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

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

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55842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55842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1、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2、各级各类学校应设立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确定专人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并有专职或兼职的疫情报告人员。 3、开展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季节~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加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4、定期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并对全体教师定期体检~患有传染性疾病者应休息治疗~在治愈康复后方可上岗。 5、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有计划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卫生。 7、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工作~防止食源性、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8、搞好教室卫生~坚持开窗通风换气、湿式扫除制度。 9、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儿童入托、入学时~应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学生~应暂缓入托、入学时间~督促其到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种。 10、加强晨检及因病缺课原因调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1、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高平市疾控中心报告~并做好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对被污染的物品、食物及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停止学生集体活动。

12、积极配合疾控机构进行传染源追踪调查~并认真落实疾控机构提出的 1 各项防治措施。 13、对学生的室内活动场所和公共物品应定期消毒。 14、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或未按照本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等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健医生,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 一、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生活。 二、各班主任和保健医生应认真执行“晨午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三、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儿童生病,吃药的情况告知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当发现儿童已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将情况告知幼儿园,积极配合幼儿园严格执行隔离治疗制度,避免传染性在幼儿园的蔓延和传播。 四、如在幼儿园内已经发现传染病病例,保健人员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园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尽量降低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几率。 五、保健人员和班主任教师应密切关注患儿所在班级及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将情况告知全体家长,共同做好语法感工作。 六、班主任教师应细致的做好儿童的生活保育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如发现儿童有异常情况(如发烧,出皮疹,呕吐,腹泻等)应及时汇报情况,并及时通知患儿家长。 七、建立传染病患儿的疾病档案,及时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 八、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九、认真执行“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制度,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doc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实行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实行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健康教育。 1.定期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 2.根据传染病疫情,适时开展传染病防控救治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传染病的能力。 3.在病人来院进行保健、诊疗、康复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4.通过专家讲座、义诊、咨询,利用宣传橱窗、版报、图片、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以多种途径对病人及公众开展健康教育。 三、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四、实行国家免疫规划制度,按规定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五、对传染病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实行首诊负责制。 六、严格执行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重点传染病监测报告。 七、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原则,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方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 八、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防止传染病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九、诊疗过程中传染病的防控。 1.按国家要求设置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医院指定的科室进行诊治。不得歧视、推诿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2.对患有甲类传染病以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必须安置到医院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隔离和治疗。对其他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根据需要按规定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 3.按国家规定对特定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转诊、追踪随访。 4.配合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处理。 5.根据需要,按国家规定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尸体解剖查验。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的预防制度 1、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做到六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预防工作要把好三关: (1)晨、午检关(见晨、午检制度)。早发现、早报告,幼儿缺勤三天内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2)入园体检关。不合格者坚决不得入园。 (3)消毒、隔离、检疫关。坚持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常规,按各种传染病的规定执行隔离期,对密切接触者实行检疫期,检疫期间不得与其他班级接触,并暂停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3、抓好二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 A、检疫期内不混班,不串班,单独管理; B、针对传染病的接触者投放预防药,增强抵抗力; C、患者隔离期满痊愈后持医院医生证明,到医务室经保健医检查登记后方可入园。 (2)切断传播途径: A、切断呼吸道传染途径; a、室内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 b、采用消毒液对空气消毒; B、切断消化道传播途径: a、坚持做到入园时、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b、坚持不吃生冷、腐烂、变质、不清洁的食物; c、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玩具、卫生间的彻底消毒擦洗; d、对餐具柜内消毒30分钟; e、消灭蚊、蝇、老鼠、蟑螂等传染病的媒介。 C、保护易感人群: a、各班主任应掌握班内易感儿的情况,并登记专项管理。易感儿:经常感冒发烧者;得过肠道传染病者;有过其他病史者。 b、加强易感儿的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合理安排饮食,提高抗病能力。 c、根据不同流行病、不同季节及时投服预防药,降低发病率。 d、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e、家长不许进入幼儿活动室和寝室,防止疾病传染。 (二)预防隔离制度 1、幼儿园是幼儿密集的地方,必须加强传染病的管理,防止传染病传播,确保每个幼儿的健康。 2、保健室设有隔离室,既远离幼儿活动区,又便于保健医的护理与观察。 3、隔离室备有专门物品,各项设施齐全,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平时不得挪做他用。 4、发现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及时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保健科和防疫部门,并进行登记管理。 5、对传染病患者立即隔离,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通知家属。 6、依据病种安排对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彻底做好消毒处理,保健医要直接指导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做到无暴发、无续发。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管理制度

XX镇中心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管理制度 幼儿园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幼儿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管理制度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制 1.健全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幼员工参与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1.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宣传栏、主题墙、幼儿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幼儿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2.教育幼儿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3.各级各类幼儿园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幼儿园还应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幼儿园卫生制度,依法治园常抓不懈

1.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幼儿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教室、寝室、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户外活动卫生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 2.教育局安全生产办要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管理台帐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到位。 1.早发现。幼儿园要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常态化。晨检应在保健员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班主任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幼儿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保健员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幼儿园应以班级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幼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幼儿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幼儿园园长是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除,要向教育局发出更正报告。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必须按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对不报、瞒报、漏报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患儿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患儿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患儿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45648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与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流行、蔓延和爆发,预防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避免或减少对师生的损害,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晨午检班级里保证具备几支体温计,供学生测量体温使用。晨午检时间,班主任一定要亲自过问寻查,班级内有无因病缺席的同学,缺席的同学一定要联系他的家长,弄清楚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学生在家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观察询问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班主任老师要尽早发现本班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学生,如果有学生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出皮疹疱疹、咳嗽咳痰频繁、口和手出现疱疹等症状,要及早向学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同学感觉不舒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皮疹、出水痘、两腮疼痛肿大、腹泻等传染病症状时,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同学出现发热(体温≥37.5℃)(≥38℃),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校医重新为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患病的学生要尽早隔离去医院治疗,彻底治愈后,持医院诊断书才能返校。 二、晨午检时,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时因病缺席和在校发热学生的情况尽早报到校领导,早发现、早隔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至于大面积流行蔓延。 班主任老师对因病没来上学的同学要随时与之联系,追踪该学生的患病情况,如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早向校领导报告,返校时也要持医院诊断证明。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

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目录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二、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三、学校传染病病因排查与登记制度 四、学校传染病康复学生复课制度 五、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与与报告制度 六、学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晨检报告制度 七、传染病防控定期巡检制度 八、学校流行病学调查制度 九、学校定期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十、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十一、学校突发手足口病应急处理预案 十二、学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预案 十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十四、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组 十五、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程序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信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一: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2013 排上中心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应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兼职保健医生谭田田老师负责疫情管理、消毒等工作,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生等,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辖区内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班主任、疫情报告员应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程序,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 三、学校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l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学校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机构报告疫情。五、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登记备查,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做好补种工作。 七、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卫生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 八、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教室、宿舍要经常通风,设置防蚊灭蝇设施。食堂要讲究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学生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九、任何班级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那些玩忽职守,导致传染病疫情扩散流行的班级和个人,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校学生晨检制度 一、为了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学校应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固定专(兼)职晨检人员。 二、学校应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本地学生中有传染病疫情时,对入校学生开展晨检。在有重大传染病发生时,学校应对走读学生增设午检(要求同晨检)。 三、晨检在学生早操前由班主任开展,做到人人必检,晨检发现传染病疑似症状的马上隔离治疗。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xx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xx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 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 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

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 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 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 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 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xx(所)。

传染病防治制度与管理措施

传染病防治制度与管理措施 1、各类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学好、掌握好,并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疾病控制、监督管理人员和政府有关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责任人员将最高受到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3、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疾病控制、监督管理的人,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4、预防保健组织或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5、每个单位和个人、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及医务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及扩散。 7、控制措施: (1)对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

察。 (3)对传染病病人、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8、每个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接受医保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有责任、有权检查、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对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9、为了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保证健康人群免受感染,掌握《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内的行为之一,按《传染病防治法》法规追究其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 11、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医务工作人员必须配合、服从,坚决执行上级、本单位本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布置、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积极做好防治传染病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措施,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如有玩忽职守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责任。

传染病各项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传染病管理制度

目录 一、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三、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度 四、传染病收报、核对制度 五、门诊工作日志制度 六、医院疫情自查制度 七、医院疫情奖惩制度 八、结核病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规范 十、急性弛缓性麻痹报告管理制度 十一、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十二、甲型(H1N1)流感病人会诊制度 十三、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一、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各科室均须按要求使用统一的传染病报告登记簿、门诊各科室填写统一的门诊日志。 2、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后,应立即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如在诊治过程中排除或确诊原已报过的疑似传染病,还需再次及时填卡确认或更正,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簿上(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 3、传染病报告卡及科室的传染病登记簿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必填项目不得空项;对现住地址栏要详填到门牌号。 4、各科室医务人员一旦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院感科(工作时间)或医院总值班(非工作时间),院感科、院总值班接报后立即报告分管院领导,经院领导组织人员复核确认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各科必须在24小时内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院感科(工作时间)和总值班(非工作时间)。由院感科进行网络直报。 检验科发现甲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和艾滋病时,应立即报告病人所在科室。并对其标本妥善保管,不得丢弃,以备上级卫生部门的核查和防止院内扩散及交叉感染。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检验报告单应及时发送到相关科室,以免相关科室延误传染病疫情报告。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新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健康检查: (一)幼儿初次入园须经妇幼保健科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检查表和保健卡。 (二)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 (三)在园幼儿离园5个月以上者,返校时须重新体检。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要进行检疫,经体检证实健康者方可回园。 (四)定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在园群体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治疗。 (五)定期体检,全园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率达100%,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评价,常见病统计及缺点矫治。每年普查龋齿、氟透、驱蛔,测听力一次。 (六)体检中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异常者均应转入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七)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儿童如沙眼、龋齿、等要建立档案,及时予以矫治,矫

治与转归情况详细记入缺点矫治登记或档案中。 (八)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教师健康检查: (一)教师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有携带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区)以上医疗保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二)患有皮肤病及患精神病者不得从事保教和炊事员工作。 三、食堂管理员健康检查制度 学校食堂管理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堂管理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二)食堂管理员由幼儿园一年一聘,学年初,幼儿园与后勤部门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信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

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控制无漏洞。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心校,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室、要通风良好;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传染病防治制度与管理措施

传染病防治制度与管理 措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传染病防治制度与管理措施 1、各类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学好、掌握好,并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疾病控制、监督管理人员和政府有关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责任人员将最高受到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3、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疾病控制、监督管理的人,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4、预防保健组织或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5、每个单位和个人、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及医务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及扩散。 7、控制措施: (1)对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3)对传染病病人、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8、每个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接受医保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有责任、有权检查、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对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9、为了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保证健康人群免受感染,掌握《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内的行为之一,按《传染病防治法》法规追究其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 11、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医务工作人员必须配合、服从,坚决执行上级、本单位本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布置、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积极做好防治传染病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

幼儿园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载英幼儿园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幼儿园相关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领导幼儿园各项传染病相关工作的开展,落实园长为第一责任人。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病种 甲:鼠疫、霍乱。 乙: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非典行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丙: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食源性疾病:幼儿园在短期内发生因食品原因引起的呕吐、恶心、腹痛、腹泻,伴有发热症状的病人10例及以上,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要求

1)在园长的领导下,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的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3)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并在24小时内以电话向所属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所属的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对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在6小时内向食品卫生监督所和上级同级教育部门报告。 三、传染病预防 1、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把好新生入园体检关。 2、每年组织师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3、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感染,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与饮用水。做好园内苍蝇、蚊虫等媒介昆虫杀灭工作。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结合诊所实际,特制定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一)诊所所有人员均为防治工作小组成员,所长负总责,临床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二)内科医师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接受区疾控中心的指导和监督。落实传染病登记和疫情报告制度。 二、疫情报告制度 (一)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报告制度,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二)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便于传染性疫情的发现、收集和报告,凡确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要在门诊工 作日志上登记患者的病名、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做好相应处 理,及时将疫情报告区疾控中心。 (四)若发现疑似甲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应在2小时内送上级 医院确诊。对其他有条件确诊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在 24小时内报告区疾控中心,对疑似病人应及时送上级医院确 诊。

社会监督制度 1.设立社会监督电话或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做好登记。 2.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 3.实施以下公开制度: (1)上岗人员必须佩带附有本人照片、姓名或编号、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 (2)公开张贴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3)公布主要检查、治疗及常用药品价格。 (4)患者诊疗完毕后,应出具其费用结算凭证。 药剂师岗位职责 1.在所长领导下工作。 2.进行药品调配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 谨差错事故。 3.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工作,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4.检查毒、麻、限制、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

传染病管理制度(八个制度一个职责)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上报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制度

幼儿园疾病及传染病预防制度 幼儿园所是易感者集中的地方,儿童经常接触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极易造成流行,必须加强落实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各项措施。幼儿园应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园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1、规定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 2、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幼儿园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报告,在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内上报靖安乡中心学校、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4、建立幼儿园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 5、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三、加强幼儿健康情况检查工作

1、开展每日幼儿晨午检工作,掌握幼儿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午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午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2、每周一次由班主任本班幼儿健康情况向全校师生进行通报,并做好记录。 四、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幼儿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2)按照上级要求,健全和执行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五、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六、严格幼儿预防接种凭证入学制度,积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要求,配合卫生院保证幼儿完成各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幼儿免疫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