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污泥处理概述

污泥处理概述

污泥处理概述
污泥处理概述

第1章 绪 论

1.1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产生

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世界上也有80%的污水处理厂所用的也是活性污泥法[1]。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传统活性污泥法每去除1kgBOD 5就要产生含水率为95%的15~100L 剩余污泥[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环境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程度也随之逐年提高。到2009年底,我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99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06亿m 3/d ,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1.2倍和75%[3],相应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也急剧增加。据估算我国2010年污水厂产生剩余污泥的干重为1123万吨(以每万吨污水的污泥产量2.7吨计)[4],表1-1为污泥常规处理所增加的费用,目前对剩余污泥处理处置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50~60%左右[5]。传统上由于资金、技术及认识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在污水处理时往往存在“重污水处理,轻污泥处理”的误区,导致污水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而大量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等环境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6-9]。

表1-1 污泥处理所增加的污水处理费用(单位:元/万t )

具体项目

费用 合计 污泥浓缩药剂费

612 1578 污泥消化单元电费

57 污泥消化单元人工费

129 污泥干化费用

780 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 1200 1200

剩余污泥从本质上说是微生物在污水有机物代谢中由于自身微生物的增殖而生成的“副产物”。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即是进行着分解与合成代谢。分解代谢过程即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底物进行氧化分解,最终

生成CO 2和H 2O 等稳定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合成新细胞物质所需要的能量

[10],这一过程可用式1-1[11]表示:

222 C H O ()O CO H O H 422

x y z y z y x x → ++-+- (1-1) 式中 C H O x y z ——有机污染物。

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则被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这一反应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1-2[11]表示:

3257222C H O NH (5)O 42

C H NO (5)CO (4)H O H 2

x y z n y z n n n x n n x y → ()+++--+ -+-- (1-2) 式中 572C H NO ——微生物细胞组织的化学式。

合成与分解两个代谢过程通过能量传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无论是分解过程还是合成过程,都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只是产物有所不同。分解代谢过程的产物是CO 2和H 2O ,而合成代谢过程的产物则是新的微生物细胞。为了维持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这些多余的污泥必须周期性排放出来,从而产生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问题。

剩余污泥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成分组成复杂。它是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与其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含有大量的水分(95~99%),还包括难降解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以及病原体和寄生虫等,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污泥对环境会形成很大的压力[12-14]。

国内已有污水处理厂针对剩余污泥处理的问题上,主要采取的解决方针是将已产生的污泥通过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污泥的常规处理方法是将污泥先经过浓缩、脱水、稳定等预处理,然后再进行陆地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工农业回收利用等最终处置。这种处置方法是在已产生污泥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认为是一种被动减量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环境压力大、可用空间少以及隐形危害大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改善[15,16]。因此,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考虑,需要研究开发适合的污泥控制技术。通过相关研究减少污泥产量并逐步推广应用,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2污泥减量原理及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污泥减量化的概念,即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向外界排放的生物固体量达到最小,通常在源头上削减污泥产量被认为要优于后续工艺的处理[5,17]。污泥的源头削减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依靠降低微生物产率或者利用微生物自身内源呼吸进行氧化分解,使污水处理系统向外排放的生物量达到最小,从根本上、实质上减少污泥产量[18-20]。图1-1为污泥减量原理图,图中虚线框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①、②、③为实现污泥减量的三种途径。

图1-1污泥减量原理图

1.2.1隐性生长

所谓的隐性生长是指当生物细胞溶解时,生物体中的有机碳也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底物,重新参与新陈代谢过程,从而使污水处理过程中总的产泥量减少,达到降低污泥表观产率的目的,这种微生物基于自身细胞溶解产物的生产方式称为隐性生长[16],即上图中②过程。目前已发展的生物细胞溶解方法有:臭氧氧化、超声波处理、氯化、增加溶解氧浓度等。

(1)污泥臭氧化

臭氧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污泥被臭氧处理后,一部分被矿化为CO2和H2O,

同时一部分溶解为易生物降解物质。基于此思想,将臭氧与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结合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16]。本文将在后面的章节对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2)超声波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一般是20~10MHz。当一定强度的超声波施于某一液体系统中时,将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效应,并明显改变液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物质的特性。现阶段国内外对于超声波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涉及污泥超声破解的效能分析,超声破解对污泥性能的影响以及污泥超声破解的减量化工艺等。

Chu[21]等人用超声波对活性污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王芬、季民等[22-26]近年来在污泥超声破解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超声破解污泥可以减少污泥量;影响污泥超声破解的主要因素是污泥混合液pH值、污泥浓度、超声声强以及超声密度;污泥超声破解后沥出液成分以蛋白质为主,污泥絮体中所含的Ca2+、Mg2+也溶出,超声可以破坏微生物胞外聚合物;污泥超声破解后,其脱水性能发生恶化;碱和超声波的组合污泥处理方式对污泥的减量效果比单独的超声波和单独的碱处理好。周健等[27]针对AB法A段剩余污泥量大的问题,采用超声波对A段进水作用0.5h,其平均污泥产率为0.0246kgMLSS/(kg COD·d),剩余污泥大大减少。

(3)加热处理

污水生物处理对温度很敏感,不同温度下,细胞被破坏的部位不同。在45~65℃时,细胞膜破裂,rRNA被破坏;50~70℃时DNA被破坏;在65~90℃时细胞壁被破坏;70~95℃时蛋白质变性[28]。不同的温度使细胞释放的物质也不同,在温度从80℃上升到100℃时,TOC和多糖释放的量增加,而蛋白质的量减少。可以将细胞在加热条件下释放的物质分为两类:低分子量的C2~C5羧酸碎片和其他溶解的有机碳,前者可以被生物迅速利用,而后者的生物降解性则要低得多(性质类似于腐殖质)[29]。典型的工艺流程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回流系统中设置热交换器,污泥加热后,回流至反应池。Canales等[30]研究表明,当污泥经过热水解处理(热水解温度为90℃,停留时间为3h)后大部分细胞被杀死并溶解,从而促进了微生物的隐性生长,污泥产量减少了60%。高温也可以与酸或碱联合在一起达到减少污泥的目的。Rocher[31]等研究和比较了热处理、酸、碱对细胞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和60℃时培育20min,污泥产率是常规工艺的38%~43%。该方法的缺点是会腐蚀反

应设备,而且会产生臭味。

Camacho等[32]通过考察污泥中有机物的释放率,来研究持续加热24h,分别加热40℃、60℃和95℃条件下的污泥破解效果。结果表明,40℃对污泥破解效果并不明显,60℃、90℃分别可以使污泥中25%、35%的总有机物(TCOD)溶出。XUE Tao等[33]以初始污泥浓度为8200±100mg/L的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在40-70℃下加热1-3h后有机物、N、P以及一些金属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温度越高,TN、TP和TOC的释放特性越明显,并且污泥的初始浓度(4000-8000mg/L)对污泥的溶解特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2.2代谢解偶联

细菌控制生长、繁殖和其它过程的路径非常复杂。分解代谢是微生物在利用底物的过程中,一部分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并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合成代谢是微生物利用另一部分底物和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合成微生物细胞的过程。两者之间通过ATP和ADP之间的转化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分解一定的底物,将有一定比例的生物体合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底物被氧化时不大量合成ATP,或者合成以后迅速由其他途径释放,总体上使得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不再与ATP的合成和分解联系在一起,这样微生物在保持正常分解底物的同时,自身合成速度减慢、污泥速率降低,从而达到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解偶联[10,12,34]。即图1-1中过程③。

(1)投加化学解偶联剂

解偶联剂能使氧化产生的能量不用于ADP的磷酸化,分离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使细菌氧化底物获得的能量不用于合成细胞本身。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了投加解偶联剂到活性污泥过程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研究较多的是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2,4-二硝基苯酚(dNP)等。在实验室规模的活性污泥系统中,Low[35]等报道了加入dNP可使生物量减少49%。Chen等[36]评价了TCS作为解偶联剂来减少污泥产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管在序批式反应器还是连续流反应器,TCS都能有效减少污泥产量。叶芬霞等[37,38]也通过实验表明,TCS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解偶联剂,而且污泥的沉降性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TCS可用来降低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产量。

投加化学解联偶剂的最大优势是不需要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大的改进,只需增设投药装置,即可达到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目的。然而,在实际运用

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它的环境安全性问题,因为解偶联剂通常是较难生物降解的或对微生物有较大生物毒性的化合物,所以微生物对其降解并不完全,会对环境带来新的影响[12]。

(2)好氧-沉淀-厌氧法(全称OSA)

OSA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改进,该工艺中,从二沉池来的浓缩污泥经过一个厌氧池回流至曝气池。工作的原理是通过交替改变活性污泥的厌、好氧状态来刺激分解代谢活性,使得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分离以减少污泥产量。

Chudoba等[39]提出好氧-沉淀-厌氧(OSA)工艺,该工艺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回流污泥系统中插入厌氧池。结果此工艺可使剩余污泥产量减少一半,其理论分析为:利用厌氧条件将微生物体内的ATP消耗殆尽,使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先进行ATP能量储备,使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解偶联,从而导致污泥量的减少。钟贤波等[40]比较了OSA工艺中污泥在缺氧池中不同停留时间对剩余污泥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6~7h的停留时间较为理想。王建芳等[41]研究了OSA工艺污泥减量效果以及ORP、污泥回流比、厌氧污泥浓度、厌氧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OSA工艺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流OSA工艺平均污泥产率比相同条件下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污泥产率下降44.34%。

1.2.3生物捕食

能量从营养级较高的微生物转移到营养级较低的微生物时,能量因为低效的生物转换而损失。在理想条件下,能量损失越多,可用于合成生物体的能量越少,最终形成的生物量也就越少。因此,延长食物链或强化微型动物的捕食作用均能达到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目的,即图1-1中过程①。

生物污水处理过程可以看作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活性污泥是除细菌外其他一些微生物的理想生境,减少污泥产量的一种方法是在活性污泥工艺中培养更高级的微生物,比如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来捕食细菌,同时又不影响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底物的降解。

其中一个方法是两段式系统,它由第一阶段的分散培养器(细菌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捕食反应器组成。分散培养器中没有污泥回流且泥龄较短,以此促进游离细菌的增殖。捕食反应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过程)阶段泥龄较长,适合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生长。第一阶段的HRT(SRT)是关键设计参数,它必须足够长以避免冲失游离细菌,同时它又必须足够短以避免更高营养级生物的滋生。

最先应用两段式反应器减少剩余污泥量的是荷兰人Ratsak[42],他发现该系统剩余污泥产量比单段反应器要少12~43%。Lee[43]等用生物膜作为第二阶段的捕食反应器,处理人工合成废水,获得的剩余污泥产量为0.05~0.17gTSS/gCOD,与第一阶段相比,捕食反应器的污泥产量减少了60~80%。Rensink[44]等首先做了向曝气池中直接投放微型动物以减少剩余污泥量的工作,他向加有塑料载体的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入颤蚓,发现剩余污泥量从0.4MLSS/gCOD降至0.15MLSS/gCOD,污泥体积指数(SVI)从90降至45,同时,由于颤蚓的新陈代谢作用,菌胶团的大小更加均匀,使得剩余污泥的脱水能力提高了约27%。

两段式系统的优点是理论可行,在实验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要将这些观念和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工程实际,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例如投加微型动物的量和投加的方式,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每种处理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运用。表1-2[45-47]为各种源头污泥减量技术的比较,其中臭氧氧化的减量技术已有工程实例,但由于设备消耗高等原因仍然没有大范围推广应用。

表1-2 各种源头污泥减量技术的比较

减量原理方法技术优点缺点

隐形生长

臭氧实现工业应用高成本、残余臭氧处理

氯气成本较低

COD去除率下降,污泥沉降性能下降,

产生有毒副产物

热-化学工艺简单

设备腐蚀,后续中和工艺消耗及产生恶

超声破解效率高能量消耗大

代谢解偶联投加解偶联

工艺简单驯化效应、环境安全问题OSA

减量效果较好,

操作简单

污泥停留时间长,磷的释放高S/X 不需外加药剂适合高浓度废水

强化捕食原、后生动

无需改造

原、后生动物生长不稳定、处理时间长、

磷的释放

1.3 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

1.3.1 臭氧基本性质

臭氧分子式为O 3,每个氧原子绕核电子结构为:222111S 2S 2P 2P 2P x y z ,即在它

的价键中有两个不成对电子,其三个原子呈三角形排列并呈现出共振的特性。由于O 3某些共振结构中位于一端的氧原子缺少电子,使其具有亲电特性,另外具有多余电子的氧原子则呈现亲核性[48]。

常温常压下,浓度较低的臭氧为无色气体,并伴有类似鱼腥的臭味。O 3可溶于水,极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氧气。其密度为 1.685g/cm 3(1atm ,25℃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目前己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表1-3[49]列出一些氧化剂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臭氧在空气中的半衰期随温度与湿度的增高而加快,一般为20至50分钟。

表1-3 一些氧化剂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1.3.2 氧化反应机理

臭氧氧化反应分为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反应简图见图1-2,其中M :污染物,R :产物,S :抑制剂。

直接反应

间接反应

图1-2 臭氧反应原理简图

(1)直接反应[48-50]

臭氧分子具有亲核性、偶极性和亲电性,臭氧这三种特性决定了其直接氧化反应的的反应机理。

亲核反应:O3在缺电子位上的羰位上,容易发生亲核反应。亲核反应也可以通过氧原子的转移来实现。

环加成反应:第一步,O3的偶极加成到如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上,形成不稳定的五元环或臭氧化物。第二步,开环形成两性离子。第三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两性离子按不同路径进行反应。在中性溶液中,臭氧可以分解产生其他臭氧化物,过氧化物、酮等;而在质子化溶剂中进行时,可以生成含有氧的过氧化物。

亲电反应:臭氧攻击有机物(如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一个亲核位置,使有机物分子一部分(如原子、官能团)被取代。带有如-OH、-NH2电子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在邻位及对位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很高,容易与臭氧发生亲电反应给这些电子基取代,反应速度很快,而在带如-COOH、-NO2电子基的芳香化合物与臭氧反应速度较慢。

臭氧直接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是和不饱和芳香化合物、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及一些特殊的官能团进行反应。

(2)间接反应

臭氧的间接反应是指水中臭氧分解产生的自由基与有机物之间发生的反应,自由基主要是·OH(羟基自由基)。1934年,Weiss首次提出臭氧分解的机理模型,到目前为止,广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理是SHB机理和高pH下的TFG机理[51]。

臭氧分解会形成·OH(羟基自由基)为主的一系列次生氧化剂,这些自由基会无选择性地与物质发生快速反应(k=108~1010L/mol·s),·OH可与有机物发生以下三种反应,表1-4[52]为一些有机物与它们的反应速率常数。

电子转移反应:夺取有机物上的电子,自身还原为OH-;

抽氢反应:从有机物的不同取代基上抽取H,使有机物变为有机物自由基,自身转变为H2O;

·OH加成反应:·OH加成到烯烃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双键上,形成OH-在α位碳原子上的C原子中心自由基。

表1-4 臭氧和·OH与一些有机物的反应速率常数

有机物反应速率常数K(L/mol·s)O3OH·

苯 2 7.8×109

氯苯0.75 4×109

四氯乙烯<0.1 1.7×109

草酸<4×10-2 1.4×106

乙酸<3×10-5 1.6×107

综上所述,直接臭氧氧化反应是一个反应速率常数较低的选择性反应,而间接反应则没有选择性,·OH电位高(E o=2.8V),反应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可以引发很多链反应,使有机物彻底分解。通常在酸性条件下(pH<4),以直接反应为主;在碱性条件下(pH>10),以间接反应为主(羟基起作用)。在自由基反应被抑制的情况下,如水中没有自由基引发剂,或者存在很高浓度的自由基抑制剂时,臭氧直接反应成为主要氧化途径[48,53]。

1.3.3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研究现状

如前所述,臭氧减量技术属于污泥隐性生长技术范畴,减量过程可分为污泥氧化破解(溶胞)和回流系统生物降解两个阶段,而第一阶段是整个减量的关键和限制性步骤。

目前一般认为,污泥的臭氧氧化过程要经历破壁(disintegration)、溶解(solubilization)和矿化(mineralization)三个过程[54,55]。臭氧在处理活性污泥过程中,首先作用于污泥群落的细胞壁及细胞膜,使细胞死亡并溶解;失去包裹的胞内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被释放出来,臭氧还可以进一步氧化大分子有机物质,使其变为小分子物质或者直接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即矿化作用。

第二阶段,臭氧化污泥回流至曝气池后作为二次基质重新被微生物代谢分解为CO2、NH3、H2O等无机物,从而完成污泥减量的过程。在实际工程中,只需在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剩余污泥回流工艺上增设相应的溶胞破解处理设施,就可以通过有关技术实现污泥减量,故溶胞破解技术具有技术实现简单、能实现高有机物含量污泥的再次充分利用而不需要增加较大的曝气量等优点。

Saktaywin[56]的研究表明,当臭氧投加量达到30~40mgO3/gSS时,污泥中70%的微生物就失去呼吸活性;超过40mgO3/gSS后,污泥中脱氢酶的活性就已受到影

响,当达到50mgO3/gSS时CFU测试结果表明,97%的异养微生物失去活性。Dziurla[57]等研究了五种不同来源的污泥经臭氧作用后的变化,结果表明0.9~13.6mgO3/gCOD是促使污泥呼吸活性降低的临界臭氧剂量。污泥经臭氧氧化后,其性质变化明显,菌胶团被破坏,絮状污泥变为分散的、细小的颗粒状物质。

曹艳晓[58]等考察了不同臭氧浓度下,MLSS及MLVSS/MLSS随时间变化情况。当臭氧浓度为24.7mg/L,MLSS削减量最大,12min时,MLSS由8.219g/L下降到6.14g/L;在最低臭氧浓度14.6mg/L时,最低浓度也达到6.184g/L;但是在58mg/L 高浓度时,MLSS削减较少。同时,当臭氧浓度为24.7mg/L时,MLVSS/MLSS值降低最快,而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污泥矿化程度最高。这说明当臭氧投加量足够时,继续增加投加量对污泥减量作用的提高不明显,反而会产生副作用。

Zhang[59]等考察了上清液中SCOD、TN、TP、DNA等指标随臭氧投量增加的变化规律。SCOD随投量呈线性增长趋势并在105min时稳定,说明臭氧溶胞与臭氧氧化有机物存在平衡,没有必要继续增加投量。而TN、TP,特别是DNA等指标由于臭氧较高的溶胞效率,在前15分钟增长较快随后增速减缓,最终增幅达到169%、2379%和556%。

王正[60]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臭氧传质效率与系统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臭氧传质效率U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液的高度h和气泡直径d对臭氧传质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污泥浓度和表观气速等影响很小。当混合液高度为0.8m时,臭氧的利用率为0.883;高度为1.4m时臭氧的利用率几乎为l,臭氧的利用率和高度呈现较好的指数关系。当h=0.8m,气泡直径d由0.0075减小到0.005时,U值从0.89增大到0.96。最后得到传质效率U、混合液高度h 和和平均气泡直径d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目前已有大量学者将臭氧氧化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结合起来,通过长期运行以研究实际减量效果。王嵘[61]等将臭氧直接通入SBR反应器中进行同步臭氧氧化,考察了污泥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污泥产率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而减小,当臭氧投加量从零增加到0.04gO3/gSS/时污泥产率从0.45gSS/gSCOD减少到-0.04gSS/gSCOD。

Kyung[62]等将臭氧氧化技术与MBR组合,研究了该工艺在污泥减量和脱氮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臭氧氧化污泥回流的反应器污泥产率为1.04g/d,而臭氧投量为0.1gO3/gSS时,O3-MBR联合反应器污泥浓度保持在8000mg/L,且无剩余污

泥排放。出水水质方面,O3-MBR联合反应器脱氮除磷率分别为70.4%和54.4%,高出MBR的68.7%和46.2%。他们认为这是由于臭氧氧化增加了溶解性有机物,为反硝化提供了碳源。尽管联合工艺增加了臭氧装置,但MBR始终保持正常,膜通量为0.36m/d时,膜压力低于10kPa。

He[63]等研究了回流不同体积的臭氧氧化污泥对O3-MBR联合工艺的影响。臭氧投量确定为0.16kgO3/kgMLSS,3套系统分别回流0%、0.5%、1%进水流量的臭氧氧化污泥,结果表明回流氧化污泥提高了系统中污泥浓度,但随着回流体积增加,污泥产率显著减少。回流1%进水流量时,产率只有0.008kgMLSS/kgCOD,并且在运行25天后MLSS即稳定。3套系统COD和NH3-N去除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氧化污泥给系统增加了更高负荷,去除率会随污泥回流体积略有降低。

Saktay[64]将臭氧减量系统引入A2O工艺中,同时也加入一套磷回收工艺。92天的连续运行后,总有机碳、总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70%和85%,略低于常规处理工艺。当臭氧投加量达到0.29~0.32gO3/gTSS时,污泥减量达到34~127%。PO4+和有机磷随氧化过程溶于水中,并在磷回收工艺中回收了其中80%。

如前所述,国外已有将臭氧减量技术应用于实际长期运行的工程。表1-5为国外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65-68]。

表1-5 臭氧污泥减量技术的实际应用

污水处理规模污水类型O3投加量运行时间

污泥减量效果(%)

22000 kg BOD/d 化学废水0.056gO3/gMLSS 5年45 450m3/d 城市污水V=4.5m3,0.034gO3/gMLSS 9个月100 550 kg BOD/d 医药废水大于0.015gO3/gMLSS 10个月100

12700 kg BOD/d 工业废水0.05-0.1gO3/gMLSS,

3-4kgO3/h

2个月40

400000 p.e 化学废水10kgO3/h 6个月40-80 850 kg BOD /d 屠宰废水 0.45kgO3/h,0.026gO3/gMLS 2年60-80

1.3.4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特点

经臭氧处理后的污泥,其沉降性可以得到很大改善,也减少了污泥膨胀与泡沫化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其较高的F/M比,有助于EPS(胞外聚合酶)的形成,

增强絮凝效果,提高沉降能力[69]。在实际应用中虽然产臭氧设备运行费用比较高,但如果考虑到减量后处置污泥减少的费用,应用臭氧更加经济;表1-6[68]为国外某处理厂进行臭氧减量装置投入前后运行费用的比较。

表1-6 臭氧减量装置投入运行前后费用比较

项目

总费用(€)

03年投入前04年投入后

剩余污泥处理处置24237 4485

臭氧减量装置4749

合计24237 11234

虽然臭氧在污泥减量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

(1)出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微小的升高,难降解物在反应系统中累积,影响出水的水质;Deleris[70]在联合运行试验中发现,由于臭氧氧化产生生物难降解的物质,导致出水COD上升20mg/L,去除率下降5%,在脱氮能力方面也出现微小的下降。

(2)臭氧在氧化污泥细胞的同时,可能会氧化污泥混合液中的其他有机物质,降低臭氧的氧化效率。

参考文献

[1]Weemaes, M., Grootaerd, H., Simoens, F., Verstraete, W. Anaerobic digestion of ozonized

biosolids[J]. Water Res, 2000, 34(8): 2330–2336.

[2]LiuY, Tay JH. Strategy for minimization of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 from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J]. Biotechnol Adv, 2001, 19(3): 97–107.

[3]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中国环境年鉴2000-2007[M]. 北京:中国环境山版社.2009.

[5]Egemen E, Corpening J, Nirmalakhandan N. Evaluation of an ozonation system for reduced

waste sludge generation[J]. Water Sci Technol, 2001, 44(2-3): 445–52.

[6]杭世珺,刘旭东,梁鹏.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 2004, 20(12):

89-92.

[7]陈同斌, 杭世珺, 徐云, 等.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的思考[J].中国给水

排水, 2009, 25(9): 101-108.

[8]陈同斌, 黄启飞, 高定, 等. 中国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3(5): 561-569.

[9]杭世珺, 陈吉宁, 郑兴灿, 等.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J]. 中国环保产业,

2005, (3): 1l-14.

[10]周勇. 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7, 25(5): 33-34.

[11]张自杰, 林荣沈. 排水工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12]李季, 吴为中.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装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251-255.

[13]Hackett C A R, Easton C A, Duff S J B. Composting of pulp and paper mill fly ash with

wastewater treacment Bludge[J]. Bioresour Tbchnol, 1999, 70(3): 217-224.

[14]高定, 郑国砥, 陈同斌, 等. 堆肥处理对排水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07, 23(4): 7-10.

[15]赵呜, 吴广芬, 李刚. 污泥资源化利川的途径与分析[J]. 再生资源研究, 2004, 5: 28-31.

[16]尹军, 潭学军.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7]Wei Y S,Van Houten R T’Borger A R,Eikelboom D H,Fan Y B.Minimization of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 for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J]. Water Research, 2003, 37(1-8):4453-4467.

[18]万金保, 吴声东, 江水英. 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7, 26(11):

1583-1586.

[19]魏源送, 樊耀波. 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01, 17(7): 23-26.

[20]Low E U, Chase H A. Reducing production of excess biomass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J].

Water Res.,1999, 33(5): 1119-1132.

[21]Chu C.P.et al. Observations on changes in ultrasonically treated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ter

Research[J], 2001, 35(4): 1038-1046.

[22]王芬, 季民.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性能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3(3): 584-587.

[23]杨虹, 王芬, 季民, 张元玲. 超声与碱耦合作用破坏剩余污泥的效能分析[J]. 环境污染治

理技术与设备, 2006, 7(5): 79-82.

[24]薛玉伟,季民,李文彬. 超声功率对超声破解污泥的影响[J]. 化工学报,2007 ,58(4):

1037-1041.

[25]薛玉伟, 季民, 李文彬. 超声破解污泥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2007, 1(6):

118-122.

[26]杨洁, 季民, 韩育宏, 刘卫华, 张绪强. 污泥破解和超声破解预处理的效果研究[J]. 环境

科学, 2008, 29(4): 1002-1006.

[27]周健, 杨涛, 龙腾锐. AB法A段污泥减量实验研究[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

7(6): 46-51.

[28]史彦伟. S-TE剩余污泥溶解特征研究及其资源化[D]. 2007年, 湖南大学.

[29]梁鹏, 黄霞, 钱易.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4(1):

36-41.

[30]Canales A.,Pareilleux A.,Rols J.L,Goma G.,Huyard A. Decreased sludge production strategy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J]. Wat.Sci.Tech.,1994, 30(8): 96-106.

[31]Rocher M,Goma G,Begue AP,Louvel L,Rols JL. Towards a reduction in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 in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biomass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and biodegradation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1999, 51(6): 883–90.

[32]C amacho p., Deleris S., Geaugey V.,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mechanical, thermal

and oxidative disintegration techniques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46(10): 79-87.

[33]X UE Tao, HUANG Xia. Releasing cha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and other substances during

thermal treatment of excess sludg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10): 1153–1158.

[34]穆红岩. 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研究[D], 2008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5]L ow EW,Chase HA,Milner MG & Curtis TP. Uncoupling of metabolism to reduce biomass

production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J]. Water Res. 2000, 34(12): 3204–3212.

[36]G H Chen,HK Mo,Y.Liu, Utilization of a meabolis uncoupler 3,3’,4’,5-tetrachlorosalic -ylanilide

(TCS) to reduce sludge growth in activated sludge culture[J]. Water Research, 2002 (36): 2077-2083.

[37]叶芬霞, 陈英旭, 冯孝善. 化学解偶联对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产率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3, 24(6): 112-115.

[38]叶芬霞, 陈英旭, 冯孝善. 化学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J]. 环境

科学学报, 2004, 24(3): 394-399.

[39]C hudoba P, Morel A, Capdeville B. The case of both energetic uncoupling and metabolic

se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OSA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1992, 13(8): 761-770.

[40]钟贤波, 叶芬霞. 好氧-沉淀-缺氧(OSA)工艺的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J]. 环境工程, 2006,

24(6): 26-28.

[41]王建芳, 赵庆良, 刘志刚, 林佶侃.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5): 427-432.

[42]R atsak CH,Maarsen KA,Kooijman SAL. Effects of protozoa on carbon mineralization in

activated sludge[J]. Water Res, 1996, 30(1): 1–12.

[43]L ee NM,Welander.T. Reducing sludge production in 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through

manipulation of the ecosystem[J]. Water Res. 1996, 30(8): 1781–1790.

[44]Rensink J H,Rulkens W H. Using Metazoa to Reduce SludgeProduction[J]. Water Sci.Technol,

1997, 36(11): 171?179.

[45]王瑞民. 低刺量臭氧对活性污泥反应器污泥减培及运行特性影响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

学, 2010.

[46]Yuansong Wei, Renze T. Van Houtenb, Arjan R. Borgerb, Dick H. Eikelboomb, Yaobo Fana.

Minimization of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 for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J]. Water Research, 2003, 37(11): 4453-4467.

[47]Chudoba P, Chevalier JJ, Chang J, Capdeville B. Effect of anaerobic stabiliz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on its production under batch conditions at various S0/X0ratios. Water Sci Technol, 1991, 23: 917-926.

[48]水和废水的臭氧反应动力学[M].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9]徐新华, 赵伟荣. 水与废水的臭氧处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50]汪启光. 污泥臭氧破解及其减量的机理与效能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1]Rice,R.G.,Ozon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tate if the art[J], ozone Sci Eng, 1999, 21(8):

99-118.

[52]Farhataziz,Ross AB. Selective Specific Rates of Reactions of Transients in Water and Aqueous

Solutions,Part Ill,Hydroxyl Radical And Perhydroxyl Radical And Their Radical ions[S],Natl.Stand Ref.Data Ser.(USA Natl.Bur.Stand), 1977, 59.

[53]王嵘. 臭氧破解污泥的溶出机制及同步臭氧氧化对污泥减量效能的影响研究[D], 南昌大

学, 2008年.

[54]初里冰, 刑星会, 闫桑田, 吕奉祥. 微米气泡强化臭氧氧化及其在污泥减量技术中的应用

生物产业技术[J], 2008, 4(7): 17-22.

[55]Ahn, K.H., Park, K.Y., Maeng, S.K., Hwang, J.H., Lee, J.W., Song, K.G., Choi, S. Ozonation

of wastewater sludge for reduction and recycling[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46(10): 71-77.

[56]SaktaywinW .,T sunoH .,N agaerH. Advanced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with excess sludge

reduction and phosphorus recovery[J], Water Research, 2005, 5(39): 902-910.

[57]Dziurla M A,Salhi M,Leroy P et al. Variations of respiratory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 in

activated sludges exposed to low ozone doses[J]. Water Research, 2005, 39(12): 2591-2598. [58]曹艳晓, 吴俊锋, 冯晓西. 臭氧氧化剩余污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初探[J]. 给水排水,

2010, 36(1): 135-139.

[59]Zhang,G..M., Yang,J.,Liu, H.Z.,Zhang,J. Sludge ozonation:disintegration,supernatant changes

and mechanism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3): 1505–1509.

[60]王正, 王琳, 王宝贞, 蒋轶锋, 刘硕, 朱葛夫. 活性污泥中臭氧传质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实

验研究[J]. 环境科学, 2007. 28(8): 1703-1709.

[61]王嵘, 万金保, 吴声东. 利用同步臭氧氧化实现SBR污泥减量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7): 4-11.

[62]Kyung-Guen Song et al. Performance of 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 with sludge ozonation

process for minimization of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J]. Desalination, 2003, 15 (7): 353-359.

[63]Sheng-bing He,Gang Xue,Bao-zhen Wang, Activated sludge ozonation to reduce sludge

production in membrane bioreactor[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B, 2006, 135(5): 406–411.

[64]Saktaywin, W, Tsuno.H, Nagare.H, Soyama.T., Weerapakkaroon, J.Advanced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with excess sludge reduction and phosphorus recovery[J]. Water Research, 2005, 39(5): 902–910.

[65]Wolff.S,Hurren.D. Reduction of excess sludge by up to 80% with ozone injection-practical

experience. In:11th European Biosolids and Organic Resources Conference, Wakefield, UK.

2006.

[66]Yasui.H, Matsuhashi.R,Noike. T,Harada.H. Anaerobic digestion with partial ozonation

minimises green house gas emission from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3(3): 255–263.

[67]Vergine.P, Menin.G, Canziani.R, Ficara.E, Fabiyi.M,Novak.R., Sandon.A, Bianchi.A,

Bergna.G, Partial ozon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to reduce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evaluation of effects on biomass activity in a full scale demonstration test.In: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Specialist Conference, Moncton, Canada. 2007.

[68]Chu L B,Yan S T, 'Xing X H,Sun X L,Jurcik B.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of sludge

ozonation as a powerful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minimization of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J].

Water Research, 2009, 43(6): 1811-1822.

[69]Dytczak, M.A., Londry, K., Siegrist, H., Oleszkiewicz, J.A.Extracellular polymers in partly

ozonated return activated sludge: impact on flocculation and dewaterability[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4 (9): 155-164.

[70]Deleris, S., Geaugey, V., Camacho, P., Debellefontaine, H., Paul, E. Minimization of sludge

production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of sludge disposal[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46(10): 63-70.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一)基本概念 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 (二)工艺原理 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 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 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 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 (一)形态: 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 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

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 {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 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 (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 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 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 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 四个阶段: 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

净水厂排泥水污泥量计算

原水浊度计算取值为40NTU,色度计算取值为15,加药量计算取值为12mg/L,原水悬浮固体与浊度的相关关系式为1:1.35,净水厂的设计规模按72.6万m3/d考虑,则计算干泥量如下: 二、设计排泥水干泥量 根据英国水研究中心《污泥处理指南》提供的给水厂排泥水干泥量计算公式为: .1 2.0+ + = 53 + DS9.1 A F SS C 其中,DS——设计干固体含量,mg/L; SS——所去除的原水中的悬浮固体,mg/L,一般SS/NTU 的比值变化范围为0.5~2.0左右; C——所去除的色度(度); A——铝盐投加率(以Al2O3计,mg/L); F——铁盐投加率(以Fe2+计,mg/L)。 由于出厂水的浊度、色度一般控制在出厂水水质标准以下,为此,在计算干泥量中出厂水的浊度(GB5749-2006规定值为1,原水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色度(GB5749-2006中规定15度,铂钴色度单位)予以忽略。 DS=40/1.35+0.2×15+1.53×12 =51(mg/L) 平均日产干泥污泥量: 51×10-6 t/m3×72.6×104 m3/d≈37(t/d)

沉淀池排泥水的平均含固率约为5%,则复核排泥水总量约为7400m3/d。 三、污泥调节池容积计算 污泥调节池的作用是混合、均质排泥水,使之有利于后续污泥浓缩。 污泥调节池容积按停留时间7小时计算,则污泥调节池容积V=367.5m3/h×6h=2205(m3),取2200m3。 选用3台(2用1备)潜污泵,型号为,参数 四、污泥浓缩池容积 污泥浓缩时间按照24h进行设计,则污泥浓缩池容积:V=367.5m3/h×24h=8808(m3) 排泥水平均含固率0.6%,经浓缩后平均含固率达到3%,则上清液排放量为:Q清=367.5×(1-0.03)=356(m3/h)浓缩后的污泥采用泵输送到污泥平衡池,污泥量为:Q泥=8808×0.03=264(m3),污泥泵每天运行20小时,则泵的型号为13.2m3/h 五、污泥脱水机 污泥脱水机设计运行12h,总处理泥量为225m3。

污泥处理及处置工艺

污泥处理及处置工艺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集中到污泥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和处置。如果污泥处理或处置不当,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形成新的公害,达不到保护环境、解决环境污染的污水治理最终目的。 1.污泥处理设计原则 (1)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按其产生的污泥量、污泥性质,结合青冈镇的自然环境及处置条件选用符合实际污泥处理工艺。 (2)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出标准,采用合适的脱水方法、脱水后污泥含固率大于20%。 (3)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砂和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4)尽可能利用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变废为宝。 2.污泥处理及处置工艺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水中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都转化为污泥,如果污泥处理不当,将造成二次污染,形成新的公害,使污水处理事倍功半。 污泥处理要求如下: (1)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污染后续处置费用; (2)减少污泥中的有害物质; (3)利用污泥中可用物质,化害为利; (4)因选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尽量避免磷的二次污染。 一般现行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剩余污泥污泥浓缩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污泥处置在上述污泥处理工艺中,厌氧消化是为了去除污泥中有机质变稳定,同时可以减少污泥的体积(约60%~70%),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于脱水,破坏和控制致病的生物,并获得有用的副产物沼气等。污泥消化一般采用中温消化,在寒冷季节需要大量的热量,其运用费用很高,而且消化池的建设费用高,设备工艺复杂,运行管理难度较大。 鉴于本工程的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规模不大,且缺少高寒地区的运行经验,本期工程不设污泥消化设施,而只采用污泥浓缩脱水工艺。 污泥处理工艺如下: 剩余污泥污泥浓缩污泥脱水污泥处置 3.污泥浓缩及脱水 污泥浓缩一般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及机械浓缩等三种方式。 重力浓缩具有不需要投药、能耗低、运行稳定、管理简单等优点,污泥含水率由98%~99.5%浓缩到97%以下,但对于含磷污泥重力浓缩会因厌氧而出现磷的释放,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除磷效果。 气浮浓缩适用于浓缩活性污泥和生物滤池等的轻质污泥,可将污泥含水率由99.5%降到94%~96%,其含水率低于采用重力浓缩后所达到的含水率,但其运行费用较高、系统复杂、运行管理难度大。 机械浓缩是新近发展的污泥浓缩方式,通过将污泥化学絮凝后,以机械方式降低污泥含水率,因此适合各类污泥,可将污泥含水率从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杭世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 作者:杭世珺;陈吉宁;郑兴灿;王凯军;王洪臣; 出自:《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第3期 发表时间: 摘要:阐述了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普遍性误区以及对技术路线的错误认识等,建议制定有关技术政策,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 但是,受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发展水平和认识程度的限制,我国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始终未予以足够重视。面对污泥处理处置实际工程需要的冲击和国际诸多技术产品片面促销的局面,管理体系及技术支撑等领域已经呈现出混乱的趋势。而且,管理体系的欠缺、系统研究的缺乏和技术体系的紊乱等,已经给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1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据估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约为130万吨,而且年增长率大于10%,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与地区,污泥出路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如果城市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则将产生污泥量(干重)840万吨,占我国总固体废弃物的3.2%。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中,污泥农用约占44.8%、陆地填埋约占31%、其它处置约占10.5%、未经处置约占13.7%,这些所谓的“处理”和“处置”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估算的,严格来说以上数字会有很大变化。据统计,我国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50%,可以看出,污泥处理处置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在大城市中显现出来。早期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没有严格的污泥排放监管,普遍将污水和污泥处理单元剥离开来,为了追求简单的污水处理率,尽可能地简化、甚至忽略了污泥处理处置单元; 有的还为了节省运行费用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施长期闲置,甚至将未做任何处理的湿污泥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致使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污泥围城的现象,并且此现象已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隐患。目前我国虽然开始关注污泥问题,但仍然停留在技术层次。2003年,我国主要大城市开始尝试进行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如: 广州市近期采取生污泥填埋,远期将用于农肥; 深圳市已完成专项规划,拟采取热干化加焚烧工艺; 上海市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处理分散化、处置集约化、技术多元化的方针; 天津市计划建设3座污泥处理场,采用污泥消化发电工艺,但尚无污泥最终处置的方法; 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还未经审批,土地利用将是主要发展趋势。 2 污泥处理处置的国际经验 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处置是与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0%~70%。 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选择的方法各有侧重。在美国,土地利用逐渐占据主角,20世纪80年代末填埋约占42%,1998年土地利用比例急剧上升至59%,到2005年土地利用的比例将上升至66%;日本由于国土面积较小,所以污泥的处理处置以焚烧为主,约占63%,土地利用占22%,填埋占5%,其它约占10%;卢森堡、丹麦和法国主要以污泥农用为主,爱尔兰、芬兰和葡萄牙等国污泥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简析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简析 发表时间:2019-06-24T16:03:37.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梁证杰[导读] 摘要:文章主要从排泥水处理及其污泥处置必要性出发,分别阐述了净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设计要点,以及净水厂排泥水处理,以期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身份证号码:44190019910502XXXX 摘要:文章主要从排泥水处理及其污泥处置必要性出发,分别阐述了净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设计要点,以及净水厂排泥水处理,以期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 一、排泥水处理及其污泥处置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深,越来越多的自来水厂建立,公众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程度也逐渐加大,开始把对净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提上日程。净水厂污泥对环境危害性相对较小,其处理处置也容易被忽略,大多数净水厂污泥被直接排入水体,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排泥水中大量泥沙、悬浮物会在河道产生泥沙淤积,影响其正常功能。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也严格规定净水厂排泥水排放水质需要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2)排泥水中的大量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会造成水体污染。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了684.6亿吨,对环境的冲击十分明显。 (3)净水厂产生的大量铝污泥,排入水体后会危害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妥善处置水厂排泥水,也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和创建节水型社会。近年来,随着人们用水量的增加,挖掘现有水处理构筑物的产水能力已成为一个热点方向,通过斜管(板)沉淀池的优化来提高澄清池产水能力。将排泥水处理回用也是一种利用现有构筑物产水的方式。我国新建和改造的净水厂均考虑了排泥水处理系统。如广州市南洲水厂、内蒙古某经济开发区净水厂均对排泥水进行了妥善的处置。 二、净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设计要点 1.调节池(排水排泥池)类型选择 分建式排水排泥池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1)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的污泥浓度相差较大,且滤池排放初滤水时,宜采用分建式,有利于滤池反冲洗废水的回收。 (2)净水厂先期建成投产,而排泥水处理系统后建,但回收滤池反冲洗废水的回流水池(即排水池)与净水厂构筑物同步建成。 (3)净水厂沉淀池排泥水送往厂外集中处理,而滤池反冲洗废水经排水池调节后,回流到净水工艺中重复利用,或因水质不宜回收而排放,一般应采用分建式调节构筑物。 但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合建式排水排泥池 ①当净水厂污泥全部送往厂外集中处理,不考虑厂内回收生产废水时,一般宜采用合建式综合排泥池,接纳和调节沉淀池排泥水和反冲洗废水,均质均量输出。②当排泥水处理系统规模较小时,也可采用合建式调节构筑物。③生产废水不回收利用,需经沉淀处理后排放,也可采用合建式综合排泥池。 2.排泥水污泥量确定 在从自来水厂排出的污泥总污泥量的估计是有关工程和土木工程的规模、脱水机械和泵设备的容量配置,并确定项目的规模和投资成本的重要依据。污泥总量的估计包括污泥排放量和干污泥量,污泥排放量确定污泥处理工程的调节池、浓缩池的大小,和干污泥量决定了脱水设备的选择。因此,必须掌握水泥浆出水量、输出滤池反冲洗水沉淀池等数据,确定泥浆含量。干污泥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日本、英国、德国各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但大同小异。在实际运行中还需做好污泥量的实测工作,特别是SS与浊度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排泥水处理项目建设时应根据水源情况、实际运行负荷和水厂运行经验,综合考虑地域、水质差异,修正干泥量计算方法,以期缩小设计和运行干泥量的差距,指导新建水厂。 3.脱水机械的选型 脱水机械的选择,需考虑泥饼含固率、污泥回收率、调质药剂用量、电耗、设备投资、运行管理条件、对进泥及场地等因素,并结合水厂规模、场地条件、管理条件等实际情况。水厂的污泥性质与规模对工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三、净水厂排泥水处理 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水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处理工艺由调节、浓缩、脱水和泥饼处置4道工序或者其中某些组成。有研究者调查后列出了国内南北有代表性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见表1,综合分析了各种工艺流程。 表1 国内典型排泥水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2.调节工艺 根据滤池反冲洗水与沉淀池排泥水不同的水质情况特点,排泥水常规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1)共同处理滤池反冲洗水与沉淀池排泥水后再回用,适用于滤池反冲洗水不能满足回用要求或单独浓缩无法满足脱水机械的要求以及沉淀池排泥水沉降性能较差的水厂。虽然两者混合后能省却排水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但是由于滤池反冲洗水对沉淀池排泥水起了一个稀释的作用,反而不利于后面的污泥浓缩,后期处理费用会增加。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GJ3025-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07-17批准 1994-01-01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泥的标准值及检测、排放与监督。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地方可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如因特殊情况,需宽余本标准时,应报请标准主管部门批准。 2、引用标准 GJ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J26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GJ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3、引用标准 3.1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其值不得超过GJ18标准的规定。 3.2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处理工艺与处理程度的不同,分位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3.3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排放标准(mg/L) 表1

注:1、pH、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标准值系指24h定时均量混合水样的检测值; 其它项目的标准值为季均值。 2、当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或化学需氧量处于GJ18中的高浓度范 围,且一级处理后的出水浓度大于表1中一级处理的标准值时,可只按表1中一级处理的处 理效率考核。 3、现有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根据超负荷情况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标准值可适当 放宽。 3.4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应排入GB3838标准规定的Ⅳ、Ⅴ类地面水水域。 4、污泥排放标准 4.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本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4.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因地制宜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稳定处理。 4.3 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 4.4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时,应符合GB4284标准的规定。用于其它方面时,应符合相应的有关现行规定。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不得任意弃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其沿岸、山谷、洼地、溶洞以及划定的污泥堆场以外的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海时应按GB3097及海洋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检测、排放与监督 5.1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在总进、出口处设置监测井、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按GJ26的有关规定执行。 5.2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设置计量装置,以确定处理水量。 5.3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的质和量的检测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4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验室及其化验设备应按GJJ31的规定配备。 5.5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检验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并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承担检验工作。 5.6 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等到发生故障,使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污水污泥排放时,应及时排除故障,做好监测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5.7 当进水水质超标或水量超负荷时,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业内人士的良心科普)

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业人士的良心科普) 水是生命之源,水占人体组成的 70%,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平均每天需水量 2500ml 以上,可以说水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保障。 拧开水龙头,自来水缓缓流出,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随开随用的自来水究竟经过了哪些工艺流程才由江河湖海中流入千家万户,有时候流出的水像牛奶一样白,而且里面有大量的气泡,散发出消毒水的味道,要静置几分钟才恢复清澈,这些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又如何去辨别水质的好坏。农村来的朋友可能知道,以前没有自来水,家里都有一口大水缸,父亲斜着身子,扁担吱呀呀,从池塘挑着水回家,倒进水缸后打上明矾静止一段时间缸底开始出现沉淀,这是农村最原始的水处理工艺。 后来,大家发现将水缸集中在一起,由专人统一打明矾,效率更高,于是水缸越做越大就成了水厂,更为高效的药品也逐步取代了明矾。 目前多数水厂采用的方法是从水源地抽水进水厂统一消毒、沉淀、过滤,最后泵送至用户家中,其中主要用到以下 6 种药品: 1.HCLO 次氯酸,由氯库中的氯气加入到水中生成,具有很

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根据投加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加氯、后加氯。 图 1.氯库 2.PAC 聚合氯化铝,溶液储存在加药间,泵送至混合池与水充分搅拌,作用是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 3.O3 臭氧,由 O2 氧气放电生成,强氧化剂,作用是杀菌消毒,溶裂藻类细胞,降低其含量。按投加位置可分为预(前)臭氧、后臭氧投加点。 使用臭氧进行水处理的优点很多,比如杀菌效果佳,稳定性差易分解,不存在有毒残留物,但大量的使用带来了问题,比如腐蚀金属管道,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定量的溴酸盐,你也知道的,这是潜在致癌物,水厂目前应对方法是使用一定量的 H2O2 来处理,后面会提到。 图 2.氧气罐汽化器即使在夏天也是结满冰霜 图 3.臭氧发生器(氧气通电产生臭氧) 图 4.池臭氧投加点 4.H2O2 双氧水,强氧化剂,有杀菌消毒的能力,但主要用于应对溴酸盐,加入水中后与O3 形成竞争关系,避免形成溴酸盐,常在水质较差的月份添加使用。 溴酸盐是潜在致癌物,但受热易分解,不仅是自来水,市面上大多数瓶装水也存在,脱离剂量谈毒性毫无意义,为安心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泥的标准值及检测、排放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地方可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如因特殊情况,需宽余本标准时,应报请标准主管部门批准。 2、引用标准 GJ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J26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GJ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3、引用标准 3.1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其值不得超过GJ18标准的规定。 3.2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处理工艺与处理程度的不同,分位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3.2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排放标准(mg/L) 表1 序号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处理效率%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 PH 值 6.5~8.5 6.5~8.5 2 悬浮物 <120 不低于40 <30 3 生化需氧量(5d,20℃) <150 不低于30 <30 4 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 <250 不低于30 <120 5 色度(稀释倍数) — — <80 6 油 类 — — <60 7 挥发酚 — — <1 8 氰化物 — — <0.5 9 硫化物 — — <1 10 氟化物 — — <15 11 苯 胺 — — <3 12 铜 — — <1 13 锌 — — <5 14 总 汞 — — <0.05 15 总 铅 — — <1 16 总 铬 — — <1.5 17 六价铬 — — <0.5 18 总 镍 — — <1 19 总 镉 — — <0.1 20 总 砷 — — <0.5 注:1、pH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标准值系指24h 定时均量混合水样的检测值; 其它项目的标准值为季均值。 2、当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或化学需氧量处于GJ18中的高浓度范围,且一级处理后的出水浓度大于表1中一级处理的标准值时,可只按表1中一级处理的处理效率考核。 3、 现有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根据超负荷情况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标准值可适当放宽。 处 理 分 级 标 准 值 项 目

净水厂排泥水污泥量计算

净水厂排泥水污泥量计算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原水浊度计算取值为40NTU,色度计算取值为15,加药量计算取值为12mg/L,原水悬浮固体与浊度的相关关系式为1:,净水厂的设计规模按万m3/d考虑,则计算干泥量如下: 二、设计排泥水干泥量 根据英国水研究中心《污泥处理指南》提供的给水厂排泥水干泥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DS——设计干固体含量,mg/L; SS——所去除的原水中的悬浮固体,mg/L,一般SS/NTU 的比值变化范围为~左右; C——所去除的色度(度); A——铝盐投加率(以Al2O3计,mg/L); F——铁盐投加率(以Fe2+计,mg/L)。 由于出厂水的浊度、色度一般控制在出厂水水质标准以下,为此,在计算干泥量中出厂水的浊度(GB5749-2006规定值为1,原水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色度(GB5749-2006中规定15度,铂钴色度单位)予以忽略。 DS=40/+×15+×12 =51(mg/L) 平均日产干泥污泥量: 51×10-6 t/m3××104 m3/d≈37(t/d) 沉淀池排泥水的平均含固率约为5%,则复核排泥水总量约为7400m3/d。

三、污泥调节池容积计算 污泥调节池的作用是混合、均质排泥水,使之有利于后续污泥浓缩。 污泥调节池容积按停留时间7小时计算,则污泥调节池容积V=h×6h=2205(m3),取2200m3。 选用3台(2用1备)潜污泵,型号为,参数 四、污泥浓缩池容积 污泥浓缩时间按照24h进行设计,则污泥浓缩池容积:V=h×24h=8808(m3) 排泥水平均含固率%,经浓缩后平均含固率达到3%,则上清液排放量为:Q清=×()=356(m3/h) 浓缩后的污泥采用泵输送到污泥平衡池,污泥量为:Q泥=8808×=264(m3),污泥泵每天运行20小时,则泵的型号为h 五、污泥脱水机 污泥脱水机设计运行12h,总处理泥量为225m3。

国内外污泥处理概述

国内外污泥处理概述 一、国内污泥处理现状及趋势 污水在处理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污染物均转化到了污泥里,因此污泥中含有覆盖面极广的各类污染物,包括各种重金属、微量高毒性有机物(PCBs、AOX等)、大量细菌、病毒体和寄生虫卵等致病微生物,,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引发环境卫生和污染问题,易造成二次污染。 1、国内污泥处理总体情况(不足) 2010年底,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建2500多座,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22亿立方米。我国城市每年污泥产生量预计近3000万吨(已含水率80%计)。 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建造污水处理设施,即使有污水处理厂的大中城市,其污泥处理设施90%以上不配套。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污泥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农用的占70%以上。即使在设有消化池的污水处理厂,消化后的污泥也只是稍加脱水后就直接农用,很难符合污泥农用卫生标准。污泥处置技术比发达国家较落后,大多未经预处理或仅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农用、填埋或送垃圾场处理,甚至有的随意堆放。 (1)“重水轻泥”严重。80%污水处理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80%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处理处置。 (2)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绝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15-25%。 2、污泥处理工艺 从国内已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来看,污泥处理工艺包括污泥浓缩、稳定、脱水、最终处置四个主要过程。 (1)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主要包括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法等。

适用性: ①重力浓缩:适用于初沉污泥,化学污泥,生物膜污泥; ②气浮浓缩:适用于剩余污泥产量不大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尤其是生 物除磷系统; ③离心浓缩: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④机械浓缩:适用于各种生物污泥。 它们的处理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几种浓缩方法的比能耗和含固浓度 从表1可以看出,初沉污泥用重力浓缩法处理最为经济,对于剩余污泥来说,由于剩余污泥有机物含量高,浓缩困难,采用重力浓缩法效果不好,而采用气浮浓缩、离心浓缩则设备复杂、费用高,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目前国内推行将剩余活性污泥送回初沉池与初沉污泥共同沉淀的重力浓缩工艺,试验研究表明这种工艺的初沉池出水水质好于传统工艺[7]。我国污泥重力浓缩方法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与处置_污泥泥质_标准

政策法规及标准: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24188-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的控制指标及限值;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居民小区的污水处理设施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CJ/T239-2007)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的分类和范围;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的建设、运营河管理。2

土地利用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泥质指标、取样与监测等要求,其中要求含水率≤6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时污泥农用的泥质要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 291-2008)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土地(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土壤)改良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准入标准,规定了污泥施用时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其中要求含水率<65%;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规划、设计和管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23486-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园林绿化利用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测等,其中要求含水率<4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园林绿化利用。 填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混合填埋处置和用作覆盖土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4

测等,其中提到,混合填埋时含水率应<60%,作覆盖材料时含水率应<45%;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与生活垃圾的混合填埋。 建材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制烧结砖利用的泥质指标、取样和监测等技术要求,其中要求含水率≤4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制烧结砖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CJ/T314-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水泥熟料生产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测等,其中要求含水率≤80%,窑头喷嘴添加要含水率≤12%;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水泥熟料生产利用。 焚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CJ/T290-2008) 5

污泥处理处置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污泥处理处置的通知的摘要 1、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出全面部署。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抓紧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花大力气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2、污泥处理处置,综合分析本地区污泥泥质特征、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全面统筹,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目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设施布局及保障措施等要求。 3、污泥处理处置以“资源化、无害化、节能降耗和低碳环保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4、确定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具体技术方案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综合分析评价各方案的经济性、环境影响和碳减排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技术,确定合理可行的工程建设方案。 5、各地要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明确目标,提出融资策略和保障措施,确保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6、运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导则和操作指南,保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7、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在部门推荐和地方上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备选项目的基础上,选择一批技术工艺和治理效果等方面具有典型性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进行示范。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环保效果、技术经济可行性、节能降耗、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示范效果好、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并在行业内具有较好推广前景的处理处置装置和工艺,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推广。 二、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摘要 1、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含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和混合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主要负责人是污泥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 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

工业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工业废水污泥处理的现状及展望 10086 救世小树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多,工业废水处理站产生的工业污泥的处置正成为大中型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工业污泥成分复杂,含有毒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必须进行处理,才能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如何将产量巨大、成分复杂的污泥进行妥善安全地处理,使其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资料查询和分析。 1.工业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相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而言,工业废水污泥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来源分散、产量较大。目前国内工业企业采用的污泥处理手段主要有重力浓缩、机械脱水、自然干化、消化+自然干化等。 1.1污泥处理 污泥浓缩主要包括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法等。重力浓缩法处理最为经济,但受污泥成分制约,对于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泥效果较差,而采用气浮浓缩、离心浓缩则设备复杂、费用高。国内资金短缺,重力浓缩是重要的污泥减量手段。 污泥脱水措施主要是机械脱水,自然干化由于受到地区、气候条件的限制较少被采用。自然干化不需要任何外加干化设备且投资少、管理方便,但其占地面积较大、污泥干化周期相对较长、易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通常达不到较低的含水率。采用干化进行污泥处理的企业大多没有采用正规的干化场,只是随意放置于一块闲置的土地上,由于底部没有铺设不透水层,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而采用消化+自然干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周期长,但处理效果较好。在干化前进行消化,污泥的体积减小30%~50%,在消化完全后还可以消除恶臭、杀死病原微生物,适用于改良土壤。 1.2最终处置 工业污水成分复杂,含有相当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需进行妥善的最终处置,不然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国内污泥最终处置方案有以下几种: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焚烧、填埋、丢弃等。 我国第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污泥即由附近郊区农民用于农田,其后北京高碑店等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也均用于农田。但工业污泥含有重金属成分

净水厂实习目的

净水厂实习目的 (一)污水处理(猎德污水处理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 一.猎德污水处理厂 1.猎德污水处理厂概况: 猎德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村以东、华南大桥脚,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75万吨,分一、二、三期建设,主要收集西濠涌、沿江排污系统、东濠涌、二沙岛及天河区部分污水,服务面积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20万。 2.工艺流程及说明 (1)一期采用AB两级活性污泥处理处理工艺,即A、B 两段吸附生物降解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污水→ 厂外泵站→ 格栅→ 厂内提升泵房→ 沉砂池-→ A区曝气池沉淀池→ B区曝气池沉淀池→ 珠江污水进入工厂后先要通过格栅隔去大件的垃圾,像胶袋、树叶等等。垃圾出来后会由环卫部门处理。由于由管道进厂的水水位很低(厂区比水平线还高),为了工作方便,提升泵房就起了很大作用。这里采用的是7台6000立方米/小时及2台3000立方米/小时的潜水提升泵,水泵扬程为17米,这样后面的工序就可在地面进行了。 沉砂池是密封的两个池,用于去除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

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 接下来的AB两区是除污的关键之处。两个区都分为两个部分,曝气池和沉淀池。先在曝气池的水中混入活性污泥(一种由微生物、细菌等组成的菌胶团),池底微孔不停冒出的氧气促进其新陈代谢,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然后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池用于去除悬浮物质,如SS,同时去除部分BOD5。在进行完活性污泥沉淀,分离之后,再回流进曝气池降解下一池的水。 此外两个区都分别有三个系统,供气系统,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微生物的量也不可超标,若过多就要排出)。两段工序结合在一起,出来的水已去除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入珠江了。 (2)二期采用较新的UNITANK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在SBR 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除磷脱氮方面,比AB工艺有明显的优势。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鼓风机房物化除磷系统 ↓↓ 厂外泵站→厂内提升泵房→旋流沉砂池→UNITANK生物处理池→加氯消毒池→出水 剩余污泥↓→贮泥池 浓缩池→脱水机房

净水厂处理工艺设计详解(业内人士的良心科普)

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业内人士的良心科普) 水是生命之源,水占人体组成的 70%,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平均每天需水量 2500ml 以上,可以说水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保障。 拧开水龙头,自来水缓缓流出,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随开随用的自来水究竟经过了哪些工艺流程才由江河湖海中流入千家万户,有时候流出的水像牛奶一样白,而且里面有大量的气泡,散发出消毒水的味道,要静置几分钟才恢复清澈,这些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又如何去辨别水质的好坏。农村来的朋友可能知道,以前没有自来水,家里都有一口大水缸,父亲斜着身子,扁担吱呀呀,从池塘挑着水回家,倒进水缸后打上明矾静止一段时间缸底开始出现沉淀,这是农村最原始的水处理工艺。 后来,大家发现将水缸集中在一起,由专人统一打明矾,效率更高,于是水缸越做越大就成了水厂,更为高效的药品也逐步取代了明矾。 目前多数水厂采用的方法是从水源地抽水进水厂统一消毒、沉淀、过滤,最后泵送至用户家中,其中主要用到以下 6 种药品: 1.HCLO 次氯酸,由氯库中的氯气加入到水中生成,具有很

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根据投加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加氯、后加氯。 图 1.氯库 2.PAC 聚合氯化铝,溶液储存在加药间,泵送至混合池与水充分搅拌,作用是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 3.O3 臭氧,由 O2 氧气放电生成,强氧化剂,作用是杀菌消毒,溶裂藻类细胞,降低其含量。按投加位置可分为预(前)臭氧、后臭氧投加点。 使用臭氧进行水处理的优点很多,比如杀菌效果佳,稳定性差易分解,不存在有毒残留物,但大量的使用带来了问题,比如腐蚀金属管道,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定量的溴酸盐,你也知道的,这是潜在致癌物,水厂目前应对方法是使用一定量的 H2O2 来处理,后面会提到。 图 2.氧气罐汽化器即使在夏天也是结满冰霜 图 3.臭氧发生器(氧气通电产生臭氧) 图 4.池内臭氧投加点 4.H2O2 双氧水,强氧化剂,有杀菌消毒的能力,但主要用于应对溴酸盐,加入水中后与O3 形成竞争关系,避免形成溴酸盐,常在水质较差的月份添加使用。 溴酸盐是潜在致癌物,但受热易分解,不仅是自来水,市面上大多数瓶装水也存在,脱离剂量谈毒性毫无意义,为安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 (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 1.总则 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 赵中全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赵中全 发表时间:2019-05-31T10:49:52.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作者:赵中全 [导读] 污水作为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能够合理对污水进行处理,才能够提升我国资源可利用的效率,那么净水厂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排泥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摘要:污水作为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能够合理对污水进行处理,才能够提升我国资源可利用的效率,那么净水厂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排泥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就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净水厂排泥水的处理效率,提升我国水资源的再利用效率。 关键词: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净水厂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但是当前我国的净水厂排泥水处理的设施数量却并不充足,无法与净水厂的规模和工作量相配合,但是合理进行排泥水的处理,有利于水资源再利用效率的提升,有利于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保证净水厂的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 一、当前净水厂排泥水工艺的状况 (一)混凝剂的选择 当前,净水厂在进行排泥水处理的过程中,大都会选择种类繁多的混凝剂,据统计,混凝剂的使用种类已经接近300种,且混凝剂主要由有机类混凝剂和无机类混凝剂两种,中铁二十局三公司主要采用的为聚丙烯酰胺(PAM)跟聚合氯化铝(PAC)两种,PAM也被称为絮凝剂或者凝聚剂,其水溶性比较高,不会溶于有机溶剂之中,所以絮凝性极强,能够减少液体之间的摩擦力,PAC属于碱式氯化铝,属于混凝剂的一中,是水溶性无几高分子聚合物,呈现淡黄色、深褐、灰色,形状为树脂狀的固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架桥进行虚浮,能够在净水的过程中发生凝聚反映,对沉淀物进行吸附。[1]。 (二)调节工艺 当前净水厂在进行排泥处理的过程中,所建立的综合调节池仅仅占据分建式调节池的十分之一,当前国内的排泥水处理设备的不充足,直接影响了净水厂的建设规模的拓展,由于综合排泥池能够应用更少的构筑物进行建设,且排泥处理量显著优于分建式的调节池[2],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与浓缩池的沉降能力相结合,应用效果显著,但是综合排泥池的使用过程中,导致浓缩池的如流量增加,直接导致排泥水被稀释,影响入流的浓度。 (三)载体絮凝工艺 载体絮凝工艺指的是在对污水进行混凝的过程中,能够投入细沙等不会溶于水且密度较高的介质,使胶体颗粒能够吸附在细沙的表层,加快絮体生长的速度,可见,载体絮凝技术已经成为能够合理利用胶体自身的中立而提升絮体沉降的速度,以此有利于提升沉淀的速率。下面是载体絮凝工艺的示意图: 根据这一图示,可以看出,在进行混凝剂投放之后,加入细小的砂石,高分子助凝剂会快速作用于悬浮胶体之上,并保证悬浮胶体与细沙相结合,以此形成较大的颗粒物质,进而提升絮体生长速度,增加絮体物质的沉降速度,哦通过在澄清水的位置加放一个斜体板,能够极大节约净水厂建设沉淀池的面积,节约澄清水的留置时间,提升出水效率,这一制作技术能够更好的在低温和低浊度水源水的处理之中。在污水进入到混凝池之后,添加混凝剂,使污水与混凝剂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应合理把握混凝剂加入的时间,可以在污水的进水管或者进入混凝池时的入口位置进行添加,进而加入絮凝剂和细小的砂石,采用搅拌器将其搅拌均匀,保证能够脱稳胶体,进而水体会进入熟化池,熟化池搅拌的速度需要不断下降,以免影响絮体分离情况出现,进而絮体会通过斜体板直接进行分离,清水进入集水槽,污泥堆积于池水底部,进而通过旋流分离器后进行污泥与微小砂石的分离处理[3],使污泥流出,细小沙石再次利用。 (四)脱水工艺 脱水工艺的主要设备为带式脱水机、板框脱水机与离心脱水机,传统净水厂应用带式脱水机的数量较多,但是由于这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亲水性,所以很难将污泥挤压成饼,形成较为严重的跑泥现象,所以极易出现使用故障,当前仅有少部分净水厂还在使用,板框脱水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滤布冲洗压力低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滤布堵塞的情况发生,滤布的可使用周期较短,浪费成本,且滤饼很难自行脱离,需要增加劳动力,降低净水厂的收益。 二、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的展望 当前,虽然净水厂的规模和数量已经不断提升,但是在对排泥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干泥量计算偏大、设备的脱水工作强度大,使用质量差,无法充分利用各项工艺等现象出现,所以为了提高净水厂污泥处理效率,需要注重工艺发展的方向。 (一)提升污泥再利用效率 当前,对净水厂排泥水进行处理后,大都是直接将其进行填埋处理,影响污泥的实际使用效率,所以这就需要能够根据净水厂工作特质,提升污泥再利用效率,及时进行污泥再利用的项目开发,以此节约污泥处理所消耗的资金,提高经济收益。 (二)加强干泥量计算公式的规范程度 排泥系统在进行污泥处理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干泥量问题,导致大量排泥设备被闲置的情况出现,加大资金成本投入,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净水厂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根据水厂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和井水能力等,结合地区因素和水质因素,对干泥量的计算方式进行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