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清互相平行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这堂课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导入。通过学生描画情境图中的几组线,让学生对这几组线的位置关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分类。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这样教学的:选取几张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品。通过让学生观察给这些直线进行分类。这个活动是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的,学生在汇报时能较好地说清分类的理由。分类重点放在两条直线没有交叉在一起但却是相交的这类直线上,首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它们能相交。

反思: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在本环节我能较好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分类,加深了印象。

(3)认识互相平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本环节,我在教学互相平行时,从不相交中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同一平面”“不相交”“互相”。

反思:在本环节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互相平行的特征。但我在教学本环节时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经常是我牵着学生走。特别在教学“互相平行”的时候,我主要局限在定义的教学,过于对字词的理解上,有点像在抠字眼,这与现在的教学思路不符。在说到“谁是谁的平行线”“谁是谁的垂线”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说一说,只停留在教师说,学生重复一遍的基础上,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可能不是很深。应适时地请几位学生上台指着直线说一说,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个环节我有一个疑问:在教学互相平行时,到底应该说“永不相交”呢,还是应该说“不相交”?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特别在细节的处理和语言的严谨性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优秀教案1

《平行与相交》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认识平 行线。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平行线。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长方体盒子、两根不同颜色的小棒。 【学具】白纸、彩笔、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上下学的方式是答)不管我们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上下学,我们都要经过一条条繁华的大街,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的交通设施。(课件呈现情境图)其实在这些交通设施中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课件演示每幅图中的两条线)。 活动二:认识平行与相交。 1.画图感知,认识表象。

师: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用彩笔画在纸上。 (生独立思考并画图,师巡视并搜集作品) 师:仔细观察这六组直线,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尝试分类,小组讨论交流。 2. 分类——认识相交 组织交流。 师:像这样,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在数学上我们叫相交(板书),相交的点,我们称为交点。那③④⑤就不相交了,对于这样的分类方法你有不同意见吗? 生演示③这样看是比相交的,延长后也会相交。(把③挪到相交的一类) 3. 归纳——认识平行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④⑤延长后会相交吗?那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延长后能否相交呢?(课件呈现两条直线间的距离,以此来判断两条直线延长后能否相交) 师: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 讲解:互相的含义,同时指名学生说直线a 和直线b 的关系。(理解互相平行) 巩固练习: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演示) 4. 感知同一平面内 师:刚才同学们对互相平行与相交理解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来判断这一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精心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这节课从观察“掉在地上的两支铅笔”入手,以及后面出现的跑道、电线杆、游泳池的隔离带、秋千的吊绳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看见的,通过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相交与平行现象。 3、研读教材的意图。 教材编写时,一般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在教材中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难以看清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比如画平行线这一内容,教材是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这也是我试教下来比较迷惑的地方。我反思原有的设计思路,上下来不顺的根源在于我对学生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这一操作的能力起点的判断不准确。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虽然会模仿书上的画法,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所以只要线条换了个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而要画好平行线,关键就在平移。所以在教学画平行线之前,我先让学生在平移的三角形中找出平行线,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和“直线的平行” 之间的关系,因而,学生就能由此考虑,画平行线时我们必须要平移三角板,从而找出了怎样才能保证平移三角板的方法。学生不仅绘画了,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画。 不足之处: 1、上几何课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更规范,所以这节课的很多语言都还需要好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实用完整打印版整册每课教案

最新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全册完整版含教学反思)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那么这几组直线你认为哪一组相交?哪一组不相交? 像跑道线中的这组直线,大家想象一下,画长点能相交吗?再长点呢?无限长呢?(课件演示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那么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汇报。 2、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请有问题的同学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题,老师提问: 是不是只要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呢?指黑板的一条边和门的一条边,如果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延长……延长……再延长……能相交吗?这两条直线平行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小结:它们不在一个面上,也就是不在同一平面内。今天我们只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谁再来说一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你认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板书:不相交,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果图中的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一条用a表示,另一条用b 表示,a和b谁是谁的平行线?(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或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或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 通过大家的探讨,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板书课题:平行与相交 3、深化认识 同学们概括的很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谁学的最扎实!课件出示练习:那组直线相交,那组直线平行? 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用手势表示对错。要听仔细。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互相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感受,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中进行建构,力图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

教学反思:平行与相交

教学反思:平行与相交 教学反思:平行与相交 篇一: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在设计教案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讨论、汇报,总结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对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的情况,让学生从动手延长,逐步发展到空间想象;在探究“同一平面内”时,制作直观教具,演示给学生看,这两条直线能不能称为平行或相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领会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生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判断路灯杆,跑道线、等具有代表性的两线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说明为什么相交、为什么平行、为什么垂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及时的反馈。 板书设计是本节课重要内容的提炼,能清晰地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不足之处: 1、脱离了教科书。书上的概念、练习是最基本的,练习要按照“由简到难”有层次进行。 2、在讨论怎样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学生回答用三角板量,老师应顺势引导学生,应该怎样测量,教授测量的方法。 篇二: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和相交教学反思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平行和相交 教学反思 这节课前后上了几次,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最后定稿。 第一次上的时候,由于对数字化平台的功能认识不够,以为只要在课堂上有了在线测试,并让学生在网上就今天的所学发表感想,就发挥了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因此整堂课的感觉这是一堂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课,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而且要让学生在网上发表评价,对学生的打字要求较高,四年级学生还没有这样的水平,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认识平行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平行 瓯北五小陈安娜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64认识平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像,交流,体验两条直线相交与不相交位置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经历实物到实图再到抽象图的过程,理解同一平面内涵;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3、探索画一组平行线加深由平行的形象感知到本质的内化过程。 4、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感受到一些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以观察和想像为依托,深刻理解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概念的本质属性。 课前谈话: 1、与学生接触时候的谈话 (1)初次见面我要不要自我介绍一下,不介绍你们能够知道什么?(你很会观察,其他人很会听懂别人的意思) (2)邓老师待会要和同学们在很多老师面前一起学习一节数学课,你觉得邓老师会喜欢和什么样的孩子一起上课。 (3)带上一把直尺,一把三角板,一支铅笔,我发的两张纸,这是工具要求;在课堂上如果需要同学们画的,画好后马上放下坐好,如果有同学回答问题,就要认真倾听,听出别人发言好在哪里。(4)学习之前要先来解决一个问题:这是一条线段,数学上还有一种直直的线叫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有时候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任意延长,它是没有端点的,当然了,如果我们画在纸上并不需要把整张纸画到,行吗?还有,延长和移动不一样(小棒演示),延长过程中直直延长,不转弯的,明白了吗?大家好好聪明哦! (5)让学生画一条直线 2、会场时候的谈话 (1)同学们,今天邓老师来到泰顺育才小学我很开心,我很高兴,我很喜欢,我喜欢泰顺这个名字:国泰民安,人心归顺,育才小学取得更好,培育英才。 (2)小英才们,今天上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下面的老师从温州、苍南、平阳、文成、瑞安等地辛苦地赶过来就是为了听我们上课,我们要不要跟他们打个招呼啊(指名两个说下),能用泰顺话欢迎一下吗?我们还是用普通话吧! (3)今天上课和平时有什么一样呢? (4)今天我们要学习一节四年级的课,大家有没有信心呢?有信心是件挺好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画图感知(2—3分钟)

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1、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展 示和演示,动手操作感知,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利用电脑,演示直线、线段、射线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观点。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电脑演示从直线上截取线段、截取射线。将线段一端延长变成射线。这样的演示,充分展示了三条线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比教师空洞,抽象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利用红外线电筒演示射线和无限性,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数学,理解概念。如何感受无限。射线可以向一边无限延长的特征,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解决的一个知识点。按照我们的理解射线在我们生活中的原型是没有的,即使比如像太阳光、宇宙中的光线,它们也都会射向地面、射向宇宙中的某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线段。没有生活中的原型,我们是用激光电筒照到到窗外,想象一下假如没有任何物体的遮挡,一直照下去照下去……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这一句话,头脑中自然而然感受到射线的无限性。如何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很容易被别的因素所左右。在教学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在角的形成阶段,问学生角的边还能画长些吗?为什么可以?用电脑演示,将边延长或缩短,这都是因为角的两条边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射线是可无限延长的,那么角的两条边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第二层制作玩耍活动角时,通过角的变大变小,在演示中观察讨论得到角变大了,变小了,角的两条边的'长短都没变,只是角的两条边的叉开 的大小变了。第三层比较角的大小时,用不同颜色,不同长短

的角来比较角的大小。大小一样而因为颜色的不同,让学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经过猜测,争论,最后想办法验证(重叠法比较)。排除了一切干扰因素,得到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自主探究、 感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辨析直线、线段、射线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关于射线的知识既可从书上得来,又可从同学中得来。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了。在学习无限性时,用红外线电筒演示时,一般学生都赞同射线是无限的,但有一个同学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不是。因为当红外线投射在墙上时,就是有限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明白了,当红外线投射在物体上时,它确实是有限的,具有两个端点,是线段。只有无阻挡,投向太空,看不到尽头时,才是无限的,才是射线。在比角的大小时,学生通过猜想,想办法验证掌握了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师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了两个大小相似,既不能直观看出,又不能重叠比较的角,怎样比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下节课角的度量打下了伏笔。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要善于放手,敢干放手。如果控制得太紧,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s(); 【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案例与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在设计教案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讨论、汇报,总结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对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的情况,让学生从动手延长,逐步发展到空间想象;在探究“同一平面内”时,制作直观教具,演示给学生看,这两条直线能不能称为平行或相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辨析,领会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生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判断路灯杆,跑道线、等具有代表性的两线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还注重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精 品版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由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中的一种,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平行的现象。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初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和“用生活中的例子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来确定大致思路。先用撒小棒的游戏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组直线,并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将所画直线进行第一次分类,借助多媒体形象演示了直线可以无限延长,从而使学生直观地总结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帮助学生建立了表象,理解了平行与相交的特点。最后,通过第二次对相交的两组直线进行分类,再加上课件直观演示三角板验证相交成直角的环节,学生轻松掌握了相交与垂直,并明确了垂直是一种特殊的相交。通过两次分类,将比较抽象的知识进行分层理解,分散了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次次亲自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中来,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做数学”。 最初,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是利用的黑板前的一条直线和教室后面的一条直线来比较,然后又举教室前面的一条横着直线和竖着的直线来比较,感觉学生当时理解的还可以,但是从回答问题和做题中发现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是不成功的。之后我们对这部分作了修改,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就更直观到位. 做到了尽量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就都扎实有效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有机结合,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与相交后,我出示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场景,如:信纸、道路、电线杆,通过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想像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彩笔、A4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初次来到诸城,就觉得咱诸城真是块风水宝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看看咱同学们一个个都神采奕奕、聪明可爱!这里风景优美,老师忍不住拍了一组美丽的风景照,一起欣赏:(播放图片)这是哪里?美丽的潍河大桥,美吗?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这里面都蕴藏着我们刚学过的数学知识,看谁最先发现。你真是火眼金睛,每幅图中都有很多线,(播放课件)这些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两条直线,好吗? 二、分组探究,认识平行与垂直 (一)认识相交与不相交 1、请同学们摸一摸桌面上的白纸,感觉怎么样?(平平的)像这样很平的面,在数学上就是平面,我们知道,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其实平面也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如果我们把这张白纸看做一个平面,请你在上面任意画两条直线。 生独立操作,师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代表性的几种情况收集起来备用。 2、师:同学们很有想象力,画法也很有创意,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的画法,我们把它展示出来,为了方便,给每组直线编上序号。师进行编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组的画法一样吗?你能按照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吗?哪些画法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先独立思考,想好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讨论,师指导。 4、汇报交流。 生汇报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其他同学补充,遇到问题进行辩论。 师适时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按是否相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两条直线不相交,另一类是两条直线相交。(板书:不相交、相交)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交点。 (二)认识平行 1、我们先来研究不相交的这一类:你能给这一类起个名字吗?对,在数学上,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叫做互相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反思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出现问题是对顶角相等的推理过程及做题过程中的应用不太清楚;邻补角与补角的关系没有弄明白。课后我反思,这是由于讲课过程中,结合实物讲解的过程及时间较多,结合图形的推导过程较少。练习量不足所导致的。所以,重新以证明题的形式证明“对顶角相等”,结合图形分析邻补角与补角的包含关系。同时加大习题的练习量,反复纠错 垂直教学反思 出现问题是学生们垂线、垂线段的性质记不清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垂线段的关系及区别困惑较多,我反思到这是由于学生对于直线和线段的区别联系掌握不牢,对于“图形”和“数”之间的结合掌握不牢。因此,结合直线、线段的特点联系及区别着重分析垂线段和垂线之间的不同之处;至于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则讲清一个是图形一个是数,二者有联系但不可混淆概念 垂直2教学反思 出现问题是学生们垂直的判定与垂直的性质之间的结合使用出题,学生在做题时结合不好,过程不甚规范。我反思到这是由于学生对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之间可以互相推导的特点没有完全掌握,对于“已知垂直”能推导出某一夹角等于90度等推导过程仍需强化训练。因此,结合2-3道例题讲解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的方法,同时加大练习量,反复纠错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反思

出现问题是三线八角图中,每一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公共边找不准确,形状复杂的图形找不准三类角。截线、被截线容易混。课后我反思到,学生对于截线、被截线的关系特点掌握不牢,不清楚截线就是每一组角的公共边。其次,对于复杂图形中的角,应通过相似字母、找公共边去找相应的角。所以,进一步向学生讲清找角先找截线,截线就是公共边,两个角的另外一条边就是被截线。结合大量例题反复练习。 《平行线》教学反思 出现问题是平行公理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理解不透。平行公理推论的理解吃不透。我课后反思到,容易与垂线的性质相混淆:平行公理是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务必强调“过直线外”;平行公理推论则应结合具体事例讲解。于是,我认为课后应该与垂线的性质对比识记,找出区别及联系,然后背诵默写。平行公理推论可与等量代换结合识记。加大练习量,反复纠错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反思 出现问题是由同位角相等,进而推导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推导过程仍然没有弄清楚是如何推导的,课后我反思到,学生的学习没有把邻补角、对顶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融入进平行线的学习中,学得过于死板,不灵活。因此,结合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结合例题深入讲解,在进行强化训练 《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及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马路上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通过解决问题“图中的几组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引入认识平行线。借助问题“你能画一组平行线吗?”引入对平行线的画法的学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直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为以后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会画平行线。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培养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价值:感受成功的乐趣,快乐中学习,展现自我的价值。 德育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理有据思维的缜密性。在认识平行和相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反思、探索创新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内的平行与相交 【教学关键点】 创设具体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放手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以及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直观操作活动,有效的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小棒 【学具】每人一张作业纸、三角板、直尺、点子图、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保障咱们行人的安全,交通部门在我们的生活中设置了许多交通设施,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预设1:我观察到了交通标志中有很多线。 预设2:我观察到有很多角。(师引导: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射线又是什么的一部分、) 师评价: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观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前提,不会观察就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师:你能从每一幅图中找出两条直线,并用铅笔画出来吗? 学生动手画,师巡回检查,发现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展示交流。 师: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每组两条直线有的相交;有的不相交。 (一)认识相交 师:同学们从图中获得了这么多有关线的信息,那你能根据每一组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你为什么这样分?理由是什么?分好类之后,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预设1:将④、⑤分为一组,将①、②、③、⑥分为一组,理由是一组是交叉的,另一组是不交叉的。 追问:有想给他补充的吗?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吗? 预设2:把②号单独放一组,然后将④、⑤分为一组,将①、③、⑥分为一组,因为②号它没有交叉在一起,两边有宽有窄,④、⑤交叉在一起了,①、③、⑥没有交叉在一起。 预设3:我觉得应该将①、③、⑥分为一组,②、④、⑤一组,因为②延长后两条直线也会相交在一起。 组织学生重点对②组直线进行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延长②直线后交叉在一起。 谈话:刚才我们用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特点,验证了第②组直线延长后会交叉在一起。 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验证,将6组直线分成了交叉和不交叉的两类。在数学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在设计教案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讨论、汇报,总结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对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的情况,让学生从动手延长,逐步发展到空间想象;在探究“同一平面内”时,制作直观教具,演示给学生看,这两条直线能不能称为平行或相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领会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生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判断路灯杆,跑道线、等具有代表性的两线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说明为什么相交、为什么平行、为什么垂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及时的反馈。 板书设计是本节课重要内容的提炼,能清晰地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不足之处: 1、脱离了教科书。书上的概念、练习是最基本的,练习要按照“由简到难”有层次进行。 2、在讨论怎样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学生回答用三角板量,老师应顺势引导学生,应该怎样测量,教授测量的方法。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1 正数和负数 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 一、情境导入 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负数的认识 【类型一】 区分正数和负数 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43,0,-3.14,120,-1.732,-2 7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解:在-1,2.5,+43,0,-3.14,120,-1.732,-2 7中,负数有:-1,-3.14,- 1.732,-27,正数有: 2.5,+43,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4 3, 120;-1,-3.14,-1.732,-2 7 . 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后面会学到+(-3)不是正数,-(-2)不是负数. 【类型二】 对数“0”的理解 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 A.3 B.4 C.5 D.0 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0”的意义不要单纯地认为表示“没有”的含义,其实“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 探究点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 A.0m B.0.5m C.-0.8m D.-0.5m 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 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 【类型二】 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 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 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 解:“500±30(mL)”是500mL为标准容量,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合格的.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 【类型三】 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 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5个数吗?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交通中的线入手,让学生观察每组线的特点,并让学生自主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两条直线交叉了就是相交,不交叉就是平行。我随后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两条直线是不是不相交一定平行呢?并举出黑板面上的一条直线和讲桌面上的一条直线,让学生判断是相交还是平行,显然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从而引出:必须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本节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什么是平行线,为了让学生明白两条平行线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我用好朋友来打比方,让学生明确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对于画平行线,因为新修订教材对平行线的画法降低了要求,不要求过直线外的一个定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只是会画任意一组平行线即可,这个环节设计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画平行线,而没有硬性要求怎么画平行线。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如:对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的情况,让学生从动手延长,逐步发展到空间想象;在教学中,我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让学生直观看到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不足之处: 1、板书设计是一节课重要内容的提炼,但我没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应该在板书设计中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把学生分类的不同情况一一体现出来。 2、对于垂直这种位置关系,讲的有点多,难度有点大,应该让学生通过二次分类,理解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从而明确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与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与反思 塔前中学:詹雅木 在这一期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七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其中包过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本人任教七年级3、4两个班级,其中3班51人,没有什么尖子生,中等生偏多;4班50人,有几个尖子生,但学困生较多,有的干脆放弃了,所以总体成绩上不去。 上学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两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不是很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相竞争的环境,良好的班风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2.在教学过程中,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少,记忆的内容多,特别是学生对记忆,掌握不够,容易出现三天不记,几乎忘记的现象。另外家庭中帮手较少,上课提问有时鸦雀无声。作业完成的也不是很好。 3.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主要以思想教育为主,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但似乎行不通,特别是4班的学生更调皮,不读书的人更多,甚至经常拖欠作业,通知了家长也没用,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 今后要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促进自己的课堂由静态的,片面的数学观向动态的,情景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好坏。教

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其次,对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周考,单元考,月考的力度,从平时抓起,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成绩。3.注意和家长沟通,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管理好学生。

新青岛版《平行与相交》完整教案

第四单元备课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学绘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画垂线;理解“同一平面”。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行 教学内容:课本信息窗1、48--51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的概念,建立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 授课时间:2014.10.21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与相交 1. 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大家手里都有两根小棒,如果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那么,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学生同桌合作,边摆边画。教师把学生所画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预设如下几种情况: [设计意图: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让学生用小棒代替两条直线,摆一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使抽象的认识具体化了。教师把学生的摆法全部罗列出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 分类感知,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交。 谈话:我们摆出了这么多种位置关系,同学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你说出理由。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根据两根小棒是否靠在一起分类,把(1)、(3)、(5)、(6)、(7)分为一类;(2)和(4)分为一类。 根据两根小棒所摆成的图形来分类,把(1)、(5)分为一类,两根小棒组成了几个角;(2)、(4)分为一类,两根小棒不靠在一起;(3)、(6)、(7)分为一类,两根小棒都形成了一个角。 根据两根小棒代替的是直线,直线是可以延长的,把(1)、(2)、(3)、(5)、(6)、(7)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交叉在一起的;(4)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不会交叉在一起的。 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法,对出现的不同分法暂时不予评价。 反思:刚才我们说把两根小棒看作两条直线,也就是每个图中的两条线都应看作是——直线。直线有什么特点? 提问:如果把每个图中的两条直线都向两端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把图中的直线两端延长)

平行与相交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平行与相交 学校小泊头镇第二小学授课教师孙洪烈 学科数学班级四年级课时 1 【教学内容】《相交和平行》—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5~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这一特点是学习相交与平行的基础。看到“直线”马上就想到“无限延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究竟是相交还是平行,避免了停在表面只看现状而发生错误判断的现象。 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画垂线、平行线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对于理解掌握初中几何知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A.学生已熟练的掌握了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敢于大胆猜想,能比较好的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B.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对于一些几何术语可能理解不透,如:“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等。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分类比较,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2.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彩笔、小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相交与平行 1、出示课本大桥示意图 上节课我们借这幅画面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把你画的图拿上来展示一下? 请学生展示设计简图,并说出画图的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