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第2节滑轮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 拉力的功率为200W

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 拉力F的功率为20W

D. 拉力F的大小为90N

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 P甲>P乙

B. P甲

C. W甲

D. W甲=W乙η甲<η乙

6.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物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甲

B. F甲>F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

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

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

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

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1W

B. 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A是运动的

C. 物体A前进1m,重力做功200 J

D.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5N

9. 如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用力F水平向右拉动绳端,使重物A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的功率为10W,物体A重150N,则

A. 拉力F的大小为40N

B. 拉力F做的功为6J

C. 物体A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100N

D. 绳端的移动速度为0.3m/s

10. 质量是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图所示的装置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2N,不计绳重、弹簧测力计重、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则()

A.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2N

B. 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6N

C. 在1s内拉力F做功12 J

D. 在1s内拉力F的功率为4W

11.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重1000N,物体B重600N,此时物体B恰好能匀速下降;当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在5s内匀速向左移动1m,若不计动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为300N ,拉力F的功率为60W

B. 拉力F为600N,拉力F的功率为120W

C. 物体A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600N

D. 绳子拉力对物体B所做的功为600J

12.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体积相同的重物A、B。已知A和B的密度之比为1:3,甲滑轮组中动滑轮总重为G甲,且G甲:G A=1:3;乙滑轮组中动滑轮总重为G乙且G乙:G B=1:2。若使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把物体A、B匀速提升高度为h A、h B,且h A=2h B(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和两滑轮组的总功率之比分别为()

A. η甲:η乙=3:4

B. η甲:η乙=9:8

C. P甲:P乙=4:3

D. P甲:P乙=16:27

13. 用滑轮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如果每个滑轮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都相等,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及在绳端所用的拉力F1:F2分别是(不计轴处摩擦及滑轮架的重)()

A. 2:3 9:8

B. 3:2 9:8

C. 1:1 3:2

D. 3:2 1:1

14. 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提起重力G1=G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若所用拉力F1=F2,已知甲的机械效率50%,则(不计绳重及摩擦)()

A. 乙的机械效率75%

B. 乙的机械效率80%

C. 拉力F1做的功与拉力F2做的功之比3:2

D. 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3:1

15. 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 力F1做功的功率大

B. 甲滑轮组的额外功较大

C.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D. 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

16. 一个质量为70 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包括滑轮组及装石板的托板)提升石板。已知托板重200N,每块石板重100N,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在4s内匀速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那么,该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石板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取g =10N/kg)()

A. 该工人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做的额外功一定是500J

B. 该工人在4s内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的有用功率一定是500W

C. 此装置动滑轮的质量是5 kg

D. 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82.1%(结果保留1位小数)

17. 如图所示,每个滑轮均重12N,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内物体移动了8m,拉力F所做的功为1280 J。若不计绳重及机械内部摩擦,则()

A. 拉力F的大小为60N

B. 滑轮组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1184J

C. 拉力F的功率为32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2.5%

26.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70N,拉力F的功率为P1=80W,在10s内拉力F做的功为W1;若将滑轮组绳端的拉力换为F2,在拉力F2的作用下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2的功率为P2,在10s内拉力F2做的功为W2。忽略滑轮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40N ,W1=800 J

B. F2=35N, W2=140J

C. P2=160W, W=1600 J

D. W1=700 J,W2=700 J

18. 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 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中,错误的是()

A.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

B.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

C.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

D. 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1m/s

19. 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密度为ρB,受重力为10N,动滑轮受重力为1N,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物体B在水中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若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A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s,拉力做功为2.5 J 。若撤去水平拉力F,物体B刚好在水中匀速下降(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正确的是()

A. F=5N

B. F=10N

C. η=90%

D. ρB=10×103kg/m3

20. 用滑轮组将密度为 2.8×103kg/m3,质量为56kg金属块完全在水中匀速提升0.5m,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F,动滑轮中120N,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平衡力

B. 拉力F的有用功是280J

C.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200N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21. 图中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4N的作用下,1s内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0.2m。不计绳重和轴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4m/s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7.5%

C. 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为10N

D. 滑轮组对物体A做功的功率为1.6W

22. 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80N的物块A正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

A. 2s内,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0.4m

B. 拉力F的大小为40N

C. 2s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物块A所做的功6 J

D.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5W

23.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匀速运动是受的阻力为56N ,拉力F1的功率为P1。若滑轮组在拉力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拉力F2的功率为P2 。滑轮自重和绳重忽略不计。则下列正确的是()

A. F1=168N P1=225W

B. F2=210N P2=35W

C. F1=3 F2 P1= P2

D. F1= F2 P1=3 P2

24.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6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F1=150N,物体A 运动的速度为0.6m/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f1,拉力F1的功率为P1。当滑轮组在拉力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以速度V2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为f2,拉力F2的功率为P2 , P2=3 P1。滑轮自重和绳重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f2=30N

B. P2=90W

C. F1=3F2

D. f1=f2

二、填空题

25. 如图所示,使用一个重力为G1的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物;不计绳的重力和滑轮上各处的摩擦,这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改用重力为G2的轻质材料的新动滑轮后,再回来提升这个重物,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提升到85% 。则新动滑轮的重力是原来动滑轮的重力的_____倍。

26. 如图所示,小民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A和物体B。当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F1;当提升物体B时,小民对地面的压力为F2 。已知小民的质量为

65kg,物体A的质量为90kg,物体B的质量为50kg。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民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1:F2=___。

27. 小军利用滑轮组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如图所示,第一次提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小军对地面的压力为F1;第二次提升时,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匀速提升,小军对地面的压力为F2,

F1:F2=1:4,已知小军的质量为70kg,提升的物体质量为90 kg,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军对绳子的拉力与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则第二次浸没在液体中匀速提升时,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N。

28. 工人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矿井中的物体A和物体B先后匀速提升上来。动滑轮重50N,物体A和物体B所受重力之比为2:1,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5% 。若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B时,在10s内物体B上升5m,则提升物体B时,拉力的功率为___W。

29. 如图所示,重4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所受的滑动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物体A在2s内前进了0.2m。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轴摩擦,拉力F的功率等于____W。

30. 如图所示装置,物体B所受重力为G B,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小明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物体B以速度v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将物体B换成物体C后,小明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物体C以4v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第二次水平向左拉物体A时,拉力的功率是__。

31. 一个质量为65kg的工人,用图所示的装置提升一堆水泥砖。若动滑轮重50N装水泥砖的托板重

200N,每块水泥砖重100N。不计摩擦和绳重,当工人匀速提升水泥砖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__%(g取10N/kg)

32. 一个质量为70kg的工人,用图所示的装置提升一堆相同的金属块。若动滑轮重50N,装金属块的托板重100N,每块金属块重100N。不计摩擦和绳重,当工人匀速提升金属块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_____%。(g取10N/kg,结果保留整数)

33.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1.4×104N的货物A,货物A的体积为0.2m3,当货物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货物A在2s内匀速升高1m,绳端C处拉力F的功率P=7.5KW。(忽略绳重和摩擦,g取10N/kg),当货物

A完全出水后,在空气中被匀速提升时,滑轮的机械效率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4. 右图是用来提起货物的简单机械组合装置,已知BO=2AO。若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80%,当吊起重为1000N的货物是,拉力F与货物重G之比为 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1.BD 2.B 3.AC 4.A 5.A 5.B 6.BD 7.ABD 8.C 9.ABC 10.B

11.BD 12.B 13.ACD 14.ABC 15.D 16.BC 17.AC 18.ACD 19.BCD

20.CD 21.AB 22.D 23.BD 24.BD

二、25.9/17 26.1:5 27.600 28.62.5 29.0.8 30.7.5G B V

31.80 32.89 33.82% 34.5:8

(完整版)《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康城学校谈丽丽 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图不够仔细,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学生对动力和阻力对杠杆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理解不够;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是难点。,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动滑轮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杠杆和滑轮”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和应用,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第2节滑轮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 拉力的功率为200W 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 拉力F的功率为20W D. 拉力F的大小为90N 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 P甲>P乙 B. P甲F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 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 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 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 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简单机械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杠杆和滑轮的工作原理; 2、能够分析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对力的改变方式,分析滑轮组的受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和滑轮现象。 教学内容 内容回顾 1、什么是力? 我们将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二力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般情况下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场力”。其中重是重力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受到的力;弹是弹力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通常包括地面的支持力、水的压力和绳索的拉力等,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的;场力一般指电场力和磁场力。 【教法】引导学生回顾。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杠杆) 【知识梳理】 1、概念:如下图所示,各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都是绕这某一点固定转动的,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2)动力:为达到目的而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 F表示。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 F表示。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 L表示。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 L表示。 2 【教法】 通过展示图片和举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使杠杆。 【例题精讲】 例1.一根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这根棒就叫做杠杆。杠杆的支点是指,作用在杠杆上,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 ,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到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教法】:逐步帮主学生疏导概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杠杆概念。 【解析】:根据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是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由杠杆的五要素可知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使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阻力,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答案】:硬;绕固定点旋转;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阻碍;支点;动力作用线;垂直。 【课堂练习】 1.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教法】: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进行认真的梳理和解剖。 【解析】: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是支点到延着力的方向的最短距离,就是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和试题

滑轮知识点总结 对比学习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实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方法:若要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用n个滑轮;只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n-1)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最多相差1个;接线方法:奇数根绳子从动滑轮开始接线,偶数根绳子从定滑轮开始接线。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 简单说就是: 定滑轮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不省力,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绕线方式: 奇动偶定(绳子段数为奇数时先绕动滑轮,偶数时先绕定滑轮),滑轮组省力但不省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nF G:重物重力,n:绳子段数,F:自由端拉力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2)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3)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含杠杆、滑轮组、压强、浮力)

力学综合题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09四川绵阳)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0~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 .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 .2s~5s 内,小车在运动2 m D .5s~7s 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 m/s 【解析】本题是s-t 图象,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在前两秒时,运动的时间是2秒,运动的路程是2米,随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增大。到了第2秒到第5秒之间,运动的时间是3秒,运动的路程是0米,时间在增大上,而路程却不变,说明小车停止运动的。从第5秒到第7秒,运动的时间是2秒,运动的路程是4米,时间增大,路程也增大。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答案】 A 【例题2】(09南昌)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 ⑶用调节好的 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2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 ⑷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 解题关键是理解天平和量筒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图 1 图2

自行车上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完整版

自行车上简单机械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自行车上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永春县苏坑中心小学张建基 2008年11月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自行车上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八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国家是个自行车大国,让学生研究所熟悉的自行车这个综合运用简单机械的交通工具,将前几课所学的机械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本课题中每个学生将分析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两个机械结构,然后再寻找自行车上更多的简单机械,最后集中探讨本单元所认识过的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它们的作用,从而形成对简单机械的总体认识。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本单元的前七课中已经知道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了解到这些机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认识到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对本单元的机械与工具的动手操作较感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让学生自己试着从自行车身上寻找简单机械,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自由组合小组的合作探究,有利于优势互补,通过学习评价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欲望。 设计思想:农村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而高年级学生又常使用到自行车,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把自行车推入课堂,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结合自己的骑车经验来探索本节课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并迸发立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行车运用了链条和齿轮、轮轴、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初中物理杠杆与滑轮基础知识及练习

初中物理杠杆与滑轮基础知识及练习 一.知识回顾 1.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___叫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 (2)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____,可以在棒的一端,也可以在棒上其他位置,用字母__表示。 ②动力和阻力:______叫做动力,而_________的力叫做阻力,动力常用字母___表示,阻力常用__表示。 ③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常用__、__表示,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___的距离。 (3)分类: 省力杠杆:L1_L2F1_F2 如________ 费力杠杆:L1_L2F1_F2如________ 等臂杠杆:L1_L2F1_F2如________ (4)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指的是杠杆处于__或____运动状态。 ②条件:__×__=__×__即公式:__=__。 2.滑轮 (1)动滑轮与定滑轮: 轴能否移动能否改变力的方 向能否改变力的大 小 距离 动滑轮 定滑轮 (2)滑轮组 ①优缺点: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优点是既能__又能改变__,不足是要_____。 ②省力规律:在不考虑绳子重及滑轮重和摩擦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______,即F=______;s = _____ 3、斜面: 如果斜面光滑,可得 F = ______ 从中可见,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4、轮轴: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转动的速度 5、对于机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省距离,但绝对没有____的机械 1.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点O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的重力)

2.如图中均匀直棒OA可绕O点转动,请分别画出水平拉力F和重力G的力臂. 3.试在图上画出F1和F2的力臂 4、如图3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5.在图3所示的四种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图3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表3-1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简单机械》 作者姓名张友全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八年级(下) 所需时间课内探究3课时,课外探究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简单机械》这一主题单元,是力学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涉及到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关于平衡状态,初中物理仅仅涉及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是必做实验。 本单元专题一杠杆,专题二滑轮,专题三通过活动探究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应用,专题四是机械效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合理的实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滑轮,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专题三的课外探究活动设计,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各种简单机械形成感性认识,再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应用,最后在分析其优缺点,让学生可以较全面的把握简单机械相关知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3.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4.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5.会安装滑轮组,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6.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能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通过实验了解机械效率高低与物重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如何合理选用简单机械。 3.通过将常见的工具抽象成平直杠杆,感受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4.能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5. 经历学习过程,进一步锻炼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滑轮 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 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 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 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 使用定滑轮24610下 使用动滑轮12320上 交流论证: 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 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 实验结论: 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 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 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可见定滑轮的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由于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所以使用定滑轮时,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下降的距离s相等。 ①动滑轮也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支点O在滑轮的边缘上,动力臂l1为滑轮所在圆的直径,阻力臂l2为圆的半径,因此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的两倍,故动力F1是阻力F2的二分之一,即使用

深度学习之初中物理杠杆与滑轮练习题

杠杆与滑轮 一、基础知识 1.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___叫杠杆,杠杆可以是直也可以是曲的。’(2)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____,可以在棒的一端,也可以在棒上其他位置,用字母__表示。 ②动力和阻力:______叫做动力,而_________的力叫做阻力,动力用字母___表示,阻力用__表示。 ③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用__、__表示,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___的距离。 (3)分类: 省力杠杆:L1_L2F1_F2 如__;费力杠杆:L1_L2F1_F2如__;等臂杠杆:L1_L2F1_F2如__。 (4)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指的是杠杆处于__或____运动状态。②条件:__×__=__×__即:__=__。 2.滑轮 (1)分类:定滑轮的实质是___杠杆,优点是_______; 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的杠杆,优点是能省__的力,不足是______。 (2)滑轮组 ①优缺点: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优点是既能__又能改变__,不足是要_____。 ②省力规律:在不考虑绳子重及滑轮重和摩擦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___,即F=____。 二、按要求画力臂 1﹑下图中,请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 2、画出下图中杠杆示意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已知力臂画力。 1·如下图,一个绕O 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 2(或F 1)的方向,以及动力F 1(或F 2)的力臂,在图中补全F 2(或F 1)的力臂以及动力F 1(或F 2)。 四、画最小的动力 1、如图1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 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 . 2﹑如图所示,唐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3、要求用一最小的力F 使上右图中的曲形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此力F 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 4.如图所示,O 为杠杆AC 的支点,在B 处挂一小球,AO =OB =BC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画出作用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 ,并标出F 的方向 五、给滑轮组绕线 1、右图,按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图12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3、一个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上图3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900N ,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N 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4、用右下图C 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 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 5m 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O A B C A O △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背景与教学任务分析 《简单机械》复习就是初三第一轮复习中力学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内容。本章内容复习利用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杠杆、滑轮,第二课时为机械效率。本节为第一课时,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在情景中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分类应用及杠杆平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过程与方法】 1、针对典型的作图,回顾杠杆五要素及分清省力与费力的道理 2、利用典型例题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各种杠杆与滑轮的认识,体验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2.难点: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作图四、学习资料与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您有什么办法能轻易的搬动重500N 的物体?【方法一:杠杆】1)什么就是杠杆 瞧图,说定义2)杠杆五要素 学生瞧图,回忆杠杆五要素例1、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例2、如图,l2就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2 3)杠杆的平衡条件 A 、请您算一算:当F 1多大时才能撬起重为500牛的大石头?已知L1=1m,L2=0、2m B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4)杠杆的分类 O F 1 F 2 A B

种类条件好处代价实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老虎钳、扳 子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费力镊子、吃饭筷子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相等力和距离两者都 不省也都不费 天平 注意: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就是没有的! 【方法二滑轮】 1)定滑轮与动滑轮各自的特点 A.动画展示 B.问题:用这两种滑轮将500牛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拉力分别为多少?(不考虑摩擦与滑 轮重) C.学生回忆,说出定滑轮与动滑轮各自特点 2)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实质 画图,指出定滑轮就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就是一个省力杠杆 3)滑轮组 A、用这些滑轮将500牛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拉力分别为多少?(不考虑摩擦与滑轮重为20牛) B、若物体移动1米,则绳子自由端分别移动多少米? C、滑轮组的公式:F=G/n s=nh 4)滑轮组的绕制 A、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已知类:从自由端绳子处入手,逆着拉力方向由外向里的绕线方法 B、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可确定类:奇动偶定由里向外 C: 最省力:从动滑轮开始; 个数不同:从个数少的开始 【方法三斜面】 1)斜面的省力原理:FL=Gh 2)生活中的斜面 六、练习 【A组: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就是:( )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若在实验前出现如图1所示的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 (2)如图2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 处挂同样的钩码_________个. (3)如图3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就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第二节滑轮(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 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轮轴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 有一个。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d、挑东西的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轮轴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省力 B、省距离 C、改变力的方向 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 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其目的在于。 8、如图中的滑轮是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

(完整版)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一、杠杆习题 1.图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杆上标尺每格的长度相等,在杠杆的A处挂着4个均为10N的钩码,这时B处的拉力F是() A.30NB.20NC.40ND.25N 2.以下装置中,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斜面B.液压机C.天平D.连通器3.如图所示,杠杆的一端A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 AC=15cm,CB=60cm,则动力F跟物重G之比是() A.1:4 B.4:1 C.1:5 D.5:1 4.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平衡 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一定在支点的两侧 C.杠杆一定有支点 D.杠杆一定是直的 5.如右图所示,杠杆ab的中点挂一物体G,杠杆可绕轴a转动, 则水平拉力F的力臂应是() A.ac B.ab C.ad D.bd 6.1.5N的动力F1和15N的阻力F2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杠杆达到平衡,则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之比为() A.1∶1 B.10∶1 C.1∶10 D.无法比较 7.(多选)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 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的力臂为零 8.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加一个力F使杠杆平衡,并且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 力() A.就沿MQ方向B.就沿MP方向 C.应沿MN方向D.可沿任意方向 9.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CA的中点用细绳挂上一个质量为G的重物,为使杠杆在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位置处于静止,可在A端加不同方向的力,如F1、F2、F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2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新人教版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时间 标题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中心发言人成员 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新教材将相关知识整合为本章,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本章第一节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第二节滑轮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后面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第三节机械效率是对前面滑轮知识的综合、扩展和运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对简单机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杠杠、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杠、滑轮,以达到省力和方便的目的。1、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来看,初二学生的几何作图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应用到物理学上还有一段距离;其次要作好图,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力的三要素”作图及“物体受力分析”有较好的掌握。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综合概括能力较差,所以很难从日常工具中抽象出杠杆模型,更难画出一些变形的杠杆的示意图。学生对支点理解具有局限性,不少学生误以为支点是固定不动的一点,遇到运动的物体如动滑轮这一特殊杠杆时,如何确定支点就难了,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以为动力和阻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有的同学在具体画力臂时,常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错误地当成力臂,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往往很难全面照应,要正确地作好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分析与综合,抽象

滑轮及做功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做功滑轮、滑轮组 滑轮 定义种类特点实质图例作用周边 有槽, 可以 绕着 装在 框子 里的 轴转 动的 小轮 定滑 轮 轴固定 不动,轮 绕轴心 转动 等臂 杠杆 能改变 施力的 方向 动滑 轮 轮随物 体一起 移动 动力 臂为 阻力 臂二 倍的 杠杆 能省一 半力 滑轮组动滑 轮和 定滑 轮组 合在 一起 既能省 力,也 能改变 施力的 方向 机械功1. 功

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和距离垂直。 公式W=Fs 单位焦耳,1J= 1N·m 【说明】对功的单位的认识: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一个中学生爬高2m,对自己做的功大约是1000J。 【注意】应用功的公式时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与力及力臂的乘积(牛·米,

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易错点】物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即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搬物未搬动);物体未受力而凭惯性运动(足球被踢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对车上的人没有做功)。 2.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六)机械效率 1. 几个概念: 定义公式

初中物理杠杆和滑轮基础练习题

初中物理杠杆和滑轮基础练习题 一、是非题 1.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2.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所以使用滑轮不一定省力。()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也能省一半距离。()4.使用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只能省一半力。()5.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滑轮是没有的。()二、填充题 1.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____ 力,但可以改变____ 。 2.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 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 米。 3.如图2所示,重物G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F 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 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 牛,钩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为____ 牛。 4.如图3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为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牛。

三、选择题 1.图13—13中,A、B、C三种情况的重物和接触面相同,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2.图13—14中所示的需要施加的哪个力最小:[] A.滑轮组(1) B.滑轮组(2) C.滑轮组(3) D.滑轮组(4)

3.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所用的拉力中,力[ ] A.F 1最大B.F 2 最大 C.F 3 最大D.一样大 4.使用滑轮组可以 [ ] A.省力又省距离 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D.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5.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 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 甲与F 乙 的大小分别为 [ ] A.40牛,20牛B.20牛,40牛 C.40牛,40牛 D.20牛,20牛 6.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600牛的物体,最小的拉力是(不计动滑轮重力及摩擦) [ ] A.600牛 B.300牛 C.200牛D.100牛 四、作图题 1、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在图6中分别根据对绳子拉 力F的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教学文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 3.要点透析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

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序号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阻力×阻力臂 N·cm 1 0.5 20 10 1.0 10 10 2 1.5 20 30 1.0 30 30 3 2.0 20 40 4.0 10 40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公式表示为:, 即.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2】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A处钩码应挂A.6个 B.3个 C.2个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题(含杠杆、滑轮组、压强、浮力)全面

力学综合题 【1】(08崇文一模)如图25所示是起重机的结构示意 图。用它把质量为2×103kg,底面积为1m2的货箱 G匀速提起。(取g=10N/kg)问: (1)当货箱静止于水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 是多少 (2)若把货箱匀速吊起3m,起重机对货箱做了多少功 (3)吊起货箱时,为使起重机不倾倒,在它右边加挂质量为多大的铁块已知:OA=10m,OB=5m。(设起重机所受重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O点。) 【2】(08西城一模)磅秤上有一个重1500N的木箱,小明站在地 上,想用如图29(甲)所示的滑轮组把这个木箱提升到楼 上,可是他竭尽全力也没有提起,此时磅秤的示数为40kg。 于是他改变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如图29(乙)所示,再去提 这个木箱。当木箱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板的压力为100N, 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取g=10N/kg。求小明的体重和提升木箱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08昌平一模)如图30所示,一正方体合金块M的 边长为20cm,把它挂在以O为支点的轻质杠杆的A点 O A B 处,一个重为640N的人在杠杆的B点通过定滑轮用

力F 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M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04 Pa ,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04 Pa ;若把M 浸没于水中(M 与容器底不接触),人用力F 2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为×104 Pa ;已知人单独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04 Pa .(g 取10N/kg )求: (1)力F 1的大小; (2)合金块M 的密度; (3)当 M 浸没于水中时,若剪断细绳,合金块M 沉于容 器底,则M 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多大. 【4】 (08朝阳一模)图23是简易 电动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MN 为质量可以不计、长4m 的横梁,行走装置可以把提起的重物在横梁上左右移动。提升电动机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组 提起重物,滑轮组的结构如图。当提起的重物质量是,钢丝绳重和轮、轴间摩擦不计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当以s 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 少电动机拉动钢丝绳的功率是多少 若行走装置和提升电动机的总重是×103 N ,提起重物质量为2t ,行走装置使提起的重物沿横梁从中点A 移到B 点,以M 点为轴,N 点向上的支持力增加了6×103 N ,MB 的距离是多少(g 取10N/kg ) 图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