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及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内容

质量成本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其基本组成内容包括:(1)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①内部质量损失,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翻修费用,复检费用,以及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②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2)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①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校准费等。

②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新产品的鉴定评审费,工序控制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情报费,工序能力研究费等。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通过核算计划的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总额或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整体上的情况。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分析企业运行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

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计算各项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如相对于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率,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水平。

故障成本分析。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它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达到质量要求和改进质量为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增加的费用,以及为改进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制与推行的各项费用等。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人,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它是指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检验人员工资、检验用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和折旧费、检验工具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3.不良成本: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分为:

A.内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前,因产品或零部件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弥补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质量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质量故障处理费、产品降级降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B.外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间题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用、折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综合上述,其实所谓的质量成本就是浪费的人、才、物以及时间的成本。这些项目反映出可以避免和可以防止的成本。

一、质量成本基本概念

1.定义: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

2.质量成本的性质:

a) 是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可用于成本分析,

b) 是一种经济语言反馈的质量信息,

c) 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和组成部分。

d) 是对质量损失费用的管理。

3.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

a) 质量成本是管理会计,从损失的角度来衡量产品质量,

b) 生产成本是核算会计,研究成本的构成和损益。

c) 作用不同:质量成本用于分析、改进,生产成本用于计算损益。

4.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a) 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深化。

b) 有利于加强质量责任制。

c) 可有效寻找改进的机会。

d) 可以找到质量成本构成的最佳比例,

e) 将不可比的质量活动用货币语言表达,以便评价。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1.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a) 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

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策划:

b) 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

c) 工序能力研究费用,

d) 质量审核费用,

e) 质量情报费用,

f) 培训费用,

g) 质量改进费用。

2.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 检验费用,

b) 监测装置的费用,

c) 破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

3.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 废品损失,

b) 返工损失,

c) 复检费用,

d) 停工损失,

e) 质量故障处理费,

f) 质量降级损失,

4.外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 索赔费用:

b) 退货损失:

c) 保修费用:

d) 降价损失:

e) 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

f) 信誉损失:

三、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准备工作

1.针对所需用的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定价体系。

2.确定各部门应定期向财务口输送的相关信息。

3.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4.形成必要的程序或规章制度。

5.财务口建立相应的凭证及帐目。

a) 质量成本数据不能依靠原有的生产成本中提取,要建立独立的获取渠道。

b) 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质量成本凭证(供参考)

建立会计分离凭证:

建立统计记录凭证:

建立统计凭证:

建立质量成本分帐:

四、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

1.各质量成本信息收集的责任部门收集当期质量成本的发生信息,填写各类凭证/记录/传票,2.将各类凭证/记录/传票按期传递至财务部门。

3.财务部门依据定价体系,对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价格计算,

4.财务部门计帐、核算质量成本。

5.财务口形成当期质量成本报告。

a) 报告内容: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的主要项目。

b) 报告型式:

报表式:

图表式:

陈述式:

综合式:

五、质量成本的分析

1.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

a) 质量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K

K ≤ 1%,质量控制效果较好,可达6σ水平,

1% < K ≤ 5%,质量控制效果一般,可达5.5σ水平,

5% < K ≤ 15%,质量控制较差,可达5σ水平。

b) 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去年同期进行绝对数额的比较,若质量成本总额较高,应分析主要升高科目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2.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a) 质量成本平衡点

平衡点由企业自身特点所决定。只有当处于平衡点时,质量成本最低。

一般情况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

大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

b) 质量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当内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预防成本,采取预防措施,

当外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鉴定成本,加强检验,

当内外损失成本均上升,应增加预防及鉴定成本。

c) 质量成本平衡点的分析。

设:内部损失成本为C1,外部损失成本为C2,

预防成本为C3,鉴定成本为C4,

则:平衡点为:C1+ C2= C3+ C4,

当增加C3和C4时,C1和C2应降低。

原则为:C3+ C4 <(C1+ C2)的降低额,否则不经济。

3.内部损失成本的分析。

a) 应分析内损的主要构成因素,

b) 用图示的方法,明确各类产品,各个工序的内部损失额。

4.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

a) 应分析外部损失成本的主要来源,

b) 分析并评估外部损失成本带来的无形损失,

5.形成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a) 对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b) 对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及改进建议,

c) 对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d) 与质量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并进行差距分析。

六、质量成本的控制

1.制定质量成本目标

a) 为质量目标的一部分。

b) 制定有依据:

c) 分解到相关部门/工序/过程,

2.根据当期质量成本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a) 质量成本分析输入领导层。

b) 领导层明确相应措施、职责、完成期限

c) 实施。

3.在运行中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

a) 比较法:

b) 抓关键环节,采取应对措施。

c) 指标归口,严格考核。

4.应注意的问题

a) 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细目不能照抄。

b) 重点要放在故障损失的研究上。

c) 质量成本目标要合理,

d) 内部统计与核算要真实,分摊及评估要可行。

e) 要狠抓关键环节,

f) 质量成本要服从于生产成本,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g) 要将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改进相结合。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

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降低质量成本有轻重之分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质量成本管理简介

质量成本 一、质量经济性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管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二、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组织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例如:公司、集团、商行、社团、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过程成本报告 ①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②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顾客满意报告 ①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 当前房地产不景气、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房地产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也愈来愈高。建筑施工企业唯有采用低成本竞争,高品质量管理的方法才能适应环境,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 哈尔滨华南城彼得堡大酒店项目作为东北公司进驻华南城的拜客项目,投标报价低,中标及亏损1%,毫无利润可言。面对这样的项目我们不能谈能挣多少钱,只能谈少亏损多少。然而公司给我们的要求是要在华南城所有参建公司中做的最好,以此打开哈尔滨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最终提出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管理思路。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及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文明施工好。 工期短 1.项目部按照业主要求在18天时间内完成8000平米层高5.1-7.3米地下车库施工。 2.项目部每周三次生产会督促施工进度,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计划管理,日计划, 周计划,月计划,总计划,使项目施工快而不乱,确保重要节点和关键工序按计划完成。质量好 1.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除正常的施工验收外,还组织每周三次的质量巡检, 发现质量通病和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2.实测实量上墙,包括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等发现偏差及时督促劳务进行处理。 3.注重防水施工质量,从材料进场检验,基层处理,到防水施工,保温板铺贴,砖砌筑,项 目管理人员对每面墙每个接口都进行了细致的检查验收,尽量避免渗水漏水现象。 成本低 1. 严格落实两算对比,进场材料由生产部门算量,按计划进场,钢材、混凝土等材料的使用每完成层盘点一次,将现场消耗量和商务预算量进行对比,查出每层各种材料的浪费和节约情况,并及时纠偏。 2. 加强材料管控,将浪费降低到最少。钢筋加工场的废料分直径、长度分类堆码,将规范允许可以对接的按排工人接长使用,短废料加工成马凳筋、梯子筋,定位筋使用。模板木枋现场旁站,减少工人裁切,废旧模板按图纸尺寸分长度、分规格分类堆码,以便将材料进行充分使用。 3. 材料进场按需进场。每一层的轮扣钢管,根据方案进行预算进场,每层搭设完成进行现场实际盘点,生产部门建立各种材料的进场与库存台帐,将现场需要进场的和库存的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做到材料的有计划管理。 文明施工管控好 1. 项目文明施工严格按照公司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施工,整体效果好,获得业主方一致肯定,并带领华南城其他参建企业前来学习。

质量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仅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和财务成本管理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质量成本的涵义和作用 生产方和使用方为确保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当质量令人不满意时所遭受的损失,称为质量成本。这就是说,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损失的总和。 企业为了使产品能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就要在全过程防止缺陷产品的流传,就必须对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因而发生了鉴别成本。产品在检验或试验时可能失效,也可能在用户使用中发生故障,在出厂前也可能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返修或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更换或修理产品等,使企业不得不为此付出质量损失。由于存在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和进行鉴别的必要性,企业还应该投入预防成本。以减少现生产产品和新开发产品的损失成本和鉴别成本。这样,质量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别成本,统称为工作质量成本。特殊情况还要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即为向用户提供其质量保

证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上述概念可用式(12-1)表示。 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十鉴别成本十损失成本十预防成本 (12-1) 无缺陷产品成本是在产品不可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制造和销售产 品的成本。因此, 质量成本=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 (12-2) 合并式(12-1)(12-2)得: 质量成本=鉴别成本十损失成本十预防成本(必要时,再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2-3)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深入开展质量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产品结构日渐复杂,对精密度与可靠性要求亦高,因而,为使产品具有适用性所需要的质量成本增多,约占总销售额的5%~10%。分析质量成

质量成本及交期

质量、成本及交期 质量、成本及交期,并不是个别不同的议题,反而是彼此间密切地关联着。不论价格多么吸引人,花钱购买缺乏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是毫无意义的。反过来说,即使提供吸引人的价格,以及良好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若未能将所要求之产品需求量及时送达顾客手中,也是没有意义的。 1、质量:不仅是指“结果面的质量” 质量在本文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广义而言,也是指产出这些产品与服务的工作和过程的质量。我们可称前者为“结果面”的质量,后者为“过程面”的质量。依照此定义,质量便涉及到公司内,每一个过程的活动—具体而言,涵盖了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 图3 - 1为丰田工机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图,显示出质量保证活动,如何在一家工具制造公司持续运作的情形,有人用此图来表示质量产生过程的所有关键步骤。从上往下阅读,图3 - 1显示从确定顾客的需求开始,再经由诸如产品企划( 1 ) (顾客的观点)、产品企划( 2 ) (制造者的观点)、原型设计测试、销售活动、生产设计、生产准备、量产、售后服务及稽查的活动流程。 从图的左边至右边,则列出相关的部门人员。此图的主体,显示每一个过程中所做的质量保证活动,以及与质量相关的信息流程。例如在事业部部长栏位之下,4个阶段的设计审查( D R ),表示事业部部长参与所有设计审查阶段的工作。 图3 - 1的“会议”栏位,表示各部门关心的跨部门会议及研讨会,必须在每个流程的关键阶段提出,才能继续进行到下一个阶段。

右边最后一个栏位则表示各阶段质量保证的相关标准、规则或文件。此图显示在现场开始制造产品之前,就要先进行一连串的质量保证行动。举例来说,第8项至第1 2项的“标准”及“规则”(包括流程控制手册、仪器及校正手册、检验手册、Q C工程表、作业标准程序手册、我的作业手册以及出货检查手册),列出现场中质量保证的典型过程。本图也显示在现场生产工作开始之前,第1项至第7项必须先完成。 在现场生产之前的有关活动(标准1至8 )称为“源流管理”。传统上,当质量被视为主要的自豪技艺时,与质量相关的努力仅着重于现场方面;但是,当以技艺自豪被视为质量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时,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同所谓的质量,应是在设计、生产概念及了解顾客需求阶段,一定是在现场生产之前就必须考虑。 虽然以现场基础的改善活动,是从管理阶层的方针展开开始,再依序确认改善上游的需求,但是大部分的现场活动,仍是着重在与生产技艺有关的方面上,少有涉及到源流管理。最高管理阶层必须建立企划质量的标准。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把企划做正确—正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将此了解转换为工程及设计上的需求,并且做好事前的准备,以便能顺利开始生产,尽其可能避免在生产过程的阶段以及售后服务时,才发生问题。开发一个新产品或设计一个新流程的工作,是先由书面作业开始的;在此阶段所发生的瑕疵或错误,可以不花成本,用笔来修修改改即可。但是,在往后才发觉出功能错误,在生产阶段甚或更糟的在生产之后,产品送达顾客手中才发现错误,则要花费更昂贵的矫正费用。 质量功能展开( Q F D )的手法能协助管理部门,用来确认顾客需求,并转变为工程及设计需求;最后再将此情报展开至零组件、流程、设定标准,以及训练作业员。 在图3 - 1系统图的右边栏位,表示该公司利用Q F D,作为日常质量保证活动的手法。这些手法包含了质量保证( Q A )表,此表是以矩阵图来表示,诸如顾客的需求与相对的工程参数之间的关联。 源流管理在质量保证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另一方面,纵使在源流管理颇有成效,但假若现场不够健全的话,也不能完全地享受到这些利益。这样的情况,就类似做了一个很周详的攀登圣母峰计划,但最后才发觉自己的体力太弱,而无法攀登一样。 2、现场的质量管理 现场要比源流管理面临更多不同角度的质量课题。虽然在源流管理上,需要一些高深的手法,诸如:设计审查、实验计划、价值分析、价值工程以及各式各样的Q F D的手法;但是在现场的许多问题,仅涉及到一些简单的事务而已,例如:生产技艺以及处理每天所发生的困难和变异,像是不适当的工作标准及作业者疏忽的错误。 为了减少变异,管理部门必须建立标准,促使员工养成守纪律、遵守标准以及确保不良品不会流到下一位顾客。大部分的质量问题可以用现场—现物的原则,以低成本、常识性的方法来解决(在第2章已经说明过了)。管理阶层必须在员工之间导入团队合作的方式,因为员工的参与,是关键性的议题。统计质量控制( S Q C )是常在现场被使用的,但是S Q C是一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及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内容 质量成本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其基本组成内容包括:(1)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①内部质量损失,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翻修费用,复检费用,以及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②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2)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①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校准费等。 ②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新产品的鉴定评审费,工序控制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情报费,工序能力研究费等。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通过核算计划的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总额或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整体上的情况。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分析企业运行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 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计算各项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如相对于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率,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水平。 故障成本分析。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它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达到质量要求和改进质量为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增加的费用,以及为改进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制与推行的各项费用等。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人,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它是指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检验人员工资、检验用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和折旧费、检验工具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3.不良成本: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分为: A.内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前,因产品或零部件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弥补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质量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质量故障处理费、产品降级降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B.外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间题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用、折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综合上述,其实所谓的质量成本就是浪费的人、才、物以及时间的成本。这些项目反映出可以避免和可以防止的成本。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办法 1.质量成本的概念和内容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供工程制作和安装质量而进行的质量管理活动所花费的费用以及与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有关的成本以及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质量损失。 质量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四个部分。 1.1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公司为按照质量标准工作并避免由于低质量产品所发生的成本。预防成本主要发生在工程的研发和工艺阶段。预防成本的增加在于期望减少后继的质量成本的发生。 (1)建立、运行和检查质量体系运行的费用(包括体系认证取证、复验费、内审员培训取证费、文件资料费、为保证产品质量的专门、专项培训费用等)。 (2)工艺评定费 (3)焊工、探伤工种等培训、取证费。 (4)质量管理部门的工资和其他费用。 (5)未实施工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相关费用。 1.2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用于检测产品是否符合内部要求或客户要求所发生的成本。 产品生产制作、安装中的检验、试验、测量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检验测量设备折旧费、外委检验、试验、测量费用、辅助费用等)。 1.3 内部损失。内部损失是由于制造和安装过程产生的各项质量成本。主要包括: 1.3.1 报价、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损失 报价和合同遗漏或错误造成的由本公司承担的材料增补和工费损失。 设计图纸和清单错误造成的材料增补以及相应的辅料、工费损失。 1.3.2 制作质量损失 不合格品检验、试验损失。 返修、返工、报废的人工、材料损失。 材料、产品降级使用、让步的损失。 事故分析咨询费用、检测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1.3.3 安装和运输过程质量损失(扣除安装、运输单位赔付后的差额) 由于构件发货错误货多发造成的运输损失; 构件制作质量返工而发生的运输损失 安装返修增补材料和加工费用 安装事故分析咨询费用、检测费用和相关费用 构件现场堆放和保管问题产生的损失 工地退料的运输费用和减值损失 1.3.4 内部工作质量损失 各相关管理部门由于信息沟通不够或不及时造成的各项成本损失,包括不及时签

质量成本理论与实务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治理活动的经济性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操纵,不仅能够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能够监督和指导质量治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治理深入进展和财务成本治理必须研究的 问题。 一、质量成本的涵义和作用 生产方和使用方为确保中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 及当质量令人不中意时所遭受的损失,称为质量成本。这确实是讲,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治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损失的总和。 企业为了使产品能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就要在全过程防止缺陷产品的流传,就必须对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因而发生了鉴不成本。产品在检验或试验时可能失效,也可能在用户使用中发生故障,在出厂前也可能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返修或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更换或修理产品等,使企业不得不为此付出

质量损失。由于存在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和进行鉴不的必要性,企业还应该投入预防成本。以减少现生产产品和新开发产品的损失成本和鉴不成本。如此,质量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和鉴不成本,统称为工作质量成本。专门情况还要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即为向用户提供其质量保证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专门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上述概念可用式(12-1)表示。 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十鉴不成本十损失成本十预防成本(12-1) 无缺陷产品成本是在产品不可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制造和销售产品的成本。因此, 质量成本=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 (12-2) 合并式(12-1)(12-2)得:

如何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

如何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 估算作为造价咨询单位给业主提供服务的第一阶段,是最能吸引客户高层关注的工作,在此阶段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将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为后续整个项目的服务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估算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此阶段服务的最重要指标。估算内容虽然可简单到句话、个数字,但就是这个数字直接影响着项目开发商的决策。所以说,估算听起来很轻松,但要真正做好,确实需要非常专业的操作。 影响估算准确性的因素 估算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如下所述: 1.成本估算所需资料的可靠性 如项目投资估算所选用的已运行项目的实际投资额、有关单元指标、物价指标、项目建设规模、建筑材料、设备价格等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都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2.项目本身的具体情况 项目本身的内容和复杂程度、设计深度和详细程度、建设工期等也必然对成本估算的准确性产生重大影响。当项目本身包括的内容繁多、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建设工期较长时,那么在估算项目所需成本时,就容易发生漏项和重复,导致投资估算的失真。 3.项目所在地的相关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相关条件主要指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如场地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等有关数据的可靠性)、市场条件(如建筑材料供应情况、价格水平、物价波动幅度等)、基础设施条件等(如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供应、热力供应、公共交通、消防等)相关条件的具体情况,都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4.成本估算编制人员的水平 成本估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经验、职业道德等主观因素同样会对估算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成本估算的编制方法 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以后,我们开始着手准备估算的编制工作: 1.分清估算的阶段 分清估算的阶段,不同阶段对估算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要充分利用好估和算的技巧。一般情况下会分为概念/方案设计(方案估算)、扩初/初步设计(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几个深度等。估算编制得是否成功最关键就取决于是否在不同阶段合理分配了估和算的权重,是否正确使用了估和算的方法,是否体现了逻辑性和专业性。 2. 估和算的合理分配例证 以某办公楼方案设计阶段估算为例,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方主要提供了项目的如下信息: (1)工程基本概况及说明;

质量和成本的关系精选范本

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素之一,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是绝大多数企业为之奋斗的永恒主题。改进质量,无论是改进有形产品(实体产品),还是改进无形产品(服务或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质量成本的不断投入已是不可避免的了。质量成本客观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环节之中。质量成本的投入,既要不断地满足顾客的相对需求,同时又要符合企业增加利润的内在要求,这两个因素互相制约构成了质量成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性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相对满足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一般而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顾客/消费群体,换言之,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由此产生了质量标准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当然,如果不考虑顾客的经济能力和企业的质量成本,对质显的要求几乎是没有上限的。所以,为达到客户现实有支付能力的质量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最低限度的质量成本投入;为了争取市场,企业还要进行竞争性的产品质量成本投入,即为获取竞争优势,其中首选的手段之一是使自已的产品质量超过竞争对手。这种质量竟争手段,既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满足企业长远利益。从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看,质量成本需有比较质量成本投入,并出此推动产品质量无限地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产品质量的内涵不断地丰富,比如,现代型产品必须具有环保、无污染、节能和更高的安全性等质量要求,这都是新型产品质量成本投入新的增长点。 二、经济性。一般而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从事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着生存和利润这两项基本内容,至人们可以预料的未来企业的这种基本性质不会改变。进行产品质量成本的投入,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压力有无限提高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企业自身性质所决定,在进行质量成本投入时,必须要进行质量成本的经济效益核算和决策,企业要在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生存、获利之间进行权衡。 一、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标准 主要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成本控制制度,将各项经济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同时,相应地制定可控费用的管理办法,做到硬指标、硬任务和奖罚激励措施并举,增强广大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参与成本管理。该制度应尽可能制定得可以衡量,比较具体且可以考核,如果不能衡量差异,就不能界定成本控制结果的好坏,使控制过程难以操纵。该制度应抓住关健点,而且数目不宜太多,以便有利于控制。 (二)建立成本控制的归口、分级责任制度

质量成本案例分析

专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特不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 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操纵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假如按照实现 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 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 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 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 益”的良性循环时期。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依照可识不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 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以后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阻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生产率流失——将投入到不良品返修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转化为生产合格品可获得的收益。事实上,同等条件下返修生产往往低于正常生产效率,目前下属某工厂按照正常生产工时的2.5倍来核算返修工时。 供方成本转嫁——从系统性、长远性来看,供方的部分质量成本损失必定会通过后期成交价格、供货质量、议价能力变化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2内部访谈一致认为,产品品质是阻碍价格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阻碍力至少超过50%。慎重起见,本文取10%。

浅谈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浅谈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分类,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详细地列出了质量成本核算的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帐务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质量成本必要性分类核算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大师菲根鲍姆提出了质量成本根念,首先应用质量成本概念来分析质量的经济性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先后在一些行业的企业中开展了质量成本核算试点,并进行了总结与推广。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 在1986年版的国家标准GB6583.1中,把质量成本定义为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二、企业开质量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据美国公司的研究统计表明,质量成本大多都介于销售额的20%~30%之间,我国没有专门的可靠的统计数据,而质量专家认为最优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在销售额的2%~4%之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质量控制手册》中把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所谓“矿中黄金”意思是指若把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有效地控制起来,并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效益好比是开采出“一座金山”。由此可见,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与核算的重要性。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需求 首先,开展质量本核算,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不同的质量成本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其策略有:产品质量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成本不变,提高产品质量功能;产品质量功能略有下降,但是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产品质量功能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略有上升;产品质量功能与产品成本同时上升,但更能满足顾客需要;产品质量功能与产品成本同时降低,但更能满足顾客需要[1]。 其次,开展质量成本核算,为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数据。企业在开展质量决策、质量预算、质量投入、质量控制、质量分析、质量考核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都依赖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一是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质量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质量预算、质量控制、质量分析提供具体的对象和内容。三是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质量考核提供量化指标。

质量成本管理规定

第A版**/QG-D-14 第0次修改第 1 页共8 页 1目的:为有效展开质量管理工作,规范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分析工作,合理有效的控制公司质量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范围:****有限公司内各部门(本公司暂仅统计损失质量成本)。 3职责: 3.1品质部:组织部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制定公司年度质量成本计划并组织、落实、监督质量成本计划,组织各部门统计质量成本数据,对质量成本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提供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3.2财务部:参与组织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定出质量费用科目,对各中心提供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审核,不定期组织质量成本控制的审计工作,对各项质量成本项目费用进行稽查,及时向品质部和公司领导提供稽查报告。 3.3其它部门:组织属下各单位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按时统计每月的质量成本,对内部的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监控并配合有关部门提供质量成本数据。 3.4 总经理:负责质量成本报告的批准和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4相关术语及定义: 4.1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4.2质量损失:在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由于没有发挥资源的潜力而导致的损失,包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4.3预防质量成本: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4.4鉴定质量成本: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4.5内部损失质量成本: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

[高品质,成本]低成本的高品质生活

低成本的高品质生活 许多人错把高欲望和高消费当成高品质生活。“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得用钱去换,那当你都用钱去换的时候,你用什么去换钱?”若用理想、原则、闲暇、自我、爱好、自由、家庭去换,你换回来的钱也买不到生活品质和幸福。因此高消费不等于高品质,低成本不等于穷日子。 近来“低成本、中收入、高品质”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身份圈中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物价往上做加速度,工资却在原地踏步,购买力只好做自由落体运动。草根族生活最不易,为了不让幸福被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左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精打细算,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感和生存压力的焦虑感继续蔓延,全球都在勒紧裤腰带。意大利主妇绞尽脑汁用微薄的工资将生活维持到月底。富裕的美国中产都在节俭,美国还出现了传统字典上找不到的新名词“staycation”,居家度假。 即使是崇尚优雅、热爱享受的法国人也都变得异常精打细算,“零欧元生存”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一种时尚,甚至是一种战斗姿态。 “拼命挣钱―奢侈消费”的怪圈只会让人未老先衰。千金散尽、及时行乐,也未必换得来高质量的生活。 用最少的钱,过最体面的生活 低成本生活,不是拒绝物质,而是理智成熟的生活方式。低成本不是降低生活质量,低成本也并不意味着低品质。低成本生活的本质,是用节俭拒绝浪费,用朴素拒绝奢侈。 低成本不是穷酸和灰头土脸,低成本有它独有的优雅与时尚。摄影家约瑟夫?寇德卡十余年里,从来不接活,也不为钱摄影。“我用最低要求的方式生活,我不需要太多东西:一年只需要一个好的睡袋,几件衣服,一双鞋,两双袜子和一双手套。一件大衣和几件汗衫我可以穿三年。”这并不妨碍他拍出好作品来。 艺术家杜尚很早就认识到,一个人不必负担很多东西,一个人不必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他把自己的生活开支降到最低,用最简单的方式生存:住处简单到像一个船舱,出远门都不带行李,只把两件衬衫穿身上,把牙刷放在口袋里。你能否认这位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艺术家过得不体面吗? 低成本生活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智慧,比别人更明白该怎样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拥有这种智慧,金钱就像乳沟,挤挤总会有的。在低成本生活中做精神贵族,日子照常有声有色。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说过,“花钱如做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他在生活中遵循的就是低成本原则:穿着不讲究名牌,更对打折商品感兴趣,甚至不愿为停车多花几美元……折扣店门前的奥迪车越来越多,富人也热衷于去奥特莱斯淘过季、断码的品牌服饰,用低成本造就高品质。无论富豪还是草根,低成本生活是最

成本、质量、进度的关系

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生产的目标是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而这三者之间既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这三项中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完整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目标。尽管在施工生产的不同阶段这三方面有所侧重,但决不可偏废。而我认为:质量为根本,同时要尽可能节约成本,并且保证速度。质量是根本,没有了质量,公司就没有了生命和未来的发展;成本事关公司利益,追求利润是公司的目标,所以必须节约成本;速度则是公司信誉的证明。 项目进度和成本的关系:想要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 项目进度和项目成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项目有不可压缩的最短周期,于是就有人讲了:“我要求项目就在那个最短周期内完成。”答案是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即如果要追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那么必须付出最高的代价。例如:照一张当时拿走的快照和照一张一周后取相的普通照片,付出的代价显然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第一,赶工需要多付出更多的加班费,紧急采购也要付出较多的成本,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第二,因为工期的特殊要求,对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熟练程度、技术水平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人才的高要求也就意味着人员成本的提高;第三,赶工往往急急匆匆,忙中容易出错,极容易造成返工,付出了更高的代价;第四,更严重的是,项目中有很多活动是没有返工的机会的,只能一次性做扎实,就像盖楼房中的地基处理等作业。所以,在项目实施中,稍有不慎,便会演绎出欲速则不达的惨痛故事,因此我们应该审慎地执行项目。 项目质量和成本的关系:高质量是要以高成本为代价的,而且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不成等比。 项目质量和项目成本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看出,质量到达一定程度后,要再提高一点点,所要付出的成本就会非常昂贵。反过来讲,当成本质量比达到某一水准后,付出再多的成本,得到的质量改善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像考试中得100分和99分,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一分之差,而是完美和残缺之间的差距。学生要取得从99分到100分之间的那一分,付出的代价要比从59分到6 0分之间的那一分多得多。有人说项目是遗憾工程,世界上不存在100%完成既定目标的项目,项目交付或多或少都有遗憾,这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变化很大,另一方面因为要达到完美的程度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惊人的。 项目进度和质量关系:唯美求全,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偏离目标更远。 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之间同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项目实施的深入、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实用人员操作的熟练,项目的质量也会一一完善,但如果想要做到完美是很困难的,把质量问题减少到一定程度后,项目就应该结束。如果单方面的追求工期会产生质量问题,会造成返工,会降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尽快发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偏面的精做细干又会使工期延后,成本增加。只有认真的做出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好的施工方案,把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在一个合理的工期内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

081527质量成本标准

为了明确、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做好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以便找出质量损失的最大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最终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职责、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 2.引用标准 QG/HD08.15-24 不合格品控制管理标准 3.术语及定义 3.1 质量成本 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所遭受的损失。 3.2 预防成本 用于预防发生不合格和故障损失等所支付的费用。 3.3 鉴定成本 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 3.4 内部故障损失 产品交货前因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3.5 外部故障损失 产品交货后因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而损失的费用。 3.6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为了获取顾客要求的客观证据而进行论证和证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特别的和额外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价的费用(如由认可的独立试验机构所作的特殊安全特性试验费用)。4.管理职责 4.1质量管理部职责 a、负责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并分配各部门的职能; b、本部门承担的质量成本科目的记录和统计; c、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d、负责组织各部门控制质量成本。 4.2经营管理部职责 配合质量管理部提供相关的质量成本数据。 4.3各部门职责 负责本部门承担的质量成本科目的记录和统计; 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控制。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质量成本科目的划分

质量成本采用三级进行划分,质量成本是一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的划分详见“质量成本科目划分”(附录A)。5.2 质量成本的统计 5.2.1 故障损失统计原则 在本部门发生的报废、返工返修损失,不管是属于本部门的责任,还是上工序、其他部门或外协厂的责任,均要在本部门内进行统计。 各部门应及时提供各类成本数据,确保数据准确。 5.2.2 返工返修损失 5.2.2.1 有专职返修工的部门,按专职返修工的工资计算;无专职返修工的部门按实际返修工时和人数的费用计算。 5.2.2.2 在返修过程中造成的材料报废,应纳入报废损失中统计。 5.2.3 停工损失 因质量事故造成设备停止运作、人员闲置的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即人工费和设备停工费。 5.2.4报废损失 5.2.4.1 由发生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管理标准”(QG/HD08.15-24)规定程序办理报废审批手续后对“不合格品评审单”(HG08.15-24表1)进行汇总、统计。 5.2.4.2 报废损失的计算 a) 生产前的报废损失=材料标准成本+材料的财务费用 b) 生产后的报废损失=材料标准成本+生产的制造费+材料的财务费用 c)生产的制造费=材料标准成本+返工人工工资 5.2.5 事故处理费 a) 发生重大的或批量性质量事故时,因事故而造成的各项损失不再纳入原有科目内进行统计,应单独进行事故处理费统一计算,并由事故调查者具体操作; b) 质量事故造成的报废、返工返修损失,由发生部门先统计,其统计方法和单价不变; 5.2.6 其他损失的统计 5.2. 6.1 因设计错误、生产计划调整(包括物资准备不到位)造成的在制品或成品报废、返工返修损失,由相应的发生部门进行统计。 5.2. 6.2 因外购外协件本身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成品或在制品报废、返工返修,由使用部门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并计算出实际损失金额(包括由此而产生的相关费用),经相关部门确认后由质量管理部给外协厂确认。 a) 外协厂确认无异议后,质量管理部按质保协议向外协厂进行索赔。 b) 外协厂确认有异议时,由质量管理部和外协厂进行协商,按协商后的方法进行处理。 备注:外协厂赔付货款后,不再将此损失计入质量成本,但要进行统计、分析。 5.2.7 各部门专人或兼职人员将质量成本的明细费用记录于“质量成本记录表”(HG08.15-27表1)中。在每月15日前,将本部门上月的质量成本的明细费用汇总、整理,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提供给质量

成本分析模型

岭南师范学院 课题:成本分析模型 班级:13信管 组别:B组 组员:廖宇亮(2013254139) 潘燕春(2013254110) 李剑惠(2013254119) 高俊峰(2013254127)

成本分析模型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3) 二、建立成本分析模型的必要性 (3) 三、案例分析 (3) 1、模型的前提假设 (4) 1.1成本假设 (4) 1.2成本分析中的供应链建模假设 (5) 2、成本表达式 (6) 2.1 不考虑关税时的成本表达式 (7) 2.2存在关税情况下的成本表达式 (7) 2.3成本模型分析 (7) 2.4成本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 (9) 四、总结语 (10)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立成本分析模型的必要性 1、通过调研发现,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导致单纯的压缩成本,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 2、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 3、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对开展成本分析,加强成本管理,揭示各种因素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影响,为充分挖掘和动员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搞好产品成本预测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数量分析方法。 三、案例分析 下面以供应链战略管理中的成本分析模型为例进行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