剧双方往往是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正义与邪恶势力营垒分明。悲剧主人公一般禀赋高贵,具有崇高的品质,肩负着不寻常的使命,忠实于自己

的公民职责,将国家、阶级、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为此不惜牺牲爱情、亲人和生命。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主人公盗天火给人间,勇敢地反抗众神之父宙斯。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P.高乃依、德国剧作家J.C.F.席勒的悲剧,也多数属于"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悲剧。J.拉辛与J.W.von歌德等也创作过此类悲剧。中国古典戏曲《清忠谱》、《赵氏孤儿》等也可归属于英雄悲剧。

家庭悲剧

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古希腊悲剧《复仇神》、《厄勒克特拉》、《美狄亚》、《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都是这类悲剧。此外很多表现爱情悲欢离合的悲剧也近似于"家庭悲剧",象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拉辛的《菲德拉》、中国戏曲《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及曹禺的话剧《雷雨》等。

这种类型的悲剧不同于英雄悲剧,它不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而是在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之前,透过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出时代的种种矛盾。话剧《雷雨》表现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即"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现代剧作家往往把平凡的"小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与他们相对立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E.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年轻水手、老水手及他的女儿,各自怀着平凡而合理的渴求,但严酷的现实所加给他们的却是深重的精神苦难。《天边外》则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置于卑琐的现实环境中,表现他肉体的毁灭和精神的解脱。A.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表现了一个老推销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念的破灭。E.奥尼尔的悲剧观念可以表明这类悲剧的实质。在他看来,一个只追求轻而易举的成就、安于现状的人,没有真正的价值,悲剧性就在于人在永不满足的、不能实现的追求中找到自我;悲剧能使人在精神上变得高尚,使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琐碎贪求中解放出来。

命运悲剧

最后一种类型的悲剧,其所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驽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这种类型的悲剧实际上是必然与自由的悲剧冲突。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就是这种悲剧。所谓"命运",不过是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及自然与社会的法则,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限定。

《俄狄浦斯王》便是一部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尽管悲剧主人公最终亦未摆脱命运的罗网,但他却在不妥协的抗争中获得了自身的价值。歌德的《浮士德》通过悲剧主人公探讨着人生的目的。《浮士德》几乎把人生的一切苦果与美酒都尝过,终于发现官能的享受、知识的追求以及科学、艺术、爱情的甘甜都是有限的;唯有亿万人民永不衰竭的热情,永不停息的创造,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才是人生最伟大的目标。在这里,个人找到了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同一的永恒价值。当代有些剧作家从人在荒诞的世界中的尴尬处境寻找悲剧题材,借以表现人们对失去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渴求。

E.尤内斯库的《椅子》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真实的可悲境遇:人的地位被越来越多的"物"取代了,而人却被降到了物的地位。S.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再现了现代西方人的一种悲剧意绪: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都在逐步实现,但人们又普遍感到还有更重要的未能得到。剧中人物在光秃如沙漠的舞台上欲生不能,求死不得,做着一连串莫明其妙的动作,讲着不知所云的话语,在等待着"戈多"。然而戈多没有来,也不知何时能来,更不知戈多为谁,但必须等待下去。在这类悲剧中,悲剧人物的对面是异己的自然力、社会力,人就是与这些无形而又不存在的力量顽强斗争着。

必然与自由的矛盾冲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实际上,这三类悲剧冲突

归根结柢也都表现着必然与自由的斗争,只不过是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的。

代表作品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还有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二、大作业要求:

要有具体的材料,不能大而空。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要有清晰的层次,严密的逻辑,不能信笔由疆。不能抄袭。用小四号字体书写。每小题字数1000字左右,用黑体小标题将论文分为几个层次。

答卷提交要求:考试题提前公布,学生下载试题和答题卷后,在答题卷上答题。完成后需网上提交答卷。答卷于11月20日--12月6日通过点击页面左侧导航栏内“我的考试”-“课程论文/大作业”提交。

2017年6月西南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1-5 B A A D D 6-10 A A A A A 11-15 C A C C C 16-20 A B C C A 21-25 C D C B B 26-30 B B A D A 31-35 C D C B C 36-40 B A C D B 41-45 A A B A C 46-50 B B A D B 51-55 D B D B D 56-60 B A D A C 6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探讨美的主要形态: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 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 从主客观的关系来研究美。 从客观的精神理念来研究美。 从社会生活来研究美 62、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喜剧性理论: 无害的丑。 突然的荣耀。 预期失望。 生命的机械化。 6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 审美需要。 审美态度。 审美能力。

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环境。 64、在关于意境的各种争论中,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65、怎样理解美学上的“优美”范畴,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66、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 崇高: 外在形式是“大”。 内容与形式之间经过矛盾冲突之后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 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感,由痛到快的转变是标志。 是人对无限性的一种希求。 67、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形象性。 非功利性。 情感性。 个体创造性。 68、结合美的情感性特征,谈谈你认为什么是情感?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 69、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答:个人认为美是从生活开始的。有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个人觉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充斥着大家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世界。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艺术再现生活现实,是生活的代替品。就连哲学家和艺术家们对于美所给的定义都不同,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对于美的理解更是多种多样了。从上述的简单罗列可以了解美的定义同样是两种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个人认为美是意识的产物,美感是意识对于美的感受,而物质更多的只是审美的对象。由于不同意识的观察美存在着不同的角度,因此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觉得这种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为美的一个重要理由。 总觉得能让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的也可以称之为美的。 70、谈谈你对美的非功利性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处理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关系?

2019年度美学与人生章节规范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A A. 甲骨 B. 金 C. 小篆 D. 隶书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D A. 毛苌 B. 荀子 C. 董仲舒 D. 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 B. 克罗齐 C. 柏拉图 D. 维科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C A.毕达哥拉斯 B.莎夫 C. 笠原仲二 D.苏格拉底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BCD A功利境界B自然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 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 A《生活与美学》 B《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怎么办?》 D《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第二章测试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D A高尔吉亚 B苏格拉底 C芝诺 D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B A《法哲学》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私有制的起源》 D《共产党宣言》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X 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A A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B个别事物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C事物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与人之间的情境关系 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10柏拉图的哪一篇著作集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B A《克拉底鲁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小希庇阿斯篇》 D《曼诺篇》 第三章测试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X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B A屈原 B王维 C辛弃疾

2016智慧树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甲骨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克罗齐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笠原仲二 第二章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 第三章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王维 4、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李泽厚 5、提出充实之为美的是庄子× 6、提出七窍成而混沌死,追求自然美的是孟子× 第四章 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是审美的情感性。√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审美形象性的典型。√ 3、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说明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实用性。√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审美的()。时代性 5、东施效颦说明()要有个性 6、提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是周易√ 7、爱斯基摩人是不会喜欢林妹妹,这说明了美的主观性× 第五章 1、中国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相当于优美与崇高√ 2、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无害的丑。√ 3、鲁迅提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5、意境最早出现在《诗格》√ 6、提出喜剧是一种预期的失望的人是()。康德 7、认为悲剧是永恒价值之间的冲突的是()黑格尔 第六章 1、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说明审美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说明审美主体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审美活动。√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对比想象√ 4、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说明()审美不是书本知识的照搬

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1) (1)

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 1 【单选题】(2分) “美学之父”是(C)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鲍姆嘉通 D. 莱辛 2 【单选题】(2分) 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B) A. 《纯粹理性批判》 B. 《判断力批判》 C. 《实践理性批判》 D. 《反思批判》 3 【单选题】(2分) 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D) A. 哈奇生 B. 夏夫兹博里 C. 休谟 D. 博克 4 【单选题】(2分) 黑格尔的美学观是(A) A. 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 B. 美是和谐 C. 美是鲜明的颜色 D. 美是数的和谐 5 【单选题】(2分) 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C) A. 别林斯基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马克思 D. 列宁 6 【单选题】(2分) 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D) A. 毕达哥拉斯 B. 德谟克利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7 【单选题】(2分) 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 A. 亚里士多德 B. 伊壁鸠鲁 C. 巴门尼德 D. 朗吉弩斯 8 【单选题】(2分) 庄子的美学观是(B) A. 君子成人之美 B.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C. 充实之谓美 D. 美在虚实 9 【单选题】(2分) 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希特 D. 叔本华 10 【单选题】(2分) 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D) A. 羊人为美 B. 羊综合感觉为美 C. 羊生殖崇拜为美 D. 羊大为美 11 【单选题】(2分) 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B》 A. 《诗经》 B. 《尚书》 C. 《庄子》 D. 《论语》 12 【单选题】(2分) 强调“尽善尽美”的是(B)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13 【单选题】(2分)

2015秋西南大学学员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三、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另外,自然美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问题,只有放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正确理解才能解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劳动的现实化和结果,同时又是美产生的根源。 整个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基础,一是上层建筑,美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里面的,审美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产生的。人的审美意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实践、劳动。因此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己。这就是美,文艺起源于劳动。社会活动是文艺的源泉,决定文艺的发展。 以前赵本山有个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劳动人民总是把舞蹈与劳动联系起来,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他认为劳动者是最美的。这就很好地阐明了中心,赞美了劳动,赞美了劳动者.劳动是美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事实上,很多舞蹈动作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比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是一首劳动歌曲,配上舞蹈也是适当美化的劳动的动作.体现出朝气蓬勃的劳动场面. (一)从社会劳动看美的来源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劳动是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社会的生产劳

动过程本身就是美的,因为它能够使人在自然物中实现自身目的。正是在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才能真正证明自己是人类,自然界也才表现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因此,通过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使人类的生活对象化,人类就不仅会在意识中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还会在现实中能动地复现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和艺术的世界中直观到自身。 马克思指出,美和艺术是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结果。他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人是类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决定了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要“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实现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类的劳动是自由自觉地有意识的生活活动。这是马克思将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相比较而得出来的人类的活动——即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活动是按物种自身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起来的自身尺度来进行的生命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则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即生产劳动。人在劳动以前已经有意识地将产品设想出来,把设想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就是他的目的,人有意识地使这个目的物为规律来支配自己的活动的方式

课程名称美学与人生1145第二章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2019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主张游戏说的是() 席勒 卡西尔 斯宾塞 康德 2.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3. 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格式塔美学 实验美学 接受美学 分析美学 4. 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黑格尔 鲍姆嘉通 费希纳 康德 5. 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 黑格尔 康德 歌德 席勒 6. 在实验美学的一系列研究方法中,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观察 思辩法 内省法 核对法 7.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8. 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 9.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席勒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 10. 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1775年 1757年 1755年 1750年 11.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

毕达哥拉斯学派 伊壁鸠鲁派 英国经验派 精神分析学派 12.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说明了() 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主观的 美是客观的 13. 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 毕达哥拉斯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柏拉图 14. 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 费希特 车尔尼雪夫斯基 黑格尔

2013年最新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一、概念题。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立志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即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在这基础上努力进取,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过程。(立志就是要确立一个培养理想品性、达到理想境界的具体目标。) 节制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它承认欲望的存在,并认为人应该实现那部分可以实现的欲望,它所约束的只是沉浸于为所欲为的纵欲。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禁欲是一种生活型态,一种以剥夺某些基本需求和欲望,特别是禁止性方面的欲望,来达成某些特定目的的手段。(禁欲是对人性的摧残) 妒忌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日本学者阿部次郎对妒忌曾下过一个定义:那是针对别人的成功而产生的一种心怀憎恨的钦羡之情。)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的外部表现是毅力和行动。意志力的品质包括:目的性与坚持

山东大学《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一、概念题。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审美 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 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 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 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 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立志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即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在 这基础上努力进取,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过程。(立志就是要确立一个培养理想品性、达到理想境界的具体目标。) 节制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它承认欲望的存在,并认为人应该实现那部分可以实现的欲 望,它所约束的只是沉浸于为所欲为的纵欲。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

西南大学18春1145美学与人生机考作业

------------------------------------------------------------------------------------------------------------------------------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论述题 1 四、写作题 1 已做未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1145)《美学与人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道题3.0分,共45.0分) 1. 以下是浪漫主义作家的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托尔斯泰 2.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的现象。 A.文意相称 B.苦吟 C.文不逮意 D.自然天成 3. 认为喜剧就是人们突然发现旁人或者自己过去的弱点,或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的是( ) A.霍布斯 B.尼采 C.黑格尔 D.叔本华 4. “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 A.康德 B.谷鲁斯 C.闵斯特堡 D.布洛 5.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出自( ) A.《诗品》 B.《诗学》 C.《典论.论文》

------------------------------------------------------------------------------------------------------------------------------ D.《毛诗序》 6. 中国女子常常以苗条为美,而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土著居民却以肥胖为美,这充分体现了美具有( ) A.时代性 B.非功利性 C.民族性 D.主观性 7. 以下不属于中国古典三大审美范式的是( ) A.缘情 B.比德 C.畅神 D.模仿 8. 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 A.柏拉图 B.立普斯 C.费希纳 D.丹纳 9. 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10. 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 A.黑格尔 B.柏拉图 C.康德 D.哈奇生 11. 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A.席勒 B.朱光潜 C.海德格尔 D.荣格 12. 在现有材料之上综合出一个新的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属于( ) A.接近想象 B.创造想象 C.相似想象 D.对比想象 13. 王国维认为中国的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除《红楼梦》外,另一部作品是( ) A.《西厢记》 B.《桃花扇》 C.《牡丹亭》 D.《三国演义》

《美学与人生》1145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1510800213001 姓名:易宏伟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法学201 5 年12 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 】 A 卷 一、大作业题目:在下列题目中,请选择其中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每小题50分。 结合中西方关于美的论述和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答: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

智慧树美学和人生章末测试答案解析

第一章 1 【单选题】(15分) 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 √ B. × 答案:正确 2 【单选题】(15分)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A. √ B. × 答案:正确 3 【单选题】(15分) 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 甲骨 B. 金 C. 小篆 D. 隶书 答案:甲骨 4 【单选题】(15分) ()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 毛苌 B. 荀子 C. 董仲舒 D. 许慎 答案:许慎 5 【单选题】(20分)

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 B. 克罗齐 C. 柏拉图 D. 维科 答案:克罗齐 6 【单选题】(20分) 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A. 毕达哥拉斯 B. 莎夫 C. 笠原仲二 D. 苏格拉底 答案:笠原仲二 第二章 1 【单选题】(10分) 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A. √ B. × 答案“正确 2 【单选题】(10分) 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A. √ B. × 答案:正确 3 【单选题】(10分) 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A. √ B. ×

答案:正确 4 【单选题】(15分) 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 A. 苏格拉底 B. 高尔吉亚 C. 毕达哥拉斯 D. 芝诺 答案:毕达哥拉斯 5 【单选题】(15分) 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 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 《法哲学》 D. 《私有制的起源》 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 【单选题】(20分)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A. √ B. × 答案:正确 7 【单选题】(20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 A. √ B. × 答案:错误

【西大2017版】[1145 ]《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1:[单选题] 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 A:《纯粹理性批判》 B:《判断力批判》 C:《实践理性批判》 D:《反思批判》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A:哈奇生 B:夏夫兹博里 C:休谟 D:博克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5、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马克思 D:列宁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11、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

A:《诗经》 B:《尚书》 C:《庄子》 D:《论语》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13、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 A:苏格拉底 B:德谟克利特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C 6:[单选题]1、"美学之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鲍姆嘉通 D:莱辛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 6、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A:毕达哥拉斯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 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 B:伊壁鸠鲁 C:巴门尼德 D:朗吉弩斯 参考答案:A 9:[单选题] 8、庄子的美学观是()。 A:君子成人之美 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C:充实之谓美 D:美在虚实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9、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希特 D:叔本华 参考答案:A

10、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 A:羊人为美 B:羊综合感觉为美 C:羊生殖崇拜为美 D:羊大为美 参考答案:D 12:[单选题] 12、强调"尽善尽美”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荀子 参考答案:B 13:[单选题] 14、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 A:表现说 B:神授说 C:无意识说 D:符号说 参考答案:D 14:[单选题] 15、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和美感的最终根源在于( B)。 A.人的存在 B.社会实践 C.人的心灵 D.审美实践 2.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布洛 B.博克 C.荷加兹 D.立普斯 3.我国美学史上,提出"尽善尽美"的美学观,主张人生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统一的是( A)。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4."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是(B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5.中国美学史上,(B)在《论教育的宗旨》中认为教育应包括体育与心育两个方面,而"心育"包括德、智、美三育,只有"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 A.蔡元培 B.王国维 C.梁启超 D.鲁迅 6.在西方美学史上,法国美学家(A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 A.狄德罗 B.黑格尔 C.康德 D.布洛 7."寓教于乐"是古罗马(C )在《诗艺》中论述文艺的美育功能时提出的论断。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贺拉斯 D.毕达歌拉斯 8.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C )。 A.黑格尔 B.鲍姆嘉通 C.费希纳 D.康德 9.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 A.黑格尔 B.康德 C.歌德 D.席勒 10.在美学史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D )提出的。 A.柏拉图 B.马克思 C.苏格拉底 D.黑格尔 11.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C )。 A.艺术形式 B.艺术内容 C.艺术意象 D.艺术符号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A)。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意境 D.物境 13.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 A)。 A.意象的重建 B.艺术感受 C.审美理解 D.审美想象 14.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B )。 A.观 B.悟 C.品 D.味 15.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D )。 A.朱光潜 B.李泽厚 C.高尔太 D.蔡仪

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 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 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 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 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 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 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3、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 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 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 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 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 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 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社会美

美学与人生考试

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A:《纯粹理性批判》B:《判断力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反思批判正确答案:B 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A:哈奇生B:夏夫兹博里C:休谟D:博克正确答案:D 5、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A:别林斯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马克思D:列宁正确答案:C 11、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A:《诗经》B:《尚书》C:《庄子》D:《论语》正确答案:B 13、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A:苏格拉底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C 1、"美学之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鲍姆嘉通D:莱辛正确答案:C 6、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苏格拉底D:柏拉图正确答案:D 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B:伊壁鸠鲁C:巴门尼德D:朗吉弩斯正确答案:A 8、庄子的美学观是()。A:君子**之美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C:充实之谓美D:美在虚实正确答案:B 9、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希特D:叔本华正确答案:A 10、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A:羊人为美B:羊综合感觉为美C:羊生殖崇拜为美D:羊大为美正确答案:D 12、强调"尽善尽美”的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荀子正确答案:B 14、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A:表现说B:神授说C:无意识说D:符号说正确答案:D

15、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正确答案:A 4、黑格尔的美学观是()。A: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B:美是和谐C:美是鲜明的颜色D:美是数的和谐正确答案:A 2.B 3.D 5.C 11.B13.C 1.C 6.D 7.A 8.B 9.A 10.D 12.B 14.D 15.A 4.A 第二次作业 17、下列作家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是()。A:杜甫B:李白C:汤显祖D:屈原正确答案:A 29、相当于"优美”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A:阳刚之美B:雄浑C:大D:阴柔之美正确答案:D 23、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A:费希特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狄德罗正确答案:C 24、提出审美的"第六感官”这一概念的人是()。A:夏夫兹博里B:柏克C:培根D:洛克正确答案:A 26、提出文艺创作"模仿说”的人是()。A:黑格尔B:康德C:柏拉图D:贝尔正确答案:C 30、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其时间是在( )A:1775年B:1757年C:1755年D:1750年正确答案:D 16、被称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的是()。A:诗言语志B:文载道C:诗缘情D:诗赋欲丽正确答案:A

美学与人生答案

第四章 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是审美的情感性。√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审美形象性的典型。√ 3、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说明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实用性。√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审美的()。时代性 5、东施效颦说明()要有个性 6、提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是周易√ 7、爱斯基摩人是不会喜欢林妹妹,这说明了美的主观性× 第五章 1、中国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相当于优美与崇高√ 2、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无害的丑。√ 3、鲁迅提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5、意境最早出现在《诗格》√ 6、提出喜剧是一种预期的失望的人是()。康德 7、认为悲剧是永恒价值之间的冲突的是()黑格尔 第六章 1、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说明审美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说明审美主体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审美活动。√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对比想象√ 4、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说明()审美不是书本知识的照搬

5、《沧浪诗话》的作者是严羽√ 6、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指联想× 第七章 1、荒诞不是一般的离奇古怪√ 2、西方艺术在作者方面具有激情天才的传统。√ 3、中国艺术在作者方面具有言志缘情的传统。√ 4、认为文学是有意味的形式的是()。克莱夫·贝尔 5、认为文学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的人是()。柏拉图 6、认为文学是存在真理的自行置入的是()海德格尔 7、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马克思

智慧树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 题目:1、" 美学之父”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鲍姆嘉通 D :莱辛 题目: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 A :《纯粹理性批判》 B :《判断力批判》 C 《实践理性批判》 D :《反思批判》 题目: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 A :哈奇生 B :夏夫兹博里 C :休谟 D :博克 题目:4、黑格尔的美学观是()。 A :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 B 美是和谐 C 美是鲜明的颜色 D 美是数的和谐 题目:5、提出" 劳动创造了美”的是()。 A :别林斯基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马克思 D :列宁 6、最早区分" 美本身”与" 美的东西”的人是()。 A :毕达哥拉斯 B :德谟克利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题目: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 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伊壁鸠鲁 C :巴门尼德 D :朗吉弩斯 题目:8、庄子的美学观是()。A 君子成人之美B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C :充实之谓美D :美在虚实题目:9、认为崇高在于" 无形式”的人是()

2017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 2017年 6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 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论述题:在以下5个题目中选择其中2道题作答,每小题50分,共100分。 一、结合美学史上关于美的定义的探讨,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50分) 二、结合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悲剧之美何在?(50分) 三、结合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谈谈你认为崇高美的实质是什么?(50分) 四、结合当前的审美现象,谈谈你对审美的非功利性是怎样理解的?(50分) 五、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什么是审美的情感性?(50分) (要求:要有美学史上的具体知识点,同时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观点正确,论述层次清楚,材料丰富,没有科学性错误。不能抄袭。每小题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结合美学史上关于美的定义的探讨,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自古人们就开始研究美,对于美的定义已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为美感对于任何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但对于美究竟是什么,却似乎总是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在谈对于美的认识之前,先来看看哲人眼中美的: 先讨论古希腊哲学对美的理解,柏拉图的美学与其哲学一样是基于理念论的,美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体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肯定和谐是美的基本特征,认为不仅艺术,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美的事物,都象音乐一样达到内部各种倾向、力量的和谐。还有一个希腊修辞学家郎吉弩斯提出了另一个美学范畴——崇高。《论崇高》“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认为艺术应具有崇高的风格,作者须有“伟大的心灵”,崇高不是别的,正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休谟认为对于美决定性东西还在于“人性本来的构造”、“习俗”或者“偶然的心情”,审美活动“用心情借来的色彩去渲染一切的自然事物”。卢梭在《论科学和艺术》中认为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兴起,人类失去了“那种天生的自由情操”,人类应该回归自然情感中。鲍姆嘉通提出应建立一门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叫做“埃斯特惕卡”,认为美是“感性认识自身的完善”。黑格尔《美学》中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自然美是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的产物,艺术美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产物,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艺术只有通过心灵理念才能变为真正真实的和显示的,才能具有自由和无限的形式。 不同于那些哲人,普通人从小就对美有着自己的认识。那时候认为美应该是和丑相对立的,觉得不美的就是丑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美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景而异的。有些时候,即使表面看似不够美的人或事也会给人以美的震撼。 个人认为美是从生活开始的。有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个人觉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充斥着大家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世界。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艺术再现生活现实,是生活的代替品。就连哲学家和艺术家们对于美所给的定义都不同,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对于美的理解更是多种多样了。从上述的简单罗列可以了解美的定义同样是两种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个人认为美是意识的产物,美感是意识对于美的感受,而物质更多的只是审美的对象。由于不同意识的观察美存在着不同的角度,因此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觉得这种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为美的一个重要理由。 总觉得能让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的也可以称之为美的。看看上海的宜家家居,很新奇的感觉,温馨,舒适。一切摆在眼前,既陌生又熟悉,老师课本上讲的东西,现在终于可以见到并且伸手还可以触摸的到。不再是那些空洞苍白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物品。那里的卧室、厨房、客厅都让人觉得向往,我想生活在那种环境里,人也会变得清爽许多吧。那里的一切我也想称之为美的,因为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舒服,好像可以忘记所有不愉快的事。我觉得美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定义,也并不在于发现它的本质,而在于我们对美的理解,在于美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