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百科名片
战略空间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中部六省对中部崛起战略非常拥护,并报有很高期望。中部六省希望中央加大对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部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支持中部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中部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中部解决交通设施的薄弱环节,支持中部治理生态和环境,支持中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中部减轻财政负担。

目录

背景
范围
GDP对比河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山西
江西
意义
战略构想河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湖南
山西
发展情况
大事记
相关新闻
中部六大城市群背景
范围
GDP对比 河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山西
江西
意义
战略构想 河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湖南
山西
发展情况
大事记
相关新闻
中部六大城市群展开 编辑本段背景
继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涌现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城 温家宝视察中部地区
市群,以及中共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部地区成了“被遗忘的区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指的是中国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湖北六省。这六省处于中国的地理中部,好比是中国的心脏地区。有一句顺口溜——“不东不西,不是东西”——或许正能体现出中部的现状和尴尬。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编辑本段范围
中部六省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个相邻省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19.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和“心腹”,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解除心腹之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

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编辑本段GDP对比
河南
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 中部蓝皮书指出,2005年,中部六省中,河南GDP总量和增速均居首位,其中GDP总量占中部六省的28.4%,GDP增速达14.1%。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GDP为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同年河南GDP为10535.2亿元,占全国的5.8%,增长14.1%,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河南GDP总量在全国居第5位。GDP总量高于河南的省份是广东(21701.3亿元)、山东(18468.3亿元)、江苏(18272.1亿元)、浙江(13365.0亿元)。中部六省中,河南GDP总量和增速均居首位。2005年中部六省GDP总量为37046.5亿元,河南占中部六省的28.4%。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有着一亿人口的中国人口第一大省;2010年全省GDP总量达到2.29万亿。 河南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河南省是全国乡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3元。以行政村为单位看,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村有2217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6%;人均纯收入1000至2000元的村有16854个,占34.8%;人均纯收入2000至3000元的村有22587个,占46.6%;人均纯收入3000至4000元的村有5767个,占11.8%;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村有1105个,占2.2%。总体来看,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低,低收入户多,贫困面大,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衡性。
湖北
湖北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居中部第三位 中部蓝皮书指出,2002至2005年间湖北GDP平均年增长8.6%,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2005年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2位,处于靠前的位次。但是发展优势并不明显。 2005年,湖北GDP总量为6484.5亿元,2002至200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8.6%,经济增长的绝对速度还是较快的。但是GDP在全国排位由2001年第9位下降为第12位,2004年甚至达到第13位。2001年末湖北GDP总量约为广东44%,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为不足30%,表明与沿海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2005年湖北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2位,仍然处于靠前的位次,但是优势并不明显。2005年湖北GDP总量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4年增长11.4%,为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是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增长率却最低。
蓝皮书认为,总的来说,湖北省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排位后移,“凹陷”特征明显。但是这种现象在2008年渐渐开始转变;2010年湖北省的GDP达到16000千亿元,湖北农业在全国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北的重工业也非常发达,也是中国工业重点建

设地区,是全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湖北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之一。
湖南
湖南省工业增长缓慢 工业增加值居中部第二位 中部蓝皮书指出,工业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湖南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居中部第3位,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居中部最末位。 中部崛起
蓝皮书认为,工业一直是湖南省的薄弱环节,现在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比重还是较低,而且上升得比较缓慢。2005年,湖南的工业总产值为4341.88亿元,居中部第3位;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199.91亿元,低于河南的4923亿元、湖北的2404亿元,列中部的第3位;其增幅为15.3%,位居中部六省的最末位。2005年,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535.92亿元,增长20.6%,其增加值和增长速度均处于中部六省的第4位。可见,工业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
安徽
安徽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 县域经济滞后成制约 中部蓝皮书指出,2005年安徽GDP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居中部六省第4位,但是人均GDP却居中部最末位。在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成为重要因素。 2005年,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GDP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居中部六省第四位,但从人均GDP来看,却居中部最后一位,低于倒数第二位江西约842元。 中部崛起
有研究表明,中东部地区差距主要不在城市经济上,而是体现在县(市)域经济上。在近几年的经济强县评选中,百强县有向东部地区、向长三角地区集中的趋势: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集中了84个百强县,而其中的47个位于长三角地区,占56%。浙江省从2001年开始,凭借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强县遍地开花,进入百强县的数量不断增加,4年间增加了8个县,2004年总数达到30个,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沿海一带,其中有21个县排在前50名。江苏省4年来百强县数量略有增长,2004年达到16个,但在前十名中,江苏凭借强劲的苏南板块占了6个席位,综合指数都超过80分。而中部地区只有河南8个,湖北、湖南、山西各1个,安徽省已连续4年无1个县入选。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比较:全国百强县平均有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安徽省10强县规模以上企业平均也只有80~100个。2003年,安徽61个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为28.8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70元,分别只及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7.7%和1/3。安徽10强县平均地方财政收入1.855亿元,人均水平249.21元,分别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1.6%和46.2%。县域

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县城经济的发展,而且是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2003年,全国百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395元,人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15960元,城乡收入之比为3∶1。同期,安徽十强县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29元,只及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6.9%。
山西
山西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 GDP总量位居中部第五位 中部蓝皮书指出,2005年,山西GDP总量居中部第五位,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中部地区居中下水平等。 2005年山西全省GDP为4121.2亿元,占全国比重2.26%,在中部六省中排第5位;人均GDP为12283元,在中部居第1位;财政总收入757.9亿元,增长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8.2亿元,增长40.8%,在中部居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4元,在中部排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91元,在中部排第4位;总人口3355万人,就业人口1475万人,总人口就业率44%,在中部排第6位;进出口商品总额为55.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39%,在中部排第5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46%,在中部排第6位;对外经济合作2.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83%,在中部排第5位。可见,在中部加快崛起、全国竞相发展的形势下,山西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江西
江西经济发展处于滞后水平 GDP位列中部第六位 中部蓝皮书指出,江西经济发展在全国乃至中部仍处于滞后水平,2005年江西省GDP为4070亿元,在中部位列第六位;人均GDP为9440元(1180 美元),在中部位列第五位。 蓝皮书认为,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在“十五”时期,江西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位次前移。所以从纵向看,江西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但从横向看,仍有较大差距,江西经济发展在全国乃至中部仍处于滞后水平。2005年江西省GDP为4070亿元,在中部位列第六位;人均GDP为9440元(1180 美元),在中部位列第五位;财政收入425亿元,列中部6省之末,只有湖南的57%,山西的56%,湖北的40%。从区域发展战略上看,湖南与珠三角、安徽与长三角、河南和山西与京津唐经济区的对接与融合均取得了良好成效,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已见雏形,逐渐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而江西城市群构建却尚在规划之中。
编辑本段意义
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安徽淮南市、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

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中部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部崛起
其次,我们要了解“中部崛起”提出的大背景。大家都知道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虽然中部地区具有如此的综合优势,但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却不如意。中部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它的周围地区的发展过缓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部塌陷”。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中部崛起”提出的重要性,在2005年的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地区的看法和期望。
编辑本段战略构想
一些中部省份于本世纪初发出了立志“崛起”的誓言,而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中国的日趋清晰,“中部崛起”最终列入政府议事日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列入了200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增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支持该地区煤炭基地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精品原材料基地、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等内容。
河南
-->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南省的战略构想是,把加快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两大支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科技创新,和推动中华历史文化文明国家核心传承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
湖北
-->不等、不靠、不浮躁 湖北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
江西
-->让GDP与人民幸福感同步增长 江西省近几年不仅盯住长三角,而且把眼光投向整个沿海发达地区,其战略定位是:把江西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即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安徽
-->精心谋划“十一五” 安徽省委主要领导说:“我们翘首向东,沿海地区日益发达;环顾周边,中部各省加速崛起;回首西望,

西部开发普遍提速。安徽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
湖南
-->走创新之路 湖南省重点是做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湘中经济走廊,发展湘西经济带。同时实行南向战略,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与珠三角的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享,并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扩大与港澳地区交流。
山西
-->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 山西省针对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初级化和高度依赖煤炭的情况,提出的战略思路是,“建设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 中部地区应定位为“六个基地”,即全国商品粮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生产基地、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核心的中华历史文化文明传承区和海内外旅游目的地,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美好家园。
编辑本段发展情况
河南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000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均GDP为3600美元。 湖北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15806.52亿元,同比增长13.2%,人均GDP为4550美元。 湖南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15902亿元,同比增长13.6%,人均 3500美元 安徽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12263亿元,同比增长12.9%,人均GDP 2907美元。 江西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9435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GDP3133美元。 山西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9088亿元,同比增长6%,人均GDP 3729美元。 武汉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800亿元 长沙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4600亿元 郑州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4200亿元 合肥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800亿元 南昌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400亿元 太原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100 亿元 2010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人均纯收入 河南 15900 5500 湖北 21000 8100 湖南 16566 5622 安徽 15788 5285 江西 15480 5789 山西 15640 4730
编辑本段大事记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后,在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提出,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 200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国家十部委(局)参加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案协商现场办理座谈会”,中部崛起由此“破题”。 2006年,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变得分外明朗。 2006年2月中旬,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一份促进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促进

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此后,中部六省加强了横向联动。2006年9月18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以及部分中央部委负责人会聚郑州,参加“中部论坛”郑州会议。“中部崛起”的横向合作付诸行动。 有关部委和中部六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也在2006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中博会至今已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深远的商界交流平台。 200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部署;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政策,推动部门间沟通与交流。 中部崛起
2008年初,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入了国务院的工作日程表。2008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初稿)开始下发,地方和多个部门纷纷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各个省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台编制了相关规划。 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旨在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的12项主要量化目标和一系列任务要求,提出2020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目标。并要求各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实施的具体工作方案。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中部五省竞逐区域中心
就在人们讨京津冀、上海、广州等都市圈或城市群,如何破除体制障碍,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被媒体喻为“中部塌陷”的6省之中,5省摩拳擦掌,频频出招,图谋抢占中部的制高点,欲成为中部的区域中心城市。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6省,到底谁将会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呢? 河南以其经济总量连续6年名列全国第五,位居中西部之首的经济实力,一亿人口的中国大省率先表达了“鼎立中部”的急切之心,认为郑州洛阳开封等中原城市群是引领中部的最佳选择。 不甘居弱的湖北省发出了强烈的信息:武汉,以它天生的影响力———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工业城市,在解放初期,经济还是仅仅落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近年虽日益落后,但GDP依然在国内城市排名中位居13,影响力遍布周边各个中小城市,围绕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经济城市圈。 就在湖北、河南对中部的“老大”位置雄心勃勃的时候,其他几个省份自然不愿“

俯首称臣”。5个省都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中部老大,谁能带领中部城市突破困局? 在“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下,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山西太原都市圈以及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应运而生。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的城市群,“入围”了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这些“次区域”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视野,成为“国”字号。其中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起着领跑“中部崛起”的作用,中部起领头羊作用的“双核心”。
编辑本段中部六大城市群
河南中原城市群 以郑州(中心城市)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副中心城市)、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城市为结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河南省60%的城市分布于此。中国人口、城市最为密集的城市群。 湖北武汉城市圈 包括武汉(中心城市)、黄石(副中心城市)、鄂州、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和潜江9县市,直径为200公里,总面积占全省的33%,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湖北省的73%和74%。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 包括长沙、株洲、湘潭,是湖南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群。人口占湖南省的13.3%,GDP占湖南省的33.2%。 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 包括江西省5个城市环鄱阳湖城市,共30个县(市、区)。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辐射周围50公里左右范围。 安徽皖江城市带 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 山西太原都市圈 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为“一核”;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太原大都市圈为“一圈”;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为“三群”。[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