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少数民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人成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国家从政策上调控,给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特招生这一特殊群体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之一。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咱校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特殊群体。学校除了对这些孩子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每个民族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新疆学生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

(3)交际关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大多数都是偏远地区农牧民家庭的孩子,师资力量短缺薄弱,基础教育设施短缺,教学参考资料短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

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这些特征潜移默化地使他们成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习惯,不能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

很多高校以及学院都相当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针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性,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学校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校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实际水平设置教学大纲,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老师就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其次,学院领导经常慰问少数民族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重大民族节日,学院出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庆祝方式举办晚会,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

第三,作为辅导员,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争取助贫资金,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在学习上,经常与他们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定期找同学帮他们补习功课,共同帮助他们实现成绩的提高、学习上的进步;在生活上,经常走访他们的宿舍,解决管理员发现的问题,平衡他们和管理员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创造机会让他们与其他同学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与其他同学的接触和了解。同时,发挥他们能歌善舞的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联欢活动。

我们都要倾注更多的关心和耐心,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到校园生活中,鼓励他们充满信心,不断提高自我,早日成才,为祖国建设、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繁荣、民族团结添砖加瓦。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四个认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讲座、报告、深度辅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2.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以法治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律讲座等形式,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3.深化网络安全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规范网络言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觉远离涉恐涉暴信息,避免接触或者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 4.深入细致的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摸排工作。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中去,和少数民族学生聊天、谈心、交朋友,增进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交流,准确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真实思想,尤其是对敏感问题的真实看法,以及行为动态。 二、加强学业辅导,促进全面成长成才 1.每学期开学,教导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普查工作,对学业后进学生进行记录。 2.制定辅导计划,开展学业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3.对少数民族特招学生学业和学籍管理实施倾斜性政策。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灵关怀工作 1.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全面细致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心理、经济情况、家庭背景、日常言行、宗教活动等信息,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 2.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班主任要以深度辅导为载体,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进行深入谈话谈心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 3.建立重点学生帮扶制度。组织班主任对家庭有突然变故、学业成绩薄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 四、关心照顾学生生活,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1.做好助学工作,帮助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 2.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在重大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庆祝慰问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节日生活。 五、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切实维护安全稳定 1.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各年级要密切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对无故离校学生,要及时与学生本人及其家人联系,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学校。 2.从严管理。对于违规违纪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及时给予警示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3.建立安全稳定台账。每学期初,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建立安全稳定台账。对于重点学生,按照一人一组、一人一策、一人一案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动向,强对帮扶教育工作,尽最大力努力做好转化教育。 4.加强网络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及时给予正面引导教育,严防非法分子利用校园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传播有害思想。

边疆少数名族认同的挑战、对策与意义

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意义、挑战与 对策 杨玲 摘要: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国家认同建设,从而保持国家认同在认同序列上的优先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国家认同建设面临着诸如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基础教育薄弱、现代化冲击、民族政策负面效应、境外势力渗透等重重挑战,急需从培育普适性公民文化、转变边疆治理思路、调整民族政策取向、拓展利益表达渠道、强化国族认同等方面强化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关键词: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认同性危机;国家认同建设 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是一个政治概念,是边疆的少数民族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国家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等的评价和情感。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在边疆———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国家版图的边缘区域,更是政治主权和文化意识形态相对薄弱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边疆长期聚居的少数民族因其成长于特殊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有着与生俱来的族群认同,同时又由于共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共同政治屋顶之下,也保持着对国家的认同———它是人为建构起来的,是我国在边疆地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和国家维系自身的统一性与持续性的重要保障。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状况尤其是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相互关系格局,对国家的政治稳定、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都具有十分重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一、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的意义 作为一种心理状态,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总是处于动态的变迁之中。但在现实中常常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在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关系中,呈现出国家认同增强而族群认同弱化的趋势和现象;二是出现边疆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增强而国家认同弱化的征兆和趋势,即出现国家认同的危机。前一种情况为进一步巩固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即在边疆那些族群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的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意义、挑战与对策少数民族中,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不一致或发生直接冲突的时候,民族利益就可能被少数民族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如果少数民族的民族利益不能得到及时回应或满足时,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消极意义而言,这就凸显了我们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必要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国家法律和政策在边疆地区的贯彻执行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思考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思考 管理学院人力(1)班2012213984 程清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始终占据着新闻媒体的各个版面,成 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关系民族和谐社会公平的大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将成为社会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就业、少数民族、毕业生 一、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 2014年4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作出部署。四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政策涉及中国经济方方面面,而其中,就业是为数不多几个多次“亮相”的关键词。 李克强随后在重庆考察时更是明确指出,“我最关心的是大家就业。有了就业就有收入,就能逐步过上好生活”。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就业是否足够稳关系到调结构、促改革的空间。目前普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就业比较充分,核 心问题在727万高校毕业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结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和矛盾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更为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重要课题。 由于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从就业率来看,他们在以经济利益为要的人才竞争市场,与汉族同届毕业生接受同等条件的市场选择时,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状况更令人担忧,不容小视。 同时,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民族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涉及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万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成因的几点分析 1、个人方面 (1)不太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各行各业要求大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是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进校享受的低进低出政策,而且在校期间只局限于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又由于他们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并将长期存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第一节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一般要持续三天。 节期: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二节肉孜节 肉孜节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在肉孜节的前月(称斋月,即教史九月份)封斋一个月。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三节巴拉艾提节 巴拉艾提节是所有穆斯林同胞的宗教节日。一般来说节日时间无互相拜节得风俗。 节期:为伊斯兰教史八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到了那一夜,虔诚得穆斯林们在“大净”之后跪坐诵经、忏悔、祈祷,彻夜不眠。 第四节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 节期:在伊斯兰教史巴罗提月的头两天。 主要庆祝活动:第一天得晚上大家对着灯烛潜心祈祷,祈求真主佑助、消灾降福、全家平安。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去墓地祭扫祖坟,在坟墓前点燃油烛等等。 第五节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 主要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地结伴奏家串户拜年。

第六节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一种体育竞技,娱乐的群众性大会。 节期: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 主要庆祝活动:赛马、射箭、摔跤、套马等传统竞技项目。 第七节抹黑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节期:农历正月十六日 主要庆祝活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拿着前一天晚上蘸了清油,抹了锅底灰的抹黑布,走到街上肆意地往行人脸上摸。 第八节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与俄罗斯人所信仰的东正教有关,是俄罗斯人的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日是圣诞节)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节期:每年的4月4日到5月6日之间 主要庆祝活动:在帕斯喀节前一天得傍晚,人们会穿上隆重而鲜艳的节日盛装,带上准备好的这三种食品到当地的教堂里去,把食物供存耶稣的神像前,点燃烛进行祈祷。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则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庆祝耶稣复活。 第九节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 节期:四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 编写人:胡尔曼别克 2011年9月25日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大都实行自由恋爱。如果说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因浪漫的走婚而闻名,那么住在滇西北永胜县的他留人青年男女则有着更为神秘奇特的恋爱方式——串“青春棚”、“过七关”。 “他留”在他留人的语言中是外路人的意思,他留山原本叫红泥山,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军事要塞,马帮商队通过古驿道进出云南和四川。他留人曾经在此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历史, 1856年的大理回民起义使繁荣的他留古城堡消失在战火中,但他留人独特的恋爱方式却完好保存下来。“青春棚”内演绎了无数的罗曼蒂克史,是双系对偶婚姻制的缩影。 他留山位于六德乡,川缅公路丽攀线西北部,东经101°,北纬26°33',距永胜县城45公里,直距18.9公里。有河谷区、半山区、山区,所属双河、云山、玉水三个村委会,史称他留河流域,总面积150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至2160米,呈温带大陆性气候至寒温带气候,近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根据传说和坟林碑文记载,他留人于明初湖广调卫时迁居永胜,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麻林县或江西吉安府,有的老人甚至能清楚地说出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柳树庄大石洞三三村大水井。他留人的先民于湖广调卫时进入永胜,开始居住在南华柳树塘一带,后需迁徙,便寻找居住地,现在从六德纳咱沿他留河至双河小米田的很多地名仍保留有祖先迁徙的痕迹。 云山和其南北的玉水村、双河村是他留人主要聚居地。到1999年人口只有2000多,目前总人口有4500多,其中男性占45%。玉水村委会下属人口有1228,其中女性598人,男性630人。

“苍山佩古泉,底楼飞四合”是他留古民居的主要特征。他留古城在战火中毁灭,成片相连的院落群早已不复存在,现代的他留民居以单家独户的四合院为主。时代巨变,但他留人却依旧保持了淳朴的民风和古老的传统。 “夜各阳”就是青春棚,是他留姑娘的父母在紧挨大门的右手边(避免打扰家里的长辈)为女儿搭建的一间房子(有几个女儿建几间),面积大概有七、八平方米,门大概有1.6—1.7米高,屋顶距离地面2米左右。房顶架以横梁,上面覆以树枝。屋内较为简陋,一般一进门左侧是一张木板床床,宽约1.5—2米,挂有蚊帐。床头靠墙有一桌,桌上摆放了少女的梳妆打扮之物。墙上则贴满了当今流行的各式明星照。尽管简陋,但他留姑娘却要在这里度过自成年至婚前的六、七年时光,进行结交异性的活动。 实际上,“青春棚”一词在他留语中并不存在。他留人把“房子”称为“棚”。他留语表示“青春棚”的词有三个。一是“祖玛日喀”,意为姑娘睡觉的地方。二是“擦拉么何各”,“擦拉么”意为年轻的姑娘,“何各”意为“棚子”,合起来就为年轻姑娘的棚子;第三个词是“何各峡喀”,“峡喀”意为玩耍,合起来即为玩耍的棚子。“青春棚”一词是在1982年兰绍增、兰绍吉、陈振华几个人所起,从此才流传开来,并为外界所知。 他留人家的姑娘,初潮来过之后,或从外形上看已经长成了大人,便要接受成人洗礼。母亲和别的女性长辈将姑娘的全身洗得干干净净并为其梳妆打扮。但现在串棚子时所穿衣服已不像过去那样讲究,可以随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精)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张毓卿 摘要:假期中,我对本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家乡,普遍存在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其中包括了大学生眼高手低、专业不对口、专业的冷门和热门等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个情况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学生就业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好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关键词:就业情况、大学生心理问题、专业对口、岗位数量、待遇等。 于2012年7月6日,我回到了溆浦,开始了我的实践。在一个月中,我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个体户,又或者是公司职员做了调查,发现如今大学生就业状况不理想。在下面我将对此详细描述。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 1、普遍存在就业率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我的调查中,如今不论是哪个职业,它们所对应的公司现在需要的职工素质越来越高,于是现在公司招人的时候,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在2000年的时候我县的大学生就业率还高达80%,但去年则仅仅只有40%的大学生成功找到工作。 2、各职业的需求不同 相对于旅游类职业来说,工程类、清扫类的工作明显需求量要少的多,再加上如今大学生怕苦怕累怕脏,导致工程类、清扫类工作面临这没人面试的尴尬场面,而旅游类、管理类工作则因为竞争的人太多、录取人数不变,导致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根本进不去。这两方面充分体现了需求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3、大学生自己的就业观念还是没改变

⑴就业意识淡薄,坐享其成心态明显。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仍留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害怕竞争,对实现自己的就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被动地位。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9.68%感到就业压力过大,有30.24%的学生认为未能就业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而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有63.32%的生活完全依靠父母,愿意通过自己努力过活的只有3.53%。从面临毕业的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问卷显示,有84.83%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人才招聘会,有2.82%的学生从不过问人才招聘会,只有2.28%的学生参加过多次人才招聘会。 ⑵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化倾向严重。据调查,面临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 49.8%的学生要求月薪至少在1500元以上才满意,有45.9%的要求月薪至少不低于1000元;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仍有43.55%的学生要求月薪不低于1000元。 二、大学生就业中发现的问题 1、扩招速度过快 从1996开始,全国开始实行扩招政策,导致毕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毕业人数都成倍增长,给就业带来了承重压力。 2、人才市场的不正规 现如今的人才市场十分的不正规,提起人才市场,想必在脑海中浮现的是人山人海,在那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发现大学生的才能。 3、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学校培养的标准不同 如今用人单位注重的是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注重他(她在应对突发状况是的应对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而学校则注重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时候,还要经过培训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于是用人单位开始有意的招收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就无可厚非了。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电信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 针对招收来的维吾尔族学生(两名),藏族学生(一名),,我院采取以人为本,以关怀为理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帮扶工作。 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特招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自由散漫,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他们在家乡,大部分住在闭塞落后地区,家庭贫困。 (3)交际关系。藏族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特招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以上是少数民族特招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些特点,学院除了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 第一,学院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院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掌握程度的问题,特别请基础课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二,学院领导经常慰问少数民族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重大民族节日,学院出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过节,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 第三,班导师辅导员,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争取助贫资

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俗文化是与民族共同存在和发展的,是民族特征和个性内涵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体现。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更应关注边疆少数民族民俗保护状况,了解它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标签: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传承 民俗文化是与民族共同存在和发展的。是民族特征和个性内涵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体现。中华民族是由56个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多民族色彩斑烂的民俗文化,汇集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谱写的世界文明宝库中的华美篇章。 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历史。56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刚刚通过决议,赫哲族“伊玛堪”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29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黑龙江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数地处祖国边疆,为保卫祖国边疆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历史上曾为祖国的统一和建立巩固边疆建功立业。并为中华民族的融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确立了直到今天中国的版图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少数民族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在民族大融合中促进了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共同发展。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在学习先进文化中,逐渐融合到汉族和其它民族当中去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们演出过生动的历史剧。也创造过中国历史上的“升平盛世”。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是从八百五十多年前的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海陵王从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迁都燕京,下诏改燕京为中都开始的。从金、元、明、清以来,北京的发展和故宫的建设,并不是由单一的民族来完成,是依靠民族融合来完成的。 北方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曾经是游牧民族。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有着开放的思维。很少保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研究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俗文化,不能不研究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并从中发现“根”和“源流”的蛛丝马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还保留着祖先的遗迹,还带着大自然的和谐信息的记忆。在发展中、进步中,还存留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的印记。有史书中漏记的历史和往事。 边疆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应该重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关于武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简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摘要:近年来,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而且关系到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发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团体,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加之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 关键词:武汉洪山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来凸显出的一个问题,而由美国开始逐渐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用人单位的裁员减薪等应急措施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的巨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根据一项对200多家知名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针对2010年应届生的招聘趋势较之2009年有明显好转,岗位数增加幅度预计达到15%—20%。 教育部数据显示,2007年实际上有495万的毕业生,但是还有100万没有就业,2008年560毕业生,还有150万没有就业。2009年全国有610多万大学生毕业,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加上近几年大学毕业后待业的,人数将达到800万以上。 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基数已经非常巨大,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在金融危机下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详细了解武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本人在武汉市洪山区选择了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3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了计算机学院、法学院、美术院、外语学

1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贺新宇王志杰熊金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道德的各类建设人才,培养少数民族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各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的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各族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开展民族自治地区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一、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本民族的杰出代表,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民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将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因此,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探索合理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二)有利于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方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以及相关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三)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民族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猖獗,而作为思想传播主阵地的高校,也就成为了分裂分子与我们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可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愈发重要。高校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四)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我们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任务的提出,对民族地区人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让更多、更加优秀的来

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如何提高新闻的有效传播的思考我们这次的社会调查到了云南的边陲——德宏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州总人口105.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68万人,占总人口的19.53%;少数民族人口54.6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景颇族12.89万人占叫较多数,同时又是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等民族杂居的状态。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在这个地区新闻传播的效用是大打折扣的,民族语言和多民族杂居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信息的发布、沟通、接受和反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对于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提高新闻的有效传播是我们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新闻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文化传承、社会关系协调、教育等社会功能。新闻传播所独有的社会功能和广泛的、强力的渗透性。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新闻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对新闻传播制约较大,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硬件设施不足、传播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不均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找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新传播方式,以充分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 对于如何强新闻传播的效果做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教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沟通障碍

我认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障碍在于教育。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低下就决定了一般的新闻传播在少数民族地区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教育水平本身就不高,再加上我们国家是从1949年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1951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并规定“以新民主主义为内容,并采取适合于各民族人民发展和进步的民族形式。”还规定了“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中的语文问题,凡有现代通用文字的民族,小学和中学各科课程必须用本民族语文进行教学”。1958年后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其它地区都取消了民族教育文字教学方式。1972年后民族地区全部照搬汉族地区的教育模式,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大受影响。1978年三中全会后,民族地区的教育制度逐渐得到纠正,双语双文教育逐步得到实施我们可以看出我搞的少数民族教育是一个几经波折的过程,所以当地的上了年纪的人的不仅汉语水平不太高连本族的语言水平也不太高。这给当地的新闻传播带来很大的困难。 我们了解到虽然现在是实行的双语教育,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是以本民族教育为主,我们问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说“我们学汉语就跟你们学我们的语言一样困难”我想想也是啊。毕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除了课堂基本不使用。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汉语就好似一门外语,掌握程度并不高。这也使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基本听不懂我们的语言,能够认识汉字的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不得不找仪的当地的同学来帮助我们。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就业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2010年09月07日08:58 摘要:目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就业的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就业观念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政策支持、高校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形式也经历了沧桑巨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统包统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观虽然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所认可。近年来,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加之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日突出。 如何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与进一步深化改革,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社会稳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观念与预期、影响就业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在校及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访谈,收到了有关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南北疆的300户城镇家庭、300户农村家庭、300户企业、高校在校的各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及600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维吾尔族占到92.41%,其他少数民族占7.59%。 一、目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高校1999年开始扩招之后,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平均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在增长,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就业率逐渐走低。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来,高校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20%左右,而且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还在在不断下降。在城镇少数民族家庭的调查中,近三年,有67.72%的大学生没有就业,只有32.28%的大学生已经就业。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占到总数的66.28%,就业率为33.82%,实际就业率可能更低。 2. 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 由于经济欠发达、南北疆经济发展又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差距悬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学科存在着失衡现象,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失衡: (1)地区性失衡。 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基本上留在民族地区,为的经济发展服务,由于沐足地区在全

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因子少数民族女a 国内常模b 汉族女c 少数男d a 与 b a 与 c a 与 d X ±SD(n=290)X ±SD(n=1197)X ±SD(n=571)X ±SD(n=92)T T T 躯体化 1.69±0.46 1.44±0.51 1.63±0.42 1.64±0.5062.55*** 1.907*-0.93强迫症状 2.08±0.55 1.92±0.64 2.07±0.52 2.02±0.6064.07***-0.17-0.88人际关系 1.96±0.57 1.85±0.64 2.01±0.63 1.97±0.5358.80***-1.2750.174抑郁 1.84±0.56 1.76±0.64 1.83±0.56 1.78±0.5055.61***0.166-0.885焦虑 1.84±0.57 1.59±0.57 1.82±0.56 1.81±0.4454.58***0.55-0.388敌对 1.83±0.62 1.68±0.65 1.86±0.65 1.84±0.5350.37***-0.5310.174恐怖 1.76±0.52 1.42±0.51 1.76±0.61 1.64±0.4457.81***0.004-2.02*偏执 1.94±0.81 1.78±0.65 1.92±0.66 1.76±0.4440.60***0.492-2.00*精神病性 1.59±0.43 1.58±0.54 1.60±0.48 1.59±0.59 62.46*** -0.385 0.029 表1 西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与1998年大学生正常样本常模、汉族女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男大学生比较 *P<0.05,**P<0.01,***P<0.000 Vol.28No.12 Dec.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上) 2012年12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比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关心民族女大学 生,尤其是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适应新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克服民族和社会文化障碍,提高她们幸福感指数,最终能够使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及今后良好发展,这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详细调查和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陕西师范大学、榆林学院、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六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25%.被调查少数民族女大学生290名,少数 民族男大学生92名,汉族大学生737名.年龄在16-25岁之间,平均年龄20.99±1.13. 1.2研究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该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包括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 郁、 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和F10其他共10个因子.据症状严重程度按照1-5级评分,1一没有;2一很轻;3一中等;4一偏重;5一严重,症状程度依次加重.结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自制15个常规调查问题,以期更全面了解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1.3数据处理 数据输入采用Excel,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数据分析 2.1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7.9%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含义有明确认识,61.7%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一般清 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陈耀庚1,王 娜2 (1.宁夏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宁夏师范学院 医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摘要:本文则运用实证分析等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SCL-90,对西北地区高校290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汉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接近,差异不显著.警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采取心理预防措施,开展并实施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2-0198-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10JDSZ3058);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阶段性成果 198--

少数民族大学生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人成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国家从政策上调控,给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特招生这一特殊群体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之一。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咱校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特殊群体。学校除了对这些孩子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每个民族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新疆学生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 (3)交际关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大多数都是偏远地区农牧民家庭的孩子,师资力量短缺薄弱,基础教育设施短缺,教学参考资料短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升学调研报告

关于西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升学状况、就业状况、就业方式、就业观念 变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升学、就业状况、 就业方式、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希望这次调查能起到对课题帮助的作 用。 二、调查对象:西南民族大学各学院团委学生团干部 三、调查内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以及升学的一些基本情况 四、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划类选典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 大三大四以及部分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发放问卷是在访谈之后当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共发放问卷200份,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为 100%。 五、调查时间:2011年4月15日-4月20日 六、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此次调查中大部分感到就业形势不乐观。 上图显示57.1%的学生对现在的就业形势看法不乐观,其中28.6%的 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复苏以及目前 学校专业设置的合理使得学生有能力去就业。 2)对于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没有形成意识。

就折线图显示来看,学生对于企业招聘信息的关注程度是随着毕业的临近不断提高。在大一的时候基本没有关注就业信息的意识,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密切关注就业。 3)就业方式方面发现积极就业的比例不断增加,所占所占权重较大。 这与全国目前的“考研热”存在一定差异。 显示目前对于毕业立马就业的比重较大,不过对于目前的升学即考研来说在学生的所占比例也不是很低,这说明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深造学习是有比较较强的意识。

4)在对于找到理想工作,除了大学文凭之外那些证书缺位重要中,计算机以及英语四六级仍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 和以往的调查结果类似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驾驶证/会计证仍然是 大学生在意的证书,在其他选项中很多人的选择是秘书证以及BEC,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外资企业的更多进入中国英语更加 显示其影响力。 5)目前罪域毕业后自己所欠缺的这项中大多数大学生仍然认为其社会实践以及工作经历的不足使他们最欠缺的方面。 对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相反 对于一些以前学生所欠缺的大学生的素质问题现在学生倒是没有太 多的去在意,比如人际沟通以及心理承受力等,这说明通过学校的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一、匈奴。 1、学术界关于匈奴族源的讨论。 (1)司马迁记载的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 (2)王国维提出的匈奴是殷商时期的鬼方后裔。 (3)有些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林胡、楼烦、义渠等,就是活动于内地的匈奴。 (4)匈奴族是以早存在于北方的某一个强大的部落为主,吸收融合了从夏商以来活动于北方的鬼方、獯粥、猃狁、狄、戎等各种部落,甚至还包括由中原北上的一部分华夏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在战国后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2、匈奴的官职特点。 (1)冒顿单于国家机构制度。单于之下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候等中央大员,其中以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地位最为崇高。一般太子就是左右屠耆(贤)王或左右谷蠡王。 (2)在原有的部落基础上,全国划分为二十四部,分别由二十四个“万骑”统领。每部下又设稗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官署。大小各部均“各有分地”,其长官都世袭。 (3)挛[ ]氏为匈奴统治氏族,最尊贵。此外四大贵族:呼[ ]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被称为外姓,是单于的姻族。 (4)全国按地区划分为三大部分:左部、右部、和中部。左右部由左贤王、右贤王统辖,单于统辖各部,而且直辖中部。设庭与乌兰巴托,并设有各种官员。 3、匈奴国家发展简史。 (1)匈奴国家的鼎盛时期(前209—前126),是冒顿、老上、军臣单于的统治时期。当时匈奴处于一个以扩张、掠夺为其生产手段的时代。 (2)匈奴国家衰落时期(前126—前58年)匈奴内部三次严重的内斗事件,另一个是汉政权对匈奴的打击。 (3)匈奴国家属汉时期(前58—前1年)呼韩邪单于在位时期,前52年,呼韩邪单于至五原塞,向汉朝表示希望内属汉朝。 4、匈奴文化。 (1)行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为主业,有少量的农业。 (2)自单于之下咸食畜肉,衣皮革。 (3)尚武,贵壮贱老,长则弓矢,短则刀铤。 (4)父死妻妻后,收继婚。 (5)座盗者没收财产,大罪杀,小罪坐牢,不过20天。 (6)墓葬上面没有封土,实行人殉制度。 (7)单于早上拜日,晚上拜月,月圆战争,月方退兵。匈奴正月、五月、八月三次大的祭祀。 二、月氏。 1、大月氏归孀帝国的建立灭亡及其影响。 (1)公元前2世纪,乌孙赶走大月氏,大月氏月2世纪60年代越过阿姆河就进入了吐火罗王国的中心地区,吐火罗难逃后,大月氏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统治。他们把占领的大夏分为若干个封国,由大月氏统治者的子弟统治,这些封建主被称为翕候,主要有五个。大约在1世纪左右五翕候之间发生了兼并战争,最后由贵孀翕候统一了大月氏,建立的国家被称为大月氏。在前几任王的统治下,大月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力强盛,直到公元3世纪,个领地逐渐的独立,仅仅保持巴克特里亚地区。到公元5世纪,在嚈哒人的打击下,大月氏贵孀王国走向灭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