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6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和外固定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60例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拔伸牵引旋转捺正前顶后拉屈肘”方法整复石膏外固定。结果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肘内翻畸形,优45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达到91.67%。无一例需手术矫治。讨论手法整复和外固定的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安全可靠、疗效好。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疗效

肱骨髁上骨折大多为伸直型,Gartland将其分为3型:Ⅰ型,无移位;Ⅱ型,有移位,但后方骨皮质相连;Ⅲ型,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病,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50%~60%,10岁以下的儿童尤为多发。肱骨髁上骨折,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以伸直型为多,约占90%左右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治疗不当常会遗留肘内翻畸形,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文献报道肘内翻发生率为9%~57%。床上多数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优点是方法简单,骨折愈合快,功能影响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我院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14岁。其中尺偏型34例,桡偏型2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7天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

1.2治疗方法在臂丛麻醉下,试行复位,注意纠正肱骨髁向尺侧的成角和移位透视下复位满意后长臂石膏托固定。前臂于屈肘90°位,尺偏型前臂旋前位固定,桡偏型旋后固定。如肿胀严重,则不必强求90°位,以防止肱动脉受压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复位、固定完成后常规检查桡动脉搏动及正中、尺、桡神经支配的手部运动、并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7~10天后复查X线片,及时调整移位及换石膏。固定3~4周后根据复查X线片拆除石膏功能锻炼。

1.3疗效标准根据邱耀元等的评分标准,双侧肘关节活动比较,从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和外形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果分为优: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10°,肘内翻<5°良: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11°~20°,肘内翻6°~10°可;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21°~30°,肘内翻10°~15°差;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30°,肘内翻>15°。

2结果

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全部愈合,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骨折再移位。无肘内翻畸形,(所有患儿在随访末期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临床查体仔细测量并记录双侧肘关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3-02-26T08:52:47.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张治建顾峥荣代联乡何江[导读]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和相关问题。 张治建顾峥荣代联乡何江(广安区中医院骨科四川广安 6385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和相关问题。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分别予以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其中非手术治疗的12例中,8例疗效优良,2例中,2例差;48例手术治疗者中,33例优良,10例中,5例差。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宜先采取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对于肘部明显肿胀,手法复位失败者或者无法施行手法复位者,应选择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4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6岁,平均8岁。其中12例骨折因无明显前后成角或侧方移位,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其余48例骨折给予手术治疗。骨折分型按照Gartland国际通用分型[1],60例当中I型骨折无移位12例,Ⅱ型骨折远端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骨皮质仍有接触30例,Ⅲ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接触18例。 1.2 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2例,及时送医肘部肿胀不明显,皮肤张力不高。先以侧方挤压法纠正内外侧移位,再以屈曲挤压成角法纠正前后移位,复位成功后,稳定骨折部位并使前臂中立位石膏固定,立即拍X线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骨折复位满意后,即以屈肘90-100°,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固定。定期摄X片复查并密切观察肢端血循状况,石膏固定时间平均约3周。 (2)手术治疗48例,采用肘外侧切口38例, 肘后“S”形切口10例。骨折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检查肘关节活动度正常后,将克氏针尾折弯后埋于皮下。手术治疗患者大部分采取肘外侧切口,此切口因剥离骨膜较多,对骨折愈合干扰较大,肘内翻发生率较高,徐华梓等[2]报道为49.2%。对于粉碎性骨折或者陈旧性骨折难以复位者,或者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宜采用肘后“S”形切口,它能充分暴露骨折,也可探查损伤的神经及血管[3,4,5,6],固定比较牢固。尽量复位骨折,恢复力线纠正成角。但肘后正中切口也有其不足,容易破坏伸肘组织,引起肘后粘连,降低伸肘力量及导致关节僵硬。 2 结果 所有病例都做到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没有一例并发肘内外翻畸形,没有任何发生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的病例。依据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患者肘关节功能:优=90分以上,良=75~89分,中=60~74分,差=小于60分。其中非手术治疗的12例中,8例疗效优良,2例中,2例差;48例手术治疗者中,33例优良,10例中,5例差。非手术组治疗优良率66.7%,手术组优良率68.8%。总优良率68.3%。 3 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75%,多发于5~8岁儿童,肘部骨折最多见,且合并肘内翻的发病率较高[7],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笔者认为宜先采取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对于肘部明显肿胀,手法复位失败者或者无法施行手法复位者,应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注意防止肘内翻的发生,一是要矫枉过正,通过矫枉过正复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肘内翻的发生,二是良好的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屈曲90°前臂中立位固定。总之,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 [1]Gartland JJ.Manage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J].Surg Gynecol Obstet,1959,2:145-154. [2]徐华梓,李也白,池永尤,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术后肘内翻畸形[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1):28. [3]张占文,孙风鸣.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00例体会[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17(2):118. [4]连鸿凯,彭庆州,史斌,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6例[J].中华创伤杂志1997;13(4):277. [5]庄汉鹏,汪道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髁上骨折63例[J].河北医学院学报1995;16(5):290. [6]陈兴爱,李永恒.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7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2;17(1):21. [7]戴祥麟.小儿骨与关节损伤.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8-61.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分型 Gartland 分型是评估和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分型系统,可靠性好。美国华盛顿大学Alton 教授在近期CLIN ORTHOP RELAT R 杂志上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现整理如下。 历史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由于肱骨髁上骨折常常会出现骨骼畸形和Volkmann 挛缩,因此在19 世纪50 年代称为「被错误理解的骨折」。1959 年,Gartland 提出了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简单分型方案,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图1. Dr. John J. Gartland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近端,骨折线可以是横行、斜行或者粉碎。Gartlnd 描述了骨折的旋转和横向畸形,骨折远端常常向后移位(伸直型)。根据骨折移位程度,他将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为 3 型,I 型:无移位;II 型:轻度移位;III 型:严重移位。而屈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则应使用另外的分型。

图2.Gartlnd 分型X 线摄片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无需手法复位,将肘关节屈曲75° -80°前臂旋转中立位进行固定。强调重视神经、血管系统的检查,反对石膏包扎过紧以及肘关节固定角度屈曲超过80°。 对于轻度移位的骨折,首选全麻下进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如果初次复位手术24 小时后的X 线片显示骨折仍有移位或者继发移位,则认为骨折是不稳定的,需要进行尺骨基底部的过顶骨牵引。 对于严重移位的髁上骨折,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但该型骨折的不稳定情况和神经血管损伤比例会增加,可以使用切开复位不锈钢克氏针固定。 目前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建议仍是基于改良的Gartland 分型。 I 型骨折使用石膏固定制动3 周- 4 周,每周复查X 线了解骨折对位对线情况。IIA 型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而IIB 型骨折则需要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以避免出现冠状面或其他角度的旋转畸形。 III 型和IV 型骨折同样需要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因此可以被视为需要固定的骨折类型,当闭合复位无法获得良好复位效果时需要考虑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的入路选择--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还是前方入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需要清创冲洗开放性骨折、闭合复位不成功换做切开手术、骨折肢体远端无血供(无脉,手部颜色不是粉红色)等具体不同情况会决定手术的入路选择。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详解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详解 1.体位新鲜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因取前侧切口,故取仰卧位,伤侧上肢外展,前臂旋后,置于手术台旁的小桌上。对无血管损伤,仅有内翻畸形者,或骨折已有纤维愈合者,应取后侧切口,病人取仰卧位,伤肘置胸前。 2.切口s形前切口,起自肘上内侧8cm,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间隙下行,至肘横纹横切达肘关节外侧,再沿肱桡肌内缘下行4cm[图1 ⑴]。 3.显露肱动、静脉切开皮肤,将皮瓣向两侧翻开,结扎、切断影响显露的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缘仔细切开肘前深筋膜(切开时注意勿损伤其下的肱动、静脉),清除深筋膜下的血肿,向下分离肱动、静脉和在其内侧下行的正中神经。在肘窝中心,动脉前方有肱二头肌腱膜覆盖[图1 ⑴]。切断腱膜,即可完全显露肱动、静脉,并可进行探查。向外侧拉开肱二头肌及其腱,即可显露位于其后的肱肌。肱骨髁上骨折时,肱肌多有断裂,骨折端可以突出肌外[图1 ⑵]。 4.处理血管如血管受压或损伤,应优先处理,尽早恢复前臂血运。肱骨髁上折,由于近折端前移,肱二头肌腱膜紧张,常使位于二者之间的肱动、静脉受压。一般,切断肱二头肌腱膜即可减压。有时肱动、静脉被骨折近端直接压迫,应在直视下细心施行手法牵引,将骨折端分开,把动、静脉分离出来,解除压迫。如有血管痉挛,用温盐水纱布热敷,臂丛麻醉,妥拉苏林25mg肌注或温热的2%普鲁卡因溶液温敷等,常可解除。如有血管破裂,应予修复。 5.骨折复位纵行分离肱肌,向两侧拉开,即可见到肱骨髁上骨折的情况。助手握住前臂牵引,克服重叠移位;术者用骨膜剥离器撬开骨折端,手法复位,并用骨膜剥离器向后顶住骨折近端,暂时保持复位。注意骨折端间不要夹入软组织[图1 ⑶]。 6.内固定肱骨髁上骨折多用两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先拉开内侧切口,显露肱骨内髁,在肱骨内髁处将克氏针与骨干成45°角斜行钉入,通过骨折面,直达对侧皮质骨。然后在外髁另作一小切口,同样钉入另一钢针,与对侧钢针交叉固定[图1 ⑷]。检查如骨折对合良好,即可将断裂的肱肌缝合。剪去多余的克氏针,使外露针尾长约0.5cm,并将其弯成钩状。最后缝合皮肤切口及外髁小切口,只缝合皮肤,不缝深筋膜。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的康复方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的康复方法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康复方法,以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骨科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方法,观察组患儿除常规功能锻炼外,根据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的原则进行肘外翻练习。比较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并在3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患儿肘内翻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提携角变化的优良率为83.30%和90.00%,均优于对照组的80.00%和6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儿的肘内翻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中,应用肘外翻练习可以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且有助于患儿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对骨折愈合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肘外翻练习;功能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有关文献报道,国外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达57.0%,而国内则为48.9%。临床上为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在治疗上不断改进创新,在手法或手术复位固定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但仍无法避免肘内翻的发生,严重者只能进行肘内翻矫形术。这样既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患儿肘部功能,造成肘部外观的缺陷,最终可能导致患儿产生悲观心理。鉴于肘内翻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及其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如何预防肱骨髁上骨折后发生肘内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对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机制的认识,对常规康复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进行肘外翻练习,从而达到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并发肘内翻畸形、减少患儿痛苦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目的,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23T14:55:42.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高琦常建洛(指导) [导读] 中药熏蒸:患肢放入中药熏蒸机内熏蒸,每日一至二次,时间为20分钟,温度为50℃。 高琦常建洛(指导)(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康复中心江西南昌 330006)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125-01 【摘要】通过对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儿,骨折术后病情改善不理想,笔者从中医整体观出发,采用多种治疗手法相结合,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骨折术后康复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诊断要点:有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然而对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来说术后恢复不佳,因此对于此类病情,术后多采用康复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我中心开展小儿康复工作10余年,对小儿的康复治疗采用了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今摘录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验案举隅: 陈某,男,9岁,江西南昌人。患者在学校上体育课时,不慎致左肱骨髁上骨折,肌电图检查提示:左桡神经损伤。入院后行内固定手术,术后三个月骨折愈合,左肱骨内固定拆除,但左肘关节仍不能伸直,腕关节不能背屈,左手指不能完全伸展,左手肌力2级。经介绍来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结合患者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配合治疗。如针刺、穴位注射、理疗,具体方法如下:(1)针刺:针刺以患侧手为主,主要穴位有手五里、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等。根据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选用手阳明经上的穴位,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因此配以太阴经上的尺泽穴,加之阳明经多气多血,阳明行气于三阳,上肢活动与阳明经密切相关,上述诸穴合用,有疏经通络,活血理气,和营生新之功。操作方法:明确诊断后,按照临床体征选穴,常规消毒后,沿皮直刺,捻转进针,达到该穴的深度后,要求固定,留针25-30分钟,起针后应用棉球稍加压针眼,以防出血。 (2)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本法是根据中医针灸的经络理论,用对该病有针对性的中西药进行穴位注射,可起到调节神经,营养神经, 改善大脑功能及肢体功能的作用。临床上针对患儿病症有选择性的用药,效果显著。我们选用的药物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配2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一天1次,每次一支,4周为一疗程。注射部位为曲池、外关、合谷为主。 (3)神经损伤治疗仪:有A和B两个电极, A极放在曲池附近,B极放在左手掌背面。每天一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频率为0.8Hz,电流为2.5A。临床治疗时,电流可根据患者手的振动幅度而适当调整大小。主要作用:肌肉的被动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产生的“泵”作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提高代谢和营养,延迟萎缩,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修复。 (4)中药熏蒸:患肢放入中药熏蒸机内熏蒸,每日一至二次,时间为20分钟,温度为50℃。主要作用:热与药物的配合使用,使局部肌肉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肌营养代谢加快,肌细胞的活性增强,改善肌营养状态,从而具有改善肌萎缩,提高肌力等作用。 上述治法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和营调卫、养血生肌的作用。可改善肌萎缩,提高肌力,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修复。临床上对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病情改善不明显,不妨采用上述手法治疗,多种手法结合应用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惟在人之活学善用耳。临床治病当谨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古训方可万全。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体会(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体会(1)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骨科;固定;肘内翻 【摘要】目的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和外固定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方法自1996年3月~20XX年3月采用“拔伸牵引旋转捺正前顶后拉屈肘”方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1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年,优101例,对位良好,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翻;良45例,对位1/2以上,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内;差10例,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以上或肘内翻15°以上,发生率%,优良率达%。结论该手法整复和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且并发症发生率少。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骨科;固定;肘内翻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青少年常见骨折,占肘部骨折的50%~%,多数均可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现将1996年3月~20XX年3月我院采用保守治疗即手法整复及石膏托加两侧条外固定治疗并有随访结果的156例肱骨髁上骨折资料整理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男89例,女67例。年龄2~14

岁。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其中尺偏型88例,桡偏型68例。骨折移位按陈博昌提出Gartland改进分类标准[1],156例均属Ⅲ型。均无血管、神经合并伤。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7天,所有病例均有3个月以上随访。 治疗方法 拔伸牵引患者仰卧于床上,根据情况采用臂丛麻醉或不麻醉,两助手分别握前臂及骨折近端的上臂,行拔伸牵引,以牵开重叠为度,约3~5min. 旋转捺正如果有旋转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术者双手握住远端骨折区,协助远端助手使前臂旋前,然后术者一手掌大鱼际肌靠骨折近端,另一手掌大鱼际肌靠骨折远端,用“捺正手法”[2]矫正侧方移位。 前顶后拉屈肘纠正上述移位后,术者蹲下,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其他手指环抱骨折近端前方向后按压,同时告诉远端助手在拔抻基础上徐徐屈肘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肘关节屈曲呈超过90°位。如尺偏型,将前臂向桡侧外展,使骨折端桡侧骨皮质嵌插。上述手法常可一次完成复位。 固定方法 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后,采用长臂石膏托及肘关节两侧石膏条固定上臂肘关节,前臂于屈肘90°位,尺偏型前臂旋前位固定,桡偏型旋后固定。如肿胀严重,则不必强求90°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的康复方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得康复方法 【摘要】 目得探讨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得康复方法,以降低肘内翻得发生率、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得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得骨科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方法,观察组患儿除常规功能锻炼外,根据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得原则进行肘外翻练习。比较两组患儿得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并在3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患儿肘内翻得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得骨折愈合时间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提携角变化得优良率为83。30%与90。00%,均优于对照组得80.00%与6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3个月得随访,观察组患儿得肘内翻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得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中,应用肘外翻练习可以有效预防肘内翻得发生,且有助于患儿肘关节得功能恢复,对骨折愈合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肘外翻练习;功能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就是儿童最常见得肘部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肘内翻畸形就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得并发症。据有关文献报道,国外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得发生率达57.0%,而国内则为48、9%。临床上为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在治疗上不断改进创新,在手法或手术复位固定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但仍无法避免肘内翻得发生,严重者只能进行肘内翻矫形术、这样既增加患儿得痛苦与家庭得经济负担,也影响患儿肘部功能,造成肘部外观得缺陷,最终可能导致患儿产生悲观心理。鉴于肘内翻得发生率居高不下及其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如何预防肱骨髁上骨折后发生肘内翻就是个亟待解决得问题。笔者基于对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机制得认识,对常规康复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常规康复锻炼得基础上进行肘外翻练习,从而达到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并发肘内翻畸形、减少患儿痛苦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得目得,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方法

肱骨髁间骨折 1.按受伤机制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伸直型: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手掌和人体重力向上、下传导并集中在肱骨髁部,暴力作用于尺骨,向上撞击使肱骨内、外髁分离,远端分裂为两块或多块并向后方移位。 屈曲型:肘关节在屈曲位时直接撞击地面,也可能由于尺骨鹰嘴向上撞击所致。尺骨断面呈三角型,当暴力传导至该部时,尺骨鹰嘴犹如楔子撞击内外髁间的滑车沟,致两髁间分离移位,而肱骨下端向后移位。 此骨折,按其骨折线可分为V型、T形和Y型,有时肱骨髁不部可分裂为三块以上,即属粉碎性骨折。 11 2. Riseborough--Radin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为四度:

Ⅰ°: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关节面保持平整。 Ⅱ°:骨折块有移位,但两髁无分离及旋转,关节面也基本平整。 III° :骨折块有分离并有旋转移位,关节面破坏。 IV°:肱骨髁部粉碎成三块以上,关节面破坏严重。 手术关键步骤 1.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置于胸前(不能安放止血带),常规0.5%碘伏消毒,铺无菌近端,贴护皮纸; 2.取肘关节后侧切口,沿上臂后正中线,在尺骨鹰嘴处向外侧成弧形,继续沿尺骨脊外侧向远端延伸,总长度约20cm; 3.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向两侧剥离; 4.在肘管处切开深筋膜,显露尺神经,并向远近端游离,总长度约10cm,橡皮引流条保护尺神经; 5.尺骨截骨:分离尺骨鹰嘴后方的软组织,保护肱三头肌腱附着处,尺骨鹰嘴两侧显露尺骨鹰嘴半月切迹,用2.5mm克氏针在尺骨鹰嘴顶端向尺骨远端钻2孔,在距离尺骨鹰嘴顶点约2cm处向半月切迹无软骨处截骨,V形(尖端向远端)截断尺骨鹰嘴; 6.将尺骨鹰嘴及肱三头肌建向近端牵开,可以先找到桡神经予以保护;为获得更好的显露,可以从内外侧骨膜下剥离; 7.显露并清理骨折端,复位髁部及肱骨远端内外侧柱,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髁部及近端干部,直视下用加压螺钉固定髁部,如果髁部关节面粉碎,可以植骨后再固定,防止直接加压导致滑车变短; 8.内外侧分别放置塑形的重建接骨板,内侧接骨板放置于前内侧,外侧接骨板置于前外侧或者后外侧; 9.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螺钉长度,不能有螺钉进入关节内; 10.复位尺骨鹰嘴,双克氏针及8字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透视确认尺骨鹰嘴复位情况及克氏针长度; 11.尺神经皮下前置,筋膜条固定尺神经,注意勿出现扭转及卡压; 12.冲洗切口、清点纱布器械无误,放置引流管一枚,依次关闭切口,石膏托固定于屈曲90°位。 注意事项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多数需要双钢板在不同平面固定; 尺神经要远离钢板或者前置; 滑车宽度要重建,滑车粉碎性骨折防止应用拉力螺钉后宽度丢失; 尺骨鹰嘴截骨要慎重,V形截骨的尖端要指向远端,增加接触面积,张力带钢丝比松质骨螺钉稳定; 术后不惜代价预防肘关节僵硬; 尺骨鹰嘴牵引的适应症:肱骨髁上骨折 方法:见图

手术_3.4.4.1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编号】3.4.4.1 【手术名称】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英文名称】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别名】肱骨踝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ICD编码】79.3108 【概述】 肱骨下端骨折按其部位不同计有: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髁骨折,肱骨髁间骨折以及肱骨外上髁骨折等。每种骨折又分若干型或度。据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24%,为第4位。内上髁骨折占0.94%,为第29位。外髁骨折占0.83%,为第32位。髁间骨折占0.38%,为第48位。在儿童上述骨折可以是骨骺分离。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绝大多数可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疗效多满意。无移位的其他髁部骨折或骨骺分离,亦无手术指征。有移位的髁部骨折,特别是经关节骨折或骨骺分离,需手术复位和内固定(图3.4.4.1-0-1~3.4.4.1-0-4)。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4.4.1-1~3.4.4.1-4)。

【适应证】 1.肱骨髁上骨折,疑有前臂血供障碍经严密观察、放大肘关节伸直度,正确复位解除内部压力、血管扩张剂应用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血运仍无改善者,需紧急手术探查肱动、静脉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 3.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经手法、牵引复位失败者。 4.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移位显著者。 【禁忌证】 【术前准备】 准备适当的固定器材。如克氏针及相应工具。 【麻醉与体位】 儿童选择全身麻醉,青少年可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高位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前侧入路取平卧位,伤侧上肢外展置于小手术台上。后侧入路取半侧卧位,伤侧肩胛下垫高40°~60°,肘关节屈曲90°置于胸前。 【手术步骤】 1.肱骨髁上骨折前路血管神经探查与骨折内固定术(Anterior Exposure o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