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节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节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

《小学生节约用水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小学课题组

文章类型:工作报告

小学生节约用水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姓名:常黎英

职务:大队辅导员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小学

撰写时间:2011年 1月

联系电话:137********

小学生节约用水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节约用水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是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小学承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环境意识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确立的子课题,课题编号为:ya00-2007-0001.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08年5月---2010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大队辅导员常黎英具体负责,李黎、马金子、刘红英、胡小为等七位老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正在准备验收材料。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日益严重,人类对未来世界和环境的开发日益开阔,而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大自然的报复接踵而来,自然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威胁,人类在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中,开始理性地审视、自省对大自然、对环境采取的随心所欲的态度。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尽全力。作为学校,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学生的环境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实际效果看,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的环保层次不高,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不强、言行不一致等等。最让人头疼的是:自从学校迁址新校园,水管、厕所的增多造成学生浪费水的现象特别严重——一些学生借值日、上厕所的机会,在卫生间、教室里玩起了水。而老师的教育效果不够显著和持久,这已引起我们的深思。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根据联合国关于一个国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人们很难想象,传统观念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已开始成为稀有资源,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是育人的最佳场所,通过学校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自觉节水不浪费,学会循环使用生活用水的好习惯,就可以带动家庭。一个家庭可以带动一个社区,从而辐射到全社会都参与到节水减排的行动之中,真正落实全民动员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学生一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定会触类旁通,养成合理、节约使用其它资源(如: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等)和学习用品的行为习惯,进而做到将节能减排的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根据全国总课题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思路,我校决定进行《小学生节约用水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和研究提高少年儿童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并行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途径和

方法,使其环保意识日益深刻、内化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进而使环保行为习惯化。此项研究,将对贯彻减排精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充实“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和健全学生人格,使少年儿童的身心更加和谐的发展都将有重要意义。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一)目的

通过本课题研究拟达成以下两个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行为习惯;?探索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规律,初步构建小学环保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研究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目标,确定以下主要研究内容:⒈增强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①使学生了解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②明白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科学合理使用、减少排污的重要意义;③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养成科学用水、合理节水的习惯。⒉、明确节约用水的真正含义并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行为习惯。

①明确节约用水是指:科学用水,合理用水,循环使用、减少浪费水资源。②探究多种途径,重点研究培养节约用水习惯的内容与要求、途径与方法,总结经验、发现规律。3.通过研究,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习惯及不良习惯的矫正,做到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②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规律,初步构建小学环保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研究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本研究依据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政策,心理学理论和系统理论,注意总结我校教师过去的教育实践经验,依据主体发展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民主合作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原则,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学校教育实际工作、家庭教育以及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地经验借鉴。(二)研究对象

以我校一、三、五年级各抽一个中队的少先队员。总计三个中队,24个小队。其中男生77人,女生82人。从三个年级中另外一个班为“数据班”,以获得比较系统的数据。(三)研究方法及主要教育行动

由学校组织的以小学生为对象的科研,属应用性研究范畴,因此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并根据需要,配合使用调查、参观、采访、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此项课题主要以少先队系列活动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按照调查→计划→行动→反思→调整→再行动→再反思→……→的过程完成计划。同时配合使用文献、调查、观察、访谈、经验总结、个案研究等方法。

(五)课题组人员组建

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确立,由原副校长刘卫东(中途调离本单位)亲自担任课题组长,大队辅导员常黎英担任执行组长,两位年级组长连同5位班主任所带的班级组成实验班级,共同组成课题小组。(六)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

主要任务:搜集资料,确立选题;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培训课题组成员;了解学生现状,获取基础数据(前测),做好学生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节约用水、节能减排)方面的前测。 2、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10年9月)

主要任务:实施方案,围绕实施行动,边研究边反思修正;注重资料积累和总结阶段成果。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主要任务:

(1)课题组成员整理方案实施以来所有资料;总结研究的经验;整理教师的案例、随笔、论文等研究成果。

(2)课题执行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3)整理学生作品和方案实施相关档案资料。(作品、文档、影像)(4)上报各种资料

参加专家审评。

课题研究从2008年5月开始,基本上按《研究方案》进行,并在研究过程中有所补充和发展。研究于2010年12月圆满结束。三、实践成果(一).领导重视培训导引,推动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本课题自开题起,先后得到各级领导的热心关注,在课题组成员的精诚协作下,在全校师生的大力配合下,突出了求实的研究态度与和谐的环保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实践和认识研究成果。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与绿色学校、省级文明校园工作创建、西安四城联创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作为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列入学年年度工作计划,并把它作为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配合此项工作,我们还修订了一系列制度,如:值日保洁制度、文明卫生公约、值周评比制度等,大队部成立了“环保宣传小分队”各班设立“节约环保监督岗”。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学校书记兼校长裴素芳,副组长是原副校长兼课题组负责人刘卫东。组员是学校中层领导、大队辅导员及各年级组组长和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课题研究各项工作的实施及相关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

结合本课题利用教师每周工作布置和政治业务学习,对全校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家长学校培训,先后聘请课题组专家肖琼教授、省、市环保局专家对教师、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先后带师生到自来水公司、“好快活饮用水厂实地参观,了解西安城市饮用水现状、加工过程、水的净化和循环了解城市污水的净化和循环使用情况。明白节约用水、科学合理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每学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科学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不断优化我校“行为习惯”课题研究“三位一体化”(教师、家长、学生)队伍的不断优化。(二).多层面了解当前水资源现状,增强了学生的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水资源面临枯竭、现有水资源严重受污染、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环保知识与环保情感的缺失。因而,我们把强化节约用水意识的教育行动放在首位,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0年9月,抽取1、3、5年级各1个试验班(学号为1—20号的学生共100人为对象),分别对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进行测查。检测结果见下表:表(一)课题实验年级节约用水意识试验前后测查情况比较单位:100人

薄弱的问题,缺乏节约用节能减排的正确态度。针对这一现象,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多渠道了解当前地球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历史意义等相关资料,了解节约用水、节能减排不反映一个人的社会素质,更是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要让我们的眼泪变成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 2008年6月组织课题组师生深入3513社区居民家中访谈,来了解居民家庭“节水”状况,同时进行“节约用水、节能环保”知识宣传,一方面采集到前测的可贵数据、同时教育引导了学生。很快成立了学校“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宣传小分队。从此,学校的角角落落时常他们的身影。

2008年7月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发现身边人的节水状况,通过记写、拍照、绘画等形式记录现象——主动制止——记写感言—等实践活动,一些列被动的作业完成过程,无形中指导着学生、家长不仅自己逐渐做到节约用水、节能减排,还自觉矫正自身的浪费行为,关注并敢于直指身边人不环保的浪费行为。(三)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强化节约用水的行为。

本课题研究有大队不具体负责,参与课题研究的全市中对辅导员。因此以大队部为龙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拍样的最佳途径和载体。少先队大队部抓住每周一晨会的宣传契机,开辟“节约环保大讲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转项训练,宣传、培训、检查、评比环环相扣,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定期举行“节约环保”主题

动员,建立表彰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活动的积极性。

1、为了真正检验我校“节水“(指“小学生节约用水习惯”简称)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从2008年9月开始,大队部先后组织“值日比节水技能比赛、”“家庭节水面面观”摄影展评、“课题研究小报绘画评优等活动。各班设立“节水金点子汇集箱”,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评选“节水明星班级”和“节水优胜家庭”。

2、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结合重大纪念日“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由大队部发起“节约用水我先行”的倡议。开展“节约环保我先行”“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的、不同主题的环境教育队会。

3、通过校园网、、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引导,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良好校园氛围。在校园营造“人人争做节约用水小标兵”的良好风气,以“节约用水,爱我家园”为主题办好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手抄报等文化专栏,营造浓厚的节水气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

4、亮点活动:

①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了解我国目前生产生活用水现状,特别是我市居民用水情况和城市污水排放和循环使用情况。在各中队召开“我是一滴水”演讲比赛和“水的家族”主题队会。五一班的谢思璇以《水滴的道白”》为题,真情的诉说、配以多媒体画面、音乐作衬托,使在场所有师生收到震撼。四一班的罗馨雨和爸爸妈妈共同表演了《饮水机说话了》,从我们身边的事物为脚本,给大家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5、为了及时推广我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真正是学生形成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的良好行为习惯。大队部除了将课题研究与日常的值周检查评级紧密结合以外,还要求各中队成立“节水环保“小分队,针对学校、教室或社区公共场所浪费水、污染水源的现象轮流进行纠正、监视、反馈。在全体学生、家长中广泛征集创作节约用水的标语、广告画、小品、儿歌等。课题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自制“节水卡”,学校家庭互监督。积极参与大队部组织的“节水明星班级”和“节水优胜家庭”评比活动。三二中队还设立“节水金点子汇集箱”,收集学生搜集和实践所得的节水小窍门。大队部很快在全校进行号召推广,并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宣传节水的妙招。

(四)、学科渗透,内化课题研究成功经验。

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各门学科都含有环保知识的内容。课题组要求教师以“小学生节约用水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为基点,研发并补充我校环境教育的校本研究教材。努力做到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我们教育所用、即使反映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有关节约用水、节能环保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得环保意识,促进学生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自课题研究以来,各学科全面进行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课的评优展示,共积累优秀教学设计23篇,课题组教师协助教导处研发并不断完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刘红英、靳化在碑林区环保教案评选中获三等奖。学科联手,共同实现课题研究关于学校、家庭“节约用水”实验目标,积极倡导“节能减排、地毯生活”的绿色环保理念,共同营造绿色、环保、文明的校园环境教育氛围,进一步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也为开展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校园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开展了渗透环保教案的展示和评比活动,推选了6节环保教案,四节获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学科渗透,效果如可呢?通过指导学生、家长统计自己家庭每月节水量的前后对比。课题组教师采集学校在课题研究前后,研究班与对照班每月用水量,分别作对比。发现无论是学生

还是家长,我们不经意的小小节水行为居然能为节水、节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节约用水,金点子征集”交流活动是强化行为的有效载体。课题组在全校范围征集金点子,同学们积极参与,汇报各自节约用水活动中的妙招小窍门。这一活动还得到了家长的首肯和积极参与。活动中实用价值高的妙招频频涌现。择取其中几条,如下表:

表二:节约用水金点子征集:

这些可行性极强的金点子一经推出,即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也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三、一班的王一乐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将一个纸杯用针扎了个小洞,从贝蒂不断有水滴下,短短5分钟居然滴下8毫升水。把这个水杯递水比作一个漏水的水管的话,我们很容易换算出他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白白浪费的水量。反过来,如果我们在洗脸、刷牙能够做到,按需取用,节约用水,比如:将淘米的水用来洗菜,将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洗完脚的水顺便用来洗袜子,洗完袜子的水用来冲厕所等等,生活只需稍稍用心,稍作改变,就能做到节约用水,发现生活的很多乐趣和窍门,正所谓“小改变,大作为;小智慧,大学问”呀!我校自2008年3月搬迁到新校园,水管一下子增到了3倍多,而且厕所比原来也增加了4倍,全是一对一式的冲水厕所。如何做到尽可能的节约用水一直是我校节能减排的一大难题,学校曾一度关闭教学楼内

二、四层的水房、厕所,可还是不能真正从源头解决问题。现如今,不仅各年级的孩子都能自觉地做到节约用水,而且经常看到水房、厕所孩子们交流怎样更节约的小窍门。大部分学生还养成了看见有人浪费就及时制止的好习惯。因为学生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所以学校将每天值日两次减少到一次,每周大扫除改为一月进行一次。事务王老师开玩笑说:“节约用水每个月给我们学校省大钱了,不光水费少了很多,就连电费也比以前少了一大半。”校工田师傅感慨道:“水房比从前干净了,学校不经常大扫除了,学校垃圾变少了,校园比从前干净了,就连学生比以前讲卫生了。再过几个月,我都得失业了。”如此一连串的因果效应都说明节约用水的金点子已经有效地落实到了大家的行动中。

二(1)班的白泽晨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总喜欢玩水,经常躲到厕所按抽水按钮。同学经常到大队部反映,又一次还被高年级的同学揪到办公室。班主任老师首先发动班级“节水环保监督岗”监督他的课间行为(每周记录他的不良行为),减少他上课去厕所的肯能,然后借助班级评比栏即使进行表扬,班学期下来,这位同学就彻底克服了浪费水的坏习惯,而且还主动相爸爸妈妈宣传学校开展的“节约用水”的好方法。现在,他已经是该班节约小分队的光荣一员啦!

三、实践效果

(一)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 通过课题研究,学会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

调查研究,剖析根源找定位;层层分解、细化规范勤操作;干扰方案、切实可行、讲实效。

通过课题中个案研究,更新观念,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父母、教师、学生目标一致性,严格约束,规范训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中促进好习惯地养成。

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养成教育培养习惯的经验。

“导行”与“纠错”相结合,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创设形成多样的导行氛围,让学生在生动形象中受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让“纠错”与“导行”相结合,在不断矫正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养成好习惯。

(二)、建立行为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校园网,为教师、家长、学生参与活动交流提供平台。

学校建立多媒体校园网络,在教师、班级、家长中间假期电信网络交流平台,学校还新建了校园工作博客平台,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二次家长座谈会,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环保习惯养

成教育的好经验,把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作为学校、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统筹规划,科学探究,有效实施,注重实效。

三年级(二)班陈聪颖家长文章《节约用水家庭总动员》中写道:“一滴水激发了我们全家节能环保的行动!老师教孩子从节约一滴水做起,孩子的行动让我们明白了节约更应该从家长做起!”四、研究讨论:

(一)将课题研究与教育常规特别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实施课题研究的活动开展,而且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沿着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向前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强,严重的功利性心理影响着教师潜心教科研的内驱力。很多老师之所以参与课题研究,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发表论文。

(三)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是一个大课题,实地研究中我们不时的面对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希望得到专家教授更多引领和指教!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一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有始没有终。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节能环保、地毯生活的理念。时代在发展,节能环保的主题永不变。让我们继续努力,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我们共同的使命,不断研究,不断追求,争取更大的成功与收获!(执笔:常黎英) 2010.1.10 附一:参考文献吴剀《学校与少先队教育科研操作方法》 2009年3月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新世纪出版社,2004.1

郎铁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5年8月

《辅导员》1999年12期——2010年12期

《少年儿童研究》2008年-2010年

附二:课题组人名单

组长:裴素芳刘卫东(2009年6月调离本单位)

执行组长:常黎英

组员:王继红李黎马金子、刘红英、胡小为、靳化、韩静

课题顾问

吴剀(北京少先队工作学会名誉会长、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科研总指导)

王卫平、张莉(陕西子课题组负责人)

肖琼(陕西子课题组负责人副教授)

胡筝(陕西子课题组环境文化专家)

韩新(陕西子课题组德育专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