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理论与实践视角解读白居易文学

理论与实践视角解读白居易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377558467.html,

理论与实践视角解读白居易文学

作者:刘秀芬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1期

摘要:文学研究是古往今来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好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壮观的奇景。本文基于理论与实践视角,对白居易文学进行一定的理性解读与分析。从白居易文学的创作特色、文学基础、文学实践等方面探析其价值。从而促进我国文学发展,文化提升,对当世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论实践白居易文学艺术价值

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到今天,在人们对吸收外来文化倾注着空前热情的时代,面对别种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显得更大的必要性。而要想推进学术交流,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化,必须要认真、深入研究我们自身的文化。中国文学自古博大而深邃,凝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遍价值的思想智慧。各个时代的文学都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面我们以白居易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一、白居易文学的创作特色

白居易所写的诗歌较多,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一位诗人。从诗人所写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白居易诗歌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他的诗歌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基础,他所写的诗歌大多数“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白居易的文学主要分以下几个创作特色:白居易进士及第前后诗歌有明显的不同。及第之前,诗歌的主题大都表现穷愁困苦的生活和漂泊羁旅的艰辛;登第之后,它逐渐从个人的感叹和抒怀中摆脱出来,转向与朋友的交往和对时事的关心;在其理想破灭之后,由于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他的诗歌中夹杂着很多儒家的思想;意境澹泊,拙中见巧,是他晚年作品的显著特点。他的许多诗歌脱离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相对缩小,所以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以个人日常起居为中心的。这些作品以细碎的作品入诗,意到笔随,景到意随,别有一番趣味。在他缩写的诗歌中,有许多酬和之作、有感于时事之作,具有浓重的抒怀成分,如《召下》、《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等等,都是作者即情即景的自然情绪流露。写景咏物诗也不乏佳作,如《二月二日》、《新小摊》等诗风格清新隽永。他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都保持了流畅的语言,诗歌的创作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白居易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文学的基础。白居易诗歌建立在自己政治理想的基础上,恢复建立采诗制度,通过诗歌来向最高统治者反映民情,推广教化,是他诗歌创作观的中心。他的理论探讨了诗歌产生的根源,认为“感于事,动于情,然后兴于蹉叹,发于吟咏,形于歌诗。”政治开明的盛世,百

相关主题