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里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释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英国的无产阶级宪章运动

D、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2、德国古典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

A、黑格尔

B、康德

C、费希特

D、费尔巴哈

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费希特

D、费尔巴哈

4、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圣西门

B、傅立叶

C、费希特

D、欧文

5、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发现了

A、唯物史观

B、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

6、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B、空想社会主义

C、古典政治经济学

D、德国古典哲学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哲学是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

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0、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1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13、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唯心论

D、庸俗进化论

14、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自然界

B、人类社会

C、精神

D、实践

15、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22、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25、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

2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有限性和无限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2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29、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30、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31、矛盾的客观性是指

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

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

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

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

32、矛盾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由坏到好的转化

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33、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34、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3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C、认识来源于精神

D、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36、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源泉和动力

D、必然和偶然

3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3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 实物

B 具有体积和重量

C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3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0、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个人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题

1、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4、“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割裂了事物质与量的关系

C、割裂了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割裂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6、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9、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1、"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2、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4、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5、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1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7、“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

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2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的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22、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3、“回顾十四年走过的路,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生过失误和偏差,但总的来说,全党全国人民公认的事实是,这十四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说明的是

A、不忽视支流的同时更要认清本质和主流

B、在认识问题时,首先抓住主要矛盾,然后再抓住次要矛盾

C、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抓住了矛盾次要方面

D、对任何事物都必须认清优点和缺点

24、下列看法和做法,符合发展观点的有

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沧海桑田④新陈代谢⑤因地制宜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5、由于机遇,科学家发现了新成果,这是

A、偶然的碰巧

B、必然的结果

C、偶然中有必然

D、运气好

2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

27、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己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8、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诡辩论

B、唯物主义决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29、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30、事物的发展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的发展中不起作用

3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7、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彻底的唯心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分歧表现在

A、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物质的,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精神的

B、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本原,二元论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C、一元论是可知论,二元论是不可知论

D、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10、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

D、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

1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依赖

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

D、社会存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社会历史的活动

C、人类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D、客观的物质活动

14、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社会的产物

D、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5、相对静止是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的一般状态

C、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

D、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6、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含义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C、物质是属于共性的范畴

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17、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8、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表现为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个别必然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

19、事物的量变是指

A、事物在规模和程度上的变化

B、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C、事物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事物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2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新社会代替旧社会都是

A、包含肯定的否定

B、社会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C、对旧社会的既克服又保留

D、社会的自我否定

2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规定事物的发展趋势

C、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D、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2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3、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24、肯定因素是指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5、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6、哲学是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7、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

A、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问题

D、哲学的党性原则问题

28、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其实质是

A、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C、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9、“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D、事物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别

30、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会导致A、唯心论 B、形而上学唯物论

C、庸俗唯物论

D、庸俗进化论

31、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A、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2、按照物质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A 社会存在

B 镜中花、水中月

C 梦中高楼大厦

D 电磁场和引力场

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

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3、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本可以专靠神思任意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鬼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身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这句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他的原型

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发展变化的观点

5、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6、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的是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7、形而上学否定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

A、文化虚无主义

B、推陈除新

C、崇洋媚外

D、排外主义

8、“张三是人”,这句话体现了

A、一般与个别相联系而存在

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D、不包含一般的个别是不存在的

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荣辱代谢而弥见其新”

1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1、“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唯心主义宿命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12、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3、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A、"万物莫不有对"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一分为二","相反相成"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间断性

D、时间的不可逆性

15、古语云:"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D、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16、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纸上谈兵

B、画饼充饥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7、下列活动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 农民兴修水利工程

B 钢铁工人冶炼钢铁

C 农民培育农作物和新品种

D 公安人员办案

三、判断题

1、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2、一元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3、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4、一切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7、一切正确思想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切错误思想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8、坚持世界有一个本原的观点是正确的世界观。

9、任何一种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

1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1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4、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唯一源泉

B、基础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

2、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

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

A 经验论的错误

B 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8、认识的客体是指

A 观念本身

B 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 自然界的存在物

D 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 相对性

B 阶级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10、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3、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唯物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8、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19、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20、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

21、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主观唯心主义的

D、历史唯物主义的

理论联系实际题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06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

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A、认识依赖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

D、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据此回答以下5--7题。

5、《决定》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实践,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这种做法为了群众利益,符合群众观点④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和升华,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这表明:

A、《决定》是指导实践不变的纲领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7、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这是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非常罕见地酝酿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史无前例地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八次;草案向社会公布,搜集到了数以万计的民众反馈。回答8--9题。

8、《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B、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

C、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

D、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

9、《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体现了

①《物权法》是一个集民智、顺民意的成果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当前,高校科技与农民的结合,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回答10--11题。

10、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②科学理论只有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③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①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②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

实际③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④科学实验可

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回答据此12--13题。

12、上述材料表明

A、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B、转变了择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只有农村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广阔天地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13、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③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④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07年5月22日至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认为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局和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

①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③把握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

④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5、2006年6月《市场报》报道,浙江省某市生态环境“污”云笼罩,作为全国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要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环境来优化经济的增长,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白皮书的这一要求①是人们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发展观③既坚持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又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④表明科学的发展观是对事物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句话说明

A、实践决定认识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7、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是我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时间,这种选举从哲学上看属于

A、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B、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C、政治活动

D、科学实验活动

18、过去,人们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理性认识比感性

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

发挥出来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④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20、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2、两个青年来到某城市,甲见到银行大厅里有免费提供的净水,商场里有欢迎顾客品尝的点心,他认为不用干活也能生活下去。乙发现有些商厦店里虽亮丽,招牌却不干净,认为这是个机会,想和甲一起干这份清洁工作,甲嫌脏怕累,认为工作不稳定而拒绝了……三年后,拥有百人清洗公司的乙外出考察时,有人向他乞讨,他楞住了,这正是曾经拒绝过他的甲。两个青年的不同命运说明:A、命运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 B、机遇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的

C、偶然性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D、主观能动性是主要的因素

23、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A、运用抽象思维

B、注重积累知识

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现象

24、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这道趣味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拟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

A、注重量的积累

B、运用合理想象

C、提升感性认识

D、重视实践作用

28、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

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9、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A、目不识丁

B、目不见睫 c、目不窥园 D、目无全牛30、“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31、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据此回答:

32、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主流和支流

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33、小灵、小敏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4、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

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5、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36、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7、2001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38、“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39、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41、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一事例表明

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42、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3、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44、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45、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③生

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

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6、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8、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49、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吴文俊、袁隆平院士。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

50、“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1、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它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52、“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为经历着从感性认为到理性认为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为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为世界更重要

53、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4、读漫画弯与直: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领依赖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55、“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56、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7、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8、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5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回避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60、“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61、“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6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二、多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感性认识依赖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

2、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

A、客观真理 B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C、绝对真理体系 D 完整严密的科学真理体系

3、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4、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

A 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取得规律性的认识

C 取得真理性的认识 D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5、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是指

A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 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C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D 相对寓于绝对之中

6、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一样也是

A 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B 具体真理

C 客观真理

D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7、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的关系是

A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真理不起作用

B 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必要补充

C 逻辑证明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D 逻辑证明的结论必须由实践作最后的检验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两个严重的缺陷是

A 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B 否认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

C 否认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 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

10、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A、概念

B、假说

C、判断

D、推理

11、感性认识的形式有

A、感觉

B、表象

C、知觉

D、推理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3、实践是检验这里的唯一标准,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有: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手段

D、实践过程

15、在实践手段中,属于智能性工具的有:

A、能源工具

B、探测工具

C、计算机

D、逻辑

16、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实践

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审美实践17、实践环节主要有:

A、制定“合目的”与“合规律”的实践决策

B、实践目标的制定

C、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D、实践结果的检验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

A、人的主观意识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D、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

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1、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A、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

B、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C、反映者能够与被反映者一致

D、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绝对同一的

22、感性认识是:

A、认识的初级阶段

B、对事物外部联系和现象的认识

C、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反映的基本形式的认识

D、以直接性和形象性为反映特点的认识

23、下面对理性认识正确描述的有

A、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B、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对事物直接的认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

D、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抽象的认识

24、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必备的条件是:

A、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要制订一定的中间环节

C、理论要被群众所掌握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2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这是因为:

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26、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因为:

A、人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人们认识事物的手段总是有局限性的

C、认识总是受认识主体的状况制约的

D、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

2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

B、人类能够认识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C、任何真理都有依赖于主体、依赖于人或人类的主观形式

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具有近似的、不完善的性质

28、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

A、它是否有用

B、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C、它是否是公认的

D、它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29、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就是肯定:

A、凡经过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可以被丰富、完善和发展,却不能推翻它

B、发展着的实践终将对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作出确定的检验

C、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

D、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理论联系实际题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C、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

4、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说明

A 、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B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C 、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

D 、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5、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

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必须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6、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C、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D、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7、强调当干部要“洗手”,是因为:

A、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B、干部是部门利益的代表者

C、吏治腐败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损害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行为准则

8、强调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C、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9、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0、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1、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不如庖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论上是:

A、坚持了唯物论

B、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

C、重视实践的重大作用

D、坚持辩证法

12、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命题是:

A、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B、知先行后

C、一念发动之处即是行

D、“知行相资以用”、“并进而有功”

13、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所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1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里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5、“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

A、相对主义真理观

B、绝对主义真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D、唯心主义真理观16、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7、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

A、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B、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C、超越历史时代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D、对真理必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

18、“只要迈进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回变成谬误”这一观点是:

A、相对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

19、“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D、谬误回归自己使用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

20、“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种观点是说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谬误和真理没有确定的界限

C、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D、真理没有客观性

21、"跟着感觉走"的说法包含着的错误观点有

A、经验论的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唯我主义的观点

D、非理性主义的观点

22、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每天会升起。"这说明

A、感性经验对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重要的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D、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和推断的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一致、相符合。

2、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3、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的是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

4、逻辑证明有时可以替代实践检验真理的作用。

5、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6、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

7、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

8、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9、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论。

10、“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典型。

11、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A 基础知识题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4、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5、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

A、人类的社会实践

B、人的意识

C、社会存在

D、人的大脑

6、下列各项中揭示社会意识本质的是

A、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过程

D、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仓储设备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的容器

D、能源和信息系统

9、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B、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

1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A、实体性因素

B、渗透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11、在生产力的要素系统中,其中最活跃、占有最主导地位的要素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2、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

13、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14、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5、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产品的交换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6、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合理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思想文化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19、从职能上看,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特点是

A、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B、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D、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0、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剥削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

D、先进阶级的利益

22、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

C、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

2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

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

C、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

24、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

A、掌握了宣传机器

B、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

C、人才众多,力量强大

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25、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2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B、社会分配的原则

C、社会风气的状况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8、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

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29、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30、从起源上看,阶级是

A、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分配关系极端不平等的产物

D、政治暴力和军事征服的产物

3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32、发生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

B、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

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裂

33、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实行让步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实行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D、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

34、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现实性

D、具有历史性

35、科学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

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认真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

C、善于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

D、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36、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

C、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门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37、从本质上说,科学是

A、人类的各种知识

B、知识的理论体系

C、人类的实践经验

D、人类的理性认识

3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 、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 、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4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A 、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 、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 、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41、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 、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 、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42、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 43、“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A 、历史宿命论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决定论观点

D 、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 44、人民群众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属于

A 、阶级范畴

B 、经济范畴

C 、永恒范畴

D 、历史范畴 45、历史人物指的是

A 、历史上普通个人

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

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D 、杰出人物的思想 4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 、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 、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 、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4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 、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 、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48、人民民主专政是

A 、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

B 、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C 、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D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 4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政党

B 、法律

C 、哲学

D 、国家政权 50、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

A 、政治范畴

B 、经济范畴

C 、思想范畴

D 、文化范畴 51、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是

A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 52、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劳动对象

B 、生产工具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53、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职能与剥削阶级专政国家职能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国家政权管理形式不同

B 、国家政党制度不同

C 、国家的阶级性质不同

D 、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不同

5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A 、政体

B 、国体

C 、议会机关

D 、政府机关 55、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A 、暴力掠夺的产物

B 、社会契约的产物

C 、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56、依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关系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是

A

、不断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B

、不断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

、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D 、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57、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58、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 、社会各阶级利益关系的反映

D 、统治阶级意识的反映 59、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诡辩论观点

D 、折衷主义观点 6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 、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61、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A 、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 、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 、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多项选择题 A 基础知识题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C 、人们在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A 、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 、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 、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国体和政体关系的有 A 、国体和政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B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D 、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必定相同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A 、科学具有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功能 B 、科学具有变革生活方式的功能 C 、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

D 、科学具有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的功能 7、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原则有

A 、阶级分析方法

B 、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

C 、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

D 、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表现有 A 、人民群众的任何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社会革命的本意是指

A 、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B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C 、阶级社会发展和更替的决定环节

D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0、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有加速或延缓作用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政治结构的有

A、国家政权

B、军队警察

C、法庭监狱

D、政治法律

1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应该理解为

A、是第一生产力

B、是直接的生产力

C、是转化到生产力三要素中去的生产力

D、是智能性的生产力要素

13、生产力的独立要素有

A、自然界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劳动资料

14、下述哪些命题表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创造社会存在

B、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C、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D、社会意识有预见性,所以能指导社会存在

15、列宁指出旧历史观的缺陷是看不到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B、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C、社会运动的物质动因

D、人民群众的作用

16、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8、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D、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基本含义有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技术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资源

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D、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20、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2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2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在于

A、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B、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C、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D、它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三、判断题

1、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5、基本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其经济体制也必然相同。

6、只有杰出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任何作用。

7、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8、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一致的。

9、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0、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2、改革是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13、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革命。

14、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15、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三个部分。

第四章

一、单选题

基础知识题

1、自然经济的根本特征是

A、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

B、生产规模狭小

C、社会分工深化

D、自给自足

2、商品经济的根本特征是

A、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

B、生产规模狭小

C、社会分工深化

D、自给自足

3、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平等交换

B、剥削制度

C、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D、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用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用工人的剩余价值

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5、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B、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

C、生产资本的增值程度

D、不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7、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8、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使用价值和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表现为

A、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的生活费用

D、部分劳动的报酬

10、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1、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

A、生产方式

B、生产资料

C、不变资本

D、生产关系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

A、剩余价值理论

B、资本流通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经济危机理论

1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4、一切商品对它的生产者是价值,对它的购买者是使用价值,这说明

A、商品在生产者看来没有使用价值

B、商品在购买者看来没有价值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D、商品的使用价值对生产者不重要

15、把预付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预付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B 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的方式

C 资本投入的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

D 资本投入的不同领域资本周转的不同速度

16、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劳动力成为商品规律

D、部门之间竞争规律

17、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 、分配和交换的关系 D、生产力的性质

18、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是

A、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

B、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C、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

D、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

20、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1、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22、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补偿劳动力价值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过程的统一

24、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

B、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D、前者价值增值少,后者价值增值多

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剩余价值劳动时间不变

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C、工作日长度不变

D、无偿劳动时间不变

26、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 、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7、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生产资料

D、社会总产品

2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D 、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29、剩余价值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 、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产品归谁所有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 、经济基础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能否买到商品

B 、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 、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 、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3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 、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 、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 、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

D 、推动社会进步

33、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

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 、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 、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35、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形态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社会财富的体现物

3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

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

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

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37、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38、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供求机制

B、价格机制

C、竞争机制

D、企业机制

3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 、可变资本的产物

B 、流通资本的产物

C 、不变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4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按照平均利润规律的要求,商品按

A、社会生产价格出售

B、个别生产价格出售

C 、社会价值出售 D、垄断价格出售

41、无论是绝对m生产还是相对m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C、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D、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4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先进的机器设备

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43、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不变

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增大

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4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5、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C︰V中

A、 V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B、 C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C、 C和V所占比重同时下降

D、 C和V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46、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商品生产者和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4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48、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4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理论联系实际题

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A、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2、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那它一年的周转次数是

A 、4次 B、3次 C 、2/3次 D、1/3次

3、下列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原料 B 、劳动力 C、厂房建筑 D、机器设备

4、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次,其年利润率为

A 、 40%

B 、 20%

C 、 25%

D 、 15%

5、从劳动过程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机器设备是

A、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

C、劳动产品

D、劳动对象

6、某一工人给资本家干活30天,月工资200元,工人每天生产产品10件,市场价格是100元,每件产品的生产费用(含工资)是60元,资本家每月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是

A、 60000元

B、 12000元

C、 40000元

D、 18000元

7、某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100%,资本周转速度一年两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为

A 、2万元,100% B、2万元,200%

C、4万元,100%

D、4万元,200%

8、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着力点是

A、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调节过高收入

D、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

9、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10、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是4元,每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是1元,工作日为8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2元,而其他情况不变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A、由50%变为100%

B、由50%变为200%

C、由100%变为300%

D、由100%变为400%

11、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价值构成

1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二、多选题

基础知识题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有

A、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C、资本原始积累

D、奴隶贸易

2、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有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通过银行积累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收取地租

3、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A、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D、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有

A、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

B、阻碍技术的进步

C、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

A 、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B、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D、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6、在当代,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应做到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7、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有

A、资本雇佣劳动

B、劳动者自由的一无所有

C、劳动者是自由人

D、劳动力能进行劳动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劳动力能进行劳动

B、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9、所有制与所有权的联系有

A、所有制是经济意义上的范畴

B、所有权是法律意义上的范畴

C、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D、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10、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生产方式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11、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B、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D、自然条件

1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13、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B、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C、货币资本循环

D、生产资本循环

14、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B、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出发点

C、二者是一回事

D、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结果

15、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地租

D、银行利润

1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

A、各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7、产业资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D、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9、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是

A、工具

B、劳动力

C、原材料

D、辅助材料

20、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有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A、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B、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C、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B、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C 、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劳动是价值的共同源泉

D、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共同源泉

2、电视机厂的资本家购买的原料属于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生产资本

3、资本家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

A、种子

B、土地

C、仓库

D、肥料

4、我国现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是

A、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B、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C、限制其发展

D、支持有比较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

5、下列属于老师上课用的劳动资料的有

A、多媒体设备

B、教室

C、教室内的电扇

D、学生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生产工具。

3、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7、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8、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9、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成本价格。

10、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都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两者是相同的。

11、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十一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并公平的分配公共服务。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的变化的表现。

第五章

一、单选题

基础知识题

1、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除了竞争

B、垄断与竞争并存

C、垄断削弱了竞争

D、垄断消除了竞争的资本主义性质

2、垄断价格是

A、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

B、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 、生产不足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根本是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C、人民的愿望决定的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句话表明:

A、资本主义的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

B、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是高度发达的

C、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D、资本主义将永远存在

2、据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6、5万家,拥有约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平均每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国外分支机构数量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个上升到90年代末的约13个。这一事例表明:

A、金融的全球化

B、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生产的全球化

3、1990——1995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000年全球贸易进一步强劲增长,国际商品贸易额增长12、5%,达到6、1万亿美元。这一事例表明:A、金融的全球化 B、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生产的全球化

4、目前美国、欧洲与亚洲三大区域的外汇市场已经连为一体,其运作方式、交易品种与手段基本保持一致,投资者可以在一天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进行交易。这一事例表明:

A、金融的全球化

B、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生产的全球化

二、多选题

基础知识题

1、垄断产生的原因有

A、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B、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少数企业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C、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D、避免激烈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有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D、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公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管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有

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C、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D、加快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

5、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有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B、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6、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商品资本输出

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8、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有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生产力的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9、二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新变化有

A、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C、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D、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10、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有

A 职工参与决策 B、终身雇佣 C、职工持股 D、社会福利制度

1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有

A、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B、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C、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D、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1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

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

D、改良主义政党的改革

1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有

A、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B、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 、其上层建筑促进了社会进步

D、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具有进步性

14、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长期性的原因有

A、任何社会形态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B、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

C、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容纳的空间

D、社会主义还是新生事物

15、垄断利润的来源有

A、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B、剥削和掠夺的海外利润

C、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D、加强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有

A、托拉斯

B、卡特尔 C 跨国公司 D、国际联盟

2、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包括

A、世界银行

B、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C、国际经济协议

D、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

3、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3、在当代,资本家是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4、垄断价格是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垄断价格的产生否定了价值规律。

2、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第六章

一、单选题

(一)基础知识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认为无产阶级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

A、同一天发生

B、同一时刻发生

C、同一年发生

D、同一历史发展时期发生

5、俄国苏维埃政权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是在

A、1917年11月——1918年春

B、1918年3月——5月

C、1918年11月——1919年春

D、1919年5月——7月

6、列宁领导实行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是在A、1917年秋——1918年春 B、1918年春——1919年夏

C、1919年秋——1920年夏

D、1918年夏——1921年春

7、1921年3月,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A、联共(布)十大

B、俄共(布)十大

C、联共(布)九大

D、俄共(布)九大

8、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

A、1918年10月——1923年初

B、1923年10月——1928年秋

C、1928年10月——1932年底

D、1928年10月——1933年秋

9、苏联宣布已经建成社会主义是在

A、1930年12月

B、1936年12月

C、1945年12月

D、1956年12月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

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规律

1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的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5、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武装斗争问题

C、农民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6、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17、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革命和改革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通过实践实现的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新中国的建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23、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4、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人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革命

D、国家政权

2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二、理论联系实际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相互排斥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5、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于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6、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了天才的设想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解放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6、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7、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8、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9、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

A、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彻底消灭一起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10、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行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原则

11、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将一段时间内

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同志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12、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计划生产

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13、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有

A、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B、按劳分配

C、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

D、建立民主制度

14、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包括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理论联系实际题

1、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

的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

3、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A、要先完成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B、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之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C、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根源不一定就在于这种制度本身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会受制于本国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

1、“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2、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一国胜利论。

4、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

5、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6、苏联模式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理论联系实际题

1、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3、社会主义优越性根本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无产阶级革命夺取了政权就意味着革命的结束。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题

1、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2、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A、和平发展时期

B、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根据社会的需要,是有计划的

C、按劳分配

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4、共产主义是人类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5、、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有

A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C、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D、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

6、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7、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是一种科学理论

B、是一种现实运动

C、是一种社会制度

D、是一种社会理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

A、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B、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2、两个必然阐述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3、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

4、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首先进入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而不可能直接达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5、“两个必然”是指“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理论联系实际题

1、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证明了“两个必然”的错误。

2、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跳过社会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绪论答案

一、单选题

基础知识题:

1 A

2 D

3 C

4 A

5 A

二、多选题

基础知识题

1 ABC

2 AD

3 AB

4 ABD

5 AC

6 BCD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 对

第一章答案

一、单选题

基础知识题:

1 B

2 A

3 D

4 D

5 C 6C 7 B 8 A 9 D 10 A11 D 12D 13B 14D 15A

16B 17C 18 C 19 A 20C21C 22D

23C 24D 25C 26D 27C 28C 29C

30B31A 32C 33C 34A 35C 36B 37B

38C 39D 40B

理论联系实际题

1 A

2 B

3 D

4 A

5 A 6C 7 D 8 C 9 A 10 D 11 D 12A 13C 14C 15C

16D 17D 18 B 19 C 20D 21C 22A 23A 24C 25C 26B 27D 28C 29C 30

D 31A 32B

二、多选题

基础知识题

1 ABCD

2 AC

3 C D

4 BD

5 ABCD

7 ABD 8 ABC 9 BD 10 CD

11ABD 12ACD 13BCD 14 BD 15 BCD 16 ABC 17 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ABC 22 ABD 23 CD 24 BD 25 ABCD 26 ABC 27 ABCD 28 BCD 29 BCD 30 ABC 31 ABC 32 ABD 33 ACD

理论联系实际题

1 BCD

2 BC

3 BC D

4 BD

5 ABC

6 ACD

7 ACD

8 BCD

9 ABD 10 ABC 11 ABC 12 ACD 13 ABCD 14 BD 15 CD

16 CD 17 ABCD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 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

错 8错 9对 10错

11对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第二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知识题

1 B

2 D

3 C

4 C

5 B

6 D 7

D 8 D 9 A 10 C

11 C 12 C 13 D 14 C 15 A 16B

17 D 18 C 19 D 20 A 21 C

理论联系实际题

1 C

2 A

3 B

4 B

5 B

6 B 7

C 8 A 9 C 10

D 11 B 12 A 13

D 14 A 15 B 16 B 17 B 18 B

19 A 20 B 21 B 22 D 23 A 24

B 25

C 26 C 27 B 28 A 29

D 30

D 31 B 32 B 33 C 34 A 35 A

36 B 37 C 38 B 39 A 40 B 41

D 42 B 43 D 44 B 45 A 46 C 47

D 48 D 49 B 50 C 51C 52 C

53 B 54 C 55 B 56 D 57 B 58

A 59 C 60 D 61 A 62 B

二、多选

基础知识

1 BCD

2 ABD

3 A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BCD

8 ABCD

9 AD 10 ACD

11 ABC 12 BD 13 ABCD 14 ABC 15

BC 16 ABC 17 ABCD 18 ABCD 19

BCD 20 BC 21 AC 22 ABCD 23 BCD

24 ABCD 25 ABCD 26 ABCD 27 CD

28 BD 29 ABCD

理论联系实际题

1 BC

2 ABD 4 ABD 5 ABCD 6 ABD

7 ACD 8 ABC 9 ACD 10 ABCD 11

ABC 12 AD 13 ABC 14 ABD 15 AD

16 CD 17 ABC 18 CD 19 CD 20

ABCD 21 ACD 22 BC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11对

第三章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D

4 B

5 B

6 D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C

13 C 14 D 15 D 16 C 17 D 18

B 19

C 20 A 21 C 22 B 23 C

24 D 25 C 26 D 27 D 28 C 29

C 30 A 31 C 32 C 33 B 34 B

35 A 36 A 37 B 38 D 39 D 40

B 41 A 42 D 43 B 44 D 45 C

46 D 47 C 48 D 49 D 50 B 51 C

52 D 53 C 54 A 55 D 56 D 57

B 58 A 59 A 60

C 61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CD

3 ABD

4 ABC

5 BC

6 ABCD

7 AB

8 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CD

13 BCD 14 BC 15 CD 16、ABD

18ABC 19 AD 20 ABCD 21

ABCD 22 ABCD

三、判断题

1 错

2 错

3 错

4 对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对 11

对 12错 13对 14对 15对

第四章答案

一、单选题

基础知识题:

1 D

2 A

3 D

4 C

5 B

6 B

7 D

8 C

9 B 10 C11 B 12 C 13 D 14 C 15 A

16 B 17 B 18 B 19 C 20 A21 D 22 A

23 B 24 C 25 B 26 B 27 D 28 D 29

C 30 D31

D 32 A 33 D 34 B 35 C 36

D 37 D 38 B 39 D 40 A41 C 42 C 43

D 44 D 45 B 46 A 47 C 48 C 49 D

理论联系实际题

1 D

2 D

3 A

4 A

5 D

6 B

7 D

8 B

9 B 10 C 11 B 12 D

二、多选题

基础知识题

1 AB

2 AC

3 ABC

4 ABCD

5 ACD

6 ABCD

7 BC

8 BCD

9 CD

10 BCD

11 ABCD 12 ABCD 13 AB 14 AD

15 ABCD

16 AB 17 ABC 18 BCD 19

CD 20 ACD 21 ABD

理论联系实际题

1 AB

2 BC

3 CD

4 ABD

5 ABC

三、判断题

基础知识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

错 8错 9错 10错 11错

理论联系实际题

1错 2错

计算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及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计算机中所有信息都采用的存储方式是( A ) A. 二进制 B. 十进制 C. 十六进制 D. ASCII码 (2)根据冯.诺伊曼的“存储程序”原理,“存储程序”是指(B ) A. 事先编好程序 B. 把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 C. 把程序保存在磁盘中 D. 将程序从磁盘中自动读出并逐条执行 (3)利用计算机进行科技情报检索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 B ) 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辅助工程D.人工智能 (4)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为(A ) A. CAD B. CAM C. CAE D. CAT (5)用MIPS来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 D ) A. 传输速率 B. 存储容量 C. 字长 D. 运算速度 2.填空题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于(1946 )年,名字叫(ENIAC )。(2)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即B to B)、企业与(消费者)(即B to C)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模式。 (3)计算机网络化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4)从目前计算机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到,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5)以冯.诺伊曼思想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 3.简答题(略) (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能实现自动控制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答: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4)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1.科学计算2. 数据处理3. 过程控制4 .计算机辅助技术5. 电子商务6 .电子政务7. 人工智能 (5)简述计算机在你生活中的应用。

中特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分数高低请自行负责;.有些题目整理的答案较多,考试时请注意选择参考。最后,这考试拼的是手速,祝好。 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既要实现国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

对口高考试卷计算机完整版

对口高考试卷计算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机密启用前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 本试题卷共六大题,19小题,共19题。时量150分钟,满分390分。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大题共 22小题,每小题5分,共110分) 1.扩展名为.MP3的文件通常是 A.视频文件 B.音频文件 C.图片文件 D.文本文件 码0010 1001转化为十进制的值是 3.计算机自诞生以来,无论在性能、价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______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A.耗电量 B.体积 C.运算速度 D.基本工作原理 4.操作系统管理用户数据的单位是 A.扇区 B.磁道 C.文件 D.文件 5.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中,显示桌面的组合键是 A.“Windows”+“D” B.“Windows”+“P” C.“Windows”+“Tab” D.“Alt”+“Tab” 6.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1024TB =1024PB =1000KB =1000GB 7.在Word2010的“字体”对话框中,不可设定文字的 A.字间距 B.字号 C.删除线 D.行距 8.在Excel2010中,公式______可产生[1,100]间的随机整数。 A.=rand()*100+1 B.=int(rand()*101)+1 C.=int(rand()*101) D.=int(rand()*100)+1 9.在PowerPoint2010中,从当前幻灯片开始放映幻灯片的快捷键是 +F3 +F4 +F5 +F6 10.台式机的组成部件中,通常不在机箱内部的是 A.主板风扇 C.内存条 D.鼠标 11.下列关于微型计算机主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意一款主板上能安装任意一款CPU B.主板芯片组通常分为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

数据结构习题集(积分)

第一章绪论 1.下面是几种数据的逻辑结构S=(D,R),分别画出对应的数据逻辑结构,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何种结构。 D={a,b,c,d,e,f} R={r} (a) r={} (b)r={} (c)r={} 2.分析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a) for(i=0;i

计算机应用基础练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D) A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B主机、键盘和显示器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CPU通常包括????( A ) A 控制器和运算器 B 控制器、运算器和存储器 ?C 控制器和存储器 D 运算器和存储器 3.?断电后,会使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B ) ?AROM B RAM C磁盘D光盘 4.?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入设备的是??(C ) A显示器B打印机C鼠标器D绘图仪 5. 在微型机的性能指标中,用户可用的内存容量通常是指??( A ) ?A.RAM的容量 B.ROM的容量 ?C.RAM和ROM的容量D.CD-ROM的容量 6. Intel 80486芯片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数是??( C ) A 8位B16位C32位D64位 7. 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办公自动化属于(C )?A 科学计算B实时控制C数据处理D辅助设计 8.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数据处理主要应用于数值计算 B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C 过程控制只能应用于生产管理 D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9.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加工、处理和传输的形式是( A ) A 二进制码B八进制码C十进制码D十六进制码 10.在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D) A机器码 B 汉字编码 C BCD码 D ASCII码

1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 D) A程序外接B逻辑连接C数据内置D程序存储 12. 微型计算机的主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它是指( B )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慢 B 微处理器时钟工作频率 C 基本指令操作次数 D 单位时间的存取数量 13.计算机中的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B) A代数和逻辑运算B算术和逻辑运算 C 代数和关系运算D算术和代数运算 14. 能够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为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是( C ) A解释程序B汇编程序 C 编译程序 D 编辑程序 15.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 D ) A 计算速度 B.内存容量 C 外存容量 D. 基本字长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软件配置独立于硬件B.软件配置影响系统功能 C 软件配置影响系统性能 D.软件配置受硬件的制约 17.下列几种软件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A ) A 财务管理软件BDOS C Windows2000 D WindowsXP 18. 下列软件中,哪个属于系统软件( D) A 用C语言编写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 B 工资管理软件 C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练习程序 D Windows 操作系统 19. cache是指( B) A缓冲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最新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毛泽东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科学地区分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 B。农村包围xx革命道路的基本形成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xx革命的中心问题 D。科学分析了xx社会各阶级 2.xx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xx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人民的xx精神财富 D.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2.xx的理论渊源是() A.xx优秀的传统文化 B.马列主义 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1927年7月至1935年1月是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等文章,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区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毛泽东的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选项C,毛泽东的确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比如,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选项D 科学区分了中国社会各阶级,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前提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备选项A、B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我们经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确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就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条件下产生。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D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二、多项选择题

职业高中高考计算机专业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Windows 操作系统是单用户、任务操作系统。 2.Windows 95/98是位的操作系统。 3.窗口的“最小化”是把窗口缩小为图标放在内。 4.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剪贴板”是中的一个临时区域。 5.Word97、Excel97是集成软件中的两个软件。 6.安装中文Word 必须先安装。 7.在Word 文档中输入一些特殊的数学符号和公式应该使用系统提供的。8.在Word 中,一组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组合称为。 9.Excel 文件的扩展名是。 10.Excel 工作表中有个单元格是活动单元格。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题后右边的括号中,每题3分,共105分) 1.Windows 95/98桌面上的图标称为() A.按纽B.命令项C.快速启动图标D.快捷方式 2.若Windows 操作系统菜单中的命令后面带有省略号,则单击此命令后会出现()A.一个对话框B.一个工具栏C.又一个级菜单D.一个“√”的符号 3.退出Windows 操作系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直接关闭电源B.关闭应用程序窗口——“开始”——“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C.单击“关闭系统”按钮D.先关闭应用程序,再断开电源 4.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窗口的“还原”操作使窗口() A.恢复成原来的大小B.占据整个屏幕C.缩小为图标D.移动位置 5.对于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名,错误的说法是() A.文件名的字符数最多为255个B.ABC.DOC和代表同一个文件C.不能使用多个分隔符,如:abc.ret.doc为的文件名D.文件名可以使用汉字 6.在Windows 操作系统95/98中,不能利用任务栏进行操作是() A.窗口之间的切换B、建立快捷方式C.打开日期/时间对话框D.层叠窗口7.Windows 操作系统具有持点() A.先进行操作,再选定对象B.先选定对象,再进行操作 C.将选定对象和操作同时进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在Windows 95/98中使用一次Ctrl+Alt+Del命令能() A.实现热启动B.重新启动DOS C.弹出“关闭程序”对话框D.重新启动系统 9.在Windows 95/98中,执行“添加新硬件”应用程序的作用是() A.添加即插即用设备B.添加非即插即用设备 C.安装非即插即用设备的驱动程序D.安装所有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 10.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用户可以对磁盘进行快速格式化,但是该磁盘必须是()A.从末格式化的盘B.无坏磁道的新盘 C.低密度磁盘D.以前做过格式化的盘 11.在Windows “文件属性”对话框中,不能由用户更改的文件属性是() A.存档B.只读C.隐藏D.系统 12.以不关于Windows 应用程序和DOS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Windows 环境下不能运行DOS程序B.在DOS环境下不能运行Windows 应用程序C.在高版本的DOS环境下可以运行Windows 应用程序 D.两种程序可以在相应的系统中相互运行 13.Word97不具备的功能是() A.管理文件B.裁剪图形C.从表格中汇总数据D.制作Web页 14.关于Word文档,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建立Word文档时用户必须先给文档命名,然后才能录入文档内容 B.在Word中可以利用窗口问的切换实现对多个文档的编辑 C.Word生成的文档类型只能是“.Doc”或.“dot” D.可以用“保存”命令,将已经存过盘的文档存放在另一个文件夹中 15.Word“文件”菜单底部列出的文件名是() A.正在使用的文件B.正在打印的文件 C.扩展名DOT的文件D.Word最近打开过的文件 16.以下关于“Word文本行”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单底部列出的文件名是()A.输入的文本内容到达屏幕右页边距应按回车键换行 B.Word文本行的宽度与页面设置有关 C.Word文本行的宽度就是显示器的宽度 D.Word文本行的宽度不由用户设置 17.关于Word的替换操作,正确的描述是()

数据结构习题集答案解析_清华大学版

第1章 绪论 1.1 简述下列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解: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是对一般数据类型的扩展。 1.2 试描述数据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与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类型概念的区别。 解:抽象数据类型包含一般数据类型的概念,但含义比一般数据类型更广、更抽象。一般数据类型由具体语言系统部定义,直接提供给编程者定义用户数据,因此称它们为预定义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通常由编程者定义,包括定义它所使用的数据和在这些数据上所进行的操作。在定义抽象数据类型中的数据部分和操作部分时,要求只定义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操作说明,不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操作的具体实现,这样抽象层次更高,更能为其他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接口。 1.3 设有数据结构(D,R),其中 {}4,3,2,1d d d d D =,{}r R =,()()(){}4,3,3,2,2,1d d d d d d r = 试按图论中图的画法惯例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解: 1.4 试仿照三元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分别写出抽象数据类型复数和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其分子、分母均为自然数且分母不为零的分数)。 解: ADT Complex{ 数据对象:D={r,i|r,i 为实数} 数据关系:R={} 基本操作: InitComplex(&C,re,im)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复数C ,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为re 和im DestroyCmoplex(&C) 操作结果:销毁复数C Get(C,k,&e) 操作结果:用e 返回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 Put(&C,k,e) 操作结果:改变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为e IsAscending(C) 操作结果:如果复数C 的两个元素按升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sDescending(C)

中职高考计算机试题及答案

*1.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原理的提出者是()A.莫尔B.比尔·盖茨C.冯·诺依曼D.科得 2.下列表示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是() A. 7200转 素 3. (l00101 ) 2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 36 B. 37C.38D. 39 B. 2GHZC.20GD. 1024 x 768像4.计算机中,8个字节含二进制位()A. 8个B. 16个C.32个D. 64个*5.计算机软件可分为() A.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C.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B.系统软件和通用软件 D.编译程序和常用工具软件 6. Internet默认的通信协议是() A. PPP B. NetBEUI C. IPX/SPX D. TCP/IP *7. MSN是一个() A.在线交流工具B.下载工具C.压缩工具D.绘图工具*8.计算机网络中,按照拓扑结构划分,Internet是属于() A.星型结构B.树型结构C.环型结构D.总线型结构9.在 Windows2000中,下列能实现桌面多个窗口纵向平铺排列的操作是()A.右键单击任务栏空白处 C.右键单击“开始”菜单B.右键单击桌面空白处

D.右键单击“我的电脑” 10.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鼠标指针指向带有“?”标记的菜单项时,系统会()A.打开一个应用程序窗口 C.打开其下一级菜单B.打开一个对话框 D.打开一个文件夹 *11.在Windows2000中,可以进行窗口切换的快捷键是()A. Ctrl+AB.Ctrl + ZC. Alt + F4D. Alt + Tab*12.在word 2000文档编辑状态下,打开绘图工具栏的操作是() A.单击“工具”→“绘图” B.单击“插入”→“绘图” C.单击“编辑”→“工具栏”→“绘图” D.单击“视图”→“工具栏”→“绘图” 13.在Word2000的文档编辑状态下,能显示“页眉页脚”的视图是()A.大纲视图B.普通视图C.页面视图D.Web版式视图*14.在Word2000的文档中,可以进行数学公式编辑的是() A.在“文件”菜单中选择“xx”命令 B.在“视图”菜单中选择“标记”命令 C.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定位”命令 D.在“插人”xxxx选择“对象”命令 15.Word2000是办公软件Office中的一个组件,其主要功能是进行()A.网络管理B.图形图像处理 D.文字和表格处理 C.数据库管理

大数据结构试题集(含答案)

程序复杂性 3、具有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是( D )。 A. 图 B. 树 C. 广义表 D. 栈 4、计算机中的算法指的是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B)等5个特性。 A. 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有穷性和确定性 C. 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和确定性 5、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C)。 for(i=0;i=(y+1)*(y+1))

2014-2015学年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填空题: 1. 计算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 2. 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 3. 有限性、可执行性、机械性、确定性、终止性 4. 有确定的算法 5. 二进制 6. 在给定相同的输入时,A和B有相同的输出、A和B计算等价 7. 存储器 8. 电子管和继电器 9. 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10.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1. ASCII码,7 12. 2 13. bmp, jpg 14. 文字 15. 时间和幅值 16. 文件,数据库 17. 白盒,黑盒 18. 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计算模式 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1)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 (2)二进制的算术运算规则简单,且适合逻辑运算。 2. 图灵机模型主要由哪4个部分组成? 一条无限长的纸带,一个读写头,一套控制规则,一个状态寄存器。 3.图灵机在形式上可以用哪七个元素描述?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参考教材p7回答) 4.图灵机模型中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输入信息,输出信息、程序(规则)、内部状态。 5.简述图灵机的工作过程。 图灵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读写头从纸带上读出一个方格中的信息,然后根据它内部的状态对程序进行查表(规则表Table),得出一个输出动作,确定是向纸带上写信息还是使读写头向前或向后移动到下一个方格。同时,程序还会说明下一时刻内部状态转移到哪里。 6. 简述问题求解的一般过程。 需求分析,系统(模型)设计,编码与调试,系统测试。

7 .简述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信息采集,信息的表示和压缩,信息存储和组织,信息传输,信息发布,信息检索。8. 简述高性能计算机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答: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 第2章 1.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说明以下计算机中的部件是属于主机系统、软件系统、还是属于外部设备。 (1)CPU (主机系统) (2)内存条(主机系统) (3)网卡(主机系统) (4)键盘和鼠标(外设) (5)显示器(外设) (6)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系统) 3.控制芯片组是主板的的核心部件,它由(北桥芯片)部分和(南桥芯片)部分组成。 4. 系统,应用 5. bit或二进制位 6. 8,8192或1024×8 7. 完成下列数制的转换 (1)10100110B=( 166 )D=(A6)H (2)0.11B =(0.75)D (3)253.25 =(11111101.01)B =(FD.4)H (4)1011011.101B=(133.5)O =(5B.A)H=(91.625 )D 8.完成下列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1)10011010+01101110 =(100001000) (2)11001100-100 =(11001000) (3)11001100×100 =(1100110000) (4)11001100÷1000 =(11001.1) 9. 写出下列真值对应的原码和补码: (1)X=-1110011B [X]原=11110011,[X]补=10001101 (2)X=-71D [X]原=11000111,[X]补=10111001 (3)X=+1001001B [X]原=01001001=[X]补 10. 反码:11001010补码:11001011 11. (1)[X+Y]补=11100011 X+Y=-29D (-0011101B)

《毛中特》习题及答案(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2014江西省信息技术高考试题word版(排好版带答案)

2014江西省信息技术高考试题(排好版带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小明将外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通过微信与朋友分享,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普遍性 B.依附性 C.价值性 D.共享性 2、下列行为属于“信息需求确定”的是( ) A.小明希望了解“缺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知识 B.小明帮爷爷整理电脑中的相片 C.小明从因特网下载一首歌曲 D .小明通过因特网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3、第3题图是“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对应表”,其中【a 】和【b 】处的数应为( ) 第3题图 4、小明准备做关于“南昌市交通拥堵情况”的调查,需要收集发生拥堵的路段和拥堵的时间等资料。下列信息采集方式中,真实性和可信度较高的是( ) A.查阅图书 B.咨询老师 C.实地考察 D.上网查询 5、从工作原理上看,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指挥协调其它部件有序工作的部件是(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存储器 D.输入设备 6、下列选项是小明设计的“足球机器人”的4个工作步骤,其中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是( ) A.通过微型摄像机采集球场的实况信息 B.计算足球和自己的位置 C.根据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D.做出快速反应(跑动、踢球、射门等) 7、某计算机的部分配置信息如第7图所示,其中不属于硬件配置信息的是( ) 8、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英文字符编码是( ) A.国标码 B.形码 C.ASCII 码 D.音码 9、“黑客”是指( ) A.一种称为“黑客”的软件 B.半夜上网的人 C.计算机售后服务人员 D.计算机系统的非法入侵者 10、小明的爸爸用Word 写了一篇约为5000字的学术论文,现需将论文中多处出现的“电脑”一词全部改成“计算机”,下列最快捷的操作是( ) A. 查找 B.定位 C.替换 D.修订 11、某word 文档排版后的效果如第11图所示,在排版过程中设置了( ) A.分栏、字体格式、段落格式 B.分栏、字体格式、首字下沉 C.分栏、段落格式、首字下沉 D.字体格式、段落格式、首字下沉 12、下列可能带来信息安全隐患的行为是( ) A.为计算机安装网络防火墙 B.用自己的生日作为密码 C.对重要的文档资料定期备份 D.及时更新病毒库 13、随着二维码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二维码,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扫描知名品牌产品的二维码 B.扫描中央电视台节目的二维码 C.扫描来历不明“赢取优惠券”的二维码 D.扫描经实名认证的微博的二维码 14、为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小明准备制作以“中学生使用手机利与弊”为主题的电子板报。他规划了以下4个步骤:①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②将电子板报发布到校园网上;③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并向老师和同学发调查问卷;④制作电子板报。你认为最合理的工作顺序是()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②④①③ 15、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方便快捷。下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不属于即时通讯的是( ) A.飞信 B.微信 C.QQ D.支付宝 16如下VB 程序段: a=11;b=14 IF a >b Then m=a else m=b End If 执行结束后,m 的值为( ) A. 3 B. 11 C. 14 D.25 17、目前智能手机应用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你想搜索某些信息,只要对着手机说出相应的关键词,它就会自动进行搜索,这主要是应用了人工智能的________技术。

数据结构习题集(答案)

数据结构习题 第一章绪论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___①__以及它们之间的__②_ 和运算等的学科。 ①A.数据元素 B.计算方法 C.逻辑存储 D.数据映像 ②A.结构 B.关系 C.运算 D.算法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___①__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__②___ 。 ①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该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 ② A.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计算机算法指的是__①__ ,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__②_ 等5个重要特性。 ① A.计算方法 B.排序方法 C.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调度方法 ② A.可读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B. 可读性、可移植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可行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数据元素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数据项是数据处理的_最小单位。 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___和__物理结构__,并对这种结构定义相适应的运算,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分析算法的效率。算法的效率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别称为_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_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__;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三种类型,其中树形结构和图状结构合称为__非线性结构__。 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_一对一___ 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_一对多___ 关系,图状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__多对多__ 关系。 |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称为数据的物理(或存储)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可以采用_顺序存储和_链式存储__两种存储方法。 顺序存储方法是把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内存单元中;链式存储方法中元素间的关系是由__指针来表示_的。 第二章线性表 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____ 。 A.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 B.插入删除不需移动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 为空的判定条件是____。 A. head==null B. head->next==null C. head->next==head D. head !=null ,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 为空的判定条件是____。 A. head==null B. head->next==null C. head->next==head D. head!=null 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 的尾结点(由p所指向)满足____。 A. p->next==null B. p==null C. p->next==head D. p==head 在一个具有n 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并仍然保持有序的时间复杂度是____。

计算机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第4版)》 第6章习题答案 1. 因特网由采用(D)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组成。 A:通信B:网络C:OSI D: TCP/IP 2. 截至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B)。 A:15% B:38% C:50% D:70% 3.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分为四大部分:信源、(B)、信宿和噪声。 A:信号B:信道C:信息D:传输介质 4. 目前单根光纤串行通信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D)Tbit/s以上。 A:1 B:2 C:3 D:4 5. 异步通信是一种基于(A)的通信方式。 A:字符B:数据C:广播D:点对点 6. 同步通信通常把传送的正文分解为(D)。 A:信号B:数据C:二进制数D: 数据帧 7. 最通用的字符编码是(A),它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编码。 A:ASCII B:GB2312-80 C:二进制编码D:字符码 8. 采样是在每个固定时间间隔内对模拟信号截取一个(A)值。 A:振幅B:频率C:二进制D:高度 9. 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B)。 A:准确性B:传输效率C:可靠性D:可信度 10.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C)。 A:准确性B:传输效率C:可靠性D:可信度 11. ARQ采用(C)的设计思想。 A:错误纠正B:自动传输C:出错重传D:出错丢弃 12. (D)校验可以发现数据传输错误,但是它不能纠正数据错误。 A:CRC B:奇C:偶D:奇偶 13. IP地址是一个(C)位的标识符,一般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法表示。 A:4 B:16 C:32 D:128 14. 网页文件采用(C)进行描述。 A:程序B:网络协议C:HTML D:HTTP 15. 网页采用(C)在因特网中传输。 A:程序B:网络协议C:HTML协议D:HTTP协议 16. 网络(协议)是为数据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春季高考历年真题-2014年天津市春季高考计算机试卷

天津市高等院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 计算机基础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1至11页,第Ⅱ卷为第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直接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2大题,共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CAD是指 A.计算机辅助制造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教学D.计算机辅助测试 2.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两部分是 A.主机和外设B.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内存和外村D.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与十六进制数10相等的八进制数是 A.10 B.16 C.20 D.10000 4.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绘图仪、键盘、鼠标B.扫描仪、键盘、鼠标 C.CD-ROM、键盘、显示器D.打印机、硬盘、U盘5.ASCII码中含有 A.汉字机内码B.汉字外码 C.汉字国际标码D.西文字母和符号的编码6.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字长以MB为单位B.硬盘容量以GHz为单位 C.主频以GHz为单位D.内存存取速度以MB为单位7.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决定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是 A.字长B.内存容量 C.CPU主频D.硬盘转速 8.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不能 ..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Cache B.RAM C.CD-ROM D.ROM 9.在WindowsXP中,按Ctrl+Ese键可以 A.打开“开始”菜单B.切换中英文输入法 C.打开当前窗口的控制菜单D.切换应用程序窗口 10.在WindowsXP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桌面上的图标代表被最小化后的应用程序窗口 B.任务栏上的任务按钮代表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窗口 C.控制面板中的图标代表正在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窗口 D.“开始”菜单中的菜单项代表正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窗口 1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不能被隐藏的是 A.状态栏B.地址栏 C.菜单栏D.工具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