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130142108

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本科学生

编写单位:中文系

编写人:郑丽丽

审定人:郑丽丽

编写时间:2011年3月

一、指导思想

1、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本课程教学目的,按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的要求,编写本大纲。

2、为使本课程考试科学化、规范化,本大纲规定了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命题和考试的基本要求,它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准备考试的基本依据。

3、本大纲兼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两个层面,侧重运用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

二、本考试大纲依据

本大纲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版)及本课程“三基要求”编写。

三、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课程结束时(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本课程期末结业成绩计算采用合成法,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要求

1、本课程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检测学生对必读作品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概括能力。

2、要求学生认知并识记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主要理论问题。例如: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的基本情况(文学运动发生的背景、时间,基本过程,重要文献,主要内容和意义;文艺思潮主要倾向、理论主张及创作表现等)。文学团体

和流派的基本情况(成立与活动时期,主要成员,文艺思想,艺术倾向,主要刊物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等)。文艺思想论争的基本情况(论争的时期,主要人物,论争的主要内容等)。作家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作家的生平与思想的特殊性,创作概况,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倾向、主要人物形象、主要艺术特征,等等)。

3、要求学生能理解并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名词、概念。例如:人生派,“乡土小说”,创造社,“零余者”形象,徐志摩意象,七月诗派,社会分析小说,冰心体,东北作家群等等。

4、要求学生按规定阅读文学作品,熟悉必读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概括性评价。

5、要求学生能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分析评价考试大纲所列的重要问题,包括文学运动的重要问题(如:文学革命的过程、意义)。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重要问题(如:“五四”新文学的时代品格)。创作理论的重要问题(如:如何理解中国新诗派关于“综合”与“新诗戏剧化”的诗学观念)。重要作品的创作特征(如《野草》的象征意象与其独语的自我审视性质)。重要作品的内涵(如分析《伤逝》的一般解读内涵和从作者主体精神介入角度所发现的新意义)。重要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重要作品的艺术形式特点(如简评《孤独者》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特征)。

6、要求学生能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综合分析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重要问题(如分析、评价1930年代两大诗歌派别对峙并存的状况)。综合分析评价重要作家的创作(如评析曹禺由《雷雨》到《日出》的戏剧美学目标的转移)。

7、要求学生能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结合自我阅读体验和理解,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有关重要问题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你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请阐明理由。并从现代主义视野对主人公命运进行还原性阐释)。

五、命题要求

1、本大纲所列考核内容均属考试的范围,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地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容易占15%,较易占35%,较难占30%,难占20%。

3、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作品简评、问答题、论述题,所占分值比例分别为15%、15%、20%、30%、20%。

4、试题的确定采用从试卷库抽取的方法。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二)教学参考书

温儒敏编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4月版。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年8月第1版。

七、考试内容、范围与要求

1、以下分章编写考试内容、范围。

2、各章所列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分为四个层次:A.认知与识记;B.理解与概括;

C.理解与分析;

D.综合与创造。以A、B、C、D分别标示。

3、试卷中对不同层次的考试目标的分值比例: 认知与识记占15%,理解与概括

占35%,理解与分析占30%,综合与创造占20%。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介绍(代前言)

一、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时间概念 A

二、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A

三、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A

四、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课题 A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革命的文学史背景 A

2、文学革命的思想背景 A

3、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A、C

4、文学革命先驱的历史主动性和批判精神 A、B

5、文学革命的实绩和性质意义 A、C

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1、外国文艺思潮对新文学先驱者的影响 A

2、外国文学思潮和作品的翻译与介绍 A

3、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A、B

三、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1、胡适的“白话文学论”与“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A

2、周作人“人的文学”、“自己的园地”的文学观和“美文”提倡

A、

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C

第二章鲁迅(一)

一、主要作品概述 A

二、鲁迅的文学史地位 A、B

三、《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A、B、C、D

1、“表现的深切”

2、“格式的特别”

四、《阿Q正传》 A、B、C、D

1、阿Q形象

2、说不尽的阿Q

五、《野草》与《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的“闲话风” A

2、《野草》的“独语”风格 A、C

第三章小说(一)

一、“问题小说”与人生写实派小说

1、“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A、B

2、冰心小说与《超人》 A、B、C

3、叶绍钧小说特色与《潘先生在难中》 A、B、C、

4、乡土小说 A、B、C、D

二、“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性叙述小说

1、“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基本特色 A、B、C

2、郁达夫小说特色与《沉沦》 A、B、C、D

3、庐隐小说特色 A、B

4、冯文炳田园小说与《竹林的故事》 A

5、许地山宗教色彩小说 A

三、通俗小说

1、“通俗小说”的定义 B

2、鸳鸯蝴蝶派小说 A

3、言情小说与社会小说 A

第四章郭沫若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1、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及其时代内涵 A、C、D

2、《凤凰涅槃》 A、B

3、《天狗》 A、B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1、以泛神论为基础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创建 A、C、D

2、自由诗的形式 B、C

三、其他诗集

1、《星空》的特点 A

2、爱情诗集《瓶》 A

3、《前茅》与《恢复》的诗风的转变 A

四、历史题材剧作

1、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特点 B、C

2、《屈原》 A、C

第五章新诗(一)

一、“五四”新诗运动

1、“作诗如作文”的主张 A、C

2、“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化” A

二、早期白话诗

1、胡适《尝试集》 A

2、早期白话诗的形态及艺术形式特征 A、B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1、新诗内部结构的调整 B、C

2、《女神》的文学史意义 B

3、湖畔诗人 A

4、冰心体小诗 A、B

5、冯至的早期诗歌 A、B

四、新诗的规范化

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新诗格律化主张 A、B、C

2、闻一多诗歌特色与《死水》 A、C

3、徐志摩诗歌风格与《雪花的快乐》 A、B、C

五、早期象征诗派

1、早期象征诗派与“纯诗”概念 A、B

2、李金发诗歌特征与《弃妇》 A、B、C

六、第一个十年新诗流变及流变中的承传、突破、调整、反叛关系 D

第六章散文(一)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五四”时期散文发达的状况及原因 C

2、杂文率先兴起和《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A、 B

3、《新青年》“随感录”的时代特色 A、B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1、周作人的散文理论 A、C

2、周作人“言志”小品的文化心理和独特风格及其《喝茶》 A、B、C、D

3、“言志派”散文 B

三、冰心与朱自清散文

1、冰心散文的思想、文体、语言特色及其《笑》 A、B、C、

2、朱自清散文特点及其《荷塘月色》、《背影》 A、B、C

四、“语丝派”散文

1、语丝社 A、B、

2、“语丝派”散文主要特色 B

第七章戏剧(一)

一、中国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1、春柳社 A

2、“文明新戏” A

二、文学革命时期的话剧创作

1、批判传统旧戏 A

2、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A

3、介绍外国戏剧理论和翻译、改编外国戏剧 A

4、国剧运动 A

三、“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1、民众戏剧社与上海戏剧协社 A

2、“爱美剧”的提倡 A

3、“小剧场运动” A

四、田汉、丁西林等人的话剧创作

1、“社会问题剧” A

2、田汉早期剧作的两类主题及浪漫主义特征 A、C

3、丁西林喜剧特色 A、C

第八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概述

1、“革命文学”倡导 A

2、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A、B

3、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总体特征 A

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1、革命文学论争 A

2、“左联”的成立及其历史贡献 A、B

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1、朱光潜的文艺观 A

2、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的论争 A

3、左翼文坛与“性灵文学”的论争 A

4、左翼文坛与“京派”的论争 A

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1、文学创作价值观的转变 A

2、三种不同的文学景观对峙、互渗 A、D

3、文学创作的共同趋向 B、C

第九章茅盾

一、茅盾创作概况 A

二、茅盾小说总体特征

1、建立“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模式” A、B

2、社会分析小说 B

3、茅盾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A

三、茅盾小说成就 C、D

1、史诗性特征。

2、塑造人物的特征。

3、两大人物形象系列。

4、结构与心理

描写。

四、《子夜》分析

1、主题解读 C

2、吴荪甫形象分析。围绕吴荪甫的悲剧是否具有悲壮性展开讨论。C、D

3、艺术成就 C

第十章老舍

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1、创作概述 A

2、小说独特价值。市民形象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C、D

二、祥子形象及小说主题

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社会历史角度的解读与文化角度的解读。 C、D

三、老舍作品的“京味儿”与幽默

1、“京味儿”表现 C

2、幽默风格。作为美学概念的幽默的含义。老舍幽默的演变、本质和艺术表现 C

第十一章巴金

一、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1、创作道路 A

2、前期两类小说与风格 A、C

二、《家》分析

1、批判性主题 C

2、人物形象分析。高觉新形象,社会内涵和人性深度。形象的复杂矛盾性。美学

价值评价。 C、D

高觉慧形象。 C

三、后期小说创作

1、后期小说风格的转变。前后风格的不同 C、D

2、《憩园》 A

3、《寒夜》分析 A、C

第十二章沈从文

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1、生活、创作道路 A

2、文学观念 A、B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A、B、C、D

1、湘西小说及文化内涵。

2、《边城》分析。学术界对《边城》的不同评价。

3、

都市小说。

三、抒情小说体式 C、D

1、强调主体感觉、情绪,对情节小说艺术元素的改变。

2、意境的创造。

第十三章小说(二)

一、左翼小说

1、左翼小说特征、产生及其演变 A

2、简要评介左翼作家小说:蒋光慈的小说;柔石的《二月》与《为奴隶的母亲》A、

B;丁玲的小说A、B ,重点分析莎菲女士的形象C 。张天翼、沙汀、艾芜、叶紫、

吴组缃的小说A、B ;“东北作家群”A、B ;萧红的小说,重点分析萧红小说的丰

富意蕴和文体风格A、B、C 。

二、“京派小说”

1、介绍“京派小说”形成的文化背景 B

2、评价“京派小说”创作特征。 B、C

3、废名简介 A

三、“海派小说”

1、“海派小说”的形成及特点。 A、B

2、新感觉派小说。 A、B

3、简评《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春阳》 A、B

四、通俗小说

30年代通俗小说发展态势、主要作家作品。 A

第十四章新诗(二)

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1、中国诗歌会 A、B

2、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B、C

3、臧克家的诗歌 A

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A、B、C

1、诗歌观念。

2、诗情与诗绪。

3、诗艺追求。

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1、现代诗派。现代诗派诗歌现代意识的自觉与强化。 A、 B

2、戴望舒的诗:诗歌美学思想。诗情——“雨巷”中的飘零、寻找与失落。《雨巷》、

《寻梦者》等诗的诗情。诗歌艺术与形式追求。其诗艺、诗风的衍变。

A、B、C

四、“汉园”三诗人和卞之琳的诗

1、“汉园”三诗人 A、B

2、卞之琳的诗。由“主情”向“主智”的转变和“诗的非个人化”特点

A、B

第十五章鲁迅(二)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A、C

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又是一部活的中国的“人史”。具有重要的社会史价值。极具个人性又有现代性的文学体式。

二、鲁迅杂文的精神本质 B

鲁迅文学创作旨归在“立人”。现代知识分子身份意识。鲁迅杂文体现的现代人格精神。

三、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C、 D

1、批判性、否定性与攻击性。

2、反常规的怀疑与质疑思维,思想的深刻与犀利。

3、社会相类型形象的创造。

4、“诗性”特征。

5、无拘而极富创造力和表现力的

语言。

四、《故事新编》艺术形式的实验性与先锋性 A、C

第十六章散文(二)

一、“论语派”的形成与30年代前期“幽默风”小品的流行 A、B

二、林语堂小品文主张和散文创作特色 A、C

三、鲁迅对“论语派”的批评 A

四、“京派”散文作家何其芳的《画梦录》 A、C

五、报告文学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品 A

第十七章曹禺

一、曹禺主要剧作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A、B

二、《雷雨》意蕴阐释 C、D

1、从其反映现实社会层面分析其现实批判性。

2、从其超越现实的层面分析其对人

的生命状态、生存困境的探索与关注。

三、《雷雨》人物分析。

周朴园的形象 C

重点是从人的生命与生存的角度分析蘩漪的形象 C、D

四、《日出》分析 C

1、主题。

2、陈白露的形象。

五、《雷雨》和《日出》的戏剧结构艺术 C、D

1、戏剧冲突由封闭、集中向开放、发散转移。

2、追求技巧构建传奇、变态故事向

散点式自然展现常态生活变化。

六、《北京人》简评 A、B

第十八章戏剧(二)

一、“走向广场”戏剧

1、作为戏剧运动和戏剧思潮的特征 A

2、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及戏剧主张 A

3、作为戏剧主潮的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A、B

4、“农民戏剧试验” A

5、田汉和洪深剧作简介 A、B

二、“剧场戏剧”

1、“剧场戏剧”的确立 A

2、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及其戏剧风格 A、B

3、李健吾剧作的特点 A、B

第十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1、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分割并存的状况 A

2、国统区抗战初期的文学思潮 A

3、“文协”的成立 A、B

4、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创作倾向 A

5、解放区文学 A、B

6、《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

7、“孤岛文学” A、B

8、沦陷区文学 A

二、文学思潮、论争

1、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A

2、延安文艺整风时期文艺思想的讨论 A

3、国统区有关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讨论 A

4、胡风的文学理论 B

第二十章赵树理

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1、小说创作新特点 B

2、“赵树理现象”。源于赵树理创作自身特点,超越甚至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偏

离了赵树理自身的特点。它为新文学带来的新的素质和对后来文学发展的制约、束缚乃至损害。 C、D

二、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1、新的艺术素质——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赵树理小说与20、30年代些乡

土题材的作家比较,写作立场、创作观念、农民形象塑造和主题表现等方面新的突破。 A、B、C、D

2、《小二黑结婚》评析 B、C

3、评书体新的小说形式 A、B、C

第二十一章小说(三)

一、暴露与讽喻小说

1、评介《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其暴露与讽刺的小说思潮特点。

A、B

2、钱锺书的《围城》分析。

《围城》意蕴分析:社会现实和道德、心理、人情以及生存哲学等角度的多层意蕴。

C、D

《围城》的风格:反讽格调与语言风格。 A、B

二、体验与追忆小说

1、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其“主观投入”的特点 A

2、简介其它“体验与追忆”小说 A

三、通俗与先锋兼具小说

1、张爱玲小说的意蕴和风格。其小说的“荒凉”况味和对女性的解剖体现的“现

代性”。通俗又先锋的艺术风格。 A、B、C、D

2、后期浪漫派小说 A、B

3、其它通俗又先锋的作家作品 A

四、现实与民间小说:

1、孙犁的小说。小说审美追求 A、C

2、简介“土改小说” A

五、通俗小说

本时期通俗小说创作状况和主要作家作品 A

第二十二章艾青

一、艾青诗歌的历史地位。艾青诗歌完成了新诗的“综合”。 A、C、D

二、独特意象与主题和忧郁的诗绪 A、B、C、D

1、中心意象:土地与太阳。诗歌意象蕴涵的爱国忧民和追求光明、理想的深沉、

热烈的思想感情。 2、赏析《我爱这土地》。 3、忧郁的诗绪。与诗人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密切相关的忧郁心理、情绪。作品里忧郁的诗绪。忧郁诗绪的情感本质。

三、诗歌艺术与形式 C

1、艺术表现特征。 2。自由体诗形式。

第二十三章新诗(三)

一、“同声歌唱”和“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

1、抗战初期诗歌创作倾向——“同声歌唱” A

2、“七月诗派”的形成及其创作特征。“七月诗派”对30年代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

传承和不同于他们的新的诗歌艺术质素。 A、B、

二、“中国新诗派”

1、诗派的形成 A

2、“新诗现代化”的提倡和诗歌观念 C

3、诗歌创作特征。反叛性与异质性 A、C、

3、穆旦诗歌评析。要结合具体诗作的赏析进行评价 C

三、解放区诗歌创作

1、诗歌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化和审美观的民间化 A、B

2、简析《王贵与李香香》 A、B

最新天津自考“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2012年自考“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数学课 程代码:3093 编写弁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它学业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调整教育结构、广开成才之路,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对促进素质教育、增强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活跃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知识、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具有完成职业任务能力的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强调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等素质的整合及其在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其课程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整合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开发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大纲)是职业活动、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综合反映,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的构造方式上,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999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天津市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的试点工作。尔后,又批准了应用电子技术等十二个职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考试计划。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天津市开展高教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试点的批复》(考委[1999]7号)、《关于天津市申请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高职专业的批复》(考委[1999]24号)的意见和《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课程考试大纲编写要求》组织编制了试点专业有关课程的考试大纲。这些课程考试大纲尽力体现了前述特点。今后,还将继续修订,以臻完善。 《经济应用数学自学考试大纲》由刘光旭教授、张效成副教授、俞钟祺教授、王鹏涛教授、周禄新副教授及杜瑞文高级讲师等参加编写,刘光旭教授执笔。 《经济应用数学自学考试大纲》经专业委员会审定,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自1999年9月1日起试行。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1999年8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经济应用数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包括中等专业和职业高中)文化程度的自学应考者掌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素质,培养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接受继续教育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经济应用数学》的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是让自学应考者掌握一元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财务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财务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培养计划和目标而制订。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我国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改革的实践;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的观念,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教材 教材:财务管理基础 主编:靳磊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1日 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财务管理导论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形式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财务管理职能与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职能 二、财务管理目标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第三节财务管理的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二、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 三、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四、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和一般业务流程 第四节财务管理环境 一、法律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金融市场环境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形式 第二节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 一、单利终值与现值 二、复利终值与现值 三、年金的终值和现值计算 第三节资金时间价值的应用 一、特殊情况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二、复杂情况现金流量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第三章风险与报酬 第一节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一、风险的含义 二、风险的种类 三、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第二节单项投资风险报酬的衡量 一、概率及其分布 二、期望值 三、风险衡量 四、单项投资的风险报酬的衡量 第三节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的衡量 一、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 二、投资组合风险的衡量 三、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的衡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四章资本成本与现金流量第一节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的概述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项目管理》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课程,该课程围绕项目管理的五大工作过程以及涉及的九大知识领域,结合丰富的案例,讲授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设计思路: 该课程首先介绍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项目、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的工作过程等,在此基础上围绕PMBOK对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的划分,分别详细讲授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包括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及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掌握。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是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另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也是该课程的重要支撑。 - 3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和按照项目方法管理某些工作的技能。具体目标有:讲授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内容;掌握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能。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 3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289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 南京工业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八章。在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建设项目招标、施工项目招标、合同法原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施工合同的签订与管理、施工索赔。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建设项目招标、施工项目招标、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施工合同的签订与管理; 2、理解并掌握合同法原理、施工合同文本的具体条款; 3、掌握施工合同的索赔的基本要求、索赔方法和技巧、索赔的计算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建筑工程招投标是建筑工程与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土木工程和管理工程为主,结合施工和合同法原理等工程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土木工程造价、合同法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项目管理与项目经营管理,对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项目经营管理的内容。 (二)学习要求 掌握项目管理与施工项目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的相关背景,对其特点做了详细说明。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项目管理的内容; 2、掌握:施工项目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第二章建设项目招标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建设项目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程序,对招标的具体事务做了详细说明,给出了招标文件的格式。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建设项目招标的理论基础、招标的基本的内容和相关定义,掌握建设施工项目招标的程序,招标文件的编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建设项目招标概述; 2、掌握:招标方式; 3、熟练掌握:施工招标的程序;施工招标文件。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课程代码:1009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教材含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说,设计范围,设计构成,设计欣赏,从本质上说明了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就是要重视“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陈设艺术,分清与室内装潢,室内装饰,室内布置,室内摆设这些同一实质不同名词概念,内涵和目的的认识。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许多室内设计课程,如灯具,家具,绿化,装饰面料一样,共同解决室内空间形象设计和室内装修中的装饰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陈设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枝叶与大树的关系。 2、室内“精神建设”是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重点,它是以精神品质,性灵和视觉传递方式的生活内涵为基本领域。 第二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室内陈设艺术的主要类别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学会在繁杂的陈设品中对其有一个基本的归纳和认识,方便在设计中熟练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室内陈设艺术按风格样式分类主要有几种。 2、室内陈设艺术按陈设方式分类主要有几种。 3、室内陈设艺术按使用功能分类主要有几种。 第三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范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室内陈设艺术门类和配置方法很多,品质更是繁杂。本章通过对设计范围的归纳,使学生学习的更有条理和明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室内织物陈设主要有几种。 2、室内家具陈设主要有几种。 3、室内绿叶陈设主要有几种。 第四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任何艺术设计都有其规律性和美学特点,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美学认识的经验总结,室内陈设设计同样通过空间,造型,色彩,光影,材质等要素来塑造。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总学分:3 学分总学时:48 学时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方面应该达到以下要求。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使学 生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管理过程的具体职能,即计划、组织、领 导、激励、控制和创新的基本原理、目的、性质、内容、结构的特点以及执 行这些职能的方法和手段。能力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 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管理学知识提 高其实际管理工作水平。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素质。 理论授课学时:48 学时 实验实训学时:0 学时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学时数:4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掌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属性,了解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概述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理解: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 1 / 18 掌握:掌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属性,管理理论发展史 3、本章教学重点: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含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行为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 4、本章教学难点: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含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管理活动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外国早期管理思想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时数:3 2 / 18 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管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几种基本的道德观;理解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掌握改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项目质量管理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证书课程 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项目质量管理课程代码:05062 2015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IPMP)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证书课程之一,它既是一门项目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以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为依据的认证考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课程。 本课程根据质量管理的一般原理,针对项目的特殊性,围绕着项目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就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影响项目质量的全因素、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要素进行全面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管理概念、原则及基本原理,项目质量规划,项目质量数据,项目质量保证,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形成过程管理,项目质量经济,项目质量精益管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考生能够熟练掌握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能够运用所学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对项目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提高项目质量保证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项目质量规划的基本理论,项目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项目质量保证的基本原理,项目质量控制及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熟悉项目质量经济及项目精益管理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要求重点掌握下列章节的内容:第1章第1、2、3、4节;第2章第1、2、3、4节;第3章第1、2、3、4节;第4章第1、2、3节;第5章第1、2、3节;第6章第1、2节;第7章第2、3节;第8章第1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与本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是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本课程与《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课程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项目质量管理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质量管理概念及质量管理发展史概略;理解项目质量的概念;深刻

最新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 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1042 使用教材:《微积分》(第三版)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大纲供应用数学课程使用。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函数 第一节集合 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第二节实数集 掌握:区间、邻域的概念。 第三节函数关系 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第四节分段函数 掌握:掌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分段函数的图像的做法 第五节建立函数关系的例题 了解:函数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节函数的几种简单的性质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类别。 第七节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掌握:函数)(x f y =与其反函数)(1x f y -=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以及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 重点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第八节 初等函数 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 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 ”、“ε-δ”、“ε-M ”的描述不作要求),能根据极限概念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重点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以及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节 变量的极限 了解:变量极限的定义、有界变量的定义。 第四节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掌握: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 重点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 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第六节 两个重要的极限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1.考试目的 《管理学》作为全日制管理类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的专业考试课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行管理学领域深入学习和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考试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旨在考查应试者在管理学领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和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包括管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理论和综合运用技能。 3.考试基本要求 管理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该能够: 初步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重点了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技能。 熟悉管理学基本职能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理解管理学基本假设,掌握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正确评价组织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具备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准确把握管理学发展趋势,了解情景嵌入式的管理学热点问题。 4.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和主观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相结合,基础知识测试和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5.考试内容(知识点) 《管理学》考试包括以下部分: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综合应用、理论前沿等四部分。总分为150分。各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基本概念:管理学、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管理学基本假设、管理学发展历史、管理学前沿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 题型:名词解释题 (2)管理理论:计划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组织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领导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控制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发展历史与前沿等方面的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 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 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 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 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 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广东省自学考试06087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试大纲汇编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代码:06087)课程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 1.1项目 1.2工程项目 1.3工程项目管理 1.4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则与模式 1.5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2章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 2.1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概述 2.2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 2.3工程项目经理 第3章工程项目前期决策管理 3.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 3.2工程项目建议书 3.3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3.4工程项目管理规划 第4章工程项目目标控制 4.1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4.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4.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第5章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5.1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概述 5.2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订立与管理 5.3工程项目施工索赔管理 5.4FIDIC合同条件下的施工管理 第6章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6.1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概述

6.2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6.3工程项目材料管理 6.4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6.5工程项目技术管理 6.6工程项目资金管理 第7章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7.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7.2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7.3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7.4风险应对与监控 第8章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8.1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8.2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8.3工程项目环境管理 第9章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9.1概述 9.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9.3工程项目技术文件档案管理 9.4项目管理软件 第10章工程项目后期管理 10.1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10.2工程项目竣工结算 10.3工程项目产品回访与保修 10.4工程项目考核评价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0411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工科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研究机械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专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完本课程要求学生: 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并能用于各种切削参数和刀具几何参数的合 理选择,对加工质量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控制。 2、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保证措施、以及常用机 床和刀具的性能、加工范围、主要结构。并能合理选用机床和刀具。 3、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器装配工艺规程和 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知识。具有拟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专用夹具的能力。 4、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现 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5、对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先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各种机械零件和标准件常用件均能识别和熟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特性,即零件的加工表面及成形方法和所需运动:用于切削加工零件表面的机床和刀具的基本知识;零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夹紧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

识记:工件表面的成形方法;表面成形运动;切削运动;辅助运动;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常用刀具材料;机床夹具的分类及组成;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选择; 理解:机床的传动联系与传动原理图;工件的定位原理;夹紧力的估算 (二)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 识记: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 理解:刀具的几何参数; 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主动的加以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保证加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金属切削的切削要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合理切削条件的选择 识记: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屑的种类;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切削温度及其影响因素;积屑瘤对切屑过程的影响及防止措施;切屑的控制;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二)合理切削条件的选择 识记:切削力的来源及分解;切屑热的产生与传散;刀具的磨损及寿命;工件材料的性能对可加工性的影响及改善工件材料可加工性的途径、难加工材料的可加工性改善措施;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刀具材料的选择;切削液的选择 第三章车削加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普通车床及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各自的结构组成;车削加工及车削用刀具;车床夹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车床;车削及车削刀具; 识记:,车床及数控车床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工艺范围;车削用量及其确定 理解:CA6140运动传动系统、 (二)车床夹具 识记:车床夹具设计要点 理解:典型车床夹具的结构 (三)、车削刀具 识记:车刀的分类及常用车刀的结构及应用

管理学考试大纲

《管理学》考试大纲 Management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学习者能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的涵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中外早期管理的思想,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及其特点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前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国家管理,近代社会管理,现代管理 (二)管理的定义 管理:通过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信息获取,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五)管理的属性 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着作:《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欧文人事

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1企业概述 §2 现代企业制度 §3 管理概述 §4 企业环境 §5 演变中的管理理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 §1 战略概念 §2 战略分析 §3 总体战略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 §1 决策概念 §2 现代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管理 §1计划概念 §2目标管理法 §3 网络计划法 第五章组织管理 §1 组织概念 §2 组织的设计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4 权力分配 §5 新型组织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管理沟通 §1管理与沟通 §2人际沟通 §3团队沟通 §4 组织沟通 §5 公共关系 第七章领导艺术 §1领导与领导者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3 领导者的素质 §4领导行为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 人力资源计划 §3 招聘 §4 选择 §5 人力资源开发 §6 职业计划 §7 培训 §8 绩效评价 §9 报酬和福利 第九章控制与激励 §1 控制的概念 § 2 控制的方法 § 3 内部控制

§4 激励理论 §5 激励体系 七、适用学科专业:非管理类经济学各专业 八、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第二章战略管理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六章管理沟通 第七章领导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控制与激励6 6 6 4 3 3 4 4 4 九、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模拟分析与讨论相结合 十、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焱林等著:《实用现代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 参考书: 1.Chuck Williams.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2.Gareth R J, Jennifer M G, Charles W L H.Contemporary Management.2nd ed.Irwi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平常学习占20分,案例分析总评占20分,结业考试占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

2016 PMP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

2016PMP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发布,2016年3月考试内容将受影响 为了让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适应专业发展的变化,PMI将在2016年1月12日 对PMP考试的内容进行变化。这些变化将在中国区2016年3月PMP考试中体现。2015 年12月考试不受影响。 之前PMI网站上公布了考试大纲的修改内容,但均为英文版本。 以下为考试大纳最新版本内容: 第一单元项目启动 1.基于现有的可用信息,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和访谈相关干系人,来实施项目 评审,以便于在给定的假设条件和/或制约因素下支持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可行性评估。 2.识别基于业务需求的关键可交付成果,以管理客户的期望和指导项目目标的实现。 3.应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干系人分析,以调整干系人期望并获得干系人对项目 的支持。 4.根据当前的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历史数据和专家判断,来识别项目的 高层级风险、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以便实施组织战略计划。 5.通过整合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参与项目章程的制定,以保证项目干系人对项目 章程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6.通过获取发起人对项目章程的审批,来对项目经理进行正式授权,获得承诺并使其接受项目。 7.与干系人(包括发起人、客户和主题专家)进行效益分析,以验证项目定位与组织战略和预期的商业价值的一致性。 8.通知批准项目章程的相关干系人,以确保对关键可交付成果、关键里程碑和干系人角色职责达成共识。 第二单元项目规划 1.根据项目章程和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使用需求收集技术,审查和评估详细的项目需求、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以建立详细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2.基于批准的项目范围,使用范围管理技术制定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文件,用来指导定义、维护和管理项目的范围。 3.根据项目的范围、进度、资源、批准的项目章程和其他有用信息,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使用估算技术来管理项目成本。 4.基于批准的项目可交付成果、总体里程碑进度计划、范围和资源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以管理项目按时完成。 5.通过定义项目角色和人员职责来制定一份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以创建项目组织机构图和指导有关资源将被如何分配和管理。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Ⅰ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只有掌握本课程基本原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认定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其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课程要求,为经济管理学院招生提供依据。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Ⅱ考试内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主要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能理解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二、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及基本特征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三)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三、考核要求 (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法律资料]《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